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梅江中学八年级数学下册 19.2.2 菱形课件1 (新人教版)
- 格式:ppt
- 大小:1.17 MB
- 文档页数:30
- 最大最全最精的教育资源网
全国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 天量课件、教案、试卷、学案 免费下载 |
2、教材分析
菱形是人教版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下)第十八章的内容, 本讲为第一课时,主要讲解菱形的性质探索及简单运用.菱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具有变化中的不变性,有对称美。
在生活中有很广泛的应用。
菱形是平行四边形的延伸和特殊化,又是学习正方形的前提和基础,它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对于学生理解和把握特殊四边形与一般四边形的关系有重要的实例作用。
菱形是一种特殊的四边形,它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所有的性质,教学中可用类比的方法研究。
学习过程中,既要注意它与普通四边形的联系,又要注意它的特殊之处。
5、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师活动)第一环节:发现新知1.教师拿出可以活动的衣帽架,问同学们衣帽架上有我们熟悉的什么图形,学生不难回答是菱形。
借此,我便让学生举出自己身边的菱形图案,例如:美丽的中国结、学校的收缩门等等,我再展示出我收集到的一些生活中的菱形图案,毛衣上的菱形图案、菱形耳环、办公室窗子的防护栏、自动收缩门、操场上地砖拼成的图案。
2.利用制作好的平行四边行教具,将平行四边形的一条边平移到一个固定的位置后,让学生观察图形,引导学生观察教具的变化情况,引出菱形的定义(板书定义):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
(板书)通过等式“平行四边形”+“一组邻边相等”=菱形,强化菱形的概念。
学生活动学生先自己举例生活中的菱形图案,再欣赏教师收集的菱形图案,从中抽象出菱形定义的形成过程,使学生建构自己的数学知识,获得对概念的理解,解决问题和数学探究意识。
学生欣赏菱形图案,感知生活中的菱形。
观察教师的演示,通过教师的引导,总结出: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设计说明第一环节:发现新知,预设5分钟。
用这些来源于生活的美丽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诱发学生对新知识的需求。
利用自制教具,有较好的直观性和可操作性,让学生更容易理解菱形的定义,同时加强了与平行四边形定义的对比性。
第二环节:自主探索1.教师用多媒体展示菱形的动画制作过程2.出示问题问题1:菱形是轴对称图形吗?如果是,它有几条对称轴?对称轴之间有什么位置关系?问题2:你能看出图中有哪些相等的线段和角吗?3.菱形的性质:(1)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2)菱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3)菱形是轴对称图形,它的对角线所在的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
“这还只是我们直观折纸得出来的,那么如何证明它们呢?”求证:(1)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2)菱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重点关注学生在写解题过学生用准备好的彩纸和剪刀动手制作出菱形让学生仔细观察剪出来的菱形,首先独立思考,然后分组讨论,互相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