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专项训练大全-修辞专项训练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11
2010年中考语文语言运用专项训练:修辞方法[知识网络]《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辨析、运用的修辞格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复、对偶、设问、反问等八种,教材中常出现的修辞格还有借代、引用、反语等。
对要求掌握的修辞格,首先要熟记其定义、理解其要点。
1、比喻: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即打比方。
作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事物解说、帮助人深入理解。
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2、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3、夸张: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
作用:揭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4、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三个以上的句子或成分排列在一起。
作用: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5、对偶: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6、反复:为了强调某个意思,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
反复的种类: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
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
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
7、设问: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
作用:提醒人们思考,有的为了突出某些内容。
8、反问:无疑无问,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
9、引用:引用现成的话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分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两种。
10、借代:用相关的事物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借代种类:特征代事物、具体代抽象、部分代替整体。
11、反语: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表达本意,以按说反话的方式加强表达效果。
有的讽刺揭露,有的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
陕西2021届中考语文写作手法专项训练:修辞方法1.下列各句中的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B.浓密的树林里,银子似的泉水流下山去,清得透底。
C.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
D.它们从来没有停息,它们的热血一直在流,在热情的默契里它们彼此呼唤着,终有一天它们要汇合在一起。
2.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
B.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
C.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
D.远远地还听见敌人飞机的叹息,大概是在叹息自己的命运。
3.下列诗句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B.像一个巨人/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用你那英雄的体塊/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C.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D.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4.下列各句所用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
B.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C.(闻一多)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D.他,是口的巨人。
他,是行的高标。
5.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我吃过苏州洞庭山的杨梅、井冈山的杨梅,好像都比不上昆明的火炭梅。
B.平凡是荒原,孕育着崛起,只要你肯开拓;平凡是泥土,孕育着收获,只要你肯耕耘;平凡是细流,孕育着深邃,只要你肯积累。
C.我为什么而活着?是因为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
D.石头就是书。
你们看,这石头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6.下列句子所运用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您不是雨露,却带来了新生的希望;您不是泉水,却带来了生命的甘甜;您不是太阳,却带来了人间的温暖。(排比)B.在这种每年一度的迁徙中,整个大陆所获得的是从3月的天空洒下来的一首有益无损的带着野性的诗歌。(比喻)C.如果一只主教雀对着暖流歌唱起春天来,却发现自己搞错了,它还可以纠正自己的错误。(拟人)D.在地球上还没有出现人的时候,或者在人还不知道记录时间的时候,到哪里去寻找时间的踪迹呢?(设问)7.下列对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气宇轩昂的喜鹊,常伫立在最高的枝头,喳喳的鸣叫声略带金属质感,又不失婉转,闻之让人心悦。
部编版七年级下专项复习:修辞手法初中阶段应掌握的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问、设问、对偶、反复等八种。
一、比喻定义:描写事物或说明道理时,用同它有相似点...的别的事物或道理来打比方。
作用:表达更加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深刻鲜明的印象。
比喻由三部分构成:本体、喻体、比喻词;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三者区别为:定义:借助丰富的想像,把物当成人来写,或把人当成物来写,或把甲物当成乙物来写。
作用:能启发读者想像,令文章更生动。
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1.拟人: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思想、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例: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2.拟物:把人比作物,或把甲事物当成乙事物来写。
