胭脂鱼生物学特性及养殖技术
- 格式:doc
- 大小:302.50 KB
- 文档页数:5
胭脂鱼隶属于鲤形目、胭脂鱼科,是名贵的经济鱼类。
在重庆地区随着胭脂鱼人工繁殖技术的突破,目前已成为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养殖品种,观赏鱼爱好者们也逐渐将其纳入水族箱中饲养。
本文就胭脂鱼生物学特性及家庭养殖方法做简要介绍,为家庭饲养胭脂鱼提供技术参考。
1生物学特性1.1形态特征胭脂鱼头短、口小,唇发达,无须,侧线完全。
体长在5~25cm时,体侧有三条灰黑色横纹,眼框附近有1圈黑斑,体形侧扁似三角形,游动时如帆船行驶一般。
成鱼阶段鱼体两侧各有1条贯穿头尾的猩红色条纹,但由于成鱼体型较大,因此在水族箱中饲养时,大多选取幼鱼作为饲养对象。
1.2生活习性胭脂鱼生长适宜水温18~22℃,属温水性中下层淡水鱼类,主要采食水中浮游动物、底栖动物及植物碎屑等,生产上主要通过投喂蛋黄、轮虫等开口饵料进行稚鱼期培育,投喂商品化颗粒饲料对幼鱼和成鱼进行培育。
2饲养技术2.1观赏鱼的选择及放养在水族店挑选胭脂鱼时,要选择体表干净,外表完整,鳍条完好,头、眼无变红或发白的健康鱼;试着在水族店对其投喂饲料,了解训食程度,挑选抢食快,食欲好,大小为8~15cm的个体。
胭脂鱼放入水族箱前,需将整个装鱼袋放入水族箱中浸泡15min以上,使袋内胭脂鱼适应水族箱中水环境。
2.2水质调控与清污胭脂鱼的家庭饲养温度控制在18~22℃为宜,可通过加热棒保证水温恒定;水中溶解氧要达到5mg·L-1,过低会出现浮头等缺氧症状;定期监测水质指标,水中酸碱度保证pH在6.5~8.0,水中氨氮浓度不得超过0.02mg·L-1、亚硝酸盐浓度不超过0.5mg·L-1。
换水是饲养胭脂鱼过程中关键的技术之一,换水前可用清污刮藻器将底部、缸壁上污物除去,换水量为总水量的1/4~1/3,所用新水需做去氯处理,循环滤水系统需每周清理滤材1次,避免变质影响鱼类健康。
2.3饲料投喂饲料投喂原则上按照鱼类养殖技术“定量、定时、定质”三定原则进行,每天固定投喂次数与投喂量,胭脂鱼日投喂次数可在1~3次,每次投喂量为投喂后5~10min吃完为宜;投喂饲料要新鲜、适口,满足胭脂鱼营养需求,由于胭脂鱼属底层鱼类,因此所投饲料必须为沉性饲料,饲料大小要根据所养胭脂鱼口径大小进行选取。
胭脂鱼养殖前景分析-胭脂鱼的养殖技术胭脂鱼又名黄排、火烧鳊、红鱼、紫鳊、燕雀鱼、火排、中国帆鳍吸鱼等。
中国原生鱼,小的时候挺可爱的,背鳍很大,往往被叫做“一帆风顺”什么的,图个吉利。
生长于中国长江水系,胭脂鱼是底栖性鱼类,和所有吸口鲤科鱼类一样对食物的接受能力极强,只要它们的嘴能吸进去的,给什么都吃。
现在就为大家介绍一下,胭脂鱼养殖前景分析,胭脂鱼的养殖技术,胭脂鱼的营养价值。
胭脂鱼养殖前景分析中华胭脂鱼是一种大型的经济鱼类,个体大的可达数十公斤。
具有个体大、生长快、性温顺、抗病力强、肉厚细嫩、味道极鲜美、经济价值高的特点。
胭脂鱼是长江稀有珍贵鱼类,被国家列为二级濒危珍稀动物。
基于三峡大坝的建设和酷鱼滥捕等人为因素,胭脂鱼自然界的生物存量锐减。
目前0.5~0.8千克规格商品胭脂鱼价格为60~80元/千克,并且供不应求。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胭脂鱼养殖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
胭脂鱼肉味鲜美,粗蛋白含量较高,粗脂肪含量适中,且钙、磷、铁等营养元素丰富,鱼肉中含有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2种人体半必需氨基酸,是一种重要的特种经济鱼类,市场需求量大,在高档酒楼和酒店中是一道名菜。
胭脂鱼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是水族箱和景区水池中的一种重要的观赏鱼品种,在观赏鱼市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消费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美化居室,追求时尚,消费档次趋向优质。
胭脂鱼作为高档观赏鱼类,在东南亚甚至欧美有很大的市场,随着商品量增大,也必将进入中国的寻常百姓家庭。
