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信息栅格的由来与现状
- 格式:pdf
- 大小:115.57 KB
- 文档页数:3
1、数据和信息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p1)1)区别:信息: 是用文字、数字、符号、语言、图像等介质来表示事件、事物、现象等的内容、数量或特征,从而向人们(或系统)提供关于现实世界新的事物和知识,是生产、建设、管理、分析和决策的依据。
信息具有客观性、适用性、可传输性和共享性的特征;数据: 是一种未经加工的原始资料。
数字、文字、符号和图像等都是数据。
2)联系: 信息来源于数据;数据是客观对象的表示,而信息则是数据内涵的意义,是数据的内容和解释。
2、什么是地理信息?地理信息有什么独特特性?(p1)地理信息: 有关地理实体的性质,特征和运动状态的表征和一切有用的知识,它是对表达地理特征与地理现象之间关系的地理数据的解释。
特征:①空间分布性。
②数据量大。
③信息载体的多样性。
3、地理信息系统的定义及其含义是什么?(p12)地理信息系统: 有时有称为“地学信息系统”或“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
它是一种特定的十分重要的空间系统。
它是在计算机硬件软件系统的支持下,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面(包括大气层)空间中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
含义:①它的物理外壳是计算机化的技术系统,它又由若干个相互关联的子系统构成。
②它的操作对象是空间数据,点线面体这类有三维要素的地理实体。
③它的技术优势在于它的数据综合,模拟和分析评价能力。
④它与测绘学和地理学有密切的关系。
4、世界上第一个地理信息系统产生的国家、时间、名字是什么?(p3)加拿大,1963年,加拿大地理信息系统。
5、常用的地理信息系统软件有哪些?gis,mapgis、mapinfo、arcgis、supermap、geoview6、地理信息系统有哪几部分组成?有哪些输入、输出设备?(p67)地理信息系统的组成: 计算机软件系统;计算机硬件系统;地理空间数据;系统管理操作人员。
数据输入设备: 数字化仪,图像扫描仪,手写笔,光笔,键盘,通信端口等;数据输出设备:笔式绘图仪,喷墨绘图仪,激光打印机等:7、简述地理信息系统在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Һ㊀地理信息系统发展应用现状及应用前景沈东旭摘㊀要:在地理信息系统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地理信息技术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㊂测绘是城市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基本工作㊂通过建立以测绘为中心的测绘数据信息管理系统,可以不断促进信息系统的全面发展,提高其应用效果㊂同时,建立用于城市测绘的地理信息系统与科学技术发展和城市化的进程有十分紧密的联系㊂因此,城市测绘技术人员和此方面的专业人才应及时做好准备,提前准备好建设方案,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积极建立测绘地理信息系统㊂关键词:地理信息;现状;应用前景一㊁地理信息系统的内涵和功能(一)内涵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立足于计算机软件的空间系统,它综合应用于信息科学理论和系统工程理论来获取存储㊁传输㊁管理㊁分析和使用地理信息㊂它是动态实现的,它还是不同学科以及多种技术手段共同合成的产物,不仅仅满足基础的制图应用要求,且随着社会与人类的发展而发展,该应用程序是地理信息系统的根本原因也是最终目的㊂(二)功能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基本功能体现在六个方面㊂(1)数据收集与整理㊂它主要用于检索数据并确保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的数据中的内容的完整性㊂(2)数据变换和处理,确保保存数据时的数据完整性和逻辑一致性,达到预计效果㊂(3)数据存储和管理功能,地理信息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以一种新型技术手段对数据进行保存,其中包含数据库定义,数据库建立和维护,数据库操作以及通讯功能㊂(4)地理信息系统还包含绘制地图功能,具体是按照其中的数据结构和仪器的种类,可以获取栅格地图和矢量化地图㊂不仅仅可以为社会公众提供多功能的地图