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2014-2015年八年级物理下册 10.3 物体的沉浮条件及应用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155.50 KB
- 文档页数:2
第十章浮力第3节物体的沉浮条件及应用知识点1:物体的浮沉条件物体的浮沉状态受力分析密度分析上浮F浮>Gρ物<ρ液漂浮F浮=Gρ物<ρ液悬浮F浮=Gρ物=ρ液下沉F浮<Gρ物>ρ液【例】一个质量为140 g、体积为1.8×10-4m3的物体,用手将其浸没在水中时,物体受到的浮力为 N,松手后物体将 (填“上浮”“下沉”或“悬浮”)。
答案:1.764;上浮点拨:物体受到水的浮力:F浮=ρ水gV排=1×103kg/m3×9.8 N/kg×1.8×10-4m3=1.764 N;物体的重力:G=mg=0.14 kg×9.8 N/kg=1.372 N<F浮,所以松手后物体上浮。
知识点2:浮力的应用轮船原理利用“空心”的办法增大体积从而增大浮力,此时轮船的“平均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受力分析因为轮船漂浮,故浮力不变,总等于自身重力排水量排水量是轮船满载货物时排开水的质量,用m排表示;利用排水量可计算轮船满载货物时受到的浮力:F浮=m排g潜水艇原理通过对水舱充水、排水改变自身重力,实现浮沉受力分析潜水艇浸没在水下时,所受浮力是不变的气球和飞艇原理用小于空气密度的氢气或氦气充入气球,通过改变气球的体积从而改变浮力的大小,实现升降密度计原理漂浮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自身重力受力分析密度计放入任何液体都漂浮在液面上,所以密度计在任何液体中所受浮力不变,都等于自身的重力刻度规律密度计的刻度“上小下大”【例】轮船从鸭绿江驶入黄海所受到的浮力将 ,轮船排开水的体积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若此轮船的排水量为2 000 t,那么该轮船满载货物时受到的浮力为 N。
答案:不变;变小;1.96×107点拨:因为轮船漂浮,所以F浮=G,即轮船从鸭绿江驶入黄海所受浮力不变;根据V排=可知:浮力不变时,液体的密度变大,故V排变小;轮船受到的浮力:F浮=G排=m排g=2000×103kg×9.8 N/kg=1.96×107N。
八年级物理导学案课题10.3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课型新课时 1班级姓名主备教师 物理组授课教师日期学习 目标1、通过浮力重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探究,进一步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
2、知道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的条件和影响因素。
3、能够运用沉浮条件说明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和应用。
学习重点 沉浮条件的应用学习难点 沉浮条件和浮力之间的综合应用 学习过程:浸没在水中的木头能上浮,小小的铁钉却会沉入水底,可万吨级轮船却又能在水面上航行,那么这些都是为什么呢?自学:物体在水中的状况有三种,分别是: 。
当物体悬浮在水中时,浮F =物G ,则:--0G -====gV gV gV F )(物液物物排液物浮ρρρρ沉浮条件过程和结果 当液ρ=物ρ时,浮F =物G悬浮(静止) 当液ρ>液ρ时, 浮F 物G 上浮 漂浮(浮F =物G ) 当液ρ<物ρ时,浮F 物G 下沉 沉底(物G =浮F +N F )结论:从上面分析可以得出影响物体沉浮的根本因素是: 。
合作实验:1)、鸡蛋在水里是沉底的,说明鸡蛋密度 水的密度。
那么你能想办法让鸡蛋浮起来吗?2)、铁钉在水里是沉入水底的,因为其密度是 , 你能想办法把铁块浮起来吗?随堂笔记合作讨论:阅读课本58页内容,思考在实际生活中,轮船为什么可以漂浮到水面上呢?潜水艇是怎么实现自身的上升和下潜呢?热气球或氢气球是怎么升空的呢?轮船是靠 ,潜水艇是靠 工作的,热气球、氢气球是 而升空的。
轮船的排水量是指: 。
习题演练:1.潜水艇完全潜入水中,再继续下潜时( )A.浮力不变,压强变大B.浮力变大,压强变大C.浮力不变,压强不变D.浮力不变,压强变小2.一艘轮船从长江驶入东海,轮船受到的浮力 排出液体的体积 。
3、均匀的正方体木块放入水中处于漂浮状态,现将露出水面部分切去,则剩余部分木块将( )A.将上浮一点B.将下沉一点C. 仍不动D.无法判断4、如图所示,A 、B 两实心球静止在水中,则 ( ) A 、两球受到的浮力一定相等B 、两球受到的浮力不等,A 球受到的浮力大C 、两球的密度不等,B 球的密度大D 、B 球的重力一定大于A 球5、有木球、铁球和铜球(ρ木<ρ铁<ρ铜)静止在水中时的位置,如图所示,则可以确定肯定是空心的是( )A.木球B.铁球C. 铜球D.都是空心知 识 网 络小结反思“不要动我的圆!”——阿基米德。
