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一年级语文上册《中国古代神话三则》同步练习河大版
- 格式:doc
- 大小:145.00 KB
- 文档页数:4
【八年级】古代神话三则同步练习(有答案)《古代神话三则》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⑴夸父与日逐走(走:)⑵北饮大泽(北:)⑶道渴而死(道:)⑷文首(文:)⑸以堙于东海(以:)⑹四极废(极:)⑺杀黑龙以济冀州(济:)2、理解翻译下面的句子。
⑴夸父与日逐走。
⑵未至,道渴而死。
⑶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⑷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
3、《夸父逐日》反映了远古我国劳动人民什么样的精神?4、《女娲补天》塑造了一位怎样的女性形象?5、夸父、精卫、女娲这三个形象中,谁给你的印象最深?说说理由。
二、同步解读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
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6、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⑴是炎帝之少女(是:)⑵溺而不返(溺:)7、文中有三个“其”,它们分别指代什么?⑴其上多柘木()⑵其状如乌()⑶其鸣自?()8、这则神话表现了什么?三、美文赏读女娲创造了人类之后,许多年来平静无事,人类一直过着快乐的日子。
不料有一天,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不知道为了什么事,忽然打起仗来了。
这一仗打得非常激烈,从天上一直打到人间,战争的结果,火神胜利了,水神失败了。
失败的水神共工,又羞又恼,觉得再也没有脸面活在世间了,就一头向不周山撞去。
这一撞不打紧,他自己倒没有撞死去闯出了天大的祸事。
原来那不周山,本来是矗立在西北的一根撑天的柱子,经共工这么一撞,把撑天的柱子撞断了,大地的一角也被他碰坏了,世界因此发生了一场可怕的大灾难。
看吧,半边天空崩塌下来,天上露出了大窟窿,地面上也破裂成了纵一道横一道黑黝黝的深坑。
山林烧起了熊熊大火,洪水从地底喷涌而来,波浪滔天,使大地成了海洋。
同时,从燃着大火的山林里又窜出各种恶鸟猛兽,到处害人,人们已经无法生存下去了。
女娲看见她的孩子们受到这么可怕的大灾难,痛心极了,她设法处罚那个捣乱的共工,只得辛辛苦苦地修补残破的天地。
中国古代神话三则第一部分:1.注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鸷鸟()攫()颛()柘木()堙于东海()白喙()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⑴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废:)⑵杀黑龙以济冀州(济:)⑶夸父与日逐走(走:)⑷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溺:)⑸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堙:)3.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⑴苍天补,四极正,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
⑵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杖,化为邓林。
⑶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
4.女娲为什么补天?(用文中的原句回答)5.女娲补天的过程中,做了哪四件事?(用自己的话回答)⑴⑵⑶⑷6.夸父最终死去的原因是。
7.精卫为什么要填海呢?第二部分:(一)女娲造人开天辟地之后,世界上充满了勃勃生气,草木遍于原野,江河奔流四方,猛兽出没,飞禽翱翔,鱼龙沉浮,到处涌动着活力。
女神女娲目睹世间万象,非常高兴,但不知什么原因,她的心中总是隐隐浮起一种孤独感,总觉得万物之中还缺少一股灵气。
一天,女娲来到河边,在静静的水面上看见了自己的倒影。
这时,她才猛然醒悟到,如果世间有许许多多和自己一样的生命,相互说说话,不是可以解除孤独和寂寞了吗?于是女娲决定按照自身形体塑造新的、更有灵气的生命。
女娲挖了大量黄泥,掺着河水,对照着自己的倒影,揉捏起来。
很快,第一个泥娃娃便创造出来。
这个泥娃娃刚落地,就蹦蹦跳跳,吵吵闹闹,十分神气。
女娲心中非常满意,对自己的杰作反复欣赏,决定取名为“人”。
她劲头十足,不停地掺水和泥,捏出各种各样的人,他们容貌不同,性格相异,举止有别。
纷乱的人群,围着女娲,欢呼跳跃,但是转眼之间便离开了女娲,分散到世界各地,去寻找自己的生活了。
女娲心中充满温暖,兴奋激动,捏出一个又一个的泥娃娃,日复一日,夜复一夜,疲劳不堪。
但是,世界实在是太大了,无论女娲怎样拼命工作也无法满足需要。
女娲停下手来,想了想,终于找到一个省事的办法。
她从山崖上摘下几根藤条,编成一根神奇的绳子,把绳子的一头抛到水中,一头牵在手上,然后用力一挥,搅混了水中的泥浆,再使劲一抖,顿时,满河的泥浆点四处飞溅,落到哪里,哪里便跳出一个个、一群群的活人。
《中国古代神话三则》同步训练往古之时,四极废,。
火爁焱而不灭,。
猛兽食颛民,。
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
,四极正,淫水涸,。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杖,化为邓林。
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名曰“精卫”,其鸣自詨。
