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学 引言
- 格式:ppt
- 大小:296.50 KB
- 文档页数:18
植物学讲稿第一章绪论一、什么是植物通俗地说一切不属于动物的生物都称为植物,目前没有一条独立的标准可以完全将它们划分开来,但是以下若干特征综合起来可以作为划分它们的基础:1、植物一般固定生活,而动物多数具有移动能力;2、植物细胞一般具有纤维素结构的细胞壁;3、植物一般具有丰富、持久、活跃的胚性组织;4、植物大多数具有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
但是,有些低等生物则兼有植物和动物的特征,既不能专一的划归植物、也不能专一的划归动物,被称为“植物动物”(Plantimals)。
例如:植物学中的黏菌、在动物学中称为黏虫。
二、植物多样性1、种类多样50多万种,而且种群数量巨大、呈发展动态,有些种类逐渐灭亡、有些种类也会产生。
2、形态结构多样最小的为单细胞植物:绿藻门的普通小球藻等以微米计算;单细胞群体的:团藻属、绿藻门;多细胞丝状体的:水绵、绿藻门,黑根霉、真菌门;多细胞叶状体的:紫菜、红藻门,地钱、苔类植物;具有根茎叶分化且出现维管系统的:金星蕨、蕨类植物;分化出种子的:银杏、裸子植物;分化出花和果实的,被子植物。
目前已知最高的植物为桉树,可达156米,海洋中的巨藻、褐藻门植物,可达400米长。
3、营养方式多样自养:大多数绿色植物;化学自养:借氧化无机物获得能量而自行制造养料的生活方式,硫细菌、铁细菌等;寄生:菟丝子、列当等;腐生:多数真菌以及少数被子植物(水晶兰/鹿蹄草科、天麻/兰科等)。
4、生命周期多样短命的:细菌,20-30分钟;一年生的:水稻、棉花、花生、玉米、春小麦等;二年生的:萝卜、白菜、冬小麦等;多年生的:巨杉/3500年,龙血树/6000年。
5、分布多样从茂密的热带森林到西伯利亚冻土高原、甚至两极,如南极的荷兰石竹、北极的北极柳,格陵兰岛雪地上的雪生衣藻、雪生粘球藻等;从平地到高山;从海洋到陆地,沙漠耐旱植物胡杨、海洋中的海藻等。
6、进化发展多样从简单到复杂;低等到高等;水生到陆生;无胚到有胚;孢子繁殖到种子繁殖;等等。
一、前言植物学作为一门研究植物形态、结构、生理、生态、分类及进化等基本规律的自然科学,对于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加深对植物学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实践操作能力,我于XX年XX月XX日至XX年XX月XX日在XX大学植物学实验室进行了为期两周的植物学实习。
本次实习在导师XX教授的指导下,通过实地观察、实验操作和理论讲解等多种形式,使我对植物学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现将实习过程及收获总结如下。
二、实习目的1. 加深对植物学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对植物形态、结构、生理、生态等方面的认识。
2.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对植物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的认识。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三、实习内容1. 植物标本采集与制作实习期间,我们学习了植物标本的采集方法,包括野外采集和室内采集。
在导师的指导下,我们选取了多种植物进行采集,如草本植物、木本植物、蕨类植物等。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植物标本的制作方法,包括压制、干燥、固定等步骤。
2. 植物形态解剖实验通过对植物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等器官的观察,我们了解了植物的基本形态结构,掌握了植物器官的识别方法。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使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的细微结构,如细胞壁、细胞核、叶绿体等,进一步了解了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3. 植物生理实验在植物生理实验中,我们学习了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等基本生理过程。
通过实验,我们掌握了植物生理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如测定光合速率、呼吸速率、蒸腾速率等。
4. 植物分类实验通过对植物标本的观察和比较,我们学习了植物分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根据植物的形态特征进行分类,掌握了植物分类的基本技能。
