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会计笔记--标准成本案例
- 格式:xls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9
标准成本案例一、案例背景和概述公司A是一家制造业企业,主要生产某种电子产品。
由于市场竞争激烈,管理层希望通过引入标准成本法来优化成本管理,提高企业竞争力。
为了实施标准成本法,公司A选择了一种代表性产品,对其进行标准成本分析,并对其生产流程和成本要素进行深入研究。
二、标准成本法的实施1. 制定标准成本根据产品的生产流程和成本要素,公司A制定了该产品的标准材料成本、标准人工成本和标准制造费用。
标准材料成本包括原材料的购置成本以及运输成本等;标准人工成本包括直接劳动的工资、福利以及相关的管理费用等;标准制造费用包括生产设备的折旧、维修费用等。
通过标准成本的制定,公司A可以清晰地了解产品的生产成本,并进行成本控制和分析。
2. 计算实际成本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公司A记录了实际的材料消耗、人工工时以及制造费用支出,并与标准成本进行对比。
通过对比,可以发现实际成本和标准成本之间的差异,进而分析差异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管理和改进。
三、实际案例分析1. 材料成本差异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公司A发现实际材料成本高于标准材料成本,导致了不利的材料成本差异。
经过调查分析,发现主要原因是原材料的价格上涨和材料的浪费率增加。
为了降低材料成本差异,公司A采取了多种措施,例如与供应商重新谈判价格、加强原材料的使用管理等,最终有效地控制了材料成本。
2. 人工成本差异公司A发现实际人工成本与标准人工成本存在较大差异,主要原因是工人工作效率低下和加班费用增加。
为了降低人工成本差异,公司A进行了员工技能培训,提高了工人的工作效率;并且优化了生产安排,控制了加班费用的增加,从而降低了人工成本。
3. 制造费用差异实际制造费用与标准制造费用之间的差异是由于生产设备的维护费用和折旧率的变动。
为了控制这一差异,公司A采取了定期维护设备、规范使用设备等举措,有效地降低了制造费用差异。
四、得出结论通过实施标准成本法,公司A成功地进行了产品成本的控制和分析。
标准成本核算方法1.A工厂是一个生产某种汽车零件的专业工厂,产品成本计算采用标准成本计算系统,有关资料如下:(1)成本差异账户包括:材料价格差异、材料数量差异、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直接人工效率差异、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固定制造费用能量差异、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
(2)原材料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除直接材料外的其他费用陆续发生,其在产品约当产成品的系数为:月初在产品0.6,月末在产品0.4。
(3)成本差异采用“结转本期损益法”,在每月末结转“主营业务成本”账户。
(4)单位产品标准成本为56元,其中:直接材料30元(10千克×3元/千克),直接人工16元(4小时×4元/小时),变动制造费用6元(4小时×1.5元/小时),固定制造费用 4元(4小时×1元/小时)。
(5)本月生产能量11000小时,月初在产品数量600件,本月投产数量2500件,月末在产品数量700件,月初产品数量100件,月末产品数量120件。
(6)期初库存原材料1000千克,本月购入原材料30000千克,实际成本88500元(已用支票支付);本月生产领用原材料25500千克。
(7)实际耗用工时9750小时;应付生产工人工资40000元;实际发生变动制造费用15000元;实际发生固定制造费用10000元。
要求:(1)编制以下业务的会计分录:①购入原材料;②领用原材料;③将生产工人工资记入有关成本计算账户;④结转本期变动制造费用;⑤结转本期固定制造费用;⑥完工产品入库;⑦期末结转本期成本差异。
(2)计算本月的主营业务成本。
(3)计算期末存货成本。
1.【正确答案】(1)编制以下业务的会计分录①购入原材料:实际成本88500(元)标准成本 3元/千克×30000千克=90000(元)价格差异-1500(元)会计分录:借:原材料90000贷:银行存款88500材料价格差异1500②领用原材料实际领料标准成本25500千克×3元/千克=76500(元)应耗材料标准成本30元/件×2500件=75000(元)数量差异 1500(元)会计分录:借:生产成本75000材料数量差异1500贷:原材料76500③将生产工人工资记入有关成本计算账户本月完工入库产品数量=月初在产品数量+本月投产数量-月末在产品数量=600+2500-700=2400(件)本月实际完成约当产量=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本月完工入库产品数量-月初在产品约当产量=700×0.4+2400-600×0.6=2320(件)实际成本40000(元)标准成本 16元/件×2320件=37120(元)总差异2880(元)其中:直接人工效率差异:(9750-2320×4)×4=1880(元)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40000/9750-4)×9750=1000(元)会计分录:借:生产成本37120直接人工效率差异1880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1000贷:应付工资40000④结转本期变动制造费用实际成本 15000(元)标准成本 2320件×6元/件=13920(元)总差异1080(元)其中: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9750-2320×4)×1.5=705(元)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 