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夯基提能作业:第十四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33课时探究世界的本质 含答案 精品
- 格式:doc
- 大小:114.50 KB
- 文档页数:8
课时作业(三十三) [第33课探究世界的本质]一、选择题1.2014年7月23日17时广西民政厅统计,超强台风“威马逊”造成广西11个市57个县(市、区)432.11万人受灾,因灾死亡10人,直接经济损失138.4亿元。
为何这次台风的破坏性如此之大呢?专家表示,当地生态遭破坏致地质环境脆弱是主要原因。
这警示我们( )①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②人类活动必将引起自然灾害的发生③承认自然的客观性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前提④改造自然务必要尊重、顺应和保护自然A.③④ B.①③C.②④ D.①②2.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这里的“客观实在”是指( )A.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B.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C.自然界中可以直接感知的事物D.世界上一切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的总称3.荀子说:“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
”这句话表明( ) A.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B.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C.自然界的事物是按自己的意志行事的D.万事万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4.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说,世界的本原是水,大地浮于水上,没有水就没有万物。
泰勒斯所说的作为世界本原的“水”,同我们日常所说的“水”是( )A.整体和部分的关系B.共性和个性的关系C.主观与客观的关系D.意识与物质的关系5.“少年安能长少年,海波尚变为桑田。
”唐代诗人李贺的这一诗句体现了( ) A.运动是永恒的、绝对的和有条件的B.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C.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D.运动是静止的特殊状态6.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7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3%,涨幅连续回落。
我们能通过价格数据来研究价格背后的种种矛盾和问题,这说明( ) A.相对静止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基础B.承认静止是人们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C.哲学上讲的静止,是指事物的绝对不运动状态D.是否存在相对静止,在生活中是没有意义的7.在西方,芝诺提出了“飞矢不动”的理论,迷惑了很多人。
第33课时探究世界的本质一、选择题1.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这里的“客观实在”是指( )A.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总和B.自然界中客观事物的共同属性C.所有有形的物体D.万事万物共同的属性2.(2018浙江名校协作体联考,28)2017年浙江省再次将治理雾霾列为十大民生实事之首,将采取全面淘汰改造燃煤小锅炉、推进垃圾分类的具体办法等措施。
这些措施表明( )A.顺应社会发展规律就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B.向雾霾宣战需要从根本上变革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C.改善生产与生活方式有助于消除人与自然的斗争性D.尊重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是治理雾霾的前提3.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的存在与发展不同于自然界,社会活动是有意识的活动,但从本质上看,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
下列能够集中体现人类社会物质性的客观物质要素的是( )①人的意识②生产方式③地理环境④客观实在A.①③B.①④C.②③D.③④4.(2018甘肃重点中学协作体联考,10)2017年8月,四川九寨沟发生7级地震。
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目前人类尚不能阻止地震的发生。
但是,我们可以采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
这表明( )①世界是不可知的②物质与意识具有一致性③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④静止和运动是相对的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5.(2017广东五校协作体联考,21)目前中国进入太空的能力已经进入国际第一梯队。
到2030年,中国将全面建成航天强国,火箭运载能力、年均发射次数、航天产业能力将进入世界前两名。
上述材料体现了( )A.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B.世界上存在尚未认识的事物C.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D.物质的运动具有绝对性6.(2018湖北部分重点中学七月联考,18)武汉是汇聚南腔北调的大都市,由于社会交往的需要和学校教学用语的影响,使得许多武汉孩子更喜欢说普通话。
但是,武汉方言仍然富有生命力。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一、单项选择题1.赫拉克利特说,这个有秩序的宇宙(科斯摩斯)对万物都是相同的,它既不是神也不是人所创造的,它过去、现在和将来永远是一团永恒的活火,按一定尺度燃烧,一定尺度熄灭。
