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山指点文字扬,学侣共进情谊长——论史念海先生与白寿彝先生的学术交往
- 格式:pdf
- 大小:719.87 KB
- 文档页数:12
山东省济南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文学与历史是人类源远流长的两种文化形态,两者有着紧密联系。
从文学与历史的关联处来考察文学与历史的关系,二者之间显而易见的相通之处是叙事性。
中国古代就非常重视历史的叙事功能。
唐代的刘知几说:“夫史之称美者,以叙事为先。
至若书功过,记善恶,文而不丽,质而非野,使人味其滋旨,怀其德音。
”美国学者海登怀特更认为历史叙事具有意义建构作用,历史学家按照某种叙事秩序对过去的事件进行了编排,使之呈现为当下的样子,“历史叙事不仅是有关历史事件和进程的模型,而且也是一些隐喻陈述,因而暗示了历史事件和进程与故事类型之间的相似关系,我们习惯上就是用这些故事类型来赋予我们的生活事件以文化意义的。
”历史与文学相通处之二是想象性与情感性。
培根较早意识到想象对于历史是必不可少的,“编年史的作者编撰较长历史阶段的著作时,必然面临许多空白之处,他只能利用自己的才智和猜测来填充这些空白。
”这里所说的“猜测”就是想象。
我国古人也认为历史需要合理的想象。
例如«左传»中“晋灵公不君”中鉏麑自尽前的自白,清人纪昀通过申苍岭之口说:“鉏麑槐下之词,浑良夫梦中之噪,谁闻之欤?”说起历史的情感性,我们自然会想起陈寅恪«柳如是别传»所勾画的集悲苦、刚烈与才情于一体的传奇女子柳如是,“刺刺不休,沾沾自喜。
忽庄忽谐,亦文亦史。
述事言情,悯生悲死。
痛哭古人,留赠来者。
”以至于怀特认为历史也是诗性的行为,一种想象性的文学活动,“本质上尤其是语言学的”,因为历史学家总得突出一些事件而贬低另外一些事件,描述特征,变更视角,转换叙事策略等。
但是怀特无疑夸大了历史的文学性。
历史终究以记述事件为主,叙事技巧与想象在历史编纂学中还是处于比较低的位置。
而情感性在历史写作中的作用更是有较大的争议。
2023年云南省昆明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文字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主要标志。
对于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国来说,古文字的研究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甲骨文...是目前公认的我国最早的成熟文字,提供了商代最原始、最真实的史实信息,佐证了商代为信史,大大延伸了中华文明史,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殷墟甲骨文主要是商朝晚期的文字,距今约3600多年的历史。
商代统治者迷信鬼神,王室和贵族在行事前往往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之后又在甲骨上刻记所占事项及应验的卜辞或有关记事,其文字称甲骨文。
因为出自殷墟,故又称殷墟文字,因所刻多为占卜内容,故又称贞卜文字、甲骨卜辞。
殷墟甲骨发现120多年,至今约有15万片,总计约一百五十万个字。
西汉司马迁根据所掌握的王室档案材料写成的《史记》,详细地记载了夏、商、周三代王室世系和兴亡的历史过程。
这为中国古代史学家所确信无疑。
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在继承清代一些学者疑古思想的基础上,学术界兴起一股疑古思潮。
以著名学者顾颉刚为首的“古史辨派....”,以所谓“层累造成的古史系统”,认为传统所谓的中国古史,并非客观真实的历史,而是后人一代代垒造起来的历史,由此质疑中国上古史的存在,质疑古文献记载,冲击了先秦史信史的体系基础。
怎么看古史辨派对上古史的质疑呢?实际上古史辨派的学者们,以一种审查史料的做法去看待上古史系,有其科学性和实际价值。
但是疑古过头,在国内外产生了始料未及的负面作用。
著名的学者胡适就主张,把古史压缩两三千年。
杨宽、陈梦家质疑夏代的存在,甚至还出现了一些极端的做法.....,即讲中国古代史从秦汉乃至魏晋南北朝开始。
多卷本的《新编中国史》,也是不包括先秦史,而是从秦汉史讲起。
国外的影响更甚,比如说现在有些外国学者都受古史辨派的影响,认为中国古代的夏代根本不存在,那就是商代的一个倒影或者是周朝人的回忆而已,就比如《剑桥中国史》《哈佛中国史》基本不提先秦史,可以说都是阉割了我国古代史。
