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知识结构及试题
- 格式:doc
- 大小:287.50 KB
- 文档页数:9
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知识结构】【基础练习】1.宋太祖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宋太宗延续了这一措施,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文臣的地位和待遇高于武将。
这反映出宋朝()A.重视武将B.重视科举C.重农抑商D.重文轻武2.北宋东京,“酒店多点灯烛沽卖,……并粥饭点心。
亦间或有卖洗面水……直至天明”。
据此可知,当时()A.乡村文化繁荣B.夜市已经出现C.海外贸易活跃D.交子开始使用)4.某校开展以“古代辉煌灿烂的科技文化”为主题的手抄报展示活动,某班的手抄报内容是:毕昇与活字印刷术、关汉卿与《窦娥冤》。
此科技文化成果对应的历史时期是()A.秦汉时期B.隋唐时期C.宋元时期D.明清时期5.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突出,对欧洲社会的变革和作战方式起巨大推动作用的是()A.活字印刷术B.指南针C.火药和火器D.造纸术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6、7、8、10、11课)民族政权并立社会变化:(9、12、13课)农业发展快手工业兴盛商业繁荣(海外贸易兴盛)指南针、火药、活字印刷术经济进一步发展,经济重心南移文学艺术灿烂辉煌,古代科技发展高峰时期民族交融从黄河流域转到长江流域宋词元曲6.古代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是在()A.秦汉时期B.隋唐时期C.宋元时期D.明清时期【综合应用】1.宋朝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包括()①杯酒释兵权②文臣知州③设置转运使④宋辽议和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2.两宋时期,中国有三大科技发明者传播到西方,被马克思称之为“预告资产阶级社会的到来”,被培根称为“曾改变了整个世界的事物和状态”。
这三大科技发明是()①造纸术②印刷术③火药④指南针B.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3.有学者认为:“宋朝被认为是世界最早的海上帝国,商业革命、交通革命、农业革命、金融革命、信息革命共同构成其灿烂的文明。
”这种“灿烂文明”表现在()①“市”已突破空间上的限制②出现了纸币——交子③指南针应用于海上方向测定④造纸术的改进与推广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4.历史上的民族交往与交融,促进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李白、杜甫、白居易李白“诗仙”《早发白帝城》《蜀道难》杜甫..“诗圣”....“三吏”“三......别”..白居易《秦中吟》《新乐府》第8课辉煌灿的隋唐文化(二)颜真卿、柳公权的书法、阎立本、吴道子的绘画、颜真卿“颜筋柳骨”颜真卿——继王羲之之后,最有成就的大书法家。
柳公权阎立本《历代帝王图》、《步辇图》吴道子...“画圣”....《送子天王图》.......开后世写意画先河。
.........第二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第9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辽、宋、西、夏、金的并立政权/民族建国时间首领都城北宋(汉)960年赵匡胤东京南宋(汉)1127年赵构临安辽(契丹族)10世纪初耶律阿保机上京西夏(党项族)11世纪前期元昊兴庆金(女真族)12世纪初阿骨打会宁/中都第1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江南经济的开发在——六朝时期(东吴、东晋、宋、齐、梁、陈)经济重心的南移开始于...----唐朝中后期完成于...----南宋。
第11课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宋代衣食住行衣:宋初崇尚节俭;劳动者多穿小袖狭身的短衣;妇女缠足的陋习逐渐传开。
食:北方以面食为主,南方以稻米为主;北宋肉食以羊肉为多,南宋吃鱼多;住:茅屋、瓦房、宅第。
行:牛车,驴车;乘轿,骑驴骡。
第12课蒙古的兴起成吉思汗统一蒙古1206年,蒙古贵族召开大会推举铁木真为大汗,尊称成吉思汗,蒙古国建立。
从此,蒙古草原结束了长期混战的局面,实现了统一。
忽必烈建立元朝..时间:1271年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正式定国号为元:定都---大都。
忽必烈就是元世祖。
元朝的民族融合①许多汉族人来到边疆,为那里的开发作出贡献。
②边疆各族包括蒙古族,大批迁入中原和江南,同汉族等杂居相处。
③原先进入黄河流域的契丹、女真等族、经过长期共同生活,已同汉族没有什么差别。
④唐朝以来定居中国的波斯人、阿拉伯人信仰伊斯兰教,同汉、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提纲详细汇总第一章人类文明的起源和发展1.1 人类起源和原始社会的特征和发展1.2 文明产生和发展的原因和特征1.3 世界文明史的发展和演变1.4 古代文明国家的特征和发展第二章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2.1 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和特征2.2 三皇五帝和夏、商、周时期的社会形态和政治制度2.3 春秋战国时期的分裂局面和各个国家的特点2.4 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经济变化第三章唐宋元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3.1 唐代的统一国家和文化繁荣3.2 宋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变革3.3 