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氨酸的研究进展
- 格式:pdf
- 大小:317.49 KB
- 文档页数:2
2018年第13期中国饲料5[■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V V V VV V VV V V VV V VV V V VV V V VV V VV V V VV V V VV V VV V V VV V VV V V VV V V D O I:10.15906/11-2975/s.20181301畜禽饲用請氨酸的研究进展代张超,李吕木*袁卫爱莲,李姗,鲁陈,闫一博(安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安徽合肥230036)[摘要]精氨酸作为一种条件必需氨基酸,会对畜禽生产、繁殖、免疫等生理功能产生影响。
本文就精氨酸的理化 性质、吸收和分解代谢、生理功能等进行综述。
[关键词]精氨酸;代谢;生理功能[中图分类号]S816.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314(2018)13-0005-051886年,德国科学家Schulze等人首次从羽 扇豆幼苗中分离出晶体形式的精氨酸,并对其进 行了命名。
1895年,H ed in发现精氨酸存在于哺乳 动物的蛋白质中。
20世纪初,精氨酸的分子结构 已经清楚,并能进行人工合成。
精氨酸学名为2- 氨基-5-胍基-戊酸,分子式为C6H M N402,一种脂 肪族的碱性的含有胍基的极性琢氨基酸,有D型 和L型两种。
健康的成年哺乳动物能够自主合成 精氨酸,且合成的量能够满足机体需要;但幼年动 物及成年动物受损伤或代谢旺盛时,自身合成的 精氨酸量并不能满足机体需求,因此,精氨酸是哺 乳动物的一种条件必需氨基酸;家禽体内缺乏合 成精氨酸前体物质所必需的甲酰磷酸酶等酶,不 能合成精氨酸,只能由日粮提供,所以精氨酸对于 家禽来说是必需氨基酸(孙丰等,2010)。
1精氨酸的来源和吸收动物机体精氨酸主要来源有日粮渊大约占 40%)、机体蛋白质的分解和机体内其他氨基酸(谷 氨酸和瓜氨酸等)的转化(王喜波等,2007)。
精氨酸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张苗苗;郭瑜洁
【期刊名称】《科学咨询》
【年(卷),期】2022()1
【摘要】近年来的研究发现精氨酸具有抗氧化、促进细胞增殖、抗炎、抗细胞凋亡及调节脂质代谢等作用。
精氨酸(Arginine,Arg),为碱性氨基酸,一般机体血浆中的精氨酸浓度为100μmol/L。
精氨酸因具有旋光性,在体内起生理作用的主要是左旋精氨酸(L-Arg),其分子式为C6H14N4O2。
精氨酸是维持新生哺乳动物生长和机体氮平衡的条件性必需氨基酸,作为人体生长发育的重要营养物质,在机体创伤、烧伤等应激状态下发挥重要作用。
临床上,精氨酸营养支持作用已被人们所熟悉,但近年的研究表明精氨酸尚具有免疫调节、抗氧化、抗炎、促进细胞增殖、抗凋亡、调控脂质代谢等作用。
根据近几年国内外有关文献,在这里对精氨酸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进行简单综述。
【总页数】4页(P62-65)
【作者】张苗苗;郭瑜洁
【作者单位】南通大学医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
【相关文献】
1.非对称二甲基精氨酸、N-单甲基左旋精氨酸与慢性肾脏疾病并发心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2.精氨酸在肉鸡生产中的研究进展
3.精氨酸血管加压素系统在吸入麻醉中的研究进展
4.精氨酸剥夺疗法在结直肠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5.蛋白质精氨酸甲基转移酶1抑制剂抗肿瘤研究进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精氨酸(Arginine),分子式为C6 H14 N4 O2。
分子质量为174.2,为白色晶体或晶体状粉末。
在自然界中有两种异构体存在:D-精氨酸(D-Arg)和L-精氨酸(L-Arg),动物体内主要以L-精氨酸的形式存在。
Arg 在人医方面的研究较多,但是对于家禽的研究较少,早期的研究大多集中在1994年以前。
当前随着人们认识的深入,人们对L-Arg的研究主要集中在L—Arg提高免疫力,在感染、烧伤、手术、动脉粥样硬化及胎儿发育障碍等的治疗方面开展系列研究。
1 精氨酸来源与代谢动物机体精氨酸主要有三个来源:①来源于日粮;②机体蛋白质的分解;③机体内其他氨基酸(谷氨酸和瓜氨酸等)的转化[1]。
日粮中氨基酸是动物机体合成蛋白质的重要来源。
内源性合成的精氨酸主要来源于小肠和肾脏。
虽然精氨酸只是健康成年哺乳动物的条件性氨基酸,但对禽类而言,精氨酸却是必需氨基酸。
主要原因在于家禽机体缺乏如氨甲酰磷酸酶等关键酶,因而不能通过生化途径(如鸟氨酸循环途径)来合成精氨酸,因此只能由日粮来满足。
精氨酸是体蛋白的组成部分,可以由动物内源合成。
血浆瓜氨酸和线粒体内的鸟氨酸是其合成的前体,瓜氨酸在细胞液中合成精氨酸。
在提供瓜氨酸的情况下,家禽可在肾和巨噬细胞内合成精氨酸,但效率很低。