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阶段学业质量监测)语文试题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电视剧《觉醒年代》让很多人热血沸腾,深刻感受到思想的光芒、理想的魅力和青春的力量,深刻感受到那个壮怀激烈年代在中华民族觉醒和复兴之路上的分量!这是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创作的重大突破。
很多年轻观众留言:“课本里的人物活了,课本里的事件活了,课本里的历史活了!”历史活了,那段中国人应该珍惜、铭记、感谢的历史才更加可信;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热血青年为了中国的进步和现代化而做出的惊天动地的伟业才更加可敬。
自带感染力的历史需要富有感染力的表达。
从新文化运动到中国共产党建立的这段历史,波澜壮阔、扣人心弦。
有大量的文献记载和当事人回忆,但材料越多,驾驭越难。
特别是,观众大多从教科书里获得了结论,电视剧如何给观众提供一部视觉的真实生动的信史?这是一个挑战。
该剧的主要叙事依据学术研究、考证材料和最新研究成果,具有实现历史真实的基础。
整个剧组以崇高情怀、极大诚意和专业水平,将历史研究和学术研究的成果,按照文学戏剧的要求“变”成好听的“故事”和好看“冲突”,抵达艺术真实。
剧中多次出现城门口印着深深车辙的路、箭杆胡同里泥泞的路、大雪覆盖下乡村的路,无不是寻找道路的隐喻。
那个时代的人都曾探索,但最终“已经在路上了”的人,只能是那些执着探索的先进知识分子。
“我们已经在路上了”多次出现,是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从理论到实践过程的艺术表达。
这条寻找真理、救国救民的路坎坷曲折。
新文化运动的旗手们在探索真理的路上痛苦地分化着,青年学生探索真理之路更加复杂。
五四前后,诸多新思潮纷纷传入,到底哪种主义能救中国?《觉醒年代》以当时被很多年轻人追随的无政府主义等理论的失败,给后人很好地补了一课: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最终选择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不是心血来潮,在各种理论的失败和比较中,救中国的道路才逐渐清晰起来。
兰州一中2022—2023—1学期期中考试试题高一语文说明:本试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
答案写在答题卡上,交卷时只交答题卡。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
唐宋时期是中国正统诗文发展的高峰,从唐至今,诗文选本有一两千种。
现存的一两千种唐宋诗文选本,可分为唐诗选本、唐文选本、唐诗文选本、宋诗选本、宋文选本、宋诗文选本、唐宋诗选本、唐宋文选本八类。
这八类选本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文化价值,但当代的整理研究工作却相对滞后。
从学术价值来说,一是保存文献之功。
以唐人选唐诗为例,不少中小诗人的作品因选本才得以留存至今。
如刘眘虚诗,《全唐诗》存13首;陶翰诗,《全唐诗》存17首;元结《箧中集》收沈千运等7位诗人诗24首。
有些家族性、地域性的选本,辑佚的材料更为丰富。
这些选本中还有大量异文,可供参考,如《河岳英灵集》中的李白诗,就有不少异文,有的对研究李白诗歌有重要意义。
二是批评史价值。
选本对具体作品的选择具有鲜明的倾向性,著名的选本有引导性——引导一个时代或一段时间文学发展的走向,如清人王士祯选《唐贤三昧集》,倡导“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于是清空淡远的诗歌流行一时;沈德潜选《唐诗别裁集》,首重“鲸鱼碧海”“巨刃摩天”之风,兼及王士祯之说,于是平和厚重之风流行。
通常选本都有一篇或数篇序言,有的还有跋文,唐宋选本也不例外,这些序跋文或为选者自撰,或为师友所撰,作者常常在文中发表议论,许多重要的学术观点即产生于此。
如殷璠《<河岳英灵集>序》主张“声律风骨”兼备,姚铉《<唐文粹>序》认为“止以古雅为命,不以雕篆为工”,等等,无不对当时文坛产生重要影响。
唐宋诗文选本中有大量评点材料,如《河岳英灵集》评李白“白性嗜酒,志不拘检”,评高适“适诗多胸臆语,兼有气骨,故朝野通赏其文”……均被后世奉为圭臬。
