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油气资源分布与中国油气资源分布
- 格式:ppt
- 大小:4.62 MB
- 文档页数:53
中国矿产资源遍布于各省、市、自治区,但因所处大地构造带和成矿地质条件的不同,各地区矿产资源分布不均,其矿种、储量、质量差异较大,形成了各地域矿产资源的不同特征。
(一)东部地区东部地区地处中国主要大江、大河的下游,地形以平原为主,平原与丘陵相间分布,地势平坦,水网发达,频临海洋,交通条件甚好,且属中国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前沿,工业化、城市化水平高,占有明显的科技和经济优势。
该地区采掘工业、原材料工业产品产量在全国占重要地位。
其中原煤产量占全国的23%原油占42%,发电量占49%,钢占58%,烧碱占64%,化肥占42%。
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劣势是资源相对贫乏。
矿产资源特别是能源严重短缺。
能源探明储量仅占全国的7.4%,45种主要矿产工业储量的潜在价值只占全国的15.5%。
从全国主要矿产资源己探明的储量来看,东部地区除石油、铁矿石外,其他矿产资源都比较贫乏。
煤炭只占全国总储量的6.6%天然气占30%,铜占7.7%,铝土矿占19.7%磷矿占11.7%。
东部地区矿产资源的地理分布特点是,以山东为界,北富南贫。
(二)中部地区中部地区拥有丰富的能源、多种金属和非金属矿产资源。
45种主要矿产潜在储量占全国的44.8%,有20多种主要矿产资源的储量占全国的半数或更多。
其中煤炭保有储量占全国的58%,石油剩余可采储量占全国的近1/2,铝土矿保有储量占全国的61%铜矿保有储量占全国的47%磷矿保有储量占全国的40%,稀土矿保有储量占全国的98%。
从矿产资源的地域分布看,煤炭、石油等主要集中在北方省区,有色金属和非金属矿主要集中在南方省份。
煤炭主要集中在山西、内蒙古,其储量占全国的51%;石油集中在黑龙江,储量占全国的37%;磷矿主要集中在湖北,储量占全国的21%;铝土矿主要集中在河南,储量占全国的18%铜矿主要集中在江西,储量占全国的22%稀土矿主要集中在内蒙古的白云鄂博,储量占全国的96%。
中部地区是中国主要的基础工业(能源、原材料工业)基地,该地区生产的原煤、原油均占全国的半数以上。
作者简介:车长波,国土资源部油气资源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南开大学经济学硕士;长期从事矿产和油气资源管理、潜力评价、政策分析及战略研究工作。
地址:(100034)北京市西城区阜内大街88号国土资源部油气资源战略研究中心。
电话:(010)66558855。
E 2mail :chechangbo @全球油气资源形势车长波1 朱杰1 李富兵1 周金瑾21.国土资源部油气资源战略研究中心2.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车长波等.全球油气资源形势.天然气工业,2010,30(1):124. 摘 要 油气资源和以油气为主体的能源问题日趋成为各国交流、博弈的焦点。
当前,受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油价大起大落,是资源潜力不足,是部分利益集团炒作,还是有更深层次的原因?从探究油价背后的原因以及了解油气资源能够支持世界经济走多远的目的出发,以BP 石油公司最新发布的全球油气资源信息为依据,从油气勘探开发现状、油气资源潜力分布和油气资源发展趋势3个方面进行分析,系统判断全球油气资源形势和发展趋势。
结论认为:石油天然气作为21世纪的主要能源,当前仍具有储量增长、产量增长和储产比稳定的特点;海域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前景广阔;非常规油气资源技术逐渐成熟,勘探开发成本逐渐降低,将逐步发挥作用;油价长期高位运行也将进一步刺激油气资源的开发利用。
关键词 世界 油气资源 勘探开发 现状 发展趋势 DOI :10.3787/j.issn.100020976.2010.01.001 油气资源是世界工业的“血液”,是世界经济的“稳定器”和“晴雨表”。
油气资源和以油气为主体的能源问题日趋成为国际政治舞台的主角,成为各国政要交流博弈的焦点。
从第一次世界石油危机发生后建立了石油期货交易以来,该期货交易便牢牢地牵系着油价的走势,成为投资者追逐的热点,并于2008年演绎了惊心动魄的油价过山车行情。
