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域特色的全域旅游探析
- 格式:doc
- 大小:294.00 KB
- 文档页数:4
郴州全域旅游发展探析郴州市位于湖南省南部,地处湖南省“两型社会”建设示范区、湖南省第二批全域旅游示范县市之一,是湖南省黔中地区古代“南方丹青”的发祥地,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悠久的历史文化。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和全域旅游概念的深入推广,郴州正逐渐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旅游目的地。
本文将从郴州市的旅游资源、全域旅游的概念及实施情况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展开探讨,旨在全面了解郴州市全域旅游发展的现状与前景。
一、郴州市的旅游资源郴州市地处湖南省的南部,是一个山水秀美、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拥有独特的旅游资源。
在郴州市的自然风光方面,湖南省唯一的世界自然遗产地贺龙山、国家地质公园白水洞、世界自然遗产地独岭山等自然景观吸引着无数的游客前来观赏。
在历史文化名城郴州市,有众多的历史遗迹和传统文化景点,如唐代名楼东昌楼、清代杨家将军府及江氏古民居等,这些都是郴州市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
郴州市还拥有丰富的民族风情和特色文化,如侗族歌舞、苗族绣花、湘南茶艺等独具特色的文化旅游资源,为整个郴州市的旅游业增色不少。
二、全域旅游的概念及实施情况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和全域旅游概念的提出,郴州市也在积极地转变传统旅游业发展理念,开展全域旅游的实施方案。
所谓全域旅游,就是指将地域内各类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升级,并在此基础上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旅游产品和服务,借助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推广,以便更好地推动当地经济的融合发展。
郴州市在全域旅游的实施上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郴州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和鼓励全域旅游发展的政策,包括旅游资源整合、旅游产业园区建设等方面的政策措施,从政策层面为全域旅游的实施提供了保障。
在旅游产品与服务上,郴州市也不断进行升级和改进,推出了一系列具有地域特色的旅游产品和服务,例如特色民宿、农家乐、骑行等新型旅游产品,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参与体验。
郴州市积极借助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手段进行线上推广,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和旅游接待水平,促进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2023年全域旅游发展调研报告2023年全域旅游发展调研报告1____旗旗委、政府举全旗之力推动旅游业发展,贯彻落实全区旅游发展大会精神,着眼发展全域旅游、四季旅游,实施“旅游+”思路,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全力打造“多彩草原、乐在____”品牌,初步形成了观光旅游和休闲度假旅游并重、旅游传统业态和新兴业态齐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共进的新格局。
目前,全旗共有旅游景区15个,牧人之家旅游点107家,旅行社2家。
全旗旅游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全旗接待游客80万人次,旅游收入突破4亿元。
一、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大力发展四季旅游围绕“壮美____、亮丽风景线”品牌,以“多彩草原、乐在____”为载体,举办“国际万人草原马拉松比赛”、“国际草原山地车挑战赛”、“国际越野滑雪精英赛”及“全国中国式摔跤冠军赛”等国际国内赛事节庆活动。
我们举全旗之力成功举办了“____第十四届冰雪那达慕暨第七届蒙古族冬季服装服饰艺术节”,进一步提升了我旗知名度。
要抓住此次成功经验和巨大影响力,持续打造冰雪旅游活动,把“冷资源”变“热经济”。
抓住中国马业协会命名我旗为“中国马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机遇,依托独有的白马文化,个人简历进一步发展马产业,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中国十大黄金赛道,举办中华民族大赛马。
以最美乡村为品牌,以游牧草原文化为基础,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针对拓展出的“商(商务旅游)、养(养生旅游)、学(研学旅游)、闲(休闲度假)、情(情感旅游)、奇(探奇旅游)”等更多的旅游发展要素,打造旅游精品线路,创作推出《____婚礼》等一批精品力作,大力实施“旅游+”思路,不断加出新产品新业态,延长游客停留时间,增加旅游收入。
