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跳出题海15大秘诀:秘诀15 题链拓展视野 观念激发潜能含解析
- 格式:doc
- 大小:426.81 KB
- 文档页数:11
表现了元素的原子结构,原子结构决定着元素的性质,性质也反映了原子结构。
注意以元素周期表为载体,理解元素的位置关系,以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为的载体,理解同主族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以元素周期律的为载体,理解同周期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再以元素周期表和周期律的应用为载体,理解元素性质与位置的关系。
这样,就可以完整地学好、用好“位、构、性”的知识点及体系。
【通关锦囊7】反应热与键能的数量关系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取决于旧键断裂吸收的能量和新键形成放出的能量相对大小。
图示如下: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E3)新化学键形成吸收能量(E1)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E4)旧化学键断裂放出能量(E2)①反应热:△H =E1-E2 ,或△H = E4-E3 。
即△H 反应物的键能总和—生成物的键能总和。
=②可利用化学键的键能估算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通关锦囊8】反应热比较技巧1.符号定大小:吸热反应的焓变为正值,而放热反应的焓变为负值,故吸热反应的焓变一定大于放热反应的焓变。
2.状态影响焓变:首先区分状态变化是出现反应物中,还是生成物中;固体→液态→气态,为吸热过程,反之放热。
对于放热反应,如状态吸热过程出现在反应物中,则反应热前者大于后者,如本题中的B选项,反之后者较大,如本题中的A选项。
若上述现象出现在吸热反应中,则结果恰好相反。
3.量值影响焓变:只是量的差异,则可直接比较数值大小,而后依据焓变的符号进行比较,如本题中的D项。
【通关锦囊9】利用盖斯定律求反应热的注意事项⑴当反应式乘以或除以某数时,△H也应乘以或除以某数。
⑵反应式进行加减运算时,△H也同样要进行加减运算,且要带“+”、“-”符号,即把△H看作一个整体进行运算。
⑶通过盖斯定律计算比较反应热的大小时,同样要把△H看作一个整体。
⑷在设计的反应过程中常会遇到同一物质固、液、气三态的相互转化,状态由固→液→气变化时,会吸热;反之会放热。
⑸当设计的反应逆向进行时,其反应热与正反应的反应热数值相等,符号相反。
2023山东选考化学15题解析
【实用版】
目录
1.2023 山东选考化学 15 题解析的重要性
2.题目分析
3.解题思路和方法
4.答案和解析
5.总结
正文
2023 山东选考化学 15 题解析对于参加高考的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这题是化学科目中的压轴题,难度较大,考察的内容较多,因此需要对题目进行仔细分析。
首先,我们来看题目。
题目要求我们解析一个化学反应过程,包括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以及反应机理等方面。
这是高考化学题目中常见的题型,需要我们掌握一定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针对这道题目,我们可以采用以下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1.首先,要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目所给出的信息,包括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等。
2.其次,要根据题目所给出的信息,结合自己所学的化学知识,推断出反应的机理。
3.最后,要根据反应机理,写出完整的解题过程和答案。
对于这道题目的答案和解析,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根据题目所给出的信息,列出反应方程式。
