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八年级生物上册 5.4.1《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导学案2(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213.00 KB
- 文档页数:3
第1章细菌和真菌第1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学习目标1.重点:能说出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培养方法及其菌落在形态上的区别。
2.知道细菌和真菌的生存条件。
3.树立细菌和真菌无处不在的意识,从而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
预习检测知识点一:观察菌落1.由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称为菌落。
2.你能区分细菌和真菌的菌落吗?3.你能从大小、形态、颜色等方面区分细菌菌落和真菌菌落吗?大小形态颜色细菌菌落较小表面或光滑黏稠,或粗糙干燥,易于挑取等多为灰色,少数为白色、黄色真菌菌落较大常呈絮状、绒毛状或蜘蛛网状呈现红、褐、黑、绿、黄等不同的颜色5.培养细菌、真菌的一般方法:配制含有营养物质的培养基→高温灭菌、冷却→接种(移入少量细菌、真菌)→培养知识点二: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1.在培养细菌和真菌时,在接种前对培养皿和培养基必须高温处理,这是因为(C)A.高温是细菌和真菌生存的适宜条件之一B.细菌和真菌在高温环境中生命力旺盛C.需杀死培养基和培养皿中的细菌和真菌,以免影响实验效果D.高温处理可使培养基营养丰富2.在细菌和真菌培养基中加入牛肉汁的目的是(B)A.使培养基的表面看起来黏稠B.为细菌等生物的生活提供有机物C.使培养基具有香味,容易吸引细菌D.为细菌等生物的生活提供水分和无机盐3.细菌和真菌生活必需具备的基本条件4.细菌和真菌按照是否需氧,可分为5.下面环境中,细菌或真菌难以生存的是(C)A.冰箱内B.馒头上C.沸腾的水中D.水果皮上合作探究1.洗净晾干的衣服不会长霉,而脏衣服就会长霉,这是为什么呢?洗净晾干的衣服清洁、干燥、缺乏营养物质,这种环境不适合真菌的繁殖,所以不会长霉;反之,脏衣服给真菌提供了适宜的生存环境,因此容易长霉。
2.亮亮同学准备用最常见的原料(馒头、咸菜、橘子皮等)探究真菌生长繁殖所需要的环境,他设计了如下表格:橘子皮1234567第一组室温15 ℃第二组60 ℃第三组冷冻-10 ℃(1)他所选择的实验变量是温度。
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主备课人:年级:八年级组别:生化组审阅人:【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说出菌落的定义并能区分细菌和真菌的菌落。
(从形态、大小、颜色三方面进行描述)2、简要说出菌落的培养步骤(四步)。
3、概括说出细菌和真菌生活所需要的一般条件(三项)和特殊条件(一项)。
能力目标:尝试采用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归纳适宜细菌真菌生存的环境条件。
情感目标:积极参与小组活动,相互交流,体验与人合作,完成探究活动。
【学习过程】一、引入变质的米饭、牛奶是由细菌和真菌引起的,而我们不能通过肉眼直接观察到它们,怎样才能让其露出“庐山真面目”呢?二、自主学习:(一)认识和描述细菌和真菌的菌落:请同学们自主阅读教材P66-70,完成下列问题:1、什么是菌落?。
2、对照书本P67图5-40,认识并分辨哪些是细菌的菌落,哪些是真菌的菌落,并根据观察进行列表比较3培养细菌或真菌的四个步骤:2)对材料和用具进行,冷却后使用;【注意】不要随意打开培养皿,防止空气中的细菌和真菌污染培养基。
(3):即将少量细菌或真菌放在培养基上的过程。
(4)4、思考:细菌和真菌分布在什么地方?它们在生物圈中分布。
5、细菌和真菌的生存需要哪些条件?细菌和真菌的生存需要适宜的、一定的,多数种类利用现成的作为营养。
有的种类需要氧气生活;有的种类在有氧气时生命活动受到抑制;如;有的种类能在有氧或无氧两种情况下正常生活,如三、合作探究:探究: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
【实验提示】1、必须设计对照试验;2、必须遵循单一变量参照P68--69探究实验部分的内容,根据探究主题,小组合作设计对照实验并讨论下列问题:1、你提出的问题是:?根据提出的问题,作出假设是:。
