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十七章 中国地理 第1讲 中国自然地理
- 格式:ppt
- 大小:8.32 MB
- 文档页数:79
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练习(全国通用)第1讲地球、地图和等高线【基础知识梳理】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在学习地理中,一般我们认为地球为正球体。
2、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二、经纬线和经纬度1、经纬线纬线(纬度)经线(经度)形状圆(除极点外)半圆(两条相对应经线组成一个圆)长度 1.赤道最长,极点最短为0,度数越大,纬线越短;2.同纬度的纬线等长等长(约为2万千米)指示方向东西方向南北方向起始线赤道(0°纬线)(距南、北两极相等的纬线圈)本初子午线(0°经线)度数范围0°~90°(南北纬)0°~180°(东西经)度数分布规律北纬(N):向北越来越大南纬(S):向南越来越大判定:纬度向北变大的是北纬N,向南变大的是南纬S东经(E):向东越来越大西经(W):向西越来越大判定:经度往东变大的是东经E,向西变大的是西经W1、经纬度特殊经纬度赤道(0°)、南北回归线(23.5°)、南北极圈(66.5°)、30°和60°、两极(90°)本初子午线0°、西经20°经线、东经160°经线、180°经线划分界线0°——30°N(S)为低纬度30°——60° N(S)为中纬度60°——-90°N(S)为高纬度20°W以东到160°E为东半球,20°W以西到160°E为西半球。
三、地图的三要素1、地图上的三要素包括: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
2、比例尺: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
(如1:500指图上1㎝代表实际500㎝)。
比例尺的表示方法:文字式、数字式、线段式。
第17章中国地理第一讲中国地理概况考点一中国自然地理概况一、中国的疆域1.优越的地理位置(1)半球位置:位于东半球、北半球。
(2)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小部分位于热带。
(3)海陆位置:东临太平洋,背靠亚欧大陆。
2.辽阔的疆域(1)填图:在下图中填出领土的四至点。
(2)濒临的海洋:A 渤海,B 黄海,C 东海,D 南海。
3.众多的邻国——陆上14个、隔海6个二、中国的地形 1.地形特征(1)特征⎩⎪⎨⎪⎧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2)主要山脉——骨架2.主要地形区(1)四大高原三、中国的天气和气候1.我国气温的时空分布规律2.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3.我国的气候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四、中国的河流与湖泊1.水文特征的地区差异(1)不同地区外流河的水文特征和成因2.长江、黄河、珠江的开发与治理3.中国主要的自然资源(广东卷)图1、图2分别为我国某地不同海拔、不同坡度的乡村聚落数量统计图。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
1.由图可知,下列描述符合该地乡村聚落数量空间分布特点的是( )A.在各海拔段中,海拔1250~1400m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少B.在各坡度段中,坡度<2°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多C.在各海拔段中,海拔1550~1700m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多D.在各坡度段中,坡度15°~20°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少2.该地最有可能位于我国( )A.黄土高原B.三江平原C.塔里木盆地D.江南丘陵1.C2.A[第1题,读图可知,该地乡村聚落集中分布在海拔1 550~1 700 m和坡度10°~15°的区域。
第2题,根据该聚落主要分布在1 250 m以上的地区,说明位于高原上,所以最有可能是黄土高原。
](2017·北京卷)下图为某年内我国地跨10个经度区域的降水量变化图。
读图,回答3~4题。
3.据图可知( )A.清明节之前各地阴雨连绵B.5月起雨带开始向北移动C.35°N以南地区秋高气爽D.35°N以北地区伏旱严重4.该区域( )A.位于地势二、三级阶梯B.绝大部分属于内流区C.东部降水受暖流影响大D.人口密度北部大于南部3.B4.A[第3题,B对:读图可知,5月起35°N以北地区降水增多,说明雨带开始北移。
第17讲自然环境的整体性(23-24高三下·河北秦皇岛·开学考试)欧洲红豆杉喜温暖、荫蔽,耐旱不耐淹,早期在欧洲、北非、西亚广泛分布,末次盛冰期分布范围萎缩。
末次盛冰期后,随着种子扩散,欧洲红豆杉在大高加索山脉逐渐定植,从山麓一直到海拔2200m的林线以上均有生长,在林线以上呈匍匐状。
在大高加索山脉西段,南北两坡皆有欧洲红豆杉,而在山脉东段只分布在北坡。
下图示意大高加索山脉位置。