时至今日,世界相继发生了包括水源、海岛、极地和太空等各种资源的争夺,而围绕油气资源的全球性竞争和争夺却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中国石油、天然气战略资源分析二、我国油气资源面临的问题在目前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油气资源勘探和开发面临五大问题:l、后备可采储量不足2、风险勘查投入不足3、缺乏供给保障机制,很难适应市场变化4、科技总体水平不高,不能满足增储上产需要5、环境问题严重,尚未得到充分重视三、中国致力于解决油气供需不平衡矛盾的措施1、油气的大力勘探、开发2、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增强我国油气进口的安全性3、加快建立国家石油储备体系,保障国家石油安全正文:一、中国油气资源前景堪忧国际权威机构近日公布的预测数字显示,中国目前石油需求增长将占同期世界石油需求增长的1/3。
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介绍,中国石油市场是世界需求量增长最快的市场(国家)之一,2000年中国的原油净进口量为5983万吨,2002年为6941万吨,成品油进口2034万吨;据海关统计,2003年1-10月,我国进口原油7415万吨,成品油2374万吨。
预计2004年中国将取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石油消费国。
近年中国经济保持持续高速增长,由于经济增长速度与石油消费量之间呈高度正向相关关系,预计今后几年中国石油消费量将继续保持较高增长态势。
比较保守地估计,2010年中国原油的需求量将达到3亿吨,原油需求缺口达到1亿吨,2020年需求量达到3.8亿吨,缺口达到1.6亿吨。
但是目前中国人均石油开采储量只有2.6吨,是世界平均值的1/10,这意味着中国石油消费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将越来越大。
更有人预测,到2010年,中国原油进口依存度将逼近50%。
(一)油气资源日益紧缺目前我国石油资源量约为1072.7亿吨,其中约71.61%分布在陆上,约22.93%分布在海洋。
表1 第三次全国油气资源评价石油资源状况总资源量可转化己探明总计可采储量资源量转化率储量探明率可采储量采收率全国1072.7528.449.26205.6538.959.3428.85127.54陆上826.7430.052.0193.5645.056.3829.23105.79东部480.7277.457.7155.2756.048.1631.0272.98中部77.530.539.411.6038.01.9616.95.36西部259.4122.047.026.6721.96.4624.2227.43其它9.10.11.10.0219.00.0016.840.02海洋246.0246.040.012.0912.320.7622.8221.71 单位:亿吨、%总计可采储量=可转化资源量+已探明资源量[!--empirenews.page--] 我国目前已发现500多个油田,其中大庆油田、胜利油田、辽河油田、克拉玛依油田、四川油田、华北油田、大港油田、中原油田、吉林油田、河南油田、长庆油田、江汉油田、江苏油田、青海油田、塔里木油田、吐哈油田、玉门油田、滇黔桂石油勘探局、冀东油田等油田产量、储量较为可观。
第五节海洋油气矿产资源及其分布一.海洋石油天然气资源(1)海底石油据美国石油地质学家估计,全世界含油气远景的海洋沉积盆地约7800万公里2,大体与陆地相当。
世界水深300米以内海底潜在的石油、天然气总储量为2356亿吨。
世界近海海底已探明的石油可采储量为220亿吨,天然气储量17万亿米3(1979年),分别占世界储量的24%和23%。
主要分布于浅海陆架区,如波斯湾、委内瑞拉湾与马拉开波湖及帕里亚湾、北海、墨西哥湾及西非沿岸浅海区。
大陆坡与大陆隆也具有良好的油气远景。
近四十多年来海上石油勘探工作查明,海底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
据1979年统计,世界近海海底已探明的石油可采储量为220亿吨,天然气储量为17万亿立方米,占当年世界石油和天然气探明总可采储量的24%和23%。
中国近海水深小于200米的大陆架面积有100多万公里2,某中含油气远景的沉积盆地有7个:渤海、南黄海、东海、台湾、珠江口、莺歌海及北部湾盆地,总面积约70万公里2,并相继在渤海、北部湾、莺歌海和珠江口等获得工业油流。
中国沿海和各岛屿附近海域的海底,蕴藏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
