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子产坏晋馆垣翻译赏析
- 格式:docx
- 大小:20.84 KB
- 文档页数:7
《子产不毁乡校》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五篇]第一篇:《子产不毁乡校》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子产不毁乡校》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在平凡的学习生活中,说起文言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
文言文的类型有哪些,你见过的文言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子产不毁乡校》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作品简介《子产不毁乡校》出自《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故事包涵着典型的公共关系思想。
对于乡人聚会议政的乡校,然明主张毁掉,子产不同意,他说,“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
”用今天的话来说,子产把乡校作为获取群众议论政事的反馈信息的场所,而且注意根据来自公众的意见,调整自己的政策和行为。
子产执政后,重视听取百姓的议论,还把刑书铸在鼎上公告于世,努力疏通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关系,颇得百姓的爱戴,从而使郑国强盛起来。
作品原文子产不毁乡校郑人游于乡校⑴,以论执政⑵。
然明谓子产曰⑶:“毁乡校,何如⑷?”子产曰;“何为⑸?夫人朝夕退而游焉⑹,以议执政之善否⑺。
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
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为忠善以损怨⑻,不闻作威以防怨⑼。
岂不遽止⑽?然犹防川⑾也: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⑿,不如吾闻而药之也⒀。
”然明曰:“蔑也今而后知吾子之信可事也⒁。
小人实不才⒂。
若果行此,其郑国实赖之⒃,岂唯二三臣⒄?”仲尼闻是语也,曰(18):“以是观之(19),人谓子产不仁,吾不信也。
”作品注释⑴乡校:地方上的学校,它既是学习场所,又是游乐、议政的场所。
除了“乡校”一词,还有学府、太学、国子监、庠、私塾、书院等古代用来表示学校的词语。
⑵执政:指掌握政权的人。
⑶然明:郑国大夫,姓鬷(zōng),名蔑,字然明。
⑷毁:废除。
何如:如何,等于说怎么样。
⑸何为:为什么?表示不同意的诘问。
⑹夫:句首语气词,引起议论。
《左传·子产为政》原文及翻译左传原文:郑人游于乡校②,以论执政。
然明谓子产曰:“毁乡校,何如?”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
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
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
岂不遽止?然犹防川: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子皮欲使尹何为邑。
子产曰:“少,未知可否。
”子皮曰:“愿,吾爱之,不吾叛也。
使夫往而学焉,夫亦愈知治矣。