15000-9750×1.5=375(元)会计分录:借:生产成本13920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705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375贷:变动制造费用15000⑤结转本期固定制造费用实际成本 10000(元)标准成本 2320 件×4元/件=9280(元)总差异720(元)其中: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10000-1×11000=-1000(元)固定制造费用能量差异:1×11000-1×2320×4=1720(元)会计分录:借:生产成本9280 固定制造费用能量差异1720贷:固定制造费用10000 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1000⑥完工产品入库标准成本:2400×56=134400(元)会计分录:借:产成品(或库存商品)134400贷:生产成本134400⑦期末结转本期成本差异借:主营业务成本4680材料价格差异1500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1000贷:材料数量差异1500直接人工效率差异1880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1000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705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375固定制造费用能量差异1720(2)计算本月的主营业务成本本月销售产品数量=月初产品数量+本月完工入库产品数量-月末产品数量=100+2400-120=2380(件)已销产品标准成本=2380×56=133280(元)本月主营业务成本=133280+4680=137960(元)(3)计算期末存货成本①原材料期末成本=(1000+30000-25500)×3=16500(元)②在产品期末成本=期末在产品原材料成本+期末在产品直接人工、变动制造费用和固定制造费用其中:期末在产品原材料成本=700×30=21000(元)期末在产品包括的直接人工,变动制造费用和固定制造费用=700×0.4×(16+6+4)=7280(元)由此可知,在产品期末成本=21000+7280=28280(元)③产成品期末成本=120×56=6720(元)因此:企业期末存货成本=16500+28280+6720=51500(元)一、单项选择题1.以下关于成本控制说法不正确的是()。
标准成本管理案例资料
1. 背景介绍
标准成本管理是一种管理会计方法,旨在衡量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之间的差异,并分析差异的原因。
在日常经营中,各种企业都可以运用标准成本管理方法来控制成本、提高效率。
下面我们将通过一个实际案例来介绍标准成本管理的应用。
2. 案例描述
某电子产品制造公司,通过引进新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决定实施标准成本
管理。
公司制定了各项产品的标准成本,并设置了相应的标准成本控制程序。
公司对比了实际生产成本与标准成本的差异,并进行了分析。
在实施标准成本管理后,公司发现某款产品的实际生产成本明显高于标准成本,造成了不小的损失。
经过调查和分析,公司发现主要原因是生产过程中出现了很多不必要的浪费和不良品率较高,导致了生产效率的降低。
3. 分析与改进措施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公司采取了以下改进措施:
•优化生产工艺,减少不必要的工序和浪费。
•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强化质量管理,减少不良品率。
•定期对标准成本进行修订和调整,确保其符合实际情况。
通过这些改进措施的实施,公司逐渐控制了生产成本,提高了效率和竞争力。
4. 结论
标准成本管理是一个有效的管理会计方法,可以帮助企业控制成本、提高效率。
在实际应用中,企业需要根据自身情况不断进行调整和改进,确保标准成本能够发挥最大的作用。
以上就是本次关于标准成本管理的案例资料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如果有
任何疑问或意见,欢迎与我们联系。
成本会计案例分析成本会计是企业会计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涉及对企业生产过程中的成本进行计量、分析和控制。
通过成本会计,企业可以更有效地管理资源,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经济效益。
以下是对一个典型成本会计案例的分析。
案例背景:某制造企业生产一种机械设备,该设备的生产过程包括原材料采购、加工制造、组装、质检和包装等环节。
企业管理层希望通过成本会计分析,找出成本控制的关键点,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
成本会计分析步骤:1. 确定成本对象:在本案例中,成本对象是该机械设备的生产成本。
2. 收集成本数据:企业需要收集与生产过程相关的所有成本数据,包括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制造费用等。
3. 分配成本:将收集到的成本数据按照一定的标准分配到各个成本对象上。
例如,直接材料成本可以直接分配到具体的设备上,而制造费用则需要按照一定的分配基础(如工时、机器使用时间等)进行分摊。
4. 计算单位成本:将分配到成本对象上的成本总额除以生产数量,得到单位产品的成本。
5. 分析成本差异:通过比较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分析成本差异的原因,找出成本控制的关键点。
6. 提出改进建议:根据成本差异分析的结果,提出改进生产流程、优化资源配置等建议,以降低成本。
案例分析结果:通过成本会计分析,企业发现原材料采购成本占比较大,且存在一定的浪费现象。
