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中央部委国有资产统计报表讲解
- 格式:ppt
- 大小:231.00 KB
- 文档页数:34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2011年度中央部门管理企业国有资产统计报表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布日期】2011.11.08•【文号】国资发评价[2011]168号•【施行日期】2011.11.08•【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国有资产监管正文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2011年度中央部门管理企业国有资产统计报表的通知(国资发评价〔2011〕168号)党中央有关部门,国务院有关部委、直属机构,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全国政协办公厅,高法院,高检院,有关人民团体:为做好全国企业国有资产统计工作,及时掌握国有资产分布结构与运营绩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企业国有资产统计报告办法》(国资委令第4号)及国家有关财务会计制度规定,我们研究制定了《2011年度企业国有资产统计报表》及编制说明,现印发给你们,并就有关事项和工作要求通知如下:一、《2011年度企业国有资产统计报表》(附件1)由会计报表和国有资产变动情况表及相关补充信息统计表组成,遵循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以下称新准则)的规定和统一的会计报表格式,由各中央部门直接管理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不含各部门直接管理的金融类企业)填报。
本套报表为各中央部门管理企业向国资委报送2011年度企业国有资产统计报表的统一格式。
各中央部门管理的集团企业所属金融子企业直接填报本套报表,对于报表未列示的科目应依照编制说明中所附对照表进行科目转换后填报;集团企业所属境外子企业和境外机构,应按照境内会计准则、会计年度及母公司会计政策进行调整后填报。
二、企业国有资产营运情况分析报告是国有资产年度统计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中央部门所属企业国有资产营运情况的分析总结。
各中央部门在汇总编制本部门管理企业国有资产统计报表的同时,应当组织撰写本部门的国有资产营运情况分析报告,对本部门管理企业国有资产总量及增减变动情况、分布结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结果等情况进行系统分析,客观反映并认真总结本部门管理企业国有资产运行特征、发展趋势及存在问题,并提出进一步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的对策建议。
国有资产统计表(Excel)使用说明
1、由于要进行审核,在Excel里面使用了宏,因此需要对安全性进行设定,才能应用“国
有资产统计报表”,具体步骤如下:
1)具体菜单为:工具——〉宏——〉安全性
2)进入安全菜单的界面,然后的参数设置如下:(见下图)
2、审核结果提示信息说明
信息类型分为两种:(见上图蓝色部分)1)错误信息:
此信息必须改正。
2)提示信息;
此信息为“合理性审核”,不是错误;
3、工具栏使用说明
1)“1”、“2”、“3”、“4”、“5”、“6”这6页需要审核,其他页不用审核2)“审核当前报表”将审核所选的当前活动报表
3)“审核所有报表”将审核1到6所有的报表。
附件22010年度中央企业财务预算报表编制说明一、编制范围本套报表编制范围包括中央企业及其所能控制的全资或控股的子企业(含境外子企业、金融子企业、事业单位、实行法人责任制基建项目等)。
二、录入级次凡纳入本套报表范围的企业及其二级子企业都应逐户录入本套报表,所属二级以下子企业并入第二级进行填报。
需单独上报预算报表的二级以下重要子企业由国资委另行规定。
三、报表组成本套报表包括:(一)报表封面。
(二)主表:资产负债预算表(国资企预01表)、利润预算表(国资企预02表)、现金流量预算表(国资企预03表)。
(三)附表:成本费用预算表(国资企预04表)、主要业务损益预算表(国资企预05表)、主要业务经营预算表(国资企预06表)、对外筹资预算表(国资企预07表)、金融工具预算情况表(国资企预08表)、长期股权投资预算表(国资企预09表)、固定资产投资预算表(国资企预10表)、2010年度主要财务指标预报表(国资企预补01表)、2010年度财务预算调整主要指标表(国资企预补02表)、主要分析指标表。
四、报表封面填制说明(一)封面左侧。
1.企业名称:指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的企业全称。
2.单位负责人:指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的法定代表人。
凡企业正在更换法定代表人,但尚未办理变更登记手续的,由实际负责人签字盖章。
3.总会计师:指按照干部管理权限通过一定程序被任命(或者聘任)为企业总会计师的高级管理人员。
如企业财务预算工作由总会计师以外的其他企业负责人负责,则此项由实际主管财务预算工作的企业负责人签字盖章。
4.财务(会计)机构负责人:指企业内部承担财务预算工作的专职机构的负责人。
5.填表人:指具体负责编制报表的工作人员。
(二)封面右侧。
1.企业(单位)组织机构统一代码:指各级质检部门核发的企业法人代码证书规定的9位代码。
尚未领取统一代码的企业,应主动与质检部门联系办理核发手续。
如因客观原因暂不能办理的,可参照《自编企业、单位临时代码的规则》(国资统发[1995]116号)自编企业临时代码使用。