元代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经济状况3.4 明朝的政治制度和海外贸易3.5 清朝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经济变革第四章世界史上的重大事件和人物4.1 古代世界的重大事件和人物4.2 中世纪世界的重大事件和人物4.3 近代世界的重大事件和人物4.4 当代世界的重大事件和人物第五章中国现代史5.1 鸦片战争和近代中国的国际地位5.2 戊戌变法和新文化运动5.3 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建立5.4 内战时期和国共两党的斗争5.5 新中国的成立和改革开放第六章世界两次大战和冷战时期6.1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影响6.2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影响6.3 冷战的奠定和影响6.4 东西德统一和苏联解体第七章当代世界的政治和经济7.1 联合国的成立和国际关系的发展7.2 当代世界主要国家的国情和外交政策7.3 国际贸易的发展和国际金融体系的变革7.4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第八章中国和世界的文化交流和文化传承8.1 中国的文化交流和外来文化的影响8.2 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和传承8.3 中国现代文化的发展和变革8.4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交流第九章时事政治与社会生活9.1 时事政治与国家大事9.2 社会热点问题与民生议题9.3 文化、科技和环保等方面的新发展9.4 青少年的成长与个人生活以上是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提纲。
第17课明朝的灭亡思维导图知识要点一、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1.政治腐败的原因:皇帝疏于朝政,皇室内部纷争不已,大臣们__________ ,争权夺利。
2.社会动荡的表现:各级官吏______ ,对民众百般盘剥;统治阶级疯狂__________ ,侵占民田,致使大量农民流离失所。
二、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1.原因:明朝末年,政治腐败,_______ 异常尖锐,天灾进一步导致农民生计难以维持。
2.主要经过:(1)陕北起义后,起义军进入中原,并提出“_______ ”的口号。
(2)1644年,攻入西安,建立政权,国号_______ 。
(3)1644年4月,攻破北京,______皇帝自缢身亡,明朝灭亡。
三、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1.满洲的兴起:______年,______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政权,国号______,史称后金。
1635年,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次年改国号为________ 。
2.清兵入关:明朝将领_________ 降清,引清兵入关。
______ 交战失利后,李自成转战各地,最后失败。
难点释疑1.明王朝被农民起义军推翻的多方面原因①连年天灾导致百姓生活困苦。
②明政府在天灾之下不仅不体恤民情反而加重赋税和徭役的力度。
③土地兼并恶性发展,使农民不得不离开土地破产逃亡。
④与周边少数民族的战争更激化了社会矛盾。
⑤起义军大部分由农民组成,特别是李自成率领的部队。
他的部队接纳了当时的一些知识分子,并采取他们的意见笼络人心,因此李自成的军队受到了当时广大民众的支持。
2.本课重要历史事件时间轴3.中国古代历史朝代歌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传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王朝至此完过关训练一、单项选择题1.“明朝中后期,皇室贵族、宦官、官僚、地主等肆意侵占民田,致使大量农民流离失所。
”材料中体现的危机表现为()A.土地兼并严重B.皇帝昏庸腐朽C.奸臣把持朝政D.宦官徇私枉法2.明武宗将政事交给宦官刘瑾处理,自己在宫中纵情享乐,还四处游玩。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1.10世纪初,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辽)国政权的是:()A.松赞干布B.阿保机C.元昊D.苻坚2.银川是全国101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素有“凤凰城”的美誉。
银川在古代称为兴庆,它曾是下列哪一少数民族政权的都城:()A.吐蕃B.西夏C.南诏D.渤海3.“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
千里山川无土著,四时畋猎是生涯。
”这首诗描述的是我国哪一个民族的生活:()A.女真族B.匈奴族C.汉族D.契丹族4.关于耶律阿保机和元昊的比较,不是他们的共同点的是:()A.都是少数民族的杰出首领B.都与汉族政权和亲,密切民族关系C.都建立了少数民族政权D.都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发展生产,创制文字5.京剧《澶渊之盟》是一出历史剧,其中唱词“将舟船暂驻中流,寡人要一观黄河夜景”中的“寡人”是指历史上的哪位皇帝:()A.宋太宗B.宋真宗C.宋高宗D.宋太祖6.1005年,结束紧张的战争状态,达成澶渊之盟的双方是:()A.辽与西夏B.辽与后周C.宋与西夏D.辽与北宋7.北宋曾把与契丹政权边境交界地区的一些地方改名,如“威虏”改为“广信”,“静戎”改为“安肃”,“破虏”改为“永静”等。
