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信息栅格
- 格式:pptx
- 大小:2.66 MB
- 文档页数:17
第!"卷第#期重庆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月,%-./0&%123%/456/47/689.:6;<%1=%:;:0/>?9&9@%A A-/6@0;6%/:!(0;-.0&B@69/@9"C D.’#))*关于全球信息栅格体系结构研究的几点思考"方程!国防科技大学信息系统与管理学院"湖南长沙!"##$%#摘!要#全球信息栅格体系!&’&"是国外最具代表性的军事电子信息系统#通过深入研究$探讨美军&’&体系结构"(#版和)(#版的具体内容与发展趋势%结合我国的国情%提出了关于我军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关键词#&’&&电子信息系统&体系结构产品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01!)##$"#).#)!+.#!B989.0&D%/>9.:0E%-;:;->69:%1F G F:<:;9A:;.-@;-.92,3&45678!96:;<=>?<@>?:>A4!’B C D6E57>F>8:"3<@G>7<FH7G I6?J G@:>AK6A67J6D6E57>F>8:"L M7<7!"##$%"N(C(45G7<#C E:;.0@;$&’&G J@56O>J@?6P?6J67@<@G I6Q*’B<=?><R(D56O<G7E>7@67@<7R R6I6F>P G78@?67R>A&’&J:J@6OJ@?M E.@M?6"(#<7R)(#<?6?6J6<?E56R<7RR G J E M J J6R(S<J6R>7G@"J>O6P>7R6?J<=>M@G7A>?O<@G>7E>7J@?M E@G>7>A>M?<?.O:<?6P?>P>J6R(H9<I%.>:$&’&%J:J@6OJ@?M E@M?6%J:J@6OJ@?M E@M?6P?>R M E@G>7)!引!言从第一次海湾战争以来"各国军事专家纷纷意识到"未来的战场将是信息化的战场&谁能在获取’传输’处理和利用战争信息方面占优势"谁就能掌握战争的主动权"直至赢得战争的胜利&因此"争夺信息优势将成为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为此"各国军事电子信息系统的建设"也日益从注重解决指挥控制过程的自动化向注重获取信息优势转变&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尤其是栅格技术的出现"为这一转变提供了技术基础&为了推进一体化信息系统的建设"实现信息优势"美军在"+++年提出了全球信息栅格!8F>=<F G7.A>?O<@G>78?G R"&’&#概念"并于)##"年和)##!年分别设计和颁布了&’&体系结构"(#版和)(#版来指导&’&的开发&由于全球信息栅格是目前最庞大的栅格应用计划"又特别注重对作战的支持"因此"对美军&’&及其体系结构的研究探讨"对我军信息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介绍了&’&体系结构"(#版和)(#版"分析了&’&体系结构的发展趋势"并由此提出了关于我军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F G F体系结构!’!!F G F简介美国国防部首席信息官于"+++年+月以备忘录的形式提出了&’&的概念"在美军的概念中" &’&是一种全球性互连"提供端到端无缝连接的信息功能体"能够根据作战人员’决策人员和支持人员的要求收集’加工’分发和处理信息&&’&计划利用军用和商用技术为未来作战提供能实现广泛信息共享的信息支持能力"完全支持美军提出的()#)#年联合构想)中的集中后勤’优势机动’精确打击和全维防护的作战能力&其基本特征包括$能够为用户提供端到端的无缝连接的安全栅格%和平时期通过商业支持%武器系统保险%支持战略’战术和基地’营地和基站%即插即用功能***连通各种用户%战术和功能的完美融合%基于宽带的信息!命令#%能够防护各种威胁&&’&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庞大的栅格系统计划"它的范围覆盖全球"技术涉及多个领域"时间跨度长!从"+++年提出概念到)#)#年基本完成#&要"收稿日期#)##-.").