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精氨酸简介
- 格式:ppt
- 大小:770.00 KB
- 文档页数:16
L-精氨酸对糖尿病大鼠勃起功能障碍的治疗作用黄程;雷艳萍;李晓媚;杨文豪;熊燕【摘要】目的观察L-精氨酸(L-Arg)对糖尿病大鼠阴茎勃起功能障碍(ED)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用高脂饲养加小剂量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经L-Arg灌胃治疗8周后,检测离体海绵体对乙酰胆碱(ACh)的舒张反应;ELISA法检测海绵体一氧化氮合酶(NOS)抑制物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ADMA)和cGMP含量,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含量以反映氧化应激.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糖尿病大鼠海绵体对ACh舒张反应明显降低,提示阴茎勃起功能障碍;海绵体ADMA蓄积,NOS活性抑制,NO和cGMP含量减少;氧化应激增加;L-Arg灌胃治疗8周能逆转以上指标,用L-Arg体外孵育糖尿病大鼠海绵体也能改善其舒张功能障碍.结论海绵体ADMA蓄积及其信号通路紊乱是导致糖尿病大鼠ED的重要原因.L-Arg治疗可改善糖尿病大鼠海绵体舒张功能障碍,其机制与增加NO含量和改善氧化应激有关.【期刊名称】《中国药理学通报》【年(卷),期】2018(034)011【总页数】7页(P1521-1527)【关键词】糖尿病;勃起功能障碍;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L-精氨酸;一氧化氮;氧化应激【作者】黄程;雷艳萍;李晓媚;杨文豪;熊燕【作者单位】广州医科大学药学院,广州蛇毒研究所,广东广州 511436;广州医科大学药学院,广州蛇毒研究所,广东广州511436;广州医科大学药学院,广州蛇毒研究所,广东广州 511436;广州医科大学药学院,广州蛇毒研究所,广东广州 511436;广州医科大学药学院,广州蛇毒研究所,广东广州 51143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32;R322.64;R587.1;R698.105;R977.4糖尿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糖尿病患者易并发性功能障碍,在男性表现为阴茎勃起功能障碍(erectile dysfunction, ED),俗称阳痿,严重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1]。
高产L-精氨酸的钝齿棒杆菌在不同供氧条件的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与意义精氨酸是重要的氨基酸,是蛋白质中含量最高的离子性氨基酸之一,对于鱼类、禽类等动物的生长、免疫等方面有重要作用。
而传统方法制备精氨酸主要依靠提取豆粉或与大米秸秆等混合物进行发酵,效率低且成本高。
利用微生物代谢制备精氨酸成为了更为高效且低成本的方法。
钝齿棒杆菌是一种常见的革兰氏阳性菌,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和环境等领域。
同时,钝齿棒杆菌对于产生大量L-精氨酸有特别的优势。
本研究旨在探究钝齿棒杆菌在不同供氧条件下其差异蛋白质组学变化,以期为改进高产L-精氨酸的生产流程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内容本研究以钝齿棒杆菌为研究对象,通过改变其生长环境供氧条件(静态、摇床和批量培养)来模拟其在不同生产流程中的供氧环境。
利用二维凝胶电泳技术和质谱分析技术,分析不同供氧条件下钝齿棒杆菌的差异蛋白质组学变化以及L-精氨酸相关代谢途径的变化,进而探究不同供氧条件的对其代谢网络及L-精氨酸高产的影响。
三、研究方法1.细胞培养:选用钝齿棒杆菌作为研究对象,改变其培养环境供氧条件(静态、摇床、批量培养),进而产生不同的代谢网络及L-精氨酸合成途径环境。
2.蛋白质组学:通过二维凝胶电泳技术分析不同供氧条件下细胞蛋白质组成的差异,进而选取差异蛋白进行质谱分析并鉴定,分析代谢通路和物质代谢途径的变化。
3.其他分析方法:采用相关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化学方法对差异蛋白的信号转导、途径调控等方面进行研究,整合多个层面的信息对L-精氨酸高产的影响进行系统分析。
四、研究预期结果1.获得钝齿棒杆菌在不同供氧条件下的差异蛋白组谱,鉴定其中的代谢调控蛋白、L-精氨酸相关蛋白,并分析它们在代谢网络中的作用和调控机制。
2.研究不同供氧条件下L-精氨酸相关代谢途径变化及其与L-精氨酸生产素质之间的关系,寻找提高L-精氨酸生产率的关键蛋白。
3.探究钝齿棒杆菌在不同供氧条件下L-精氨酸高产的生理生化机制,为提高微生物代谢制备L-精氨酸的效率提供理论依据。
L-盐酸精氨酸Cas 号: 15595-35-4别名: L-精氨酸盐酸盐;L-精氨酸单盐酸盐;L-胍基戊氨酸盐酸盐;L-盐酸蛋白氨基酸;L-盐酸胍基戊氨酸分子结构:描述: 1.L-盐酸精氨酸(15595-35-4)的生产方法:以明胶为原料,经酸性水解,再分离精制而得。
明胶[HCl,(水解)]→[116-122℃,16h]水解液[减压]→[(浓缩)]浓缩液[NaOH(中和)]→[pH10.5-11]中和液[缩合]→[pH8]苯亚甲基精氨酸粗品[HCl(水解)]→[煮沸]水解液[活性炭(脱色)]→脱色液[303×2树脂(吸附)]→[pH7-8]滤液[HCl(酸化)]→[pH3-3.5]酸化液[浓缩、结晶]→L-精氨酸盐酸盐。
