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用药效果初评
- 格式:pdf
- 大小:185.60 KB
- 文档页数:2
利拉鲁肽注射液联合二甲双胍缓释片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的效果研究【摘要】目的:分析利拉鲁肽注射液联合二甲双胍缓释片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的效果。
方法:于2021年1月-2021年12月时间段内,选择194例我院接收的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
以入院时间为划分依据,划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
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获得研究结果。
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糖指标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
经过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血糖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果差异显著,P<0.05。
经过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胰岛素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果差异显著,P<0.05。
结论:临床上,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采用利拉鲁肽注射液联合二甲双胍缓释片治疗方案,可获得显著的效果,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利拉鲁肽注射液;二甲双胍缓释片;肥胖2型糖尿病根据IDF全球糖尿病概览的相关数据显示,2011-2021年的十年间,国人糖尿病患病人数从9000万增长到了1.4亿,占全国人口数的十分之一,与世界范围内的发病率持平。
在这1.4亿人中,有51.7%的人群未被诊断,属于“隐性”糖尿病群体。
其中,肥胖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较高,主要表现为高血糖,疾病发生的原因为胰岛素分泌减少且胰岛素功能缺陷。
肥胖2型糖尿病的不断发展,可能会引起冠心病和糖尿病足等各类并发症,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健康。
研究有效的治疗方法,有着重要的意义。
现结合利拉鲁肽注射液联合二甲双胍缓释片治疗的效果研究,作如下报道: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于于2021年1月-2021年12月时间段内,选择194例我院接收的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划分为两组。
对照组97例,其中男性43例,女性54例,年龄范围为35-71岁,平均年龄为(54.3±7.5)岁,病程为1-8年。
对照组97例,其中男性44例,女性53例,年龄范围为35-70岁,平均年龄为(54.2±7.4)岁,病程为1-8年。
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诊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司敏;廖勇敢;杨华【摘要】目的探讨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诊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筛选我院内分泌科初诊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二甲双胍单药治疗,观察组采用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用稳态模型评估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BMI,FPG,2hPG,HBA1c,HOMA-IR,HOMA-β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比对照组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诊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联合使用二甲双胍与利拉鲁肽疗效显著,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期刊名称】《中国老年保健医学》【年(卷),期】2017(015)003【总页数】3页(P39-41)【关键词】二甲双胍;利拉鲁肽;初诊;2型糖尿病;肥胖【作者】司敏;廖勇敢;杨华【作者单位】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 442000;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442000;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 442000【正文语种】中文2型糖尿病(T2DM)患者早期表现为胰岛素分泌不足和胰岛素抵抗,随着病程进展,胰岛素功能则呈进行性下降。
对于初诊T2DM患者,其胰岛细胞功能还未完全丧失,因此,T2DM患者在发病初期保护胰岛功能尤为重要。
2012年ADA/EASD共识中将人胰高糖素样肽-1(GLP-1)作为二甲双胍控制不佳时联合降糖药物选择之一[1]。
本文以初诊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上述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
1.1 临床资料将我院2015年7月至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初诊肥胖T2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0例,观察组36例,共76例。
利拉鲁肽注射液联合二甲双胍片治疗糖尿病的临床效果分析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又被称为“血糖过高”。
在全球范围内,糖尿病的患病率逐年上升,给人类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危害。
据统计,截至2019年全球糖尿病患者已达4.65亿,而且这一数字还在不断增长。
糖尿病已经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
糖尿病的治疗需要综合干预,利用药物治疗是常规手段之一。
近年来,利拉鲁肽注射液联合二甲双胍片治疗糖尿病的临床效果备受关注,本文将对其进行深入分析。
一、研究背景糖尿病的治疗一直以来都是医学界的研究热点,而药物治疗是最为广泛应用的方法之一。
利拉鲁肽注射液是一种高效的胰岛素分泌增强剂,能够明显降低餐后血糖和长期血糖水平。
二甲双胍片是一种口服降糖药,具有促进组织对胰岛素敏感性增加以及减少肝葡萄糖生成,从而有效控制血糖的作用。
将两者联合应用,可以有效降低血糖水平,减轻胰岛素的使用。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利拉鲁肽注射液联合二甲双胍片治疗糖尿病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
三、研究方法1. 研究对象选取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排除有其他严重疾病的患者。
2. 实验设计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将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接受利拉鲁肽注射液联合二甲双胍片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
3. 观测指标观测指标包括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等。
4. 数据统计采用统计学方法对观测指标进行分析,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
四、研究结果经过一定时期的治疗,实验组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实验组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明显增加,胰岛素剂量明显减少。
