沉淀溶解平衡及其影响因素
- 格式:doc
- 大小:219.00 KB
- 文档页数:5
化学沉淀溶解平衡知识点化学沉淀溶解平衡是指在溶液中,溶解物质与沉淀物质之间达到动态平衡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溶解物质会从溶液中析出形成沉淀,而沉淀物质也会重新溶解进入溶液。
沉淀溶解平衡的调控因素主要有溶度积、离子浓度、温度等。
沉淀溶解平衡的相关知识点如下:1.溶度积:溶度积是沉淀溶解平衡的一个特征参数,表示在一定温度下,溶液中沉淀物质的最大溶解度。
溶度积的大小决定了沉淀能否生成或溶解。
当溶液中的离子浓度乘积大于溶度积时,沉淀会生成;当离子浓度乘积小于溶度积时,沉淀会溶解;当离子浓度乘积等于溶度积时,沉淀处于平衡状态。
2.酸碱溶解法:这是一种通过加入酸或碱来调控沉淀溶解平衡的方法。
例如,在碳酸钙中加入盐酸,氢离子会消耗碳酸根离子,促使碳酸钙溶解。
3.盐溶解法:这是一种通过加入可溶性盐来调控沉淀溶解平衡的方法。
例如,向硫酸钡沉淀中加入氯化钠,氯化钠会与硫酸钡反应生成可溶性的硫酸钠,从而使硫酸钡沉淀溶解。
4.生成配合物使沉淀溶解:这是一种通过生成配合物来调控沉淀溶解平衡的方法。
例如,在氯化银沉淀中滴加氨水,沉淀会溶解并形成银氨溶液。
5.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使沉淀溶解:这是一种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来调控沉淀溶解平衡的方法。
例如,在硫化铜沉淀中加入稀硝酸,硫化铜会氧化生成硫淡∗∗沉淀。
6.溶度积的计算:溶度积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沉淀物质的最大溶解度。
可以通过实验方法或理论计算得到。
已知溶度积后,可以判断在一定条件下沉淀能否生成或溶解。
7.判断沉淀生成和溶解的方法:通过比较溶液中的离子浓度乘积(Qc)与溶度积(Ksp)的大小。
当Qc > Ksp时,溶液过饱和,有沉淀析出;当Qc = Ksp时,溶液饱和,处于平衡状态;当Qc < Ksp时,溶液未饱和,无沉淀析出。
总之,化学沉淀溶解平衡是一个涉及溶度积、离子浓度、温度等多个因素的复杂过程。
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沉淀溶解现象,并在实际应用中调控溶液的组成。
物质的沉淀与溶解平衡自然界中的物质常常发生沉淀和溶解的现象。
无论是沉淀还是溶解,都是物质在特定条件下发生的化学反应。
本文将探讨物质的沉淀与溶解平衡的相关概念以及影响因素。
一、沉淀的定义和条件沉淀是指溶液中的固体颗粒从溶液中析出的过程,形成沉淀物。
沉淀通常是由于溶液中的某种物质超过了饱和度,使得多余的物质无法继续溶解而形成的。
当溶液中的某种物质浓度超过了饱和度时,物质会凝聚成微粒,逐渐增大并从溶液中沉淀下来。
沉淀的条件包括饱和度、溶解度以及温度等因素。
饱和度是指溶液中所能溶解的物质的最大浓度,当溶液中的物质浓度达到饱和度时,就有可能发生沉淀。
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单位体积溶液中所能溶解的物质的最大量。
当溶质的浓度超过溶解度时,就容易形成沉淀。
温度对沉淀也有一定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温度升高,溶解度也会升高;反之,温度降低,溶解度会减小。
因此,在控制沉淀物形成过程中,温度的调控是非常重要的。
二、溶解的定义和条件溶解是指固体、液体或气体溶质在溶剂中均匀分散形成溶液的过程。
在溶解过程中,溶质的分子或离子被溶剂包围,在溶剂的作用下,溶质的粒子逐渐与溶剂的粒子间相互交换位置,最终溶解于溶剂中。
溶解的条件主要包括溶剂的性质、溶质的性质以及温度等因素。
溶剂的性质对溶解起着重要作用,溶剂的极性、界面张力等性质会影响物质的溶解能力。
溶质的性质也会影响溶解,包括溶质的极性、分子大小、溶解度等因素。
温度对溶解度也有一定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温度升高,溶解度也会升高;反之,温度降低,溶解度会减小。
因此,在溶解物质时,温度的控制也是至关重要的。
三、物质的沉淀与溶解通常是平衡的状态。
当物质的溶解度与其沉淀速度达到平衡时,称为物质的沉淀与溶解平衡。
在平衡状态下,物质既有可能从溶液中沉淀下来,也有可能重新溶解回溶液中。
物质的沉淀与溶解平衡可以通过溶解度积(Ksp)来描述。
溶解度积是指在饱和溶液中,溶质的浓度乘以溶质各离子的浓度的乘积。