2.根据反应方程式,推断出反应的类型和机理。
3.根据反应机理,解释为什么反应会生成这样的产物。
4.最后,结合题目所给出的选项,确定正确答案。
总之,2023 山东选考化学 15 题解析是一道重要的高考题目,需要我们认真对待。
解读高考化学题中“有效信息”的四种技巧高考化学题常以文字、图形、图表、流程、装置等形式创设新情境,呈现新信息,要求考生在有限时间内获取信息解答问题,即现行高考化学的“信息”题。
这种题型知识内容新颖,考生完全陌生,能测出考生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对考生公平也适应新课程高考“能力立意”的要求。
解答高考化学“信息”题的思维与方法大致归纳如图模型:要答好答好该类题不仅要求考生有扎实的基础知识,稳定的心理素质,还要有很强的自学能力与思维能力。
由于现行高考的时量和篇幅所限,干扰信息不会太多。
因此,本文主要是结合近几年的一些高考题,谈谈解读高考化学题中“有效信息”的四种技巧:1. 直接利用直接利用题中“关键字、词”“提示”“标注”“图标”等信息,用于选择、判断、校准、优化答案。
关键在获取信息的敏捷性、准确度。
【例题1】(2013▪新课标Ⅰ▪26节选)醇脱水是合成烯烃的常用方法,实验室合成环己烯的反应和实验装置如下:(6)在环己烯粗产物蒸馏过程中,不可能用到的仪器有(填正确答案标号)。
A.圆底烧瓶 B.温度计 C.吸滤瓶 D.球形冷凝管 E.接收器信息点1:装置图。
【答案】C D【解题启示】考生在判断“圆底烧瓶”与“蒸馏烧瓶”,“锥形瓶”与“吸滤瓶”,“直形冷凝管”与“球形冷凝管”时,结合装置图信息,即可确切作答。
2. 回归−回归已知。
关键是将信息题中的新知识或新问题纳入已知原理或方法进行解答,即新知−−→找出“新知”“已知”之间的内在联系及新知识或新问题在已有知识或方法中的“落脚点”。
【例题2】(2014▪全国Ⅰ▪36)磷矿石主要以磷酸钙Ca3(PO4)2⋅H2O]和磷灰石Ca5F(PO4)3、Ca5(OH)(PO4)3]等形式存在。
图(a)为目前国际上磷矿石利用的大致情况,其中湿法磷酸是指磷矿石用过量硫酸分解制备磷酸。
图(b)是热法磷酸生成过程中由磷灰石制单质磷的流程。
图(a)图(b)部分物质的相关性质如下:熔点/℃沸点/℃备注白磷44 280.5PH3-133.8 -87.8 难溶于水,具有还原性SiF4-90 -86 易水解回答下列问题:(1)世界上磷矿石最主要的用途是生产含磷肥料,约占磷矿石使用量的℅。
实验(选择题)的几种题型与备考应试策略高考化学实验选择题不仅考查考生实验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也重视考查考生的实验能力(即用正确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完成规定的“学生实验”的能力;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初步处理实验过程中的有关安全问题的能力;能识别典型的实验仪器装置图的能力;根据实验试题的要求,设计简单实验方案的能力)。
统计近些年各省高考化学试题中的实验选择题,大致呈现以下几种命题型式:①以实验装置为载体,融合多种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题型。
②以元素化合物为载体,融合多组实验的题型。
③以某一实验为载体,融合多个实验环节的题型。
④以某一要求(或原则)为载体,融合多个实验的题型。
⑤以课本实验(改编的课本实验)为载体,考查考生对实验现象、操作和结论的评价。
由以上分析不难看出,尽管涉及到的知识和能力点是分散的,但高考试题中实验考查的内容和形式是较为稳定的,这给实验复习中突出重点提供了可能。
本文将就前3种题型谈谈自己的备考应试策略。
一、以实验装置为载体,融合多种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题型1. 典例展示例1.(2015▪新课标Ⅱ)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下列实验:将①中溶液滴入②中,预测的现象与实际相符的是()选项①中物质②中物质预测②中的现象A.稀盐酸碳酸钠与氢氧化钠的混合溶液立即产生气泡B.浓硝酸用砂纸打磨过的铝条产生红棕色气体C.氯化铝溶液浓氢氧化钠溶液产生大量白色沉淀D.草酸溶液高锰酸钾酸性溶液溶液逐渐褪色【答案】D【解析】A、氢氧化钠是强碱,碳酸钠是盐,因此盐酸首先中和氢氧化钠,然后再与碳酸钠反应生成2. 