五、临床意义本研究结果表明,利拉鲁肽注射液联合二甲双胍片治疗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显著,可以有效降低血糖水平,减轻胰岛素的使用。
这对于那些血糖控制不佳,或者需要大量胰岛素的患者来说,是一种重要的治疗选择。
利拉鲁肽注射液联合二甲双胍片治疗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明显,可以成为临床上的重要治疗手段。
利拉鲁肽注射液联合二甲双胍片治疗糖尿病的临床效果分析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患者数量不断增加,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
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代谢性疾病,严重威胁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
为了更好地治疗糖尿病,不断有新的药物和治疗方法出现。
利拉鲁肽注射液联合二甲双胍片作为治疗糖尿病的联合用药方案,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利拉鲁肽注射液联合二甲双胍片治疗糖尿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
一、利拉鲁肽注射液的药理作用利拉鲁肽注射液是一种胰高血糖素样多肽-1(GLP-1)受体激动剂,能够增强胰岛素的分泌和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从而降低血糖。
通过激活GLP-1受体,利拉鲁肽能够调节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改善胰岛素抵抗,从而有效控制血糖水平。
利拉鲁肽还能够减少食欲,延缓胃肠道的排空速度,减少食物的摄入,有助于减轻体重。
二、二甲双胍片的药理作用二甲双胍是一种口服降糖药物,通过抑制肝糖异生和促进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能够降低血糖浓度。
二甲双胍还能够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减少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抵抗,有助于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状态。
二甲双胍还能够减轻体重,改善血脂异常,有一定的心血管保护作用。
三、利拉鲁肽注射液联合二甲双胍片治疗糖尿病的临床效果1.协同降糖,稳定血糖水平利拉鲁肽注射液和二甲双胍片是两种具有不同药理作用的药物,联合使用可以产生协同的降糖效果。
利拉鲁肽注射液能够通过增强GLP-1受体的激活,调节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降低血糖浓度;而二甲双胍片则通过抑制肝糖异生和促进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降低血糖浓度。
两者联合使用,可以有效稳定血糖水平,减少血糖波动,降低低血糖和高血糖的发生风险。
2.改善胰岛素抵抗,减轻体重糖尿病患者常常伴有胰岛素抵抗和肥胖的情况,利拉鲁肽注射液和二甲双胍片联合使用,可以改善胰岛素抵抗,减少胰岛素的使用,有助于保护胰岛素分泌功能。
利拉鲁肽还能减少食欲,延缓胃肠道的排空速度,减少食物的摄入,有助于减轻体重。
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发表时间:2018-04-19T13:37:31.860Z 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4期作者:张道元[导读] 联用利拉鲁肽与二甲双胍治疗T2DM,能有效控制血糖,促进胰岛β细胞功能恢复,且低血糖发生率低。
天津市河西医院 300202摘要:目的: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应用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效果进行评析。
方法:将2017年1月-2018年1月我院诊治的84例T2DM患者纳入观察中,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采拥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采用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治疗3个月后对比两组疗效。
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空腹C肽、餐后2hC肽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均有改善(P<0.05),且观察组的空腹C肽、餐后2hC肽及HbA1c更优(P<0.05);观察组低血糖发生率为7.1%,低于对照组的25.6%(P<0.05)。
结论:联用利拉鲁肽与二甲双胍治疗T2DM,能有效控制血糖,促进胰岛β细胞功能恢复,且低血糖发生率低,有着重要临床价值。
关键词:2型糖尿病;利拉鲁肽;二甲双胍糖尿病是临床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病症,病理生理特征为高血糖,通常分为1型和2型,以2型居多,占到90%以上[1]。
现阶段,T2DM治疗药物品类众多,常用的有胰岛素、降糖类药物。
利拉鲁肽是一种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类似物,可有效改善受损胰岛β细胞功能恢复,能减少传统降糖药低血糖风险与增加体重等发生。
本文主要对我院收治的86例T2DM患者临床治疗情况进行研究,探析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的疗效,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84例T2DM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均通过症状、血生化等检查确诊,符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有关诊断标准[2]。
排除肝肾功能不全、严重性并发症、脑血管疾病及妊娠期等患者;既往未使用胰岛素治疗,且对研究药物无过敏史,对研究知情并同意。
2型糖尿病应用利拉鲁肽与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的效果分析概述糖尿病是一种代谢障碍性疾病,其类型分为1型和2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病,常见的症状包括多饮多食、多尿、疲乏、口渴等,其常见的治疗方法是控制饮食、运动锻炼和药物治疗。
利拉鲁肽与格列美脲是目前常用的糖尿病药物,其与二甲双胍联合使用常被用来治疗2型糖尿病。
本文将对此联合治疗的用药方法、疗效及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分析。
利拉鲁肽利拉鲁肽是一种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主要作用是通过刺激胰岛素分泌和抑制葡萄糖生成等方式降低血糖水平。
其优点是除了能降低血糖水平外,还可以刺激β细胞再生,有助于保护胰岛素细胞。
常用的利拉鲁肽制剂包括每周注射1次的Trulicity和每天注射1~2次的Victoza等。
利拉鲁肽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恶心、呕吐、腹泻等,但一般较为轻微。
同时,利拉鲁肽对其它系统、器官的副作用并不明显,因此日常应用较为安全。
格列美脲格列美脲是一种口服降糖药物,属于二甲双胍类药物。
其主要作用是通过抑制肝脏内糖原的分解和葡萄糖的生成,从而降低血糖水平。
另外,格列美脲还可以提高组织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促进葡萄糖的利用。
格列美脲的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症状、低血糖及乳酸酸中毒等。
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监测血糖水平和肝肾功能等指标。
联合治疗由于利拉鲁肽和格列美脲在降糖方面有不同的作用方式,因此联合使用二甲双胍可以更好地协同降低血糖水平。
联合治疗还可以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调节胰岛素分泌,增加胰岛素敏感性等。
在使用时,常用的联合用药方案是二甲双胍与利拉鲁肽或格列美脲同时使用。
例如,当患者的血糖水平较高时,可以首先加入二甲双胍治疗,同时加入利拉鲁肽或格列美脲进行联合治疗。
疗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利拉鲁肽与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独使用二甲双胍。