这种现象约出现于:()A.澶渊之盟前,宋辽争夺燕云十六州B.澶渊之盟后,宋辽保持和平局面C.宋太祖时期,双方互通使节后D.宋太宗时期对辽实行防御政策之后8.澶渊之盟在客观上所起的重要作用是:()A.削弱了契丹势力B.维持了长期和平C.消除了民族矛盾D.加速了北宋灭亡9.西夏和北宋战争不断,后来双方议和的原因是:()A.西夏被北宋打败了B.宋夏连年交战,双方损失都很大C.北宋被西夏打败了D.夏受到辽的威胁,需要联合北宋10.下列各项中,哪一项不是宋辽、宋夏之间“议和”的共同点:()A.宋王朝都要交纳大量岁币B.结束了双方大规模的战争状态C.导致南北对峙局面的形成D.客观上有利于双方的和平相处11.与北宋对峙的少数民族政权是:()A.吐蕃和北魏B.契丹和西夏C.契丹和匈奴D.西夏和前秦12.关于契丹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是我国北方古老的少数民族,以游牧为主B.受到汉文化影响,发展农业生产C.与北宋发生过大规模战争D.始终未与北宋达成和议13.如图是北京通州辽代墓葬出土的酱釉马镫壶。
第20课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考点:“闭关锁国”七下P118 能力要求:识记理解一、明清经济的发展1、农业:明代从国外引进的新物种──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
2、手工业:①棉纺织业在明代已从南方推向北方;②苏州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南京后来居上;③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青花瓷器),畅销海内外。
3、商业: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空前活跃。
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的贸易城市。
4、资本主义萌芽:①明朝中期以后,苏州、松江等地的纺织业中,出现了许多以生产商品为目的的机户。
他们开设机房,雇用机工进行生产,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生产方式。
机户是早期的资本家,机工是早期的雇用工人。
他们之间这种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是一种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②清代,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业部门增多了,生产的规模也进一步扩大。
二、“闭关锁国”的政策1、原因:①清朝统治者坚持以农为本的传统观念,推行“重农抑末”政策,压抑、限制民间工商业的发展;②清朝前期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稳定,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无需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③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领土主权受到外国侵略,又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
2、表现:①清初的40年,实行严厉的禁海政策,不许擅自出海贸易;②对出口的商品种类和出海船只的载重量作出严格的限制;③开放四个港口,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后来下令只开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关闭其它港口3、影响:要一分为二的评价:①正面:它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
②反面:使中国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不能适时地向外国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逐渐在世界上落伍了。
★★.清朝的闭关政策对中国社会造成了什么影响?请联系当前对外开放的现实,谈谈你有何认识?答:影响:(1)限制了我国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2)阻碍了中外文化的交流;(3)不能从根本上低档殖民势力的侵略;(4)中国更加远离世界发展潮流,最终陷入被动挨打的局面。
01 中国古代史(历史七年级上册)一、元谋人北:目前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是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人。
二、北京人的文化遗存:(P3-P4)生活时间:距今约70—20万年生活地点:北京周口店用火方式:北京人已经使用天然火。
三、了解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的基本情况(一 )河姆渡遗址:北:P9 距今约7000年的河姆渡聚落位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村,是长江流域氏族聚落的代表。
那里的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还用动物骨骼制作工具。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之一。
河姆渡居民主要种植水稻,还饲养猪、狗、水牛等家畜。
P10河姆渡聚落的房屋是干栏式的,干栏式建筑一直是江南地区的主要建筑形式之一。
(二)半坡遗址:北:距今约6000年的半坡聚落位于陕西西安半坡村。
P8遗址四周建有许多圆形的房子或方形的小房屋,是氏族成员的住处。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之一。
半坡居民饲养猪、狗等家畜,还打猎、捕鱼。
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P9陶器是那时人们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具。
出土了大量陶器,陶器的底色一般为红色,上面多绘有人、动物和几何花纹等图案,称为彩陶。
