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11小树死因调查报告教案(教学设计)
- 格式:docx
- 大小:39.22 KB
- 文档页数:11
语文(S)教学设计教材:语文(S)四年级下册课文:11 小树死因调查报告板块:教学设计—教案设计思路:这是一篇调查报告,对于学生来讲比较陌生,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在学生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会如何去写调查报告,掌握写调查报告的方法,教学中引导学生探究调查报告的意义,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发现有价值的问题。
1.帮助学生掌握调查的方法:测量、统计、绘图、采访、问卷等。
使学生在调查中顺利地获取信息。
2.布置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调查自己家周围的树木生长情况,针对问题提出自己的合理建议,在相互交流的基础上拓展思路,发现更为有意义的问题,学有所得。
教学目标:1.教育学生树立环保意识,自觉保护环境。
2.默读课文,理解内容。
弄清文章的结构,说说各部分的联系,初步学习写调查报告的方法。
3.会认“秃、萎、贸、摊、宜、贩、订、罚”等 8 个生字;会写“调、棍、剩、宜、垃、圾、坑、填、订”等 9 个字;掌握“枯萎、木棍、集贸市场、垃圾、适宜、树坑、订立、必罚”等词语。
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弄清这篇调查报告各部分的内容,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让学生知道调查报告的意义,教会学生如何利用提到的方法搜集、分析、处理信息。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调查自己家周围的树木生长情况。
课时安排:2 课时教学过程:语文(S)教学设计教材:语文(S)四年级下册课文:语文百花园二板块:教学设计—教案设计思路:本课教学以新的课程标准为指导,从兴趣入手,通过教学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学习,达到逐步提高语文综合能力的目的。
设计上体现以下几点:1.正确区分和运用同音字,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学习多渠道搜集和处理知识信息,扩大知识视野,丰富自己的学习生活。
3.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4.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5.在听与说的双向互动中,培养学生的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
6.通过回顾本单元学过的课文,调动学生的知识积累,进行读写迁移,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语文(S)教学设计教材:语文(S)四年级下册课文:11小树死因调查报告板块:教学设计—教案设计思路:这是一篇调查报告,对于学生来讲比较陌生,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在学生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会如何去写调查报告,掌握写调查报告的方法,教学中引导学生探究调查报告的意义,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发现有价值的问题。
1.帮助学生掌握调查的方法:测量、统计、绘图、采访、问卷等。
使学生在调查中顺利地获取信息。
2.布置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调查自己家周围的树木生长情况,针对问题提出自己的合理建议,在相互交流的基础上拓展思路,发现更为有意义的问题,学有所得。
教学目标:1.教育学生树立环保意识,自觉保护环境。
2.默读课文,理解内容。
弄清文章的结构,说说各部分的联系,初步学习写调查报告的方法。
3.会认“秃、萎、贸、摊、宜、贩、订、罚”等8个生字;会写“调、棍、剩、宜、垃、圾、坑、填、订”等9个字;掌握“枯萎、木棍、集贸市场、垃圾、适宜、树坑、订立、必罚”等词语。
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弄清这篇调查报告各部分的内容,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让学生知道调查报告的意义,教会学生如何利用提到的方法搜集、分析、处理信息。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调查自己家周围的树木生长情况。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有关汉语起源的论述最先提出汉语起源于直接拟声(象声)的学者可能是章炳麟(1868~1936,号太炎)。
他在所作的《国故论衡•语言的缘起说》中主张:“语言不凭虚起,呼马为马,呼牛为牛,此必非恣意妄称也”,他还找出了汉语中的许多象声词作为例证:“何以言‘鹊’?谓其音‘即足’也(按‘即足’为反切法表音);何以言‘雀’?谓其音‘错错’也;何以言‘鸦’?谓其音‘亚亚’也;何以言‘雁’?谓其音‘岸岸’也……”现在大家都承认汉语中有不少象声词。
“象声说”是语言起源理论之一,但象声只能指称发声的事物,范围有限,非发声事物如何指称?最早用例证说明汉语词字“音近义通”现象可能是梁启超(1873~1929)。
语文(S)教学设计教材:语文(S)四年级下册课文:11小树死因调查报告板块:教学设计—教案设计思路:这是一篇调查报告,对于学生来讲比较陌生,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在学生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会如何去写调查报告,掌握写调查报告的方法,教学中引导学生探究调查报告的意义,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发现有价值的问题。