在数个临床试验中,联合治疗可以降低空腹血糖的水平、改善胰岛素敏感度并提高胰岛素分泌。
利拉鲁肽 +二甲双胍治疗 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分析【摘要】:目的研讨利拉鲁肽+二甲双弧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于2019年7月至2021年3月期间我院接治的47名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参照组(23名)和治疗组(24名)。
参照组行单一用药,治疗组行联合用药。
将两组方法在临床中的治疗效果予以对比,并分析。
结果参照组中12名显效(52.2%),6名有效(26.1%),5名无效(21.7%),治疗组中18名显效(75.0%),5名有效(20.8%),1名无效(4.2%)。
治疗组治疗有效率95.8%(23/24)显著高于参照组78.3%(18/23),比对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
参照组中2名低血糖(8.7%),3名轻微胃肠道不适(13.0%),2名体重增加(8.7%),1名收缩压降低(4.3%);治疗组中1名低血糖(4.2%),1名轻微胃肠道不适(4.2%)。
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4%(2/24)显著低于参照组34.8%(9/23),比对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利拉鲁肽+二甲双弧治疗2型糖尿病更加对症有效。
适合临床中使用推广。
【关键词】:2型糖尿病;利拉鲁肽;二甲双胍;临床疗效;安全性2型糖尿病是临床常见的内分泌性疾病,主要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和胰岛素抵抗引起,导致机体分解糖原的能力减弱,血糖水平升高,一旦确诊伴随终身,其临床发病率仅次于心血管疾病和癌症,严重威胁患者健康[1]。
本文结合我院收治的47名患者,分组开展不同方法治疗,对比治疗效果。
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于2019年7月至2021年3月期间我院接治的47名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参照组(23名)和治疗组(24名)。
参照组中12名男性,11名女性,年龄42至79岁,平均(62.6±12.5)岁;治疗组中14名男性,10名女性,年龄41至80岁,平均(63.4±12.7)岁。
二甲双胍联合利拉鲁肽治疗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的效果评价摘要】目的:分析评价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患者中使用二甲双胍联合利拉鲁肽治疗的效果。
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19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共66例作为对象,将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4例)。
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进行治疗,观察组使用二甲双胍联合利拉鲁肽治疗。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糖、BMI及血脂变化情况,对比治疗总有效率。
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FPG(7.35±1.13),2hPG(8.07±1.22),HbA1c(6.23±1.34),BMI(24.08±5.07)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TG(2.35±0.15),TC(4.57±0.12),LDL-C(3.23±0.53)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患者采用二甲双胍联合利拉鲁肽的治疗方案,血糖、体质、血脂改善的临床效果更显著,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有显著获益,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利拉鲁肽;二甲双胍;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效果评价【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20)22-0071-022型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和(或)作用缺陷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表现的代谢综合征,目前我国糖尿病的发病率高达8%~10.1%。
2型糖尿病和肥胖的患病率呈逐年快速上升的趋势,多数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肥胖[1]。
近年相关临床研究数据显示,中国超重与肥胖人群的糖尿病患病率已经高达12.8%和18.5%。
本文就“二甲双胍+利拉鲁肽”治疗方案对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症患者血脂及体重的影响做了相关分析,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对象是2018年7月—2019年10月的66例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症患者,根据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
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评估分析王雅清【摘要】目的探讨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评估分析.方法将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内分泌科治疗的16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80例.2组均给予常规控制饮食及运动干预,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服用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采用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血糖及胰岛相关指标变化、微炎症水平、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6.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重指数(BMI)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而胰岛素敏感指数(ISI)、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血清淀粉样蛋白A(ASAA)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低血糖3例,对照组发生低血糖11例,观察组体重增加明显少于对照组,收缩压降低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轻微胃肠道不适3例,对照组轻微胃肠道不适1例,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控制血糖,改善胰岛功能,促进胰岛素分泌,减轻胰岛抵抗和全身微炎性状态,且低血糖发生率低,不良反应轻微,整体安全性较高,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期刊名称】《河北医药》【年(卷),期】2019(041)003【总页数】4页(P392-395)【关键词】2型糖尿病;利拉鲁肽;二甲双胍;临床疗效;安全性【作者】王雅清【作者单位】071000 河北省保定市第二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87.12型糖尿病是临床常见的内分泌性疾病,主要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和胰岛素抵抗引起,导致机体分解糖原的能力减弱,血糖水平升高,一旦确诊,伴随终身,其临床发病率仅次于心血管疾病和癌症,严重威胁患者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