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膜透析(PD)中心规范化的管理_王兰
- 格式:doc
- 大小:70.50 KB
- 文档页数:4
腹膜透析置管术【适应证】(一)腹膜透析适用于多种原因所致的慢性肾衰竭治疗。
下列情况可优先考虑腹膜透析:1.老年人、婴幼儿和儿童。
腹膜透析不需要建立血管通路,可避免反复血管穿刺给儿童带来的疼痛、恐惧心理。
并且对易合并心血管并发症的老年人心血管功能影响小,容易被老年人和儿童接受。
2.有心、脑血管疾病史或心血管状态不稳定,如心绞痛、心肌梗死、心肌病、严重心律失常、脑血管意外、反复低血压和顽固性高血压等。
3.血管条件不佳或反复动静脉造瘘失败。
4.凝血功能障碍伴明显出血或出血倾向,尤其如颅内出血、胃肠道出血、颅内血管瘤等。
5.尚存较好的残余肾功能。
6.偏好居家治疗,或需要白天工作、上学者。
7.交通不便的农村偏远地区患者。
(二)急性肾衰竭或急性肾损伤1.一旦诊断成立,若无禁忌证可早期腹膜透析,清除体内代谢废物、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失衡,预防并发症发生,并为后续的药物及营养治疗创造条件。
2.尤其适用于尚未普及血液透析和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的基层医院。
(三)中毒性疾病对于急性药物和毒物中毒,尤其是有血液透析禁忌证或无条件进行血液透析患者,可考虑腹膜透析治疗。
(四)其他:充血性心力衰竭;急性胰腺炎;肝性脑病、高胆红素血症等肝病的辅助治疗;经腹腔给药和营养支持。
【禁忌证】(一)绝对禁忌证1.慢性持续性或反复发作性腹腔感染或腹腔内肿瘤广泛腹膜转移导致患者腹膜广泛纤维化、粘连,透析面积减少,影响液体在腹腔内的流动,使腹膜的超滤功能减弱或丧失,溶质的转运效能降低。
2.严重的皮肤病、腹壁广泛感染或腹部大面积烧伤患者无合适部位置入腹膜透析导管。
3.难以纠正的机械性问题,如外科难以修补的疝、脐突出、腹裂、膀胱外翻等会影响腹膜透析有效性或增加感染的风险。
4.严重腹膜缺损。
5.精神障碍又无合适助手的患者。
(二)相对禁忌证1.腹腔内有新鲜异物如腹腔内血管假体术,右室-腹腔短路术后4 个月内。
2.腹部大手术3 天内因腹部留置引流管,若进行腹膜透析会增加感染的概率,需在手术后 3 天或以上才能行腹膜透析治疗。
腹膜透析导管维护操作规范及评分标准1. 引言本文档旨在制定腹膜透析导管维护的操作规范和评分标准,以确保腹膜透析过程的安全和有效性。
2. 操作规范2.1 导管日常护理- 清洁双手,戴好手套。
- 使用温和的肥皂和温水清洗导管周围区域。
- 使用纱布或无纺布蘸取清洁剂,轻轻擦拭导管表面。
- 导管周围皮肤干燥后,涂抹适量皮肤护理剂。
2.2 导管连接及拆除- 导管连接前,清洁插座表面。
- 将导管插入插座,确保连接牢固。
- 拆除导管时,轻轻扭动导管,使其与插座分离。
- 拆除后,清洁插座并覆盖无菌敷料。
2.3 导管位置检查- 导管位置检查应在透析开始前进行。
- 使用超声波或X射线检查导管的位置是否准确。
- 如发现位置异常,及时纠正或咨询医生。
2.4 导管注射及注射液管理- 使用无菌注射器进行注射。
- 液体注射前,确保注射器内无空气泡。
- 注意注射液温度和速度,遵循医嘱要求。
2.5 导管固定- 在皮肤表面使用导管固定器固定导管。
- 固定器应牢固且不影响导管通畅。
- 定期检查固定器是否紧固。
3. 评分标准为评估腹膜透析导管维护操作的质量和符合程度,我们建议采用以下评分标准:- 优秀:操作规范严格遵循,无任何不规范操作。
- 良好:操作规范基本遵循,个别不规范操作及时纠正。
- 中等:操作规范部分遵循,需要改进的方面较多。
- 不合格:操作规范未被遵循,严重违反操作规程。
评分标准仅供参考,应根据实际情况和临床需求进行调整和制定。
以上是关于腹膜透析导管维护操作规范及评分标准的文档,希望能为相关人员提供指导和支持。
腹膜透析规章制度篇一:腹透室规章制度腹透室规章制度一、岗位责任制度1、腹透操作戴口罩、帽子,操作前应关闭门窗,仔细洗手,严格无菌操作。
2、正确、规范指导培训患者或家属进行腹透操作,认真解答患者提出的各种问题。
3、对患者出现的各种并发症,及时正确处理,不得拖延。
4、与病人加强沟通交流,为病人排忧解难,建立和谐的医、护、患关系。
5、积极参与继续医学教育,不断提高业务水平,更新知识,与时俱进。
6、积极开展科研,提高医疗诊治水平,并在临床工作中总结经验,撰写论文。
二、卫生消毒制度1、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严格执行医疗器械、器具的消毒工作技术规范2、使用的消毒药械、一次性医疗器械和器具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一次性使用的不得重复使用。
