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t课件
41
“成均”、“成均之法”出自《周礼》、《礼 记》两书:
《礼记·文王世子》“五帝名大学曰成均,则虞庠 近是也。”
西汉董仲舒《春秋繁露》认为“成均”为五帝时 代的大学;
东汉郑玄认为成均是以乐教为主的大学教育。
ppt课件
42
韩国 成均馆大学
ppt课件
43
ppt课件
44
虞庠(yú xiánɡ)之学
扑 ,小击,敲打。
“不打不成材”。
古文字的“教”字,右 边像人手持教鞭(或棍 棒),左边一个“子” 表示儿童,“子”上的 两个叉代表算术的筹策 (小木棍或草杆),所以 “教”字的本义为督导 儿童学习,引申为指导、 培育、训诲等义。
ppt课件
35
二、文字的产生提出新的教育需要
人类在社会生活中早有记事和传递信息的需要,创 造了各种原始的记事方法,如结绳、刻木等。
年前—— C帝喾-姜嫄-弃
AD21世纪)D唐尧夏—禹虞舜——
ppt课件
12
第二节 氏族公社时期的教育
一、生产劳动的教育 原始人类为了生活,首先需要吃穿住等生活
资料。为满足这种需要,就必须参加生产劳 动。在氏族公社的教育中,生产劳动的教育 占有突出的地位,内容要让比较广泛。 制造骨器,人工取火,农耕,渔猎,手工业
3、教育文化学方向 教育文化学是以人类的教育文化作为研究对象,全面、
多角度地透视并理解人类的教育活动,重点是在深入诠释教 育现象背后的文化意义,比如研究不同国家教育观念里各自 体现什么样的文化传统,教育制度中体现一国怎样的教育文 化等。
四、学习《中国教育史》的意义 ·了解中国教育发展的历史 ·为形成教育思维提供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