胭脂鱼的养殖技术1、池塘条件池塘大小不限,以水深2米以上为宜,底质以壤土最佳。
水源充沛,水质良好,没有污染,注排水方便,池塘向阳,光照较好,有利于培养水浮游生物。
2、鱼苗放养鱼苗下塘前应清除池中的有害昆虫、蛙卵、蚓蚓、野杂鱼等。
然后按每亩100~150千克生石灰,彻底清塘。
一般每平方米放养初孵鱼苗100~200尾,经过l个月的培养,等鱼苗长至3~4厘米时,进行分塘培育。
胭脂鱼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胭脂鱼是一种具有较高商业价值的淡水鱼类,它是水族爱好者和
养殖者常食用的一种鱼。
养殖胭脂鱼可以满足养殖者的收益期望,但
也要考虑到收获期质量和数量,以免影响鱼类质量和平衡。
为了能够
满足养殖者的收益期望,应掌握正确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首先,应该注意确保充足的水质,胭脂鱼要求较为严格的水质和
水温条件,通常在温度24-27摄氏度,含氧量 08-10 mg/L,水PH值
6.8-
7.6 范围内。
一般按每个鱼苗100L水进行养殖,可以每半小时进
行水质检测,如果发现水质不符合要求则及时进行处理。
其次,饲料及投喂是养殖胭脂鱼的重要组成部分。
饲料应选择高
蛋白,低脂肪,富含矿物质的饲料,塑料颗粒和鱼粉是最常见的饲料,投喂量应以鱼类胃容量的1/3为宜,投喂间隔时间为4到5次一天。
最后,养殖胭脂鱼还要控制病毒和其他有害微生物的侵害,定期
进行鱼类疫苗的打针预防疾病以及确保厂房的清洁程度,以便减少病
害的发生。
胭脂鱼养殖与人工繁殖技术胭脂鱼养殖很有前景,它是中国特有的淡水珍稀物种,生长于中国长江水系、卵生动物,其体型奇特,色彩鲜明,尤其幼鱼体形别致,色彩绚丽,游动文静,被人们荣称为-帆风顺,在东南亚享有亚洲美人鱼的美称。
胭脂鱼的生活习性胭脂鱼生活在湖泊、河流中,幼体与成体,形态各异,生境及生物学习性不尽相同,幼鱼喜集群于水流较缓的砾石间,多活动于水体上层,亚成体则在中下层,成体喜在江河的敞水区,其行动迅速敏捷。
可与波鱼、鲐和黑线飞狐和平共处,但不能与石首鱼和泥鳅混养。
胭脂鱼胭脂鱼生长较快,l龄鱼体长可达200毫米左右,成熟个体一般体重可达l5一20千克,最大个体重可达30千克。
胭脂鱼亲鱼的养殖首先,要提供亲鱼充足、适口的优质饵料,以满足性腺发育的营养需要。
一般投喂含粗蛋白35%以上的颗粒饲料,冰鲜鱼浆或冰鲜鱼浆拌鳗鱼饲料,以团块投喂。
但实践表明,胭脂鱼最喜欢吃水蚯蚓,所以,亲鱼培育应根据季节变化和亲鱼性腺发育特点,正确掌握日投饵数量,一般4-5月投饵率为3%,6-8月4%-5%,9-l0月3%-4%,ll-l2月日投饵l%-2%,l-3月少量投喂。
特别注意产卵前的30天左右控制投饵量,避免亲鱼过肥,并采取流水或冲水。
每5天一次,刺激性腺发育成熟。
此外,亲鱼培育期间,加强池塘水质管理和病害的防治,创造亲鱼培育的优良生态环境。
养殖胭脂鱼如何诱导产卵诱导胭脂鱼产卵的激素有高效鱼类催产合剂3号(由dom和sgnrh组成)、鱼类雌性特异蛋白mdash;mdash;fsp、lrhmdash;mdash;a2、hcg、鲤鱼脑垂体。
选择胭脂鱼催产剂的高低、应根据其性腺发育的成熟度而灵活掌握。
对性腺成熟好的(能挤出卵粒),剂量可适当偏低(剂量不可太低,大低了不起作用)。
对性腺成熟度差的(只能挖出卵粒),剂量可适当偏高(但不可太高,太高了反而起抑制作用,甚至引起难产或死亡)。
胭脂鱼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摘要:胭脂鱼,是一种美丽又热爱繁殖的观赏鱼类。
本文介绍了胭脂鱼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包括水质要求、饲养和繁殖技巧等,帮助读者了解如何有效地照料和繁殖胭脂鱼。
正文:胭脂鱼作为一种非常漂亮而受欢迎的观赏鱼类,广泛分布于亚洲水域。
因其色鲜艳、活泼好动,成为众多鱼类爱好者的首选。