3、保持室内清洁、空气清新,每日按时通风,湿扫地面,用消毒液擦拭所有台面及家具。
4、每月进行空气、物体表面和医务人员手培养并将监测结果及时报告。
5、房间每日空气消毒两次,每次消毒1小时,建立消毒登记制度。
6、减少人员流动,进入房间需戴口罩、帽子,正确洗手。
7、对病人进行诊断或治疗操作时,戴一次性手套;对不同病人进行操作,更换手套8、腹透中心所有医疗污水严格消毒后符合国家《医院污水排放标准》排放三、物品病历管理制度1、腹透室内贵重物品及仪器需专人管理。
如:电脑、腹膜透析机器等。
2、腹透用品每月按时计划订货,保证用物充足,消毒备用。
3、腹透液定点存放,不同浓度的腹透液分别放置,保持干燥。
4、门诊随访病人的病历资料应按照年份分类归档,填写齐全,专人保管,定期归档。
有特殊情况应及时记录,妥善保管。
5、新置管的病人及时建立新档案,填写好首页。
6、同步登记电子版病历档案,实时在线网络登记。
四、随访制度1、及时为新入腹透患者建立随访病历档案,由专职护士填写。
2、随访形式包括电话随访、家访、门诊随访、住院随访等形式。
3、新入腹透患者出院后2周至1月完成首次随访;病情稳定者1~3月随访一次(包括电话随访),病情不稳定者随时住院治疗或家访。
腹膜透析液卫生部药品标准(二部)第三册腹膜透析液卫生部药品标准(二部)第三册1. 引言腹膜透析液在肾脏疾病患者的治疗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通过清除体内多余的水分和毒素,帮助患者维持生命健康。
而腹膜透析液卫生部药品标准(二部)第三册则是我国规定的相关标准,它对腹膜透析液的质量、使用方法、监督管理等方面做出了详细规定。
2. 腹膜透析液的质量标准在腹膜透析液卫生部药品标准(二部)第三册中,对腹膜透析液的质量标准作出了详细规定。
这包括对腹膜透析液的外观、PH值、细菌、内毒素、氧化还原电位等方面的要求。
这些标准的制定是为了确保腹膜透析液的质量达到一定的标准,能够安全有效地用于临床治疗。
3. 腹膜透析液的使用方法除了对腹膜透析液的质量标准之外,腹膜透析液卫生部药品标准(二部)第三册还规定了腹膜透析液的使用方法。
这包括腹膜透析液的配制、储存、输注等各个环节。
这些规定的制定是为了避免在腹膜透析治疗中出现意外情况,保证患者的治疗安全。
4. 监督管理标准的制定是为了更好地监督管理腹膜透析液的生产和使用。
腹膜透析液卫生部药品标准(二部)第三册对腹膜透析液的生产企业、销售单位和临床使用单位都做出了相应的监督管理要求。
只有严格按照这些要求进行生产和使用,才能确保腹膜透析液的质量和安全。
5. 个人观点和总结作为腹膜透析液的使用者,我对腹膜透析液卫生部药品标准(二部)第三册的制定感到非常重要。
这些标准的制定不仅提高了腹膜透析液的质量和安全性,也为我们提供了明确的操作指南。
在未来的临床工作中,我会严格按照这些标准要求,确保腹膜透析液的质量和安全,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效果。
结语腹膜透析液卫生部药品标准(二部)第三册的制定,对于腹膜透析治疗的推进和患者的健康至关重要。
只有严格按照这些标准的要求,才能确保腹膜透析液的质量和安全。
希望未来能够有更多的标准和指导文件出台,为腹膜透析治疗提供更加完善的保障和指导。
腹膜透析液卫生部药品标准(二部)第三册的制定确实为腹膜透析治疗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保障。
腹膜透析患者全程智慧化药学服务模式的建立Δ杭永付 1*,徐燕 2,戴小花 3,吴甜甜 4,段银银 5,徐德宇 6,胡坤 6,刘星星 7,朱建国 1,缪丽燕 1,李琳 6 #(1.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药学部,江苏 苏州 215006;2.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药学部,郑州 450052;3.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药学部,广东 肇庆 526000;4.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药学部,郑州 450007;5.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药学部,江苏 淮安 223300;6.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江苏 苏州 215006;7.贵阳市妇幼保健院药剂科,贵阳 550003)中图分类号 R 95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1-0408(2023)21-2644-05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3.21.13摘要 目的 建立腹膜透析(PD )全程智慧化药学服务模式,为临床药师提供规范化PD 药学服务提供参考。