精氨酸体内代谢途径有:①通过精氨酸酶分解为尿素和鸟甘酸。
鸟甘酸是合成多胺类物质的前体,它们是调节细胞生长的重要物质,是细胞增殖的促进剂;②通过氧化途径,经一氧化氮合成酶(NOS)催化生成具有生物活性的一氧化氮(NO)。
NO是一种内皮舒张因子,有利于维持血管的通透性,改善肠道的缺血缺氧功能。
③精氨酸可以由甘氨酸转脒基酶分解为鸟氨酸和肌酐酸,由精氨酸分解酶降解为鸟氨酸和尿素。
精氨酸在相关酶作用下最终分别转化成腐胺、脯氨酸和谷氨酰胺,腐胺可以生成亚精胺和精胺,三者统称为多胺,谷氨酰胺可进入三羧酸循环,氧化供能产生CO2 。
④精氨酸在家禽体内通过鸟氨酸循环分解成氨后,合成嘌呤,然后降解为尿酸排出[2]。
精氨酸的研究进展
徐鑫;李吕木;吴东
【期刊名称】《饲料博览》
【年(卷),期】2015(000)003
【摘要】精氨酸是目前发现的动物细胞内功能最多的氨基酸.近年来,有关精氨酸营养和生理功能的研究日益增多,并取得了许多突破性的研究进展.文章拟对精氨酸的性质、重要生理功能、作用机制及其应用进行综述.
【总页数】6页(P15-20)
【作者】徐鑫;李吕木;吴东
【作者单位】安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合肥230036;安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合肥230036;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合肥23003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16.7
【相关文献】
1.非对称二甲基精氨酸、N-单甲基左旋精氨酸与慢性肾脏疾病并发心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J], 王亚卿;刘晓红
2.精氨酸剥夺疗法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J], 姚舒洋;张毅
3.精氨酸分解代谢及其在马健康养殖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J], 刘保宣;李宁;臧长江
4.精氨酸在动物营养中的生理作用及其研究进展 [J], 范玉洁;王晓旭;鲍坤;钟伟;李光玉;王凯英
5.精氨酸甲基转移酶与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J], 何媛;蔡慧;赵洪波;傅忠星;杜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动物营养中赖氨酸与精氨酸互作关系的研究进展2011-07-29中国饲料工业信息网【大中小】【打印】共有评论0条点击507摘要:赖氨酸和精氨酸是对多数动物维持生长和氮平衡等具有重要作用的氨基酸。
二者在动物的蛋白质合成、能量贮存、促进淋巴细胞转化、增强动物的免疫功能和氮代谢产物排泄等方面都有十分重要的功能。
对于不同动物,饲料中不同的赖氨酸和精氨酸比例与动物的生长有很大关系。
本文综述了赖氨酸和精氨酸在动物营养中互作及其二者适宜比例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精氨酸;赖氨酸;营养;适宜比例1 赖氨酸与精氨酸的理化特性赖氨酸与精氨酸都为R基碱性氨基酸,在生理条件下带正电荷。
赖氨酸分子式C6H15N2O2,分子量为146.13,等电点为9.74。
L-赖氨酸为白色或近白色自由流动的结晶性粉末,无嗅,易溶于水和甲酸,难溶于乙醇和乙醚。
精氨酸分子式C6H14N4O2,分子量为174.20,等电点10.76。
L-精氨酸为白色菱形结晶(含2分子结晶水)或单斜片状结晶(无结晶水),无嗅,味苦,易溶于水,极微溶于乙醇,不溶于乙醚,加热至105℃时失去两分子结晶水。
生产中常用的为二者的L型晶体或其盐酸盐。
2 赖氨酸与精氨酸的合成代谢对于动物机体来说,赖氨酸和精氨酸都属于必需氨基酸(周顺武,2008),二者在机体中合成量有限,主要来源于饲料供给。
日粮中大约40%的精氨酸在小肠内直接被分解消化,其余进入机体循环或其他器官组织。
对于哺乳动物,精氨酸体内直接代谢途径有两个:(1)在精氨酸酶作用下分解为尿素和鸟氨酸,鸟氨酸是合成多胺类物质的前体,多胺对于调节细胞生长和发育具有重要意义;(2)在一氧化氮合酶(NOS)作用下分解为等分子的瓜氨酸和NO。
内源精氨酸的合成主要通过小肠-肾代谢轴完成,在胞液中精氨酸代琥珀酸合成酶和精氨酸代琥珀酸裂解酶的作用下,由瓜氨酸转化为精氨酸(Guoyao Wu等,2009)。
赖氨酸氧化的主要途经是通过赖氨酸α-酮戊二酸还原酶来实现的(Megharaja 等,2005),最后转化为α-氨基己酸参与机体的蛋白质和脂肪合成代谢,肝脏是赖氨酸代谢的主要场所。
精氨酸的研究进展发表时间:2013-10-24T15:09:30.873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28期供稿作者:耿晓华[导读] 精氨酸是一氧化氮、尿素、鸟氨酸及肌丁胺的直接前体,是合成肌肉素的重要原素,且被用作聚胺、瓜氨酸及谷氨酰胺的合成。
耿晓华(山西焦煤西山煤电职工总医院药剂科 030053)【摘要】精氨酸在体内发挥着非常重要的生作用。