苯亚甲基精氨酸粗品的制备:将明胶和2倍量工业盐酸放入水解罐内,加热于116-122℃回流16h,得水解液。
减压浓缩至1/2体积时,再加蒸馏水稀释至原体积,再浓缩,得浓缩液。
冷却后,缓缓加入30%NaOH溶液,不断搅拌,并使温度在10℃以下,调节pH至10.5-11,再缓缓滴加苯甲醛,当pH为8时,苯甲醛停止滴加,搅拌反应0.5h使其反应完成,苯亚甲基精氨酸结晶析出,静置6h后过滤,取结晶并用水洗涤,滤干,粉碎,于60℃干燥,得苯亚甲基精氨酸粗品。
粗品水解,分离纯化:在苯亚甲基精氨酸粗品中,加入其量0.8倍的6mol/L 盐酸,加热煮沸50min进行酸水解,水解至40min时,加入少量活性炭脱色,过滤,滤渣用热水洗涤,再过滤,合并洗涤液,静置分层。
分离出上层苯甲醛溶液待回收,下层水溶液,加入已处理好的弱碱性苯乙烯型阴离子树脂303×2,进行吸附,至pH7-8为止(约需3h),滤去树脂,收集滤液。
再加6mol/LH Cl酸化收集得的滤液,使pH至3-3.5,加入适量活性炭,加热搅拌10min,过滤取滤液然后在水浴上保温80-90℃减压浓缩,至有少量结晶析出时,停止减压浓缩,冷却结晶,过滤取结晶先用70%乙醇洗涤,再用95%乙醇洗涤,滤干,于80℃干燥,得精制L-盐酸精氨酸(15595-35-4)。
L-精氨酸能改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和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损伤杨爱莲;唐显庆;王小平;陈颜芳;万腊香;欧和生;黄宗之;彭建平;刘革修;张彤;杨和平【期刊名称】《中国动脉硬化杂志》【年(卷),期】1995(3)1【摘要】内皮细胞功能不良、血小板和粒细胞的粘附和聚集、机械损伤的炎症反应、中膜平滑肌细胞向内膜下迁移增殖等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中起重要作用,而内皮细胞持续产生释放的一氧化氮除介导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作用外,补充L-精氨酸(一氧化氮的前体),将增加一氧化氮的产生和改进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本实验将24只新西兰兔分成4组:①未损伤组;②右侧髂动脉损伤+2%胆固醇组;③2%精氨酸组;④右侧髂动脉损伤+2%胆固醇+2%精氨酸组。
结果发现,①、③和④组的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值比②组大(P<0.01),但前三组之间没有明显差别(P>0.05)。
同时,L-精氨酸还能部分地抑制内皮剥脱和高胆固醇所引起家兔髂动脉内膜增厚。
结果提示:补充L-精氨酸可能通过一氧化氮的产生增加,从而改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和抗动脉粥样硬化损伤的作用。
【总页数】4页(P36-39)【关键词】L-精氨酸;内皮依赖性舒张;动脉粥样硬化【作者】杨爱莲;唐显庆;王小平;陈颜芳;万腊香;欧和生;黄宗之;彭建平;刘革修;张彤;杨和平【作者单位】衡阳医学院分子生物学研究中心,广东省韶关市人民医院,北京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心血管内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3.502【相关文献】1.冠心病介入术患者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与血小板L-精氨酸/一氧化氮通路的关系 [J], 问慧娟;李亚芹;崔玉英;李玉巧2.EPA介导内皮依赖性舒血管效应的组织特异性及其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中的特性[J], 王莉莉;张雁芳;路新强;汪海3.L-精氨酸抗血管内皮细胞氧化损伤的研究 [J], 樊燕蓉;陈进贵;薛龙增;裴云;刘虹4.L-精氨酸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抑制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的保护作用(英文) [J], 李玉洁5.L-精氨酸抗家兔动脉粥样硬化内皮损伤 [J], 杨和平;杨爱莲;王小平;陈颜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食品级精氨酸使用说明
食品级精氨酸(L-Arginine)是一种氨基酸,经常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以增强运动表现、促进伤口愈合和提高一氧化氮水平。
以下是食品级精氨酸的使用说明:
【产品名称】食品级精氨酸粉末/片剂
【成分】主要成分为L-精氨酸。
【性状】通常为白色或类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味微苦。
【适用人群】适用于需要补充精氨酸的人群,如运动员、康复期病人等;但孕妇、哺乳期妇女及特殊疾病患者在使用前应咨询医生。
【用法用量】
- 作为营养补充剂,成人通常每日推荐剂量为3-6克,分2-3次服用。
- 使用时可直接口服或溶于水、果汁中饮用。
- 具体用量应根据个人需求调整,并可遵循专业医疗人员的建议。
【注意事项】
1. 过量摄入可能导致消化不适,如腹泻、胃痛等症状,请按照推
荐剂量服用。
2. 患有肾脏疾病的人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因为精氨酸可能会增加肾脏负担。
3. 长期大剂量使用前应进行医学评估。
4. 存放在干燥阴凉处,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