1.大高加索山脉东西段欧洲红豆杉分布的坡向差异主要取决于()A.水分B.热量C.光照D.积雪2.欧洲红豆杉在林线以上匍匐生长,主要是为了()A.吸收太阳辐射B.吸收土壤养分C.利于积雪埋藏D.减缓地表蒸发【答案】1.C2.C【解析】1.在大高加索山脉西段,南北两坡皆有欧洲红豆杉,而在山脉东段只分布在北坡,结合纬度位置可知,东段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角大,光照强度较大,南坡不满足红豆杉的隐蔽条件,C正确;红豆杉耐旱,水分条件不是造成差异的主要原因,A错误;南北坡热量相差不大,不是造成差异的原因,B错误;欧洲红豆杉自山麓道林线以上均有分布,积雪情况不是造成坡向差异的主要原因,D错误。
故选C。
2.该地位于中纬度地区,林线以上海拔高,温度低,匍匐生长利于积雪埋藏,可以免受大风和冻害的危害,C正确。
匍匐生长对吸收太阳辐射的影响不大,A错误。
吸收土壤养分需要发达的根系,而非匍匐生长,B错误。
林线以上气温低,本身蒸发较小,匍匐生长并非减缓地表蒸发,D错误。
故选C。
(2024·湖南娄底·模拟预测)加拉帕戈斯企鹅,又名科隆企鹅,是一种分布在南美洲科隆群岛的企鹅,是唯一生活在赤道附近的企鹅,同时也是唯一分布在北半球的企鹅。
根据生物学家的考证,赤道上的加拉帕戈斯企鹅是南极大陆上的原始企鹅随着秘鲁寒流一路向北,最终漂到了赤道上的科隆群岛,进而定居下来繁衍生息,形成了一个特有的企鹅种类——加拉帕戈斯企鹅。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中国自然地理能力1 分析中国的地形与气候的关系(2019·全国卷Ⅱ)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某省宾川县位于横断山区边缘,高山地区气候凉湿,河谷地区气候干热。
为解决河谷地区农业生产的缺水问题,该县曾在境内山区实施小规模调水,但效果有限。
1994年“引洱(海)入宾(川)”工程竣工通水,加之推广节水措施,当地农业用水方得以保障。
近些年来,宾川县河谷地区以热带、亚热带水果为主的经济作物种植业蓬勃发展。
(1)指出宾川县地形的主要特点,并推测耕地分布及数量的特点。
(2)说明地形对宾川县河谷地区干热气候特征形成的影响。
【解析】第(1)题,宾川县位于横断山区边缘,结合等高线信息可以判断山高谷深,地势起伏较大。
由于多山地,因此耕地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区和山间小盆地,数量较少。
第(2)题,干热气候主要与干热河谷有关,即背风坡气流下沉增温,水汽不易凝结,降水少。
答案:(1)地形特点:山高谷深。
耕地特点:耕地主要分布在谷地和山间盆地,数量少(或面积小、占土地面积比重小)。
(2)宾川县位于温暖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因山高谷深,谷地盛行下沉气流,气流下沉过程中增温且谷地热量不易散失,导致热(气温高),同时不易形成降水,导致干(降水少)。
瞄准方向提高效率【知识+方法突破】(勾选本题组考查的知识和方法)题号考查的知识和方法A.我国区域气候特征(1) 突破2B.我国区域河流特征C.我国区域地形特征D.我国区域资源特征(2) 突破1 A.我国区域地形对交通的影响B.我国区域地形对农业的影响C.我国区域地形对气候的影响D.我国区域地形对河流的影响答案:(1)CD (2)C突破1 我国的地形地势及其对气候等的影响地形地势特征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有利①便于发展多种经营;②森林、矿产、动植物、旅游资源丰富;③山区急流可以发电①西高东低,有利于东部太平洋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②大河西源东流,沟通东西交通,方便沿海与内地的联系;③阶梯交界处落差大,产生巨大水能不利①地形崎岖,交通不便;②易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③坡度大,不宜耕种阶梯交界处不利于交通运输线、城市的建设,以及工业、农业的发展突破2 我国重要地形区判断的方法(1)根据经纬度判断:根据各大地形区的经纬度判断地形区,就要熟悉各地形区大致的经纬度位置。
第1讲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考纲展示]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考情分析核心素养思维导图以区域图、资源调配路线示意图为载体,考查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方案及其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1.综合思维:结合具体案例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方案的可行性。
2.人地协调观:资源跨区域调配应尊重自然,造福人类。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276页[基础自查]知识清单特别提醒资源跨区域调配的背景【辨析】我国四大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工程并非全是能源调配四大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中,西气东输工程输送的是天然气,西电东送工程输送的是电能,北煤南运工程输送的是煤炭,都属于能源的跨区域调配;但南水北调工程输送的是水资源,不属于能源跨区域调配。