为了能够更好地照料和饲养胭脂鱼,下面将介绍其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1. 水质要求胭脂鱼对水质要求较高,养殖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蓝背鱼是热带淡水鱼类,水温常年保持在20-26℃比较适宜;其次,酸碱度(pH值)应保持在6.5-7.0之间;此外,水质应保持清洁,每周定期更换部分水体,并确保过滤系统的正常运行。
2. 饲养技巧(1)饲料选择:胭脂鱼主要以昆虫和底栖无脊椎动物为食。
在养殖过程中,可以选择专业配制的胭脂鱼颗粒饲料或冷冻纤维虫等,以保证其充足的营养需求;(2)饲养频率:每天喂食2-3次,每次适量为宜;(3)适宜环境:提供适宜的游泳空间和藏身之处是胭脂鱼生活的关键。
因此,应提供合适大小的水族箱,并适时添加适量栖息和游泳设施,以满足胭脂鱼的需要;(4)观察鱼群:定期观察鱼群是否有异常行为或病状,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措施,如调整饲养密度、健康处理等。
3. 繁殖技巧繁殖胭脂鱼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性别分辨:一个种群中会有不同的性别,其中雄性通常更加鲜艳。
在繁殖季节,雄性常常会显示出攻击性和领地意识;(2)繁殖环境:为了成功繁殖,需要为胭脂鱼提供合适的繁殖环境。
理想情况下,可以在水族箱内放置水草以供产卵和产仔觅食;(3)孵化过程:如果成功产卵,需将孵化盘放置在温暖明亮的环境中。
胭脂鱼幼鱼的孵化时间大约为1-2天。
孵化后的幼鱼需要适当关注和照料,提供足够的小颗粒饲料和适当大小的设施。
总结:通过合理地养殖和照料,胭脂鱼可以在家庭水族箱中繁衍生息。
但是,作为一种观赏鱼类,胭脂鱼并不是特别容易繁殖,需要一定的经验和技巧。
胭脂鱼养殖与人工繁殖技术一、胭脂鱼介绍胭脂鱼(学名:Carassius auratus)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亲水性白化变异品种,也是一种观赏鱼。
该鱼种肉质可食,多用于养殖或散养。
胭脂鱼的肉质细腻,口感鲜美,营养丰富,脂肪含量较高,是人们的饮食非常重要的一类鱼类。
二、胭脂鱼的生态习性胭脂鱼是生存于温带和亚热带的淡水鱼类,分布于全球各地。
胭脂鱼性情活泼,食量较大,适应各种水质条件,具有较高的耐污能力,对养殖条件的适应性比较强。
在自然条件下,胭脂鱼的食物主要以浮游生物和藻类为主,还可食水生植物。
三、胭脂鱼的养殖1.鱼池的选择与制作胭脂鱼适合在自然湖泊、水库、河流或人工水域中养殖,如果条件限制,也可采用鱼塘、养鱼池等方式进行养殖。
对于胭脂鱼的养殖池,可以选择面积较大,水深适中,富含藻类和浮游生物的水域作为养殖水源。
可以自己进行鱼池制作,一般采用塑料薄膜、水泥池或水泥砖筑造。
需要注意的是,在鱼池有效容积不小于0.3立方米的条件下,单尾胭脂鱼的可容养量为每立方米2~3尾。
2.胭脂鱼的投放胭脂鱼的投放可以在以春季和秋季为主的气温适宜的季节进行,一般采用1-2年龄阶段,体长在58厘米之间的年轻鱼进行养殖,投放密度宜在每亩5001000尾。
3. 饲料的选择与投喂胭脂鱼为杂食性鱼类,适合吃浮游生物、藻类和小型底栖动物等食物。
养殖过程中,可以投喂鱼粉、虫粉和鱼饵等饲料,也可以利用稻田等养殖环境中的微生物和浮游生物作为胭脂鱼的主食。
投饵量应适量,避免过度喂食导致水质过度污染。
4. 病害防治在胭脂鱼的养殖过程中,会出现一些病害问题。
比如说口细胞虫病、鱼白病和肠道病等。
这些病害不仅会影响鱼类的生长,同时也会导致鱼类的死亡。
为了避免这些病害的发生,需要进行科学管理和繁殖。
四、胭脂鱼的人工繁殖采用人工繁殖可以提高胭脂鱼的产量和生产效益,同时也可以通过繁殖筛选出具有特殊形态、色彩或其他经济价值的新品种。
1. 繁殖池的准备选用水质优良的江河、湖泊或自来水作为繁殖池,必须要保持水质干净卫生。
胭脂鱼养殖胭脂鱼通常被人们称为“一帆风顺”。
作为食用鱼,它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在沿江城市和一些省会城市的中高档餐厅,一公斤要卖200多元;作为观赏鱼,它是东南亚华侨的最爱,人们取其顺意、吉祥之意,养来作“风水鱼”,在花鸟市场里也是价格不菲。
胭脂鱼是胭脂鱼科在亚洲分布的唯一种属,被列为国家二类保护野生水生生物。
该鱼体形奇特,花纹鲜艳,因此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曾获世界观赏鱼博览会银奖。