一.固体物质的溶解度1.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g 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符号:S ,单位:g ,公式:S=(m 溶质/m 溶剂 )×100g2.不同物质在水中溶解度差别很大,从溶解度角度,可将物质进行如下分类:溶解性 易溶 可溶 微溶 难溶 溶解度>10g1-10g0.01-1g<0.01g3.绝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明显,个别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二、沉淀溶解平衡 1.溶解平衡的建立讲固态物质溶于水中时,一方面,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分子或离子脱离固体表面进入水中,这一过程叫溶解过程;另一方面,溶液中的分子或离子又在未溶解的固体表面聚集成晶体,这一过程叫结晶过程。
当这两个相反过程速率相等时,物质的溶解达到最大限度,形成饱和溶液,达到溶解平衡状态。
2.沉淀溶解平衡绝对不溶解的物质是不存在的,任何难溶物质的溶解度都不为零。
以AgCl 为例:在一定温度下,当沉淀溶解和生成的速率相等时,便得到饱和溶液,即建立下列动态平衡:AgCl(s)Ag +(aq)+Cl -(aq)3.溶解平衡的特征1)动:动态平衡2)等:溶解和沉淀速率相等3)定:达到平衡,溶液中离子浓度保持不变4)变:当外界条件改变时,溶解平衡将发生移动,达到新的平衡。
三.沉淀溶解平衡常数——溶度积1)定义:在一定温度下,难溶性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其平衡常数叫溶度积常数。
2)表达式:以MmAn(s) mMn +(aq)+nAm -(aq)为例: Ksp=[c(Mn+)]m ·[c(Am-)]n3)意义:反应了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对于阴阳离子个数比相同的电解质,Ksp 数值越大,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越强。
4)影响因素:与难溶电解质的性质和温度有关,而与沉淀的量和溶液中离子的浓度无关。
沉淀溶解平衡1、定义:在一定条件下,当难容电解质的溶解速率与溶液中的有关离子重新生成沉淀的速率相等,此时溶液中存在的溶解和沉淀间的动态平衡,称为沉淀溶解平衡。
例如:2、沉淀溶解平衡的特征:(1)逆:沉淀溶解平衡是可逆过程。
(2)等:(3)动:动态平衡,溶解的速率和沉淀的速率相等且不为零。
(4)定:达到平衡时,溶液中各离子的浓度保持不变,(5)变:当外界条件改变时,溶解平衡将发生移动,达到新的平衡。
3、沉淀溶解平衡的影响因素(1)内因:难溶电解质本身的性质。
(2)外因a.浓度:加水稀释,沉淀溶解平衡向溶解的方向移动,但不变。
b.温度:多数难溶电解质溶于水是吸热的,所以升高温度,沉淀溶解平衡向溶解的方向移动,同时变大。
c.同离子效应:向沉淀溶解平衡体系中,加入含原体系中某离子的物质,平衡向沉淀生成的方向移动,但不变。
d.其他:向沉淀溶解平衡体系中,加入可与体系巾某些离子反应生成更难溶的物质或气体的物质,平衡向溶解的方向移动,不变。
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沉淀的生成意义:在涉及无机制备、提纯工艺的生产、科研、废水处理等领域中,常利用生成沉淀来达到分离或除去某些离子的目的。
方法调节pH法:如工业原料氯化铵中含杂质氯化铁,使其溶解于水,再加入氨水调节pH至7~8,可使转变为沉淀而除去。
加沉淀剂法:如以等作沉淀剂,使某些金属离子如等生成极难溶的硫化物等沉淀,也是分离、除杂常用的方法。
说明:化学上通常认为残留在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小于时即沉淀完全。
沉淀的溶解意义:在实际工作中,常常会遇到需要使难溶物质溶解的问题、根据平衡移动原理,对于在水中难溶的电解质,如果能设法不断地移去沉淀溶解平衡体系中的相应离子,使平衡就会向沉淀溶解的方向移动,使沉淀溶解。
方法生成弱电解质:加入适当的物质,使其与沉淀溶解平衡体系中的某离子反应生成弱电解质。
如向沉淀中加入溶液,结合生成使的溶解平衡向右移动。
生成配合物:加入适当的物质,使其与沉淀反应生成配合物。
未知驱动探索,专注成就专业
沉淀溶解平衡
沉淀溶解平衡是指在溶液中存在着溶解物质与沉淀物质之间的平衡。
当溶解物质和沉淀物质之间的反应达到动态平衡时,称为沉淀溶解平衡。
在沉淀溶解平衡中,溶解物质会溶解为离子,在溶液中以溶解度的形式存在。
而沉淀物质则会以固态的形式存在,在溶液中无法溶解。