1.分析能源的划分方法及类型?提示(1)按能源的形成和来源分类——分为太阳辐射能(过去的和现在的太阳能,如煤、石油、天然气、风能、波浪能、水能、生物能、沼气)、地球内部能量(地热、核能)和潮汐能三大类。
(2)按利用情况分类——分为常规能源和新能源(核能、地热、海洋能、太阳能、沼气、风能等)两大类。
(3)按性质分类——分为可再生能源和非可再生能源两大类。
(4)按能量的转换和传递分类——分为一次能源(也叫天然能源)和二次能源(转换一次以上的能源)。
2.西气东输工程对沿线地区环境有何影响?提示对沿线地区的农民来说,推广天然气的使用,可以减少其对薪柴的需求量,从而减少对自然植被的破坏,有利于保护环境。
输气管道线路长、规模大、施工方式多样,管道途经的中西部地区地貌类型复杂、植被稀疏,生态环境较脆弱,容易造成生态环境破坏。
3.我国能源紧张的原因有哪些?提示我国经济发展快,能源需求量增加;高能耗工业发展快,加剧了能源紧张;能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能源勘探、开采跟不上经济发展的需求;国际石油价格上涨;我国石油储备不足。
4.除了西气东输,你认为解决我国能源问题的途径还有哪些?提示采取多元化战略,进口石油,建立石油储备体系;加大能源勘探、开采,增大能源产量;加快西电东送等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的建设;稳妥发展核电,因地制宜地发展沼气、太阳能、水能、风能、海洋能等;加大技术革新,提高能源利用率;加强宣传,提高公民节约能源的意识;实现产业升级,适当限制高能耗工业的发展等。
第二节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一、粮食生产安全的资源基础1.粮食安全概念粮食安全是指保证人们能够及时得到生存和健康所需要的足够食物环节粮食生产、储备、流通和进出口地位是国家安全的基本物质保障2.我国的粮食安全(1)我国粮食生产安全的目标是什么?提示:建立在国内粮食生产的基础上,需要粮食总产量与粮食需求量大致持平。
(2)影响我国粮食总产量的因素有哪些?提示:耕地的数量和质量,耕地所在区域的热量、水和光照等资源的时空配置。
二、实现粮食安全的途径途径我国现状扩大耕地数量1949年以前是增加粮食总产量的主要途径目前耕地面积和播种面积总体呈减少趋势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主要依靠增加人力、物质和技术投入从耕地利用率、养分和水热资源保障能力、作物品种和栽培技术、田间管理水平等各个环节挖掘潜力三、未来粮食安全的耕地保障1.国家粮食安全战略(1)请说出我国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
提示:“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
(2)说出我国实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目标。
提示: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3)我国未来粮食安全面临哪些挑战?提示:①粮食需求刚性增长,粮食供求将长期处于勉强平衡状态。
②粮食品种结构和生产布局矛盾突出。
③受耕地、水资源、气候等因素的影响,粮食产量继续增长难度越来越大。
④国际市场粮食价格大幅波动,宏观调控难度加大。
2.耕地资源保护必要性人多地少的国情,决定了我国不能通过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而是要保护耕地资源,确保我国的耕地数量和生产能力政策实行了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划定了具有法律效力的耕地红线,确保耕地保有量在18亿亩以上,确保基本农田不低于15.6亿亩措施数量已确定的耕地红线绝不能突破,已划定的城市周边永久基本农田绝不能随便占用;建设占用多少基本农田,就要补充多少,做到占补平衡质量实施了高标准农田建设及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耕地重金属污染治理、水土保持与坡耕地改造、高效节水等一系列水土资源保护项目,确定了不同区域的耕地质量提升任务命题视角(一) 耕地资源及开发现状演绎法学习一、我国耕地资源的现状及特点1.我国耕地资源的现状2.我国耕地资源的特点(1)我国耕地资源的总体特点特点表现数量耕地总量多,人均占有量少质量耕地总体质量不高,优质耕地少空间分布耕地分布不均,东部多、西部少后备资源耕地后备资源不足,开发难度大(2)我国耕地资源的分布特点(3)我国耕地后备资源的特点二、我国耕地资源面临的问题及应对措施1.我国耕地资源数量问题及变化趋势2.我国耕地资源质量问题及变化趋势3.我国耕地资源利用现状及变化趋势(1)耕地集约利用:指通过加大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投入,辅之以先进技术和管理,达到在单位面积耕地上获得更高产出效益的一种耕地利用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