方法 调研分析国内外PD 患者的药学服务模式,结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以下简称“我院”)实际情况,以“居家→PD 中心门诊→住院部”为主要节点,优化药物重整循环流程。
通过改良汉化版的药物相关问题(DRPs )分类工具,制定相应的药学服务流程,展示具体案例等方面阐述PD 全程智慧化药学服务模式。
结果 我院以药物治疗管理(MTM )平台为依托,构建了“在院药学监护(建档)-PD 门诊MTM-居家药学服务(线上App 管理)”的闭环PD 全程智慧化药学服务模式,形成了“入院→出院→门诊”药物重整循环和“发现-分析-干预-随访-记录-评估”DRPs 循环的“双循环”工作流程。
结论 我院PD 全程智慧化药学服务模式的建立为规范PD 患者的药学服务提供了经验,可以减少DRPs 。
关键词 腹膜透析;药学服务;工作模式;临床药师;药物重整;药物相关问题;药物治疗管理Establishment of whole -process intelligent pharmaceutical care model for peritoneal dialysis patients HANG Yongfu 1,XU Yan 2,DAI Xiaohua 3,WU Tiantian 4,DUAN Yinyin 5,XU Deyu 6,HU Kun 6,LIU Xingxing 7,ZHU Jianguo 1,MIAO Liyan 1,LI Lin 6(1. Dept. of Pharmacy ,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oochow University , Jiangsu Suzhou 215006, China ;2. Dept. of Pharmacy , the Fifth Affiliated Hospital of Zhengzhou University , Zhengzhou 450052,China ;3. Dept. of Pharmacy , Zhaoqing First People ’s Hospital , Guangdong Zhaoqing 526000, China ;4. Dept. of Pharmacy , Zhengzhou Central Hospital Affiliated to Zhengzhou University , Zhengzhou 450007, China ;5. Dept. of Pharmacy , the Affiliated Huaian No.1 People ’s Hospital , Jiangsu Huaian 223300, China ;6. Dept. of Nephrology ,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oochow University , Jiangsu Suzhou 215006, China ;7. Dept. of Pharmacy , Guiyang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Care Hospital , Guiyang 550003,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develop a whole-process intelligent model of pharmaceutical care for peritoneal dialysis (PD )patients , and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clinical pharmacists to provide standardized PD pharmaceutical care. METHODS The pharmaceutical care mode of PD patients at home and abroad was investigated and analyzed. Based on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oochow