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唐朝时期——京都设立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 + 书学、算学、医药学等
5.宋元明清时期——书院发展
二、学校的发展
中国学校的发展经历了官学、私学、书院、学堂、新式 学校等过程。
(二)中国近代学校的发展 1.鸦片战争与洋务运动时期 ——新式学堂 西文类学堂:京师同文馆、上海方言馆 西艺类学堂:马尾船政学堂、天津电报学堂、天津水师学堂
(一)中国古代学校的发展 1.春秋战国时期 ——私学兴盛 2.西汉时期——官学兴起
中央官学以太学为主
+ 地方官学以郡国学为主
二、学校的发展
中国学校的发展经历了官学、私学、书院、学堂、新式 学校等过程。
(一)中国古代学校的发展
1.春秋战国时期 ——私学兴盛 2.西汉时期——官学兴起(太学)
3.西晋时期——国子学
1993年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调整教育结构,改 革办学体制,改革高校的招生和毕业生就业制度。
1995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确定了现行学制
四、我国的学校教育制度 (二)我国现行的学校教育制度 1.在学校层级与类别制度方面:
2.在学校入学与修业年限制度方面: 幼儿园3-6岁,小学6岁入学。高等教育取消本、专科 年龄限制,实施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
我国学校教育制度改革:2个方面 学校教育制度的改革
世界范围内学校教育制度改革趋势:5点
1922 年
以美国学制为蓝本,制定了新学制,也称“壬戌学制”,规定小学修 业年限为6年,中等教育阶段设初中和高中,各三年,故也成为“六 三三”学制,一直沿用到建国初期。“六三三”学制使中国教育从封 建社会教育中摆脱出来,成为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1951年 新中国颁布了《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这是我国学制改革的一 个新阶段。这个学制借鉴苏联的办学经验,继承老解放区的办学 传统,体现教育为工农服务,为社会服务,标志着我国普通教育、 职业教育和业余教育相结合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形成,促进了 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