,甚至还可以为每个图层输出地图㊂(5)空间查询和空间分析功能包括拓扑空间查询,缓冲区分析,数字高程模型建立和地形分析㊂(6)二次开发和编程功能用户可以在自己的编程环境或地理信息系统中调用地理信息系统的命令和功能㊂某些功能可以作为用户开发和使用的特殊控件㊂二㊁地理信息系统的研究内容(一)数据的获取地理信息系统检索到的数据由外部原始数据处理,并转换为计算机可识别的过程,这些过程可以应用于实际数据格式㊂可以通过处理外部数据来构建能被存储的数据㊂根据形状来划分,原始数据基本可以分为两种模式㊂一个是空间数据,另一个是属性类别数据㊂所谓的空间数据通常是以图形方式存在,他们常用的输入方法是键盘输入或通过新型的技术手段扫描到数据库中㊂属性数据是一种专门用来描述空间的物理属性的数据形式,常用的是键盘输入㊂目前,遥感技术和全球信息定位技术正逐渐与地理信息系统相融合,为获取原始数据提供了更为方便的方式,并成为获取数据的重要途径㊂(二)转换与处理数据地理信息数据处理过程是使用适合的处理数据的软件,在进行整理以及处理之后执行拓扑建模,然后将测量图形叠加到系统上㊂使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进行整理的优势是,集中在收集数据属性和相互关系的能力上㊂当收集的数据属于复杂实体并与相邻数据相关时,可以以建模的形式对其进行分析㊂此外,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的分析操作范围还涉及建立特征缓冲区,例如在图形叠加时显示的数据逻辑㊂(三)数据的显示与输出这意味着可以通过用户可以识别的格式灵活显示用户需要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分析图形㊁数据报告㊁文本报告和数学数据等等㊂可用的输出设备包括计算机监控设备㊁复印机器㊁绘制图仪器和照排机等等㊂在输出之前,还应在各种类的仪器上转换调试㊁及时进行错误调整㊁光刻和数据转换,达到理想的状态㊂三㊁地理信息系统的实际应用(一)空间领域为地理信息系统应用程序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㊂比如,可以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实现相关数据的可视化;以及空间数据的分析以及重要模型的构建㊂基础设施的分布而言,地理信息系统可用于计划和设计㊁统计研究㊁数据采集㊁分析和分类并最终建立合理的基础设施㊂通过建立空间决策支持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对相关内容(如道路设施分布和桥梁设施分布)进行可视数据调查㊂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切实的帮助,进一步加快基础建设的发展㊂(二)城市规划设计领域地理信息系统可以有效地收集城市数据信息㊂这些数据是城市和区域规划与设计的重要基础㊂城市总体规划,施工现场方案评估,环境质量评估,公用事业建设以及动态的城市环境检测都是不可分割的㊂我们支持这些数据㊂地理空间信息系统的空间搜索方法,多条信息的叠加以及一系列分析软件可以有效地提供信息的实用性㊂帮助城市进行合理规划,更好的为大众服务㊂(三)灾害监测领域地理信息系统利用遥感遥测数据建立救灾系统,实现灾害预报和灾后损失估算,为防灾和应急救援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㊂有助于统计和遥感遥测数据有助于实时疾病和灾难监控㊁关键基础设施的保护㊁移动和车辆地图绘制㊁灾难损失估计以及紧急命令和控制㊂在灾害监测领域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为国家规避灾害㊁加快经济发展提供巨大帮助,一定程度上促进国民经济发展㊂四㊁小结总之,由于地理信息系统是一个新的主题研究领域,且地理信息系统不是一个单一的研究主题,而是一个知识性非常全面的主题,因此一方面其他行业为地理信息系统提供实践上面的支撑,一定程度上会带动地理信息系统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另一方面地理信息系统的快速发展,还会加快其在其他行业更加广泛的应用,因此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地理信息系统将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进一步为我国的信息技术提供新的研究参考㊂参考文献:[1]徐翠云.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J].地质找矿论丛,2001(1):52-57.[2]张欢,郑连福,初凤友,等.海洋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现状及其发展趋势[J].海洋地质前沿,2013(7):11-17.作者简介:沈东旭,南京地信测绘技术有限公司㊂501。