外国有人估计中国近海石油储量约100~250万吨,无疑我国是世界海洋油气资源丰富的国家之一。
渤海是我国第一个开发的海底油田。
渤海大陆架是华北沉降堆积的中心,大部分发现的新生代沉积物厚达4000米,最厚达7000米。
这是很厚的海陆交互层,周围陆上的大量有机质和泥沙沉积其中,渤海的沉积又是在新生代第三纪适于海洋生物繁殖的高温气候下进行的,这对油气的生成极为有利。
由于断陷伴随褶皱,产生一系列的背斜带和构造带,形成各种类型的油气藏。
东海大陆架宽广,沉积厚度大于200米。
外国人认为:东海是世界石油远景最好的地区之一;东海天然气储量潜力可能比石油还要大。
南海大陆架,是一个很大的沉积盆地,新生代地层约2000~3000米,有的达6000~7000米,具有良好的生油和储油岩系。
中国10大油田介绍中国是一个资源丰富的国家,拥有许多大型油田。
下面将介绍中国的十大油田,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 大庆油田大庆油田位于黑龙江省大庆市,被誉为中国的“石油摇篮”。
它是中国最大的陆上油田,也是世界上最早进行大规模油田开发的油田之一。
大庆油田的产量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都具有重要地位。
2. 石油长庆油田石油长庆油田位于陕西省延安市,是中国第二大陆上油田。
它是中国西部地区最大的石油生产基地,也是我国重要的战略石油储备基地之一。
3. 焦石油田焦石油田位于山西省焦作市,是中国最大的焦煤型油田。
它不仅产出大量的石油,还具有丰富的焦煤资源,对于满足中国的能源需求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4. 胜利油田胜利油田位于辽宁省沈阳市,是中国东北地区最大的陆上油田。
它的油气储量丰富,产量稳定,为辽宁地区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5. 庆东油田庆东油田位于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是中国东北地区最大的油田之一。
它的油气资源丰富,油田开发技术先进,产量稳定。
庆东油田的发展推动了吉林地区的经济繁荣。
6. 辽河油田辽河油田位于辽宁省朝阳市,是中国东北地区最早发现的大型油田之一。
它的油气储量巨大,产量稳定,为辽宁地区的能源供应提供了重要保障。
7. 华北油田华北油田位于河北省任丘市,是中国北方地区最大的陆上油田。
它的油气资源丰富,产量巨大,为华北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8. 华南油田华南油田位于广东省茂名市,是中国南方地区最大的陆上油田。
它的油气资源丰富,产量稳定,为广东地区的能源供应起到了重要作用。
9. 渤海油田渤海油田位于山东半岛的渤海湾,是我国最大的海上油田。
它的油气储量巨大,产量稳定,为中国的能源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
10. 西南油田西南油田位于四川盆地的西南地区,是中国最大的陆上油田之一。
它的油气资源丰富,产量稳定,为西南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以上就是中国的十大油田。
这些油田不仅为中国的能源供应提供了重要的保障,也为地方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油气的增长和燃气现状与发展报告一、当代油气增长情况:改革开放30年,我国新增探明石油和天然气地质储量分别是改革开放前总和的3倍和36倍;原油和天然气产量年均增速分别高出同期全球平均水平1.5倍和1.1倍,令世界瞩目。
中国石油探明其中70.3%的当量储量,近20年生产了76.8%的当量产量。
持续解放思想,依靠科技进步,是改革开放30年中国石油油气储量和产量平稳较快增长,成就新的增长高峰的两条基本经验。
新油气田在地质家脑袋里,30年来,这句话不断被中国石油的实践所印证。
陆相石油地质理论、渤海湾盆地复式油气聚集(区)带勘探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前陆盆地、叠合盆地、岩性地层油气藏、海相碳酸盐岩等领域勘探理论的突破,有力地指导了中国石油油气勘探实践,中国石油的勘探领域大大拓宽,推动了塔里木、吐哈、冀东、苏里格等油气田的发现。
2007年8月,冀东南堡油田4.451亿吨新增石油探明储量通过国家评审。
同年,中国石油新增探明石油地质储量超过8亿吨,形成第二个储量增长高峰。
30年,中国石油天然气勘探实现跨越式发展。