2、为什么要用两套培养皿?;两套培养皿的培养条件是否需要完全相同?为什么?3、每天观察时,是否可以打开培养皿?为什么?4、为什么实验用的培养皿和培养基,在接种前必须经过高温处理?为什么要用无菌棉棒?5、在什么环境条件下不可能有细菌和真菌?四、拓展延伸你见过泡菜坛吗?制作泡菜的原理就是利用乳酸菌使蔬菜中的有机物生成乳酸。
a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教学过程:教 学 目 标1、说出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2、尝试采用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3、认同严谨求实、持之以恒的科学态度。
重 点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难 点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 教 法小组合作学习学 法小组同学间交流一、预习导航 阅读课本p55-58页,完成下列内容,把重点词句在课本中划出来,标注出疑问之处。
1、什么是菌落? 2、从菌落的 、 、 ,可以大致区分细菌和真菌,以及它们的不同种类。
请根据相关知识完成下表。
3、培养细菌或真菌的一般方法?(1)配置含有营养物质的__________。
(具体做法选择 或、 与 混合制成。
)(2)将配制好的培养基_____________ 。
(3)___________:将少量细菌或真菌放在培养基上的过程。
(4)把接种后的培养基放在恒温箱中或温暖的地方进行_________。
4、细菌和真菌生存的必要条件是什么?细菌和真菌的生存需要一定的条件,如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还有____ __。
不同的细菌和真菌还要求某些 。
二、合作探究探究: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 (阅读课本56-57页探究)1、提出问题:2、作出假设:3、制定计划:(提示:)(1)实验中为什么要用两套装培养基的培养皿?各有什么作用?(2)为什么培养用的培养皿和培养基,在接种前必须高温处理? 为什么要用无菌棉棒?菌落 大小 形态 颜色细菌真菌(3)没有想好如何工作之前,不能打开培养皿。
为什么? (4)本实验的单一变量是什么?(5)如何接种?(6)接种后两套培养皿放在怎样的环境下培养?)4、预测实验结果:5、实验结论。
三、变式拓展1、科学家在深海的火山口等极端特殊的环境中,发现了古细菌。
古细菌的存在说明了什么问题?2、什么环境条件下不可能有细菌和真菌?四、巩固练习培养细菌真菌的一般方法?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5.4.1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课题§5.4.1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课型新授学习目标知识目标:知道细菌和真菌分布的特点,以及细菌和真菌生存所需的条件。
能力目标:培养细菌和真菌,提高动手能力,认真观察菌落,提高观察、分析能力。
情感目标:科学的制定探究方案,体验科学探究的严谨性、科学性。
重点 1. 细菌和真菌菌落的形态 2.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学习过程一、温故知新: 1.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是谁?2.夏天,家里放久的食物会发霉长毛,有的人会得痢疾,你知道这是什么引起的吗?二、预习检测:1.一个或繁殖后形成肉眼可见的称为菌落。
2.培养细菌或真菌的一般方法:第一步是;第二步是;第三步是;第四步是。
3.琼脂是一种煮沸冷却后能胶化成为的物质,是制作常用的材料之一。
4.细菌和真菌生存需要、,还有。
不同的细菌和真菌还需要某些特定条件,有的需要。
有的在条件下生命活动会受到抑制。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阅读教材,组内同学讨论、研究共同完成下列任务:1.观察不同形态的菌落图片,认真阅读教材P55—56,归纳总结出细菌和真菌的菌落在大小、形态和颜色上的区别。
细菌的菌落:真菌的菌落:2.参照教材P56-57,各小组讨论设计“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的探究方案,根据探究活动总结出:(1)细菌和真菌是生物圈中分布的生物。
(2)细菌和真菌生存需要、,还有等基本条件。
四、成果展示,统一观点:学生展示本组学习成果,教师点评并利用多媒体课件纠错、强调和补充。