力争旅游人数突破100万人次。
二、以自治区旅游年为契机,打造全域旅游示范区结合我旗实际,进一步完善各项旅游基础设施,促进景区景点提档升级。
(一)坚持保护为先,合理开发,加快旅游业提质升级。
Consumption Economy消费经济0862019年2月 DOI:10.19699/ki.issn2096-0298.2019.03.086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全域旅游发展探讨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 申一方摘 要:“全域旅游”这一概念的提出,标志着我国新兴旅游发展模式的开展,对推进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旅游产业转型具有开创性意义。
本文以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旅游为例,就其旅游发展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并提出解决途径,将其丰富的旅游资源更好的融入呼和浩特市全域旅游的旅游产业发展中。
关键词:全域旅游 草原文化 旅游资源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9)02(a)-086-03“全域旅游”这一概念由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在2016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强调中国旅游要逐步实现从“景点旅游”到“全域旅游”的转变。
所谓全域旅游,是指以旅游业为主导的地域,通过旅游全域化建设,实现区域内各类资源(旅游资源、文化资源、行政资源、社会资源等)有机整合、相关产业深度融合,各行业及全社会共同参与,从而实现旅游业引领乃至统领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一种全新的区域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
内蒙古自治区作为旅游资源大区,其首府呼和浩特更是位于中国草原历史文化的核心区域。
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构建“五个围绕”的大旅游发展格局,实现“九个转变”基础上,全面落实内蒙古自治区提出的“着力发展全域旅游,打造壮美内蒙古亮丽风景线”战略,努力建设成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和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国际知名草原文化休闲目的地。
1 资源梳理1.1 发展历史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具有400多年历史,是内蒙古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呼和浩特市下辖有一旗(土默特左旗)、四县(托克托县、和林格尔县、清水河县和武川县)、四区(新城区、回民区、玉泉区和赛罕区)和一个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金川开发区,总面积为1.7224万平方公里。
全域旅游的内涵及其发展阶段全域旅游的内涵及其发展阶段全域旅游是一个新兴的旅游发展理念,强调地域综合性和多元化,追求旅游资源的共享和利用,以提升整个地区的旅游吸引力和竞争力。
全域旅游的核心理念是通过整合当地的文化遗产、自然景观、社会资源和人文特色,打造一个综合性、多样化的旅游目的地,提供更多元化丰富的旅游体验和服务。
全域旅游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全域旅游强调地域性,旅游资源不再局限于某个景点或特定区域,而是整合整个地区的旅游资源,将其作为一个整体来开发和推广。
这样可以打破传统旅游的划分界限,提升整个地区的旅游吸引力和市场竞争力。
其次,全域旅游注重地域文化,强调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开发利用。
不同地区的文化遗产、民俗风情和人文特色都可以成为吸引游客的重要资源,通过展示和开发这些特色,可以丰富旅游产品的内涵,提高游客的满意度。
再次,全域旅游倡导可持续发展,强调旅游业与其它产业的融合和互动。
地方旅游发展需要与当地的农业、制造业、服务业等产业密切配合,形成产业链,实现资源利用的最佳化。
同时,还要注重环境保护,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保障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最后,全域旅游倡导创新和合作,注重旅游业的发展与创新,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游客体验。
同时,旅游业的发展需要各方的合作,包括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共同推动旅游业的发展和提升。
全域旅游的发展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资源整合阶段,通过整合当地的旅游资源,提升地区的旅游吸引力。
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识别、保护和开发当地的旅游资源,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旅游产品。