应试对策该题以实验探究的形式考查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充分体现了金属元素化合物和非金属元素化合物考查的目的,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动手能力、观察能力等,能更全面地考查考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掌握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是答题的关键,注意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和灵活运用。
【高中化学】高考化学答题策略和答题技巧高考审查已进入冲刺阶段。
我们怎样才能在考试中取得稳定的分数?这一次,我们来谈谈高考的化学答题策略和答题技巧。
审题要认真:答案从考试开始。
如果考试中遗漏了信息或信息不能正确理解,将为答案埋下隐患,使问题解决陷入困境。
它不仅会做错题,还会占用考场宝贵的时间,这是非常有害的。
细心的审题,正确理解和把握给信息,充分挖掘隐含信息是正确解题的前提。
在化学考试中,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审题型:审题型是指要看清题目属于辨析概念类型的还是计算类型的,属于考查物质性质的,还是考查实验操作的等等。
审清题目的类型对于解题是至关重要的,不同类型的题目处理的方法和思路不太一样,只有审清题目类型才能按照合理的解题思路处理。
2.复习关键词:关键词通常是解决问题的切入点,也是解决问题的核心信息。
关键词可以在问句干或问句中。
问句干下的问题可以是连续的,也可以是独立的。
关键字多为与化学学科有关的,也有看似与化学无关的。
常见化学问题的关键词有:过量、少量、无色、酸性(碱性)、短周期、长时间、流动水的小心加热和燃烧等。
应注意异构体的限制条件。
例如,分子式为C8H8O2、含苯环和两个含苯环的对取代基以及两个对取代基的异构体是这个问题的关键词。
3.审表达要求:题目往往对结果的表达有特定的要求。
例如:写分子式、电子式、结构式、名称、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数学表达式、现象和用途。
所有这些都应该引起学生的足够重视,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避免因答题而造成不必要的失分。
4.审突破口常见的解题突破口有:特殊结构、特殊的化学性质、特殊的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特殊反应形式、有催化剂参与的无机反应、应用数据的推断、框图推断中重复出现的物质等等。
5.检验有效数字的三个基础:① 所用仪器的精度,如托盘天平(0.1g)、量筒(0.1ml)、滴定管(0.01ml)、pH试纸(整数)等。
②试题所给的数据的处理,例如称取样品4.80g,根据试题所给有效数字进行合理的计算,最后要保留相应的有效数字;③ 主题的明确要求,例如,如果结果保留两个有效数字,则将根据试题的要求保留。
流程解析技巧2-加入某物质的作用流程图中加入某种物质的作用一般从以下几个角度思考:1. 从反应本身考虑:作反应物如氧化剂、还原剂、酸、碱等。
如图1中的H2O2、除汞加入的铁粉作还原剂,图2中溶解时的盐酸,图3中溶解时的盐酸等等。
2. 从反应所需条件考虑:提供反应环境如酸性、碱性、气氛,溶剂、熔剂,能量如碳,碎瓷片。
如图1中酸浸时的H2SO4;图3中高温焙烧时的碳,不仅是反应物(),而且在焙烧时要通入空气或氧气,利用碳燃烧释放的热量提供高温环境;银镜反应时的碱性环境;蒸发MgCl2溶液制无水MgCl2固体时的HCl气氛;乙酸乙酯皂化时的乙醇;电解熔融氧化铝时的冰晶石;蒸馏时的沸石等等。
3. 从除杂的角度考虑:如图1中的氨水调pH;图2中除杂时的氢氧化钙和酸化时的盐酸;氢气还原氧化铜时的先通气,后点灯,先灭灯,再停气;防氧化剂、干燥剂等等。
4. 从物质的性质:图2中酸化时的盐酸,既有除前面多余的氢氧化钙,又有创造酸性条件的作用(因为弱酸性或碱性环境CaCl2有较强的吸收空气中CO2的性质,在酸性环境中受到抑制);制备乙酸乙酯时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作用;酸性高锰酸钾中的稀硫酸作用;氯化铁溶液中盐酸的作用;硫酸亚铁溶液中铁粉的作用;等等。