五、归航拾贝:1.本节课你的收获是:2. 教师小结:六、课堂反馈检测:1.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的后代形成的肉眼看见的集合体被成为()A.真菌B.细菌C.菌落D.菌痕2.在一个培养皿中有大大小小许多个细菌及真菌的菌落,细菌菌落的特征是()A.面积比较大,呈绒毛状B.面积比较小,表面光滑粘稠C.面积比较大,呈蜘蛛网状D.面积比较小,表面絮状3.在培养基中加入牛肉汁、琼脂是为了()A.使培养基闻起来更香,容易吸引细菌B.使培养基的表面看起来很粘稠C.为细菌等生物的生活过程提供水分和无机盐D.为细菌等生物的生活提供有机物4.“打开培养皿,暴露在空气中5—10分钟,再盖上,封好”过程中相当于细菌培养的哪一个步骤 ( )A.恒温培养B.接种C.消毒D.制作培养基5.细菌和真菌能在恒温箱中的培养基上迅速繁殖,形成肉眼可见的菌落,其原因是()A.培养基中含有水分B.培养基中含有有机物C.恒温箱提供了适宜的温度D.是A、B、C、三项满足了细菌、真菌生存的需要6.某人利用乳酸菌制作泡菜,因操作不当致使泡菜腐烂,下列原因中正确的是()A.罐口密封缺氧,抑制了乳酸菌的生长繁殖B.罐口密封不严,氧气促进了乳酸菌的繁殖C.罐口密封不严,氧气抑制了其他腐生菌的生长繁殖D.罐口密封不严,促进了需氧细菌的生长繁殖7.在检测某处细菌、真菌时,要准备两套培养皿,原因是()A.一套培养皿万一不能采集到细菌、真菌,可用另一套备用的再采集B.两套培养皿做实验可获得更多的细菌、真菌C.一套培养皿做实验,另一套作对照D.准备两套是为了防止意外,如不小心打碎等8.我国民间常有盐渍法来保存食品,其中生物学原理是()A.食盐可以使细菌毒素失效B.食盐中缺乏细菌需要的营养C.食盐中有杀菌物质D.食盐使细菌细胞脱水死亡9.在检测不同环境中细菌和真菌的探究实验中,一组同学的实验过程如右图所示:实验步骤中,B是__________过程,完成步骤C需要在适宜的________下进行。
姓名,班组,学习日期月日课题5-4-1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学习目标1、辨别细菌和真菌的菌落;2、了解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3、归纳适宜细菌真菌生存的环境条件。
学习重点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学习程序学习内容(教材P66-70)学习笔记一、练习反馈二、自学讨论1、联系生活,说一说细菌和真菌的分布范围是怎样的?2、怎样怎样检测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3、培养细菌或真菌的一般方法:①配制含有水、有机物等多种营养物质的培养基;②高温杀灭培养基上的杂菌,以利于培养对象的生长,灭菌后培养基还需要冷却;③,即将少量细菌或真菌放在培养基上的过程;④恒温培养。
4、细菌和真菌的生存条件:①一定的和适宜的;②绝大多数的细菌和真菌需要现成的作为营养(异养);③不同种类还需要特定的生存条件,有的需要氧气(如醋酸菌),有的则厌氧(如乳酸菌)。
三、展示提升任务一:细菌和真菌的分布范围1、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称为。
在日常生活中,水果上长的“毛”,衣服、食品上长的霉,其实都是一个个的菌落。
2、细菌菌落与真菌菌落的区别:细菌的菌落比较,表面或,或;真菌的菌落要比细菌菌落大几倍到几十倍,常呈状、状或状,具有一定的颜色。
3、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无论是土壤中、水里、空气中乃至我们身上,都有大量的细菌和真菌存在。
在某些异常的环境中,如寒冷的极地、很热的温泉中都发现了它们的踪迹。
所以,细菌和真菌是生物圈中的生物。
任务二:怎样检测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在我们的周围、甚至是每个人的体表和体内会存在着细菌和真菌,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下列是“检测教室中的细菌和真菌”的实验步骤:①用牛肉汁(或土壤浸出液、牛奶)与琼脂混合配制培养基;②将配制好的培养基平铺在两个培养皿中进行高温处理,冷却后使用;③在教室打开培养皿A,暴露在空气中10分钟,再盖上,封好.培养皿B不做任何处理;④将两套培养皿同时放入恒温箱中培养,几天后观察培养皿中菌落的生长情况(1)在第一步配置培养基的操作中,牛肉汁起什么作用?;(2)在第2步操作中培养皿和培养基进行了高温处理,目的是;(3)步骤3的操作,相当于细菌、真菌一般培养方法中的哪一个步骤?;(4)在实验过程中选取两套培养皿的目的是;(5)假设你手上此刻有100个细菌,细菌的繁殖速度按每30分繁殖一代计算,在没有洗手的情况下,2小时后你手上的细菌数目是多少个?。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①学会观察细菌和真菌菌落
②知道培养细菌或真菌的一般方法
③理解细菌和真菌的生存也需要一定的条件
能力目标:
①通过”观察菌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②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小组成员间相互交流、合作的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培养细菌或真菌的一般方法”的学习,认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①菌落
②培养细菌或真菌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
培养细菌或真菌的一般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本节课力求通过创设情境,富有吸引力的教学过程,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使生物课堂能真正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和谐、主动、自由和充分发展的目的。
注重在教学中依托教材解决问题,探究实验中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由于时间有些紧张,这节课中设计方案展示环节讨论的不够充分,并且评价展开的也不充分,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注意时间的合理安排。
细菌和真菌的散布【感悟学习目标】:1、试一试采用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研究细菌和真菌的散布。
2、经过研究实验和小组之间的讨论,概括出细菌和真菌生活所需要的一般条件。
3、经过与他人合作与沟通,培养学生进行推理比较的能力及设计多种实验方案的能力。
4、认识细菌和真菌的散布,帮助学生形成优秀的卫生习惯。
【重、难点】1.细菌和真菌的一般培养方法以及散布特点。
2.研究活动“检测不同样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中研究方案的拟订,经验沟通后能够正确地得出结论。
一、【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61— 64 页,回答以下问题:( 7 分钟)研究点一:察看菌落1. 见解:由一个或生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被称为菌落。
2. 差异细菌、真菌的菌落细菌菌落真菌菌落大小形态颜色黄、灰白、乳白、红、粉红等研究点二:培养细菌和真菌的一般方法配制培养基用(或土壤浸出液、牛奶)与混淆高温灭菌将配制好的进行灭菌。
冷却培养皿要冷却后再使用,并且不要任意翻开培养基接种将少量的或放在培养基上。
培养把接种后的培养皿放在箱中,也可放在研究点三:细菌和真菌生计需要的条件1.必需条的地方培养件:都的培养需要、、。
2. 特定条件:有些细菌必定在下生计。
二、【合作研究】同学们要勇敢思疑,主动研究,分析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加牛肉汁、牛奶的目的是什么 ? ( 5 分钟)1、培养基中2、配制培养基后为什么需要高温灭菌?3、接种前为什么要先冷却培养基?4、为什么要把接种后的培养皿放在恒温箱或温暖的室内培养?三、【畅谈收获】( 3 分钟)四、【习题追踪】( 6 分钟)1. 请判断以下对于菌落的表达中,不正确的选项是:〔〕A.用肉眼能看见的一大堆细菌或真菌就叫菌落B.菌落是由一个细菌或真菌生殖后形成的C.只需有合适条件,无需人工培养在自然条件下也能够形成菌落D.细菌的菌落一般比真菌小2.以下情况中没有细菌、真菌的是()A、刚用肥皂洗过的手B、用消毒液消过毒的地面C、刚用酒精灯灼烧过的解剖针D、刚用洗洁精洗过的碗筷3.用无菌棉棒擦取手心,在培养基上轻轻涂抹,这相当于细菌和真菌培养方法中的:〔〕A. 配制培养基B.接种C.在培养基上标出组别D.高温灭菌4. 以下环境中,细菌和真菌散布很多的是:〔〕A. 腌制食品的盐水中B.抽真空的罐头食品中C. 刚煮熟的食品中D.流通的货币上5. 夏天,馒头放久了会长出霉菌,霉菌的菌落经常呈:()A. 絮状和球状B.绒毛状和杆状C.蜘蛛网状和螺旋状D.绒毛状、蜘蛛网状和絮状6. 以下选项中,除哪项外均是霉菌菌落的特点:()A. 菌落较小B.菌落常呈绒毛状C.有不同样的颜色D.菌落比较大7.泡菜是利用乳酸菌能够将蔬菜中的有机物分解成乳酸的原理制成的,制做泡菜是要加盖密闭,目的是:()A. 防备细菌进入B.防备空气进入器皿,影响乳酸菌生殖C. 有助于减少蔬菜水分损失D.没有任何作用8.培养细菌和真菌的一般方法和步骤包括:①配制含有营养物质的培养基;②接种;③高压灭菌;④恒温箱中培养;⑤将培养基平铺在培养皿中。