#+基金项目#’十一五(国防预研基金项目资助成功设计开发这样一个复杂系统"合理进行顶层设计对整个体系结构设计至关重要&!’#!F G F体系结构&’&体系结构主要描述了&’&中各子系统的内部构成和运行以及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其目的一是分析&’&满足军事需求的程度%二是为各类与&’&相关产品的设计开发提供一个统一的框架"以有效促进各开发产品’系统之间的互操作性%三是指导&’&系统的开发’管理和维护&&’&体系结构是设计开发&’&系统的基础"也是&’&各子系统能够进行互联’互通’互操作的基本保证&为了使国防部各部门以及各军兵种内部系统之间能够实现互联’互通’互操作"&’&体系结构开发完全遵照美军+4!’B C体系结构框架)(#,中的各项标准和要求&在结构划分上"&’&体系结构也包括体系结构全视图’作战体系结构’系统体系结构和技术体系结构&作战’系统和技术%个体系结构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图"!作战$系统$技术体系结构之间的简要关系图2G8("2M7R<O67@<F F G7T<86J<O>78@564!’B C<?E5G@6E@M?6A?<O6U>?TI G6U J"()("!体系结构全视图全视图作为&’&体系结构开发的计划指南和摘要文字信息"主要介绍了&’&体系结构的基本信息"提供了一些需要使用的标准术语定义&其作用是$在体系结构开发的起始阶段"可作为计划指南%到体系结构项目完成时"让我们了解到该体系结构的目的是什么’是何时完成的’具体范围是怎样的等综合信息&"()()!作战体系结构作战体系结构是对完成或支持作战功能所需要的作战要素’作战任务和行动以及完成或支援军事作战所要求的信息流程的表述&它包括作战要素’赋予的任务和行动以及支援作战人员所需信息流的描述"规定信息交换的类型’交换的频率’信息交换支援何种任务和行动以及详细的与特殊互操作要求相适应的信息交换特征&一般来说"作战体系结构是以任务或以作战过程为基础的&组成体系结构存在环境的相关条件构成了其背景条件"包括条令’战术’技术和程序"作战概念’作战想定和环境等&"()(%!系统体系结构系统体系结构是提供或支援作战功能的系统以及系统之间的互连&对单个系统而言"系统体系结构包括关键节点’电路’网络’作战平台等物理连接’位置及标识"规定系统及组成部分的性能参数&对一个域而言"系统体系结构说明多个系统如何连接和进行互操作以及特定子系统的内部结构和运行&系统体系结构以技术体系结构为基础"并以技术体系结构中规定的标准来满足作战体系结构的需求& "()(!!技术体系结构技术体系结构主要是决定系统部件或组成要素的安排’相互配合和相互依存的最低限度的一组规则"其目的是确保组成的系统满足一系列特定的要求&技术体系结构提供了系统实现的技术指南"它包括一系列技术标准’惯例’规则和准则"它们决定了特定系统体系结构的系统功能’接口和相互关系"并与特定的作战体系结构建立联系&#!F G F体系结构的发展&’&体系结构产品的开发设计都以特定的作战需求!或称为作战想定#为基础"对于&’&体系结构具体产品的开发"美军采用了整合’改造现有系统体系结构产品的思路&#’!!F G F体系结构!’)版研究内容与产品在&’&体系结构开发的整个过程中"有选择地使用了大量现有的’符合4!’B C体系结构框架)(#标准的系统体系结构产品&综合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类&)("("!作战体系结构产品选用的系统美军在开发&’&作战体系结构产品的过程中"主要采用了联合作战体系结构!V W,#的产品&V W,本身是正处于研发过程中的一种体系结构"其目标是描述联合及多国作战关系中高级的’不断发展的体系结构"最终实现与美军)#"#年联合构想一致的联合互操作&V W,首先将通用联合任务清单!通用联合任务清单是美军开发的一种作战任务描述工具"它为联合作战指挥员’作战支持机构’作战计划制订者和战斗人员以及训练提供一种通用语言和参考系统"以便他们进行良好的任务需求交互#从国家战略到地区战略’从作战到战术级进行分解"生成通用的联合部队功能视图&对于支持每一作战任务区域的每一项功能"都建立和分析联合部队行动模型"从而生成联合信息交换矩阵和所要求的能力矩阵&-)-重庆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卷)("()!系统体系结构产品选用的系统&’&体系结构中的系统体系结构产品是以V-模板!V-D6O P F<@6#"也就是以通信与计算模板为基础&通信与计算模板由美国联合参谋部-局制定"包含%方面内容$信息保证’计算和网络管理’信息分发和数据共享服务&其目的是协调需求设计者’系统设计者和使用者的关系"明确&’&中各部件的任务’边界和接口"提高各相关系统的互操作能力& )("(%!