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春天在哪里(浙美版二下)
- 格式:ppt
- 大小:15.47 MB
- 文档页数:14
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课春天在哪里丨浙美版(2012)教学内容本节课以春天为主题,引导学生观察春天的变化,了解春天的特点,并运用绘画的形式表现春天的景象。
教学内容包括:1. 春天的特点:气温回升、植物生长、动物活跃等。
2. 春天的景象:花草树木的生长、鸟类的活动、春天的色彩等。
3. 绘画技巧:线条、色彩、构图等。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春天的特点,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
2. 培养学生运用绘画技巧表现春天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难点1. 春天景象的观察和表现。
2. 绘画技巧的运用。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春天景象的图片、绘画工具等。
2. 学具:绘画纸、彩笔、铅笔等。
教学过程1. 引入:展示春天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春天的变化,激发学生对春天的兴趣。
2. 讲解:讲解春天的特点,让学生了解春天的气温、植物生长、动物活动等方面的变化。
3. 示范:示范如何运用绘画技巧表现春天的景象,包括线条、色彩、构图等。
4. 实践:学生根据观察和所学技巧,进行绘画实践。
5. 评价:学生展示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
6.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春天的特点和绘画技巧。
板书设计1. 春天的特点:气温回升、植物生长、动物活跃等。
2. 春天的景象:花草树木的生长、鸟类的活动、春天的色彩等。
3. 绘画技巧:线条、色彩、构图等。
作业设计1. 学生根据课堂所学,绘制一幅春天的画作。
2. 家长参与评价,鼓励学生观察大自然,发现春天的美好。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春天的变化,让学生了解春天的特点,并运用绘画技巧表现春天的景象。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大自然,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同时,要注重绘画技巧的传授,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技巧进行创作。
在课后反思中,教师要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总结学生的学习情况,找出存在的问题,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同时,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环保意识。
新浙美版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李永捷1、春天在哪里一、教学目标:1.提高对色彩的认识和表现力。
2.培养丰富的想象力,通过小组学习的形式,把自己对春天的印象与同伴进行交流,并选择自己喜欢的绘画工具加以表现。
3.感受春天,了解春天的色彩,培养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能采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表达对春天的感受。
难点:能抓住春天的特点,有创意地表现春天。
三、教学课时:2课时四、教学设计:第一课时课前准备:学生:水彩笔或者油画棒、纸张。
教师:课件教学过程1.寻找春天(1)带领学生参观校园,寻找校园的春天,培养发现美的眼睛。
(2)交流:你发现春天在哪里?(3)欣赏春天的美丽景色。
2.春天的色彩。
春天的色彩到底是怎么样的?观察景色,欣赏图片,学生自己来总结春天的色彩。
(1)欣赏名作。
通过欣赏名作来总结春天的色调,看看画家如何用画笔来表现生机盎然的春天。
(2)春天的色彩。
用感官感受春天的色彩,在调色盘里找出春天的颜色。
3.布置作业抓住春天的色彩和生机勃勃的景象,创作一幅春天的画。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绘画语言来表现,只要能体现春天的感觉即可。
引导学生耐心地完成作品,不要半途而废。
4.展示点评。
(1)将学生的作业布置成春天的花园,逛一逛“春天的花园”,一边逛一边评价。
(2)找一找最美的景色,说说美在哪里。
5.拓展游戏小燕子。
第二课时课前准备学生:水彩笔或者油画棒、纸张、废旧材料等教师:平面或立体的瓶贴作品、课件。
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
(1)除了绘画,我们还有很多方法来表现对春天的喜爱,比如歌唱、跳舞、诗歌。
今天我们一起动动手,用一些废旧材料来制作一个春天的百花园。
以作品导入,技法学生学习的兴趣。
(2)揭示课题《春天在哪里》。
2.欣赏环节(1)平面作品的欣赏《小姑娘》《神奇的大树》。
布贴,综合材质的作品欣赏,在作品中总结剪、撕、拼、贴等一些技法。
(2)立体作品欣赏。
从平面转为立体、教师示范。
学习教材中最基本的手工技法。
2021浙美版二下美术教案2021-2021浙美版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1、春天在哪里一、教学目标1、提高对色彩的认识和表现力2、培养丰富的想象力,通过小组学习的形式,把自己对春天的印象与同伴进行交流,并选用自己喜欢的绘画工具加以表现。
3、感受春天,了解春天的色彩,培养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
第一课时课前准备学生:水彩笔或者油画棒、纸张教师:课件1.寻找春天(1)带领学生参观校园,找寻校园的春天,培养发现美的眼睛。
(2)交流:你发现春天在哪里?(3)欣赏春天的美丽景色。