在动物细胞内,精氨酸是目前发现的功能最多的一种氨基酸,其不仅是合成蛋白质的重要原料,也是机体内一氧化氮(NO)、多胺和肌酸等重要物质的合成前体,近年来,有关精氨酸营养和生理功能的研究取得了许多突破性的进展。
它不仅可以作为氮源提供者,改善氮平衡、也包括刺激内分泌腺分泌、拮抗分解代谢。
还可以改善机体免疫功能,为淋巴细胞增殖、分化及合成细胞因子所必需,在维护肠黏膜完整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精氨酸能够通过影响肿瘤的生长,明显地增强巨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以及细胞毒T淋巴细胞的活性。
研究表明精氨酸具有多种独特的生理作用,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营养治疗。
【关键词】精氨酸功能营养增补剂抗肿瘤免疫调节【中图分类号】R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8-0094-02 概述精氨酸,学名:2-氨基-5-胍基-戊酸。
一种脂肪族的碱性的含有胍基的极性α氨基酸,在生理条件下带正电荷。
L-精氨酸是蛋白质合成中的编码氨基酸,哺乳动物必需氨基酸和生糖氨基酸。
D-精氨酸在自然界中尚未发现。
符号:R。
1.1 合成精氨酸,是由瓜氨酸透个胞质酵素精氨基琥珀酸合成酶(ASS)及精氨基琥珀酸裂解酶(ASL)合成。
这个过程所要求较大的能量,这是因要将每一个分子合成精氨基需要将三磷酸腺苷(ATP)水解成一磷酸腺苷(AMP),即两个三磷酸腺苷当量。
瓜氨酸能从以下各种来源生成:从精氨酸经由一氧化氮合酶(NOS)催成;从鸟氨酸经由脯氨酸或谷氨酰胺/谷氨酸的分解代借催成;从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ADMA)经由二甲基精氨酸二甲胺水解酶(DDAH)催成。
粪便中的精氨酸粪便中的精氨酸:功能、来源和研究进展简介精氨酸是一种非必需氨基酸,其化学结构为正丙胺酸和胺基甲酸的酰基,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和广泛的参与领域。
精氨酸在粪便中的存在引起了科学家们的关注,他们开始探索粪便中精氨酸的来源、作用和可能的应用。
本文将对粪便中精氨酸的功能、来源和研究进展进行探讨。
功能精氨酸在生物体内起着多种重要功能。
首先,它是一种氮源,可用于氨基酸的合成和蛋白质的代谢。
其次,精氨酸也参与了一些重要的代谢途径,如尿素循环和多聚胺合成。
尿素循环是将氨基酸中的氨基团转化为尿素,从而促进氨的排泄。
多聚胺是一类重要的生物大分子,包括精氨酸、精胺酸和腺苷脱氨酶。
它们在细胞分裂、 DNA复制、基因调控等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
另外,精氨酸还可以通过与亲水或亲脂性物质形成氢键、离子键等相互作用,从而参与了一些生理过程,如蛋白质折叠和酶催化等。
来源精氨酸在人体内主要由谷氨酸和丝氨酸合成。
首先,谷氨酸经过脱羧作用生成半胱氨酸,然后半胱氨酸与甲硫氨酸进行反应,生成精氨酸。
另外,丝氨酸也可以通过脱羧和甲基化反应生成精氨酸。
此外,在肠道中,一些细菌也能产生精氨酸。
粪便中的精氨酸主要来自肠道内细菌的代谢活动,以及膳食中富含精氨酸的食物的残余。
粪便中的精氨酸研究进展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粪便中的精氨酸与人体健康和疾病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研究表明,粪便中的精氨酸浓度与肠道菌群的稳定性和多样性有关。
肠道菌群的平衡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它在维持肠道屏障功能、促进营养吸收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粪便中的精氨酸含量可以作为评估肠道菌群结构和功能的重要指标。
此外,一些研究还发现,粪便中的精氨酸可能与肠道炎症和炎症性肠病等疾病有关。
炎症性肠病是一组炎症性肠道疾病的总称,包括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
研究发现,炎症性肠病患者的粪便中精氨酸的浓度明显降低。
通过研究粪便中的精氨酸含量,科学家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肠道炎症的发生机制,并寻找新的治疗方法。