溶解物质和沉淀物质之间的平衡是受溶液中各种离子浓度和溶液温度等因素的影响的。
当溶液中的离子浓度超过了溶解度时,溶解物质就会发生沉淀,反之,当溶液中的离子浓度低于溶解度时,沉淀物质就会溶解。
沉淀溶解平衡在实际应用中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水处理过程中,我们常常需要控制水中的溶解物质(如钙、镁等)和沉淀物质(如碳酸钙、硫酸钙等)之间的平衡,以防止沉淀物质堆积在管道和设备上,造成堵塞和损坏。
1。
《沉淀溶解平衡》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①通过分组实验,构建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能准确说出沉淀溶解平衡的特征②能运用平衡移动原理分析、解决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问题③能写出溶度积的表达式,并能说出溶度积常数的含义④通过案例学习,关注环境问题,树立环保意识二、教学重点:沉淀溶解平衡的建立和移动,溶度积常数三、教学难点:沉淀溶解平衡的建立过程四、教学方法:实验探究与理论分析相结合、问题法、讨论法、练习法、归纳法五、教学过程:问题二:NaCl 能不能与盐酸反应?在饱和NaCl 溶液中加入浓盐酸有什么现象?【探究二】如何证明难溶电解质在水中能极少量的溶解?【归纳总结】 沉淀是难溶物,但不是绝对不溶,只不过溶解度很小,难溶物在水中也存在溶解平衡。
【动画演示】氯化银的溶解过程少量的Ag + 和Cl -脱离AgCl 表面进入水中(沉 淀溶解过程);溶液中的Ag +和Cl -又回到AgCl 的表面析出(沉淀生成过程)。
当沉淀溶解的速 率和沉淀生成的速率相等时,达到一种平衡状态,我们把这种平衡称为沉淀溶解平衡。
【学生分组实验】在饱和NaCl 溶液中滴加浓盐酸【学生分析讨论】 白色沉淀是NaCl 。
原因:NaCl (S ) Na + (aq) + Cl -(aq)加入浓盐酸,C(Cl -)增大,使平衡 向左移动,有NaCl 固体生成.【学生分组讨论实验方案】(1)将少量的PbI 2固体加到盛有一定量水的试管中,振荡,静置一 段时间。
(2)向上层清液中逐滴加入KI溶液,振荡。
【学生分组实验】 【学生分析讨论】在上层清液中滴加K I 溶液后,有黄色沉淀产生。
说明上层清液中有Pb 2+聆听,观看【分析】 PbI 2(s)Pb 2+(aq)+ 2I -(aq),学与生活的联系,又创设了一个很好的问题情景,初步从平衡的视角研究物质的溶解问题。
通过明显的实验现象,对学生已有知识形成冲突,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究,建立沉淀溶解平衡模型引导学生从宏观现象到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的问题分析,深入理解沉淀溶解平衡反应的实质。
第1课时沉淀溶解平衡与溶度积[目标导航] 1.知道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2.明确溶度积和离子积的关系,学会推断反应进行的方向。
一、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1.固体物质的溶解度(S)与溶解性的关系溶解性难溶微溶可溶易溶S的范围S<0.01g 0.01 g<S<1 g 1__g<S<10__g S>10 g2.溶解平衡状态在肯定温度下,固体溶质在水中形成饱和溶液时,溶液中溶质质量保持不变的状态,该状态下,固体溶质溶解的速率和溶液中溶质分子结晶的速率达到相等,但溶解和结晶仍在进行。
3.沉淀溶解平衡(1)概念在肯定温度下,当沉淀溶解和生成的速率相等时,即建立了动态平衡,叫做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如AgCl溶于水的溶解平衡表示为AgCl(s)溶解沉淀Ag+(aq)+Cl-(aq)。
(2)特征4.影响沉淀溶解平衡的因素(1)内因难溶电解质本身的性质,这是打算因素。
(2)外因以AgCl(s)Ag+(aq)+Cl-(aq)ΔH>0为例外界条件移动方向平衡后c(Ag+)平衡后c(Cl-)K sp上升温度正向增大增大增大加水稀释正向减小减小不变加入少量AgNO3逆向增大减小不变通入HCl 逆向减小增大不变通入H2S 正向减小增大不变【合作探究】1.依据对溶解度及反应限度、化学平衡原理的生疏,生成沉淀的离子反应能否真正进行到底?答案不能进行到底。
从溶解度来看,所谓难溶是指溶解度小于0.01 g,并非溶解度为0;任何化学反应都具有可逆性,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变化,从而使生成沉淀的离子反应不能进行到底。