”子产曰:“不可。
人之爱人,求利之也。
今吾子爱人则以政,犹未能操刀而使割也,其伤实多。
子之爱人,伤之而已,其谁敢求爱于子?子有美锦,不使人学制焉。
大官大邑,身之所庇也,而使学者制焉。
其为美锦,不亦多乎?侨闻学而后入政,未闻以政学者。
若果行此,必有所害。
”范宣子③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
二月,郑伯如晋,子产寓书于子西以告宣子曰:“子为晋国,四邻诸侯,不闻令德,而闻重币,侨也惑之。
侨闻君子长国家者,非无贿之患,而无令名之难。
夫令名,德之舆也;德,国家之基也。
有基无坏,无亦是务乎!有德则乐,乐则能久。
”宣子说,乃轻币。
子产使都鄙有章,上下有服,田有封洫④,庐井有伍⑤。
大人之忠俭者,从而与之;泰侈者,因而毙之。
从政一年,舆人⑥诵之曰:“取我衣冠而褚⑦之,取我田畴而伍之。
孰杀子产,吾其与之!”及三年,又诵之曰:“我有子弟,子产诲之。
我有田畴,子产殖之。
子产而死,谁其嗣之?”(选编自《左传》襄公三十一年、二十四年、三十年)[注]①子产:名侨,字子产,春秋时著名政治家,郑国名相。
文中加“”的都是人名。
②乡校:乡间公共场所。
③范宣子:春秋时晋国大臣,晋平公时执掌国政。
④封洫:田界。
⑤伍:五家相保的民户编制。
⑥舆人:众人。
⑦褚:储藏。
译文:郑国人到乡校休闲聚会,议论执政者施政措施的好坏。
郑国大夫然明对子产说:“把乡校毁了,怎么样?”子产说:“为什么毁掉?人们早晚干完活儿回来到这里聚一下,议论一下施政措施的好坏。
阅读训练九:子产坏晋馆垣
吴玉奎
【期刊名称】《新高考:高三数学》
【年(卷),期】2011(000)006
【摘要】公薨之月,子产相郑伯以如晋,晋侯以我丧故,未之见也。
子产使尽坏其馆之垣而纳车马焉。
士文伯让之,曰:"敝邑以政刑之不修,寇盗充斥,无若诸侯之属辱在寡君者何?是以令吏人完客所馆,高其闬
【总页数】2页(P8-9)
【作者】吴玉奎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4.3
【相关文献】
1."晋蓖2号"旱垣地栽培技术 [J], 张海平
2.阅读训练九:子产坏晋馆垣 [J], 吴玉奎
3.利用地方资源延伸教育意义——略论晋祠博物馆三晋廉吏展 [J], 李晋芳
4.晋华宫矿三斜井断裂矿坏原因分析 [J], 李树志;侯敬宗
5.精心备课落实阅读训练──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册阅读训练问答[J], 范钦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左传《子产为政》原文及翻译原文:郑人游于乡校②,以论执政。
然明谓子产曰:“毁乡校,何如?”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
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
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
岂不遽止?然犹防川: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子皮欲使尹何为邑。
子产曰:“少,未知可否。
”子皮曰:“愿,吾爱之,不吾叛也。
使夫往而学焉,夫亦愈知治矣。
”子产曰:“不可。
人之爱人,求利之也。
今吾子爱人则以政,犹未能操刀而使割也,其伤实多。
子之爱人,伤之而已,其谁敢求爱于子?子有美锦,不使人学制焉。
大官大邑,身之所庇也,而使学者制焉。
其为美锦,不亦多乎?侨闻学而后入政,未闻以政学者。
若果行此,必有所害。
”范宣子③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