例:在群众的呼喝声中,那个恶霸夹着尾巴逃跑了。
三、夸张定义: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
作用: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
夸张有三种类型:1.扩大夸张:对事物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
例: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2.缩小夸张:对事物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缩小。
例:只能看到巴掌大的一块天地。
3.超前夸张:把后出现的说成先出现,把先出现的说成后出现。
例:她还没有端酒怀,就醉了。
四、排比:定义:把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似、语气一致、意义相关或相同的短语或句子排列起来。
作用:增强语言气势,深化思想内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例: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五、对偶定义: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意义相关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作用:整齐匀称,高度概括,易于记忆,富于音乐的节奏美。
六、反复定义:为了强调某个意思,表达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句子。
例15.(模拟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书院何以取名“逸迩”?创办人高金平先生说,逸迩阁书院取“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之意,为“一二”的谐音。
意思是希望有更多图书馆能如雨后春笋般地在祖国大地上涌现,实现全民阅读的好景象。
◎请简要分析第三自然段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及其效果。
(5分)【答案】①使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书院何以取名‘逸迩’”为问,高金平先生的话是答,这可以引发读者对书院起名原因的思考。
②使用了引用的修辞手法,引用“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介绍书院名称的由来,使其更具文化意蕴。
③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在祖国大地上涌现的图书馆比作雨后春笋,生动表达了创办者的希望。
(答出一点给2分,两点给3分,三点给5分。
意思对即可。
)【思路】修辞手法1+效果;修辞手法2+效果;修辞手法3+效果;【文本理解重点】这一题型有变化,由一句话分析拓展到一段话分析。
比喻是常见的,这里的设问、引用很容易被考生忽视。
每一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要结合文段内容简述。
设问就是自问自答案,“书院何以取名‘逸迩’”为问,高金平先生的话是答”,其效果是什么呢?设问的目的在于引人注意,启发思考,可以从这一点答上专业术语即可。
从中可以看出了解专业术语多么重要。
16.(2023年新高考1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失败在航天领域的研发过程中是屡见不鲜的。
奕恩杰从导弹研究的技术员到中国探月工程首任总指挥,经历过各种各样的失败,大到火箭里面的特殊装置出现问题,小到一个插头插错了,这些失败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多少个日夜的辛苦付之一炬,意味着接下来的工作更加艰苦卓绝,意味着你在世界的航天格局中可能突然之间换了赛道,奕恩杰认为:失败也是在给我们上课,当问题一一解决的时候,成功就在我们前面。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设问和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4)【答案】这几句话重在阐发“失败”对航天研发的影响和意义。
首先运用设问句,引发人们对失败内涵的提示与追问,产生一种阅读期待,强化了表达意味,并使前后衔接紧密自然。
修辞是增强言辞或文句效果的艺术手法。
修辞手法,就是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和方法。
为了让同学们更准确的运用修辞手法,今天小编整理了修辞手法专项训练及答案解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修辞手法专项训练及答案解析11.下列各项对语法、修辞知识的判断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2分)A、粉丝、草根、纠结、动词都属于名词。
B、短语食品安全传递火炬愚公移山与唱响中国的结构相同。
C、电子书改变了信息与知识储存的方式和传播的速度。
这个句子的主干是电子书改变了方式和速度。
D、雨说我来了我来探访四月的大地我来了我走得很轻而且温声细语地这两句诗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让人感受到雨温柔可亲的形象。
12.下列各项中对修辞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设问)B.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比喻)C.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对偶)D.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拟人)13.对下面文段中有关修辞方法作用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绿意内敛的山头,一把雪再也撑不住了,扑哧的一声,将冷面笑成花面;一首澌澌然的歌便从云端唱入山麓,从山麓唱入低低的荒村,唱入篱落,唱入一只小鸭的黄蹼,唱入软融融的春泥——软如一床新翻的棉被的春泥。
鸟又可以开始丈量天空了。
有的负责丈量天的蓝度,有的负责丈量天的透明度,有的负责用那双翼丈量天的高度和深度。
他们吱吱喳喳地算了又算,核了又核,终于还是不敢宣布统计数字。
至于所有的花,已交给蝴蝶去数;所有的蕊,交给蜜蜂去编册;所有的树,交给风去纵宠;而风,交给檐前的老风铃去一一记忆、垂询。
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如今,谁不想看到这样的春天呢?穿越烟囱与烟囱的黑森林,我想走访那踯躅在湮远年代中的春天。
A.第一段中唱入&&运用拟人、排比、比喻,勾勒出温润、柔和的春意浸入大自然每个角落的情态。
中考专项训练记叙文:辨析修辞手法,体会表达效果(知识点+针对训练)一、知识指要: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比拟、排比、夸张、对比、设问、反问、借代、反复、对偶等。
1.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
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
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构成。
构成比喻的关键是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比喻不能成立。
比喻通常分明喻、暗喻和借喻三种。
明喻。
典型形式是:甲像乙。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