2.从物质类别、变化过程角度分析沉淀溶解平衡与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有何区分?答案(1)从物质类别看,难溶电解质可以是强电解质,也可以是弱电解质[如BaSO4是强电解质,而Al(OH)3是弱电解质],而难电离物质只能是弱电解质。
(2)从变化的过程来看,沉淀溶解平衡是指已溶解的溶质与未溶解的溶质之间形成沉淀与溶解的平衡状态;而电离平衡则是指已经溶解在溶液中的弱电解质分子与离子之间的转化达到平衡状态。
沉淀溶解平衡一、沉淀溶解平衡1.平衡的建立V(溶解) V(结晶)2.影响因素(1)内因:物质的结构(2)外因:浓度、温度、同离子效应、其他(发生反应)例题:以氯化银饱和溶液(存在未溶解的晶体)为例,分析影响(该物质溶解吸热)3. 应用(1)沉淀的生成除去铜离子中的亚铁离子和铁离子除去溶液中的铜离子(硫化氢)(2)沉淀的溶解除水垢(碳酸钙和硫酸钙)氢氧化镁溶于氯化铵溶液(3)沉淀的转化(4)注意事项①溶解度大的转化为溶解度小的反之,行吗?小结:一般溶解度大的转化成小的,但反之也有可能(溶解度相差越大,难度越大)。
在一般题目中,溶解度相差都比较大,不大可能小的转化成大的。
(硫酸钡的溶度积为1*10—10,碳酸钡的溶度积为2.5*10—9,向硫酸钡中滴加饱和碳酸钠溶液可以实现转化) 10ml的1mol/L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几滴1mol/L氯化镁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1mol/L氯化铁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
则证明氢氧化铁的溶度积小于氢氧化镁的溶度积?②混合后能否沉淀已知氯化银的溶度积为1.8*10—10,将浓度均为2*10—5mol/L的硝酸银溶液和氯化钠溶液等体积混合,有无白色沉淀生成?③沉淀先后问题与沉淀共存问题已知氯化银的溶度积为1.8*10—10,铬酸银的溶度积为9*10—12,则将硝酸银溶液滴入浓度均为0.1mol/L的KCl和K2CrO4的混合溶液中,先产生什么沉淀?当铬酸银开始沉淀时,溶液中Cl-浓度为多少?二、溶度积1.表达式2.影响因素(温度、溶剂)3.意义:同类型情况下,溶度积越大,溶解能力越强4.浓度商5.与溶解度的换算练习:1:某温度下,Mg(OH)2在水中的溶解度为5.8 ×10-3g,求溶度积2.(1)已知25 ℃时,K sp[Mg(OH)2]=5.6×10-12;酸碱指示剂百里酚蓝变色的pH范围如下:pH <8.0 8.0~9.6 >9.6颜色黄色绿色蓝色25 ℃时,在Mg(OH)2饱和溶液中滴加2滴百里酚蓝指示剂,溶液的颜色为____________。
第04讲沉淀溶解平衡目录01考情透视·目标导航..................................................................................................................02知识导图·思维引航..................................................................................................................03考点突破·考法探究...................................................................................................................考点一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知识点1沉淀溶解平衡............................................................................................................知识点2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考向1沉淀溶解平衡及影响因素..............................................................................................