同时,加工制造环节的效率不高,导致单位产品的成本较高。
针对这些问题,企业采取了以下措施:1. 优化采购流程:通过与供应商谈判,降低原材料采购价格,并实施严格的库存管理,减少浪费。
2. 提高生产效率:通过引入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提高加工制造环节的效率,减少单位产品的成本。
3. 加强成本控制:建立成本控制体系,对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监控,及时发现并解决成本问题。
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企业成功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成本会计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为企业的决策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
标准成本核算方法举例
标准成本核算方法需要企业制定标准成本,即根据产品的设计和生产流程,计算出生产每单位产品所需的材料、人工和制造费用等成本。
以下是一个标准成本核算方法的简单示例:
1. 确定标准成本:假设某企业在生产A产品时,需要使用甲材料,其标准成本为100元。
2. 计算实际成本:在某个月份,企业采购了1000单位的甲材料,实际采购价格为98元/单位。
3. 计算材料成本差异:使用800单位的甲材料,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差异为800×=1600元。
4. 计算人工和制造费用:假设每生产一个A产品需要10小时的人工和10元的制造费用。
5. 计算总成本:总成本为78400+8000+800=87200元。
需要注意的是,在计算产品成本时,企业需要将各种成本按照一定的比例分摊到产品中。
例如,甲材料的成本需要按照使用的数量分摊到A产品中。
同样地,人工和制造费用也需要按照生产的产品数量分摊到产品成本中。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需了解更多信息,建议咨询专业会计师或查阅相关书籍文献。
成本会计--标准成本法标准成本法是一种在成本管理中常用的方法,它通过建立标准成本,将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进行比较,来评估企业的成本效率和利润水平。
本文将从标准成本法的定义、作用、实施步骤以及优缺点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标准成本法的定义标准成本是根据一定的成本计算方法,结合企业的生产能力和成熟程度,预先确定的在标准条件下所需的成本。
它通常包括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和制造费用。
标准成本法是一种基于标准成本的成本控制方法。
二、标准成本法的作用1.成本控制:标准成本法可以为企业提供一个比较参照的标准,通过与实际成本的比较,及时发现和解决成本异常的问题,进而实现成本控制的目标。
2.绩效评价:标准成本法可以用于绩效评价,将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进行对比,评估企业的绩效和成本效率,及时发现问题和改进措施,优化资源配置。
3.决策支持:标准成本法可为企业管理层提供有价值的信息,用于制定合理的决策。
通过分析和比较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之间的差异,管理层可以判断成本波动的原因,并进行相应的决策调整。
三、标准成本法的实施步骤2.计算标准成本差异: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根据实际发生的成本对比标准成本,计算标准成本差异。
标准成本差异分为数量差异和价格差异两部分,数量差异是因为实际产量与标准产量的差异导致的,价格差异是因为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的差异导致的。
3.分析标准成本差异:对计算得到的标准成本差异进行分析,判断差异的原因。
差异原因可以分为可控原因和不可控原因,可控原因是指与管理者行为相关的因素,不可控原因是指与管理者行为无关的因素。
4.建立改进措施:根据分析结果,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采取不同的策略来解决标准成本差异。
对于可控差异,管理层应采取措施进行成本控制和改进;对于不可控差异,管理层应重新确定标准成本,以适应实际情况。
四、标准成本法的优缺点1.优点:(1)标准成本法可以提供一个参照标准,使企业能够迅速掌握成本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成本管理效率。
标准成本法案例土豆
标准成本法是一种成本核算方法,它以预算成本为基础,以标准成本
为主导,通过对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进行比较,分析成本差异的产生
原因,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下面是一个应用标准成本法进行成本分析的案例。
某公司的生产车间生产土豆片产品,使用标准成本法进行成本分析。
该产品的预算成本为每箱50元,每箱土豆成本为30元,每箱生产需
要的劳动力成本为10元,每箱的制造费用为5元。
每箱的标准成本为45元。
当月生产了1000箱土豆片,实际成本为每箱52元。
经过成本分析,发现其中土豆成本和制造费用都没有超支,但劳动力成本超支了2元。
经过调查发现,超支的原因是部分员工请假,其他员工需要加班来完
成生产任务,从而导致了额外的劳动力成本。
该公司决定采取措施,
如合理调度生产计划、加强员工培训等,来降低劳动力成本。
通过标准成本法进行成本分析,该公司能够及时发现成本超支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控制成本,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利润率。