第二阶段是市场推广阶段,通过推广地区的旅游产品,吸引游客。
这个阶段要注重宣传和推广,提升地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更多的游客来访。
第三阶段是提升服务质量阶段,通过不断的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和游客体验,提高地区的旅游竞争力。
这个阶段要注重培养服务意识和专业素养,提供更优质、便捷的旅游服务。
第四阶段是加强合作与创新阶段,通过加强各方的合作,共同推动旅游业的发展和提升,同时也要注重创新,不断推出新的旅游产品和服务,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全域旅游背景下邢台市文旅融合发展路径研究邢台市位于河北省中部,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
在全域旅游的理念下,邢台市应如何发展文旅融合,提升自身的旅游吸引力和竞争力呢?该如何制定发展路径,促进文旅产业的快速发展?本文将围绕这一问题展开探讨。
一、当前邢台市文旅融合发展的现状文旅资源整合不够充分。
目前,邢台市的文旅资源还处于分散状态,各个景点和景区之间缺乏联动合作,导致文旅资源的利用率不高,游客体验感不佳。
文旅产品开发不够突出。
很多旅游产品缺乏特色和差异化,同质化严重,难以吸引更多的游客。
文旅产业链条不够健全。
文旅产业链的每个环节之间缺乏协同合作,导致资源的浪费和效益的降低。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提升邢台市的文旅融合发展水平,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整合文旅资源,打造精品旅游路线邢台市应该全面梳理本地的文旅资源,整合城市内外的旅游景点和乡村风光资源,打造精品旅游路线。
加强与周边城市及景区的合作,形成大旅游格局,将多个景点串联起来,为游客提供更为丰富、多元化的旅游体验。
2.创新文旅产品,提升旅游吸引力邢台市需要加大对文旅产品的研发和创新力度,推出更多富有特色的旅游产品。
可以结合当地的历史文化和地域特色,开发主题明确、独具特色的旅游活动和体验项目,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提升旅游吸引力。
3.完善文旅产业链,促进产业协同发展邢台市应该优化文旅产业链条,促进产业之间的协同发展。
可以通过政府引导和扶持,鼓励相关企业和机构之间加强合作,共同打造文旅产业生态圈,实现资源共享、互利共赢。
4.提升文旅服务水平,增强游客体验感邢台市需要加大对文旅服务的投入力度,提升服务水平,增强游客体验感。
可以通过加强文明旅游宣传教育,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改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等手段,为游客营造更为舒适、便捷的旅游环境。
全域旅游视角下乡村旅游发展研究 ——以永州市零陵区为例发布时间:2021-10-20T07:01:39.353Z 来源:《中国教工》2021年第9期作者:陈思言[导读] 中国最早34处古地名之一(沿用至今的全国少有)。
现有文物古迹330余处,古碑刻400余方,古遗址70余处,库藏文物1200余件(珍贵文物150件),陈思言零陵区委党校一、零陵区旅游资源现状及市场分析1、旅游资源现状中国最早34处古地名之一(沿用至今的全国少有)。
现有文物古迹330余处,古碑刻400余方,古遗址70余处,库藏文物1200余件(珍贵文物150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0多个。
区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77处,其中国保单位7处,省保单位4处、市保单位27处,零陵花鼓戏被列入省“非遗”名录(正申报国家级),“望子岗遗址”被评为“2009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2.区位交通状况零陵位于湖南省南部,地处湖南省四大历史文化名城——地级永州市中心,区域位置十分优越。
零陵南界双牌县、东毗祁阳县、西与东安县、广西全州县接壤,上联珠江水系,下通长江流域,南接九嶷,北临衡岳,西控百粤,东接五岭,区位优势极为明显,是全市交通、文化、教育、金融中心和湘南交通枢纽,是湖南直达两广、大西南、海南和港澳的主要通道,对湘、粤、桂三省区150余个相邻县市有直接的辐射作用。
3.零陵旅游市场分析2020年零陵接待游客619万人次旅游收入51.6亿元。
据统计,从 2010 年至 2018 年的数据来看,两项指标可分别保持 20%和 25%左右的年均增幅,发展迅速,但人均旅游消费增长相对缓慢。
二、零陵区乡村旅游发展swot分析(一)优势1.自然山水与历史人文俱佳,相互融合零陵区是湖湘地区通往西南桂粤少数民族地区的门户性节点,商贸往来,名宦贬谪、好学之风,给零陵留下了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人文类旅游资源占比大,自然山水类旅游资源拥有自身的独特之处,总体上看可谓是自然山水与历史人文俱佳。
郴州全域旅游发展探析近年来,我国旅游业迅速发展,旅游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
旅游业发展与城市、地区的经济、文化息息相关,城市文化和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