考向2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考点二溶度积常数......................................................................................................................知识点1溶度积和离子积........................................................................................................知识点2K sp 的意义和影响因素................................................................................................考向1溶度积常数及计算.........................................................................................................考向2沉淀溶解平衡图像.........................................................................................................考向3XXXX............................................................................................................................04真题练习·命题洞见...................................................................................................................考点一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知识点1沉淀溶解平衡1.概念在一定温度下,当沉淀溶解和生成的速率_______时,形成_______溶液,达到平衡状态,把这种平衡称为沉淀溶解平衡。
《沉淀溶解平衡》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难溶电解质在水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
2.能够书写溶度积的表达式,知道溶度积的含义;3.了解溶度积和浓度商的关系,并由此学会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
【教学重点、难点】溶度积的含义。
【教学过程】【复习提问】我们通常用溶解度来表述一种物质在某溶剂里的溶解性大小。
哪么,什么是溶解度?【板书】一、溶解度1.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溶质的溶液叫饱和溶液;能继续溶解溶质的溶液叫不饱和溶液。
2.溶解性与溶解度:(1)溶解性:是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中的能力,是物理性质,其大小与溶质、溶剂的性质有关,但只能粗略地表示物质溶解能力的强弱。
(2)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时所能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溶质在该溶剂里的溶解度,可精确表示物质溶解能力(如果不指明溶剂,通常是指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
= =(3)20℃时,溶解性与溶解度的大小关系:在注意:物质在水中“溶”与“不溶”是相对的,“不溶”是指难溶,没有绝对不溶的物质。
0.01g 的量是很小的,化学上通常认为残留在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小于1×10-5 mol·L—1,沉淀就达完全。
(4)溶解度和质量分数的换算:w(溶质)= ×100%【观察思考】PbI2固体的溶解平衡(教材90页)。
学生分组实验、讨论、总结并板书。
【板书】二、沉淀溶解平衡与溶度积1、沉淀溶解平衡(1)概念:在一定条件下,当沉淀溶解的速率与溶液中的有关离子重新生成沉淀的速率相等时,固体的量和离子的浓度均保持不变的状态(沉淀溶解平衡时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注意:难溶电解质存在沉淀溶解平衡,易溶电解质的饱和溶液中也存在沉淀溶解平衡。
(2)特征:逆,动,等【v(溶解)=v(沉淀)≠0】,定,变。