第3节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3)一、教材分析本节《浮力的应用》是在学习了上节《浮力》,知道浮力的产生及其大小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物体浮沉的条件,知道物体浮沉条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理解轮船、潜水艇、气球和飞艇是如何改变浮力或重力,来实现浮沉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体会物理就在我身边,初步学会用浮力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二、学情分析本节课学生已经掌握基础知识较扎实,已经学习了系统的力学基础知识,刚学过浮力产生的原因及阿基米德原理,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知识面广,学习习惯较好,自学能力较强.本节课主要指导学生应用实验归纳总结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随着实验的总结、拓展,真正发挥了学生的正常思维潜能,激发了学生对自然科学的探究,搜集整理浮力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培养了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三、设计思路根据浮力知识的教学分解,本节教学的知识要点:一是物体的浮沉条件;二是浮沉条件的应用.知识本身的难度并不算大,但贯穿在从如何调节浮力与重力的大小关系去理解浮力的应用事例这个分析过程要求较高,是进行本节教学的关键,为此,本节教学的策略设计是:从观察、分析、比较物体的浮沉情况→认识物体的浮沉条件(受力条件和密度条件)→调节浮力与重力的大小关系→理解浮力的应用(轮船、潜水艇、气球和飞艇、诸方面的应用).四、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2.知道浮力的应用(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分析、了解轮船是怎样浮在水面的;2.通过收集、交流关于浮力应用的资料,了解浮力应用的社会价值.(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2.初步建立应用科学知识的意识.五、教学重点:知道轮船、潜水艇、气球、飞艇的工作原理.六、教学难点:理解改变物体所受的重力与浮力的关系,能增大可利用的浮力.七、教学仪器:烧杯、水、体积相同的三个塑料瓶、木块、盐水、沙子、潜水艇模型、热气球模型、多媒体课件等.八、教学流程:(一)新课引入请两为同学上台吹肥皂泡比赛.引导同学仔细观察肥皂泡的运动情况.提出问题:肥皂泡为什么总是先上升后下降呢?[学生演示实验]:1.出示三个塑料瓶让学生观察,发现它们体积相等.2.将体积相同的三个塑料瓶同时浸没在水中后松手.[现象]:一个瓶沉入杯底,一个悬浮而另一个上浮最终浮在水面.[提问]:1.浸没在水中的塑料瓶(松手后)各受到什么力?(浮力、重力)2.塑料瓶受到的浮力相等吗?(相等.因为V排相等,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浮力相等.)3.既然受塑料瓶到的F浮相同,为什么松手后一个沉底,一个悬浮而另一个上浮?液体中,物体的浮沉取决于什么呢?[讲解]:物体的浮沉条件:展示课件分析:松手后,浸没在水中的塑料瓶当所受到的F浮>G蜡时,所以上浮.当它逐渐露出水面,V排减小,浮力减小,当F浮= G物时,最终漂浮在水面.即:F浮>G物上浮,最终漂浮.当F浮=G蜡时,受力平衡,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变,我们说物体悬浮在液体中.即:F浮=G物,最终悬浮.当F浮<G物时,物体将下沉,到达容器底部后,铁块受到F浮、G铁和F支,三力平衡,静止在容器底,我们说沉底.即:F浮<G物下沉,最终沉底.(二)进行新课1.讨论:(1)木材能漂浮在水面,其原因是什么?(2)把一根木头挖成空心,做成独木舟后,其重力怎么变化?它可载货物的多少怎么变化?重力变小,可以装载的货物变多.[指出]:从浮力的角度看,把物体做成空心的办法,增大了可利用的浮力,而且这种古老的“空心”办法,可以增大漂浮物体可利用的浮力.[质疑]:密度比水大的下沉的物体有没有办法让它上浮或漂浮呢?2.实验:两个外形相同的铁罐子,一个空心,一个装满沙;同时按入水中,松手后实心的下沉,空心的上浮最终漂浮.[质疑]:(1)铁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空心的铁罐子为什么能漂浮呢?可能是因为什么呢?(因为它是空心的,F浮>G物,所以能上浮,最终能漂浮.)(2)要想让实心的铁罐子也漂浮,可以怎么办呢?(把沙取出来,变成空心的.)(3)大家的想法是如何调节的铁罐子的浮沉的呢?(F浮不变,挖空使G物变小,当F浮>G物,铁罐子自然就浮起来了.)[指出]:上述实验告诉我们采用“空心”的办法,不仅可以增大漂浮物体可利用的浮力,还可以使下沉的物体变得上浮或漂浮.3.应用·轮船(1)原理:采用把物体做成“空心”的办法来增大浮力,使浮力等于船和货物的总重来实现漂浮.(2)排水量:满载时,船排开的水的质量.即:排水量=m船+m货[质疑]:1.轮船从河水驶入海里,它的重力变不变?它受到的浮力变大、变小还是不变?(不变,始终漂浮)2.它排开的液体的质量变不变?(不变)3.它排开的液体的体积变不变?