这与马克思主义物质观一致的有()①世界是物质的世界②物质是运动的③运动是有规则的④规律是可知的A.①②B.③④C.②③D.②④2.2017年4月27日19时07分,“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成功完成首次推进剂在轨补加试验,“天舟”一号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推进剂在轨补加技术这一关键技术的国家,这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胜利完成,也正式宣告中国航天迈进“空间站时代”。
这一成果再次证明() A.人的主观能动性能够突破客观规律和条件的制约B.人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造福人类C.尊重客观规律必须以发挥主观能动性为基础D.人的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3.上海博物馆对青龙镇遗址隆平寺塔遗址进行了长期的考古调查与发掘,出土了大量祭祀器物和瓷器。
据文献记载,隆平寺塔当年具有航标塔的功能。
此外,瓷片堆积和河埠头等遗迹也与文献相印证,确证了青龙镇是上海最早的对外贸易港口,为海上丝绸之路考古研究提供了新的材料。
这一研究成果表明()①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可以揭示历史之谜②研究者根据考古资料建立的联系是自在事物联系③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④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和主体差异性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4.(北京市海淀区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练习)“你期望什么,你就会得到什么。
”对一个人传递积极的期望,就会使他进步得更快,发展得更好。
反之,向一个人传递消极的期望则会使人自暴自弃,放弃努力。
这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皮格马利翁效应。
可见,心理期待()A.具有直接现实性B.是获得成功的基础C.对生理活动有能动的反作用D.有助于突破客观规律的限制5.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把金和铜结合,发明了一种光热转换效率高、催化性能好的新型纳米材料——金铜合金纳米材料,这种被称为“纳米之星”的新型材料可有效治疗小鼠乳腺癌,有望开辟癌症治疗的新途径。
第33课探究世界的本质一、选择题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
"对这个"物质"的理解,下列观点中正确的是()①物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②物质有其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③物质就是各种各样的具体物质形态④物质概括了宇宙间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A.②③B.①③C.①④D.②④2.人与自然关系恶化所带来的连锁反应,让人们时常思考一个古老的哲学命题——天人合一。
天人合—强调人与自然密切相连、不可分割。
这一观点的现实意义在于能够引导人们()①承认人与自然的客观联系②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规律③征服自然,改造自然,造福人类④ 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3.下表为在中国举办或即将举办的三届世园会及其主题。
年份中国城市主题2014 年青岛让生活走进自然2016 年唐山者B市与自然・凤凰涅槃2019 年北京绿色生活美丽家园以上主题共同说明了()①认识具有反复性,正确认识事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②要尊重自然界的客观性,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③要坚持联系的观点,创造有利于人类发展的联系④要把握对立统一关系,处理好人类发展与自然的矛盾A.①®B.①®C.②③D.②④4. 2017年9月14日,国家统计局公布8月份主要经济数据:8月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环比上涨0. 4%z 同比上涨1. 8%;PPI(工业品岀厂价格指数)环比上涨0. 9%同比上涨6. 3%0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表示,8 月份,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結构调整继续深化,新兴动能不断壮大,质量效益稳步提升,国民经济保持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发展态势。
我们能通过相关数据来研究数据背后的种种矛盾和问题。
这说明()A.承认相对静止才可以认识和区分事物B.承认静止是人们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C.哲学上讲的静止是指事物的绝对不运动状态D.是否存在相对静止对于生活是没有意义的5. 子贡倦于学,告仲尼曰:"愿有所息。
2019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十四单元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33课时探究世界的本质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4一、选择题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
”对这个“物质”的理解,下列观点中正确的是( )①物质不依赖人的意识②物质有其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③物质就是各种各样的具体的物质形态④物质概括了宇宙间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A.②③B.①③C.①④D.②④2.(xx北师大附中质检,17)在自然界中,既有姿态万千的山川湖海,也有许多看不见、摸不着却又真实地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
从哲学的角度看,这些事物的共性是( )A.客观实在性B.客观存在性C.社会历史性D.能动性3.(xx北京顺义期末,11)北极星指的是最靠近北天极的一颗星,是夜空中能看到的亮度和位置较稳定的恒星。