郴州作为湖南省的一个重要城市,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全域旅游的开发对于促进城市经济和文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郴州旅游资源及其现状郴州地处湖南南部,历史悠久,自然资源丰富,具有独特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底蕴,是湖南省著名的旅游城市。
郴州拥有中国知名的世界文化遗产之一“岳阳楼”,岳阳楼位于洞庭湖湖畔,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传统文化与自然风光相得益彰,特别是春夏之交,美不胜收。
郴州的另一个著名景点是“南洞庭湖”,它位于郴州市区北部,是湖南最大的淡水湖泊,拥有丰富的湿地生态资源和独具特色的湿地风光;郴州的“花石矶”也是一处风光秀丽的自然景观,素有“洞庭湖畔九大美景”之称。
此外,在郴州市内还有风景秀丽的梦溪公园、北京路步行街等旅游景点,这些景点都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但郴州旅游业的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景点分散、品质参差不齐、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旅游产品单一等影响了游客的游览体验,这也制约了郴州旅游业的发展水平。
二、郴州全域旅游开发的重要性对于一个城市来说,旅游业是一项重要的产业,它可以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
全域旅游是指城市或地区基于其地域特色和历史文化,以游客为中心,在整个区域范围内进行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的整合和开发。
郴州的旅游业需要进行全域旅游的开发,以优化旅游资源的配置,营造旅游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促进旅游业与城市经济的融合,从而提升城市的整体影响力。
要促进郴州全域旅游的发展,必须通过一系列的策略来解决目前旅游业的问题,提升城市的旅游品牌形象。
1、整合旅游资源进行开发。
目前,郴州的旅游资源还不够完善,需要整合市内外旅游景点资源,打造多样化的旅游产品,以满足游客的需求。
同时,也要加强旅游景点的管理和维护,保证旅游品质。
山东省全域旅游实施方案一、背景分析山东省地处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具有得天独厚的旅游发展优势。
然而,传统的旅游模式已经难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因此,山东省决定全面推进全域旅游,以实现旅游业的转型升级,提升旅游业的综合竞争力。
二、实施目标1. 创新旅游产品:通过挖掘山东省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打造一批具有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的旅游产品,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2. 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加大对旅游基础设施的投入,提升景区、交通、住宿等方面的服务水平,提高游客满意度。
3. 打造旅游品牌:通过全域旅游的实施,塑造山东省的旅游品牌形象,提升山东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4. 促进旅游消费:通过举办各类旅游活动和节庆活动,吸引更多游客到山东旅游消费,推动旅游业的发展。
三、实施策略1. 挖掘资源潜力:加大对山东省各地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资源的调研和挖掘,发掘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
2. 优化旅游产品结构:结合山东省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底蕴,打造一批具有吸引力的旅游产品,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3. 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景区、交通、住宿等旅游基础设施的投入,提升服务水平,改善游客体验。
4. 加强宣传推广:通过各种媒体渠道和网络平台,加大对山东省旅游资源的宣传推广力度,提升知名度和美誉度。
5. 丰富旅游活动内容:举办各类旅游文化节庆活动,吸引游客参与,丰富游客的旅游体验。
四、实施保障1. 加大财政投入:加大对全域旅游实施的财政资金投入,确保实施方案的顺利推进。
2. 完善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全域旅游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任务,确保实施方案的顺利推进。
3. 强化监督检查:建立健全全域旅游实施的监督检查机制,加强对实施进展和效果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五、实施效果1. 提升旅游业发展水平:通过全域旅游的实施,提升山东省旅游业的整体发展水平,增强旅游业的核心竞争力。
2. 提高旅游业收入:全域旅游的实施将吸引更多游客到山东旅游消费,推动旅游业的发展,增加旅游业的收入。