1.帮助学生掌握调查的方法:测量、统计、绘图、采访、问卷等。
使学生在调查中顺利地获取信息。
2.布置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调查自己家周围的树木生长情况,针对问题提出自己的合理建议,在相互交流的基础上拓展思路,发现更为有意义的问题,学有所得。
教学目标:1.教育学生树立环保意识,自觉保护环境。
2.默读课文,理解内容。
弄清文章的结构,说说各部分的联系,初步学习写调查报告的方法。
3.会认“秃、萎、贸、摊、宜、贩、订、罚”等8个生字;会写“调、棍、剩、宜、垃、圾、坑、填、订”等9个字;掌握“枯萎、木棍、集贸市场、垃圾、适宜、树坑、订立、必罚”等词语。
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弄清这篇调查报告各部分的内容,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让学生知道调查报告的意义,教会学生如何利用提到的方法搜集、分析、处理信息。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调查自己家周围的树木生长情况。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北京奥运圣火的传递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将于2008年3月25日在奥林匹亚采集圣火,并拉开全球火炬传递的序幕,它将经过全国所有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港、澳、台。
火炬接力传递计划路线的顺序和城市为:北京市-阿拉木图-伊斯坦布尔-圣彼得堡-伦敦-巴黎-旧金山-布宜诺斯艾利斯-达累斯萨拉姆(wiki)-马斯喀特-伊斯兰堡-孟买-曼谷-吉隆坡-雅加达-堪培拉-长野-首尔-平壤-胡志明市-台北-香港-澳门—海南省(三亚、五指山、万宁、海口)—广东省(广州、深圳、惠州、汕头)—福建省(福州、泉州、厦门、龙岩)—江西省(瑞金、井冈山、南昌)—浙江省(温州、宁波、杭州、绍兴、嘉兴)—上海市—江苏省(苏州、南通、泰州、扬州、南京)—安徽省(合肥、淮南、芜湖、绩溪、黄山)—湖北省(武汉、宜昌、荆州)—湖南省(岳阳、长沙、韶山)—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南宁、百色)—云南省(昆明、丽江、香格里拉)—贵州省(贵阳、凯里、遵义)—重庆市—四川省(广安、绵阳、广汉、乐山、自贡、宜宾、成都)—西藏自治区(山南地区、拉萨)—青海省(格尔木、青海湖、西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喀什、石河子、昌吉)—甘肃省(敦煌、嘉峪关、酒泉、天水、兰州)—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吴忠、银川)—陕西省(延安、杨凌、咸阳、西安)—山西省(运城、平遥、太原、大同)—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鄂尔多斯、包头、赤峰)—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大庆、哈尔滨)—吉林省(松原、长春、吉林、延吉)—辽宁省(沈阳、本溪、辽阳、鞍山、大连)—山东省(烟台、威海、青岛、日照、临沂、曲阜、泰安、济南)—河南省(商丘、开封、郑州、洛阳、安阳)—河北省(石家庄、秦皇岛、唐山)—天津市—北京市。
语文(S)教学设计教材:语文(S)四年级下册课文:11小树死因调查报告板块:教学设计—教案设计思路:这是一篇调查报告,对于学生来讲比较陌生,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在学生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会如何去写调查报告,掌握写调查报告的方法,教学中引导学生探究调查报告的意义,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发现有价值的问题。
1.帮助学生掌握调查的方法:测量、统计、绘图、采访、问卷等。
使学生在调查中顺利地获取信息。
2.布置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调查自己家周围的树木生长情况,针对问题提出自己的合理建议,在相互交流的基础上拓展思路,发现更为有意义的问题,学有所得。
教学目标:1.教育学生树立环保意识,自觉保护环境。
2.默读课文,理解内容。
弄清文章的结构,说说各部分的联系,初步学习写调查报告的方法。
3.会认“秃、萎、贸、摊、宜、贩、订、罚”等8个生字;会写“调、棍、剩、宜、垃、圾、坑、填、订”等9个字;掌握“枯萎、木棍、集贸市场、垃圾、适宜、树坑、订立、必罚”等词语。
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弄清这篇调查报告各部分的内容,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让学生知道调查报告的意义,教会学生如何利用提到的方法搜集、分析、处理信息。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调查自己家周围的树木生长情况。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中国文字的历史从目前我们能看到的最早的成批的文字资料——商代甲骨文字算起,中国文字已有3000年的历史。
由于甲骨文字已经是相当成熟的文字体系,我们可以推断汉字的产生一定远在3000年以前。
中国文字的发展可以划分为两个大阶段。
从甲骨文字到小篆是一个阶段;从秦汉时代的隶书以下是另一个阶段。
前者属于古文字的范畴,后者属于近代文字的范畴。
大体说来,从隶书到今天使用的现代中文字,汉字在形体上没有太大的变化。
从汉字跟汉语的关系看,汉字是一种语素文字。
从汉字本身的构造看,汉字是由表意、表音的偏旁(形旁、声旁)和既不表意也不表音的记号组成的文字体系。