,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1.注意下列加横线字的读音:鸷鸟()攫()颛()柘木()堙于东海()白喙()其鸣自詨()鳌()鸠()衔()女娲()爁()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⑴夸父与日逐走(走:)⑵杀黑龙以济冀州(济:)⑶溺而不返(溺:) (4).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废:)(极:)(5)往古之时(往:) (6)鸷鸟攫老弱(攫:)7)积芦灰以止淫水(淫:) ( 8)北饮大泽(北:)(9)道渴而死(道:) (10)文首(文:)(11)以堙于东海(以:)(堙:)(12)与日逐走(逐)(13)河渭不足(河渭) (14)北饮大泽(大泽) (15)弃其杖(弃)(16)是炎帝之少女(是:少)3.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⑴苍天补,四极正,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
⑵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杖,化为邓林。
⑶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
(4)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5)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下兼覆,地不周载。
(6)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饮于河、渭。
(7)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
4.女娲为什么补天?(用文中的原句回答)5.女娲补天的过程中,做了哪四件事?(用自己的话回答)⑴⑵⑶⑷6.夸父最终死去的原因是。
7.精卫为什么要填海呢?8夸父身上表现了哪些精神品质?9女娲与夸父相比,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又有哪些不同?10精卫填海表现了精卫的什么精神?11对于夸父临死时弃其杖,化为邓林(桃林)这个情节,你有何感想?12从《夸父逐日》这个古代神话中,你了解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怎样的思想和精神?13你认为夸父逐日以至于丧了命,这样做值得吗?请简述理由。
《中国古代神话三则》同步训练往古之时,四极废,。
火爁焱而不灭,。
猛兽食颛民,。
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
,四极正,淫水涸,。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杖,化为邓林。
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名曰“精卫”,其鸣自詨。
,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1.注意下列加横线字的读音:鸷鸟()攫()颛()柘木()堙于东海()白喙()其鸣自詨()鳌()鸠()衔()女娲()爁()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⑴夸父与日逐走(走:)⑵杀黑龙以济冀州(济:)⑶溺而不返(溺:) (4).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废:)(极:)(5)往古之时(往:) (6)鸷鸟攫老弱(攫:)7)积芦灰以止淫水(淫:) ( 8)北饮大泽(北:)(9)道渴而死(道:) (10)文首(文:)(11)以堙于东海(以:)(堙:)(12)与日逐走(逐)(13)河渭不足(河渭) (14)北饮大泽(大泽) (15)弃其杖(弃)(16)是炎帝之少女(是:少)3.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⑴苍天补,四极正,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
⑵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杖,化为邓林。
⑶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
(4)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5)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下兼覆,地不周载。
(6)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饮于河、渭。
(7)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
4.女娲为什么补天?(用文中的原句回答)5.女娲补天的过程中,做了哪四件事?(用自己的话回答)⑴⑵⑶⑷6.夸父最终死去的原因是。
7.精卫为什么要填海呢?8夸父身上表现了哪些精神品质?9女娲与夸父相比,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又有哪些不同?10精卫填海表现了精卫的什么精神?11对于夸父临死时弃其杖,化为邓林(桃林)这个情节,你有何感想?12从《夸父逐日》这个古代神话中,你了解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怎样的思想和精神?13你认为夸父逐日以至于丧了命,这样做值得吗?请简述理由。
《中国古代神话三则》同步训练往古之时,四极废,。
火爁焱而不灭,。
猛兽食颛民,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
,四极正,淫水涸,。
于是女。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足,北饮大泽。
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杖,化为邓林。