2019年5月下半月刊全域旅游视角下地方特色小吃街的发展——以成都为例王滢滢 曾 静 王天凤 吴博文本文基于全域旅游的视角,以成都的宽窄巷子和锦里为例,总结特色小吃街的发展现状,指出其存在的不足之处,最后从政府层面和经营者层面提出有针对性的发展建议。
引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消费意识的转变,休闲体验旅游越来越被人们所看重,出现了“大众旅游、全民休闲”的现象。
为了满足日渐旺盛的旅游需求,全面盘活旅游市场,完善旅游产品供给结构,国家提出了“全域旅游”的发展战略。
成都地处“天府之国”,其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和悠久深厚的人文历史,造就了成都独有的饮食文化和特色小吃。
其中,锦里与宽窄巷子是成都特色小吃街区的典型。
以全域旅游的视角审视特色小吃街的发展,能有效推进地方旅游业的发展。
一、全域旅游视角下的特色小吃街区发展思路特色小吃街区是指凸显地域饮食特色、体现地域饮食发展水平以及创新精神的特色小吃经营集中区域。
全域旅游要求统筹兼顾社会资源的调配,实现深度的产业融合,实现社会资源效率最大化,打造极致的旅游体验。
从全域旅游视角审视特色小吃街的发展,强调了相关管理部门、业界、学术界的着眼点不应局限于街区范围,而应从街区发展升格到城市发展,关注全域旅游背景下地方特色小吃街新的发展路径,这有助于实现特色小吃街与旅游城市的融合发展。
还应从区位、资源、政策、社会和客源等多因素归纳其发展机理,调查分析其产品功能、服务管理、形象建设等方面的不足,积极响应全域旅游号召,推动街区布局合理化,大力开发特色旅游产品,深入挖掘所在地旅游文化,全面整合区域旅游资源和旅游接待服务设施;创造优质旅游品牌,提高景区竞争力和吸引力,构建良好的城市形象;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居民收入,提高社区居民生活质量;提高旅游资源利用率,促进旅游业优化升级,增强经济实力。
二、成都特色小吃街区发展现状本文以成都知名的特色小吃街区——宽窄巷子和锦里为例,对成都特色小吃街区发展现状进行分析。
基于地域特色的全域旅游探析
作者:赵旭
来源:《艺术科技》2019年第16期
摘要:“全域旅游”作为旅游行业的核心概念提出已经两年有余,作为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徐州市贾汪区,依托自身的地域特色,积极响应国家发展全域旅游的政策,大力发展全域旅游新模式,同时也为全国类似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全域旅游提供了可复制、可借鉴的“贾汪模式”。
本文就“贾汪模式”作简单探析,吸取建设中的经验,以便深入贯彻发展“全域旅游”的发展模式。
关键词:全域旅游;地域特色;贾汪模式
1 全域旅游及贾汪区发展简介
随着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人民生活基本达到小康水平,第三产业的比重不断上升,全域旅游的旅游方式已被社会各界广泛认可与推广。
发展全域旅游,在“互联网
+”“文化+”背景下,延伸“旅游+”多元产业链。
全域旅游与绿色发展相融合。
全域旅游已上升为国家级旅游发展战略。
[1]
徐州历史悠久,自然人文景观资源丰富,“五省通衢”的地理交通优势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先天条件。
素有“徐州后花园”之称的贾汪区在徐州的旅游业发展中更是起着不可替代的领头羊作用。
在全域旅游背景下,贾汪区基于自身地域特色,率先完成了资源枯竭城市的转型,整合了现有的大洞山风景区、督公湖风景区等旅游景点,加入了以生态修复为基础创立的潘安湖湿地公园、茱萸寺等景点,并以此为基础融入江北民情、农耕文化、文化艺术等地域特色,完善了一系列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形成了以生态保护为目的、以发展为目标构建起“贾汪模式”的全域旅游特色空间格局,有力地推动了贾汪全域旅游的发展。
2 从游客感知角度探析“贾汪模式”建设的得失
作为首批国家资源枯竭城市创新發展转型的成功案例,贾汪区在全域旅游方面能够提供具有地域特色的“贾汪模式”有着极强的借鉴意义。
科学、全面地展开旅游资源普查和评价工作,全方位掌握县域旅游资源的分布情况及现状,有利于充分利用和整合旅游资源,是县域发展旅游业的关键。
[2]“贾汪模式”也是在探索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和完善的。
因此,本文对贾汪区游客及景区周边居民采取随机抽样问卷调查的方式,并对得到的数据以游客身份进行实地考察并回访,从游客感知的角度出发,用SWOT分析法了解“贾汪模式”中建设的地域特色与不足。
使用调查问卷与实地调查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整体探究“贾汪模式”对游客及居民的影响。
居民主要从全域旅游对其生活的影响方面展开,游客主要从旅游六要素(食、住、行、游、购、娱)的感知方面展开。
2.1 游客对徐州贾汪区全域旅游发展的满意度
问卷采用分值1~5逐级递增的五级评定尺度法,调查游客及居民满意度,辅以开放式问项,进行问卷设计。
问卷共发放200份,主要在各个景区内对游客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同时随机抽取了一些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共回收问卷197份,剔除无效问卷,总计回收有效问卷193份。
统计数据见表1。
通过对调查数据的整理,能够确定回访及实地调查的方向和大致范围。
问卷调查发现,被调查者对全域旅游概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也有不少完全了解和基本了解的。