二月,郑伯如晋,子产寓书于子西以告宣子曰:“子为晋国,四邻诸侯,不闻令德,而闻重币,侨也惑之。
侨闻君子长国家者,非无贿之患,而无令名之难。
夫令名,德之舆也;德,国家之基也。
有基无坏,无亦是务乎!有德则乐,乐则能久。
”宣子说,乃轻币。
子产使都鄙有章,上下有服,田有封洫④,庐井有伍⑤。
大人之忠俭者,从而与之;泰侈者,因而毙之。
从政一年,舆人⑥诵之曰:“取我衣冠而褚⑦之,取我田畴而伍之。
孰杀子产,吾其与之!”及三年,又诵之曰:“我有子弟,子产诲之。
我有田畴,子产殖之。
子产而死,谁其嗣之?”(选编自《左传》襄公三十一年、二十四年、三十年)[注]①子产:名侨,字子产,春秋时著名政治家,郑国名相。
文中加“”的都是人名。
②乡校:乡间公共场所。
③范宣子:春秋时晋国大臣,晋平公时执掌国政。
④封洫:田界。
⑤伍:五家相保的民户编制。
⑥舆人:众人。
⑦褚:储藏。
译文:郑国人到乡校休闲聚会,议论执政者施政措施的好坏。
郑国大夫然明对子产说:“把乡校毁了,怎么样?”子产说:“为什么毁掉?人们早晚干完活儿回来到这里聚一下,议论一下施政措施的好坏。
子产为政文言文原文及翻译子产为政文言文原文及翻译鲁襄公三十年(前543),子产在郑国执政,整顿了国家的政治秩序,虽暂时损害了一部分人的利益,但经过较长时间后,人民得到好处,子产受到歌颂。
下面我们来看看子产为政文言文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读借鉴。
原文:郑人游于乡校②,以论执政。
然明谓子产曰:“毁乡校,何如?”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
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
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
岂不遽止?然犹防川: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子皮欲使尹何为邑。
子产曰:“少,未知可否。
”子皮曰:“愿,吾爱之,不吾叛也。
使夫往而学焉,夫亦愈知治矣。
”子产曰:“不可。
人之爱人,求利之也。
今吾子爱人则以政,犹未能操刀而使割也,其伤实多。
子之爱人,伤之而已,其谁敢求爱于子?子有美锦,不使人学制焉。
大官大邑,身之所庇也,而使学者制焉。
其为美锦,不亦多乎?侨闻学而后入政,未闻以政学者。
若果行此,必有所害。
”范宣子③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
二月,郑伯如晋,子产寓书于子西以告宣子曰:“子为晋国,四邻诸侯,不闻令德,而闻重币,侨也惑之。
侨闻君子长国家者,非无贿之患,而无令名之难。
夫令名,德之舆也;德,国家之基也。
有基无坏,无亦是务乎!有德则乐,乐则能久。
”宣子说,乃轻币。
子产使都鄙有章,上下有服,田有封洫④,庐井有伍⑤。
大人之忠俭者,从而与之;泰侈者,因而毙之。
从政一年,舆人⑥诵之曰:“取我衣冠而褚⑦之,取我田畴而伍之。
孰杀子产,吾其与之!”及三年,又诵之曰:“我有子弟,子产诲之。
我有田畴,子产殖之。
子产而死,谁其嗣之?”(选编自《左传》襄公三十一年、二十四年、三十年)[注]①子产:名侨,字子产,春秋时著名政治家,郑国名相。
文中加“ ”的都是人名。
②乡校:乡间公共场所。
③范宣子:春秋时晋国大臣,晋平公时执掌国政。
④封洫:田界。
古诗子产诫游吉翻译赏析
文言文《子产诫游吉》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原文】
子产相郑,病将死,谓游吉曰:“我死后,子必用郑,必以严莅人。
夫火形严,故人鲜灼;水形懦,故人多溺。
子必严子之刑,无令溺子之懦。
”及子产死。
游吉不肯严刑,郑少年相率为盗,处于萑泽,将遂以为郑祸。