以上案例说明,标准成本法是一种有利于企业控制成本和提高效率的
方法。
在实际生产经营中,企业可以采用标准成本法对成本进行分析,及时发现成本超支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控制成本,从而提高
企业的经济效益。
《成本会计》案例一、内容简述首先文章将介绍该企业的基本情况,包括企业的规模、业务范围以及市场定位等,作为案例的背景介绍。
接着文章将详细介绍企业在成本控制和核算方面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包括市场竞争激烈、成本压力上升等问题。
随后文章将聚焦于成本会计在该企业的具体应用,包括企业如何通过成本会计体系来识别和核算各种成本,如何运用成本分析方法对成本进行精细化管理和控制。
此外还将介绍企业在成本管理方面的策略和方法,如成本控制策略、成本核算流程等。
文章将对该企业在成本会计应用中的效果进行评价,通过对比案例分析前后的财务数据、分析企业实施的成本管理措施的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
同时也将对案例的分析和反思进行梳理,指出案例中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以及未来改进的方向和建议。
通过这样的内容简述,读者可以全面了解该案例的基本情况和成本会计在实际企业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1. 介绍成本会计的重要性及其在企业决策中的作用成本会计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不容忽视。
在企业的日常运营和战略决策中,成本会计发挥着核心作用。
首先成本会计有助于企业准确核算和控制各项成本,确保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
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成本控制成为企业盈利的关键因素之一。
成本会计能够通过对产品、服务、项目等成本的精确核算和分析,帮助企业识别潜在的成本节约点,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益。
其次成本会计在企业决策中发挥着重要的参谋作用,在战略决策、产品定价、产能规划等方面,成本会计提供的数据和分析结果为企业提供了重要参考。
通过对比不同方案的预期成本与潜在收益,企业可以选择最经济、最合理的决策方案。
例如在产品定价决策中,成本会计能够分析产品的制造成本、销售费用、市场营销费用等,为企业制定合理的销售价格提供有力支持。
此外在评估投资项目时,成本会计还可以对项目进行成本核算和预测分析,为企业判断项目是否可行提供决策依据。
成本会计作为企业管理的关键环节之一,其重要性体现在为企业提供准确、全面的成本信息上。
生活中标准成本的例子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标准成本的概念相对难以直接接触,但是我们可以尝试通过一些常见的消费案例来解释。
例如,在购买草莓时,我们可能会根据草莓的用量标准和草莓的价格标准来计算草莓的标准成本。
具体来说,如果每箱草莓的标准用量是10千克,每千克草莓的价格是10元,那么一箱草莓的标准成本就是10千克×10元/千克=100元。
同样,在生产果汁的过程中,我们也会根据各项成本项目的标准成本来计算每箱果汁的总标准成本。
这些成本项目可能包括草莓用量标准、人工标准成本、电能标准成本和设备折旧标准成本等。
如果每箱果汁的各个成本项目的标准成本分别为100元、40元、30元和60元,那么每箱果汁的总标准成本就是这些成本项目的和,即230元。
总的来说,标准成本是一种预先设定好的成本目标,它通常在制造业和物流业等行业中被广泛应用。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虽然不一定能够直接接触到标准成本的概念,但是通过了解这些例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标准成本的含义和应用。
标准成本法案例一、标准成本法的概念。
1.1 啥是标准成本法呢?简单来说,这就是一种管理成本的好办法。
它预先制定出一个标准成本,就像给成本画了个靶子。
这个标准成本啊,可不是瞎定的,是根据企业的各种情况,比如生产工艺、材料消耗、人工效率等精心计算出来的。
打个比方,就像咱们盖房子,事先算好要用多少砖、多少水泥、多少人工,这就是标准成本。
1.2 它的意义可不小。
对于企业来说,就像有了个指南针。
企业可以拿实际成本和这个标准成本作比较,一下子就能知道哪里出了问题。
是材料浪费了?还是人工干活慢了?这就好比咱们过日子,每个月有个预算,花超了就得找找原因。
二、标准成本法的实际案例。
2.1 就说有个生产小部件的工厂吧。
这个厂生产一种金属零件,他们先定好了标准成本。
一个零件的标准材料成本是10元,这是根据金属材料的市场价格和零件的设计用料算出来的。
标准人工成本呢,是5元,按照熟练工人正常的工作效率来的。
还有制造费用,平摊到每个零件上是3元。
这加起来,一个零件的标准成本就是18元。
2.2 可是实际生产的时候啊,问题就冒出来了。
这个月生产完一算,一个零件的实际成本竟然到了22元。
这可不得了,就像一盆冷水浇到头上。
企业赶紧找原因。
一查,原来是采购的材料质量有问题,废料增多,材料成本一下子涨到了13元。
而且新招来的工人不熟练,人工成本也涨到了7元。
2.3 这个工厂发现问题后,就开始对症下药。
在采购上,换了更靠谱的供应商,把材料成本又降回了10元左右。
对于工人,加强培训,让他们的效率提高,人工成本慢慢又接近5元的标准了。
这就像是一艘偏离航线的船,又重新回到了正轨。
三、标准成本法的优缺点。
3.1 先说说优点。
标准成本法最大的好处就是能让企业成本控制有章可循。
就像行军打仗有个作战计划一样。
企业知道自己的成本应该是多少,一旦有偏差,就能及时调整。
而且还能激励员工,比如说工人知道了标准的工作量和成本,就会努力达到标准,不然就像在团队里拖后腿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