在全域旅游建设的各个方面,被调查者最满意的是周边餐饮,最不满意的是交通。
总体被调查者对于贾汪区的全域旅游发展持基本满意的态度。
因此,需要再一次回访和实地调查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
2.2 “贾汪模式”的SWOT分析法
通过对游客及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及数据处理后,针对出现的问题对热心的被调查者进行回访和实地调查,将得到的数据采用SWOT分析列举,探析基于地域特色的“贾汪模式”的发展战略。
(1)优势(strengths)分析。
首先,贾汪区景点质量高,景点之间连接度高,处于交通枢纽,且全域旅游宣传得力,标语“全域旅游,贾汪真旺”深入人心,苏南、苏中的文教娱乐支出高于居住消费支出,消费结构逐渐升级,而苏北满足生活消费的居住消费支出比重仍然较大,消费结构有待优化。
[3]本省及其辐射范围内的旅游消费潜力巨大。
其次,贾汪模式下贾汪区的全域旅游使得旅游业与各产业之间相互配合,形成了一系列如茱萸寺景区联合医疗形成的“旅游+康养”、大景山景区与体育行业结合的“旅游+运动”等“旅游+”产业,同时也提升了各产业争相完善贾汪区基础设施的热情,加强了行业与行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最后,贾汪区高度重视建设以“贾汪模式”为中心的全域旅游模式。
政府大力整顿景区内餐饮、购物“宰客”现象,给予景区餐饮业、零售业一定的补助减免。
鼓励景区周边居民发展农家乐、水果采摘,居民参与度高。
(2)劣势(weaknesses)分析。
首先,旅游业从业人员较少,且素质参差不齐。
例如,景区在旅游高峰期管理人员不能及时有效地预估景区的环境承载能力,景区工作人员较少且不能进行有效的疏导,导致高峰期交通堵塞严重,景区人满为患,严重影响游客的旅游体验。
其次,“贾汪模式”旅游产品结构单一,与高等商务游、高端会展服务结合较少,淡旺季旅游人数差距过大。
最后,贾汪区因采煤历史遗留问题对生态造成了一定的破坏,生态环境恢复需要一定的时间。
(3)机会(opportunities)分析。
首先,国家大力支持,宏观政策利好。
国家大力扶持第三产业的发展,同时贾汪区也是首批划定的全域旅游示范区,有一定的发展全域旅游的政策优势。
其次,大数据及智慧化管理的普及,对“贾汪模式”的管理升级起着极强的增益作用。
最后,人们经济水平的提高、空闲时间增多,为“贾汪模式”主导的全域旅游模式提供了丰富的客源。
(4)威胁(threats)分析。
全国甚至省内都存在较多全域旅游试点城市,这些城市不可避免地存在同质化竞争现象,虽然“贾汪模式”有地域特色,但仍存在一定的竞争。
3 “贾汪模式”的改进与发展展望
改善旅游产品结构,使其面向各层次人群。
既要打造适合家庭出游的旅游线路,也要兼顾会议旅游、节事旅游线路,使“贾汪模式”在游客弹性方面更游刃有余,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旅游淡旺季带来的游客人数差距过大、基础设施供应不足的问题。
培养并能够留住旅游业人才,提升旅游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
“贾汪模式”的建设不仅需要优秀的决策者不断创新和完善,也需要管理者进行有效的规范管理,更需要施行者密切配合、有效实施。
与时俱进,尝试智慧化景区管理和采用大数据分析方法管理景区。
采用现代化的手段管理景区能够有效地解决景区管理上存在的诸多问题,如弥补景区人手不足的问题、方便旅游者游
览等;还能进行高效的数据采集、分析和处理,更有针对性地改进“贾汪模式”。
同时,政府或是企业在宣传方面可以很大程度上依赖智能设备,依赖网络进行智慧城市建设的宣传。
[4]
努力修复并发展当地生态环境,完善“贾汪模式”下的生态治理,实现生态游的目标。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修复发展生态,并以此为特色,不仅能缓解资源枯竭城市的尴尬状态,又能对旅游业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因此,贾汪区要坚持绿色协调发展,推进生态经济体系建设,实现区内县域经济发展一体化。
因此,贾汪区要坚持绿色协调发展,推进生态经济体系建设,实现区内县域经济发展一体化。
[5]
参考文献:
[1] 吴延生.开放思维建构新模式; 开拓空间融合大旅游——“全域旅游”战略下淮安旅游产业发展的现实条件与价值分析[J].大众文艺,2019(17):273-274.
[2] 徐仕强,杨建,刘雨婧.西部民族地区县域旅游资源特征及空间分布格局——以江口县为例[J].经济地理,2019(08):226-232+242.
[3] 张荣,张敏新.基于ELES模型的苏北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分析[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7(03):41-45+51.
[4] 马娅,自强,许敬茹.昆明市智慧城市发展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电子商务,2019(05):26-28.
[5] 曹宇星.江淮生态经济区县域经济发展思路探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8(34):162-164.
作者简介:赵旭(1999—),男,江苏徐州人,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旅游管理系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