(变,ρ海水>ρ水,所以V排海水<V排水)4.它是沉下一些,还是浮起一些?(V排变小了,所以上浮一些)[强调]:同一条船在河里和海里时,所受浮力相同,但它排开的河水和海水的体积不同.因此,它的吃水深度不同.·潜水艇[学生实验]:潜水艇能潜入水下航行,进行侦查和袭击,是一种很重要的军事舰艇.它是怎么工作的呢?出示自制的潜水艇模型现象:吸气时,水逐渐进入瓶中,瓶子下沉;排气时,瓶中的水被排出,瓶子上浮;[质疑]:(1)瓶子浸没在水中所受F浮是否变化?(V排基本不变,所以可以认为F浮不变).(2)那它是怎样上浮或下沉的呢?(挤压时,水从瓶子中排出,重力变小,F浮>G物,所以上浮;吸气时,水进入瓶子,重力变大,F浮<G物,所以下沉)[讲解]:潜水艇两侧有水舱,当水舱中充水时,潜水艇加重,就逐渐潜入水中;当水舱充水使艇重等于同体积水重时,潜水艇就可悬浮在水中;当压缩空气使水舱中的水排出一部分时,潜水艇变轻,就可上浮了.潜水艇:原理:靠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在水中的浮沉[强调]:潜水艇在浸没在水下不同深度所受浮力相同.·气球和飞艇[演示]:“热气球”的实验.[质疑]:酒精燃烧后袋内空气密度怎样变化?原理:ρ气<ρ空气,使它受到的F浮>G物而升空.[讨论]:要使充了氦气、升到空中的气球落回地面,你们能想出什么办法?要使热气球落回地面,有什么办法?(放气或停止加热)·其他应用密度计、盐水选种等.附:板书设计(一)物体的浮沉条件:F浮>G物上浮最终漂浮F浮=G物悬浮F浮<G物下沉最终沉底(二)通过调节物体受到的F浮或G物,可以调节物体的浮沉.(三)应用1.轮船:把物体作为“空心”的办法来增大浮力,使浮力等于船和货物的总重来实现漂浮.2.水艇:依靠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在水中的浮沉.3.气球和飞艇:ρ气<ρ空气,使它受到的F浮>G物而升空.。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10.3《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幼儿园教师,我始终坚持以幼儿的兴趣和需求为导向,设计出富有创意和趣味性的教学活动。
在本节课《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中,我采用了实践探究的方式,让孩子们在动手操作中感受物理的奥秘,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创新能力。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思路是通过让孩子们自己动手做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引导他们发现物体的浮沉条件,并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活动的目的是让孩子们了解物理学的乐趣,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掌握阿基米德原理,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培养观察、思考、动手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物理学的乐趣,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增强自信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物体的浮沉条件,阿基米德原理。
难点: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验器材(浮球、泡沫板、塑料尺等)、投影仪、电脑。
2. 学具:实验记录表、画笔、彩色纸。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孩子们观察到物体浮沉的现象,引发他们的好奇心。
2. 实验探究:孩子们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物体的浮沉情况,记录实验数据。
3. 讨论交流:孩子们分享实验结果,共同探讨物体的浮沉条件。
4. 知识讲解:介绍阿基米德原理,解释物体的浮沉条件。
5. 应用拓展:让孩子们运用所学知识,设计一个浮力应用实例,如制作一个简易的浮力秤。
6. 成果展示:孩子们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制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物体的浮沉条件,阿基米德原理。
难点: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认真反思了本节课的教学效果。