游吉率车骑与战,一日一夜仅能克之。
游吉喟然叹曰:“吾蚤行夫子之教,必不悔至于此矣。
”
【注释】
莅:对付,对待
相:作为的相
将:接近,马上
子:你,中国古代对男子的通称
用郑:用事于郑,即在郑国执政
夫:发语词
鲜:少
严:凶狠
令:使,让
萑泽:泽名
仅:才
克:战胜
喟然:感叹的样子
【翻译】
子产作郑国的丞相,病得很重快要死了。
他对游吉说:"我死后,你一定会得到郑国的重用,你一定要实行严厉的制度。
火的样子很可怕,所以人们很少被烧伤。
水的样子看起来很弱,可很多人却淹死在水里。
你一定要严厉执行你的刑法,不要让老百姓看到你的懦弱而触犯orG刑法。
”子产死了。
游吉不肯实行严厉的制度。
于是郑国的年轻人就在萑泽这个地方竞相作乱,就要逐步的变成郑国的大祸了。
游吉率领车骑与他们作战,激战了一日一夜才战胜他们。
游吉感叹地说:“我早日要是听了子产的教导,一定不会像现在这样后悔。
”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山东省临沂市高三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区和科类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共36分)一、(每小题3分,共15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
完成1~3题。
中国北方最明显的地理标志就是长城。
①从山海关到嘉峪关,逶迤连绵穿行在崇山竣岭之上,将秦汉到明清的文化符号一一镌刻在苍茫的大地上。
如果是夕阳西下的时候,一抹红霞涂染了曲曲折折的石墙,又为烽火台、戍楼(描绘/勾勒)出金色的轮廓。
这时,你遥望天边的归雁,听北风掠过衰草黄沙,心头不由会泛起一种历史的沧凉。
可是谁也没有注意到万里长城由东向西进入陕北府谷犁辕山境内后,轻轻地拐了一个弯。
这气势浩大,如大河奔流般的长城,怎么说拐就拐了呢?②现在能给出的解释,只是为了一座寺和一棵树:③一棵红柳树。
这棵红柳(挺立/耸立)在一座古寺旁,深红的树干,遒劲的老枝,浑身鼓着拳头大的筋结,像是铁水或者岩浆冷却后的(凝结/凝聚)。
而在这些筋结旁又生出一簇簇柔嫩的新枝,开满紫色的小花,劲如钢丝,④灿若朝霞。
它高大的身躯摇曳着,扫着湛蓝的天空,覆盖着这座乡间的古寺,一幅古典的风景画。
1.文中加点的字的注音和加点词语的文字,都正确的一项是A.镌(juān) 逶迤B.戍(shù) 崇山竣岭C.劲(jìng) 沧凉D.曳(yì) 气势浩大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描绘挺立凝结B.勾勒挺立凝聚C.描绘耸立凝聚D.勾勒耸立凝结3.文中画线处的标点,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①B.②C.③D.④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A.从首次发射载人飞船,到执行“多人飞天”任务,如今神舟十一号与天宫二号已成功对接,而天舟一号货运飞船的发射也倚马可待。
古诗荀子大略篇第二十七翻译赏析文言文《荀子大略篇第二十七》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原文】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好利多诈而危。
欲近四旁,莫如中央;故王者必居天下之中,礼也。
天子外屏,诸侯内屏,礼也。
外屏,不欲见外也;内屏,不欲见内也。
诸侯召其臣,臣不俟驾,颠倒衣裳而走,礼也。
《》曰:“颠之倒之,自公召之。
”天子召诸侯,诸侯辇舆就马,礼也。
《诗》曰:“我出我舆,于彼牧矣。
自天子所,谓我来矣。