八年级生物上册5.4.1《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教案2 (新版)新人教版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八年级生物上册5.4.1《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教案2 (新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八年级生物上册5.4.1《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教案2 (新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福清市高山育才中学教案
7C学科网,最大最全的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教学资料详细分类下载!。
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学习目标:
1、说出细菌和真菌分布的特点。
2、尝试采用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进行“检测不同环境种的细菌和真菌”的探究活动。
学习重点:
1、检测不同环境种的细菌和真。
2、说出细菌和真菌分布的特点,菌和真菌的分布
学习难点:
检测不同环境种的细菌和真菌
预习案
一、预习提纲
1、细菌和真菌的分布范围是怎样的
2、怎样检测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
二、预习检测:(自学检测)
1、菌落就是由一个或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
2、看图5-40填空,细菌的菌落比较,表面或。
3、真菌的菌落一般比细菌菌落。
4、真菌中的霉菌形成的菌落常呈状、状或状,有时还呈现出、、、、等不同的颜色。
5、从菌落的、和可以大致区别细菌和真菌。
6、细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首先是配制含有营养物质的,然后是对它和用具进行,在它冷却到室温后进行,最后是对接入细菌或真菌进行恒温。
7、细菌和真菌生存所需的条件有、和,有的还需要或一定不需要。
【展示交流】分小组交流以上内容
行课案
【合作探究】
1、养鸡场的饲养员为什么要穿白大褂,农民伯伯给散养的鸡喂食为什么不穿白大褂?
2、为什么培养用细菌时选用的培养皿和培养基,在接种前必须高温处理?为什么要用无菌棉棒? 在培养细菌时,没有想好如何具体工作,为什么不要打开灭菌后的培养皿?
3、为什么要准备两套装有培养基的培养皿?
4、两套装有培养基的培养皿,为什么要放在同一环境中培养?
5、四川的泡菜很有名,味道酸,能增进人的食欲。
制作泡菜的原理就是利用乳酸菌使蔬菜中的有机物生成乳酸。
泡菜坛的结构,既要加盖,还要用一圈水来封口,请推测其中的科学道理。
检测案
一、课堂检测
1、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的后代形成的肉眼能够看见的集合体被称为()
A、真菌
B、细菌
C、菌落
D、菌痕
2、在一个培养皿中有大大小小许多个细菌及真菌的菌落,细菌菌落的特征是()
A、面积比较大,呈绒毛状
B、面积比较小,表面光滑粘稠
C、面积比较大,呈蜘蛛网状
D、面积比较小,表面絮状
3、在培养基中加入牛肉汁、琼脂是为了()
A、使培养基闻起来更香,容易吸引细菌
B、使培养基的表面看起来很粘稠
C、为细菌等生物的生活过程提供水分和无机盐
D、为细菌等生物的生活提供有机物
4、“打开培养皿,暴露在空气中5-10分钟,再盖上盖,封好”过程中相当于细菌培养的那一个步骤 ( )
A、恒温培养
B、接种
C、消毒
D、制作培养基
5、细菌和真菌能在恒温箱中的培养基上迅速繁殖,形成肉眼可见的菌落,其原因是()
A、恒温箱提供了适宜的温度
B、培养基中含有有机物
C、培养基中含有水分
D、是A、B、C、三项满足了细菌、真菌生存的需要
6、某人制作泡菜,操作不当致使泡菜腐烂,其解释中正确的是()
A、罐口密封缺氧,抑制了乳酸菌的生长繁殖
B、罐口密封不严,氧气促进了乳酸菌的快速繁殖
C、罐口密封不严,氧气抑制了其他腐生菌的生长繁殖
D、罐口密封不严,促进了需氧细菌的生长繁殖
7、在检测某处细菌、真菌时,要准备两套培养皿,原因是()
A、一套培养皿万一不能采集到细菌、真菌,可用另一套备用的再采集
B、两套培养皿做实验可获得更多的细菌、真菌
C、一套培养皿做实验,另一套作对照
D、准备两套是为了防止意外,如不小心打碎等
8、我国民间常有盐渍法来保存食品,其中生物学原理是()
A、食盐可以使细菌毒素失效
B、食盐中缺乏细菌需要的营养
C、食盐中有杀菌物质
D、食盐使细菌细胞脱水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