University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our hospital ”), with “home →PD center outpatient →inpatient department ” as the main node , the recycling process of medication reconciliation was optimized. The whole-process intelligent pharmaceutical care model of PD was illustrated by improving the Chinese version of the drug-related problems (DRPs ) classification tool , developing the corresponding pharmaceutical care process , and presenting specific cases. RESULTS Based on the medication therapy management (MTM ) platform , our hospital had built a closed-loop PD whole-process intelligent pharmaceutical care model of “in-hospital pharmaceutical care (building document )-PD outpatient MTM-home pharmaceutical care (online App management )”. A “double cycle ” workflow of “admission →discharge →outpatient ” medication reconciliation cycle and “discovery-analysis-intervention-follow-up-record-evaluation ” DRPs cycle was formed. CONCLUSIONS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whole-process intelligent pharmaceutical care model for PD in ourhospitalprovidesexperienceforstandardizingpharmaceutical care for PD patients , and can reduce DRPs.KEYWORDSperitoneal dialysis ; pharmaceutical care ; workmodel ; clinical pharmacist ; medication reconciliation ; drug-related problems ;medication therapy managementΔ 基金项目江苏省医学重点学科项目(No.ZDXK 202247);苏州市科技发展计划指导性项目(No.SKYXD 2022017);江苏省药学会——恒瑞医院药学基金项目(No.H 202032)*第一作者副主任药师,硕士。
腹透室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腹透室的管理,保障患者安全,提高医疗质量,特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腹透室是医院提供腹膜透析治疗的特殊科室,负责对患者进行腹膜透析治疗,并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进行管理。
第三条腹透室的管理遵循合理、科学、规范、严格的原则,确保患者和医护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第四条腹透室负责人应严格执行本规章制度,对违反规定的行为及时处理,确保科室的正常运行和秩序。
第五条医护人员应遵守腹透室的相关管理规定,开展工作,提高服务质量,保障患者的权益。
第六条患者在腹透室接受治疗时,应听从医护人员的安排和指示,配合治疗工作,保持安静和整洁,维护腹透室的正常秩序。
第七条腹透室的相关管理事项,如有特殊情况需要调整,应由腹透室负责人提出申请,并经过院领导批准后方可执行。
第八条医院负责对腹透室的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腹透室的管理规范、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第二章腹透室的布局和设备第九条腹透室应有适量的床位和空间,保证患者接受治疗时的舒适和隐私。