”天子山冕,诸侯玄冠,大夫裨冕,士韦弁,礼也。
天子御珽,诸侯御荼,大夫服笏,礼也。
天子雕弓,诸侯彤弓,大夫黑弓,礼也。
诸侯相见,卿为介,以其教士毕行,使仁居守。
聘人以珪,问士以壁,召人以瑗,绝人以玦,反绝以环。
人主仁心设焉,知其役也,礼其尽也。
故王者先仁而后礼,天施然也。
《聘礼》志曰:“币厚则伤德,财侈则殄礼。
”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诗》曰:“物其指矣,唯其偕矣。
”不时宜,不敬交,不欢欣,虽指,非礼也。
水行者表深,使人无陷;治民者表乱,使人无失。
礼者,其表也,先王以礼表天下之乱,今废礼者,是去表也。
故民迷惑而陷祸患,此刑罚之所以繁也。
舜曰:“维予从欲而治。
”故礼之生,为贤人以下至庶民也,非为成圣也,然而亦所以成圣也。
不学不成。
尧学于君畴,舜学于务成昭,禹学于西王国。
五十不成丧,七十唯衰存。
亲迎之礼:父南乡而立,子北面而跪,醮而命之:“往迎尔相,成我宗事,隆率以敬先妣之嗣,若则有常。
”子曰:“诺,唯恐不能,敢忘命矣!”夫行也者,行礼之谓也。
礼也者,贵者敬焉,老者孝焉,长者弟焉,幼者慈焉,贱者惠焉。
赐予其宫室,犹用庆赏于国家也;忿怒其臣妾,犹用刑罚于万民也。
君子之于子,爱之而勿面,使之而勿貌,导之以道而勿强。
礼以顺人心为本,故亡于《礼经》而顺人心者,皆礼也。
礼之大凡:事生,饰欢也;送死,饰哀也;军旅,饰威也。
亲亲、故故、庸庸、劳劳,仁之杀也。
贵贵、尊尊、贤贤、老老、长长,义之伦也。
行之得其节,礼之序也。
《左传·子产为政》原文及翻译左传原文:郑人游于乡校②,以论执政。
然明谓子产曰:“毁乡校,何如?"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
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
岂不遽止?然犹防川: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子皮欲使尹何为邑.子产曰:“少,未知可否。
”子皮曰:“愿,吾爱之,不吾叛也.使夫往而学焉,夫亦愈知治矣。
”子产曰:“不可。
人之爱人,求利之也。
今吾子爱人则以政,犹未能操刀而使割也,其伤实多.子之爱人,伤之而已,其谁敢求爱于子?子有美锦,不使人学制焉.大官大邑,身之所庇也,而使学者制焉.其为美锦,不亦多乎?侨闻学而后入政,未闻以政学者。
若果行此,必有所害."范宣子③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
二月,郑伯如晋,子产寓书于子西以告宣子曰:“子为晋国,四邻诸侯,不闻令德,而闻重币,侨也惑之。
侨闻君子长国家者,非无贿之患,而无令名之难。
夫令名,德之舆也;德,国家之基也。
有基无坏,无亦是务乎!有德则乐,乐则能久。
"宣子说,乃轻币. 子产使都鄙有章,上下有服,田有封洫④,庐井有伍⑤.大人之忠俭者,从而与之;泰侈者,因而毙之.从政一年,舆人⑥诵之曰:“取我衣冠而褚⑦之,取我田畴而伍之。
孰杀子产,吾其与之!”及三年,又诵之曰:“我有子弟,子产诲之。
我有田畴,子产殖之。
子产而死,谁其嗣之?”(选编自《左传》襄公三十一年、二十四年、三十年) [注]①子产:名侨,字子产,春秋时著名政治家,郑国名相。
文中加“”的都是人名。
②乡校:乡间公共场所。
③范宣子:春秋时晋国大臣,晋平公时执掌国政。
④封洫:田界。
⑤伍:五家相保的民户编制。
⑥舆人:众人。
⑦褚:储藏。
译文:郑国人到乡校休闲聚会,议论执政者施政措施的好坏。
郑国大夫然明对子产说:“把乡校毁了,怎么样?”子产说:“为什么毁掉?人们早晚干完活儿回来到这里聚一下,议论一下施政措施的好坏。
例1、(2012“北约”语文文言文)断句并翻译划线句子:孔子曰:“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