2.春天的色彩春天的色彩到底是怎么样的?观察景色,欣赏图片,学生自己来总结春天的色彩。
(1)欣赏名作。
通过欣赏名作来总结春天的色调,看看画家如何用画笔来表现生机盎然的春天。
(2)春天的色彩用感官感受春天的色彩,在调色盘里找出春天的颜色。
(3)布置作业抓住春天的色彩和生机勃勃的景象,创作一幅春天的画。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绘画语言来表现,只要能体现春天的感觉即可。
4.展示点评5.拓展游戏“小燕子”让学生在游戏的旋律中翩翩起舞,结束美术课。
第二课时课前准备:学生:水彩笔或者油画棒、纸张、废旧材料。
教师:平面或立体的拼贴作品、课件。
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1)除了绘画,我们还有很多方法来表现对春天的喜爱,比如唱歌、舞蹈、诗歌。
今天我们一起动动手,用一些废旧材料来制作一个春天的百草园。
(2)揭示课题:《春天在哪里》2、欣赏环节(1)平面作品的欣赏:《小姑娘》、《神奇的大树》(2)立体作品的欣赏。
从平面转为立体,教师示范。
学习教材中最基本的手工技法。
教师适当示范。
3、体验环节(1)学生作业动手实践,大胆表现。
互相欣赏,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以及评价能力。
(2)教师指导4、课外拓展。
利用完成的作品搞一次以春天为主题的班队活动。
2、盛开的鲜花一、教学目标1、感受鲜花的美,了解鲜花与人类生活环境的关系。
2、学习渐变色,掌握渐变色的涂色要领,进行涂色练习。
浙人美版美术二年级下册《1 春天在哪里》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春天在哪里》是人美版美术二年级下册的一课,这一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描绘春天的景象,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春天景象的图片,以及一些简单的绘画技巧指导。
这些内容旨在帮助学生理解春天的特点,激发他们对春天的热爱和欣赏之情。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表达能力,他们对春天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对春天的具体特点和春天的景象的描绘技巧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引导学生观察春天的特点,并通过示范和指导,帮助他们掌握描绘春天景象的基本技巧。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描绘,表现出春天的特点和景象。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动手实践,培养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感受到春天的美好,增强对自然的热爱和欣赏之情。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观察到春天的特点,并运用基本的绘画技巧描绘春天的景象。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绘画技巧,创作出具有个人特色的春天作品。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讨论、示范和动手实践的教学方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展示春天的景象,提供图片和绘画材料,引导学生观察和动手实践。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春天的景象,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春天的特点。
2.教学示范:教师通过示范,展示如何描绘春天的景象,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和运用绘画技巧。
3.学生创作:学生根据观察和示范,自主创作春天的作品,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4.作品展示与讨论: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互相评价和讨论,教师进行总结和指导。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包括春天的特点、绘画技巧的关键词和学生的创作思路。
通过板书的引导,帮助学生理清创作思路,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将从学生的作品、参与度和创造力三个方面进行。
浙人美版美术二年级下册《1 春天在哪里》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春天在哪里》是人美版美术二年级下册的第一课,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环节,了解春天的特点,学会用绘画的方式表达春天。
教材以生动的图片、丰富的内容,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激发学生对美术的热爱。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有了一定的绘画基础,对春天的概念也有所了解。
但学生的绘画技能和审美能力参差不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春天的特点,学会用绘画的方式表达春天。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及审美能力。