技术体系结构产品选用的系统&’&体系结构并没有自己的技术体系结构产品"而是全部使用了联合技术体系结构!X>G7@@6E5.7>F>8:<?E5G@6E@M?6"V D,#的产品&联合技术体系结构规定了国防部各系统的服务领域接口和标准"它由V D,核心和V D,域附件组成&前者包括公共服务领域’接口和标准"他是最低限度的一组V D,要素"适用K W K!国防部#的所有系统%后者包括各特定领域的V D,要素"作为V D,核心的补充"用来支持特定领域中各分系统的互操作&美军开发的&’&体系结构产品是在描述&’&体系结构的过程中开发的图形’文字’表格等项目& &’&体系结构产品包括全视图’作战’系统’技术!类)-个产品"这些产品又可以分为基本产品和支持产品&其中"基本产品有$个"构成了开发体系结构所需的最小产品集"是体系结构设计中必须完成的产品"在整个体系结构的设计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支持产品则由用户根据描述的系统体系结构进行有选择的使用"是对基本产品中内容的进一步补充和说明"支持产品所提供的信息是特定体系结构所需要的&#’#!F G F体系结构#’)版研究内容与产品为了更好地指导&’&体系结构的发展")##!年美国国防部制定了+&’&体系结构)(#版管理计划,"其中描述了&’&体系结构)(#的范围和作用’开发目标和任务’管理政策’体系结构产品等内容"给出了&’&体系结构的标准化开发方法&&’&体系结构管理计划为美国国防部开发+&’&体系结构)(#版,提供了Y种结构化的方法&其总目标是实现&’&的设想"包括$涵盖所有任务领域’支持联合特遣部队司令部开发&’&顶层需求文件%阐明&’&与武器采办和支援部门的关系%提供项目细节以支持国防部和情报部门选定的信息技术!’D#投资项目&+&’&体系结构)(#版,的具体目标是$以V W,为核心"为&’&体系结构提供Y种综合的作战视图%将联合体系结构的关注点扩展到其他司令部’军种’机构和联合任务域%通过自动化的方法"最大程度地集成现有的体系结构%影响现有的国防计划指南和计划目标备忘录%促进企业’任务’功能体系结构!包括国防部和情报部门的&’&体系结构#等的开发"尤其重视各司令部’军种和机构的体系结构& +&’&体系结构)(#版,的产品有以下%类&!"#体系结构构建产品"包括$+&’&体系结构)(#版,想定%实现基本作战能力和目标作战能力的一体化&’&体系结构视图"包括作战视图’系统视图’技术视图!如企业接口"对V D,的修改建议’技术预测等#%影响信息技术投资策略的问题和建议%信息技术投资的潜在机会%一体化体系结构词典%经验教训基本系统和目标系统存在的缺陷"互操作性改进和相关的信息技术需求&!)#数据管理和工具需求产品"包括$体系结构共享数据库和工具包的概念与原型%图形用户界面导航工具的概念和需求%远期体系结构数据配置管理计划的概念%体系结构工具开发需求%关键体系结构的开发技术&!%#管理产品"包括$作战参考模型%&’&系统参考模型%+&’&体系结构%(#版,计划%最新的计划文件%&’&顶层需求文件关键性能参数的描述% &’&体系结构与其他相关工作!如2’W N"V S’"B’,N 等#之间的关系文件%实验计划项目指南和经验教训%&’&遵从的文件%&’&事务实例分析&#’J!F G F体系结构的发展趋势+&’&体系结构"(#版,在实际开发过程中"负责&’&体系结构开发的系统集成小组基于$个作战需求"即$火力运用!*O P F>:2G?6J"约占总需求的".%#’指挥与控制!4)"约占总需求的".!#’非战争军事运用!4>7R M E@N6<E6W P J#以及通信.计算机环境’情报监视与侦察’后勤Y全球作战支持系统和部队保护"来综合’集成体系结构产品&+&’&体系结构)(#版,适用于基础设施和目标作战概念以及系统与企业结构"是+&’&体系结构"(#版,的延续和扩充"比"(#版更易于管理和实施&它综合了现有各种专用体系结构"如信息保证!’,#’指挥控制!4)#’联合战区防空与导弹防御办公室!V D,Q K W#’联合攻击机!V B2#等相关部分"增加了部署.调遣’核指挥控制’近空支援!4,B#.友军跟踪’多国联合作战等新的体系结构"几乎涵盖了所有联合任务域&+&’&体系结构)(#版,还将利用各司令部!4’34#’各军兵种’各机构的体系结构"如陆军未来作战系统’海军部队网’国防部转型通信系统和事务企业体系结构等为自己服务&-%-第)期方程$关于全球信息栅格体系结构研究的几点思考J!研究与思考J’!!F G F体系结构的发展趋向于面向未来信息化联合作战!!