”罪子贡善居积,意贵贱之期,数得其时,故货殖多,富比陶朱。
然则圣人先知也,子贡亿数中之类也。
圣人据象兆原物类意而得之其见变名物博学而识之巧商而善意广见而多记由微见较若揆之今睹千载所谓智如渊海孔子见窍睹微思虑洞达材智兼倍强力不倦超逾伦等耳目非有达视之明知人所不知之状也使圣人达视远见洞听潜闻与天地谈与鬼神言知天上地下之事乃可谓神而先知与人卓异今耳目闻见与人无别遭事睹物与人无异差贤一等尔何以谓神而卓绝①赐:端木赐,字子贡,孔子弟子。
善辩有干才,善经商,富致千金。
②陶朱:即范蠡,曾辅佐越王勾践灭吴。
功成身退,经商积巨万,人称“陶朱公”。
③较:通“皎”,显著,明显。
孔子曰:“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
”罪子贡善居积,意贵贱之期,数得其时,故货殖多,富比陶朱。
然则圣人先知也,子贡亿数中之类也。
圣人据象兆,原物类,意而得之;其见变名物,博学而识之。
巧商而善意,广见而多记,由微见较,若揆之今睹千载,所谓智如渊海。
孔子见窍睹微,思虑洞达,材智兼倍,强力不倦,超逾伦等耳,目非有达视之明,知人所不知之状也。
使圣人达视远见,洞听潜闻,与天地谈,与鬼神言,知天上地下之事,乃可谓神而先知,与人卓异。
今耳目闻见,与人无别;遭事睹物,与人无异,差贤一等尔,何以谓神而卓绝?【注释】赐:端木赐,即子贡。
货殖:做买卖。
亿:通“臆”。
猜测,估计。
中(zhòng众):猜中。
指猜中行情。
引文参见《论语·先进》。
居积:囤积居奇。
贵贱:指物价涨落。
识:通“志”。
记住。
巧商:善于巧妙地推算。
较:通“皎”。
显著。
窍:小孔。
引申为细微之物。
伦等:同辈,一般人。
洞听潜闻:听得非常清楚,连极小的声音都可以听到。
[解析]参考答案:孔子说:“子贡不听从天命,而去经商营利(做生意赚钱),他猜测(琢磨、揣测)市场行情常常很准(猜中)。
”孔子责备(批评、责怪)子贡善于囤积(囤积居奇),善于估计物价涨落(商品贵贱)的时机,多次(屡次、屡屡、常常)都能抓住时机,所以赚钱很多(生意兴隆),跟陶朱公一样富有(比陶朱还富有,亦可)。
1
古诗子产坏晋馆垣翻译赏析
文言文《子产坏晋馆垣》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公(1)薨之月,子产相(2)郑伯以如晋,晋侯以我丧故,未之见也。
子产使尽坏(3)其馆之垣,而纳车马焉。
士文伯让之(4),曰:“敝邑以政刑之不修,寇盗充斥,无若诸侯
之属(5)辱在寡君者何,是以令吏人完客所馆,高其闬 闳(6),厚其
墙垣,以无忧客使。今吾子坏之,虽从者能戒,其若异客何?以敝邑
之为盟主,缮完(7)葺墙,以待宾客。若皆毁之,其何以共命(8)?寡
君使丐请命(9)。
对曰:“以敝邑褊小,介于大国,诛求(10)无时,是以不敢宁居,
悉索敝赋,以来会(11)时事。逢执事之不闲,而未得见;又不获闻命,
未知见时。不敢输币(12),亦不敢暴露(13)。其输之,则君之府实也,
非荐陈(14)之,不敢输也。其暴露之,则恐燥湿之不时而朽蠹,以重
敝邑之罪。侨闻文公之为盟主也,宫室卑庳(15),无观台(16)榭,以
崇大诸侯之馆,馆如公寝(17);库厩缮修,司空以时平易(18)道路,
圬人以时塓(19)馆宫室;诸侯宾至,甸设庭燎(20),仆人巡宫,车马
有所,宾从有代,巾车脂辖(21),隶人(22)、牧、圉,各瞻其事;百
官之属各展其物;公不留宾(23),而亦无废事;忧乐同之,事则巡之,
教其不知,而恤其不足。宾至如归,无宁灾患(24);不畏寇盗,而亦
不患燥湿。今铜鞮之宫(25)数里,而诸侯舍于隶人,门不容车,而不
2
可逾越;盗贼公行。而天疠不戒(26)。宾见无时,命不可知。若又勿
坏,是无所藏币以重罪也。敢请执事,将何所命之?虽君之有鲁丧,
亦敝邑之忧也。若获荐币,修垣而行,君之惠也,敢惮(27)勤劳?”