一、生物学特性胭脂鱼主要产于长江上游,幼鱼经常群集在水流比较静止的乱石之间;喜欢生活在水的上层,游动缓慢,成鱼及未长成的成鱼栖息在水的中下层,行动矫捷。
每年2月中旬,性腺接近成熟的胭脂鱼亲鱼均要上溯到长江上游的急流中产卵繁殖,等到秋季退水时期,又回到长江干流内越冬。
胭脂鱼性情温和,不跳,行动迟缓,生活力强,起捕率高。
胭脂鱼主要摄食底栖无脊椎动物,如摇蚊幼虫、蜻蜒幼虫、蚬和淡水壳菜等,也可摄食植物碎片及部分硅藻和丝状藻类等,属偏动物性蛋白的杂食性鱼类。
在人工养殖条件下,除投喂水蚯蚓、陆蚯蚓外,也可投喂下杂鱼、动物内脏和人工配合饲料如鳗鱼料等。
一般当年鱼可长到0.5~1公斤,3龄鱼可达3~4公斤。
胭脂鱼每年3~4月产卵,5冬龄达性成熟。
二、养殖技术1.苗种培育:鱼苗出膜1个月左右,全长可达3~5厘米,主食底栖无脊椎动物。
培育塘面积1~2亩,水深1.2~1.5米。
鱼苗放池前,先毒塘,后施基肥,喂水蚯蚓、鳗料或花生麸等精饲料。
2.成鱼养殖:胭脂鱼食性杂、抗病力强、适应范围广和性温驯等特点,决定了其在池塘养殖中,单养或混养均能取得良好效果。
单养方式:每亩投放大规格鱼种(50~100克/尾)400~600尾,另外少量补充一些栖息水层和食性等方面互补的其它品种,以充分利用水体和饲料。
混养时,每亩放养量约200~300尾,可混养的鱼类有鲢鱼200尾,鳙鱼、草鱼和鳊鱼等各30~50尾。
也可作为搭配鱼类部分取代鲤鲫等底层鱼类,小比例地放在其它养殖池,增加池塘养殖效益。
胭脂鱼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摘要:胭脂鱼是一种常见的观赏鱼,具有鲜艳的色彩和独特的形态,深受鱼友们的喜爱。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胭脂鱼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首先,我们将详细介绍胭脂鱼的品种特点和适宜的饲养环境。
其次,我们将讨论胭脂鱼的饲养水质要求和合适的饲料选择。
最后,我们还会提到一些常见的问题和解决方案,以帮助读者更好地养殖胭脂鱼。
正文:一、胭脂鱼品种特点及饲养环境胭脂鱼是一种彩色刺激强烈的观赏鱼类,其色彩斑斓,有时甚至会有金黄色和红色相间的华丽图案。
胭脂鱼大多数生活在溪流、池塘、湖泊等水域,喜欢生活在静水环境中。
胭脂鱼适宜的生活温度在25-28摄氏度之间,PH值控制在6.5-7.5。
在饲养胭脂鱼时,我们应该注意水质的清洁,保持良好的光照和弱酸性水质。
二、胭脂鱼的饲养水质要求和合适饲料选择胭脂鱼对养殖环境的水质有一定的要求。
首先,水质应该保持清洁,能够定期更换水,并在水中使用滤材进行净化。
此外,定期监测水质的PH值和氨氮含量,保持合适的饲养环境想信胭脂鱼健康生长。
在胭脂鱼的饲养过程中,为了确保其营养需求和生长发育,选择合适的饲料非常重要。
一般来说,生意粉、人工饲料、小型鱼类融合料等都是胭脂鱼的较常用的饲料种类。
注意选择质量好、营养丰富的饲料,合理投喂,并根据胭脂鱼的需求控制喂养量和次数。
三、胭脂鱼养殖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在胭脂鱼的养殖过程中,我们可能会面对一些常见的问题。
比如,当胭脂鱼出现食欲不振、色泽变浅,精神不佳等问题时,这可能是因为环境和水质不适宜造成的,此时需要及时调整饲养环境,提高鱼缸的水质清洁度。
同时,选择适当的饲料来增强胭脂鱼的食欲。
另外,如果胭脂鱼出现了疾病感染的情况,我们应该立刻将其隔离,并进行适当的治疗。
注意病鱼的饮食和护理,这有助于加速康复。
如果鱼缸内的病鱼较多,应该进行全面检查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以避免疾病的传播。
结论:胭脂鱼养殖是一项需要投入时间和精力的工作。
养殖者应该了解胭脂鱼的品种特点和饵料选择,并按照适宜的环境要求进行养殖。
中华胭脂鱼养殖技术
中华胭脂鱼(scientific name: Culter alburnus)是一种重要的经济鱼类,主要分布于中国江苏、浙江、安徽、湖北、湖南、江西等地区的淡水湖泊和河流中。
以下是中华胭脂鱼养殖技术的简要介绍:
1. 孵化:选取健康的亲本进行人工授精,将受精卵孵化在适宜的水温(20-26摄氏度)下,使用孵化箱或孵化池进行孵化。
孵化过程中需要保持水质清洁、稳定,定期更换新鲜水,并添加合适的饵料。
2. 幼鱼养殖:孵化后的幼鱼需要适应外界环境,可先在浮浅池中养殖,然后逐渐转移到深水池中。
控制水温、水质和饵料的适宜,提供充足的氧气和适当的光照。
3. 繁殖:中华胭脂鱼的性成熟期一般为2-3年,性别比例是雄性为1:1.5。
在繁殖时,可在鱼塘或池塘中建立适宜的繁殖环境,提供适宜的水质和充足的饵料,引导鱼群进行自然繁殖。
4. 饲料管理:中华胭脂鱼可食用多种饲料,包括鱼粉、鱼油、豆饼、玉米等。
需根据鱼的生长阶段和生长环境进行饲料投喂管理,控制饲料投喂量,避免过度喂养和浪费。
5. 疾病防治:定期检查鱼群的健康状况,加强水质管理和环境清洁,定期进行消毒和排污。
如发现疾病,可采取合适的药物治疗或其他预防措施。
这些养殖技术只是中华胭脂鱼养殖的基本要点,实际养殖过程中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细致管理和调整。
美国大口胭脂鱼养殖技术美国大口胭脂鱼(下文简称胭脂鱼)从美国引进,具有个体大、生长快、易饲养、肉多味美等特点,是值得推广饲养的名优品种。
现将大口胭脂鱼养殖技术如下。
一、池塘条件与鱼种放养池塘面积不拘,水深以2米为宜。
最适生长水温为18-32°C。
池塘要求保水保肥,排灌方便,水源充足,水质良好。
鱼苗放养注意以下两点:1、鱼种放养前彻底清塘。
每亩用生石灰100-150千克全塘泼洒。
每亩施500千克绿肥作基肥。
5-7天后,待水体呈微绿色即可放鱼。
2、鱼种放养时间选在冬季和初春。
主养塘的放养模式为每亩放养胭脂鱼600-800尾,搭配鲢鱼100尾、鳙鱼50尾、鲫鱼200尾,草鱼、鲤鱼、罗非鱼、鲳鱼少放或不放。
混养放养量为每亩100-200尾。
二、胭脂鱼的饲养管理1、主养胭脂鱼以肥水为主,投精料为辅肥水方法是投绿肥和施化肥,每10天投绿肥1次,每次每亩投100-150千克,每3-4天放1次化肥,每次每亩放1千克尿素和2千克磷肥。
投精料最好投配合饲料,鲤鱼料、鲫鱼料、罗非鱼料都可作代替料。
投喂量掌握在1%-3%。
上午10时投喂1次,下午4时投喂1次。
混养塘只需投喂主养鱼,虾、胭脂鱼不需专门投喂。
2、注意消毒与换水每15天泼洒生石灰1次,每次每亩每米深用量为15-25千克;每次用完生石灰1-2天后,冲水20-30厘米,以利于天然饵料繁殖。
盛夏高温季节勤冲水,防止水温过高(超过32°C)。
保持水质“肥、活、嫩、爽”。
三、胭脂鱼病害的防治如饲养管理到位,胭脂鱼很少有病,每亩混养20-50尾黄颡鱼可防止锚头鳋病,全塘泼洒敌百虫或敌杀死治疗锚头鳋效果也好。
每次捕捞后可用强氯精全塘泼洒,以预防细菌性疾病。
注意幼鱼阶段不要使用硫酸铜。
美国大口胭脂鱼美国大口胭脂鱼又名巨口牛脂鲤,属鲤形目,胭脂鱼科,是从美国引进的原产于北美洲的大型淡水经济鱼类。
此鱼具有个体大、生长快、易饲养、繁殖力强等特点,是值得推广和饲养的名特优品种。
现将其养殖技术总结如下:一、池塘条件1.选择面积2亩~5亩的池塘,水深1.5米~2米,鱼池不渗漏,保水保肥好,排灌方便,水源充足,水质良好。
2.鱼种放养前,要杀灭鱼池中的病原生物。
一般是鱼种放养前7天~8天,用生石灰75公斤/亩~100公斤/亩兑水全池泼洒。
2天~3天后注入新水,并用粪肥300公斤/亩~400公斤/亩作基肥,以培育天然饵料。
二、鱼种放养鱼种放养可选在4月~5月份进行,尽量做到早放养,早开食,早生长。
放养鱼种要求体格健壮,无病无伤,规格整齐。
放养前最好经过消毒,可用3%~5%的生理盐水浸泡5分钟~10分钟或用20毫克/升高锰酸钾液浸洗30分钟后下塘。
放养量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一般800尾/亩~1000尾/亩为宜,可以适当搭配一些鲢鱼、鲤鱼、鲫鱼等。
三、饲养管理1.投饵鱼种下塘1天~2天即可开始投饵,饵料蛋白质要求控制在32%左右,鲤鱼料、罗非鱼料等都可作为其代替饲料。
投饵要遵循“四定”原则,日投饵量为鱼总体重的1%~5%,具体数量还应视季节、天气、鱼体大小、吃食情况、水质而定,一般春季为1%~3%,夏秋季为3%~5%,一般每天投饵2次~3次即可。
2.施肥主养胭脂鱼以施肥为主,投饵为辅。