城市信息模型(CIM)数据标准Data standard of city information modeling项目标准V1.0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2020 年7 月前言为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9〕11 号),按照《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开展运用建筑信息模型系统进行工程建设项目审查审批和城市信息模型平台建设试点工作的函》(建城函〔2018〕222 号)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城市信息模型(CIM)基础平台建设试点工作的函》等要求,标准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家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了本标准。
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CIM 数据构成与内容;5.CIM 数据入库、更新与共享。
本标准由广州市建设科技中心负责管理,广州奥格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广州奥格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地址:广州市天河区高普路1029 号二楼;邮政编码:510663)。
目次1 总则 (1)2 术语和缩略语 (2)2.1 术语 (2)2.2 缩略语 (2)3 基本规定 (3)3.1 一般规定 (3)3.2 CIM 分级规定 (3)3.3 CIM 分类规定 (5)4 CIM 数据构成与内容 (7)4.1 CIM 数据构成 (7)4.2 要素分类编码 (10)4.3 CIM 数据内容与结构 (11)5 CIM 数据入库、更新与共享 (12)5.1 数据入库 (12)5.2 数据更新 (12)5.3 数据共享与服务 (13)附录 A 时空基础三维模型数据内容及结构 (15)附录 B 资源调查与登记数据内容及结构 (28)附录 C 规划管控数据内容及结构 (41)附录 D 工程建设项目数据内容及结构 (46)附录 E 公共专题数据内容及结构 (56)附录 F 物联网感知数据内容及结构 (66)本标准用词说明 (74)引用标准名录 (75)条文说明 (77)Contents1General Provisions (1)2Term and Acronyms (2)2.1Term (2)2.2Acronyms (2)3Basic Requirement (3)3.1General Provisions (3)3.2CIM Grade Requirements (3)3.3CIM Classification Requirements (5)4CIM Data Composition and Content (7)4.1Composition of CIM Data (7)4.2Classification Codes of Elements (10)4.3CIM Data Content and Structure (11)5CIM Data Storage, Update and Sharing (12)5.1Data Storage (12)5.2Data Update (12)5.3Data Sharing and Services (13)Appendix A Data Content and Structure of 3D Model of Space-time Basis (15)Appendix B Content and Structure of Resource Survey and Registration Data (28)Appendix C Content and Structure of Planning and Control D ata (41)Appendix D Data Content and Structure of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Projects (46)Appendix E Content and Structure of Public Thematic Data (56)Appendix F Content and Structure of IoT Aware Data (66)Explannation of Wording in This Standard (74)List of Quoted Standards (75)Addition:Explannation of Provision (77)1 总则1.0.1 为规范城市信息模型(CIM)数据的分级分类、构成、内容与结构、入库更新与共享应用,指导城市信息模型平台建设,支撑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提质增效和跨部门的共享应用,制定本标准。
