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中国传统文化常识
- 格式:pdf
- 大小:106.10 KB
- 文档页数:3
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知识中国传统文化是源远流长的,它不仅是中国人民的精神财富,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下面我将从不同的角度介绍一些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带你领略这些文化的魅力。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起源中国传统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它承载着中国人民的智慧和思想。
其中,儒家文化、道家文化和佛教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支柱。
儒家文化强调仁爱、孝道和社会秩序的重要性;道家文化追求天人合一和自然之道;佛教文化则强调人的内心修养和超脱尘世的境界。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是仁、义、礼、智、信。
仁是对人的关怀和善良;义是对社会公平正义的追求;礼是对社会规范和道德准则的遵守;智是对知识和智慧的追求;信是对诚实和守信的重视。
这些价值观贯穿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和行为准则中。
三、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表现形式中国传统文化以丰富多样的艺术形式而闻名于世。
其中,传统绘画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水墨画和工笔画为代表,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传统音乐以古琴、二胡和京剧等为代表,在演奏和表演中展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情感。
传统舞蹈和戏曲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通过肢体语言和表演艺术,展现了中国文化的魅力。
四、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在现代社会,中国人民通过各种方式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如举办文化节、推广传统艺术、开设文化课程等。
同时,中国传统文化也与现代社会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现象。
例如,中国的春节和中秋节已经成为世界性的节日,吸引了全球的关注和参与。
五、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不仅对中国人民有着深远的影响,也对世界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例如,中国的儒家思想对东亚地区的国家和地区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儒家文化成为东亚地区的主导文化。
此外,中国的传统医学、农业技术和文化艺术等也对世界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它承载着中国人民的智慧和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常识200条1. 尊老爱幼2. 重视家庭观念3. 尊重师长4. 重视礼仪5. 尊重传统6. 注重节日文化7. 尊重祖先8. 重视文化遗产9. 尊重自然10. 重视教育11. 尊重美德12. 重视道德规范13. 尊重个人荣誉14. 重视民族精神15. 尊重人生观念16. 重视劳动精神17. 尊重艺术文化18. 重视体育精神19. 尊重历史文化20. 重视独立自主21. 尊重心灵世界23. 尊重文化多样性24. 重视创新精神25. 尊重社会公德26. 重视传统医学27. 尊重自然生态28. 重视家庭教育29. 尊重劳动者权益30. 重视文学艺术31. 尊重道德规范32. 重视宗教信仰33. 尊重人权尊严34. 重视民俗文化35. 尊重人民民主36. 重视传统文化37. 尊重规律秩序38. 重视心理健康39. 尊重少数民族文化40. 重视智慧人生41. 尊重集体荣誉42. 重视科技进步43. 尊重个人隐私45. 尊重文化创意46. 重视劳动创造47. 尊重性别平等48. 重视职业道德49. 尊重文化交流50. 重视社会责任51. 尊重环境保护52. 重视国际友谊53. 尊重民族文化54. 重视个人奋斗55. 尊重文化认同56. 重视社会稳定57. 尊重人际关系58. 重视文化传承59. 尊重女性权益60. 重视思维创新61. 尊重爱情婚姻62. 重视工匠精神63. 尊重文化发展64. 重视道德修养65. 尊重宗教自由67. 尊重自由创新68. 重视绿色生态69. 尊重家庭和睦70. 重视文化素质71. 尊重个人价值72. 重视农耕文化73. 尊重自由思想74. 重视社会公正75. 尊重传统技艺76. 重视社会和谐77. 尊重文化自信78. 重视职业操守79. 尊重文化认知80. 重视国际交流81. 尊重创造性思维82. 重视文化创新83. 尊重家庭责任84. 重视个体自由85. 尊重文化多元86. 重视职业发展87. 尊重自我完善88. 重视道德规范89. 尊重中华文化90. 重视国际合作91. 尊重文化传统92. 重视文化艺术93. 尊重职业素养94. 重视文化贡献95. 尊重自由创意96. 重视多元文化97. 尊重文化普及98. 重视社会进步99. 尊重民间艺术 100. 重视职业发展 101. 尊重自我提升 102. 重视良好习惯 103. 尊重社会公益 104. 重视文化底蕴 105. 尊重国家尊严 106. 重视文化素养 107. 尊重文化传承 108. 重视职业道德 109. 尊重自由沟通110. 重视文化遗产 111. 尊重环保意识 112. 重视职业选择 113. 尊重自我认知 114. 重视道德标准 115. 尊重城市文化 116. 重视文化教育 117. 尊重家庭文化 118. 重视文化传统 119. 尊重职业技能 120. 重视自我发展 121. 尊重职业荣誉 122. 重视文化形态 123. 尊重创业精神 124. 重视文化交融 125. 尊重自主创新 126. 重视文化民俗 127. 尊重社会治理 128. 重视社会服务 129. 尊重职业责任 130. 重视文化交流 131. 尊重文化遗址132. 重视职业发展 133. 尊重个人创造 134. 重视传统习俗 135. 尊重道德伦理 136. 重视文化创意 137. 尊重社会公共 138. 重视文化历史 139. 尊重文化价值 140. 重视职业职责 141. 尊重传统节日 142. 重视自我实现 143. 尊重文化旅游 144. 重视职业拓展 145. 尊重文化艺术 146. 重视家庭美德 147. 尊重社会信任 148. 