第十条腹透室的设备应按照卫生部门规定进行购置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和安全使用。
第十一条腹透室应具备洗手间、消毒室、药品存放室等必要设施,并保持室内清洁卫生。
第十二条腹透室应设置相应的呼叫装置和急救设备,确保患者在突发情况下能够及时得到医疗救治。
第三章医护人员的管理第十三条腹透室应配备专业的医护人员,包括腹透科主任、护士长、腹透护士等,确保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十四条医护人员应按照规章制度进行培训和考核,持证上岗,保持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
第十五条医护人员在腹透室工作期间,应遵守纪律,服从管理,保证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
第十六条医护人员应积极配合腹透室负责人对患者进行管理和护理工作,提高服务质量,确保医疗安全。
第四章患者的管理第十七条患者在接受腹膜透析治疗时,应按照医嘱进行配合,定期进行检查和复诊,保持良好的治疗效果。
第十八条患者在腹透室接受治疗期间,应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注意饮食和生活方式,遵守管理规定,不得擅自行动。
一、目的为了确保腹膜透析(腹透)患者的治疗安全,规范腹透液的管理和使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特制定本制度及流程。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及流程适用于医院内所有腹膜透析患者的腹透液管理。
三、职责1. 医疗科:负责腹透液采购、储存、发放及使用监督。
2. 护理部:负责腹透液配置、患者使用指导及护理工作。
3. 腹透中心:负责腹透液质量检测、患者教育及并发症处理。
四、腹透液管理制度1. 腹透液采购(1)医疗科根据腹透中心的需求,定期采购符合国家规定标准的腹透液。
(2)采购的腹透液应具备以下条件:a. 具有生产许可证、产品注册证、质量检验报告等合法证明文件;b. 符合国家标准,质量稳定;c. 包装完好,无破损、污染。
2. 腹透液储存(1)腹透液应储存在阴凉、干燥、通风、避光的环境中,避免高温、潮湿、污染。
(2)储存温度应控制在2-8℃范围内。
(3)储存期限:腹透液有效期为2年,过期不得使用。
3. 腹透液发放(1)腹透液由医疗科负责发放,发放前应核对患者信息,确保发放正确。
(2)发放时,需告知患者或家属腹透液使用注意事项。
4. 腹透液使用(1)护理部负责腹透液配置,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
(2)患者使用腹透液前,护士应向患者或家属讲解腹透液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3)患者使用过程中,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五、腹透液流程1. 患者就诊后,由腹透中心负责评估,确定是否适合进行腹透治疗。
2. 医疗科根据腹透中心的需求,采购符合国家规定的腹透液。
3. 护理部负责腹透液配置,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
4. 腹透中心对患者进行腹透液使用指导,确保患者正确使用。
5. 护理部负责腹透液使用过程中的护理工作,密切观察患者情况。
6. 腹透中心定期对腹透液质量进行检测,确保患者使用安全。
六、监督与改进1. 医院定期对腹透液管理制度及流程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改进。
2. 护理部定期对护士进行腹透液操作培训,提高护士的操作水平。
3. 腹透中心定期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腹透液使用的认识。