精氨酸的保健作用及其调控研究进展彭瑛;蔡力创【摘要】精氨酸(Arginine)具有重要的生理、代谢和营养作用,几乎机体中所有组织均利用Arg合成细胞浆蛋白和核蛋白.精氨酸在促进肌肉内蛋白质合成,增强机体的免疫力,细胞分裂,伤口复原和分泌激素等各种生理过程中,也都担任着重要的角色.精氨酸为条件性必需氨基酸,在应激状态下和特殊生长阶段,它是必需氨基酸,体内合成的精氨酸不能满足生理代谢需要,但长期或者过量补充精氨酸对机体会造成损伤.本文就精氨酸的保健作用及其调控替代研究的进展作一综述,为其在保健品或者临床上的应用提供一定的依据.【期刊名称】《湖南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1(024)001【总页数】4页(P59-62)【关键词】精氨酸;保健作用;调控【作者】彭瑛;蔡力创【作者单位】湖南广播电视大学理工部,长沙410004;江西省科学院生物资源研究所,南昌33002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54.63Schulze (1886)等首次从羽扇豆幼苗中分离出晶体形式的精氨酸(Arginine,Arg),并对其进行了命名.随后,Hedin(1895)从动物蛋白质中也分离出了精氨酸.精氨酸在生物体内以具有生理活性的L-型精氨酸(L-Arg)形式发挥生物学功能,具有重要的生理、代谢和营养作用.精氨酸不仅是机体蛋白质的组成成分,而且还是多种生物活性物质的合成前体,如多胺和NO等,通过刺激部分激素分泌,参与内分泌调节和机体特异性免疫调节等生物学过程,因而L-Arg被科学家誉为“神奇分子”.L-Arg还是内生性一氧化氮(NO)的唯一前体[1,2].精氨酸为条件性必需氨基酸,对胎儿期和哺乳期动物来说是一种必需氨基酸,而对成年动物来说是非必需氨基酸,在体内能自身合成,但体内生成速度较慢,有时需要部分从食物中补充.精氨酸的多种生物学功能引起了营养和医学科研工作者的广泛关注,从而成为目前氨基酸研究的热点之一.根据王镜岩、王连娣研究,L-Arg是一种含有两个碱性基团及氨基和胍基的氨基酸.在生理pH条件下,属碱性氨基酸(PH 10.5~12.0),分子式为C6H14N4O2,分子量174.20,熔点:223~224℃,白色菱形结晶 (从水中析出,含2分子结晶水)或单斜片状结晶(无结晶水),无臭,味苦;易溶于水(0℃水中溶解度为83g/L,50℃水中溶解度为400g/L),极微溶于乙醇,不溶于乙醚.在自然界中有两种异构体存在:D-ARG和L-ARG,动物体内具有重要的营养生理作用的是L-ARG.精氨酸是目前发现的动物细胞内功能最多的氨基酸.几乎哺乳动物机体中所有组织均利用L-Arg合成细胞浆蛋白和核蛋白,L-Arg在细胞分裂、伤口复原、蛋白质合成和分泌激素等各种生理过程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哺乳动物胎儿期和哺乳期,精氨酸是一种必需氨基酸[3].新生动物自身内源精氨酸合成对维持其体内的精氨酸平衡起着关键的作用.Wu等(1997)研究报道,哺乳仔猪在7日龄时,其小肠合成瓜氨酸和精氨酸(在新生动物中主要的内源精氨酸来源)的速度比0~2日龄仔猪低70%~73%,并且在14~21日龄期间进一步下降[4].Flynn等(2000)又进一步证实,在仔猪出生后的第3~14日,其血浆中的精氨酸浓度和其直接的前体物质(鸟氨酸和瓜氨酸)相比下降了20%~41%,然而血浆中氨的浓度却逐渐升高了18%~46%[5].在大自然中,很多种食物都含有丰富的L-精氨酸和L-瓜氨酸,都能让我们人体自身生成一氧化氮.L-精氨酸可以从任何含有蛋白质的食物中找到,如肉类、家禽、奶酪产品、鱼类等.而富含精氨酸的食物则包括杏仁、黑巧克力、鹰嘴豆、甜瓜、花生、红肉类、三文鱼、黄豆及胡桃等.不过,值得一提的是,若只通过日常饮食来摄取L-精氨酸是非常有风险的,因为许多富含氨基酸的食物同时还含有过多的饱和脂肪酸. 机体精氨酸主要来源于食物蛋白、内源合成和机体蛋白质周转三个途径.精氨酸与赖氨酸均为碱性氨基酸,在体内分享同一转运系统,存在吸收竞争,所以二者存在颉颃作用.过量的赖氨酸会提高机体内精氨酸酶的活性,从而加速精氨酸的分解.二者的颉颃作用可显著影响肉鸡的生产性能,但对仔猪的影响不显著,因为仔猪对过量精氨酸和赖氨酸均具有良好的排泄能力.对于哺乳动物,内源精氨酸的合成主要通过小肠-肾代谢轴完成,在胞液精氨酸琥珀酸合成酶和精氨酸琥珀酸裂解酶的作用下,由瓜氨酸转化为精氨酸.精氨酸在体内主要参与鸟氨酸循环,在精氨酸酶Ⅰ的作用下脱胍基生成尿素和鸟氨酸,尿素进入血液循环,鸟氨酸在肝(或者肾脏以及肠粘膜)细胞中生成瓜氨酸,在线粒体合成后,即被转运到胞液,在胞液经精氨酸代琥珀酸合成酶的催化,与天冬氨酸反应生成精氨酸代琥珀酸,此反应由ATP供能.其后,精氨酸代琥珀酸再经精氨酸代琥珀酸裂解酶作用,裂解成精氨酸及延胡索酸,反应部位在胞液[6].其中N-乙酰谷氨酸(N-acetylglutamate,NAG)是氨基甲酰磷酸合成酶-Ⅰ(carbamoylphosphate synthase-Ⅰ,CPS-Ⅰ)的变构催化剂,而CPS-Ⅰ催化合成的氨基甲酰磷酸(carbamoylphosphate,CP),为线粒体转化鸟氨酸为瓜氨酸所必需,因此,NAG是精氨酸合成途径和氨转化为尿素过程中内源性的必需辅助因子[7].随着人们对精氨酸研究的日益深入,精氨酸的生物学功能已超越了氨基酸营养功能的范畴,其药理学作用在临床上作为营养支持剂或作为某些疾病的治疗药物已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精氨酸的保健或者药理作用主要表现在改善心脑血管疾病、提高机体免疫力以及改善性欲等几个方面.根据1998年诺贝尔医学奖获奖者的研究成果,补充精氨酸对于心脑血管疾病等老年慢性疾病有显著的保健作用.精氨酸是人体内合成一氧化氮的前体物质,一氧化氮对于增强体内肺脏、肝脏、肾脏、胃肠等重要脏器功能有重要的作用.补充精氨酸有助于增加体内一氧化氮的合成,而体内一氧化氮合成的增加,对于平衡血压、增强血流、改善心脑供血、增强血管弹性、恢复动脉硬化效果显著.精氨酸也是多胺合成的起始物.