暗喻。
典型形式是:甲是乙。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
借喻。
典型形式是:甲代乙。
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
比喻的作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
给人以深刻鲜明的形象,使说理更透彻。
2.比拟比拟是把人当物写或把物当人来写的一种修辞方法,前者称之为拟物,后者称之为拟人。
作用: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3.借代借代是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的修辞方式。
这种修辞方式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而用与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
它强调两事物间的相关点。
其作用是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
4.夸张夸张指为追求某种表达效果,对原有事物进行合乎情理的着意扩大或缩小。
要求使用时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根据,不能浮夸。
夸张有三种形式,即扩大夸张,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缩小夸张,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超前夸张,如:“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馍馍的香味来了。
”夸张的作用:揭示事物的本质,烘托气氛,引起联想,使表达的事物更突出、更鲜明。
5.排比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组合而成。
常用强调的同一词语重复出现在各个短语或句子的同一位置上。
其作用在于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修辞手法专项训练1(2分). 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A.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比喻)B.友谊是慷慨和荣誉的母亲,是感情和仁慈的姐妹,是憎恨和贪婪的死敌。
(排比、比喻)C.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反问)D.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拟人)【答案】A2(2分). 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方法的一项是()A.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B.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C.“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D.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着。
【答案】D3(2分). 选出修辞方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A.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B.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
C.他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D.溪流吟着一首小诗。
【答案】A4(2分). 选出修辞手法和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A.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B.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C.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D.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
【答案】B【详解】ACD都为拟人,B为比喻。
5(2分). 对下列各句中所用的修饰手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拟人)B.而那萌发的叶子,简直就像起伏着一层绿茵茵的波浪。
(明喻)C.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
(拟人)D.而荷叶铺满了河面,迫不及特地等待着雨点,和远方的蝉声、近处的蛙鼓一起奏起夏天的雨的交响曲。
(暗喻)【答案】C【详解】C是明喻6(2分). 下列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双关中小学必考修辞手法的学习一、什么是双关利用词的多义及音同(或音近)条件,有意使语句同时有表面和内里两种意思,言在此而意在彼,这种修辞手法叫双关。
例:二、双关的基本类型就构成的条件看,双关可分为谐音双关和语义双关两类。
1.谐音双关利用音同或音近的条件使词语或句子语义双关。
2. 语义双关利用词语或句子的多义性在特定语境中形成双关。
三、双关的作用1.可使语言幽默,饶有风趣。
例:荷花塘里着火——偶然(藕燃)2.能适应某种特殊语境的需要,使表达含蓄曲折、生动活泼,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例: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刘禹锡《竹枝词》双关-----专项训练中小学必考修辞手法的学习易错点辨析双关专项训练号一、判断下列句子,运用双关修辞手法的画“√”,不是的画“x”。
1.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2.外甥打灯笼--照舅(旧)3.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4.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5.莲子心中苦,梨儿腹内酸。
6.小兴安岭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7.每一个孩子都是一棵会开花的树,或许开得早晚有别、样式各异,但都将作为美化自然的独立个体而存在。
8.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二、写出下列句子的双关类型。
1.孔夫子搬家--尽是书(输)。
2.世界上的重大发现,有时还会给人带来被驱逐和被迫害的风险。
3.好,你去吧!小心,现在,风暴就要起来了!三、按要求填空。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和()谐音双关。
四、下列和例句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例: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明。
A.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B.将那三春看破,桃红柳绿待如何?C.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D.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修辞专项训练1 ( )A历史的创造者。