大口胭脂鱼在天然水体中主食浮游生物,适当施肥可以节约饵料成本。
每10天投绿肥一次,用量100公斤/亩~150公斤/亩;每3天~4天施放一次化肥,每亩施1公斤尿素和2公斤磷肥。
施肥时间应选晴天施放,还应根据水质情况、水质肥瘦程度而有所增减,透明度最好控制在20厘米~25厘米。
3.水质管理要坚持每天巡塘,注意水质的变化。
良好的水质既可以促进生长,又可以防除病害。
每15天泼洒生石灰一次,用量为15公斤/亩~25公斤/亩。
每次泼洒生石灰1天~2天后,更新20厘米~30厘米深的水,这样有利于天然饵料的生长繁殖。
胭脂鱼养殖技术胭脂鱼是一种深海密密麻麻鱼,拥有广阔的海洋空间,它拥有色彩斑斓、半透明的身体,可以吸引人们的眼球,是海洋奇异的生物。
由于它颜色斑斓、可爱的外表,以及大量的营养成分,因此胭脂鱼具有很好的营养价值,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传统捕捞无法满足人们对胭脂鱼的养殖需求,只能通过养殖来解决,因此胭脂鱼养殖技术也成为了值得大家关注的一个热点话题。
胭脂鱼养殖的技术有很多,主要有三种:海水养殖、淡水养殖和混合水养殖。
海水养殖是指在海洋环境中进行的胭脂鱼养殖;淡水养殖则是在池塘、水井等淡水环境进行的胭脂鱼养殖;混合水养殖通常采用海水和淡水混合而成的水环境进行养殖。
无论采用什么样的养殖技术,都应该按照以下几个原则来进行:在养殖之前,应该对观察站区域的海洋环境进行评估,以确保胭脂鱼在养殖过程中能够获得良好的存活环境。
其次,应该控制养殖厂的水温、pH值、溶氧量和浊度,确保水质的稳定和清洁,以便胭脂鱼的养殖。
此外,养殖厂的设备要定期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以确保养殖的质量。
同时,建立有效的养殖卫生管理体系,对养殖的胭脂鱼多次进行检测,确保正常的水质和养殖环境。
养殖胭脂鱼不仅需要科学的技术要求,更需要养殖人员具备一定的管理水平,以便在养殖过程中做到高效、质量优良。
首先,养殖人员要熟悉胭脂鱼的生命周期,了解其习性和生长曲线,以便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其次,要科学的调配饵料,控制养殖的种群数量和空间,以降低胭脂鱼患病的几率;另外,要注意正确使用化学药品,避免污染环境和海洋生态系统;此外,养殖人员还要加强日常的管理工作,确保养殖的过程能够顺利进行。
综上所述,胭脂鱼养殖技术是一项复杂而又有深度的技术,是更多消费者能够享受到胭脂鱼的前提条件:无论是选择什么样的养殖技术,还是在养殖的过程中的操作,都应该按照相关原则来进行,确保每一道养殖工序都能够顺利完成,使得胭脂鱼的营养价值得到最大化,以便满足消费者对胭脂鱼的需求,使其成为营养又可口的美食。
胭脂鱼养殖方法一、前言胭脂鱼是我国传统的优良鱼种之一,它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深受人们的喜爱。
胭脂鱼能够适应不同的环境和水质,成活能力强,且适合多种养殖模式。
本文将介绍胭脂鱼养殖的方法、技巧及其应用等。
二、胭脂鱼养殖方法1.水质控制胭脂鱼对水质要求不高,但在养殖过程中仍然需要控制水质,尤其是水的PH值、水温、溶氧量等指标。
水温一般控制在15-30摄氏度之间,PH值在6.5-8之间,溶氧量在5毫克/升以上。
2.场地选择养殖胭脂鱼需要选择相应的水域,选用良好的水源和水质",水源上要注意不要有化肥、农药和工业污水等。
地面平坦、附近有煤矿和发电厂不能建养鱼场。
需要考虑到水流的情况,要选择水流缓慢、水质洁净的区域。
3.鱼苗筛选选择健康,鲜活的鱼苗,最好是当年出生的鱼苗,约三厘米左右。
入池前需将鱼苗浸泡在清水中,以适应池中的水质环境。
4.饲料选择饲料的选择应该根据当地的气温以及池塘中的水质等因素选择。
夏季应选用高热量、高蛋白、易消化的鱼饲料;而冬季则应选择薄荷草、苜蓿、豌豆和糜子等营养丰富的饲料,同时要注意饲喂量的控制,不可过度,以免造成鱼病和废弃率增加。
5.疾病防治在养殖胭脂鱼的过程中,要注意疾病的预防和防治。
(1)病害检测:定期对池塘中的鱼进行检测,以发现并及时治疗可能带来的病害。
(2)防治方法:可采取药物预防和药物治疗的方法,针对不同的病害选择不同的药物。