5. 植物生态实验在植物生态实验中,我们学习了植物群落的结构、演替和生态位等基本概念。
通过野外调查和数据分析,我们了解了植物群落的空间分布规律和物种多样性。
植物学(三次版)第一讲第一部分绪论一、生物界的划分两界说/三界说/四界说/ 五界说/六界说植物界、动物界、真菌界、原生生物界和原核生物界五界说创立者是魏泰克种子植物的类型三种类型:木本、草本和藤本(一)木本植物1.植物特点:多年生、木质部发达,木质化组织多,质地坚硬。
2.分类:乔木、灌木和半灌木乔木:(1)植株高大(2)主干显著(3)距地面较高的主干顶端形成广阔的树干灌木:(1)植物矮小(2)无显著主干(3)近地面处枝干丛生的木本植物半灌木:(1)外形类似灌木(2)地上部分为一年生(3)越冬时枯萎死亡(地上部分)乔木和灌木之间的主要区别是生长型不同而不是内部结构。
(二)草本植物1.植株特点:茎内木质部不发达,木质化组织较少,茎干柔软,植株矮小。
2.分类:一年生植物、两年生植物和多年生植物(三)藤本植物低等植物(水生)———苔藓植物(过渡类型)———蕨类植物(陆生)———种子植物(根茎叶,维管组织,花粉管的产生)二、植物学的分支学科植物形态学/植物分类学/植物生理学/植物生态学第二部分第一章植物细胞和组织一、细胞概述1.细胞的发现1665年英国罗伯特•虎克2.细胞学说1878年德国施莱登指出:细胞是植物结构的基本单位1839年德国施旺指出:一切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命的单位。
统一生物界。
3.形状:球形、多面体:十四面体、长柱形、长梭形、有细管状突起的4.大小:球菌0.5微米/种子植物:10~100微米/番茄果肉、西瓜瓤细胞1mm,肉眼可见/棉种子表皮毛75mm/苎麻的纤维细胞550mm 人眼分辩率为0.1mm;光学显微镜为0.2-0.3 μm;电镜为0.25nm。
细胞大小的限制因素:第一,一个细胞核能控制细胞质的量有一定的限度范围第二,细胞体积小,表面积大,有利于物质迅速交换和转运代谢率与体积的关系生理活跃的细胞常常较小;代谢活动弱的细胞往往较大二、植物细胞的结构(一)细胞核1.数目:单核多数细胞;二核:绒毡层细胞;多核:乳汁管;2.大小和位置幼期细胞——细胞中央,球形,占较大体积/ 成熟细胞3.结构核膜:(1)双层膜:外膜常分布有核糖体,内膜。
前言植物学作为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旨在研究植物的形态、结构、生理、分类、生态等方面的知识。
对于植物学专业的大学生来说,实习是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实践操作能力的重要环节。
通过实习,我们可以深入了解植物的生长习性、识别特征以及在不同环境下的分布规律,从而更好地保护和利用植物资源。
本次实习为我们提供了走进大自然、亲近植物的机会。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使用工具书和检索表鉴定植物,掌握了植物的采集、压制、标本制作等基本操作方法。
此外,我们还了解了植物多样性及其保护意义,明确了植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实习期间,我们深入了解了我国亚热带地区的植物资源和植被类型。
在实习老师的指导下,我们识别了大量植物种类,并对它们的生态习性、分布特点进行了详细记录。
通过实习,我们不仅复习和巩固了课堂所学的植物学理论知识,还培养了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的精神。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深刻体会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
植物学实习让我们从传统的课堂走向户外,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使我们对植物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同时,实习也锻炼了我们的动手能力,提高了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实习还使我们认识到生物多样性的珍贵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紧迫性。
在现代社会,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破坏,许多植物种类面临灭绝的危险。
作为一名植物学专业的大学生,我们更有责任关注植物资源的保护,为保护我国生物多样性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之,本次植物学实习使我们受益匪浅。
