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氨硝酸知识点
- 格式:doc
- 大小:76.17 KB
- 文档页数:6
第四节氨、硝酸、硫酸一、氨气、氨水与铵盐的性质1、氨气的物理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易溶于水,水溶液呈碱性。
2、氨气的化学性质:○1与水反应:○2与酸反应:○3实验室制法:○4工业制法:(条件:高温、高压、催化剂)3、氨水成分:4、铵盐:物理性质:铵盐都是无色晶体,能溶于水化学性质:○1氯化铵分解:○2碳酸氢铵分解:○3与碱反应:【习题一】(2017春•鼓楼区期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氨水显碱性B.铵盐不易溶于水C.氨气可以用浓硫酸进行干燥D.NH3+HCl═NH4Cl属于氧化还原反应【考点】氨的化学性质.【专题】氮族元素.【分析】A.一水合氨是弱碱;B.铵盐都易溶于水;C.氨气能与硫酸反应;D.存在化合价的变化的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解答】解:A.一水合氨是弱碱,存在NH3•H2O⇌NH4++OH-,所以氨水显碱性,故A正确;B.铵盐都易溶于水,故B错误;C.氨气能与硫酸反应,氨气不可以用浓硫酸进行干燥,故C错误;D.NH3+HCl═NH4Cl中不存在化合价的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D错误。
故选:A。
【习题二】(2017春•怀仁县校级期中)下列有关氨水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氨水中含有NH4+、OH-、H+三种离子B.氨水就是液氨C.氨水中含有NH3•H2O、NH3 和H2O三种分子D.氨水显碱性【考点】氨的化学性质.【专题】氮族元素.【分析】氨水中存在:NH3+H2O⇌NH3•H2O⇌NH4++OH-以及H2O⇌OH-+H+,以此解答该题.【解答】解:氨水中存在:NH3+H2O⇌NH3•H2O⇌NH4++OH-以及H2O⇌OH-+H+,则氨水中含有NH4+、OH-、H+三种离子,NH3•H2O、NH3 和HO三种分子,溶液呈碱性,氨水为混合物,液氨为纯净物,故选:B。
【习题三】(2017春•杨浦区校级期中)下列关于铵盐的叙述:①铵盐中氮元素化合价都是-3价;②铵盐都是晶体,都易溶于水;③铵盐与碱共热放出氨气;④铵盐都不能与酸反应;⑤铵盐都易分解.其中正确的是()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②③⑤【考点】铵盐的性质。
第四节氨硝酸硫酸
一、氨
教材97页【实验4-8】
现象:挤压滴管使少量的水进入烧瓶后,烧瓶里的水由玻璃管进入烧瓶,形成喷泉,烧瓶内液体呈红色。
结论:
注意:喷泉实验成功的关键
思考:在氨的喷泉实验中,烧瓶内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假设实验是在标准状况下进行)
要点一:氨的物理性质
色气味气体,密度空气溶于水,且溶解速度。
常温下,1体积水大约可溶解体积氨气。
氨的水溶液叫做氨液化(液态的氨称为)液化时热。
液氨汽化时要的量的热,使周围温度急剧,因此,氨常用作
要点二:氨的化学性质
1、与水反应
氨溶于水后大部分与水反应,方程式为:
(能形成喷泉)
注意:
Ⅰ、①由于形成NH3.H2O的过程是的,NH3.H2O也可分解生成和,因此氨水常温下闻到有刺激性气味,加热时更易分解,化学方程式为:
②溶液中大部分氨气分子和水分子结合生成一水合氨(NH3.H2O),而NH3.H2O只有一
小部分(约1%)电离出和,电离方程式为,所以
溶液中NH3.H2O的浓度较,而NH4+和OH-的浓度较,且氨水呈性,加入
酚酞试液变
③氨水中含有的分子有离子有,但
通常把NH3做溶质,水做溶剂。
①氨水的密度比水的要小,且浓度越大密度越小。
Ⅱ、液氨与氨水的区别
2、与酸的反应(表现碱性)
(1)盐酸(产生大量白烟)
(2)硫酸
(3)硝酸(产生大量白烟)
注意:a、可用浓盐酸检验氨气;b、氨气与挥发性酸反应有白烟生成,遇难挥发性酸无此现象
3、与酸性氧化物反应
(1)CO2(工业制纯碱中的反应)4、与盐反应
制取Al(OH)3
5、与氧气反应(表现还原性)(工业上制硝酸的基础)要点三:氨气的制法
1、工业制法:
2、实验室制法:
(1)原理:①加热铵盐(如NH4Cl)和碱【Ca(OH)2】的混合物
加热
装置:固+ 固气体(与制氧气的装置相同)
收集:只能用向下排空气法
干燥:用碱石灰或生石灰在干燥管或U形管中干燥
检
验:。
环保措施:用稀硫酸收集多余的氨气
(2)其他制备方法:加热浓氨水,或者向氨水中加入固体氢氧化钠、氧化钙
要点四:氨气的用途
重要的,是工业,工业及制造、
和的原料。
还用作
要点五:铵盐