,;河、渭不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卫”,其鸣自詨。
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名曰“精,1.注意以下加横线字的读音:鸷鸟()攫()颛()柘木()堙于东海()白喙()爁(其鸣自詨())鳌()鸠()衔()女娲()2.讲解以下句子中的词:⑴夸父与日逐走(走:)⑵杀黑龙以济冀州(济:)⑶溺而不返(溺:)(4).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废:)(极:)(5) 往古之时(往:)(6)鸷鸟攫老弱(攫:)7) 积芦灰以止淫水(淫:)( 8)北饮大泽(北:)(9) 道渴而死(道:)(10) 文首(文:)(11)以堙于东海(以:)(堙:) (12)与日逐走(逐)(13)河渭不足(河渭) (14) 北饮大泽(大泽) (15)弃其杖(弃)(16)是炎帝之少女(是:少)3.说说以下句子的意思。
⑴苍天补,四极正,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
⑵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杖,化为邓林。
⑶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
(4)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5)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下兼覆,地不周载。
(6)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饮于河、渭。
(7)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
4.女娲为什么补天?(用文中的原句回答)5.女娲补天的过程中,做了哪四件事?(用自己的话回答)⑴⑵⑶⑷6.夸父最后去世的原因是。
7.精卫为什么要填海呢?8夸父身上表现了哪些精神质量?9女娲与夸父对照,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又有哪些不相同?10精卫填海表现了精卫的什么精神?11关于夸父临死时弃其杖,化为邓林(桃林)这个情节,你有何感想?12从《夸父每天》这个古代神话中,你认识到我国古代办感人民怎样的思想和精神?13你认为夸父每天致使于丧了命,这样做值得吗?请简述原因。
1 / 41
中国古代神话三则(一)
往古之时,四极废, 。火爁焱而不灭, 。猛兽
食颛民, 。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
水。 ,四极正,淫水涸, 。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 , , ;河、渭不
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 ,名曰“精卫”,
其鸣自詨。 ,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
之木石,
..
1.注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鸷鸟( ) 攫( ) 颛( ) 柘木( ) 堙于东海( ) 白喙( ) 其鸣自詨( )鳌
( )鸠( )衔( )女娲( )爁( )
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
⑴夸父与日逐走(走: ) ⑵杀黑龙以济冀州(济: )
⑶溺而不返(溺: ) (4).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废: )(极: )
(5)往古之时(往: ) (6)鸷鸟攫老弱(攫: )
7)积芦灰以止淫水(淫: ) ( 8)北饮大泽(北: )
(9)道渴而死(道: ) (10)文首(文: )
(11)以堙于东海(以: )(堙: )(12)与日逐走(逐 )
(13)河渭不足(河渭 ) (14)北饮大泽(大泽 ) (15)弃其杖( 弃 )
(16)是炎帝之少女(是: 少 )
3.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⑴苍天补,四极正,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
⑵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⑶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
(4)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5)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下兼覆,地不周载。
(6)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饮于河、渭。
(7)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
4.女娲为什么补天?(用文中的原句回答)
2 / 42
5.女娲补天的过程中,做了哪四件事?(用自己的话回答)
⑴ ⑵
⑶ ⑷
6.夸父最终死去的原因是 。
7.精卫为什么要填海呢?
8夸父身上表现了哪些精神品质?
9女娲与夸父相比,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又有哪些不同?
10精卫填海表现了精卫的什么精神?
11对于夸父临死时弃其杖,化为邓林(桃林)这个情节,你有何感想?
12从《夸父逐日》这个古代神话中,你了解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怎样的思想和精神?
13你认为夸父逐日以至于丧了命,这样做值得吗?请简述理由。
14.这三则神话表达了人民什么愿望?
