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丙嗪介绍
- 格式:docx
- 大小:15.65 KB
- 文档页数:3
氯丙嗪知识点总结以下是对氯丙嗪的一些知识点总结:1. 氯丙嗪的药理作用氯丙嗪的主要药理作用是通过阻断中枢多巴胺D2受体来减轻精神病症状。
此外,它还具有抗组胺、抗胆碱能等作用。
氯丙嗪还可以影响5-羟色胺的传递,从而进一步影响神经传导。
2. 氯丙嗪的适应症氯丙嗪主要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和其他精神病症状,如幻觉、妄想、紧张和忧虑。
在一些情况下,它也可以用于治疗其他精神障碍,如双相情感障碍、强迫症、创伤后应激障碍等。
3. 用药注意事项在使用氯丙嗪之前,应该检查患者的病史,特别是对抗精神病药物的过敏史。
在用药期间,应该定期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以及白细胞计数,以及肝肾功能等指标。
此外,要注意避免长期连续使用,因为长期使用可能会导致一些不良反应。
4. 不良反应氯丙嗪的不良反应包括: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如头晕、头痛、嗜睡、锥体外系症状、共济失调、抽搐等),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如低血压、心动过速、心律失常等),内分泌代谢系统不良反应(如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体温调节障碍、体重增加等),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食欲下降等)。
此外,使用氯丙嗪可能还会引起一些过敏反应,如皮疹、过敏性休克等。
5. 药物相互作用在使用氯丙嗪时,要注意一些可能的药物相互作用。
例如,氯丙嗪可以增强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作用的药物(如镇静催眠药、镇痛药等)的作用。
此外,氯丙嗪还可能与一些心血管药物(如洋地黄、抗高血压药等)和抗精神病药物发生相互作用。
6. 过量和解毒如果出现氯丙嗪的过量症状,如昏迷、低血压、呼吸困难等,应立即采取相应的措施。
在解毒过程中,应该考虑使用呼吸支持、血流动力学支持,以及血液透析等方法。
7. 特殊人群用药在特殊人群中,如老年人、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和肝肾功能损害患者,使用氯丙嗪时需要格外小心。
老年人和儿童对氯丙嗪的反应可能更为敏感,因此需要减量使用。
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在使用氯丙嗪时需要权衡利弊,谨慎选择。
而肝肾功能损害患者则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调整用药剂量和频率。
氯丙嗪(Chlorpromazine):一种经典的抗精神病药物的详细介绍
摘要:本文将详细介绍氯丙嗪(Chlorpromazine),这是一种经典且广泛应用于精神科治疗的药物。
我们将探讨氯丙嗪的适应症、作用机制、用法用量、常见副作用以及注意事项和警示。
1. 适应症:
-氯丙嗪主要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包括幻觉、妄想、情感混乱和认知障碍等症状。
-它也可用于控制出现行为症状的其他精神疾病,如躁狂症和强迫症。
2. 作用机制:
-氯丙嗪属于抗精神病药物中的典型药物,主要通过阻断多巴胺D2受体达到其药效。
-它还对其他神经递质受体,如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和乙酰胆碱,具有较弱的亲和力。
3. 用法用量:
-氯丙嗪可供口服、肌肉注射和静脉注射使用。
具体剂量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个体反应进行调整。
-初始剂量通常为每日25-50毫克,然后根据需要逐渐增加。
4. 常见副作用:
-氯丙嗪的常见副作用包括嗜睡、眩晕、低血压、心动过缓、烦躁不安、便秘和口干。
-在高剂量或长期使用时,可能发生运动障碍,如肌阵挛、震颤和僵直等。