(3)表示方法:2、溶度积(1)概念:难溶电解质在溶液中达到沉淀溶解平衡时,离子浓度保持不变,其离子浓度的系数次方的乘积为一个常数,这个常数称之为溶度积常数简称为溶度积,用Ksp表示。
1 一. 沉淀溶解平衡及其影响因素 1.有关AgCl的沉淀溶解平衡的说法正确的是 A.AgCl沉淀生成和溶解同时在不断进行,且速率相等 B.AgCl难溶于水,溶液中没有Ag+和Cl- C.只要向含有AgCl的饱和溶液中加入盐酸,一定会有沉淀生成 2. 已知溶液中存在平衡: Ca(OH)2(s)Ca2+(aq)+2OH-(aq) ΔH<0,下列有关该平衡体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 ②向溶液中加入少量碳酸钠粉末能增大钙离子浓度 ③除去氯化钠溶液中混有的少量钙离子,可以向溶液中加入适量的NaOH溶液 ④恒温下向溶液中加入CaO,溶液的pH升高 ⑤给溶液加热,溶液的pH升高 ⑥向溶液中加入Na2CO3溶液,其中固体质量增加 ⑦向溶液中加入少量NaOH固体,Ca(OH)2固体质量不变 A.①⑥ B.①⑥⑦ C.②③④⑥ D.①②⑥⑦ 3.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CaCO3能够溶解在CO2的水溶液中 B.Mg(OH)2可溶于盐酸,不溶于NH4Cl溶液 C.AgCl可溶于氨水 D.MgSO4溶液中滴加Ba(OH)2得到两种沉淀 二.沉淀溶解平衡在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1)废水处理
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宝贵资源,而水质的污染问题却越来越严重。目前,世界各国已高度重视这个问题,并采取积极措施进行治理。 (1)工业废水中常含有不同类型的污染物,可采用不同的方法处理。以下处理措施和方法都正确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编号,可多选)。 选项 污染物 处理措施 方法类别 A 废酸 加生石灰中和 物理法 B Cu2+等重金属离子 加硫化物沉降 化学法 C 含纯碱的废水 加石灰水反应 化学法 (2)下图是某市污水处理的工艺流程示意图: 2
①下列物质中不可以作为混凝剂(沉降剂)使用的是______(填字母编号,可多选)。 A.偏铝酸钠 B.氧化铝 C.碱式氯化铝 D.氯化铁 ②混凝剂除去悬浮物质的过程是________(填字母编号)。 A.物理变化 B.化学变化 C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 (3)在氯氧化法处理含CN-的废水过程中,液氯在碱性条件下可以将氰化物氧化成氰酸盐(其毒性仅为氰化物的千分之一),氰酸盐进一步被氧化为无毒物质。 某厂废水中含KCN,其浓度为650 mg·L-1。现用氯氧化法处理,发生如下反应:KCN+2KOH+Cl2===KOCN+2KCl+H2O再投入过量液氯,可将氰酸盐进一步氧化为氮气。请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 KOCN+ KOH+ Cl2―→ CO2+ N2+ KCl+ H2O。若处理上述废
水20 L,使KCN完全转化为无毒物质,至少需液氯__________g。 (二)废物利用 硫酸工业中废渣称为硫酸渣,其成分为SiO2、Fe2O3、Al2O3、MgO。某探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设计以下方案,进行硫酸渣中金属元素的提取实验。
已知溶液pH=3.7时,Fe3+已经沉淀完全;一水合氨电离常数Kb=1.8×10-5mol·L-1,其饱和溶液中[OH-]约为1×10-3 mol·L-1。请回答: (1)写出A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流程中两次使用试剂①,推测试剂①应该是________(填以下字母编号)。 A.氢氧化钠 B.氧化铝 C.氨水 D.水 (3)溶液D到固体E过程中需要控制溶液pH=13,如果pH过小,可能导致的后果是________________(任写一点)。 (4)H中溶质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 (5)计算溶液F中[Mg2+]=________(25 ℃时,氢氧化镁的Ksp=5.6×10-12mol3·L-3)。
三.溶度积和离子积 3
1.AgCl的Ksp=1.80×10-10mol2·L-2,将0.002 mol·L-1的NaCl和0.002 mol·L-1的AgNO3
溶液等体积混合,是否有AgCl沉淀生成?