腹膜透析(PD)中心规范化的管理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肾内科腹透中心 王兰 腹膜透析是一种符合我国国情即简便,无需特殊仪器设备,心血管稳定性好,又符合人的生理的一种治疗终末期肾脏病(ESRD)的有效方法,腹透(PD),特别是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具有价格相对低廉、节省资源、操作简便、病人可在家自行透析等优点,是尿毒症患者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我国人口众多,随着我国尿毒症病人的持续增长,开展此项治疗符合国情,这种治疗方法将在我国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筹建PD中心 • 对腹透中心做了详细的规划 • 借鉴国际先进的PD中心的管理经验 • 建立中心文化 :理想 、使命 、目标 • 制定医护人员及病人的管理计划等 • 购建了腹膜透析中心的质量管理及评估体系
中心建立的过程 • 愿景的产生 • 团队组建和建设——责任的分工 • 中心管理构架的形成 • 制度、常规与路径的建立 • 病人管理及随访诊疗计划的制定 • 管理的方法与策略 • 持续的质量改进
PD中心人员组成与管理 • 专家1人:主管PD中心科研及中心的全面发展 • 医生2人:负责PD手术、出门诊及治疗质量的把关与改进 • PD护士多名:管理、责任、营养、科研。责任护士与病人比例为1:30-50 • 研究生多名:参与中心科研及临床工作 • 培训进修医生和进修护士各多名:参与中心临床工作 由经验丰富的医生和护士组成的专业小组及多学科团队人员组成的治疗小组,工作人员定岗定位,各行其责,团结协作。
PD中心的管理构架 人员的管理 强调护士的作用,教育的理念的改变,发挥管理的效能。 病人的管理 病人档案的建立,门诊病人的随访制度,与病人建立密切的合作伙伴关系,教育病人掌握自我管理,加强病人培训与教育,随着糖尿病病人的猛增,加强糖尿病病人的管理尤为重要,病人饮食的管理在透析病人管理中极其重要,还有促进透析病人的康复及社会回归,提高病人的治疗质量和生活质量也是我们现今的工作重点和目标。 评估体系的建立 常规的形成、临床路径的创立,查访制度的把关,循证医学的导向,评估表的填写,问卷资料的收集,数据的录入,总结、分析、比较、归纳——汇总(质量汇报),全面质量和持续质量提高与改进。治疗护理有常规,工作量与质有记录和统计,各项工作有职责,工作内容具有格式化程序化,各项评估有标准,教育与培训有计划及考核,每周查房及每月质量工作汇报有制度,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及持续质量提高的管理方法。
医疗质量管理 • 病房式的门诊管理 – 全程的治疗与护理 – 强调病人的治疗知情权 – 密切的医患关系 – 每周的门诊管理 – 每周的门诊查访 – 每周的病房查房 – 每月的质量汇报 • 强调各项记录的完整、准确、及时 建立每周一次的查房及每月工作质量汇报制度,总结、统计、分析、比较病人的检查化验结果、饮食及透析记录、病情变化、出现的问题等,进行综合评估,对腹透治疗的的一些质量标准如门诊随诊率、依从性、外出口感染、腹膜炎发生率、住院率、生活质量调查、焦虑与抑郁、水肿、体重、血压控制、透析充分性、贫血、钙磷代谢紊乱、血糖控制、营养、活动情况、并发症等进行评估,用科学的方法系统地分析、归纳、总结,并引入循证医学(EBM) 思想,临床途径(CP)管理建立,科学的医疗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等融入了质量保证、质量改进等先进管理思想,不断对医疗服务过程的内容、效果及满意度进行登记、统计、分析、比较和评价,既促进了诊疗行为的规范化,又增进了医务人员相互协作、医患沟通,同时也通过不断的分析评价,进行持续质量改进。
加强PD护士的责任角色作用 • 管理方式 :责任负责制、对PD病人全面管理、对PD病人全程全方位培训与教育 • 工作内容:腹透护理、病人教育、门诊随诊、并发症处理 • 责任护士的作用:管理一组(30-50)病人 明确PD护士的职责与分工管理,PD护士角色的定位和工作职责是发挥团队最佳功能状态的基础。工作领域的合理分配与合作将增进团队的凝聚力。PD护士素质的要求:要具有广泛的肾科知识和临床护理知识、培训技巧、耐心、灵活性、沟通能力、判断力等。职责明确、分工协作,各尽其责共同把中心的各项工作全面、系统、科学的完成。工作内容以教育、培训、门诊随访病人;处理日常事物、急症并发症;充分发挥护士在PD治疗中的作用。 腹透的护理包括各种操作:手术配合、换管、出口处护理、换液、透析机操作、并发症处理;24小时热线服务;随访跟踪;培训与再培训及全程的病人教育;康复活动等。 责任护士负责对病人资料的收集以及对病人的全面评估。责任护士与病人建立密切的伙伴关系,相互信任、相互尊重。根据病人文化、社会背景、个性特点、接受能力等的不同,制定和实施个体化的教育与培训计划。以生理-心理-社会现代的医学模式,对病人实行全身心的整体治疗与护理。病人的培训、教育、门诊随诊、家访、心理及康复指导、PD问题的处理、评估等护理工作均融入PD护士工作中。从而使护理工作具有持续性、责任感、自主性、权威性、决策性、系统性以病人为中心的全身心护理贯穿于PD治疗的始终,而且如同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一般是一个循环往复,持续不断的过程。