从+&’&体系结构"(#版,到+&’&体系结构)(#版,的发展可以看到"美军所提出的联合任务域的范围正在逐步扩大&&’&体系结构也正在向未来信息化联合作战方向发展&&’&体系结构包括的作战需求是不断发展的"随着&’&体系结构的不断完善"将包括越来越多的作战需求"到)#)#年"也就是&’&全部建设完成时"可以包括所有的作战需求&J’#!加快我军信息化理论研究%加强我军基础资源的开发%提升信息化作战能力!!与美军相比"我军的机械化过程落后了几十年&为了尽快缩短与美军作战能力的差距"实现我军打赢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的目标"我军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必须实现跨越式发展"大力提升我军信息化作战能力&为此"我们必须加快军队信息化理论研究"加快军事一体化信息支持系统的研制开发&具体而言"就是要充分研究国内外"尤其是美军一体化指挥控制系统的研究思路及其他先进技术"结合我军实际"利用我军数十年的科研成果积累"尽快建立能迅速提高我军作战能力的4!’B C系统&利用通用参考资源支撑&’&体系结构的开发"是美军&’&体系结构设计开发的一大特点&在&’&体系结构的具体开发过程中"使用了大量通用参考资源"比如美军制定的通用联合任务清单!H V D;#’通用模板!V-D6O P F<@6#’V D,等"这些资源的使用使得&’&体系结构的开发节省了大量人力和物力"加快了开发进度&而我军的通用参考资源建设才刚刚起步"许多方面还不完善"至于各种框架’标准’规范等系统资源更需要加快开发&J(J!要针对新的作战样式$从作战需求方面加强体系结构研究!!在信息技术支撑下引发的跨时代新军事变革"带来了战争形态’指挥体制’作战方式等一系列深刻的整体性变革"我军信息化建设必须适应和紧跟这种变革&更重要的是"信息的广域性’实效性’决定性特征"彻底改变了战争的基本作战规律"使作战重心’集中兵力’主要方向等战法核心要素发生了质的变化"原有的作战顺序’时间概念和空间概念已经被彻底打破"战争呈现出无序性’非线性’非接触作战形态&信息化战争到底该怎么打’信息化建设到底该怎么搞’信息化训练到底该从何入手等具体问题是目前部队需要迫切解决的&通过研究我们知道"&’&体系结构的开发以及产品的设计都是以作战需求!作战想定#为基础的"目前已经包含了(火力运用)等$个作战想定"并会不断增加&以作战需求为基础"使得开发的产品更具针对性"对于提升军队战斗力作用显著&以提高我军战斗力为根本目标"这就决定了我们在研究体系结构的过程中必须针对新的作战样式"广泛地与各军兵种和有关部门进行深入的交流"充分了解各方面实际的需求和存在的问题"从作战需求方面加强体系结构的研究"以保证最终的系统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为提高我军作战能力作出贡献&J(+!通过对体系结构的研究%为寻找适应信息化作战的编制体制打下基础!!古往今来的任何一场战争都要经过从(认知)到(行动)的过程"同样"未来的信息化作战也要经历这样的过程&所不同的是"未来的信息化作战通过高科技手段将从(认知)到(行动)的时间缩短’效率提高"其实质仍然是指挥控制的方法与手段&我们在加强体系结构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新的体系结构理论和设计开发方法的研究"从指挥体系结构’指挥机构编成和指挥机构配置%个方面"突破现有的作战指挥编制体制规范"切实搞清楚未来信息化作战指挥控制的主要特征’基本原则’指挥流程’工作方式等问题"重点解决信息化作战指挥控制机构组成"为寻找适应未来信息化作战的编制体制打下基础&参考文献#)"*!美国综合集成委员会(&’&,?E5G@6E@M?6Z6?J G>7"(# )C*(H B+K6P<?@O67@>AK6A67E6%V M F:)##"())*!K>K,?E5G@6E@M?64>>?R G7<@G>74>M7E G F(4!’B C,?E5G.@6E@M?62?<O6U>?T Z6?J G>7)(#)C*(H B+K6P<?@O67@>AK6A67E6%"!V<7M<?:"++$()%*!童志鹏%刘兴(综合电子信息系统,,,现代战争的擎天柱)Q*(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车万方%张凤鸣(基于HQ;的4%’系统的体系结构开发方法)V*(军事运筹与系统工程%)##)%"+""."0(作者简介#方程%男%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4!’B C体系结构$指挥自动化#*.O<G F+X<E T6:.P5>67G[!45G7<(E>O#-!-重庆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卷。