美军TTNT数据链发展应用现状金荣1,张衡阳2【摘要】TTNT数据链是一种基于IP的航空Ad hoc网络,是美军正在研制的新型先进武器协同级数据链。
本文简要阐述了TTNT数据链的基本情况、技术特点、性能指标,回顾了它的发展历程,抛砖引玉地分析了其中主要关键技术,其MAC协议、路由协议和物理终端电台的设计紧紧围绕着打击“时敏目标”的要求展开,旨在实现空-空和空-地低时延网络通信。
【期刊名称】现代导航【年(卷),期】2014(000)002【总页数】3【关键词】战术瞄准网络技术;数据链;自组网0 引言近几次高技术局部战争表明,美军现有武器装备和技术已基本具备精确打击固定目标的能力,但是打击活动目标(时敏目标)的能力则不够充分。
因此,美军决定要发展一种支持实时火控过程,灵活、动态、快速、大容量的战术数据链,快速而准确地协同感知和确定战术目标的位置,并进行快速精确协同打击。
2001年美军启动的战术瞄准网络技术(Tactical Targeting Networks Technology:TTNT)是当前航空数据链中最为先进的技术之一[1]。
10多年时间内经过多次试验,结果表明该技术已经逐渐成熟,作为美军战术数据链,在未来作战应用中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1 TTNT数据链简介1.1 研究目标在目标探测、主动识别、瞄准、打击、摧毁的全过程中,TTNT提供为预警机、战斗机、无人机、情报和监视侦察平台以及地面作战平台之间提供鲁棒的、高性能、互操作的低时延数据通信,能够快速定位“时敏目标”,支持实时火控过程,同时使附带毁伤最小。
1.2 技术特点(1)架构:专用Ad hoc网络,可以实时重构并具备灵活性;(2)体系:采用IP协议体系结构,易于与其它网络互通;(3)有效性:网络带宽宽、时延小、高优先级信息接入成功率高;(4)可靠性:网络健壮,自愈性强,可动态自配置;(5)灵活性:通信容量视战况实时配置,用户入网/退网方便;(6)兼容性:作为一个模块加装在Link-16终端上,采用J系列报文消息格式,与Link-16完全兼容,并可通过网关接入全球信息栅格;(7)多元性:业务多样,包括文本聊天、电子邮件、静止图像文件共享、双向视频流、目标瞄准、基于IP的飞行任务信息以及跟踪数据态势感知。
国外军用移动通信的现状和发展趋势mc21st:目前国外军用移动通信研究的热点和发展趋势?张永忠:国外军用通信在移动通信系统方面发展很快,特别是美军,近几年来陆续出台了不少的研究开发计划,比如先后在GloMo(全球移动信息系统)、SUO SAS(小部队作战态势感知系统)、WIN-T(指战员信息网-战术部分)、Mosaic (多功能"动中通"、抗毁、自适应综合通信)、JTRS(联合战术无线电系统)等计划中开发新型通信体系结构以及相关技术。
1.GloMo计划(全球移动信息系统)GloMo计划是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4个国家规模的信息计划中的一个,旨在进一步通过利用商用部门开发的技术来提高指挥、控制、通信和计算机(C4)系统的先进性,从而来满足其未来国防移动信息系统中网络的灵活性、通用性和互通性的需求,内容涉及网络应用、自动组网和适应环境的无线电技术。
发展趋势:GloMo的一个重要思路是使计划的成果综合进商用产品,从而使下一代军事系统能以商用产品和业务为基础出现,涵盖了移动通信发展的前沿课题,并与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发展目标相吻合;其研究成果已成为一些后续计划的基础。
此外,Glomo计划及其子计划WING中研究的多跳分组无线网络(Ad hoc网络)等技术将是开发下一代战术互联网的基础。
2.SUO SAS(小部队作战态势感知系统)SUO SAS 是加固型多媒体网络,可在战场上传输包括话音、数据和全动态视频的综合信息,旨在开发一个综合的、大容量、LPD(低截收概率)的、采用多种波形、具有高数据速率和自组织组网能力的移动通信系统,以适应复杂地形的作战态势感知。
发展趋势:它代表了战术网络下一步发展的趋势。
它将把最先进的通信网络和信息管理技术集成在一起,这种组合技术可望为今后20年的战术通信系统奠定基础。
目前负责该系统第三阶段工程的开发组ITT于2002年2月完成了由70个单元组成的SUO SAS现场演示系统,预计下一阶段的工作包括缩小设备体积等。
一是积极防御战略。
在继续重视陆军建设的同时,大力加强海军、空军和二炮部队建设,建立“蓝水海军”使海军具备海上战役的综合作战能力,空军逐步实现由国土防空型向攻防兼备型转变,二炮形成较强的核威慑和常规打击能力并力防敌深入内部。