3.激发学生对美术的热爱,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春天的特点,学会用绘画的方式表达春天。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春天,用绘画的方式表现出春天的美好。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互动教学法、示范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和审美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春天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准备绘画材料,如画纸、画笔、水彩等。
3.准备范画作品,供学生参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观察春天的景色,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春天的认识和感受。
2.呈现(10分钟)展示春天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春天的特点,如绿色、花朵、小鸟等。
3.操练(15分钟)引导学生动手绘画,可以用画笔、水彩等材料。
在绘画过程中,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进展,给予个别指导。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交流,教师进行总结性评价,引导学生认识到春天的美好。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春天还可以用哪些方式表达?如音乐、舞蹈、诗歌等。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春天的特点和绘画技巧。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用绘画的方式表现春天,下节课进行展示。
《春天在哪里》教案教学目标:1提高对色彩的认识和表现力。
2通过小组学习的形式,了解春天的象征事物与色彩,学习用块面的方式表现春天。
3感受春天,了解春天的色彩,培养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重点:选择合适的颜色表现春天。
难点:有层次地表现色彩,有创意地表现春天。
工具准备:马克笔、卡纸、色卡、酒精教学过程导入:课本剧《找春天》师:上课,同学们好!请坐。
我发现,同学们刚才进来的时候都被后面这个美丽的舞台幕布所吸引了,诶?可能有同学会想,这里到底要干嘛呀?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春日小剧场里要上演什么好戏吧。
有请演员闪亮登场!(播放视频,录像课现场表演)师:播放视频(现场表演)师:欸?他们在表演什么呀?生:是我们的课文《找春天》师:同学们把课本中的春天表演出来了,春天除了在课文中,春天还在那里呢?贴标题:《春天在哪里》师:嗯~同学们都唱起了春天在哪里,那老师偷偷的告诉大家,我把春天藏在了你们的桌子上!好,现在拿出这几张大大的图片,请你和小组成员一起找一找,你从哪里感受到了春天?等会我请小组代表来分享你们的成果!生:小组讨论师:好!时间到,现在请小组代表起立,带上你们的图片,上来和同学们交流一下!同学在分享的时候,请你安静的聆听,如果你有什么好意见,可以举手来补充。
初步探索:春天中的象征事物师:一边问答案,一边贴。
第一组:迎春花(迎春花就像春天的使者,还吸引了蝴蝶的到来)第二组:映山红(映山红开的漫山遍野,装点着山林)第三组:桃花(桃花也竞相开放,迎接着春天)第四组:发芽的小草(嫩嫩的小草破土而出,迫不及待地从地里探出头来)第五组:油菜花(油菜花金灿灿地一片,蜜蜂也来采蜜了)第六组:柳树(柳树像个披着长发的姑娘,在风中轻轻舞动)好,我们几个小组代表都说的非常好,从这些事物中感受到了春天的到来,他们象征着春天。
(贴象征)除了我们找到的这些事物,开动你的小脑筋,你还能想到什么呢?(什么东西从南边飞回来了?)燕子、风筝(我还想到朋友在公园里放风筝)(板贴:象征、各种事物)深入学习:春天的色彩春天真是一个生机勃勃的季节,这么多的植物和动物都活跃起来了。
⼆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课春天在哪⾥⼁浙美版(1)《春天在哪⾥》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在万物复苏、播种希望的季节⾥,“可爱的春天”迈着轻盈的步伐来到我们⾝边,让孩⼦们初步感受季节的变化和⼤⾃然的美妙神奇。
这个单元注重艺术与⽣活、艺术与情感的融合。
本课属于“综合.探索”领域,是浙江⼈民美术出版社⼆年级下册第⼀单元第⼀课,是⼀堂集绘画、欣赏、⼿⼯为⼀体的综合课。
课件中以赏⼼悦⽬的春⾊给予学⽣视觉上的美感,⼆年级的学⽣通过⾃⼰对美景的观察,⾃⼰总结发现春天的⾊调。
本课由“欣赏春天”和“表现春天”两个学习内容组成,它是结合了欣赏、表现两⽅⾯内容的综合探索课,教师的⼿⼯制作花朵和描绘柳树的多样性创作表现⽅法,⽬的是让学⽣喜爱春天,表现春天,变⽇常⽣活的体验为⼿中的作品,使他们的多种能⼒得到发展,同时引导学⽣感受春天的美好,培养学⽣热爱⽣活的⾼尚情操。
【学情分析】本课通过“春之⾊”——欣赏春天,“春之美”——表现春天,始终以学⽣为主体,从他们的兴趣爱好出发,运⽤多种形式和⼿段,创设情境吸引学⽣,营造⽣动活泼的⽓氛。
通过看、想、说、听等直观⼿段,以美术审美为核⼼,以⼩组合作为载体,以动⼿实践为⽻翼,给学⽣营造⼀个丰富、直观、⽣动的⾃主探索、亲⾝实践、合作交流的教学氛围,倡导⾃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式,引导和调动学⽣的情感体验,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激起学⽣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在满⾜学⽣表现欲的同时,提⾼学⽣的创造⼒。
⼒求在整个课堂教学中体现出⼈⽂性、综合性、创造性、愉悦性和主体性。
【教学⽬标】1、使学⽣知道春天的典型景物,提⾼对⾊彩的认识和表现⼒。
2、培养丰富的想象⼒,通过⼩组学习的⽅式,把⾃⼰对春天的印象与同伴进⾏交流,并选⽤⾃⼰喜欢的绘画⼯具加以表现。
3、感受春天,了解春天的⾊彩,培养对⼤⾃然和⽣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在⼩组合作学习、交流过程中关注学⽣的表现,让学⽣感受到春天的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