5. 注意事项与警示:
-在使用氯丙嗪之前,应告知医生关于过敏史、药物使用史和现有疾病等情况。
-氯丙嗪可能与其他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因此在开始新的药物治疗之前应咨询医生。
-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剂量调整和监测患者的心理状态,并避免突然停止药物的使用。
氯丙嗪的功能主治氯丙嗪是什么?氯丙嗪是一种镇静剂和抗精神病药物,属于苯丙胺类药物,常用于治疗精神病、焦虑和失眠等疾病。
氯丙嗪的功能主治氯丙嗪具有多种功能主治,下面将分别介绍。
1. 镇静作用氯丙嗪具有显著的镇静作用,可以帮助控制情绪激动和焦虑状态。
这种药物通过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减少神经传导,从而产生镇静作用。
•减轻焦虑:氯丙嗪可以通过调整脑内的神经递质水平,减少焦虑情绪的产生,使人感到镇静和平静。
•控制激动:氯丙嗪对于情绪激动、冲动和暴力行为具有控制作用,可用于治疗精神病的激动状态。
2. 抗精神病作用氯丙嗪被广泛用于治疗精神病,作为抗精神病药物,其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阻断多巴胺受体:氯丙嗪可以阻断多巴胺受体,减少多巴胺在脑部的作用,从而减轻精神病的症状。
•调整神经递质平衡:氯丙嗪可以调整神经递质的平衡,增加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等神经递质的水平,减少多巴胺的作用,从而改善精神病的症状。
•镇静作用:除了对精神病症状的治疗作用外,氯丙嗪的镇静作用也可以帮助减轻精神病患者的症状,提高睡眠质量。
3. 抗过敏作用氯丙嗪还具有抗过敏作用,因此常用于治疗过敏性疾病。
•抗组织胺效应:氯丙嗪可以抑制组织胺的释放和作用,减轻过敏反应,缓解过敏症状。
•制止过敏反应:氯丙嗪可以阻断过敏反应的级联反应,减轻过敏反应的程度。
4. 减少呕吐和晕动症状氯丙嗪还可用于减少呕吐和晕动症状的发生。
•抗胆碱能作用:氯丙嗪可以抑制胆碱能神经递质的作用,减少晕动症状。
•减少催吐中枢的兴奋:氯丙嗪可以通过抑制催吐中枢的兴奋,减少呕吐的发生。
总结氯丙嗪是一种多功能的药物,具有镇静、抗精神病、抗过敏和减少呕吐、晕动症状的作用。
它可用于治疗精神病、焦虑和失眠等疾病,同时也可以减轻过敏症状和呕吐等不适感。
然而,虽然氯丙嗪有多种功能主治,但在使用过程中应根据医生的指导合理使用,避免不必要的副作用和风险。
氯丙嗪的药理作用和用途
氯丙嗪是一种典型的低挥发性药物,属于中枢神经系统药物,主要用于治疗各
种精神疾病。
其药理作用和用途具体如下:
药理作用
•抗精神病作用:氯丙嗪主要通过阻断多巴胺D2受体来发挥抗精神病作用。
多巴胺是一种神经递质,高水平的多巴胺与精神病症状如幻觉、妄想等有关,氯丙嗪可以减少多巴胺的作用,从而减轻这些症状。
•镇静作用:氯丙嗪还具有镇静作用,可以减缓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使患者产生镇静和放松的效果。
•抗抑郁作用:一些研究表明,氯丙嗪还具有抗抑郁作用,可以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
用途
•精神分裂症:氯丙嗪常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可以减轻幻觉、妄想等症状,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的思维和行为。
•狂躁症:氯丙嗪也广泛用于治疗狂躁症,能够减少患者的兴奋状态,平稳情绪。
•精神紧张状态:氯丙嗪还可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精神紧张状态,如焦虑、紧张、激动等。
除了上述主要用途外,氯丙嗪还被用于其他一些精神障碍的治疗,但在使用时
需谨慎,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具体的用药剂量和疗程应当根据临床医生的建议来确定,患者在使用过程中应密切关注自身情况,如有异常反应应及时就医。
第1篇一、引言氯丙嗪(Chlorpromazine)是一种常用的抗精神病药物,具有镇静、抗焦虑、抗幻觉、抗妄想等作用。