其次,一旦发生外敌入侵,必须迅即作出自卫反应,及时展开反击,尽快掌握战略的主动和自由,以核潜艇袭扰远方敌人空军近海防御充分利用国土优势,未来反侵略战争应着眼于近海和边境浅近纵深及其空域作战,并强调以积极的攻势行动慑止敌人。
第三,无论是遏止战争还是打赢战争,都必须依靠本国人民的积极参与和支持,同时必须重视军事斗争与政治、外交斗争的结合,争取国际社会的广泛同情和支持。
通过对最近的几场战争的综合分析,我认为,信息化战争的发展趋势可以用“一个中心,八个特征”来概括。
即:以夺取制信息权为中心,一体化、网络化、精确化、实时化、多维化、有限化、社会化、无人化为特征。
所谓制信息权是指运用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战场认识系统、通信系统、指挥控制系统和火力打击系统等来夺取战场信息的获取权、使用权和控制权。
制信息权主导着制空权、制海权、制陆权、制天权等主动权的争夺。
没有制信息权,也就没有战争的控制权和主动权,只能被动埃打,所以,信息进攻和防护的斗争将贯穿于战争的始终,是交战双方争夺的中心。
因为信息化战场已经打破了机械化战争的那种陆战场、海战场、空战场等单一战场格局,使战争成为作战体系的较量。
在这种体系与体系的整体较量中,其中任何一个作战领域的主动权都不能左右整个战场局势,无论是陆战场、战战场还是空战场都必需依靠作战体系这个大系统进行整体协调和运作战争。
而制信息权作为主导和沟通海陆空战场上一层位的战场主动权,显然会成为交战双方争夺的焦点。
一体化是信息技术广泛交叉渗透的必然结果。
体系对抗信息化战争中,作为主要武器装备的G4ISR系统、信息战装备、精确制导武器和信息化作战平台,通过全球信息栅格进行无缝连接之后,形成全维度、全天时、全天候的一体化、实时化作战体系。
名词解释1.地理信息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是由计算机硬件、软件和不同的方法组成的系统,该系统设计来支持空间数据的采集、管理、处理、分析、建模和显示,以便解决复杂的规划和管理问题。
2.地理信息 地理信息是指表征地理圈或地理环境固有要素或物质的数量、质量、分布特征、联系和规律等的数字、文字、图像和图形等的总称。
3.WEB GIS(网络地理信息系统)是Internet技术应用于GIS开发的产物,它基于Internet发布地理信息数据,供全球用户查询、检索并提供GIS服务。
4.数字地面模型 ①数字地面模型表示地图要素或制图处理的数字模型。
②数字地形模型就是用数字化的形式表达地形信息。
5.元数据 ①元数据是“关于数据的数据”,它反映了某项数据自身的一些特征。
②空间元数据是指在空间数据库中用于描述空间数据的内容、质量、表示方式、空间参考和管理方式等特征的数据,是实现地理空间信息共享的核心标准之一。
③元数据是关于数据的描述性数据信息,说明数据内容、质量、状况和其他有关特征的背景信息。
6.数字地球 数字地球是一种基于因特网的嵌入海量数据的多分辨率的真实地球的三维表现。
7.栅格数据结构 基于栅格模型的数据结构简称为栅格数据结构,是指将空间分割成有规划的网格,称为栅格单元,在各个栅格单元上给出相应的属性值来表示地理实体的一种数据组织形式。
8.叠合分析 空间叠合分析是指在相同的空间坐标系统条件下,将同一地区两个不同地理特征的空间和属性数据重叠相加,以产生空间区域的多重属性特征,或建立地理对象之间的空间对应关系。
9.虚拟现实技术 是指采用各种技术,来营造一个使人感觉置身于类似于现实世界的环境中。
10.地图投影 ①所谓地图投影就是建立平面上的点(用平面直角坐标或极坐标表示)和地球表面上的点(用纬度和经度表示)之间的函数关系。
②地图投影就是依据一定的数学法则,将不可展开的地表曲面映射到平面上或可展开成平面的曲面上,最终在地表面点和平面点之间建立一一对应关系。
分析说明城市道路拓宽中拆迁指标计算的操作步骤①明确分析的目的和标准计算由于道路拓宽而需拆迁的建筑面积和房产价值道路从原有的20米拓宽到60米道路拓宽改建的标准拓宽道路应尽量保持直线部分位于拆迁区内的10层以上的建筑不拆除②准备进行分析的数据现状道路图区域内建筑物分布图③空间操作选择拟拓宽的道路,根据拓宽半径,建立道路的缓冲区。
将缓冲区图与建筑物分布图进行拓扑叠加,此图包括所有部分或全部位于拓宽区内的建筑物信息。
④统计分析选择落入拆迁区内的楼层高为10层以上的建筑物,将其排除掉,并对道路的拓宽边界进行局部调整。
对所需拆迁的建筑物进行拆迁指标计算,包括建筑物面积、房产价值。
⑤将分析结果以地图和表格的形式打印输出。
2、请将下列栅格矩阵数据结构转换成相应的游程编码数据结构和线性四叉树数据结构的压缩存储形式。