千百年来,曾经的北极星会被新的更靠近北天极的恒星取代。
现阶段北极星是指小熊座α星,在3000年前是天龙座α星,隋唐时期北极五成了北极星,而到公元4000年前后,仙王座γ星将成为北极星。
以上材料说明( )A.北极星是人们实践的产物B.静止是运动的普遍状态C.绝对静止的事物是没有的D.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4.黑格尔认为“世界的发展是‘绝对精神’的自我运动”。
这种观点错在否认( )A.事物的运动是绝对的B.思维是运动的C.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D.相对静止的存在5.(xx北京顺义模拟,17)某大学的校训是“繁星纵变,智慧永恒”。
这表明( )A.繁星是绝对运动的,智慧是相对静止的B.繁星是相对运动的,智慧是绝对静止的C.繁星随时光而变,智慧可以超越时空D.繁星运动瞬息万变,智慧是亘古不变的6.(xx北师大附中模拟,17)“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
”《时间都去哪儿了》中句句歌词直戳心扉,掀动了许多人的感慨。
材料体现( ) A.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B.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C.世界万物是永恒发展的D.世界存在尚未认识的事物7.(xx北京东城模拟,24)“五里滩头风欲平,张帆举棹觉船轻。
专题十四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一、单项选择题Ⅰ1.物质概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基本的概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大厦的基石。
下列对物质认识正确的有( )①物质可以脱离意识而独立存在②物质是对一切现象共性的反映③物质是万事万物的总和④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解析: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是对万事万物的概括与总结,②③错误。
故选C项。
答案:C2.哲学上讲的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这里的“客观实在”是指( )A.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B.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C.自然界中可以直接感知的事物D.世界上一切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的总称解析:客观实在是对具体的物质形态的概括和抽象,但不等于具体的物质形态,也不是世界上一切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的总称,A、C、D三项排除;B项是对“客观实在”的正确理解,当选。
答案:B3.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 )A.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生产方式B.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C.人口因素、生产方式、文化生活D.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解析: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生产方式是构成人类社会的物质要素,A项正确;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答案:A4.下列对静止的看法正确的是( )A.静止是绝对的不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B.静止不是绝对的不动,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C.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是无条件的、相对的运动D.静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是指永恒不动解析:依据教材内容可知,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故B符合题意,应选;ACD说法错误,排除。
答案:B5.下列关于真理的说法正确的是( )A.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B.真理是人的思维结果C.真理是对规律的反映D.真理是主观的解析:真理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故A正确。
第33课时探究世界的本质一、选择题1.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这里的“客观实在”是指( )A.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总和B.自然界中客观事物的共同属性C.所有有形的物体D.万事万物共同的属性2.(2018浙江名校协作体联考,28)2017年浙江省再次将治理雾霾列为十大民生实事之首,将采取全面淘汰改造燃煤小锅炉、推进垃圾分类的具体办法等措施。
这些措施表明( )A.顺应社会发展规律就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B.向雾霾宣战需要从根本上变革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C.改善生产与生活方式有助于消除人与自然的斗争性D.尊重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是治理雾霾的前提3.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的存在与发展不同于自然界,社会活动是有意识的活动,但从本质上看,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
下列能够集中体现人类社会物质性的客观物质要素的是( )①人的意识②生产方式③地理环境④客观实在A.①③B.①④C.②③D.③④4.(2018甘肃重点中学协作体联考,10)2017年8月,四川九寨沟发生7级地震。
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目前人类尚不能阻止地震的发生。