近10年来,中国石油新增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比前50年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的总和还多60%。
2000年4月,克拉2大气田储量通过国家储委审核验收,奠定西气东输资源基础。
同年,中国石油新增天然气探明储量迈上4000亿立方米台阶,2008年有望第四次超过4000亿立方米。
改革开放30年,中国石油新增石油探明储量占全国的64%、天然气占74%。
改革开放30年,中国石油原油产量稳步提高。
30年科学高效开发,中国石油先后形成原油年产量上千万吨的油气田5个,年产油气当量上千万吨的油气田7个。
其中,大庆油田年产原油5000万吨稳产27年,创世界同类型油田高效开发的奇迹。
中国石油天然气产量快速增长,2007年年底达到542亿立方米,30年翻了近两番,占当年全国天然气产量的78%。
资料显示,近20年来,中国石油原油产量占全国的76.7%、天然气占77.5%。
2019年世界油气储量与产量及其分布据英国石油公司发布的《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2020》,截至2019年底,世界石油证实储量(1P)为244.6x109t,主要分布在中东(112.9x109t)、中南美(50.9x109t)及北美地区(36.3x109t);其次为独联体(19.8x109t)和非洲地区(16.6x109t);亚太和欧洲地区较少,分别为6.1x109t和1.9x109t。
石油证实储量前10位的国家是委内瑞拉、沙特阿拉伯、加拿大、伊朗、伊拉克、俄罗斯、科威特、阿联酋、美国和利比亚,它们证实储量共计为213.4x109t,占世界总量的87.2%。
2019年世界天然气证实储量为198.8x1012m3,主要分布在中东(75.6x1012m3)和独联体地区(64.2x1012m3);其次为亚太(17.7x1012m3)、非洲(14.9x1012m3)及北美地区(15.0x1012m3);中南美和欧洲地区较少,分别为8.0x1012m3和3.4x1012m3。
天然气证实储量前10位的国家是俄罗斯、伊朗、卡塔尔、土库曼斯坦、美国、中国、委内瑞拉、沙特阿拉伯、阿联酋和尼日利亚,它们证实储量共计为159.1x1012m3,占世界总量的80.0%。
2019年世界石油产量为4484.5x106t,主要产自中东(1417.4x106t)、北美(1116.5x10%)和独联体地区(714.9x106t);其次是非洲(399.1x106t)、亚太(361.8x106t)和中南美地区(317.0x106t);欧洲地区产量最少,仅157.8x106t。
美国、俄罗斯和沙特阿拉伯为三大超级产油国,号称千亿桶俱乐部(日产超1000亿桶),它们年产量都在5x108t以上;其他前10位产油国依次为加拿大、伊拉克、中国、阿联酋、伊朗、巴西和科威特。
世界前10位产油国累计年产量为3191.3x106t,占世界总产油量的71.2%。
口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甘克文 ● ● ●
摘要:本文以经济可采储量为标准统计分析了各地质时期、各大洲、各沉积盆地油气资源分布状况,明 确指出,有经济可采储量和可采油气田的盆地是少数,不超过全球盆地总数的4O%,含大油气田的盆地更是凤 毛麟角,大约为全球盆地总数的1 6%。因此,不能幻想某种盆地分类对预测油气量有重要意义。油气勘探家们 在实践中不要过分偏爱某类盆地或某种构造,不要用某些或某种油气形成或富集的模式作为预测的依据去指导 实践,以免遭受挫折。 关键词:全球油气盆地储量 分布
一、
关于油气储量的两种认识
油气作为一种碳氢化合物矿产存在于自然界,长期 以来就有“无机”和“有机”两种产生或成因的解释。根 据分布状态,如果不从经济可采的角度衡量,不但两者 都可以成立,而且有机成因论中的早期或晚期成因也无 争论的必要,甚至天体或地球深部都可证明如实存在。天 上有土卫6的甲烷大气圈,地下深处则由大陆地壳科学钻 探(CCSD)的深井资料及大洋钻探计划(ODP)和深海 钻探(DSDP)的成果所证实。至于地面调查所见,无论 是现代地表(存在有沼气)或是各种地区,包括造山带 和大洋岛屿,见到的含油气显示,更是不胜枚举。 我的朋友李国玉先生有一句名言:“天生盆地必有 油”,这句话曾受到相当多的同行非议,但本人认为它并 没有错。因为它没有说明油气计量的标准和油气的多少。 此外,国内油气地质界还大多习惯于区分沉积盆地与含 油气盆地,爱把沉积盆地数量逐次增多,油气资源的评 价预测量则相应的不断增长。 然而,当前国际上的分析和评价都是以现有的经济 可采储量为准,这是油气工业发展的根本,具有明显的 可操作性。相比之下,国内的主流见解则采用地质储量, 即地下存在的油气量作为依据,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显 然,前一种相关的理论认识容易在实践中得到修正和检 验,而后一种的数据和理论也许将来会成为现实,但对 当前的经济建设有相当大的风险眭。 世界油气工业发展的历史证明,以经济可采油气储 量作为基础有助于在勘探实践中具体决策操作,现代油 气地质的各种学术观点和理论基础也多以此为据。以地 质储量为准,具有极大的误导性。油气地质学是矿产地