5. 保持包装密封,避免受潮。
6. 请勿超过保质期限。
【贮藏方法】存放于干燥、阴凉、清洁、通风处,避免儿童触及。
【包装】一般采用防潮铝箔袋或瓶装。
【有效期】通常为24个月,开封后请尽快使用。
【生产批号】见包装标签。
【生产日期】见包装标签。
【生产厂家】详细地址及联系方式见包装。
请注意,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产品的使用说明应以实际购买的产品标签为准。
在使用任何补充剂之前,特别是有特殊健康状况的
个人,应咨询专业医疗人员的意见。
精氨酸分子结构一、精氨酸的基本概念精氨酸(Arginine,简称Arg)是一种必需氨基酸,它在人体内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
精氨酸广泛存在于动植物性食品中,是人体无法自行合成的氨基酸之一。
二、精氨酸的分子结构特点精氨酸的分子式为C6H14N4O2,分子量为174.20。
其分子结构中包含一个氨基(-NH2)、一个羧基(-COOH)和一个侧链(-CH2-NH-COOH)。
侧链中的胍基(-NH-COOH)使得精氨酸具有碱性,pKa值为12.4。
三、精氨酸的生物学功能与应用1.尿素合成:精氨酸在肝脏中参与尿素合成,促进氨的解毒。
2.生长激素分泌:精氨酸是生长激素分泌的调节因子,有助于生长发育。
3.免疫调节:精氨酸可促进免疫细胞增殖、提高免疫力。
4.心血管保护:精氨酸具有扩张血管、降低血压的作用。
5.临床应用:精氨酸可用于治疗肝病、肾病、高血压等疾病。
四、精氨酸的饮食来源与摄入建议1.饮食来源:精氨酸广泛存在于动植物性食品中,如瘦肉、鱼类、豆腐、坚果、蔬菜等。
2.摄入建议:正常成年人每日精氨酸需求量为30-70mg/kg体重。
一般而言,饮食摄入即可满足需求。
如需额外补充,请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五、精氨酸的补充方式及注意事项1.补充方式:可通过口服或静脉注射途径补充精氨酸。
2.注意事项:- 过量摄入可能导致腹泻、胃胀等不适症状。
- 患有肝病、肾病、高血压等疾病患者请在医生指导下补充。
- 孕妇、哺乳期妇女及儿童请在医生指导下补充。
总之,精氨酸作为一种必需氨基酸,在人体内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
通过合理饮食和必要时补充,可以满足人体对精氨酸的需求,保持身体健康。
2023年L-精氨酸-α-酮戊二酸盐行业市场发展现状L-精氨酸-α-酮戊二酸盐是一种生物活性物质,能够提高人体免疫力、增加肌肉力量、改善神经衰弱、调节血糖等方面的功能。
目前,L-精氨酸-α-酮戊二酸盐行业市场正在不断发展,成为了健康食品、保健品、运动营养品、药品等领域的热门产品。
一、市场现状1、全球市场L-精氨酸-α-酮戊二酸盐目前在全球市场上的销售额每年都在稳步增长。
据统计,2020年全球L-精氨酸-α-酮戊二酸盐市场规模已达XX亿元,预计到2025年市场规模将超过XX亿元。
2、中国市场中国市场也是目前全球L-精氨酸-α-酮戊二酸盐市场的主要消费市场之一。
近年来,随着国内人们健康意识的提升以及体育运动的普及,L-精氨酸-α-酮戊二酸盐销售额逐渐增加。
目前,中国市场上L-精氨酸-α-酮戊二酸盐产品主要来自国外进口,国内市场处于起步阶段,但具有很大的潜力。
二、市场前景1、运动营养品市场随着运动健身的普及,人们对体育营养和运动营养品的需求不断增加。
L-精氨酸-α-酮戊二酸盐可以提高运动表现、增强肌肉爆发力和持久力,因此被广泛应用于运动营养品领域。
随着健身房、运动商品店等销售渠道的增多,L-精氨酸-α-酮戊二酸盐在这一领域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2、保健品市场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升,消费者对保健品的需求不断增加。
L-精氨酸-α-酮戊二酸盐具有增强免疫力、调节血糖等保健功能,能够作为一种保健品广泛应用于人们日常生活中。
目前,L-精氨酸-α-酮戊二酸盐已被用于制作多种保健食品,如营养饮料、膳食补充剂等,未来市场前景广阔。
3、药品市场L-精氨酸-α-酮戊二酸盐具有调节神经和代谢功能的作用,可以作为一种治疗神经衰弱、糖尿病、肌肉萎缩等多种疾病的药物。
目前,L-精氨酸-α-酮戊二酸盐已被广泛应用于中西药的开发中,并且在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未来市场前景也将不断拓展。
三、市场竞争随着市场的不断扩大,L-精氨酸-α-酮戊二酸盐行业市场也面临着激烈的竞争。
学报Journal of China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2022,53(2):171-177171·论文·羧甲司坦L-精氨酸盐的合成及其对支气管上皮细胞的保护作用贾健,吴建兵,张奕华,黄张建*(中国药科大学新药研究中心,南京210009)摘要羧甲司坦(CMC)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的常用药,长期服用对胃肠道产生严重刺激。
L-精氨酸是一氧化氮(NO)合酶(NOS)的底物,在体内可转化为对心血管及胃肠道等有益的NO。
L-精氨酸属碱性氨基酸,能与某些含羧酸基团的化合物成盐以改善原药的水溶性,并可能由于促进NO的释放带来活性的提高或毒副作用的缓解。
因此,本文设计、合成了CMC的L-精氨酸盐(CMCA),并测试其理化性质以及在香烟烟雾诱导的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损伤模型中清除活性氧(ROS)、抗细胞凋亡和NO释放的能力。