加强病人教育是腹透工作的重点 健康教育的目的:健康教育在CAPD治疗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病人进行教育 。使病人了解并掌握有关的知识和技能 ,消除危险因素 ,纠正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 ,预防并及时处理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提高疗效和预后,促进康复健康,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 教育途径 常规随访 (门诊, 电话, 邮件和电子邮件等),教育课程包括透前教育,病人培训,再培训 ,照顾者的培训,饮食与运动。教育形式有单独讲授,小组讨论,演示,病人榜样,病人活动。教育效果不断反馈和加强,合理使用呼叫服务和家访。提高病人依从性,是成功治疗的关键所在。 教育的重点 一. 控制水盐预防容量负荷过多 • 我中心曾调查有70.4%的病人不能严格控制饮食 o 一方面他们曾接受错误的观念即CAPD病人可以自由吃喝。 o 另一方面,他们并没有认识到控制饮食的重要,尤其是水盐的控制,对于病人的预后可能起着关键的作用。
血容量过多的危害 • 心血管并发症是主要的死亡原因,高血压是透析病人心血管死亡的首要促发因素,血容量过多认为是导致腹透病人高血压和心血管并发症的主要原因。 • 原因: ❖ 残余肾功能逐渐丧失 ❖ 腹膜通透性也有不同程度的增高 ❖ 饮食习惯不改变或改变不大
二. 严格操作规程,减少外出口感染及腹膜炎的发生 • 接触性污染是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发生的最主要原因 • 调查28次腹膜炎事件中,透析操作不当的有19例次,尤其是由保姆操作者腹膜炎发生率(1/26.3病人月)较由本人操作者腹膜炎发生率(1/47.7病人月)要明显高 • 目前腹膜炎发生率为50-60病人月
三. 教育病人按时门诊随诊 • 及时发现病情变化,调整用药等治疗方案:超滤量、尿量、血压、体重的变化 • 高血磷问题:结合剂治疗 • 低血钾问题:补钾、控盐水 • 钙磷代谢紊乱:药物、检查 • EPO/铁剂的合理使用:Hb/Fe检测、剂量、时间 • 胰岛素的正确使用:注射部位、方法、剂量 • 营养与饮食:蛋白质的摄入、含P/K食物 • 四. 糖尿病患者教育重点 • 年老、病重、并发症多 :生活质量差 • 存在更为明显的容量负荷问题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引起的双眼失明 ▪ 糖尿病足导致的截肢 ▪ 脑血管病变引发的肢体偏瘫 ▪ 超滤量和总液体清除量均高 ▪ 更多高渗葡萄糖透析液的使用 DM病人的教育要点 • 教会病人严格控制水盐的摄入,而不是增加高浓度葡萄糖透析液来增加超滤。 • 更重要的是督促并监督,还要教会病人监测血糖,把血糖控制在理想的范围内,避免、减少或延长其他并发症的发生。胰岛素的合理使用,糖尿病足的护理。
腹膜透析作为一种门诊治疗手段,病人主要在家自行透析。因此,医护人员掌握先进的腹透知识,并对病人及其家属进行教育和培训,让他们掌握腹透的基本知识和具备处理常见问题的能力即自我管理是关系到腹透开展和成败的关键问题之一。然而在我国,目前仅在一些大医院有透析后简单的培训工作,而且这些培训大多仅停留在单纯的透析操作技术上。对病人的再培训和规范管理则几乎是空白。在大多数医院,腹透病人在门诊往往得不到必要的指导和管理。由于腹透病人的病情常处于一个动态变化当中,而且这种变化往往不为病人所注意。临床上常见病人出现了严重的并发症如心力衰竭、重度营养不良才来就诊,耽误了病情,也大大缩短了病人的寿命和降低了病人的透析质量,治疗的退出率较高。
腹透中心规范管理 建立规范化的门诊随访制度,人性化的门诊管理,个体化的治疗、教育方案,团队合作,包括与病人及其家属的合作,以护士为主体,对患者的密切随访和充分授权,以病人自我护理与自我管理为重点,以康复为目标,促进持续质量提高。
腹透门诊管理中我们的经验 充分发挥护士在慢性疾病管理中的作用,在教育中运用和实施理论与方法的探索,强化病人自我管理的重要作用,做到全程的教育与整体的护理相结合,团队的合作(营养、康复、心理、糖尿病),促使治疗质量持续质量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