游程编码数据结构(长度,属性值):(5,2),(3,3),(2,4),(5,2),(3,3),(2,4),(5,2),(4,3),(1,4),(5,2),(5,3),(4,2),(6,3),(2,2),(2,1),(6,3),(1,2),(7,1),(2,3),(2,1),( 2,5),(5,1),(1,3),(1,1),(3,5),(5,1),(1,3),(9,1),(1,3)线性四叉树数据结构(MD码,深度,属性值):(0,2,2),(16,4,2),(17,4,3),(18,4,2),(19,4,3),(20,3,3),(24,4,2),(25,4,3),(26,4,2),(27,4,3),(28,3,3),(32,3,2),(36,4,2),(37,4,2),(38,4,1),(39,4,1),(40,4,2),(41,4,1),(42,4,1),(43,4,1),(44,4,1),(45,4,1),(46,4,5),(47,4,5),(48,3,3),(52,3,3),(5 6,3,1),(60,3,1),(64,3,4),(68,3,0),(72,4,3),(73,4,4),(74,4,3),(75,4,3),(76,3,0),(80,2,0),(96,3,3),(100,3,0),(104,4,3),(1 05,4,3),(106,4,1),(107,4,3),(108,3,0),(112,2,0),(128,4,1),(129,4,5),(130,4,1),(131,4,1),(132,4,5),(133,4,5),(134,4,1 ),(135,4,1),(136,3,0),(140,3,0),(144,3,1),(148,3,1),(152,3,0),(156,3,0),(160,2,0),(176,2,0),(192,4,1),(193,4,3),(194, 4,1),(195,4,3),(196,3,0),(200,3,0),(204,3,0),(208,2,0),(224,2,0),(240,2,0)3、在地理信息系统中,多边形的矢量数据结构转换为对应的栅格数据结构时,1、为什么会存在两种不同的转换算法?即基于弧段的栅格化算法和基于多边形的栅格化算法。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第一部分概述东北大学·潘腾第一节地理信息系统概念及其产生的原因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简称GIS)目前没有一个统一的,被普遍接受的定义。
GIS内涵是采用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利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对与空间位置有关的数据进行采集、存储、查询、处理、分析、输出等多种操作的系统。
GIS明显的特征是处理的数据与空间位置有关,其核心功能是空间数据查询与分析。
地理信息系统产生的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是社会经济进步的要求,这是促使地理信息系统产生的动力;另一方面是科学技术进步,这是地理信息系统产生技术基础。
随着社会经济进步,人类意识到对与自然资源不能一味的掠夺,而应该进行科学的管理与利用,最自然资源进行定量的描述、分析、预测,并为资源的开发使用提供决策。
当时的制图系统难以满足上述要求,因此需要研发新的方式方法来为资源的管理、利用、决策提供服务。
同时,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计算机制图技术和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为GIS的产生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同时受信息革命的影响,要求地理学要顺应时代的要求,跟上时代的步伐,地理信息系统的产生便应运而生。
第二节地理信息系统发展历史国外发展历史2.1 起源第一个地理信息系统是由加拿大测量学家R.F.Tomlinson提出并建立的,称为加拿大地理信息系统(CGIS),主要应用于自然资源的管理和规划。
稍后由美国哈佛大学研究部主任Howard T.Fnisher 设计和建立SYMAP系统软件。
由于当时受计算机发展水平限制,使得GIS带有跟多计算机辅助制图的色彩。
2.2 发展历史在60年代,很多GIS研究组织纷纷成立。
如城市和区域信息系统协会UISA、IGU设立了地理数据收集委员会。
70年代由于计算机硬软件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大容量的存储设备的使用促进了GIS朝着更加实用的方向发展。
不同规模、不同专题、不同类型的各具特色的地理信息系统纷纷被研制。
第八章 栅格数据的空间分析栅格数据结构简单、直观,非常利于计算机操作和处理,是GIS 常用的空间基础数据格式。
基于栅格数据的空间分析是GIS 空间分析的基础,也是ArcGIS 的空间分析模块的核心内容。
栅格数据的空间分析主要包括:距离制图、 密度制图、表面生成与分析、单元统计、领域统计、分类区统计、重分类、栅格计算等功能。