通过实习,我们不仅提高了自己的专业素养,还对植物学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努力,为我国植物学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最后,感谢实习期间老师和同学们的关心与帮助,让我们共同珍惜这段难忘的实习时光,为实现绿色梦想而努力奋斗。
花部名词解释1. 引言花部名词是指描述花的各个部分的专有名词,它们用于植物学领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花的结构和功能。
花是植物繁殖的重要器官,它们吸引昆虫、鸟类等传粉者来传播花粉,从而实现受精和种子的形成。
了解花部名词对于研究植物进化、分类以及园艺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常见的花部名词,包括雄蕊、雌蕊、花瓣、萼片、花托等,并对它们在植物中的作用进行解释。
2. 雄蕊雄蕊是指花中产生花粉的男性生殖器官。
一个完整的雄蕊由花丝和花药组成。
花丝是一种细长柔软的结构,连接着花药和其他花部分。
而花药则是雄蕊中最重要的部分,它包含着大量的小孢子囊,在其中产生和储存着花粉。
雄蕊的主要功能是产生和释放花粉,以便进行传粉。
当花粉成熟时,花药会裂开,释放出花粉颗粒。
昆虫、鸟类等传粉者会来到花朵上寻找花蜜或其他食物,同时不经意地触碰到雄蕊上的花药,使其裂开并散发出花粉。
3. 雌蕊雌蕊是指花中产生胚珠的女性生殖器官。
一个完整的雌蕊由子房、柱头和柱颈组成。
子房是雌蕊中最底部的部分,它内部包含着一个或多个胚珠,每个胚珠都有可能发育成种子。
柱头位于子房上方,它具有黏性表面用于接收来自传粉者身上携带的花粉。
柱颈则连接着子房和柱头。
雌蕊的主要功能是接受来自传粉者携带的花粉,并将其引导到子房中进行授精。
当传粉者触碰到柱头时,黏性表面会捕捉住花粉颗粒。
随后,花粉会通过柱颈进入子房,与胚珠结合进行授精。
最终,受精的胚珠会发育成种子。
4. 花瓣花瓣是指位于雄蕊和雌蕊之间的彩色结构,它们通常呈现出各种形状、颜色和纹理。
花瓣是吸引传粉者的重要特征之一,其多样性与植物的进化和适应环境有关。
花瓣的主要功能是吸引传粉者,并为其提供诱惑。
它们可以通过颜色、形状、香气等方式来吸引传粉者的注意力。
例如,鲜艳的花瓣颜色能够在自然环境中显眼地吸引昆虫等传粉者;而特殊形状的花瓣可以为特定的传粉者提供营养或其他奖励。
5. 萼片萼片是位于花朵最外层的一圈结构,通常呈现出与花瓣类似或相同的形态特征。
引言一、植物界的分门别类现在生存在地球上的植物,估计有50万种以上。
要对数目如此众多,彼此又千差万别的植物进行研究,第一步必须先根据它们的自然性质,由粗到细,由表及里地进行分门别类,否则便无从入手。
人类对植物界的研究和认识,有一段漫长的历史。
在欧洲,早在公元前300年,古希腊的本草学家(herbalist)和植物学家(botanist)如提奥弗拉斯(Theophrastus,371—286BC)等,便开始根据植物的经济用途或生长习性,对它们进行分门别类。
在我国古代也不乏这方面的学者和著作,其中以明代的李时珍(1518—1593)和清代的吴其浚(1789—1847)最著称。
李时珍所编《本草纲目》,将所收集的千余种植物分成草、谷、菜、果和木等五部,和山草,芳草等三十类。
吴其浚的《植物名实图考》中,将植物分为谷、蔬、山草、隰草、石草、水草、蔓草、芳草、毒草、群芳、果和木等十二类。
所有这些分类方法,都不是根据植物的自然性质,也没有考察彼此间在演化上的亲疏关系,仅就一二特点或应用价值进行分类。
此种分类法,称为人为的分类系统(artificial system)。
与此相反,自然分类系统(natural system)则应利用现代自然科学的先进手段,从比较形态学、比较解剖学、古生物学、植物化学和植物生态学等不同的角度,反映出植物界自然演化过程和彼此间亲缘关系。
人们为了建立这样的系统,作了长期不懈的努力,使其渐臻完善。
但直至目前,人们尚未能提出一个完全反映客观规律的植物系统。
植物系统的建立,必须经过一定的步骤。
首先需将性质相近的植物进行分门别类,然后寻找各类群之间的相互关系(即亲缘关系),再根据其关系的密切程度,加以排列,这样就可以从系统中看出整个植物界,或是某一门类植物发生和发展的过程。
分门别类工作有粗有细,这与我们所考查的范围有关。
就整个植物界而言,人们通常将其分为16个门,它们是:1.裸藻门(Euglenophyta);2.绿藻门(Chlorophyta);3.轮藻门(Charophyta);4.金藻门(Chrysophyta);5.甲藻门(Pyrrophyta);6.褐藻门(Phaeophyta);7.红藻门(Rhodophyta);8.蓝藻门(Cyanophyta);9.细菌门(Bacteriophyta);10.粘菌门(Myxomycophyta);11.真菌门(Eumycophyta);12.地衣门(Lichens);13.苔藓植物门(Bryophyta);14.蕨类植物门(Pteridophyta);15.裸子植物门(Gymnospermae);16.被子植物门(Augiosperma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