在临床医学中,氯丙嗪广泛应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焦虑症、躁狂症等疾病。
为了深入了解氯丙嗪的药理作用,本研究通过动物实验,观察氯丙嗪对小鼠行为的影响,分析其镇静和麻醉作用。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动物:选用体重为20-25克的小鼠,雌雄不限,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2. 实验药物:氯丙嗪(纯度≥98%),由某制药公司提供。
3. 实验仪器:电子天平、注射器、行为观察箱、显微镜等。
4. 实验方法:(1)实验前,将小鼠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
(2)实验组小鼠按照体重给予氯丙嗪灌胃,剂量为50mg/kg,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
(3)给药后,观察并记录小鼠的行为变化,包括活动度、反应性、睡眠状态等。
(4)采用小鼠麻醉剂量的氯丙嗪,观察其对小鼠的麻醉作用。
三、实验结果1. 氯丙嗪对小鼠行为的影响(1)实验组小鼠在给药后,活动度明显降低,反应性减弱,表现出明显的镇静作用。
(2)实验组小鼠在给药后,睡眠时间延长,睡眠质量提高。
2. 氯丙嗪的麻醉作用(1)实验组小鼠在给予氯丙嗪麻醉剂量的药物后,表现出明显的麻醉作用,表现为麻醉程度加深,呼吸减慢,肌肉松弛。
(2)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小鼠的麻醉效果更为显著。
四、分析讨论1. 氯丙嗪的镇静作用实验结果表明,氯丙嗪在一定的剂量范围内,能够显著影响小鼠的行为,表现出明显的镇静作用。
这与氯丙嗪的药理作用相符,氯丙嗪作为一种抗精神病药物,其主要作用是阻断多巴胺受体,从而产生镇静、抗焦虑等作用。
2. 氯丙嗪的麻醉作用实验结果表明,氯丙嗪在一定剂量下,能够对小鼠产生明显的麻醉作用。
这与氯丙嗪的药理作用相符,氯丙嗪在阻断多巴胺受体的同时,还能阻断肾上腺素受体,从而产生麻醉作用。
3. 实验结果的局限性(1)实验动物种类有限,仅选用小鼠作为实验对象,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药物分析:氯丙嗪俗称:冬眠灵、氯普吗嗪、可乐静、chlorpromazine、wintermine、aminazine 药物简介性状:常用其盐酸盐,为白色或粉红色结晶性粉末,味苦而麻。
易溶于水、乙醇与氧仿中,不溶于苯、醚等。
有吸湿性。
药理和应用:本品为中枢多巴胺受体的阻断剂,具有镇静、抗精神病、镇吐、降低体温及基础代谢、α-肾上腺素能受体及m-胆碱能受体阻断、抗组织胺、影响内分泌等作用,临床用于控制精神分裂症或其它精神病的躁动、紧张不安、幻觉、妄想等症状;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呕吐;亦用于低温麻醉及人工冬眠;与镇痛药合用,治疗癌症晚期病人的剧痛。
用法和用量:(考试大网站整理)口服用于治疗精神病:每次50-75mg,每日2-3次,1-2周内逐渐增至每日400-600mg,分2-3次服。
维持量每日300mg,分2-3次服。
肌注用以控制严重症状,一般为每次25-50mg,静注对极度躁动患者可采用,每次不超过50mg。
口服用于止吐或止呃逆;成人每次25-50mg,每日3-4次。
肌注成人每次25-50mg,静滴,每次25-50mg。
小儿肌注或静滴剂量均为0.5-1mg/kg。
体内过程:口服易吸收,2-4小时血药浓度达峰值,持续6小时左右。
吸收后分布全身,脑内浓度较血浆浓度高4-5倍。
血浆蛋白结合率在90%以上。
广泛在肝脏代谢,并主要以代谢物形式从尿和粪便中排泄。
t1/2为12-36小时。
不良反应和注意:主要不良反应有:无力、思睡、口干、便秘、心悸、视力模糊、鼻塞。
大剂量时出现体位性低血压,长期大剂量使用可致锥体外系症状。
偶见内分泌推敲。
长期大剂量应用应逐渐减量缓慢停药。
有过敏史者,肝功能不良、尿毒症及高血压患者慎用。
有癫痫史者及昏迷病人禁用。
配伍禁忌:氯丙嗪增强中枢抑制药的作用,合用时应减少这些药物的用量。
苯巴比妥能增加氯丙嗪在尿中的排泄量,减低其抗精神病的作用。
苯妥英钠、灭吐灵均能增加氯丙嗪的锥体外系反应,含有镁、铝氢氧化物的抗酸剂可减少本品的吸收,故不宜同时使用。