多胺是重要的生物学调控物质,与DNA、RNA及蛋白质的生物代谢有关,在细胞生长周期过程中起关键的调节作用,参与分裂素诱导的T细胞免疫反应,在调控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免疫反应中起关键性作用.NO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和黏附、抑制急性炎症早期中性粒细胞聚集和黏附、降低内皮细胞通透性和抑制炎性渗出等免疫功能.精氨酸还可通过促进多种内分泌激素(包括胰岛素、生长激素、催乳素、抗利尿激素和儿茶酚胺等)的释放,达到调节免疫的作用.精氨酸增加有利于组织合成蛋白质,提高蛋白质的利用率.以新生仔猪为模型,在7日龄的仔猪中添加精氨酸组比对照组体重提高了 28%,显著提高了背最长肌、十二指肠等组织中的蛋白质合成率,血清Arg含量和生长激素水平也显著提高[8].强化精氨酸的胃肠营养支持,可增加机体内的氮储留,有助于改善机体氮平衡,并有效发挥调节、控制蛋白质的更新,为肠上皮细胞的损伤修复提供物质基础,从而改善肠道的机械屏障功能[9].精氨酸能改善大鼠肠道在灌注损伤后的黏膜屏障功能[10].精氨酸分解是多胺合成的第一步,细胞内精氨酸的浓度可以调控多胺的合成.多胺可以调节DNA和蛋白质的合成,从而调协细胞增殖和分化,在加快细胞增殖、组织形成及细胞分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小肠黏膜生长、发育、成熟、适应及恢复创伤必需的物质[11].精氨酸不仅参与精子的形成,也是精子各种核蛋白的基本成分.NO对雄性生殖系统具有重要作用,它是阴茎勃起的主要介质,通过传递氮能神经信息刺激血管和阴茎海绵体平滑肌松弛,引起阴茎勃起.NO参与睾丸的微循环调节,促进和调节精子的活力和精子的受精能力.因此,精子量少的雄动物性多食富含精氨酸的饲粮,有利于精子量增加,从而促进生殖功能.另外,精氨酸在调节母畜生殖道内酸碱度,提高雌性仔畜产率方面也有一定效果.在应激状态下和特殊生长阶段,精氨酸为必需氨基酸,体内合成的精氨酸也不能满足生理代谢需要[12].但是直接口服补充精氨酸得不到最佳效果,因为精氨酸的吸收与色氨酸、赖氨酸和组氨酸等拮抗.而且,精氨酸过量具有毒副作用.因为Arg是合成NO的唯一底物,外源性的L-Arg使机体在短时间内的NO含量急剧增高,而使NO 的负性作用突出,不仅没有保护机体免受致死性损害,反而使NO在体内泛滥成灾而导致广泛损害,对机体造成强烈破坏.有研究表明,在14日仔猪日粮中添加1.2%的精氨酸的生长性能低于对照组,而且第6日和10日血清赖氨酸含量显著降低[13].而通过调控内源性精氨酸的合成补充机体内精氨酸的不足则可以避免其毒副作用.目前市场上不同形式的精氨酸补品层出不穷,甚至被吹嘘为无所不能.事实上,长期或者过量补充精氨酸会对机体造成损伤.有研究发现,给人补充精氨酸时,可出现轻度消化道症状、代谢性碱中毒、高血钾、低磷酸血症和过敏反应等症状.另外,机体在遭受外伤侵袭,患合并性败血症或肝、肾疾患等恶性病时,过量补充精氨酸也会产生毒副作用.近期,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健康养殖中心、湖南广播电视大学理工部农医系研究发现,在7日龄仔猪日粮中添加 0.6%的L-Arg,显著提高了日增重、血清胰岛素水平,促进了肌肉蛋白质的合成[14].该中心研发的新型功能性氨基酸产品“精氨酸生素”可以有效替代精氨酸[15],这为有效防治幼龄动物的胃肠道代谢综合症等相关疾病提供了新的途径.精氨酸对基因表达的调控影响机体的代谢已成为当今的研究热点.但目前对于精氨酸详细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对其适用范围、应用时机及最佳剂量等还有争议,在营养学方面尚需要大量的科学研究逐步解决,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正向作用而避免毒副反应.另外,不同种属动物的精氨酸准确营养需要量尚未确定,这都有待今后进一步研究探索.【相关文献】[1]Wu G and Morris SM,Jr.Arginine metabolism:nitric oxide and beyond[J].BiochemJ,1998,336 ( Pt 1):1~17[2]Appleton J.Arginine:Clinical potential of a semi-essential amino[J].Altern MedRev,2002,7(6):512~522[3]Wu G,Jaeger LA,Bazer FW,et al.Arginine deficiency in preterm infants:biochemical mechanisms and nutritional implications[J].J Nutr Biochem,2004,15(8):442~451[4]Wu G,Davis PK,Flynn NE,et al.Endogenous synthesis of arginin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maintaining arginine homeostasis in postweaning growing Pigs[J].JNutr,1997,127(12):2342~2349[5]Flynn NE,Knabe DA,Mallick BK,et al.Postnatal changes of plasma amino acids in suckling pigs[J].J Anim Sci,2000,78(9):2369~2375[6]吴信,高运苓,伍国耀,等.N-甲酰谷氨酸对仔猪内源性精氨酸的合成调控[J].