财务报表重述与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评价*———基于戴尔公司案例的分析袁敏(上海立信会计学院201620)【摘要】本文在回顾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以戴尔公司为案例对象,讨论了因供应商大额支付款项错报、准备金不当会计处理造成的财务报表重述事项,并将财务报表重述与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联系起来,分析了戴尔公司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管理层评价及审计师报告,最后从正确看待财务报表重述与重大缺陷的关系、正确理解和应用管理层的评价报告和审计师的审计意见、充分理解“内部控制是一个过程”的理念等方面进行了评述,以期为我国上市公司更好实施内部控制规范提供借鉴。
【关键词】财务报表重述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引言伴随着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初步建立,对内部控制的研究日益增多。
学界认为内部控制鉴证能够提升公司会计盈余质量(张龙平等,2010),高质量的内部控制能有效抑制会计选择盈余管理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方红星等,2011),并抑制隐性代理成本(杨玉凤等,2010)。
但与此同时,上市公司内控信息披露质量低下(王惠芳,2011),内部控制审计表现出审核意见不一致、意见表述方式有差别等诸多问题(袁敏,2008)。
如何通过有代表性的案例来演示内控缺陷认定、评价及审计等问题,为上市公司提供应用指导,是监管部门、上市公司和审计师面临的现实问题。
本文以戴尔公司为研究对象,以财务报表重述为重点,剖析其会计和财务报告问题,将财务报表重述与内部控制缺陷的评价和审计结合起来,以期为我国上市公司提供借鉴。
一、文献回顾1.相关准则对报表重述的规定财务报表重述通常包括会计原则变更以及会计差错更正。
当公司发现某项前期会计差错时,必须在该差错被发现和更正的期间披露差错的性质及其影响。
对前期差错的更正意味着对留存收益的期初余额进行“前期调整”,同时对前期已经发布的报表进行重述(APB,1971;FASB,2005)。
我国的财务报表重述制度要求上市公司在发现前期差错时,视同该项前期差错从未发生过,对财务报表相关项目进行更正,并以重大事项临时公告的方式,及时披露更正后的报表及相关附注(证监会,2003;财政部,2006)。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编报2010年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统计报表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布日期】2011.09.30•【文号】管理资[2011]191号•【施行日期】2011.09.30•【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国有资产监管正文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编报2010年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统计报表的通知(管理资〔2011〕191号)各直属单位、直管协会:根据财政部《关于编报2010年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统计报表的通知》(财办行〔2011〕40号)要求,为做好我委2010年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数据报送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填报单位范围国资委机关及所属预算单位,包括各直属单位、直管协会及其代管的预算单位。
二、统计报表基准日本次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统计报表编报基准日为2010年12月31日。
三、统计报表格式本次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统计报表体系,按单位财务会计制度分为行政单位资产统计报表和事业单位资产统计报表两类。
行政单位资产统计报表包括:单位信息表、人员情况表、存量资产统计表、车辆情况表、资产负债表,事业单位资产统计报表包括:单位信息表、人员情况表、存量资产统计表、车辆情况表、资产负债表、无形资产情况表。
四、填报工作要求(一)各单位要高度重视,严格按照财政部《关于印发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统计报表有关问题的通知》(财办行〔2011〕31号)关要求,利用上年安装的财政部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做好报表编报工作,确保数据真实、完整、准确,并与本单位2010年度部门决算报表相关数据一致。
(二)各二级单位要做好所代管单位资产统计报表的布置、审核、汇总、上报工作。
(三)各单位报送的材料包括:用A3纸打印的全套报表一份及数据光盘一张。
二级单位所代管单位的纸质报表不需要报送。
请于2011年10月25日前,将上述材料报送管理局国资办。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关于在财务统计工作中执行新的企业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发布单位】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发布文号】资厅评价函〔2003〕327号【发布日期】2003-11-04【生效日期】2003-11-04【失效日期】-----------【所属类别】国家法律法规【文件来源】-----------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关于在财务统计工作中执行新的企业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资厅评价函〔2003〕327号)各中央企业:为加强企业财务会计信息统计标准管理,规范企业规模分类标准,现将《统计上大中小型企业划分办法(暂行)》(国统字〔2003〕17号)和《部分非工企业大中小型划分补充标准(草案)》印发给你们,请在财务会计统计和财务报告工作中遵照执行。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国家统计局根据《关于印发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的通知》(国经贸中小企〔2003〕143号),对原《大中小型工业企业划分标准》(国统字〔1992〕337号)进行了修订,制定了《统计上大中小型企业划分办法(暂行)》(国统字〔2003〕17号)。