在活动过程中,孩子们积极参与,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通过实验探究,他们基本掌握了物体的浮沉条件,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八年级物理人教版下册《第十章第三节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2)知道浮力的应用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分析、了解轮船是怎样浮在水面的;(2)通过收集、交流关于浮力应用的资料,了解浮力应用的社会价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初步建立应用科学知识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物体的浮沉条件,知道轮船、潜水艇、气球、飞艇的工作原理。
三、教学难点:物体的浮沉条件,由力的关系转化成密度的关系。
四、教学仪器: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1.浮力产生的原因:液体对物体上下表面产生压力差。
2.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浸在液体(或气体)里的物体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到的重力。
3.浮力的计算方法:(1)压力差法F浮= F向上-F向下(2)称重法F浮= G物-F拉(3)阿基米德原理的计算公式:F浮=ρ液gV排(二)情景导入假设手拿一物体浸没在水里,当手拿开后物体将会有几种可能性?将一颗鸡蛋放入提前调配好的盐水中让其悬浮,这是怎么回事了?学生回答后有教师引导给出上浮、下沉、悬浮、漂浮的概念。
(三)进行新课1.上浮、漂浮、悬浮和下沉上浮:物体正在向上运动,可能完全浸没,也可能部分浸没。
漂浮:物体液面处,部分体积浸没。
上浮的最终状态是漂浮。
悬浮:物体液面以下,完全浸没,可以在液面以下任何位置。
下沉:物体正在向下运动可能完全浸入,也可能部分浸入,最终状态是沉在水底。
在水里,许多东西能浮在水面,比如乒乓球、木块,石蜡等;也有许多东西沉到水底,比如石头、硬币、橡皮等;那么物体的浮沉取决于什么呢?2.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学生讨论: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都会受到浮力的作用,但是为什么有的物体要上浮,有的物体要下沉呢?提示:上浮和下沉即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那么就要考虑物体的受力情况。
让学生画出浸没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哪些力的作用。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10.3《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说课稿我是一名经验丰富的幼儿园教师,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是关于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的教学设计。
一、设计意图在设计这节课时,我以实验探究的方式来进行,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环节,掌握物体的浮沉条件,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道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条件;2. 能够运用浮沉条件解决实际问题;3. 培养观察、操作、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条件;难点:如何运用浮沉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浮力计、物体、液体;学具:实验记录表、笔。
五、活动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展示轮船、木筏等浮力现象,引导学生思考物体在液体中为什么会浮起来或沉下去。
2. 实验探究: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情况,并记录实验数据。
4. 应用拓展:学生运用浮沉条件解决实际问题,如设计一个简单的浮力装置。
六、活动重难点1. 重点: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条件;2. 难点:如何运用浮沉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这次教学,我希望学生能够掌握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条件,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验探究环节在实验探究环节,我选择了轮船、木筏等浮力现象作为情景引入,这是基于我对幼儿认知发展的了解。
幼儿对于直观、生动的物体更容易产生兴趣和好奇,而轮船、木筏等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实例,能够有效引发他们的探究欲望。