饲料工业,2009,30(4):56~58[7]Morizono H,Caldovic L,Shi D,et al.Mammalian N-acetylglutamate synthase[J].Mol Genet Metab,2004,81 Suppl 1:S4~11[8]姚康.精氨酸对新生仔猪生长发育的促进作用及其机理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博士论文,2009[9]聂新志,蒋宗勇,郑春田,等.精氨酸对仔猪肠道黏膜发育的调控[J].饲料研究,2009,(12):6~7,10[10]陈斌,付晋凤,袁卫红.喂饲左旋精氨酸对烫伤大鼠肠道保护作用机制的研究[J].中华烧伤杂志,2005,21(4):259~261[11]Zhao YJ,Xu CQ,Zhang WH,et al.Role of polyamines in 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and their interactions with nitric oxide[J].Eur J Pharmacol,2007,562(3):236~246 [12]Tong BC and Barbul A.Cellular and physiological effects of arginine[J].Mini Rev Med Chem,2004,4(8):823~832[13]Zhan Z,Ou D,Piao X,et al.Dietary arginine supplementation affects microvascular development in the small intestine of early-weaned pigs[J].J Nutr,2008,138(7):1304~1309 [14]Yao K,Yin YL,Chu W,et al.Dietary arginine supplementation increases mTOR signalingactivity in skeletal muscle of neonatal pigs[J].J Nutr,2008,138(5):867~872 [15]吴信,印遇龙,伍国耀.功能性氨基酸—精氨酸生素在猪中的研究进展[J].饲料与畜牧(新饲料),2009,(08):8~11。
精氨酸的研究进展发表时间:2013-10-24T15:09:30.873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28期供稿作者:耿晓华[导读] 精氨酸是一氧化氮、尿素、鸟氨酸及肌丁胺的直接前体,是合成肌肉素的重要原素,且被用作聚胺、瓜氨酸及谷氨酰胺的合成。
耿晓华(山西焦煤西山煤电职工总医院药剂科 030053)【摘要】精氨酸在体内发挥着非常重要的生作用。
在动物细胞内,精氨酸是目前发现的功能最多的一种氨基酸,其不仅是合成蛋白质的重要原料,也是机体内一氧化氮(NO)、多胺和肌酸等重要物质的合成前体,近年来,有关精氨酸营养和生理功能的研究取得了许多突破性的进展。
它不仅可以作为氮源提供者,改善氮平衡、也包括刺激内分泌腺分泌、拮抗分解代谢。
还可以改善机体免疫功能,为淋巴细胞增殖、分化及合成细胞因子所必需,在维护肠黏膜完整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精氨酸能够通过影响肿瘤的生长,明显地增强巨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以及细胞毒T淋巴细胞的活性。
研究表明精氨酸具有多种独特的生理作用,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营养治疗。
【关键词】精氨酸功能营养增补剂抗肿瘤免疫调节【中图分类号】R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8-0094-02 概述精氨酸,学名:2-氨基-5-胍基-戊酸。
一种脂肪族的碱性的含有胍基的极性α氨基酸,在生理条件下带正电荷。
L-精氨酸是蛋白质合成中的编码氨基酸,哺乳动物必需氨基酸和生糖氨基酸。
D-精氨酸在自然界中尚未发现。
符号:R。
1.1 合成精氨酸,是由瓜氨酸透个胞质酵素精氨基琥珀酸合成酶(ASS)及精氨基琥珀酸裂解酶(ASL)合成。
这个过程所要求较大的能量,这是因要将每一个分子合成精氨基需要将三磷酸腺苷(ATP)水解成一磷酸腺苷(AMP),即两个三磷酸腺苷当量。
瓜氨酸能从以下各种来源生成:从精氨酸经由一氧化氮合酶(NOS)催成;从鸟氨酸经由脯氨酸或谷氨酰胺/谷氨酸的分解代借催成;从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ADMA)经由二甲基精氨酸二甲胺水解酶(DDAH)催成。
经由精氨酸或谷氨酰胺及谷氨酸所生成的途径是双向性的,因此氨基酸的生成会容易受到细胞的种类及生长阶段所影响。
在整个身体内看,精氨酸的合成基本是发生在小肠的上皮细胞。
上皮细胞会从谷氨酰胺及谷氨酸产生瓜氨酸,再经由肾脏的肾小管细胞协助下抽取出来并转化为精氨酸。