xx油气资源分布特点
随着全球油气需求的快速增长和陆上油气资源危机问题的日渐突出,海洋油气资源无论对整个世界石油工业,还是对未来世界经济的发展,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世界海洋蕴藏着极其丰富的油气资源,其石油资源量约占全球石油资源总量的34%。
世界海洋油气与陆上油气资源一样,分布极不均衡。
在四大洋及数十处近海海域中,石油、天然气含量最丰富的数波斯湾海域,约占总贮量的一半左右;第二位是委内瑞拉的马拉开波湖海域;第三位是北海海域;第四位是墨西哥湾海域;其次是亚太、西非等海域。
目前,在世界海洋中已找到了581处油田。
其中,欧洲和地中海25个,北海110个,意大利、北亚得里海20个,黑海和里海17个,南美洲43个,非洲近海27个,西非近海85个,波斯湾60个,印度次大陆沿岸海域2个,远东近海23个,印度和马来西亚近海15个,澳大利亚东部和新西兰近海3个,澳大利亚西北大陆架12个,南部吉普斯兰德海盆19个,北海近海44个,美国墨西哥湾16个。
中国南海油气资源潜力大。
据中国海南省政协提案提供的数据,到目前为止,南海勘探的海域面积仅有16万km2,而发现的石油储量有55.2亿t,天然气储量有12万亿m3。
初步估计,整个南海的石油地质储量大致为230亿~300亿t,约占中国总资源量的三分之一,属于世界海洋油气主要聚集中心之一。
1/ 1。
北极油气资源研究北极地区是世界上最寒冷、最偏远的地区之一,但却拥有丰富的油气资源。
沿着北极圈划定的海域,分布着大量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这些资源对世界能源市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北极油气资源研究不仅对于北极国家的能源战略有重要意义,而且也对全球的能源供应和环境保护产生影响。
本文将从北极油气资源的分布情况、开采技术及环境影响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一、北极油气资源的分布情况北极地区是世界上最大的陆上和海上储油气盆地之一,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的数据,北极地区含有世界25%以上的未开发油气资源。
尤其是在北极地区的挪威、俄罗斯、美国和加拿大,油气资源储量极为丰富。
北极地区的石油和天然气主要分布在克拉森海、白令海、贝加尔海等地区的深水区和陆缘盆地。
北极地区潜在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约为240亿桶油当量,占全球石油储量的13%,天然气资源约为1.67万亿立方米,占全球的30%。
这些数据说明了北极油气资源的重要性和潜力。
由于北极地区的环境条件极端恶劣,如极地气候、冰冻海域、恶劣天气等,给油气资源的勘探和开采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目前,北极油气资源的勘探和开采技术已经相当成熟,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技术:1. 深水开采技术:北极地区海域大多处于深水区,因此需要采用深水开采技术,如浮式生产系统(FPSO)、钻井船、水下作业系统等,以应对深水区的勘探和开采需求。
2. 冰区勘探技术:北极地区的很多海域在冬季会形成冰层,因此需要采用冰区勘探技术,如冰岛钻井平台、冰岛钻井船等,来对冰区环境下的油气资源进行勘探和开采。
3. 环境保护技术:在北极地区开采油气资源,必须要做到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
因此需要采用环境保护技术,如油污处理设备、废水处理设备、环境监测系统等,来保护北极地区的生态环境。