(3)切实加强饲料管理,场地卫生,适时换水,加强鱼塘管理等措施,对疾病预防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胭脂鱼养殖技巧1. 塘口与设施为了方便管理,建议选用形状规则和台阶深度均匀的塘口。
在塘口设计时还需考虑应有的通风装置、水缸,清池设施和加湿器等。
2. 池塘水深胭脂鱼对池塘的水深要求不高,以1-1.5米为宜,也可根据水域面积和地形条件选择合适水深。
3. 水质保持保持水质的正常状态是养殖胭脂鱼的关键,因此应用生化药物来消除池塘的废物和污染物。
在夏季,应加快换水、新水的填充速度。
胭脂鱼的生物学特征及人工养殖技术
郑凯迪
【期刊名称】《水产养殖》
【年(卷),期】2003(024)002
【摘要】@@ 胭脂鱼[Mxocyprmus asicoticus(Bleeker)]隶属于硬骨鱼纲,鲤形目,胭脂鱼科,胭脂鱼属.胭脂鱼科全世界有61种,主要分布在北美洲,我国仅产一种.胭脂鱼色彩鲜艳,体形奇特,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曾在1989年新加坡国际观赏鱼比赛中获得第二名,被誉为"亚洲美人鱼".而且,胭脂鱼肉味鲜美,少细刺,性情温顺,抗病力强,生长迅速,起捕率高,具有很高的养殖价值.由于胭脂鱼的繁殖率低,产卵场地过度捕捞,自然资源量急骤下降,已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其人工养殖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对胭脂鱼的生物学特性和养殖技术作一简要介绍.
【总页数】3页(P9-11)
【作者】郑凯迪
【作者单位】西南农业大学水产学院,重庆,40071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965.126
【相关文献】
1.胭脂鱼人工养殖技术 [J], 周学金;颜慧;李萍
2.丁(鱼岁)生物学特征及人工养殖技术 [J], 郑元强;金弋;刘美艳
3.长竹蛏的生物学特征与人工养殖技术 [J], 蔡玉婷
4.胭脂鱼生物学特征的研究 [J], 刘乐和
5.岩原鲤的生物学特征及人工养殖技术 [J], 张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胭脂鱼的养殖摘要:胭脂鱼是一种生产潜力大、很有发展前途的养殖品种, 国内外市场的需求量较大。
主要阐述了胭脂鱼的生物学特性、成鱼养殖和常见病虫害的防治技术。
关键词:胭脂鱼;生物学特性;养殖技术;病虫害防治Cultivation of Myxocyprinus AsiaticusAbstract:Myxocyprinus asiaticus is one kind of cultivated fish,with big market demand.The authors mainly elaborated Myxocyprinus asiaticus’s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the cultivation technology and the prophylaxis of common disease.Key word:Myxocyprinus asiaticus;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Cultivation technology;Prophylaxis of common disease胭脂鱼(Myxocyprinus asiaticus( B leeker) )属鲤形目(Cypriniform es), 亚口鱼科( Catostom idae)。
该科鱼类在全世界约有80余种, 绝大多数分布于北美洲, 胭脂鱼仅见于我国长江和闽江流域, 是我国也是亚洲特有种, 被列为国家二级水生野生保护动物, 在鱼类系统分类和动物地理学研究上有极为重要的科学价值。
该鱼个体较大, 生长快, 肉质鲜美[1], 体型奇特, 体色艳丽, 性情温驯, 抗病力强等特点, 是重要的经济鱼类也是重要的观赏鱼类之一, 尤其是其幼鱼体型别致, 色彩绚丽, 游动文静, 被人们称为“一帆风顺”[2], 是观赏鱼族珍品之一。