信息化战争形态的三个发展阶段研究战争形态,既要把握战争的基本形态,又要把握处于其下的战争阶段性形态,后者更具实践意义。
信息化战争是信息时代战争的基本形态,随着世界新军事革命的深入发展,科学划分信息化战争的发展阶段并揭示其阶段性特征,有着越来越迫切的意义。
笔者结合现代战争实践及未来发展趋势,尝试将信息化战争划分为初、中、高级三个阶段,并从物质基础、技术主题、组织形态、基本作战形式、支配机理等方面加以表征描述。
信息化战争初级阶段萌芽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海湾战争为确立标志,在科索沃战争中趋于成熟,在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中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一定程度上也可视作信息化主导下的新型机械化战争。
这一阶段的战争物质基础是具有一定信息技术含量的机械化平台、相对分立的传感器、以树状拓扑为主的C3I系统、精确制导弹药、电子战装备以及隐身飞机等少量新概念武器;军队技术变革主题是“连点成链”,即运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军事体系,建立“侦—控—打—评”等重点链路、形成简单闭环并快速向网络化方向生长。
以2003年伊拉克战争为例,当时美英联军已拥有了较强大的战场信息化网络,能够将侦察、监视、指挥、控制、通信等系统联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确保实时共享各类信息资源。
但客观地讲,这一阶段栅格化信息基础设施尚未充分建立,实现网络链接的手段相对有限,信息系统还不能充分支持大量作战信息与指令的实时互联互通,系统间互操作性不强。
这一阶段,作战力量结构开始由机械化战争时期的“金字塔”型迅速向“扁平网状”结构过渡,指挥层级大幅压缩,建设数字化、模块化部队成为各国适应信息化战争趋势调整改革军事力量的基本共识。
由于美军在其担当“领头羊”的世界新军事革命中占据了先机,迅速拉开了与传统军事强国的代差,致使这一阶段的作战形成了以强凌弱“一边倒”的局面,以远程精确打击为典型战法的非线式非对称非接触的“三非”战争成为对应的阶段性战争形态。
受军事信息系统发展水平的制约,这一阶段的基本作战形式以信息化条件下的诸军兵种协同式联合作战为主,各军兵种分队间自主协同的能力还较低下,计划协同在联合作战组织与实施过程中仍居于主导地位。
军队信息化建设中信息服务构建需求分析李越;刘泽亮;明月【摘要】近年来,随着军队建设需要,在世界范围内兴起以信息化为主导、整体转型为中心的军事变革,信息的获取、整合能力逐渐成为影响和制约战斗力生成的关键性因素。
军队信息化建设热潮中,信息服务逐步展开。
在军队体制内信息服务建设初期阶段,信息服务的整体架构成了各方面专家探讨的核心问题。
文章针对信息服务的构建需求进行了简要分析。
%In recent days, with the need for army building, the military revolution characterized with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s the leading and the overall transformation as the center has been rising in the the worldwide, so access to information and integration ability are becoming the key factors affecting and restricting combat effectiveness. With the military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boom, information services gradually expand. In the early days of military system information services building, the overall architecture of information services has become a core issue discussed by various experts. This paper briefly analyzed the demand for information services construction.