所以,若小肠或肾脏受到损害,精氨酸的内生合成会因而减少,这些人的膳食质素因而要相应提高。
另外,精氨酸的合成亦会在其他细胞中发生,所合成的份量较少。
若在合成的环境中加入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可以明显的提高合成的份量。
在一氧化氮合酶催化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副产品瓜氨酸,可以透过“瓜氨酸/一氧化氮过程”或“精氨酸/瓜氨酸过程”再转化为精氨酸。
这个过程可以从多种细胞内,瓜氨酸会某程度上取代精氨酸协助一氧化氮显明出来。
这个转化过程在多种不同的细胞内,瓜氨酸取代精氨酸协助一氧化氮的生成显明出来。
但是,过程很难被量化,原因是瓜氨酸会与较稳定的一氧化氮化合物(硝酸盐及亚硝酸盐)积聚起来。
1.2 功能1.2.1 作为前体精氨酸是一氧化氮、尿素、鸟氨酸及肌丁胺的直接前体,是合成肌肉素的重要原素,且被用作聚胺、瓜氨酸及谷氨酰胺的合成。
精氨酸作为合成一氧化氮(NO)的唯一前体,其能够参与免疫和血管张力调节[1]。
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ADMA)会压抑一氧化氮的化学作用,所以ADMA被认为是血管疾病的标记,就像精氨酸是健康内皮细胞层的象征一样。
1.2.2 营养增补剂精氨酸是鸟氨酸循环中的一个组成成分具有极其重要的生理功能。
多吃精氨酸,可以增加肝脏中精氨酸(arginase)的活性,有助于将血液中的氨转变为尿素而排泄出去。
精氨酸也是精子蛋白的主要成分,有促进精子的质量,提高精子运动能量的作用。
机体对精氨酸的需要:精氨酸是一种双基氨基酸,对成人来说虽然不是必需氨基酸,但在有些情况如机体发育不成熟或在严重应激条件下,如果缺乏精氨酸,机体便不能维持正氮平衡与正常的生理功能。
病人若缺乏精氨酸,会导致血氨过高,甚至昏迷。
婴儿基先天性缺乏尿素循环的某些酶,精氨酸对其也是比需的,否则不能维持正常的生长与发育。
但一般认为对婴儿不说组氨酸与精氨酸也属必需氨基本。
也就是说,婴儿有10种必需氨基酸。
缺少精氨酸会导致婴儿生长发育迟缓,而补充适量的精氨酸可以满足动物机体尿素循环对精氨酸的需要,使病情得到缓解[2],补充精氨酸可增加血浆合成蛋白质的底物浓度,有效减少癌症患者体重的下降[3]。
临床上,已将血浆中精氨酸浓度的降低作为机体癌变的一个重要症状。
外源性精氨酸可以增加NO的合成速度,有利于保护急性胃黏膜损伤,提高内皮细胞功能障碍高血压患者体内的NO浓度,降低患者的血压[4-5]。
在小鼠心脏离体试验中发现,灌喂适量精氨酸可促进NO生成与释放,减少氧自由基的生成,降低过氧亚硝酸阴离子(ONOO -)的合成,从而缓解自由基对心肌细胞的损害[6]。
1.2.3精氨酸的抗肿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精氨酸具有与免疫有关的抗肿瘤特性,其可在不同动物模型中防止由乙酸胺、7,12-二甲基苯并蒽和N-甲基-N-亚硝基脲诱导的化学转化,且不阻止异烟肼(抗结核病药)和肼。
在没有其他影响因素时,小鼠接种致瘤病毒后,精氨酸能提高潜伏时间、减少肿瘤的尺寸和缩短肿瘤倒退的时间;在几种可转移肿瘤模型中,精氨酸可抑制肿瘤的生长,减少潜伏的时间并增长宿主的生存时间。
依靠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的相溶性、肿瘤相关抗原的表达和肿瘤继代转移的次数,相反,化学转移和几种不同的诱导转移有高度的免疫原性。
相关研究表明了精氨酸的抗肿瘤作用和肿瘤免疫原性之间的关系,精氨酸降低肿瘤生长速度并提高了小鼠感染中性和弱性激发免疫应答的神经母细胞瘤的存活时间;在小鼠适度产生免疫的肿瘤中,精氨酸提高了淋巴细胞-肿瘤混合培养基中宿主的反应性,相反,小鼠宿主抗肿瘤反应性在弱免疫应答的肿瘤是不可预测的[7]。
相似的研究表明,在宿主肿瘤的相互影响中,供给精氨酸的积极作用是提高了脾细胞对抗原ConA和IL-2的有丝分裂。
一些研究表明,小鼠在蛋白质衰竭的情况下,精氨酸的抗肿瘤作用和肿瘤免疫遗传性之间存在联系。
在中性免疫激发的肿瘤中,精氨酸降低肿瘤的生长率并提高小鼠的营养状况,但是对少量免疫激发肿瘤的小鼠则无作用。
这说明,精氨酸对小鼠产生免疫激发免疫应答的肿瘤非特异性免疫有积极作用,但是,精氨酸不能克服蛋白质营养不良造成的免疫缺陷和少量的免疫应答。
精氨酸对肿瘤的生长和转移的积极作用与提高肺泡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有关,这些研究表明,精氨酸通过自然细胞毒性和依靠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的无性繁殖的细胞中间免疫影响肿瘤的生长。
研究表明,精氨酸能够通过影响肿瘤的生长,明显地增强巨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以及细胞毒T 淋巴细胞的活性[8-10]。
1.2.4精氨酸的免疫调节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精氨酸可以促进机体内免疫球蛋白的产生,显著提高动物体液免疫功能以及对抗糖皮质激素的免疫抑制,对前B细胞的成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精氨酸还能够促进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生长激素、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催乳素、生长抑素、胰多肽等的生成。