1、物理性质
由铵根(NH4+)和酸根构成的化合物,铵盐都是白色或无色晶体,都溶于水
2、铵盐的化学性质
a)受热分解
与碱反应放出氨气(检验铵盐的方法)2.根据氨的一系列转化,写出各步反应方程式,分析反应中的元素化合价变化,以及每一步反应中,氮元素发生的是氧化反应还是还原反应。
O2O2H2O
N2 NH3 NO NO2HNO3
b)
第
【思考】浓氨水与浓硝相遇及浓氨水与浓硫酸相遇是否有相同的现象?及用氨水吸收CO2的方程式
(2)跟酸的反应:
NH3+HCl—NH3+HNO3—NH3+H2SO4—
二、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
1、硫酸的性质
(1)稀硫酸具有的通性,能使石蕊试液变,与活泼金属反应放出,表现出弱氧化性。
稀硫酸中的主要微粒有、、(2)浓硫酸是一种无色油状黏稠液体,能与氺以任意比例互溶,不挥发,密度大于水。
浓硫酸中主要有H2SO4分子、少量水,H2SO4少量的电离(在离子反应方
程式中不能拆)
2、浓硫酸的三大特性
(1)吸水性:浓硫酸能吸收已有的水分子,是变化。
将浓硫酸露置在空气中,因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一段时间后其质量会增加,浓度会变小。
利用其吸水性,在实验室里常用浓硫酸干燥不与它起反应的气体,如H2、
CO2、SO2等,也可用浓盐酸跟浓硫酸混合来快速制取HCl气体。
(2)脱水性:浓硫酸将某些物质中的氢、氧元素按2:1的比例脱出,留下碳而“炭化”,浓硫酸转化为,这个过程是变化。
如将浓硫酸慢慢
加入蔗糖中,并用玻璃棒搅拌,现象为:。
浓硫酸不慎滴在皮肤或衣服上,会强烈的腐蚀或烧坏皮肤和衣服。
(3)强氧化性
①常温下,浓硫酸使铁、铝钝化。
原因:。
所以常温下可用铝槽车装运浓硫酸。
②加热条件下,能氧化大多数金属(金、铂除外)生成硫酸盐、二氧化硫和
水;浓硫酸还能氧化碳、硫等非金属单质。
与铜的反应
与木炭的反应2:实验4—6
由于浓H2SO4有强氧化性,可使某些金属如Fe、Al等表面因生成一层,阻止继续跟浓H2SO4反应,这种现象称为“”。
正因为如此,常温时,常把浓H2SO4存放在。
但若,(“钝化”并非不反应,是因氧化而钝化)则会反应。
条件下,浓H2SO4可氧化绝大多数金属(Au、Pt等除外),但不产生。
取10g蔗糖放入小烧杯中,用2mL水调成糊状,再加入1mL浓硫酸,用玻璃棒搅拌。
观察物质的颜色、体积变化并闻味。
看到什么现象?怎样解释相关现象
C+2H2SO4(浓)====
3:在Cu+2H2SO4加热CuSO4+2H2O + SO2↑中,被氧化,
元素被还原,氧化剂是,还原剂是,氧化产物是,还原产物是。
浓、稀H2SO4的粒子组成及氧化性比较
3、硝酸的性质
(1)物理性质:纯硝酸是无色、易挥发,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
质量分数为68%——70%的硝酸为浓硝酸,95%以上的硝酸为
“发烟”硝酸(在空气中遇水蒸气形成白雾)
(2)化学性质
①强酸性——硝酸具有酸的通性
a、碱指示剂变色。
如稀硝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b、(如氢氧化钾、氢氧化铜等)发生中和反应
,
c、性氧化物(氧化铜、氧化钠等)反应
,
d、些盐(碳酸钙、碳酸钠等)发生复分解反应
,
②不稳定性:见光或受热易分解,生成二氧化氮、氧气和水
浓度越大越易分解,分解产生的二氧化氮溶于硝酸而显黄色。
因此浓硝
酸应储存在棕色试剂瓶中密封、阴凉处保存。
③强氧化性
无论浓、稀硝酸都具有强氧化性。
a、与金属反应(Au、Pt除外),浓硝酸的还原产物一般是NO2,稀硝酸的还原产物一般
是NO。
硝酸无论与何种金属反应都不产生H2。
浓硝酸与铜反应
稀硝酸与铜反应
b、常温下,浓硝酸可使Fe、Al钝化。
故可用铁、铝容器运输冷的酸。
c、浓硝酸也能与碳、硫、磷等非金属单质反应,一般生成最高价含氧酸或最高价氧化物、
二氧化氮和水。
d.、浓硝酸与浓盐酸按体积比1:3组成的混合物称为王水,氧化性比硝酸强,能溶解金、
铂等金属。
备注:浓硫酸能使石蕊试纸先变红后变黑(酸性、脱水性)
浓硝酸使石蕊试液先变红后腿色(酸性、强氧化性)
三、SO42-的检验(B级)
在课本附录Ⅱ中,所有硫酸盐中只有不溶于水,因此我们利用这一特点,用可溶性
的溶液和稀将SO42-检验出来,选择酸化的目的是为了排除、、等离子的干扰,因为、、也为白色沉淀。
不能选择稀进行酸化的原因是由于具有较强的氧化性,可将氧化为。
结论:SO42-的检验
(1)试剂:可溶性钡盐溶液和稀盐酸。
(2)原理:BaSO4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
(3)方法:未知液先用足量酸化再加溶液。
(4)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