5. 从反应速率考虑:加入催化剂;加入的物质与原来物质构成原电池(如实验室用锌粒与稀硫酸反应制氢气,为了加快反应速率可以加少量铜粉或硫酸铜溶液);还有通压缩空气(相当于搅拌)、鼓热空气或热水蒸气(相当于加热和搅拌);等等。
6. 从平衡移动考虑:如沉淀的转化,增大离子浓度使Q c>K sp,从而产生沉淀;多次萃取或分步沉淀过滤;增加某反应物浓度提高另一反应物转化率;等等。
7. 从产品的组成考虑:图1中同时加入MnSO4和铁粉的目的是调节滤液离子的成分,符合水热后获得锰锌铁氧化体的组成(二次加入铁粉还可进一步除去汞)。
利用废旧电池中的MnO2制备锰锌铁氧体的流程图1:由工业碳酸钙制医药级二水合氯化钙流程图2:重晶石(BaSO4)焙烧制氯化钡流程图3:【典例】1. 高铁酸钾(K2FeO4)是一种新型、高效、多功能水处理剂,且不会造成二次污染。
文字简答题不但能够考查学生正确复述、再现、辨认或直接使用所学的化学知识的了解层次能力,而且也能够考查学生正确判断、解释和说明有关化学现象和问题的理解(掌握)层次能力,更能考查学生运用所掌握的知识进行必要的分析、类推或计算,解释、论证一些具体化学问题的综合应用能力。
因此文字简答题是高考中的常考题型之一,每年都占到较大的分值。
对于文字简答题,看似容易做起来难,使得它成为历年高考失分较严重的题型之一。
下面以2014年高考化学题T33(2)、T31(2)分析出错原因及应试对策。
一、解答情况汇总及错因分析T33(2)利用图21(a)和21(b)中的信息,按图21(c)装置(连能的A、B瓶中已充有NO2气体)进行实验。
可观察到B瓶中气体颜色比A瓶中的(填“深”或“浅”),其原因是。
评分标准:(2)①2分,填“深”。
其它错误答案,给0分。
②共3分,紧扣3个给分点第1个给分点:H2O2分解反应放热(图a),1分?明确指明H2O2分解或图a反应放热、放出能量、△H<0等含义表述,给1分?H2O2与Fe2(SO4)3反应放热,给1分?该反应放热等未指明具体反应的表述,给0分?反应方程式错误(不考虑配平、气体标示及缺Fe3+),给0分第2个给分点:2NO2N2O4反应放热(图b),1分?明确指明2NO2N2O4或图b反应放热、放出能量、△H<0等含义表述,给1分?该反应放热等未指明具体反应的表述,给0分?写错误的反应方程式如2NO2N2O2(不考虑配平),给0分第3个给分点:反应平衡移动,1分?明确指明2NO2N2O4、图b或B瓶中反应向左移动、逆向、或向吸热方向移动等有平衡移动且方向正确含义的表述,给1分? 2NO2N2O4反应受到抑制等非平衡移动含义的表述,给0分案例:(2)深、c中B所在的烧杯有H2O2与Fe2(SO4)3反应产生O2,导致B瓶NO2量过多,从而颜色加深。
典型错误汇总1.“浓”“高”2.错写、乱写1.没指明哪个反应放热、哪个吸热或指代不明确如“该反应”2.方程式错误1.没弄温度影响平衡移动和速率的区别2.不清楚NO2和N2O4颜色1.“受抑制”2.“产生O2”错因分析语言不规范信息获取、回答不完整原理不清晰表述混乱T31.(16分)用CaSO4代替O2与燃料CO反应,既可提高燃烧效率,又能得到高纯CO2,是一种高效、清洁、经济的新型燃烧技术,反应①为主反应,反应②和③为副反应。
2025年高考化学复习高分的答题技巧总结高考化学是很多考生难以逾越的一道坎,但只要我们掌握了一定的答题技巧,就能在高考中获得较高的分数。
下面是____年高考化学复习高分的答题技巧总结。
一、选择题选择题是高考中化学考试的主要形式之一,也是最容易获得分数的题型。
以下是一些解答选择题的技巧:1. 通读全文。
在开始答题前,先通读整个题目,了解题目的要求和所涉及的知识点。
这样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题目,避免因为对题目要求的不清楚而犯错。
2. 排除法。
在选择题中,有时候我们可能会对某些选项不确定,这时可以运用排除法,先排除明显错误的选项,然后再从剩下的选项中选择正确答案。
通常,我们可以根据知识点的基本概念和逻辑合理性来进行判断。
3. 关键词对照法。
有时候,题目中可能会出现关键词,我们可以将关键词与相关知识点对照,找出正确答案。
例如,题目中提到“不饱和脂肪酸”,我们可以根据对不饱和脂肪酸的定义和特点,来判断正确答案。
4. 注意修饰语。
选择题中常常会有修饰语,例如“最”、“仅仅”、“不”等,这些修饰语对题目的要求有很大影响。
在解答选择题时,一定要仔细阅读题干,注意这些修饰语对题目答案的影响。
5. 不要修改答案。
一旦我们做出了选择并选定了答案,在没有更确凿的证据和理由的情况下,不要轻易更改答案。