四、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北:P12炎帝和黄帝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
P14炎、黄二部族走向联合,占据了中原地区并不断繁衍,形成后来华夏族的主体。
炎帝和黄帝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P15 禹是传说时代的治水英雄。
北:P15尧年老后,部落联盟推举舜为继承人。
后来,舜又以同样的方式传位给禹。
这种通过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后人称之为“禅让”。
[考试说明]国家的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一、夏朝建立的史实北:P22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朝,定都阳城。
二、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北:P22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朝,定都阳城。
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父位,开始了“家天下”的历史。
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三、西周分封制P29分封制的作用:通过逐级分封,编织起由中央向四方扩散的控制网络,打破了夏商时期众邦林立的状态,加强了周王室与各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
七年级历史下册重点知识点本文将为大家详细介绍七年级历史下册的重点知识点,帮助大家更好地备考历史考试。
下面将按照章节顺序,逐一介绍重点内容。
第一章:大航海时代在这一章中,我们将学习到大航海时代的背景和影响。
这个时期主要发生在十五世纪以后的欧洲,欧洲国家大力发展航海技术,开展了延续几百年的海上贸易。
其中以葡萄牙、西班牙为代表,他们通过探险开拓了新的贸易路线,将欧洲和亚洲、非洲的贸易联系紧密起来。
这个时期也诞生了许多伟大的航海家,例如麦哲伦和哥伦布等。
第二章:中世纪的中国这一章主要介绍了中国中世纪的历史背景、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的情况。
我们可以学到唐宋元明清五个朝代的兴衰,以及中世纪中国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状况。
这还包括了诸如科技、文学、宗教、艺术等各方面的发展情况。
此外,这一章也介绍了中世纪的战争、外交和秩序等方面的内容,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中国中世纪的历史。
第三章:古代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这一章介绍了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两个古代文明的发展情况。
我们学习到了它们的历史背景、社会结构、文化特点,以及它们的政治和经济状况。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尼罗河、多瑙河流域两个古代文明的异同之处。
我们还可以了解到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的科技水平、宗教、艺术和文学等方面的发展状况。
第四章:中世纪的欧洲这一章主要介绍了中世纪欧洲的历史背景、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方面的情况。
在这个时期,欧洲的人们开始追求文化和经济上的繁荣。
这一章还讲述了教皇和国王之间的权力斗争、骑士、城堡、农民和商人的生活等方面的内容。
此外,这一章还涉及到了十字军东征、黑死病以及文艺复兴等重要历史事件。
第五章:日本的历史和文化在这一章中,我们将学习到日本的历史和文化。
我们深入了解了古时候的日本文化,对现代日本的了解也有很大帮助。
这一章还介绍了日本的历史背景、政治、经济、社会结构和文化特点等方面的内容。
我们还可以了解到日本的战争、外交和科技等方面的发展状况,探讨日本成为现代化国家的根源。
七年级中国历史下册必背知识点1、京杭大运河开凿的时间、概况及作用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时间:隋炀帝公元前605年起开凿,2000多公里长。
概况:中心:洛阳;南北起止点:北到涿郡,南至余杭。
大运河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
作用: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国家统一。
2、列举“贞观之治”的措施、效果。
采取的主要措施:①吸取隋亡历史经验教训,重视人民群众的力量。
②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
③崇尚节俭,节制享受欲望。
④合并州县,大力精简机构,整顿吏治。
⑤任用贤才、虚心纳谏,“房谋杜断”;魏征为著名谏臣。
⑥大兴学校,发展科举。
效果: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
历史上称为“贞观之治。
3、如何评价武则天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她当政期间,继续推行唐太宗发展生产、选拔人才的政策,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
她的统治实现了“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位杰出的皇帝。
4、形成“开元盛世”的措施及经济繁荣的表现措施:唐玄宗即位以后,“励精为治”:①任用贤才(姚崇);②重视地方吏治;③注意节俭。
这些改革措施,使得开元年间的政局为之一新,史称“开元之治”。
经济繁荣的表现:农业方面:①兴修大型水利工程。
②农耕技术提高:水稻广泛采用育秧移植。