又如南宋吕祖谦的《古文关键》,被称为我国“现存评点第一书”,开古文评点之先河。
2025年八省联考语文一、阅读:(一)阅读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四大发明”长期被视为中华文明的标志,但它还不足以全面展现中华民族的科技成就,例如,水稻、大豆、茶等作物的栽培技术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贡献并不逊色于“四大发明”。
基于科技史界的长期研究,我们评选出88项“中国古代重要科技发明创造”,并将它们大致分为科学发现与创造、技术发明、工程成就三类。
评估某项发明的原创性,要有可靠的考古或文献证据,能证明它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或者属于最早之一且独具特色。
为慎重起见,我们未推选那些因史料不足而不易判断其科技内涵或原创性的发明。
在推选的发明创造中,有些可能未持续发展或实用功能有限,却体现出非凡的智慧和技艺;还有些在技术的复杂性方面不甚突出,却曾对文明进程产生较大影响。
中华民族成就了诸多发明创造,为人类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
水稻栽培、粟作、琢玉等技术出现在史前,对中华文明的形成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
先秦两汉是相当数量重要科技发明的形成期。
盛唐的科技创造不甚突出,反倒是长期被认为偏安积弱的宋代却拥有辉煌的创造发明。
大约从元末开始,我国传统科技进入缓慢发展阶段,鲜有重大发明创造。
这些现象值得我们深思。
近年来,我国科技史界注重探讨知识的创造和传播以及科技与各种社会因素的互动关系。
我们希望以全球史视野考察中国传统科技,将古代中国与其他古代文明进行比较,从而审慎地判断哪些发明创造是中国人做出的或具有鲜明的中国技术特点。
纵观古代历史,科技知识可能是多地起源的,也可能是通过传播而被不同文明分享的。
中国人向世界贡献了多种作物栽培方法,以及丝织、瓷器、造纸、印刷、火药、指南针等方面的技术,也引种了玉米、马铃薯、西红柿等作物。
还有一些发明创造属于传播基础上的再次创新,其创新成就依然堪称杰出。
众所周知的“丝绸之路”不仅是中国与世界贸易交流的通道,也是科技知识传播和互动的活跃区域,推动着人类文明的演进。
科技史学科为公众理解科学、技术、经济、社会与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独特的视角。
绝密★启用前2024届高三5月大联考(全国乙卷)语文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意象美学是中国当代美学的一个重要流派,其理论价值和研究成果愈来愈引起人们的关注。
相比中国当代诸多美学派别,意象美学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它不像其他理论派别那样倚重西方美学的理论资源,而是将重点放在中国传统美学与艺术实践方面,重视中国传统意象美学理论的研究。
首先,中国当代美学家之所以重视传统意象美学理论研究,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深入研究和梳理意象理论的思想资源,对于把握中国古代美学的文化基因和美学思维特点有着重要意义。
中国文化是重象尚象的文化,中国古代的思维方式包含着丰富的“象”的文化基因,这从远古时期的神话和器具意识的起源、以“象形”为基础的汉字构造、《易经》的卦象符号创造中就充分体现出来。
先秦哲学家和思想家正是在此基础上对“象”进行哲学阐释和理论超越,提出一系列重要命题与观点,如老子将“道”“气”“象”联结起来的哲学观念,庄子的“象罔”命题和关于“言意关系”的理解,《周易》的“立象以尽意”“观物取象”哲学命题,等等,对于中国古代意象理论和思维方式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并成为中国美学理论体系建构的活水源头。
其次,以“意象”为中心的中国传统美学理论研究,可以使人们意识到中国古代艺术创造对于美学理论建构的重要性,将中国美学理论观念的研究与中国古代艺术审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
宗白华提出,中国美学史的研究,不仅要注意理论形态的著作,而且尤其要重视几千年的艺术创造。