文伯复命。赵文子(28)曰:“信。我实不德,而以隶人之垣(29)
以赢诸侯,是吾罪也。”使士文伯谢不敏焉。
晋侯见郑伯,有加礼(30),厚其宴好而归之。乃筑诸侯之馆。
叔向曰:“辞之不可以已也如是夫!子产有辞,诸侯赖之,若之
何其释辞也(31)?《诗》曰:‘辞之辑矣,民之协矣;辞之怿矣,民
之莫矣(32)。’其知之矣。”
【注释】
(1)公:指鲁襄公。薨:诸侯死去叫薨(hōng)。
(2)相:辅佐。郑伯:指郑简公。
(3)坏:拆毁。馆垣:宾馆的围墙。
(4)士文伯:晋国大夫士訇。让:责备。
(5)属:臣属,属官。在:问候。
(6)阚闳(àn hóng):指馆舍的大门。
(7)完:同“院”,指墙垣。茸:用草盖墙。
(8)共命:供给宾客所求。
(9)请命:请问理由。丐(gài):古同“丐”。
(10)诛求:责求,勒索贡物。无时:没有定时。
(11)会:朝会。时事:随时朝贡的事。
(12)输币:送上财物。
3
(13)暴露:露天存放。
(14)荐陈:呈献并当庭陈列。
(15)卑庳(bì):低小。
(16)观:门阙。台:土筑高坛。
(17)公寝:国君住的宫室。
(18)司空:负责建筑的官员。平易:平整。
(19)圬人:泥水工匠。塓(mì):涂墙,粉刷。
(20)甸:甸人,掌管柴火的官。庭燎:庭中照明的火炬。
(21)巾车;管理车辆的官。脂:指加油。辖。车轴头的挡铁。
(22)隶人;清洁工。瞻:看管。
(23)不留宾:不让来客滞留。
(24)灾:同“灾”。
(25)缇(tí)之宫:晋侯的别宫,一在今山西沁县西南。
(26)天疠(ì):天灾。不戒:无法防备。
(27)惮(dàn):怕。
(28)赵文子:晋国大夫赵武。信;确实,可信。
(29)垣。这里指房舍。赢:接待。
(30)加礼:礼节特别隆重。宴:宴会。好:指宴会上送给宾客的
礼物。
(31)释辞:放弃辞令。
(32)这四句诗出自《诗·大雅·板》。辑:和顺。协:融洽。绎:
同“怿’,喜悦。莫:安定。
4
【翻译】
鲁襄公死去的那个月,子产辅佐郑简公到晋国去,晋平公因为鲁
国有丧事的缘故,没有接见他们。子产派人把宾馆的围墙全部拆毁,
把自己的车马放进去。晋国大夫士文伯责备子产说:“敝国由于政事
和刑罚没有搞好,到处是盗贼,不知道对辱临敝国的诸侯属官怎么办,
因此派了官员修缮来宾住的馆舍,馆门造得很高,围墙修得很厚,使
宾客使者不会感到担心。现 在您拆毁了围墙,虽然您的随从能够戒
备,那么对别国的宾客怎么办呢?由于敝国是诸侯的盟主,修建馆会
围墙,是用来接待宾客。如果把围墙都拆了,怎么能满足宾客的要求
呢?我们国君派我来请问你们拆墙的理由。”子产回答说:“敝国国土
狭小,处在大国的中间,大国责求我们交纳贡物没有一定时候,所以
我们不敢安居度日,只有搜寻敝国的全部财物,以便随时前来朝见贵
国。碰上您没有空,没能见到,又没有得到命令,不知道朝见的日期。
我们不敢进献财物,又不敢把它们存放在露天。
要是进献上,那就成了贵国君王府库中的财物,不经过进献的丁
式,是不敢进献的。如果把礼物放在露天里,又怕日晒雨淋而腐烂生
虫,加重敝国的罪过。我听说文公从前做盟主时,宫室低小,没有门
阙和台榭,”却把接待宾客的馆舍修得十分高大,宾馆像国君的寝宫
一样。仓库和马棚也修得很好,司空按时平整道路,泥水工匠按时粉
刷馆舍房间;诸侯的宾客来到,甸人点起庭院中的火把,仆人巡视客
舍,存放车马有地方,宾客的随从有代劳的人员,管理车辆的官员给
车轴加油,打扫房间的,伺养牲口的,各自照看自己份内的事;各部
5
门的属官要检查招待宾客的物品;文公从不让宾客们多等,也没有被
延误了的事;与宾客同忧共乐,出了事随即巡查,有不懂的地方就指
教,有所要就加以接济。宾客到来就好像回到家里一样,哪里会有灾
患啊;不怕有人抢劫偷盗,也不用担心干燥潮湿。现在晋侯的缇别宫
方圆数里,却让诸侯宾客住在像奴仆住的房子里,车辆进不了大门,
又不能翻墙而入;盗贼公然横行,天灾难防。接见宾客没有定时,召
见命令也不知何时发布。如果还不拆毁围墙,就没有地方存放礼品,
我们的罪过就要加重。斗胆请教您,您对我们有什么指示?虽然贵国
遇上鲁国丧事,可这也是敝国的忧伤啊。如果能让我们早献上礼物,
我们会把围墙修好了再走,这是贵君的恩惠,我们哪敢害怕辛劳?”