ArcGIS 栅格数据空间分析模块(Spatial Analyst )提供有效工具集,方便执行各种栅格数据空间分析操作,解决空间问题。
本章将对ArcGIS 中栅格数据空间分析的各模块从原理上和实现上作详细的说明,并附以具体实例,引导读者更好的应用。
8.1 设置分析环境基于ArcGIS 进行空间分析首先要设置分析环境。
分析环境的设置会一定程度地影响空间分析结果。
它主要包括工作目录的选择、栅格单元大小的设定、分析区域的选定、坐标基准的配准模式、分析过程文件的管理等。
本节将逐一对各分析环境的设置作详细说明。
8.1.1工作路径缺省情况下分析结果将自动保存在操作系统的默认路径下,如c:\...\temp 。
当然,通过栅格空间分析模块中的Option 选项的设置,可以指定新的所有分析结果的默认存放位置。
图8.1 设置工作路径1. 单击Spatial Analyst 菜单下的Option 命令,打开Option 对话框。
2. 在弹出的Option 对话框中选择General 标签(图8.1);3. 在Working 栏中指定存放路径;4. 点击确定按钮。
8.1.2 栅格大小此处栅格大指分析过程中系统默认的栅格数据的栅格单元大小(Cell Size ),也有人把它称为分析解析度。
栅格数据的空间分析就是在每一个栅格单元的基础上进行的。
如果单元过大则分析结果精确度降低,如果单元过小则会产生大量的数据,而且计算速度降低。
所以需要选择合适的单元大小。
可以通过如下方式来设置:1. 单击Spatial Analyst 菜单下的Option 命令,打开Option 对话框。
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研究摘要:地理信息系统是一门综合性的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成为地理信息系统技术飞速发展的主要动力。
本文在地理信息系统国内外现状的基础上,主要阐述了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信息高速公路; 计算机技术 ; 数字地球中图分类号:c9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地理信息系统是一门综合性的技术,它涉及到地理学、测绘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学科。
它的概念和基础是地理和测绘,它的技术支撑是计算机技术,它的应用领域是地理、规划与管理等许多行业和部门。
近20年来,真正推动地理信息系统发展的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以及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
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成为地理信息系统技术飞速发展的主要动力,几乎每一次计算机信息技术的重要进展都带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重大进步,如空间数据的管理、网络gis、三维gis等技术,每一步的重要发展都与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进展有关。
1国内外现状gis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技术。
它最初用于解决地理问题,至今已成为一门涉及测绘科学、环境科学、计算机技术等多学科的交叉科学。
1963年加拿大测量学家r. f.tomlinson首先提出了地理信息系统这一术语,并建成世界上第一个gis—加拿大地理信息系统cgis,并用于自然资源的管理和规划。
不久,美国哈佛大学提出了较完整的系统软件symap,这算是gis的起步。
20世纪70年代以后,由于计算机软硬件水平的提高,促使gis朝着实用方向迅速发展,一些经济发达国家先后建立了许多专业性的gis,在自然资源管理和规划方面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比如1970年—1976年,美国国家地质调查局就建成了50多个信息系统。
其他国家,如加拿大、德国、瑞典和日本等相继发展了自己的gis。
20世纪80年代后兴起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使地理信息的传输时效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它的应用从基础信息管理与规划转向更复杂的实际应用,成为辅助决策的工具,并促进了地理信息产业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