3 / 43
中国古代神话三则(二)
姓名 班级 分数
一、 积累整合
1填空(3-5按原文填空)
(1)《女娲补天》是一篇--------(体裁),和女娲相关的另一个传说是---------------------。
(2)《夸父逐日》选自--------------- “逐日”是-----------之意。“夸父逐日”是一个成语,现在多比喻
----------------------- 。
(3)火滥炎而不灭 ------------------------- 。
(4)猛兽食颛民 ----------------------------- 。
(5)女娲游于东海,------------- ,------------------------ 。
2给下列字注音。
女娲.()滥.炎()颛.民()鸷.鸟()
夸父.()柘.木()淫水涸.()溺.而不返()
以堙.于东海()
二、 思考与探究
(一) 阅读本科的三则神话,完成下列各题。
1、 女娲补天的故事表现了“人定胜天”的主题,试试看你能否在文中找出那
些句子表现这一主题?
----------------------------------------------------------------------------------------
2、 古代神话故事极具浪漫主义色彩。请你谈谈对《夸父追日》的结尾“弃其
杖,化为邓林”的理解。
----------------------------------------------------------------------------------------------
-----------------------------------------
3、 精卫为什么要填海?如果精卫真把东海填平,世界会怎么样?
----------------------------------------------------------------------------------------------
-----------------------------------
4、 你最喜欢三个主人公中的哪一个?为什么?
---------------------------------------------------------------------
(二)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女娲补天
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下兼复,地不周载。火滥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
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_水。苍天补,四极正,
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
1、给下列字注音。
攫()冀()狡()济()
2、解释下列词的意思
(1)废 ------- (2)滥 ------(3)济 -----------(4)涸---------------
3、女娲为什么要补天?(用文中原句回答)
4、在中国历史上真有女娲这个人吗?为什么要写她?
三、阅读下面文字,回答下列问题
盘古开天辟地
很多年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的景象只是混沌的一团。
人类的老祖宗盘古,这个其在无比的巨人,就孕育在这混沌之中。
他在混沌中孕育着,成长着,呼呼地睡着觉,一直经过了十万八千年。
有一天,他忽然醒过来。睁开眼睛一看,啊呀,什么也看不见,眼前只是模糊的一片,闷得怪心慌。
他觉得这种状况非常可恼,心里一生气,不知道从哪里抓过来一把大板斧,朝着眼前的混沌用力这么一挥,只
听得一声霹雳巨响,大混沌忽然裂开来,其中有些轻而清的东西,冉冉上升,变成天;另外有些重而浊的东西,沉沉
下降,变成地。――当初是混沌不分的天地,就这样给盘古板斧一挥,划分开了。
天和地分开以后,盘古怕它们还要合拢,就头顶天,脚踏地,站在天地的当中,随着它们的变化而变化。
4 / 44
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盘古的身子也每天增长一丈。这样又过了十万八千年,天升得极高了,
地变得极厚了,盘古的身子也变得极长了。
盘古的身子究竟有多长呢?有人说是有九万里长。这巍巍的巨人,一根长柱子似的,直挺挺地撑在天和地的当
中,不让它们有重归于混沌的机会。
他孤独地站在那里,做这种非常吃力的工作,又不知道经过了多少年代。到后来,天和地的构造似乎已经逐渐
成形了,他不必再担心它们会合拢了,他实在也需要休息休息,终于倒下了。
就在这时候,他周身突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口里呼出的气息变成风和云,他的声音变成轰隆的雷霆,他
的一只眼睛变成太阳,另一只眼睛变成月亮,他的手足和身躯变成大地的四极和五方的名山,他的血液变成江河,他
的筋脉变成道路,他的肌肉变成田土,他的头发变成天上的星星,他浑身的汗毛变成花草树林,他的牙齿、骨头、骨
髓等,了都变成闪光的金属、坚硬的石头、温润的宝玉,就是那最没有用处的身上出的汗,也变成清露和甘霖。
总之一句话,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整个的身体使这新诞生的宇宙丰富而美丽。
1、本文紧紧围绕一个“变”字在描述盘古是如何开天辟地的,请分别概括每一次“变”给宇宙带来的结果?
——————————————————
2、盘古是一位神话了的人。阅读本文,找出那些地方是把它当作人来写,哪些地方又是把他当作神来写?
————————————————————————————
3、 这篇神话是按宇宙起源的历史为顺序加以编排的,为什么前面两次用“过了十万八千年”的确数,而第三
次却写道“又不知经过了多少年代”作概数呢?
————————————————————————————
4、从文中看出“盘古”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
——————————————————————-
5、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