士文伯回去报告了。赵文子说:“的确是这样。我们实在不注重培养
德行,用像奴仆住的房舍来招待诸侯,这是我们的过错啊;”于是,
他派士文伯前去道歉,承认自己不明事理。
晋平公以隆重的礼节接见了郑简公,宴会和礼品也格外优厚,然
后让郑简公回国。晋国接着建造了接待诸侯的宾馆。叔向说:“辞令
不可废弃就是这样的啊!子产善于辞令,诸侯靠他的辞令得到了好处,
为什么要放弃辞令呢?《诗·大雅·板》中说:“‘言辞和顺,百姓融
洽;言辞动听,百姓安宁。’子产大概懂得这个道理吧。”
【赏析】
全篇文章有头有尾,结构完整,叙事富于故事情节性与戏剧冲突
性。文章记叙了子产陪同郑简公以从属国的身份来到晋国访问、纳贡,
受到冷遇,子产便派人把晋国会馆的围墙通通拆除。等士文伯来兴师
6
问罪时,子产就借机发表了一番振振有词的言论,将小国的不平与无
奈尽情发泄,针锋相对,理直气壮,不卑不亢,说得士文伯哑口无言,
赵文子心服口服,叔向大加赞叹,仅凭三寸不烂之舌即取得了郑国对
晋外交的一大胜利。完整的故事结构,跌但起伏的故事情节,集中体
现了《左传》的叙事特色。
和许多《左传》中的文章一样,该文也善于通过人物的语言、行
动来刻画、点染人物形象,其中子产的过人胆识、机智与善辩,使人
如闻如睹,不由得击节叹赏。《左传》作者对他没有一句空泛的赞词,
没有一处抽象的评论,子产的性格特征完全是通过描述他在政治生活
中的一言一行表现出来的,读来生动而感人。
文章也生动的展现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仅仅因为国君没有接见,
就动怒拆毁了该国客舍的围墙,还以巧妙动听的言辞,说得对方连赔
不是,不仅国君出来接见,而且还礼遇有加,满意且满载而归。初看
起来还有点过分,有点儿太过了,犯得着如此大动肝火,做出如此大
胆的事儿来吗?但是不要忘记了这件表面上看来有点儿荒唐的事情
的背景。晋国是个大国,强国,诸侯盟主,一方霸主。国君不出来接
见客人,是在摆谱儿,那架子,耍弄人,那藏而不露的意思是要让人
下跪,乞求,被愚弄。郑国是个小国,夹在大国当中ORg受气,此行
是进去献贡物,是去“朝圣”,表示对盟主的恭敬和孝顺。明白了这
个背景,就不得不对子产的所作所为令眼相看,肃然起敬,佩服他的
勇气和骨气。他的举动真有点儿犯上作乱的味道,大胆地、公开的、
理直气壮把围墙给拆了,还批得敌手理屈辞穷,态度陡然一转。
7
文章讲的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国不分大小,地不分东西南北,人
不分多寡,财富不分贫富,大伙儿一律平等,以礼相待、以诚相待,
这应当是国与国交往的前提。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