B"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CD2 ( )?A设问 B设问 C反问 D反问3,分析正确的一组是: ( )?是我们劳动群众。
A设问对比对偶 B设问对偶明喻C设问对比明喻 D对比设问明喻4 ()A BC D5()A,地上已经像下了火。
BCD6A B C D7"百灵鸟"一词造两个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 ()AB把它们甩到悬崖上。
C?我是一辈子没有到过蒙大拿的。
D"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9 ()ABC"友邦人士"!D"雪",珍珠如土金如铁。
10 ()A对偶比喻B比喻拟人C对偶拟人D比喻排比11 ()AB事情不能不使我感动。
C?D!12 ()A"没有一个不"都表示无一例外的意思。
B"没有"。
C"每一个人都为他的精神所感动"就成了被动句。
D应变成"他的精神感动了每一个人"。
13 ()A?B?CD14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 ()A学习好。
BCD1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项: ()ABC?D?18"这个问题容易解决"变换为否定句,正确的一句是:()A BC D19子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③凭什么要杀李先生?④李先生的血是不会白流的!⑤先生,种田人可怜,你行一点好心,少赚一点吧。
修辞专项训练一、填空题(每空? 分,共? 分)1、指出下列各句的修辞方法。
(4分)(1)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 )(3)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
”( )(4)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二、选择题(每空? 分,共? 分)2、下列句子所用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 ) A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B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C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D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3、对下面文段中所使用的修辞方法的作用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当挂在树梢的冰凌组成神奇的连拱时,当地面的白雪像璀璨的钻石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时,当刚钻出地面的麦苗躲在厚厚的雪层下面安适地微笑时,我们知道冬天来了!在冬季乡村的漫漫长夜里,家人们亲切地聚集一堂,围炉而坐,有足够的时间聊天、看电视,从容地做着自己喜欢做的事,这难道不是极大的乐事吗? A .选段中把“阳光”比喻成“璀璨的钻石”,形象地写出了阳光的明亮耀眼。
B .选段中把“麦苗”拟人化,用它们“躲在厚厚的雪层下面安适地微笑”一句,形象地写出了麦苗在冬雪的保护下,安静而舒适地生长的样子。
C .选段中运用“当……时”的排比句式,语气连贯地写出各种景物的变化,表明了冬天到来时的美好情状。
D .“这难道不是极大的乐事吗?”一句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方法,语气强烈地写出了家人们围炉而坐,欢度冬夜时那发自内心的快乐。
4、找出与其它三句修辞手法不的一项 ( ) A 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B 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C ……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详地睡着,只等着春风来把它们唤醒。
D 因为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5、下列句子只用了一种修辞手法的是()A.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B.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C.“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最新资料整理推荐..................... 1 修辞专项训练
1 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方法的是: ( ) A 母亲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像母亲这样的劳动人民,才是中国历史的创造者。 B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C 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 D 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2 选出修辞分析正确的一项: ( ) 老圃种菜,一畦菜怕不就是一首更清新的诗? A 夸张 设问 B 比喻 设问 C 夸张 反问 D 比喻 反问 3 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分析正确的一组是: ( ) ①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②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群众。 ③当而不说,背后乱说,开会不说,会后乱说。 ④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 A 明喻 设问 对比 对偶 B 对比 设问 对偶 明喻 C 对偶 设问 对比 明喻 D 对偶 对比 设问 明喻 4 选出下边不是对偶句的一项: ( ) A 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B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C 衔远山,吞长江 D 日星隐耀,山岳潜形 .....................最新资料整理推荐..................... 2 5 指出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方法。 () A 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像下了火。 B 黄家就是鬼门关。 C 南国烽烟正十年。 D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6 修辞方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在我们的脚下,波浪轻轻吻着岩石,像朦胧欲睡似的。 ②头顶着蓝天大明镜,延安城照在我心中。 ③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④又只一拳,太阳上正着,却似做了一个全堂水陆的道场,磬儿、钹儿、铙儿一齐响。 ⑤说的是马克思主义,行的是自由主义;对人是马克思主义,对己是自由主义。 A ①②|③④|⑤ B ①|②③|④⑤ C ①|②③|④⑤ D ①②③|④⑤ 7 仿照例句,用"百灵鸟"一词造两个句子。 例:圆规 ①她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②圆规愤愤的回转身。 