犹豫不决会增加出错的概率,所以一旦答案确定,就需坚定地按照自己的选择进行。
二、解答题解答题是化学考试中较为复杂和考察深度的题型。
以下是一些解答题的答题技巧:1. 分析题目要求。
解答题的第一步是分析题目要求,了解题目所涉及的知识点和解答的思路。
要注意题目后面的提示,根据提示结合知识点进行解答。
2. 简明扼要。
在解答过程中,要尽量避免冗长的叙述,尽量用简明扼要的方式回答问题。
要注意用清晰的语言表达,把握好逻辑性。
3. 全面细致。
在解答问题时,要全面细致地回答每一个问题,并对每一个环节进行解释和论证。
不要遗漏任何细节,这样才能得到更高的分数。
高考化学高分指南:15条涵盖所有角度的化学解题策略(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教案大全、教学资料、作文大全、演讲致辞、祝福语、名言句子、感悟故事、心得体会、总结报告、工作计划、党团资料、条据书信、合同协议、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eaching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speeches, blessings, famous quotes, sentences, insights, experiences, summary reports, work plans, party and group information, and rulesLetters, contract agreement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tay tuned!高考化学高分指南:15条涵盖所有角度的化学解题策略高考化学高分指南:15条涵盖所有角度的化学解题策略策略 1 化学基本概念的分析与判断金点子:化学基本概念较多,许多相近相似的概念容易混淆,且考查时试题的灵活性较大。
能力立意的高考试题多数围绕学生的“学习潜能和创新精神”而设置,着重考查考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强弱又集中体现为学生能否突破自我认知视野的极限和能否快速的接受、吸收、整合新信息。
高考试题的区分度和能力选拨也在于此。
高考试题的变化,一是考点的变化,二是同一考点命题视角的变化。
尤其是同一考点命题视角的变化则是命题人匠心独运的结晶,不但给人新颖的感觉,也实现了命题的突破。
我精选了近些年各省高考试题中同一考点试题(如电解池的放电顺序、平衡常数、活化能、萃取)组成题链,探究其命题趋势和解题技巧,发现利用题链技术能够拓展学生认知视野,教授学生一些核心学科观念来应对这种同一考点不同命题视角变化的趋势,效果颇好,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
1. 电解池的放电顺序题链1.(2013▪天津▪9节选)用FeCl3溶液吸收H2S,得到单质硫;过滤后,再以石墨为电极,在一定条件下电解滤液。
电解池中H+在阴极放电产生H2,阳极的电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
题链2.(2014▪北京▪28节选)用FeCl3酸性溶液脱除H2S后的废液,通过控制电压电解得以再生。
某同学使用石墨电极,在不同电压(x)下电解pH=1的0.1mol/L的FeCl2溶液,研究废液再生机理。
记录如下(a、b、c代表电压数值):(1)I中,Fe3+产生的原因可能是Cl- 在阳极放电,生成的Cl2将Fe2+氧化。
写出有关反应:。
(2)由II推测,Fe3+产生的原因还可能是Fe2+在阳极放电,原因是Fe2+具有性。
(3)II中虽未检验出Cl2,但Cl-在阳极是否放电仍需进一步验证。
电解pH=1的0.2 mol/L NaCl 溶液做对照实验,记录如下:与II对比,得出的结论(写出两点):。
【答案】(1)2Cl- -2e- = Cl2↑;2Fe2+ + Cl2 = 2Fe3+ + 2Cl- 。
(2)还原(3)①控制电压c>x≥b ,可以实现Fe 2+先于Cl -放电。
②控制电压a>x≥c ,产生Fe 3+的两种原因都成立。
题链3.(2014▪重庆▪11节选)储氢还可借助有机物,如利用环己烷和苯之间的可逆反应来实现脱氢和加氢:。
一定条件下,图示装置可实现有机物的电化学储氢(忽略其它有机物)。
②生成目标产物的电极反应式为 。
③该储氢装置的电流效率η= 。