氯丙嗪的功能主治是什么1. 什么是氯丙嗪氯丙嗪是一种药物,属于经典的抗精神病药物(抗神经精神药物)。
它的化学名为氯丙嗪氢氯化物,也被称为氯丙嗪HCL。
氯丙嗪主要用于治疗精神疾病和控制精神症状。
2. 氯丙嗪的功能主治氯丙嗪具有多种功能主治,常用于以下疾病和症状的治疗:2.1 精神分裂症•减少幻觉、妄想和思维错乱等精神症状;•控制情感和行为的异常;•缓解紧张和兴奋状态;•减少恐惧和焦虑。
2.2 严重焦虑状态•缓解焦虑和紧张;•帮助患者恢复良好的睡眠;•减少紧张性头痛。
2.3 精神活性疾病•减少兴奋状态;•缓解精神症状,如冲动、易怒和伤害自己或他人的倾向。
2.4 抗悸动剂和抗过敏药•抑制呕吐反射;•缓解瘙痒和过敏反应;•减轻内耳疾病引起的晕眩症状。
2.5 儿童多动症•控制多动、注意力不集中和冲动行为。
3. 使用注意事项在使用氯丙嗪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需要在医生的监督下使用;•需要定期进行血液检查以监测药物的剂量和效果;•避免酒精和其他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引起眩晕或嗜睡,使用前请特别注意驾驶和操作机器;•长期使用时,可能会导致一些副作用,如肌肉强直、帕金森样病症候群等。
4. 结论氯丙嗪是一种常用的抗精神病药物,具有多种功能主治。
它被广泛应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焦虑症、精神活性疾病、多动症等疾病和症状。
使用时需要遵循医生的建议,并注意使用注意事项,以免产生不良影响或副作用。
如有任何不适,应立即告知医生并寻求专业的医疗意见。
氯丙嗪的催眠作用原理是
氯丙嗪是一种典型的抗精神病药物,具有镇静、催眠和抗焦虑的作用。
其催眠作用主要通过以下机制实现:
1. 作用于多巴胺D2受体:氯丙嗪作为一种典型的抗精神病药物,其主要作用目标是多巴胺D2受体。
多巴胺是中枢神经系统中重要的神经递质,调节着睡眠、觉醒和情绪等功能。
氯丙嗪的结构与多巴胺非常相似,可以与多巴胺受体结合并抑制多巴胺的活性。
这种抑制作用可能会导致神经系统的抑制,从而产生催眠和镇静作用。
2. 抗胆碱能作用:氯丙嗪同时也具有抗胆碱能作用。
胆碱是一个重要的神经递质,参与了学习、记忆、思考和睡眠等过程。
通过抑制胆碱能系统的活动,氯丙嗪可以降低觉醒水平,从而促进入睡和维持睡眠状态。
3. 直接的镇静、抗焦虑作用:氯丙嗪还可以直接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减少大脑皮层的活动,从而产生镇静和抗焦虑的效果。
这种效应可能与其作用于其他神经递质受体(如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受体)有关。
虽然氯丙嗪具有催眠作用,但它也存在一些副作用。
常见的副作用包括嗜睡、晕眩、口干、便秘和心动过缓等。
此外,氯丙嗪还可能引起体温调节失常、心律不齐、心电图改变以及锥体外系症状等。
因此,在使用氯丙嗪时需要注意剂量和临床监测,确保安全有效地发挥其催眠作用。
总结起来,氯丙嗪的催眠作用主要是通过作用于多巴胺D2受体、抗胆碱能作用和直接的镇静抗焦虑作用实现的。
这些作用机制综合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降低觉醒水平,促进入睡和维持睡眠状态。
然而,氯丙嗪也有可能引起一系列的副作用,使用时应慎重,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氯丙嗪的化学结构
氯丙嗪是一种有效的抗抑郁药,它的化学结构由六碳原子、四氢原子和一氯原子组成。
它的表示式为C6H7ClN2。
1.氯丙嗪的分子结构
氯丙嗪的分子结构主要由六碳原子,四氢原子和一氯原子组成。
在分子结构中,碳原子的量是最多的,其它的原子分别为四个氢原子和一个氯原子。
分子结构中所有的原子都按照规则键合一起,使得整个分子保持最优的结构稳定性。
2.氯丙嗪的穴基性
氯丙嗪含有四个氢原子,它们可以形成四个可以作为容纳阴离子的穴基。
因为穴基的电荷更集中,使得阴离子可以更容易的进入分子的结构中来,即氯丙嗪可以作为阴离子供体药物。
3.氯丙嗪的抗抑郁活性
氯丙嗪可以增加大脑中一种神经递质血清素的释放,有助于抑制和减轻抑郁症状。
它可以促进阴离子(如氯离子,磷离子等)及其他阴离子介质(如他汀类药物)及其逆转传递,释放抗抑郁症状的神经递质。