2.下列有关溶度积常数Ksp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常温下,向BaCO3饱和溶液中加入Na2CO3固体,BaCO3的Ksp减小 B.溶度积常数Ksp只受温度影响,温度升高Ksp减小 C.溶度积常数Ksp只受温度影响,温度升高Ksp增大 D.常温下,向Mg(OH)2饱和溶液中加入NaOH固体,Mg(OH)2的Ksp不变 四.溶度积的有关计算及应用 1.在25 ℃时,FeS的Ksp=6.3×10-18mol2·L-2,CuS的Ksp=1.3×10-36mol2·L-2,ZnS的Ksp=1.3×10-24mol2·L-2。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25 ℃时,CuS的溶解度大于ZnS的溶解度 B.25 ℃时,饱和CuS溶液中Cu2+的浓度为1.3×10-36 mol·L-1 C.向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FeCl2、ZnCl2的混合液中加入少量Na2S,只有FeS沉淀生成 D.除去某溶液中的Cu2+,可以选用FeS作沉淀剂 2.(1)已知Ksp(AgCl)=1.8×10-10,则将AgCl放在蒸馏水中形成饱和溶液,溶液中的[Ag+]是多少? (2)已知Ksp[Mg(OH)2]=1.8×10-11mol3·L-3,则将Mg(OH)2放入蒸馏水中形成饱和溶液,溶液的pH为多少? (3)在0.01 mol·L-1的MgCl2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刚好出现沉淀时,溶液的pH是多少?当Mg2+完全沉淀时,溶液的pH为多少? 3.已知Ksp(AgCl)=1.8×10-10mol2·L-2,Ksp(Ag2CrO4)=1.9×10-12mol3·L-3,现在向 0.001 m ol·L-1 K2CrO4和0.01 mol·L-1 KCl混合液中滴加0.01 mol·L-1 AgNO3溶液,通过计算回答: (1)Cl-、CrO2-4谁先沉淀? (2)刚出现Ag2CrO4沉淀时,溶液中Cl-浓度是多少?(设混合溶液在反应中体积不变) 溶度积与溶解平衡曲线
1.在t ℃时,AgBr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又知t ℃时AgCl的
Ksp=4×10-10mol2·L-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在t ℃时,AgBr的Ksp为4.9×10-13mol2·L-2 B.在AgBr饱和溶液中加入NaBr固体,可使溶液由c点变到b点 4
C.图中a点对应的是AgBr的不饱和溶液 D.在t ℃时,AgCl(s)+Br-(aq)AgBr(s)+Cl-(aq)的平衡常数K≈816 2. 已知25 ℃时,CaSO4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向100 mL该条件下的CaSO4
饱和溶液中加入400 mL 0.01 mol·L-1 Na2SO4溶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溶液中析出CaSO4固体沉淀,最终溶液中[SO2-4]比原来的大 B.溶液中无沉淀析出,溶液中[Ca2+]、[SO2-4]都变小 C.溶液中析出CaSO4固体沉淀,溶液中[Ca2+]、[SO2-4]都变小 D.溶液中无沉淀析出,但最终溶液中[SO2-4]比原来的大 高考题