【期刊名称】《无线互联科技》【年(卷),期】2016(000)016【总页数】2页(P111-112)【关键词】军队;信息化;信息服务;构建需求【作者】李越;刘泽亮;明月【作者单位】重庆通信学院,重庆 400035;重庆通信学院,重庆 400035;重庆通信学院,重庆 400035【正文语种】中文军队信息化建设需求既要依从于国家安全和战略发展全局,又要受到信息技术发展水平和经济实力的制约;既要反映信息化条件下履行使命任务的本质要求,又要体现信息化建设的基本规律;既要取决于部队装备和信息化水平等客观条件,主要取决于主观指导、理论建设、自觉能动性等主观条件。
第25卷第3期 2004年9月军 事 通 信 技 术Jo urna l o f M ilita ry Co mmunicatio ns T ech no lo gyV ol.25N o.3Sep.2004“全球信息栅格(GIG)”及对其威胁探讨顾敬民1,邱永红2(1.解放军理工大学通信工程学院研究生1队,江苏南京210007;2.总参第63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07)摘 要:美军于1992年提出了远期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一个由无缝隙网络连通的综合C4I系统。
1999年,美国国防部提出了全球信息栅格。
文章介绍了“全球信息栅格(GIG)”的构成、特点、对未来战争的影响,并重点分析了G IG现在和将来可能面临的各种威胁。
最后,对我军信息化建设提出了一些意见。
关键词:全球信息栅格;威胁;网络中心战中图分类号:T P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032-1289(2004)03-0059-05Global Information Grid and Threat to ItG U J ing-min1,QIU Yong-hong2(1.Postg raduate T ea m1ICE,P L AU S T,Na njing210007,China;2.T he63rd Research Institute of PL A Gene ral Staff Headqua rte rs,N anjing210007,China)Abstract:In1992,Americian Army planned to build a n integ ra tiv e sy stem C4I which is made o f seamless netw o rk in the future.In1999,Depa rtm ent of Defense presented a new concept:Global info rmation g rid.In this paper,the co mposition,cha racters of GIG and its effects to the future w ar are introduced.The possible th reat to GIG a re analyzed em phatically.And finally, some o pinions o f informa nizatio n co nstructio n in our arm y a re presented.Key words:GIG;threaten;NCW 20世纪末,世界经历了几次大的局部战争。
SYS SECURITY 系统安全摘要:根据海上方向联合作战和海外军事行动多样化作战任务军事需求,针对信息化顶层设计中存在的瓶颈问题,给出了海战场网络信息体系的基本定义,提出包含军事需求域、信息装备域、战场设施域、人力资源域、信息技术域、规则域和体系运用域“七域一体”的海战场网络信息体系模型及组成,分析了各领域之间的关联关系,构建“七域”高效联动的海战场网络信息体系顶层架构。
针对复杂系统的认知和设计难题,根据不同维度、不同层级要素之间非线性关联关系,提出基于深度映射的海战场网络信息体系顶层设计方法,为复杂网络信息体系的设计提供一种可行思路。
关键词:联合作战;海外军事行动;海战场网络信息体系;“七域一体”;顶层设计一、前言网络信息体系是信息化作战体系的基本形态,是现代军事体系建设的战略支撑。