③茶叶生产的发展:唐朝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作者陆羽被后人称为“茶神”。
饮茶之风开始在唐朝盛兴。
④生产工具的改进:出现新的农业工具──曲辕犁;创制新灌溉工具──筒车。
手工业方面:①丝织业:花色品种多,技术高超。
②陶瓷业: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唐三彩(世界工艺的珍品)。
商业繁荣:①著名的大都市:长安、洛阳、扬州、成都。
②长安城:城内分为坊和市,坊是居民宅区,市为繁荣的商业区。
唐都长安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一、七年级下册综合题辨析题论述题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可以从山泽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
——《史记》材料二《宋书》这样描述江南:江南之为国盛矣。
……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1)从材料一可以看出当时江南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如何?(2)材料二反映的情况和材料一相比较发生了什么变化?简要分析促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3)江南地区的这种变化对我国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4)从江南地区变化的原因中,你认为对我们当地经济发展有何启示?【答案】(1)经济落后;贫穷;尚未得到开发。
(2)变化:由荒凉;落后变为富庶。
原因: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南迁的人给江南地区带去了劳动力,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江南地区的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南北方劳动人民的辛勤努力。
(3)为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奠定基础。
(4)大力引进人才和科学技术;保持安定的环境;民族关系融洽等。
【解析】【分析】【详解】(1)依据材料一内容“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人们还可以从山泽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
”可以看出当时江南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是:人烟稀少,耕作方式落后,商品交换很不发达,贫富分化的程度也很低。
(2)依据材料一“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人们还可以从山泽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可得出当时经济荒凉落后;材料二“江南之为国盛矣。
……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可以知道,宋时江南地区经济已得到发展,变得很富庶;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有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战乱,南方相对安定,北方人口南迁,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工具,南北方人民共同开发江南,再加上南方自然条件优越,所以江南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
初中《中国历史》(七年级下)知识结构
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 隋朝建立 建立者:_________ 南北重 都城:__________ 新统一 南北统一:______年,隋灭______(国家),南北重新统一。 隋的统 隋朝的繁荣:_______(皇帝)时,出现“___________”盛世局面。 一与 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 大运河 大运河 时间:_________年开始 的开通 皇帝:__________ 概况:大运河以_______为中心,北至_______,南到_______,全长_______千米。 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 唐朝建立 建立者:_________ 都城:__________ 唐太宗 治国经验:帝王要________,大臣要________,政府要_______。 与贞观 贞观之治 任用贤臣: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之治 政治:________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690年称帝,改国号____。 女皇帝 肯定她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史称她的统治为“_______”。 武则天 任用贤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农业:出现了新的农业工具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手工业 越州的青瓷“________”,邢州的白瓷“__________”。 (陶瓷业) 唐三彩:以____、____、____(颜色)为主。 唐玄宗 表现 与开元 大城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盛世 商业 从事商业活动的场所:在城市的叫“___”,在乡村的叫 “___”或“____”。 __________是对外贸易的重要城市。 转折点:____________使唐由盛转衰。.