语文(S)教学设计教材:语文(S)四年级下册课文:11小树死因调查报告板块:教学设计—教案设计思路:这是一篇调查报告,对于学生来讲比较陌生,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在学生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会如何去写调查报告,掌握写调查报告的方法,教学中引导学生探究调查报告的意义,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发现有价值的问题。
1.帮助学生掌握调查的方法:测量、统计、绘图、采访、问卷等。
使学生在调查中顺利地获取信息。
2.布置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调查自己家周围的树木生长情况,针对问题提出自己的合理建议,在相互交流的基础上拓展思路,发现更为有意义的问题,学有所得。
教学目标:1.教育学生树立环保意识,自觉保护环境。
2.默读课文,理解内容。
弄清文章的结构,说说各部分的联系,初步学习写调查报告的方法。
3.会认“秃、萎、贸、摊、宜、贩、订、罚”等8个生字;会写“调、棍、剩、宜、垃、圾、坑、填、订”等9个字;掌握“枯萎、木棍、集贸市场、垃圾、适宜、树坑、订立、必罚”等词语。
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弄清这篇调查报告各部分的内容,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让学生知道调查报告的意义,教会学生如何利用提到的方法搜集、分析、处理信息。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调查自己家周围的树木生长情况。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语文(S)教学设计教材:语文(S)四年级下册课文:17 莲叶青青板块:教学设计—教案设计思路: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本设计重视学生的阅读感悟和体验,力求以生为本,以读为本,读思结合,情智并重,设计上体现以下几点:1.通过品味语句、朗读训练,抓住关键词语体会重点句子,引导学生加深理解,受到爱的熏陶。
2.通过教师适当的点拨、引导,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交流、探究讨论,使更多精彩的、经典的语言从学生口中汩汩流出,让学生的各项语文能力在思维的变换中得以集中培养。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语文(S)教学设计教材:语文(S)四年级下册课文:11 小树死因调查报告板块:教学设计—教案设计思路:这是一篇调查报告,对于学生来讲比较陌生,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在学生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会如何去写调查报告,掌握写调查报告的方法,教学中引导学生探究调查报告的意义,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发现有价值的问题。
1.帮助学生掌握调查的方法:测量、统计、绘图、采访、问卷等。
使学生在调查中顺利地获取信息。
2.布置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调查自己家周围的树木生长情况,针对问题提出自己的合理建议,在相互交流的基础上拓展思路,发现更为有意义的问题,学有所得。
教学目标:1.教育学生树立环保意识,自觉保护环境。
2.默读课文,理解内容。
弄清文章的结构,说说各部分的联系,初步学习写调查报告的方法。
3.会认“秃、萎、贸、摊、宜、贩、订、罚”等 8 个生字;会写“调、棍、剩、宜、垃、圾、坑、填、订”等 9 个字;掌握“枯萎、木棍、集贸市场、垃圾、适宜、树坑、订立、必罚”等词语。
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弄清这篇调查报告各部分的内容,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让学生知道调查报告的意义,教会学生如何利用提到的方法搜集、分析、处理信息。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调查自己家周围的树木生长情况。
课时安排:2 课时教学过程:鲸自杀是否磁力线作怪鲸的怪异举动疑为磁力线起着某种作用。
历史上很早就存在一个未解之谜:我们星球上体型最大的动物鲸自古以来往往有时不知何故集体游到海滩上死去。
对这种现象有各种不同的解释,有说是自杀的,有说是导航系统出了毛病。
人们想救鲸,但都徒劳。
据海员们说,他们眼巴巴地看着这些庞然大物在海滩上等死。
有资料说,有些地方鲸不止一次在那里“自杀”过。
其中之一便是澳大利亚的塔斯马尼亚岛离比切诺渔村不远的地方。
从1991 年末至1992 年9 月,大群大群的巨头鲸分3 次登上海滩。
尽管人们下大力气拯救它们,但还是死了400 多只。
语文(S)教学设计教材:语文(S)四年级下册课文:11 小树死因调查报告板块:教学设计—教案设计思路:这是一篇调查报告,对于学生来讲比较陌生,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在学生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会如何去写调查报告,掌握写调查报告的方法,教学中引导学生探究调查报告的意义,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发现有价值的问题。
1.帮助学生掌握调查的方法:测量、统计、绘图、采访、问卷等。
使学生在调查中顺利地获取信息。
2.布置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调查自己家周围的树木生长情况,针对问题提出自己的合理建议,在相互交流的基础上拓展思路,发现更为有意义的问题,学有所得。
教学目标:1.教育学生树立环保意识,自觉保护环境。
2.默读课文,理解内容。
弄清文章的结构,说说各部分的联系,初步学习写调查报告的方法。