2021年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阅读(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17分)①人们普遍认为哲学是一门高深的学问,这可能是实情。
它说的是事物较深层次的问题,离现象世界较远,也发展出一套特有的语言表达方式。
德国哲学及其表达方式可能是其典范。
叔本华称,康德的书具有“辉煌的枯燥性”,我想叔本华的评价是实事求是的。
这里“辉煌”是肯定其学说的深刻,“枯燥性”可能就是指复杂艰深,很难读懂。
我国康德的研究者郑昕先生说,超过康德可能有新东西,绕过康德只能是坏的哲学。
如此,热爱哲学的人只能硬着头皮去啃康德的大部头著作,这当然是必须的。
我常常将这种研读看成是在迷宫中寻找珍珠。
不过,任何表达方式发展到极致就有些让人消受不了。
也许受德国哲学传统的影响,很多哲学工作者都有一种崇尚模糊思辨、玩弄晦涩概念,以显示自己高深的倾向。
②坦率地说,我不喜欢这种过于极端的倾向。
在我看来,哲学家,即便是大师级的哲学家的中心思想都是明确的,之所以长篇大论只是为了向别人,特别是那些假想的“敌人”提供强有力的、理性的论证,这些论证就像架在城堡围墙上的大炮,是用来吓唬潜在敌人的。
而城堡本身并不怎么复杂。
哲学家进行论争,施展逻辑力量,就是行攻防之事,如若“攻防”太过繁复,读者在这概念的迷宫中往往会迷失方向,难以接近论者想要表达的思想。
我想,言说与写作尽管免不了要有逻辑的“铺陈”,但应尽量使之线索清晰、明白晓畅,□□面对的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或□)应当有深入浅出的表达,这应当是现代写作者所追求的境界。
③不过,这大概反映了一种社会心理现象:在各类人物,特别是学者中,认为文字上容易明了的东西大概是浅薄的,而口气大的,充满生造术语或搬用遥远学科概念,语言晦涩难懂的,大概是高深的。
结果,那些扎扎实实、文字明了易懂的作者不被重视,而说大话、玩概念、搬用或生造术语的作者却博得青睐。
④我觉得现在国内出版的哲学著作仍然有这个特点。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重点校联考高三语文第Ⅰ卷(共33分)一、(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水墨画扎根于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土壤之中,其在文化精神上融会了诗词、绘画、书法等艺术,追求____________的效果:在艺术形式上巧妙运用写意,将笔墨意趣发挥到极致。
在被引入动画制作中后,水墨画轻灵优雅的画面使动画片的艺术格调有了重大的突破,现代动画也获得了“似与不似之间”的美学奥蕴。
水墨画讲究____________,此亦是水墨动画片意境的结构特征。
水墨动画融入了大量中国传统水墨画元素,清新的水墨韵味始终烘托着____________的画面,带给观众一股强烈的“中国风”。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我国水墨动画制作技术水平不断得到提高。
结合立体影像技术创作的立体水墨动画精品也越来越多地呈现在我们眼前,其引入电影语言,注入大量现代元素,叙事更____________,画面视觉冲击力更强,声画效果更完美。
无论在历史角度看或者在现实角度看,水墨动画都是一朵中国动画电影里的璀璨奇葩。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浑然一体虚实相生精美绝伦流畅B.浑然一体虚实结合精美绝伦流利C.水乳交融虚实结合美不胜收流畅D.水乳交融虚实相生美不胜收流利2.文中画线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A.无论在历史角度看或者在现实角度看,水墨动画都是中国动画电影里的一朵璀璨奇葩。
B.无论从历史角度看或者从现实角度看,水墨动画都是一朵中国动画电影里的璀璨奇葩。
C.无论在历史角度看还是在现实角度看,水墨动画都是一朵中国动画电影里的璀璨奇葩。
D.无论从历史角度看还是从现实角度看,水墨动画都是中国动画电影里的一朵璀璨奇葩。
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编年体是中国史书的一种编写体例,按时间顺序记述史实。
例如《春秋》《左传》《史记》《资治通鉴》都是编年体史书。
B.“萃父子兄弟于一门,八家唐宋占三席;悟骈散诗词之特征,千变纵横识共源”这副对联写的是北宋散文家苏洵、苏轼和苏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