背景:魏晋南北朝时,官员选拔主要看_________。 创立 出现:______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 科举制 唐太宗:使之成为________制度。. 的创立 完善 武则天:开创了________和_________。 唐玄宗:_______成为进士科考试的主要内容。 结果:科举制度在我国实行了________多年。 开明的 皇帝:______,被尊称为“__________”。 民族政策 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开明 发生在_________(皇帝)时期 的民族 与吐蕃 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和亲 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政策 的关系 金城公主入藏:尺带珠丹上表唐朝皇帝说,吐蕃与唐的关系“_________”了。 _______(皇帝)时,玄奘从______出发,,前往_______寻找佛教真谛,他 玄奘西行 在__________成为著名的佛学大师。 开放的 ________年,回到长安。 对外关系 遣唐使与 早在________朝代,中日就有交往。 鉴真东渡 ________(皇帝)时,鉴真_____次东渡日本.。 中外交往:唐朝时与中国交往的国家多达______个。
时间:____________ 辽宋 澶渊之盟 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夏金 影响 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 北宋灭亡:______年,金军攻破东京,北宋灭亡,史称“___________”。 和战 岳飞抗金:岳飞在_______大败金军主力,收复了大片失地。_______和权臣______向金求和,以“_______”杀害了岳飞。 时间:_________ 宋金议和 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标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开始:我国从________以来,经济重心就开始向南移。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南方农 从越南引进优良品种_______推广到江淮地区。 业的发 表现 _______、________是全国著名的水稻产区。 经济 展 出现了新的农业生产工具:_______和__________。 重心 陶瓷业:南宋时,__________逐渐成为制瓷业的中心。 的南 兴盛的 丝织业:中心在_______和_________。 移 南方手 纺织业 棉织业:从_____兴起,北宋时传到________,南宋时到_______。 工业 造船业:宋代,我国__________居世界领先地位。 最大的商业城市是________,人口超过百万。 繁盛的 当时繁华的大城市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商业 城市的变化:打破了______和______的界限。 货币的变化 ______时,_____地区出现的“____”,是世界上最早的货币。 ______时,政府发行纸币“_____”,与金属货币并行使用。 政府鼓励________,在_______设立________,负责管理海外贸易。 海外贸易 主要贸易港口:______、______、________。 衣:宋代各级官员服色不同,普通百姓只穿______二色的衣服。_______时,女 宋代 人们 子缠足的风气盛行。______是当时最普通的布料。 的社 的衣食 北方人主食是_______,肉食中以______为多。 会生 住行 食 南方人主食是_______,肉食中以_______为主。____和____是常用的饮料。 活 住:城市居民的住房以_______为主,农村则多是________。 行:人们多用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士大夫骑____|、_____。 城市文 东京城内有许多娱乐的场所,叫做“__________”。 化生活 城市体育活动主要有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节日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节日 宋代的春节叫______或________,最为重视。 蒙古 _________统一蒙古。 兴起 _________年,他被推举为大汗,尊称________,_________建立。 元朝 _________年,元灭南宋,全国统一。 元朝 统一 南宋丞相_________抗元。 的 元朝 元世祖重视农业,在中央设立_________。 建立 经济 _________既是全国的政治中心,又是闻名世界的国际大都市。 行省制度:中央设________,地方设________。 元朝 设立________,西藏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 政治 加强对________(今台湾)的管辖,并设立________。 民族等 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级制度 等级划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人迁入边疆。 民族 边疆各族大量迁入_______和_______。 融合 _______、_______等族汉化。 形成了新的民族——_______。
建立时间:_________ 建立者:_________(_________) 明朝兴亡 都城:_________,后迁到_________。 1644年,明朝被_________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推翻。 _________基本统一女真族。_________,建立后金政权。 明请专 清朝建立 _________改女真族名为_________,改国号为_________。 制统治 中央废除________和________,让________分理朝政。 的加强 皇权 明朝 设立特务机构,监视臣民。(明太祖时,设_______。明成祖时,设_______。) 的 施行_______制度,在宫廷上杖责大臣。 强化 清朝:_______时,设立_______,作为处理军政大事的权力枢纽。标志_______。 文化 八股取士:命题范围只限于______,文章必须写成______形式,其表述只能代______。 专制 ________是统治者思想专制政策的极端表现. 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郑和 时间:从_______年到_________年。 七次下 出发点:_____________。 西洋 经过 规模:率领___________人。 郑和下 范围:到过亚非各国_____个国家,最远到达_______和_________。 西洋 华侨开 最早时间:____________。 发南洋 目的:____________。 意义:促进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平定准噶 _______初年,蒙古准噶尔部首领______屡次发动叛乱,威胁京师。 尔的叛乱 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皇帝)三次亲征,平定了叛乱。 统一 _______时,回部贵族__________发动反清叛乱,建立割据政权。 多民 平定回部 _______下令平定了叛乱。 族国 贵族的叛乱 清朝设置________,管辖包括_________的整个新疆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