但是,我们可以采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
这表明( )①世界是不可知的②物质与意识具有一致性③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④静止和运动是相对的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5.(2017广东五校协作体联考,21)目前中国进入太空的能力已经进入国际第一梯队。
到2030年,中国将全面建成航天强国,火箭运载能力、年均发射次数、航天产业能力将进入世界前两名。
上述材料体现了( )A.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B.世界上存在尚未认识的事物C.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D.物质的运动具有绝对性6.(2018湖北部分重点中学七月联考,18)武汉是汇聚南腔北调的大都市,由于社会交往的需要和学校教学用语的影响,使得许多武汉孩子更喜欢说普通话。
但是,武汉方言仍然富有生命力。
近几年涌现出的许多新词“掉得大”“装精”等,都带有浓郁的武汉特色。
从哲学的角度看,武汉方言的变化体现出( )①事物变化的总是表象,内在的本质是不变的②局部的变化不会妨碍事物整体性质的稳定③事物在绝对运动中总是保持着某种相对静止④事物在其自身的运动演变中得以生存和延续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7.(2017辽宁沈阳省示范协作校一模,22)平衡是事物发展的一种状态,小到体操中的人在平衡木上的行走,杂技中的骑车走钢丝、独轮车表演,直升机在空中的悬停等,大到人类的生存、地球的运转、天体的运行等等,都是保持平衡的一种状态。
世间的万事万物,之所以能不停地运动、发展、前进,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保持了平衡。
要使“平衡”成为人们的“大智慧”就要( )①掌握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②善于抓住时机实现飞跃③掌握关键要素的统率作用④善于准确把握事物的度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8.(2018湖南师大附中摸底考试,18)据《列子》记载,子贡倦于学,告仲尼曰:“愿有所息。
”仲尼曰:“生无所息。
”从哲学角度看,下列选项与仲尼观点相近的是( )①“天子乃祈来年于天宗,劳农夫以休息之。
”②“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
”③“凡以(可)知,人之性也;可以知,物之理也。
”④“世间万物,变动不居,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9.[2017河南豫北、豫东名校联考(三),18]“三年级效应”指的是,一些孩子在上小学前就接受了小学课程的相关学习,一年级时因什么都会时常开小差,到了二年级因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而逐渐落后,三年级时孩子就开始出现厌学情绪。
“三年级效应”的出现启示我们( )①教育活动不能违背孩子成长规律②教育理念会影响教育的客观效果③人的生理活动受意志的支配④学前教育是一种揠苗助长式教育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0.(2018安徽寿县第一中学摸底,18)下图是某同学在听课时所撰写的课堂笔记。
下列说法能够论证课堂笔记中哲学观点的正确顺序是( )①人病则忧惧,忧惧见鬼出②流水不腐,户枢不蠹③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④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君子有常体矣A.①→②→④→③B.②→①→④→③C.①→③→②→④D.④→③→②→①11.(2018安徽十校联盟摸底,19)“人人都看到苹果从树上掉下来,为什么只有你发现了万有引力?”牛顿回答:“因为我的心总是盘算着要去发现。
”可见,牛顿的成功在于他( )①善于透过现象联系发现事物的本质联系②通过发挥意识的直接现实性把握事物的本质③善于获得间接经验、发挥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④通过发挥意识的创造性揭示事物的根本性质A.①④B.①②C.③④D.②③12.(2018贵州贵阳摸底,20)下面漫画《种》中的做法没有正确认识到( )①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②规律并不都是事物本质的、必然的联系③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④成功的实践是基于对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把握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二、非选择题13.传统村落拥有较丰富的文化和自然资源,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经济、社会价值,是农耕文明的精粹和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
丽水市松阳县是全国首个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示范县,该县在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中,坚持活态保护、有机发展理念,把传统村落放到历史动态中去加以考量,尊重原住民,遵循它的发展规律;充分利用本土、原生态、低碳环保材质,充分利用新的生态环保技术等复活传统村落的整村风貌。
这种保持着原味古朴历史感的传统村落吸引了省内外大量的游客,带动了乡村经济的发展。
结合材料,运用规律的相关知识,分析丽水市松阳县是如何成功保护和发展传统村落的。
(12分)14.阅读材料,完成下题。
材料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的世界经济危机期间,美国极力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涌现出“百老汇”“好莱坞”等知名文化品牌,目前已成为世界第一文化产业大国;90年代亚洲金融危机期间,日本和韩国注重发展文化产业,迅速成为文化产业大国。
有人据此认为:经济不景气成就文化产业发展是一条规律。
当前,世界经济不景气,对于我国部分省市落实文化强省(市)发展战略,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也许是不可多得的“良机”。
运用哲学知识,对材料中“经济不景气成就文化产业发展是一条规律”的推断的合理性和严谨性作简要评析。