(100%η=⨯生成目标产物消耗的电子数转移的电子总数,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1位)题链4.(2015▪北京▪28节选)某同学通过改变浓度研究“2Fe 3++2I -2Fe 2++I 2”反应中Fe 3+和Fe 2+的相互转化。
实验如下:(1)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该同学推测1中Fe2+向Fe3+转化的原因:外加Ag+使c(I-)降低,导致I-的还原性弱于Fe2+,且用右图装置(a、b均为石墨电极)进行实验验证。
当指针归零(反应达到平衡)后,向U型管左管滴加0.01mol/LAgNO3溶液,产生的现象证实了其推测,该现象是。
(2)按照以上原理,该同学用上图装置进行实验,证实了2中Fe2+向Fe3+转化的原因,1转化原因是。
2与(1)实验对比,不同的操作是。
(3)实验1中,还原性:I->Fe2+;而实验2中,还原性:Fe2+>I-,得出的结论是。
力,并影响平衡移动方向【题链分析】【启示】学生应拓展的认知视野——“放电观”:活泼电极、阴离子、阳离子、气体分子都可以在阳极失去电子,阳离子、阴离子和中性气体分子也可在阴极得到电子,有时还可能是多种物质同时放电。
应建构的化学观念——学科发展观。
化学是研究微观粒子的结构、组成和运动规律的,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囿于可视化仪器限制和不完善的化学理论,化学科学尚不能精确化描述自然规律,当外界条件一旦改变,实验现象和结论可能会发生变化,这导致高中化学存在很多隐喻的、模糊的,甚至错误的知识。
2. 平衡常数题链1. (2016▪全国Ⅰ▪27节选)元素铬(Cr)在溶液中主要以Cr3+(蓝紫色)、Cr(OH)4−(绿色)、Cr2O72−(橙红色)、CrO42−(黄色)等形式存在,Cr(OH)3为难溶于水的灰蓝色固体,回答下列问题:(2)CrO42−和Cr2O72−在溶液中可相互转化。
室温下,初始浓度为1.0 mol·L−1的Na2CrO4溶液中c(Cr2O72−)随c(H+)的变化如图所示。
①用离子方程式表示Na2CrO4溶液中的转化反应。
②由图A 点数据,计算该转化反应的平衡常数为 。
c(H +)/(10-7mol·L -1)C (C r 2O7 )/(m o l ·L -1)2-【答案】(2) ①2CrO 42− + 2H +Cr 2O 72−+ H 2O② 1.0×1014题链2. (2014▪全国Ⅰ▪28节选)乙醇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可由乙烯直接水合法或间接水合法生产。
乙烯气相直接水合反应C 2H 4 (g)+H 2O(g)=C 2H 5OH(g),回答下列问题:(3)下图为气相直接水合法中乙烯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压强的关系(其中n(H 2O)︰n(C 2H 4)=1︰1)①列式计算乙烯水合制乙醇反应在图中A 点的平衡常数K p = (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计算,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答案】①0.07 Mpa -1则平衡常数题链3. (2015▪全国Ⅰ▪28节选) Bodensteins 研究了下列反应:2HI(g)H 2(g) + I 2(g)在716K 时,气体混合物中碘化氢的物质的量分数x (HI)与反应时间t 的关系如下表:①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的计算式为: 。
② 上述反应中,正反应速率为v 正= k 正·x 2(HI),逆反应速率为v 逆=k 逆·x (H 2)·x (I 2),其中k 正、k 逆为速率常数,则k 逆为 (以K 和k 正表示)。
【答案】①2784.0108.0108.0⨯=K ;②k 逆= k 正/K ;变形:k 正/ k 逆=x (H 2)·x (I 2)/ x 2(HI)=K 故有: k 逆= k 正/K题链4.(2016▪全国Ⅱ▪26节选)联氨(又称肼,N 2H 4,无色液体)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化工原料,可用作火箭燃料。
回答下列问题:(4)联氨为二元弱碱,在水中的电离方式与氨相似。