动物下丘脑产生的促生长激素,通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发挥作用,机体内的淋巴细胞大部分都是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的靶细胞。
有试验证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可以刺激淋巴细胞DNA的合成以及白细胞介素2(IL-2)的分泌。
近年来,已对精氨酸和免疫功能之间的关系进行大量的研究工作,由于精氨酸的添加量、动物健康状况、动物种类以及实验模型等的不同,研究结果不尽相同,但多数研究结果都表明,精氨酸对免疫功能有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精氨酸对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主要是通过上调免疫抑制和下调过高的炎症反应来维持免疫平衡的[11]。
2 展望精氨酸是一种条件性必需氨基酸,具有非常重要的生理和药理作用。
其能够促进蛋白质合成,提高动物机体免疫力,降低分解代谢,保护胃肠黏膜免受损伤,在临床营养治疗中发挥着极其重要作用。
作为多胺、NO和其他具有非常重要作用的生物功能分子的前体,精氨酸在改善繁殖能力、心血管功能、胃肠道发育以及调控免疫能力等方面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是一种非常有开发前景的功能性氨基酸。
但是在精氨酸缺乏时需要补充的剂量、方法及具体的使用对象方面研究还不够深入,精氨酸的合理应用,必将对人类的健康、医疗以及动物养殖业产生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1]Efrom D, Barbul A. Role of arginine in immuno nutrition [J].J Gastroenterol, 2000, 35(12): 20-23.[2]Scaglia F, Brunetti -Pierri N, Kleppe S,etal. Clinical conse -quences of urea cycle enzyme deficiencies and potential links to arginine and nitric oxide metabolism[J].J Nutr, 2004, l34(10): 2775-2782.[3]Vissers L Y, Dejong C H, Luiking Y C, et al. Plasma argini- neconce ntrations are reduced in cancer patients: evidence for arginine deficiency [J]. Am J Clin Nutr, 2005, 81(5): 1142-1146.[4]West S D, Helmer K S, Chang L K, et al.Cholecystokinin secretagogue-induced gastroprotection: role of nitric oxide and blood flow[J]. Physiol Gastrointest Liver Physiol, 2003, 284: 399-410.[5]West S G, Brown P, Mariotti F, etal.Oral L-arginine improves hemodynamic responses to stress and reduces plasma homocy-steine in hypercholesterolemic men [J].J Nutr, 2005, 135(2):212-217.[6]姜桢,郭克芳,董苏斐.左旋精氨酸与自由基的相互作用[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0,16(10):503-505[7]谭溪清.精氨酸的营养生理作用[J].湖南饲料,2009(6):15-17.[8]李玉庆,张小平,程爱国.精氨酸的免疫调理作用[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7,10(2):121-122.[9]秦锴,荆强,曾勇.精氨酸对肝细胞癌患者免疫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J].WestChinaMedicalJournal,2008,23(2):442-444.[10]陈亚军,齐玉梅.精氨酸免疫营养作用的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营养杂志,2007,15(5):310-314.[11]李霞,郑振群.N0-种新发现的免疫调节分子[J].免疫学杂志,1996,12(3):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