3.会认“秃、萎、贸、摊、宜、贩、订、罚”等 8 个生字;会写“调、棍、剩、宜、垃、圾、坑、填、订”等 9 个字;掌握“枯萎、木棍、集贸市场、垃圾、适宜、树坑、订立、必罚”等词语。
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弄清这篇调查报告各部分的内容,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让学生知道调查报告的意义,教会学生如何利用提到的方法搜集、分析、处理信息。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调查自己家周围的树木生长情况。
课时安排:2 课时教学过程:怎样知道鲸的年龄鲸的个头很大,最大的蓝鲸一头就有190 多吨重。
这种庞然大物寿命最长的能活100~300 年之久。
猎捕到一头鲸后,怎样才能知道它的年龄呢?目前人们已经能够推算出鲸的年龄。
例如测量鲸的体长去推知它的年龄;观察鲸口中鲸须表面上的条纹数目等。
在海洋中长期游来游去的鲸,它的皮肤由于寄生着某些细菌和寄生虫而受伤,伤愈之后就会留下许多条纹状的“伤痕”,这些“伤疤”对确定鲸的年龄也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还有人利用鲸耳中的耳垢来确定它的年龄,这种方法是非常新颖有趣的。
一头巨鲸随着年龄的增长,日久天长,新陈代谢作用的废物在它的耳朵里逐渐沉积形成了一块细长的、圆锥型的栓状东西,叫做“耳垢栓”。
语文(S)教学设计教材:语文(S)四年级下册课文:11 小树死因调查报告板块:教学设计—教案设计思路:这是一篇调查报告,对于学生来讲比较陌生,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在学生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会如何去写调查报告,掌握写调查报告的方法,教学中引导学生探究调查报告的意义,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发现有价值的问题。
1.帮助学生掌握调查的方法:测量、统计、绘图、采访、问卷等。
使学生在调查中顺利地获取信息。
2.布置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调查自己家周围的树木生长情况,针对问题提出自己的合理建议,在相互交流的基础上拓展思路,发现更为有意义的问题,学有所得。
教学目标:1.教育学生树立环保意识,自觉保护环境。
2.默读课文,理解内容。
弄清文章的结构,说说各部分的联系,初步学习写调查报告的方法。
3.会认“秃、萎、贸、摊、宜、贩、订、罚”等 8 个生字;会写“调、棍、剩、宜、垃、圾、坑、填、订”等 9 个字;掌握“枯萎、木棍、集贸市场、垃圾、适宜、树坑、订立、必罚”等词语。
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弄清这篇调查报告各部分的内容,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让学生知道调查报告的意义,教会学生如何利用提到的方法搜集、分析、处理信息。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调查自己家周围的树木生长情况。
课时安排:2 课时教学过程:语文(S)教学设计教材:语文(S)四年级下册课文:1 种子板块:教学设计—教案设计思路:新课标倡导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因此,将教学方法确定为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
在探究性的阅读教学中,倡导的是学生学习过程的开放。
同时结合文本特点,借助其语言形式,关注情感,重视感悟,注重读写结合。
教学目标:1.认识“槐、掺、涩、兜、俊”等 5 个生字,会写“略、涩、裤、惭、愧、掠、唯、恐”等 8 个字,掌握“羞涩、惭愧、掠一下、唯恐”等词语,并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义。
语文(S)教学设计
教材:语文(S)四年级下册课
文:11 小树死因调查报告板块:
教学设计—教案
设计思路:
这是一篇调查报告,对于学生来讲比较陌生,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在学生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会如何去写调查报告,掌握写调查报告的方法,教学中引导学生探究调查报告的意义,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发现有价值的问题。
1.帮助学生掌握调查的方法:测量、统计、绘图、采访、问卷等。
使学生在调查中顺利地获取信息。
2.布置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调查自己家周围的树木生长情况,针对问题提出自己的合理建议,在相互交流的基础上拓展思路,发现更为有意义的问题,学有所得。
教学目标:
1.教育学生树立环保意识,自觉保护环境。
2.默读课文,理解内容。
弄清文章的结构,说说各部分的联系,初步学习写调查报告的方法。
3.会认“秃、萎、贸、摊、宜、贩、订、罚”等 8 个生字;会写“调、棍、剩、宜、垃、圾、坑、填、订”等 9 个字;掌握“枯萎、木棍、集贸市场、垃圾、适宜、树坑、订立、必罚”等词语。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弄清这篇调查报告各部分的内容,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让学生知道调查报告的意义,教会学生如何利用提到的方法搜集、分析、处理信息。
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调查自己家周围的树木生长情况。
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过程:
五、板书设计
2 只拣儿童多处行颐
和园门
知春亭畔
儿童多处就是春湖面湖边
玉澜堂
(花儿——儿童)
第三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春天在哪里呢?”你有没有新的发现?