在这个环节,我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情况,并记录实验数据。
这里我强调观察和记录的重要性,因为这是幼儿获取知识的基本途径。
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和观察,他们能够更直观地理解浮沉现象,从而为后续的分析打下基础。
二、数据分析环节我还鼓励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如比较、分类、归纳等,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这有助于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课堂流程【学习流程】:自主学习+疑难简答+点评+练习【授课流程】:导入+新知呈现+点拨+巩固练习1.情景导入:思考:潜水艇这么一个庞然大物,却能自由地上浮与下沉,它是怎样在水中实现浮沉的呢?今天我们就亲自来探究影响物体浮沉的条件。
2.新知呈现:(1)漂浮悬浮和下沉 (2)(1)当F浮=G时,它受到平衡力的作用,将处于什么状态?(2)当F浮>G时,它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将处于什么状态?(3)当F浮<G时,它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将处于什么状态?3.经典例题讲解4.学生练习教师点拨一重点实验和理论1.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当F浮>G时,合力方向竖直向上,物体在液体中向上运动称为上浮。
物体露出水面后,在上升的过程中,由于物体排开水的体积逐渐减小,浮力也逐渐减小,当F浮=G时,合力为零,物体静止在液面上称为漂浮。
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当F浮>G时,合力方向竖直向上,物体就上浮。
漂浮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F浮=G。
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当F浮=G时,合力为零,即二力平衡,此时物体可以停留时液体中的任何深度的地方,即:悬浮。
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当 F浮<G时,合力方向竖直向下,物体就下沉。
2.悬浮:悬浮的物体完全进入液体中,可以静止在液体内部任一地方,其体积等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而漂浮则是物体静止在液体表面上,其体积小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3.漂浮与悬浮有什么共同点与不同点共同点:在平衡力的作用下静止不动,漂浮与悬浮在液面上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
不同点:漂浮是物体一部分浸入液体中,悬浮是整个物体浸没在液体中。
导学案一预习检测1.填空(1)当F浮=G时,它受到平衡力的作用,将处于状态?(2)当F浮>G时,它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将处于状态?(3)当F浮<G时,它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将处于状态2.将一小石块浸没在水中,放手后小石块沉入水底,在小石块下沉过程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浮力变大B.浮力变小 C.浮力大于重力 D.浮力小于重力3. 将一块实心物体放入盛水的烧杯中,物体静止时如右图所示,若将该物体分成大小不同的两块,仍然放在盛水的烧杯中,则( )A.大块沉入杯底,小块漂在水面上B.大块小块都沉入杯底C.大块小块都漂在水面上D.大块小块都悬浮在水中二当堂练习1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如果只受浮力和重力作用,若F浮>G,物体;若F浮=G,物体;若F浮<G,物体;若物体最后漂浮在液面静止时,则浮力与重力的关系是.2.有一个实心物体,为了测量构成它的物质的密度,将它挂在弹簧秤下,弹称秤的示数为19.6N,将它没入水中称,弹簧秤的示数为14.7N,此物体的体积是 m3,质量是千克,由此可知其密度是。
三、物体浮沉的条件
一、目标导引:
1、通过探究分析能得出物体的浮沉的条件。
2、通过看书和讨论了解浮力在生活中有哪些运用。
通过实例、实验、说明(用语言描
述、画图等)轮船潜艇飞艇和热气球的工作原理。
二、探究学习:
(一)浮沉的条件
学习活动1:把准备好的三个特制的乒乓球浸没在水中,松手后观察球的运动状态
展示评价1:画出几种情况下球的受力,并分析下沉悬浮上浮最终漂浮的原因。
学习活动2:回顾阿基米德原理,知道要想改变浮力的大小应该从哪些方面做手。
展示评价2:改变浮力大小的方法有:
(二)浮沉条件的应用
学习活动3:想办法使橡皮泥漂浮在水面上;阅读船的发展史,讨论钢铁轮船是通过什么方法浮在水面上的?