结果表明,CMCA能有效捕获ROS,释放NO,并抑制细胞凋亡,效果优于CMC或L-精氨酸,提示该化合物值得深入研究和开发。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羧甲司坦;一氧化氮;L-精氨酸;活性氧;凋亡中图分类号R91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5048(2022)02-0171-07doi:10.11665/j.issn.1000-5048.20220206引用本文贾健,吴建兵,张奕华,等.羧甲司坦L-精氨酸盐的合成及其对支气管上皮细胞的保护作用[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2022,53(2):171–177.Cite this article as:JIA Jian,WU Jianbing,ZHANG Yihua,et al.Synthesis and protective effect of carboxymethylcysteine L-arginate in bron‑chial epithelial cells[J].J China Pharm Univ,2022,53(2):171–177.Synthesis and protective effect of carboxymethylcysteine L-arginate in bron⁃chial epithelial cellsJIA Jian,WU Jianbing,ZHANG Yihua,HUANG Zhangjian*Center of Drug Discovery,China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Nanjing210009,ChinaAbstract Carboxymethylcysteine(CMC)is a common drug for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yet its long-term use can cause severe irritation to the gastrointestinal tract.As the substrate of nitric oxide(NO)synthase(NOS),L-arginine can be converted in the body into NO beneficial to the cardiovas‑cular system,the gastrointestinal tract and so on.As a basic amino acid,L-arginine can be salified with some compounds containing acidic groups to improve the water solubility of the parent drug and may enhance the activity and alleviate side effects due to NO release.In this study,we designed and synthesized carboxymethyl‑cysteine L-arginate(CMCA),and tested its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and the abilities to scavenge 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inhibit apoptosis and release NO in cigarette smoke-induced injury model of human bron‑chial epithelial cells.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CMCA is superior to CMC or L-arginine in that it could capture ROS,release NO and suppress apoptosis,suggesting that CMCA is worthy of further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Key words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arboxymethylcysteine;nitric oxide;L-arginine;reactive oxygen species;apoptosisThis study was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No.81822041,No.82173681,No.21977116, No.82104004,No.81773573)收稿日期2021-12-19*通信作者Tel:************E-mail:zhangjianhuang@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81822041,No.82173681,No.21977116,No.82104004,No.81773573)学报Journal of China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 2022,53(2):171-177第53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 ,COPD )是一种常见的慢性气道疾病,具有高发病率、致残率和致死率的特点[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