联氨第一步电离反应的平衡常数值为 (已知:N 2H 4+H + N 2H 5+的K =8.7×107;K w =1.0×10−14)。
【答案】(4)8.7×10−7 【解析】 N 2H 4+ H 2O N 2H 4▪ H 2ON 2H 5+ + OH -N 2H 4+H +N 2H 5+K b / K h = K W K b = K W ▪K h = 8.7×107×1.0×10−14 = 8.7×10−7 【题链分析】【启示】学生应拓展的认知视野:平衡常数、压强平衡常数、质量作用定律、物质的量分数计算平衡常数、电离常数、水解常数等。
应建构的化学观念——“万变不离其宗”。
各种常数都类似平衡常数,这样的试题向我们展示“教材教的只是其根本”,我们的学习应该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境界。
3. 活化能题链1.(2011▪广东▪31节选)将CH 4与H 2O(g)通入聚焦太阳能反应器, 发生反应:CH 4(g)+H 2O(g) = CO(g)+3H 2(g) ΔH =+206 kJ/mol 。
在坐标图中,画出反应过程中体系的能量变化图(进行必要的标注)。
【答案】题链2.(2014▪浙江▪27节选) CaSO4(s)+CO(g)CaO(s)+SO 2(g)+CO 2(g),△H 1=218.4 kJ·mol -1(反应Ⅰ)CaSO 4(s)+CaS(s)+4CO 2(g),△H 2=-175.6 kJ·mol -1(反应Ⅱ)假设某温度下,反应Ⅰ的速率(1υ)大于反应Ⅱ的速率(2υ),则下列反应过程能量变化示意图正确的是 。
ABCD【答案】C题链3.(2016▪浙江▪28节选)某实验室控制CO 2和H 2初始投料比为1:2.2,在相同压强下,经过相同反应时间测得如下实验数据:CO2(g) + 3H2(g) CH3OH(g)+H2O(g) ΔH1=−53.7kJ·mol-1 1CO2(g) + H2(g) CO(g)+H2O(g) ΔH2 2【备注】Cat.1:Cu/ZnO纳米棒;Cat.2:Cu/ZnO纳米片;甲醇选择性:转化的CO2中生成甲醇的百分比(3)表中实验数据表明,在相同温度下不同的催化剂对CO2转化成CH3OH的选择性有显著的影响,其原因是。
(4)在下图中分别画出反应1在无催化剂、有Cat.1和有Cat.2三种情况下“反应过程~能量”示意图。
(4)【题链分析】【启示】学生应拓展的认知视野:高中阶段活化能是一个较为抽象的定量概念,教学中一般只是定性地用于分析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从来没有定量地使用过。
由速率相对大小来判断活化能的相对大小,可称作“活化能的定量分析”;题链3由反应对催化剂的选择性的具体数据表征活化能,完全突破了高生对活化能的认知局限。
应建构的化学观念——“由定性到定量”是科学研究的必然途径,也是准确掌握某些自然规律的必要手段。
4. 萃取题链1.(2015▪浙江▪29节选)某学习小组按如下实验流程探究海带中碘的制取。
甲、乙两种实验方案如下:已知:3I2+6NaOH=5NaI+NaIO3+3H2O。
请回答:(3)②步骤X中,萃取后分液漏斗内观察到的现象是。
③下列有关步骤Y的说法,正确的是。
A.应控制NaOH溶液的浓度和体积B.将碘转化成离子进入水层C.主要是除去海带浸取原液中的有机杂质D.NaOH溶液可以由乙醇代替题链2. (2015▪天津▪9节选)废旧印刷电路板是一种电子废弃物,其中铜的含量达到矿石中的几十倍。
湿法技术是将粉碎的印刷电路板经溶解、萃取、电解等操作得到纯铜等产品。
某化学小组模拟该方法回收铜和制取胆矾,流程简图如下:回答下列问题:(2)反应II是铜氨溶液中的Cu(NH3 )42+与有机物RH反应,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操作②用到的主要仪器名称为 ,其目的是(填序号) 。
a .富集铜元素b .使铜元素与水溶液中的物质分离c .增加Cu 2+在水中的溶解度(3)反应Ⅲ是有机溶液中的CuR 2与稀硫酸反应生成CuSO 4和 。
若操作③使用右图装置,图中存在的错误是 。
【答案】(2)Cu(NH 3 )42++2RH=2NH 4++2NH 3+CuR 2 分液漏斗 a b (3)RH 分液漏斗尖端未紧靠烧杯内壁 液体过多题链3.(2016▪全国Ⅱ▪36节选)双氧水是一种重要的氧化剂、漂白剂和消毒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