展示评价3:轮船的浮在水上的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活动4:讨论船利用空心可以增大可利用的浮力装载很多物体,是否可以无限制地装呢? 讨论并弄懂船的排水量,吃水线概念。
展示评价4:排水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活动5:讨论古时候浮筒打捞沉船的方法及现在潜水艇的工作过程。
展示评价5:潜水艇在水中浮沉的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活动6:讨论什么样的气球可以飞到空中;热气球、飞艇的工作过程。
展示评价6:各种气球、飞艇能在空气中上升的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活动7:师生共同讨论物体浮沉时,物体密度和液体密度的大小关系;看书了解农民用盐水选种的道理
展示评价7:(1)物体上浮时:ρ物_______ρ液,物体下沉时:ρ物_____ρ液物体悬浮时:ρ物______ ρ液,物体漂浮时:ρ物_____ ρ液
(2)谈谈盐水选种的问题
(三)小结
学习活动8:小结自己学到的知识,并能用语言描述
展示评价8:我本节课的收获是:
当堂检测:
1、已潜入海水中的潜艇,在继续往深海下潜的过程中,它受到的()
上浮漂浮
下沉悬浮
A.重力增大,浮力增大 B.重力和浮力都不变
C.重力增大,浮力不变 D.重力不变,浮力增大
2、一个鸡蛋悬浮在配制好的盐水中,要想使它浮到水面上来,可以()
A.往盐水里加些水; B.往盐水里加些盐;
C.将盐水倒掉一些; D.以上方法都不行.
3、将小铁块和小木块放入一盆水中.结果发现木块浮在水面上,
铁块沉入水底,就此现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木块受到浮力,铁块不受浮力
B.铁块沉入水底,所受浮力一定小于自身的重力
C.木块受到的浮力一定大于铁块所受的浮力
D.木块浮在水面上,所受浮力大于自身的重力
4、如图1所示,体积相同的甲、乙、丙三个物体浸没在水中的浮沉情况,此时甲、乙、丙三个物体所受的浮力分别为F甲、F乙、F丙,则下面关系正确的是()
A.F甲>F乙>F丙
B.F甲<F乙<F丙
C.F甲=F乙=F丙
D.F甲=F乙>F丙
5、把一个质量为60g、体积为100cm3的物块,轻放入盛满水的烧杯中,当物块静止时,溢出水的质量m1= g;当把此物块轻放人盛满酒精的烧杯中,物块静止时,溢出酒精的质量为m2m1 (选填“>”、“=”或“<”).(酒精密度为0.8×103kg/m3,烧杯足够大.)
6、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即将下水,它满载时的排水量约为6万吨,它满载时整个船的质量约是 kg。
它受到的浮力约为 N。
(g=10N/kg)
7、鱼缸中装满水,在水中轻轻放入一只小船,小船漂浮在水面上,从鱼缸中溢出5×10-4m3的水,则小船受到的浮力是 N,小船所受的重力与浮力的关系是 (g=1O N/kg)。
7、如图2是广场上一只重0.5 N的氢气球,用细绳系于地面上,请作
出氢气球受重力、拉力和浮力示意图。
8、在水中放入质量为3kg的木块,木块静止时有3/5的体积浸入水中。
求:
(1)木块静止时所受的浮力。
(2)木块的体积。
图2
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