百灵鸟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新资料整理推荐..................... 3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选出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 A 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是幅青绿山水画。 运用比喻的手法,描绘出了荔枝树林夜色的浓郁和美好。 B 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甩到悬崖上。 运用拟人的手法,突出了大海涨潮时的有力气势。 C 世间还能有比这更居心险恶的事情吗?我是一辈子没有到过蒙大拿的。 通过设问,揭露了资本主义自由竞选的虚伪性。 D 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通过夸张和比喻,写出了清朝留学生可笑的打扮和丑态。 9 下列句子中使用修辞方法最少的一句是: ( ) A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B 一棵新芽简直就是一颗闪亮的珍珠。 C 好个国民党政府的"友邦人士"! D 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 10 下面的诗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选出正确答案,将序号写在括号内。 ( )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最新资料整理推荐..................... 4 A 夸张 对偶 比喻 B 对偶 比喻 拟人 C 夸张 对偶 拟人 D 对偶 比喻 排比 句式的变换和选择 11 按要求变换句式有误的是: ( ) 例句:在朝鲜的每一天,总有一些事情感动着我。 A 变换成被动句:在朝鲜的每一天,我总被一些事情感动着。 B 变换成否定句:在朝鲜的每一天,总有一些事情不能不使我感动。 C 变换成反问句:在朝鲜的每一天,总有一些事情感动着我吗? D 变换成感叹句:在朝鲜的每一天,总有一些事情感动着我啊! 12 下面对句式及其变换的说法错误的是: ( ) 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A 两个双重否定句中,"没有一个不"都表示无一例外的意思。 B 要把两个双重否定句都变成肯定句,就要删去两个"没有"。 C 如果把最后一个分句变成"每一个人都为他的精神所感动"就成了被动句。 D 要把最后一个分句的被动句变为主动句,应变成"他的精神感动了每一个人"。 13 下列各句语气最委婉的一句是: ( ) A 请你把字典借给我用一下,好吗? B 你能不能把字典借给我用一下? .....................最新资料整理推荐..................... 5 C 请你把字典借给我用一下。 D 你把字典借给我用。 14 按要求变换下面的句式,不得改变原意。 A 沙漠是人类最顽强的自然敌人之一。 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树。 改为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选出语气最强烈的一项: ( ) A 他学习好。 B 没有一个人不说他学习好。 C 没有人说他学习不好。 D 大家说他学习好。 16 根据下面句子标明的重音,写出句子所要回答的问题。 例句:我知道你会弹钢琴。 回答:你知道我会干什么? 我们星期天去游泳。 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们星期天去游泳。 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们星期天去游泳。 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选出变换句式正确的一项: ( ) .....................最新资料整理推荐..................... 6 A 白雪覆盖了这座美丽的城市。 变换为被动句:被白雪覆盖了的这座美丽的城市。 B 这道几何题很容易。 变换为否定句:这道几何题不简单。 C 请你把你的钢笔借给我用一下。 变换为疑问句:你的钢笔能不能借我用一下? D 此刻,他的心情十分激动。 变换为感叹句:此刻,他的心情十分激动吗? 18 将肯定句"这个问题容易解决"变换为否定句,正确的一句是:() A 这个问题不容易解决。 B 这个问题不难解决。 C 这个问题并非容易解决 D 这个问题不是不难解决。 19 对下列句子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 ) ①六月五日不是我的生日。 ②天晴啦!③凭什么要杀李先生? ④李先生的血是不会白流的! ⑤先生,种田人可怜,你行一点好心,少赚一点吧。 ⑥啊!(我想起来了。) ⑦时间到了,快点! A ①/②⑦/③/⑤⑥ B ①⑤/②④⑦/⑥③ C ①⑤/②④⑥/③⑦ D ①/②④⑥/③/ ⑤⑦ 20 把陈述句"二班的男学生都会踢足球。"变成①双重否定句;②.....................最新资料整理推荐..................... 7 表示反问的疑问句。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言运用--简明、连贯、得体 21 下面是则关于台湾、云南白猴新闻的两个标题,哪个好?为什么? 《光明日报》的标题是:《台湾雌白猴急求配偶,云南雄白猴喜送佳音》。香港《文汇报》的标题是:《云南白猴找新娘》。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 为下列两句各删去四个字。 ①学好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性,和在本世纪内实现四个现代化有密切的关系。 ②国庆节的夜晚,显得特别热闹,到处张灯结彩,人来人往也特别多。 23 为了使语言简洁流畅,画线的虚词有些应该去掉,应删去哪一组? ( ) ①尽管我们常常轻视小事情,不屑于做小事情,②可是,③假如有了一点小小的成就,④却又会立刻自满自足。⑤其实⑥虽然改造社会的革命事业,是这样伟大而艰巨,⑦但我们个人⑧哪怕有天大的本事,⑨可⑩也只能在这伟大的事业中做好一部分工作。 A ①⑥⑦⑨ B ①②⑤⑩ C ③④⑤⑨ D ③⑥⑦⑧ 24 "学术委员会采纳了两个青年科学家的建议"是歧义句,按要求.....................最新资料整理推荐..................... 8 回答问题。 (1)写出两种理解: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两种改法(改动词语不超过两个字): ① _________;② ______________ 25 跟下面的话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 ( ) 生产衬衫的关键工序是上领子和上袖子。二厂和三厂这两家衬衫厂各有所长; A 二厂上领子的技术比三厂强,三厂上袖子的技术比二厂强。 B 三厂上领子的技术没有二厂好,上袖子的技术比二厂强。 C 三厂上领子的技术没有二厂好,上袖子的技术比三厂强。 D 二厂上领子的技术比三厂强,上袖子的技术又没有三厂强。 26 根据文意,将标上序号的语句加以排列(只填序号)。 把内容准确地表达出来,这是对文章形式基本的要求。A就会把这个意思弄得B,甚至C。 ①误解②造句不合文法③用词不妥贴④含混晦涩⑤行文缺乏条理,拖沓冗长⑥令人费解 属于A处的有:________,属于B处的有 ________;属于C处的有:________ 。 27 下边这段文字,有的地方思路不清晰,请把它理顺(不能改动文字和标点)。不必重抄原文,可在需要调整的语句(包括标点)底下画横线,然后勾画到恰当的位置上。 一切科学的研究,就其来源说是实践,就其功用说是指导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