(12分)答案精解精析一、选择题1.D 此题考查物质的特性。
“客观实在”是指宇宙间存在着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故排除A、B、C,答案为D。
2.D 选项A中“顺应社会发展规律就能实现”说法太绝对,故排除;选项B错在“根本上变革”;选项C 错在“消除”,故排除。
故选D。
3.C 人类社会是客观的。
因为地理环境是客观的,人口因素是客观的,生产方式是客观的。
这些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4.C “我们可以采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表明物质与意识具有一致性,故②符合题意;“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表明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物质的存在方式是运动,物质的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故③符合题意;①属于不可知论,排除;④说法错误,运动是普遍的、永恒的、绝对的,而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是辩证统一的,排除。
故本题答案选C。
5.D 中国进入太空的能力不断提高,说明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D符合题意。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A说法错误。
题干表明了世界上不存在不可以被认识的事物,排除B。
题干表明了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C不合题意。
故选D。
6.B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武汉是汇聚南腔北调的大都市,由于社会交往的需要和学校教学用语的影响,使得许多武汉孩子更喜欢说普通话。
但是,武汉方言仍然富有生命力”,由此可知,武汉方言的变化体现出事物在绝对运动中总是保持着某种相对静止,事物在其自身的运动演变中得以生存和延续,③④符合题意;事物是变化发展的,①错误;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②错误。
故本题答案选B。
7.C 通过材料中“平衡是事物发展的一种状态”“世间的万事万物,之所以能不停地运动、发展、前进,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保持了平衡”可以看出,要使“平衡”成为人们的“大智慧”就要掌握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就要善于准确把握事物的度,①④符合题意。
②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整体起统率作用,③表述错误且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8.C “生无所息”强调了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
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②与④都强调了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符合题意。
①的意思是冬天来临的时候,天子向上天祈福,以保佑来年有好年景,而辛苦的农夫此时则可以得到休息,与题意不符。
③的意思是说,人(主体)有认识的能力(能知),物(客体)有可认识的性质(所知),也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9.A “三年级效应”的出现说明教育活动必须遵循教育规律、端正教育理念,①②正确切题,故选A。
题干主要说明必须遵循教育规律,③不合题意。
部分学前教育小学化这种做法不科学,但不能以偏概全否认整个学前教育的作用,④说法错误。
10.A “人病则忧惧,忧惧见鬼出”属于唯物主义观点,承认这个世界是物质的;“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此观点认为物质是运动的;“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君子有常体矣”认为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承认了规律是客观的。
故A选项正确。
其他选项顺序错误。
11.A 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牛顿的心总是盘算着要去发现,这说明牛顿的成功在于他善于透过现象联系发现事物的本质联系,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在于他通过发挥意识的创造性揭示事物的根本性质,①④符合题意;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意识没有此特征,排除②;③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故本题答案选A。
12.B 种鸡蛋得不到鸡蛋,因为这违背了规律的客观性,①正确;规律是事物本质的、必然的联系,②错误;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③错误;漫画中的人违背规律做事,这是他没有认识到成功的实践是基于对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把握,④正确。
故本题答案选择B。
二、非选择题13.答案①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
(4分)②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该县在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中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把传统村落放到历史动态中去加以考量,尊重原住民,遵循它的发展规律。
(4分)③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世界,造福人类。
该县在遵循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本土、原生态、低碳环保材质,充分利用新的生态环保技术等保护和发展了传统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