狭义的网络信息体系就是传统的指挥信息系统、综合电子信息系统、C4ISR系统等信息系统或者多个跨领域的信息系统的综合集成;广义的网络信息体系不仅仅局限于信息系统装备,还包括承载信息化作战的战场设施,研究、管理、使用信息化武器装备的各类人才,指导和约束信息化作战的各种条令条例、作战规则和法规机制,以及影响信息化作战模式的各种先进技术等。
网络信息体系理论上是一个链接所有作战要素,覆盖建设与运用的各个环节,根据作战对手和作战环境变化能够快速演化的复杂系统。
在网络信息体系建设方面,先后提出了近岸作战、网络中心战、空海一体战等作战理论。
同时,相继发布了信息管理技术体系结构框架、联合技术体系结构、C4ISR体系结构框架、全球信息栅格体系结构框架和国防部体系结构框架(DoDAF)[1]等一系列的体系结构、发展框架与标准规范体系。
我国海军信息系统经过多年发展,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初步构建了多级作战数据保障体系[2];构建了多级海上目标联合情报体系;初步形成了以有线、无线通信手段相结合,机动、固定通信网系相配套的综合通信系统。
全球信息栅格通信能力建设研究作者:贾秀权王玉宝秦继华来源:《现代电子技术》2009年第03期摘要:全球信息栅格(GIG)是美军全力打造的军事电子信息系统,是未来网络中心战的基础。
深入研究全球信息栅格对提高我军信息化水平,推进以信息技术革命为主体的新军事变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从全球信息栅格概念、发展规划、体系结构入手,重点对GIG通信能力建设进行研究,深入分析了GIG通信体系结构参考模型,并与传统OSI模型进行比较;研究了GIG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和通信信息安全建设。
最后,给出了GIG对军队信息化建设的几点启示。
关键词:GIG;军事信息化;通信能力;OSI中图分类号:TN9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73X(2009)03-050-04Research on the Communication Ability Building of Global Information GridJIA Xiuquan,WANG Yubao,QIN Jihua(China Academy of Electronics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Beijing,100041,China)Abstract:Global Information Grid (GIG) is the military electronic information system of American army going all out for it,it is a technical vehicle of future network center warfare.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make a profound study of the GIG so that new military revolution can be propelled.This paper commences with the concept,development planning and systematic architecture of GIG,and mainly analyses building of communication ability of GIG:Firstly,the model of layered communication structure of GIG is analysed,and compares it with the conventional model ofOSI.Secondly,building of communication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of communication safety information are researched.Finally,the paper gives several proposals on GIG about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for our army.Keywords:GIG;military information;communication ability;OSI0 引言全球信息栅格(GIG)是在全球范围内工作的一个超大规模信息系统,是新时期、新战略、新思想下的产物[1]。