4.氯丙嗪的药物作用
氯丙嗪有着非常强大的药物作用,它作为一种抗抑郁药,可以有效的抑制抑郁症的发生。
它的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影响大脑神经递质的释放,而抗抑郁药的最佳效果是需要持续服用的。
除此之外,氯丙嗪还具有抗焦虑和持久性神经痛的效果。
总结:
氯丙嗪是一种有效的抗抑郁药,由六碳原子、四氢原子和一氯原子组成,化学表示式为C6H7ClN2。
它具有丰富的分子结构特征,如四个穴基性、抗抑郁活性和药物作用等。
它可以有效的抑制抑郁症状和减轻抑郁症症状,还可以治疗焦虑和慢性疼痛。
N,N-二甲基-2-氯-1oH-吩噻嗪-1o-丙胺盐酸盐
2 分子式
C17H19ClN2S
3 分子量
318
4 理化性质
常用其盐酸盐,为白色或乳白色结晶性粉末;有微臭,味极苦;有引湿性;遇光渐变色;水溶液呈酸性反应。
在水、乙醇或氯仿中易溶,在乙醚或苯中不溶。
熔点为194〜198℃。
5 药理学
本品系吩噻嗪类之代表药物,为中枢多巴胺受体的拮抗药,具有多种药理活性。
①抗精神病作用:主要是由于拮抗了与情绪思维有关的边缘系统的多巴胺受体所致。
而拮抗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的a-肾上腺素受体,则与镇静安定有关。
②镇吐作用:小剂量可抑制延脑催吐化学敏感区的多巴胺受体,大剂量时又可直接抑制呕吐中枢,产生强大的镇吐作用。
但对刺激前庭所致的呕吐无效。
③降温作用:抑制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降低,体温可随外环境变化而变化。
用较大剂量时,置患者于冷环境中(如冰袋或用冰水浴),可出现“人工冬眠”状态。
④增强催眠、麻醉、镇静药的作用。
⑤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可拮抗外周α-肾上腺素受体,直接扩张血管,引起血压下降,大剂量时可引起体位性低血压,应注意。
还可解除小动脉、小静脉痉挛,改善衡盾环,而有抗休克作用。
同时由于扩张大静脉的作用大于动脉系统,可降低心脏前负荷,而改善心脏功能(尤其是左心功能衰竭)。
⑥对内分泌系统有一定影响,如使催乳素抑制因子释放减少,出现乳房肿大、乳溢。
抑制促性腺激素释放、促皮质素及促生长激素分泌延迟排卵。
本药口服易吸收,但吸收不规则,个体差异甚大。
胃内容物或与抗胆碱药(如苯海索)同服时,可影响其吸收。
亦有报道,苯海索对氯丙嗪的吸收影响不太大,但能降低其疗效。
口服有首关效应。
可使血药浓度降低。
口服2〜4小时血药浓度达高峰,持续6小时左右。
肌内注射后达血药浓度高峰迅速。
90%与血浆蛋白结合。
脑中浓度比血浓度高10倍。
可通过胎盘屏障,进入胎儿体内。
在肝脏以氧化或与葡萄糖醛酸结合,代谢产物中7-羟基氯丙嗪仍有药理活性。
主要经肾脏排出,排泄较慢。
t1/2约为6〜9小时。
6 适应症
①治疗精神病:用于控制精神分裂症或其他精神病的兴奋躁动、紧张不安、幻觉、妄想等症状,对忧郁症状及木僵症状的疗效较差。
对Ⅱ型精神分裂症患者无效,甚至可加重病情。
②镇吐:几乎对各种原因引起的呕吐,如尿毒症、胃肠炎、癌症、妊娠及药物引起的呕吐均有效。
也可治疗顽固性呃逆。
但对晕动病呕吐无效。
③低温麻醉及人工冬眠:用于低温麻醉时可防止休克发生。
人工冬眠时,与哌替啶、异丙嗪配成冬眠合剂用于创伤性休克、中毒性休克、烧伤、高烧及甲状腺危象的辅助治疗。
④与镇痛药合用,治疗癌症晚期患者的剧痛。
⑤治疗心力衰竭。
⑥试用于治疗巨人症。
7 用法和用量
由于剂型及规格不同,用法用量请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或遵医嘱。
①主要不良反应有口干、视物不清、上腹部不适、乏力、嗜睡、便秘、心悸,偶见泌乳、乳房肿大、肥胖、闭经等。
②注射或口服大剂量时可引起体位性低血压,用药后应静卧1〜2小时,血压过低时可静脉滴注去甲肾上腺素或麻黄碱升压。
但不可用肾上腺素,以防血压降的更低。
③对肝功能有一定影响,偶可引起阻塞性黄疸、肝肿大,停药后可恢复。
④长期大量应用时可引起锥体外系反应,为抗精神病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
由于阻断多巴胺能纹状体黑质传导途径产生震颤麻痹综合征、急性肌张力障碍、静坐不能等症状,可用苯海索对抗之,但能降低疗效。