人工繁殖的子二代苗经人工驯化, 可成为池塘、水库、湖泊养殖新的优良品种。
29公斤的胭脂鱼被放生,胭脂鱼介绍,价格(图片)
29公斤的胭脂鱼图片
长达1.3米的胭脂鱼图片
一条重29公斤、长达1.3米的胭脂鱼在前晚被几位渔民在嘉陵江上无意捕到。
好心人老板张学兵知道胭脂鱼捕获一事后,花1.2万元将此胭脂鱼买下,并将其放生。
据悉,这条胭脂鱼是重庆市至今发现最大的野生胭脂鱼。
胭脂鱼也许你没见过也不知道,那就快来看看胭脂鱼图片和胭脂鱼介绍吧。
胭脂鱼介绍
胭脂鱼(Myxocyprinus asiaticus),俗称:火烧鳊、黄排、木叶盘、红鱼、紫鳊、燕雀鱼、血排、粉排,中国国家Ⅱ级保护野生动物。
胭脂鱼体高侧扁,腹部平直,外貌呈三角形。
口下位,嘴唇肥厚而外翻,似马蹄状,唇上有乳头状小突。
背鳍起点外高隆,往后逐渐降低。
雄性成鱼体侧胭脂红色,雌鱼为酱紫色,自鳃孔上角沿背部上缘有一条猩红色宽纹,直至尾鳍基部。
胭脂鱼不但体态优美,而且在繁殖期由于全身呈现红色而显得艳夺目,就好像披上了一套漂亮的婚装,胭脂鱼的名字也就不胫而直闻。
胭脂鱼一般6龄可达性成熟,体重约10公斤左右。
胭脂鱼主要以底栖无脊椎动物和水底泥渣中的有机物质为食,亦吃一些高等植物碎片和藻类。
图片|照片:胭脂鱼.jpg
胭脂鱼简介
∙名称:胭脂鱼
∙拉文种名:Myxocyprinus asiaticus(Bleeker)
∙英文名:Chinese sucker
∙科属:属鲤形目,亚口鱼科,胭脂鱼属。
∙分布:长江、金沙江等地。
濒危等级:易危。
中国国家Ⅱ级保护野生动物。
∙生存环境:生活在湖泊、河流中,幼体与成体,形态各异,生境及生物学习性不尽相同,幼鱼喜集群于水流较缓的砾石间,多活动于水体上层,亚成体则在中下层,成体喜在江河的敞水区,其行动迅速敏捷。
∙
∙捕食与食物:主食无脊椎动物和昆虫幼虫,也吃水底的有机物质,还常在水底砾石上吸食附着的硅藻及植物碎片。
∙
∙胭脂鱼识别特征与习性:体高而侧扁,呈斜方形,头尖而短小,口小,唇肥厚向外翻呈吸盘状,背鳍高而长,成鱼体侧中轴有1条胭脂红色的宽纵纹,雄鱼的颜色鲜艳,雌鱼颜色暗淡。
雌鱼一般在水质清新,含氧量高,水位及水温较稳定的急流浅滩中繁殖,3-4月产卵。
卵浅黄色,粘性,粘附在水底砾石或水藻上,在16-18℃。
的适宜水温下7-8天可孵出幼鱼。
胭脂鱼具有体型大,生长快,肉厚,味美等特点。
∙
∙胭脂鱼的常见疾病有:烂鳃病、肠炎病、萎瘪病及营养性不良、泛池和寄生虫病等。
∙
胭脂鱼在1989年曾获新加坡国际野生观赏鱼博览会银奖。
此外,胭脂鱼个体大,生长快,性温驯,食性广,抗病力强,是一种观赏和食用兼备的优良养殖品种。
通过水产科技工作者对胭脂鱼的生物学特性近30年的研究和人工驯养,目前我国已掌握了胭脂鱼池塘全人工繁殖技术,并人工繁殖出一定数量的子代亲鱼。
胭脂鱼生长较快,1龄鱼体长可达200毫米左右,成熟个体一般体重可达15-20公斤,最大个体重可达30公斤,在长江上游是一种重要经济鱼类。
目前野生状态个体的数量正逐年趋于下降。
葛洲坝截流后,长江中下游亲鱼不能上溯至上游的沱江、岷江等大支流中产卵,宜昌江段的某些产卵场的环境也遭到破坏。
虽然坝下江段仍发现有繁殖群体,但因捕捞过度,目前自然存在的野生群体数量下降趋势仍在继续.
胭脂鱼养殖技术,胭脂鱼价格
1.苗种培育:鱼苗出膜1个月左右,全长可达3~5厘米,主食底栖无脊椎动物。
培育塘面积1~2亩,水深1.2~1.5米。
鱼苗放池前,先毒塘,后施基肥,喂水蚯蚓、鳗料或花生麸等精饲料。
2.成鱼养殖:胭脂鱼食性杂、抗病力强、适应范围广和性温驯等特点,决定了其在池塘
养殖中,单养或混养均能取得良好效果。
单养方式:每亩投放大规格鱼种(50~100克/尾)40 0~600尾,另外少量补充一些栖息水层和食性等方面互补的其它品种,以充分利用水体和饲料。
混养时,每亩放养量约200~300尾,可混养的鱼类有鲢鱼200尾,鳙鱼、草鱼和鳊鱼等各30~50尾。
也可作为搭配鱼类部分取代鲤鲫等底层鱼类,小比例地放在其它养殖池,增加池塘养殖效益。
目前0.5~0.8㎏规格商品胭脂鱼价格为60~80元/㎏,并且供不应求。
目前市场上所售胭脂鱼均为幼鱼,俗称“一帆风顺鱼”,取其吉祥之意。
因其成年后体型庞大,数量又极稀少,胭脂鱼长大后多被送至长江、闽江流域予以放生。
胭脂鱼|一帆风顺鱼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