为确保财务会计信息口径可比,财务统计和财务报告工作统一采用国家统计局新公布的规模划分标准。
二、为满足国有资产监管工作需要,我们依据《统计上大中小型企业划分办法(暂行)》的划型原则,参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GB/T4754-2002)及《大中小型非工业企业划分标准(草案)》(财清办〔1995〕53号)的划型标准,对《统计上大中小型企业划分办法(暂行)》中未列示的非工企业划分标准进行了补充,研究制定了《部分非工企业大中小型划分补充标准(草案)》。
请各中央企业在财务统计和财务报告工作中认真执行,如发现问题,及时与我委统计评价局联系。
附件:1.统计上大中小型企业划分办法(暂行)2.部分非工企业大中小型划分补充标准(草案)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二〇〇三年十一月四日附件1:统计上大中小型企业划分办法(暂行)(国统字[2003]17号)一、根据国家经贸委、国家计委、财政部、国家统计局《关于印发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的通知》(国经贸中小企[2003]143号),结合统计工作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2010年度企业财务决算报表会计主附表编制说明一、填报范围本套报表适用于具有法人资格、独立核算并能够编制完整会计报表的所有国有全资及控股企业,以及各类独立核算的分支机构、事业单位和基建项目。
国有控股企业是指国家或国有企业(单位)作为出资人之一,对被投资企业拥有实质控制权的企业。
二、报表组成本套报表包括:(一)报表封面。
(二)会计主附表:是反映企业主要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现金流量等情况的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GZ0010)、利润表(GZ0020)、现金流量表(GZ0030)、所有者权益变动表(GZ0040)、国有资产变动情况表(GZ0050)、应上交应弥补款项表(GZ0060)、资产减值准备情况表(GZ0070)、基本情况表(GZ0080)。
(三)财务情况表:是反映企业生产经营基本情况和重要财务事项的报表,包括应收款项情况表、投资及风险业务情况表、主要业务情况表、人工成本情况表、非经常性损益情况表、利润分配(派)情况表、固定资产投资情况表等25张报表。
三、分户报表封面(一)封面左边。
1.企业名称:指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的企业全称。
2.单位负责人:指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的法定代表人。
凡企业正在更换法定代表人,但尚未办理变更登记手续的,由实际负责人签字盖章。
3.总会计师:指按照国家规定担任总会计师职务的企业领导人。
尚未设置总会计师职务及总会计师未分管财务决算工作的企业,由实际分管财务工作的企业领导人签字盖章。
4.财务(会计)机构负责人:指企业内部承担财务会计职能的专职机构的负责人。
5.填表人:指具体负责编制报表的工作人员。
6.编制日期:指财务决算报表通过企业经理办公会或董事会,或类似决策机构审核签发的日期。
7.决算报表审计机构:指对企业年度财务决算报表实施审计并发表审计意见的会计师事务所名称或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名称。
8.审计报告签字人:指在企业年度财务决算报表审计报告上签字的注册会计师或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
财政部关于印发《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管理规程》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财政部•【公布日期】2013.12.25•【文号】财办[2013]52号•【施行日期】2014.01.3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国有资产监管,会计正文财政部关于印发《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管理规程》的通知(财办[2013]52号)党中央有关部门,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全国政协办公厅,高法院,高检院,有关人民团体,各民主党派中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有关中央管理企业:为了规范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管理,提升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信息化水平,夯实管理基础,规范管理流程,实现动态管理,根据《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令第35号)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令第36号)等有关规定,特制定《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管理规程》,现予印发,请认真贯彻执行。