本品还可引起一种特殊持久的运动障碍,称为迟发性运动障碍,表现为不自主的刻板运动,停药后不消失,抗胆碱药可加重此反应。
⑤可发生过敏反应,常见的有皮疹、接触性皮炎、剥脱性皮炎、粒细胞减少(此反应少见,一旦发生应立即停药)、哮喘、紫癜等。
⑥可引起眼部并发症,主要表现为角膜和晶体混浊,或使眼压升高。
对长期使用者应作眼部检查,常规半年复查1次。
高剂量应用本品时,夏季最好戴太阳镜以保护角膜和晶体。
9 注意事项
①肝功能不全、尿毒症及高血压、冠心病患者慎用,长期用药时应定期检査肝功能。
②本品刺激性大,静脉注射时可引起血栓性静脉炎,肌内注射局部疼痛较重,可加1%普鲁卡因作深部肌内注射。
③本品有时可引起抑郁状态,用药时应注意。
④6个月以下婴儿不推荐便用。
⑤老年人对本类药物的耐受性降低,且易产生低血压、过度镇静及不易消除的迟发性运动障碍。
10 禁忌症
对吩噻嗪类药物过敏者、骨髓抑制者、青光眼患者、肝功能严重减退、有癫痫病史者及昏迷患者(特别是用中枢神经抑制药后)禁用。
11 药物相互作用
①与单胺氧化酶抑制剂、三环类抗抑郁药合用时,两者的抗胆碱作用增强,不良反应加重。
②与碳酸锂剂合用,可引起血锂浓度增高,导致运动障碍、锥体外系反应加重、脑病及脑损伤等。
③与乙醇或其他中枢神经抑制药合用时,中枢抑制作用加强。
④与阿托品类药物合用,抗胆碱作用增强,不良反应加强。
⑤与抗高血压药物合用易致体位性低血压;⑥与舒托必利合用有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危险。
⑦抗酸药及苯海索可降低本品的吸收。
⑧苯巴比妥可诱导肝脏的微粒体酶,加快本品的排泄,因而可减弱其抗精神病作用。
12 制剂
片剂:12.5mg、25mg、50mg;注射液:1ml:10mg、1ml:25mg、2ml:50mg
13 药典介绍
【鉴别】(1)取本品约l0mg,加水lml溶解后,加硝酸5滴即显红色,渐变淡黄色。
(2)取本品,加盐酸溶液(9→1000)制成每lml中含5µg的溶液,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附录ⅣA)测定,在254nm与306nm的波长处有最大吸收,在254nm的波长处吸光度约为0.46。
(3)本品的红外光吸收图谱应与对照的图谱(光谱集391图)一致。
(4)本品的水溶液显氯化物的鉴别反应(附录Ⅲ)。
【检查】溶液的澄清度与颜色取本品0.50g,加水10ml,振摇使溶解后,溶液应澄清无色;如显浑浊,与1号浊度标准液(附录ⅨB)比较,不得更浓;如显色,与黄色3号或黄绿色3号标准比色液(附录ⅨA第一法)比较,不得更深,并不得
显其他颜色。
有关物质避光操作。
取本品20mg,置50ml量瓶中,加流动相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供试品溶液;精密量取适量,用流动相定量稀释制成每lml中含2µg的溶液,作为对照溶液。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附录V D)试验,用辛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柱;以乙腈-0.5%三氟乙酸(用四甲基乙二胺调节pH值至5.3) (50:5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54nm。
取对照溶液10µl注入液相色谱仪,调节检测灵敏度,使主成分色谱峰的峰高约为满量程的20%。
精密量取供试品溶液和对照溶液各10µl,分别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至主成分峰保留时间的4倍。
供试品溶液的色谱图中如有杂质峰,单个杂质峰面积不得大于对照溶液主峰面积(0.5%),各杂质峰面积的和不得大于对照溶液主峰面积的2倍(1.0%) 。
干燥失重取本品,在105°C干燥至恒重,减失重量不得过0.5%( 附录ⅧL )。
炽灼残渣不得过0.1% (附录ⅧN)。
【含量测定】取本品约0.2g,精密称定,加冰醋酸10ml与醋酑30ml 溶解后,照电位滴定法(附录ⅦA),用高氯酸滴定液(0.lmol/L)滴定,并将滴定的结果用空白试验校正。
每lml髙氯酸滴定液(0.lmol/L)相当于35.53mg的C17H19C1N2S·HC1。
【类别】抗精神病药。
【贮藏】遮光,密封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