信息保障体系研究综述摘要:主要从信息保障概述和信息保障体系建设两方面对信息保障体系的建设进行了归纳总结。
关键词:信息保障信息保障体系1引言信息保障是夺取信息优势的基础,是实现人流、物流和信息流最佳结合的关键。
美军进行的近几场实战表明信息资源已成为作战双方致力争夺的重点,信息保障成为一方获胜重要一环。
此后,国内外对于信息保障的研究如雨后春笋般发展。
为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就国内外关于信息保障的主要观点进行以下罗列和梳理。
2信息保障概述最早对“信息保障”这一概念定义的是1996年美国国防部的定义。
美国国防部给信息保障下的定义:“在信息行动中,通过确保信息和信息系统的可用性、完整性、可靠性、可信性和非拒止性,来保护这些信息和信息系统。
”此定义仅指信息、信息系统及相关设施的安全[1]。
随后,俄军的定义:信息战的主要行动之一就是信息保障,主要包括信息侦察、信息搜集、信息联络的组织与实施和司令部信息工作,要求获取的信息应及时、可靠、准确和完整[2]。
这种理解贯穿了信息流程的所有环节的活动,是从信息流的角度来理解的。
这样就涵盖了平时和战时的信息保障。
我国的定义:信息保障就是在战争中为作战指挥、兵力行动和武器使用提供信息服务,保障作战顺利实施的保障性信息行动,包括信息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处理、信息管理和使用等。
此理解限定在作战环境中的信息保障[3]。
信息保障可区分为平时信息保障和战时信息保障。
此定义相对片面了些。
总的来说,所有定义的相同点在于:信息保障就是保护自己的信息和信息系统免受破坏。
3信息保障体系建设根据检索到的文献资料来看,探讨信息保障体系(包括信息安全、信息安全保障)的文献数量众多,其角度各不相同,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3.1信息保障体系建设的理论从宏观框架或模型的角度探讨信息保障体系建设的文章有:①美国:美军作为世界上研究信息保障最早的国家和拥有最强信息作战能力的国家,开发了信息保障技术框架(简称IATF)。
蓝羽石:沉浸在军事指挥信息系统里的创新人生作者:暂无来源:《科学中国人》 2015年第9期本刊记者王辉“军事指挥信息系统正逐步由‘以平台为中心’的层次化联网模式向‘以网络为中心的扁平化组网模式’转型,进而提高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夜已深,灯下的人依然在认真审核着书稿。
他是蓝羽石——“空军情报、指挥、控制与通信网络一体化工程”(以下简称空军“四网一体”工程)总设计师。
此刻,他不时紧锁眉头,抑或会心微笑,手中的铅笔在书稿上圈点写画,像是在回忆他的过去,也像是在爱抚着自己的孩子,完全沉浸在他所一生挚爱的军事指挥信息系统世界里。
开拓之路,创新涅槃1978年,蓝羽石考入山东大学电子系,成为挤过千军万马的一代“天之骄子”。
从动乱的年代走过,成功进入象牙塔之后,他深感学习机会来之不易。
4年的大学生活,他发愤图强,为日后在军事指挥信息系统科研领域大展宏图打下了坚实基础。
走出校园的那一刻,尽管前方有的是来自大城市的诱惑和继续深造的机会,他还是毅然选择了位于南京郊区的原电子工业部第二十八研究所。
因为,在这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人心中有一个梦,那就是以青春和知识来守护祖国万里长空。
上世纪80年代初,二十八所曾因成功研制以“1125工程”“853工程”为代表的第一代指挥信息系统,开创了我军指挥自动化系统的先河。
蓝羽石加入的就是这样一支令人骄傲的队伍。
1982年以来,他从一名普通的程序员做起,逐渐成长为主任设计师,甚至二十八所最年轻的系统总设计师。
他这一步一个脚印,有人看到了人生的积累和升华,也有人无法忽视他直面军事指挥信息系统研制的一个又一个艰难的挑战。
自建国以来,军事指挥信息系统建设就已经被提升到了战略日程上。
尤其到上世纪90年代,以联合作战为主要样式的现代高技术战争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我国的军事信息系统,特别是指挥信息系统在这种情况下显出“短板”。
当时的指挥信息系统由各军(兵)种独立建设,系统间无法实现“互联互通互操作”(简称“三互”),难以满足现代联合作战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