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请及时向我部反馈。
下一步,财政部将根据资产管理信息系统部署实施和资产管理工作进展情况,逐步推进资产管理业务的网上办理。
附件: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管理规程财政部2013年12月25日附件: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管理规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以下简称“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管理,提升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以下简称“国有资产管理”)信息化水平,夯实管理基础,规范管理流程,逐步实现动态管理,根据《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等有关规定,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各级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和行政事业单位利用资产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的资产管理工作以及资产管理信息系统运行、维护和管理,适用本规程。
财政部办公厅关于编报2010年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统计报表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财政部•【公布日期】2011.07.14•【文号】财办行[2011]40号•【施行日期】2011.07.14•【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国有资产监管正文财政部办公厅关于编报2010年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统计报表的通知(财办行[2011]40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党中央有关部门财务司(局),国务院有关部委、有关直属机构财务司(局),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机关事务管理局,全国政协办公厅机关事务管理局,高法院司法行政装备管理局,高检院计划财务装备局,有关人民团体财务司(局):为进一步加强全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做好2010年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统计报表(以下简称报表)编报工作,根据《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令第35号)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令第36号)的有关规定,现就报表编报工作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中央各部门和地方财政部门要加强领导,高度重视,精心组织,严格按照《关于印发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统计报表有关问题的通知》(财办行[2010]31号)的有关要求,扎实做好报表编报的各项工作,确保2010年报表编报工作顺利完成。
二、2010年报表编报要进一步强化资产信息统计的各项基础工作,以深化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应用实施,建立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经常性资产清查工作机制为基础,提高资产统计信息质量,确保资产统计报表数据与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数据衔接一致,保证各项数据的真实、准确和完整。
三、中央部门和地方财政部门应于2011年9月30日前将编制的部门和全省汇总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统计报表,连同电子介质数据报送财政部。
各部门、各地区应积极创造条件,扩大电子数据在线上报的范围。
中国民用航空局2010年度部门决算中国民用航空局2010年度收支决算总表单位:万元收入 支出项目 决算数 项目 决算数一、财政拨款 321,900.23 一、一般公共服务 171.97二、行政单位预算外资金收入 二、外交 2,504.32三、事业收入 859,622.31 三、国防 14.50四、事业单位经营收入 8,325.79 四、公共安全 25,789.85五、其他收入 85,197.25 五、教育 208,935.92六、科学技术 12,986.02七、文化体育与传媒 9,901.68八、社会保障和就业 9,554.01九、医疗卫生 60,460.74十、环境保护 25,000.00十一、交通运输 810,068.03十二、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支出 9,262.77十三、住房保障支出 56,441.83本年收入合计 1,275,045.58 本年支出合计 1,231,091.62 上年结转和结余 171,301.98 年末结转和结余 176,171.94 用事业基金弥补收支差额 40,083.10 结余分配 79,167.10合计 1,486,430.66 合计 1,486,430.66关于中国民用航空局2010年度收支决算总表的说明按照现行部门决算管理有关规定,中国民用航空局2010年度部门决算反映所属152个各级预算单位的全部收支情况,包括民航各地区管理局及其所属监管局、空管、院校、科研单位和中国民用航空局本级等单位的财政拨款、事业收入、事业单位经营收入、其他收入等各类资金收支情况。