北极地区的环境条件十分脆弱,而油气资源的勘探和开采会对北极地区的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尤其是油气漏油、废水排放等问题,可能对北极地区的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第二节中国的能源安全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目标以某种战略性矿产资源为例,分析其特点及开发利用现状1.结合材料,归纳分析我国的能源供需特点及影响。
(综合思维)2.运用图表结合实际,理解我国的石油供需问题对我国国家安全的影响。
(综合思维)3.举例分析,我国的能源资源的分布特点及影响。
(区域认知) 4.讨论分析,我国未来能源安全保障的主要对策。
(地理实践力)一、中国能源供需特点1.能源安全问题是我们面临的挑战(1)化石能源是重要的战略性矿产资源,提供了现代社会发展所需的85%以上的能量。
(2)化石能源是非可再生资源,其供应的紧张程度日趋增加。
(3)化石能源消费带来了环境污染与全球气候变化等严重环境问题。
2.我国能源供需特点(1)能源生产与消费总量大、增长快。
(2)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
(3)油气资源相对短缺。
(4)能源供给与消费空间配置错位。
[图表点拨]教材第30页图2.13,从该图可看出:(1)世界上的能源消费结构以石油和天然气为主。
(2)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主要是因为我国的煤炭资源储量丰富,1.我国的能源安全战略:以煤为主自给,以引进油、气为重心。
2.我国石油的供需变化目前我国进口石油的主要来源地:俄罗斯以及西亚、非洲、拉丁美洲等国家和地区。
4.对我国能源安全的影响:石油供给对国际石油市场的高度依赖、石油长距离运输,均可能给我国的能源安全带来威胁。
三、煤炭开发利用与我国能源安全1.资源特点:煤炭资源丰富,在数量上足以满足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的需求。
2.与煤炭相关的能源安全风险的主要表现:(1)供需空间明显错位导致的运输安全风险(2)煤炭生产、消费所造成的环境问题①生产过程中的问题:占用耕地,破坏植被,导致水土流失、地表塌陷;产生水污染和大气污染,危害人体健康。
②消费过程中的问题:释放污染性气体,造成酸雨和严重雾霾;释放大量二氧化碳,导致全球变暖。
四、我国未来能源需求与能源安全1.世界能源发展趋势能源生产、储存、输送等技术创新活跃,能源利用向清洁、低碳、高效方向转型,能源需求总量增长变缓。
2021年全球与中国天然气产业现状一、天然气产业发展概况1、定义及优点广义上,天然气是指埋在地层中自然形成的所有气体,包括气田气、油田气、煤层气、泥火山气和生物生成气等。
狭义上,天然气指的是贮藏在地层较深区域的一种富含碳氢化合物的可燃气体。
其主要优点如下:2、发展阶段从海外成熟市场天然气发展历程看,各国天然气市场主要可以分为启动期、发展期和成熟期三个阶段。
二、天然气产业链1、产业链示意图天然气的产业链大致可以分为上游产气、中游输气、下游消费三部分。
上游:我国天然气的来源有三个,一是三桶油为主勘探开发的国产天然气,二是来源于中亚、缅甸等的进口管道气(陆气),三是通过LNG船舶运输的进口LNG(海气);中游环节为仓储运输,运输方式主要通过管网、槽车和LNG运输船;下游部分为应用,运输后的天然气一方面可出售给全国性或地方性燃气公司,然后再用作居民燃气等,另一方面也可以直接出售给企业或者电厂。
2、消费结构从消费构成看,2021年,中国城市燃气用气量占到天然气消费总量的38%,是我国天然气消费的主要领域;其次是工业用气,消费占比达到36%;发电用气和化工用气领域的消费分别占比18%、8%。
三、天然气产业发展政策政策加码推动天然气加速发展,产业体系不断优化。
国家近年来出台多项天然气相关政策,从利用类型、替代改造、发展规划、勘探开发、基础建设、运营体系、价格机制等多个层面推动天然气加速发展。
2022年2月10日,国家发改委及能源局印发《关于完善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的意见》,提出建立健全多层次的天然气储气调峰和应急体系,从而优化其产业结构。
四、全球天然气产业发展现状1、产量结构全球天然气产量分布较为集中。
2021年美国天然气产量位居全球第一,占比达23.1%,俄罗斯、伊朗、中国、卡塔尔和加拿大紧随其后,分别占比17.4%、6.4%、5.2%、4.4%和4.3%。
2、消费结构从各地区的消费量来看,2021年北美洲天然气消费量最大,占全球总消费量的比例为25.6%,亚太地区、独立联合体国家及中东地区消费量分别占全球总消费量比例的22.7%、15.1%、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