指名回答:春天在儿童多的地方!春天在儿童身上!
二、学习第九自然段
(一)齐读第九自然段。
(二)进行句式变换,理解句意。
出示句子:
1.当你春游的时候,记住“只拣儿童多处行”,是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的!
2.你能把句子换个说法,不改变原意吗?
学生练习,并且读句子。
(展示课件第十四屏)
(三)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就能找到春天?因为儿童就是最美好的人间春光。
板书儿童是最美的春光
三、拓展延伸
1.冰心曾经说过:世界上最大的是儿童,除了宇宙之外还是儿童。
同学们,我们就带着冰心奶奶对儿童特殊的爱的情感,一起走进冰心的世界。
(“有了爱就有了一切”这是冰心老人常说的一句话,这句话已永远镌刻在她的墓碑上!她曾说:“我们生命的道路,如同一道小溪,从浅浅的山谷中,缓缓地、曲折地流
以“只拣儿童多处行”来结束全文,既落实了教学重点,又能首尾呼应。
为了让学生能更近距离地走近冰心奶奶,了解冰心奶奶,通过阅读冰心奶奶的作品来走进她的内心,体会她那颗关怀少年儿童的拳拳爱心。
入‘不拒细流’的大海”。
冰心老人爱海,冰心老人就是大海!她辽阔、深邃、温馨、博大。
)教师朗读冰心小诗。
2.同学们,老师也希望你们在课后,能多找一些冰心的书来读一读,那你一定会像冰心那样充满了爱心。
四、总结课文,深化感情
语文(S)教学设计
教材:语文(S)四年级下册
课文:3 钓鱼
板块:教学设计—教案
设计思路:
1.本课教学以新的课程标准为指导,力求在优化课堂结构、改革阅读教学上有所突破和创新,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学习。
2.新课标提倡以学生为主体,提高人文素养,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引导学生学习语言、感悟语言、内化语言,建构并运用语言,提高读写能力。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情感的变化,领会文章中蕴含着的深刻的做人道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会认“纵、距、皎、沮、诱、抉”等 6 个生字,会写“捕、辉、剧、钩、距、辩、乞、德、抵”等 9 个字,掌握“操纵、抛了出去、辉映、溅起、剧烈、上钩、距离、争辩、乞求、诱惑、抵制”等词语。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情感的变化,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联系上下文内容,体会从钓鱼中受到的启示。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搜集鲈鱼有关资料。
课时安排:
3 课时
教学过程:
语文(S)四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教案-11 小树死因调查报告
鱼,你们的心情是怎样的?
2.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3.看到这个课题,你想了解什么?
(谁在钓?钓到鱼了吗?钓到一条什么样的鱼?……)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自由朗读,把句子读通顺。
2.想一想课文讲了什么事,想好后同桌相互说一说。
3.提出疑难问题,交流讨论。
三、学习生字、新词
1.读生字,在课文中圈画新词,并读新词。
2.自己想办法记生字,相互交流记忆生字的方法,可引导学生采用偏旁加部件的方法记忆字形,还可以结合字义记忆字形,要启发学生把本课学的生字与以前学过的形近字进行比较,巩固记忆,防止认读混淆。
3.教师检测识字效果,并对字音和字形有重点地进行指导。
(认读生字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读准字音,记忆字形。
教师要有重点地指导,会认字中,“纵”是平舌音,韵母是后鼻音。
“鳃”是平舌音。
“皎”读第三声。
7 个生字都是左右结构,左边是偏旁。
)
4.认读词语,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义。
(展示课件第三屏)
四、指导写字
1.认读要求会写的字。
2.说一说,这些字的特点,书写时应注意哪
些?
3.根据学生的要求,教师范写一两个生字。
4.学生练写。
(“辉”字的光字旁最后一笔变成竖提;“九”的横折弯钩要托起“力”;“纵”字第五笔是点;“辩”字的中间是言字旁;“抵”字最后的点不要丢掉。
)
语文(S)四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教案-11 小树死因调查报告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课件辅助教学,学生快速浏览,增强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