1. 在25 ℃下,向浓度均为0.1 mol·L-1的MgCl2和CuCl2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氨水,先生成__________沉淀(填化学式),生成该沉淀的离子方程式为 2. 相同温度下,将足量氯化银固体分别放入相同体积的①蒸馏水、②0.1 mol·L-1盐酸、③0.1 mol·L-1氯化镁溶液、④0.1 mol·L-1硝酸银溶液中,Ag+浓度:____________。 3. 已知25 ℃时,Ksp[Fe(OH)3]=2.79×10-39 mol4·L-4,该温度下反应Fe(OH)3+3H+Fe3++3H2O的平衡常数K=________。
4. 对饱和AgCl溶液(有AgCl固体存在)进行下列操作后,[Ag+]和Ksp(AgCl)均保持不变的是 ( ) A.加热 B.加少量水稀释 C.加入少量盐酸 D.加入少量AgNO3 5. 已知25 ℃时,Mg(OH)2的溶度积常数Ksp=5.6×10-12mol3·L-3,MgF2的溶度积常数Ksp
=7.4×10-11mol3·L-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25 ℃时,向饱和MgF2溶液中加入饱和NaOH溶液后,不可能有Mg(OH)2生成 B.25 ℃时,饱和Mg(OH)2溶液与饱和MgF2溶液相比,前者c(Mg2+)大 C.25 ℃时,在Mg(OH)2的悬浊液中加入少量的NH4Cl固体,c(Mg2+)增大 D.25 ℃时,Mg(OH)2固体在同体积同浓度的氨水和NH4Cl溶液中的Ksp相比较,前 者小 6. 某酸性化工废水中含有Ag+、Pb2+等重金属离子。有关数据如下:
难溶电 解质 AgI Ag2S PbI2 Pb(OH)2 PbS
Ksp 8.3× 6.3× 7.1×10-9 1.2×10-15 3.4×10-26 5
(25 ℃) 10-12 mol2·L-2 10-50 mol3·L-3 mol3·L-3 mol3·L-3 mol2·L-2 在废水排放之前,用沉淀法除去这两种离子,应该加入的试剂是 ( ) A.氢氧化钠 B.硫化钠 C.碘化钾 D.氢氧化钙 7. 25 ℃时,PbCl2固体在不同浓度盐酸中的溶解度如图。在制备PbCl2的实验中,洗涤PbCl2
固体最好选用 ( )
A.蒸馏水 B.1.00 mol·L-1盐酸 C.5.00 mol·L-1盐酸D.10.00 mol·L-1盐酸 8. 常温时,Ksp[Mg(OH)2]=1.1×10-11 mol3·L-3,Ksp(AgCl)=1.8×10-10 mol2·L-2,Ksp(Ag2CrO4)=1.9×10-12 mol3·L-3,Ksp(CH3COOAg)=2.3×10-3 mol2·L-2,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浓度均为0.2 mol·L-1的AgNO3溶液和CH3COONa溶液等体积混合一定产生CH3COOAg沉淀 B.将0.001 mol·L-1的AgNO3溶液滴入0.001 mol·L-1的KCl和0.001 mol·L-1的K2CrO4
溶液中,先产生Ag2CrO4沉淀
C.c(Mg2+)为0.11 mol·L-1的溶液中要产生Mg(OH)2沉淀,溶液的pH要控制在9以上 D.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向饱和AgCl水溶液中加入NaCl溶液,Ksp(AgCl)不变 9. 已知:pAg=-lg{c(Ag+)},Ksp(AgCl)=1×10-12mol2·L-2。如图是向10 mL AgNO3溶液中逐渐加入0.1 mol·L-1的NaCl溶液时,溶液的pAg随着加入NaCl溶液的体积(单位mL)变化的图像(实线)。根据图像所得下列结论正确的是[提示:Ksp(AgCl)>Ksp(Ag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