一、收入总计1,486,430.66万元(一)本年收入合计1,275,045.58 万元。
其中:1.财政拨款321,900.23 万元:系各单位当年从中央财政取得的资金。
2.事业收入859,622.31万元:系事业单位开展专业业务活动及辅助活动所取得的收入。
主要是空管单位国内外飞机空管服务收入、飞行校验收入、飞行学院有偿培训及飞行改装培训收入、院校教学收入、科研收入、技术收入和医院的医疗收入等。
关于印发《中央部门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财预[2010]7号党中央有关部门,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总装备部、武警总部,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全国政协办公厅,高法院,高检院,有关人民团体,有关中央管理企业:为了进一步加强中央部门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资金的管理,优化财政资源配置,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特制定《中央部门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资金管理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从编报2009年度中央部门预算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资金情况时起,中央部门即按照本办法进行核算、统计。
中央级事业单位基本支出当年未使用的财政拨款,不再提取职工福利基金和转入事业基金,统一按本办法关于基本支出结转资金的规定执行。
对事业单位在实行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后,已转入事业基金但尚未使用的财政拨款资金,也一并纳入本办法管理。
在编报2009年度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资金情况时,应按规定编报事业单位基本支出当年结转和累计结转资金情况。
附件:中央部门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资金管理办法财政部二○一○年一月十八日中央部门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资金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中央部门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资金管理,优化财政资源配置,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实施条例》以及财政预算和国库管理制度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中央部门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资金,是指与中央财政有缴拨款关系的中央级行政、事业单位(含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企业在预算年度内,按照财政部批复的本部门预算,当年未列支出的财政拨款资金。
第三条财政拨款结转资金(以下简称结转资金)是指当年支出预算已执行但尚未完成,或因故未执行,下年需按原用途继续使用的财政拨款资金。
财政拨款结余资金(以下简称结余资金)是指支出预算工作目标已完成,或由于受政策变化、计划调整等因素影响工作终止,当年剩余的财政拨款资金。
国有控股企业“小金库”专项治理报表讲解国有控股企业“小金库”专项治理报表讲解尊敬的领导、各位同事:大家好!今天我为大家讲解一下国有控股企业“小金库”专项治理报表。
一、报表目的和意义国有控股企业“小金库”专项治理报表是为了加强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而设置的。
国有控股企业作为国家重要的经济实体,管理其资产是保障国家利益和维护国有资产安全的重要一环。
而“小金库”是指企业内部以各种不正当渠道形成的资金池,可能导致资金流向不透明、资金使用不规范等问题。
因此,制作和解读该报表对于排查和解决“小金库”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二、报表内容和解读1. “小金库”概况:该部分主要介绍了国有控股企业“小金库”的基本情况,包括参与单位名称、金额、产生原因等。
通过此项数据,可以初步了解到“小金库”问题的规模及主要集中在哪些单位上。
2. “小金库”治理措施:该部分主要记录了国有控股企业针对“小金库”问题所采取的治理措施,例如成立专项治理小组、设立监督机构、制定相关规定等。
这些措施的目的是为了规范资金管理,加强内部监督,防止“小金库”问题再次发生。
3. “小金库”问题整改情况:该部分主要介绍了国有控股企业对“小金库”问题的整改情况。
该项数据包括整改责任人、整改方案、整改进度等内容。
通过这些数据,可以了解到企业对于“小金库”问题的整改态度和行动,并能够追踪整改进度,确保问题能够得到及时解决。
4. “小金库”问题影响评估:该部分主要对“小金库”问题的影响进行评估,包括经济影响、社会影响、管理影响等。
这些评估数据能够帮助企业更好地认识到“小金库”问题的严重性,从而更加重视治理工作。
5. “小金库”治理效果评价:该部分主要对国有控股企业治理“小金库”问题的效果进行评价。
评价内容包括整改工作进展、问题治理成效等。
通过对治理工作的评价,可以了解治理效果如何,从而根据评价情况来调整和完善治理措施。
三、报表的使用和效果国有控股企业“小金库”专项治理报表的使用可以帮助企业全面掌握“小金库”问题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解决方案,加强内部监督,规范资金管理,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