重视文化品味 149. 尊重职业形象 150. 重视自我提高 151. 尊重传统文物 152. 重视职业学习 153. 尊重文化传承154. 重视文化体验 155. 尊重社会责任 156. 重视职业执行 157. 尊重文化书籍 158. 重视社会关怀 159. 尊重文化传媒 160. 重视职业发展 161. 尊重自我实践 162. 重视传统文化 163. 尊重社会发展 164. 重视文化创造 165. 尊重职业技巧 166. 重视文化审美 167. 尊重环境保护 168. 重视职业伦理 169. 尊重文化习惯 170. 重视传统文化 171. 尊重文化生态 172. 重视职业素质 173. 尊重自我成长 174. 重视道德观念 175. 尊重文化传统177. 尊重职业经验 178. 重视文化传承 179. 尊重自由选择 180. 重视社会经济 181. 尊重文化输出 182. 重视职业能力 183. 尊重环境保养 184. 重视文化节庆 185. 尊重个人能力 186. 重视道德教育 187. 尊重传统文化 188. 重视文化旅游 189. 尊重职业定位 190. 重视文化氛围 191. 尊重自我价值 192. 重视社会公正 193. 尊重文化精神 194. 重视职业选择 195. 尊重文化素质 196. 重视文化传承 197. 尊重个人权利199. 尊重职业责任 200. 重视自我实践。
春节和年
春节和年的概念,最初的含义来自农业,古时人们把谷的生长周期称为“年”,《说文·禾部》:“年,谷熟也”。
在夏商时代产生了夏历,以月亮圆缺的周期为月,一年划分为十二个月,每月以不见月亮的那天为朔,正月朔日的子时称为岁首,即一年的开始,也叫年,年的名称是从周朝开始的,到了西汉才正式固定下来,一直延续到今天。
端午节、粽子和龙舟
战国时代,楚国的'楚怀王因拒不采纳屈原大夫的救国主张和一次次的苦劝,
导致了楚国的灭亡。
屈原自感无力挽救楚国,悲愤交加,于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自尽。
以后每年五月五日就成为人们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的日子,这就是端午节的来历。
为了悼念屈原,每年五月五日,大家都划着船,带上饭,到汨罗江中,将饭投入江中来祭祀屈原。
为了怕水族吃掉祭祀屈原的饭,人们将糯米用竹叶做成角黍(粽子),把船装扮成龙的样子,因为所有水族都归龙王管辖,它们看见是龙王送来
的角黍,就不敢吃了。
同时人们打起锣鼓,认为这样会把水族赶跑。
以后,人们年年都照这样去做,于是就形成了端午节吃粽子,划龙舟的风俗。
中秋节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
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
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
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它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
此夜,人们仰望天空中如玉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
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中国传统文化常识大全一、儒家文化1.孔子是中国古代的伟大教育家,他提出了“仁爱”、“尊师”、“宽容”等思想,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2.孟子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他强调人性本善的观点,提出了“性善”、“求是”、“公正”等理念。
3.儒家强调家庭的重要性,认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提倡父慈子孝,兄友弟恭。
4.儒家思想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重视个人修养,注重家庭道德,关注社会公益,以及追求天下和平。
二、道家文化1.道家思想的核心是追求自然和谐,主张“无为而治”、“顺天而行”。
2.道教强调“道法自然”,认为人应该与自然相融合,追求身心灵的和谐。
3.道教强调修炼内丹,追求长生不老,提倡养生保健和疗养健身的方法。
三、佛家文化1.佛教是古代由印度传入中国的宗教,强调“苦、集、灭、道”的四谛,以及“八正道”。
2.佛教注重个体的超脱和智慧的开悟,提倡舍弃欲望,追求人生的真谛。
3.佛教强调修行和禅定,鼓励人们静心冥想,寻求内心的宁静和平和。
四、诗词文化1.唐代是中国古代诗词的鼎盛时期,杜甫、李白、白居易等为代表的诗人作品广为流传。
2.陆游、苏轼等为宋代代表词人,他们的作品表现了生活和社会的真实,具有深远的影响。
3.中国古代的诗词以表达情感、抒发思想为主,注重意境的营造和音韵的和谐。
五、书画文化1.中国古代的书画艺术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强调“气韵生动”、“神骨写意”。
2.中国书法分楷书、行书、草书、隶书等,注重字形的结构和笔画的变化。
3.中国绘画注重画面的构图和造型,有山水、花鸟、人物等各类题材。
六、传统节日文化1.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国人民过新年的最盛大、最热闹的日子,有拜年、放鞭炮、舞龙舞狮等活动。
2.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祖节日,人们会扫墓祭奠祖先,并进行一些寄托哀思的活动。
3.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以吃粽子、赛龙舟和挂艾草等活动为主,纪念古代人物屈原。
4.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团圆节日,人们会赏月、吃月饼,表达对家人和亲友的思念之情。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常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哲学与宗教:中华文化中有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如儒家、道家、墨家等学派的思想。
同时,中国也是多种宗教并存的国家,其中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都有一定的影响力。
2.语言文字:汉语是中华文化的代表,其历史悠久,内涵丰富。
汉字的书写形式多样,包括楷书、行书、草书等,是中国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3.文学与艺术:中华文化中有着众多的经典文学作品,如《诗经》、《楚辞》、《唐诗三百首》等。
同时,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也丰富多彩,如绘画、书法、音乐、舞蹈等。
4.科技与工艺:中华文化在科技方面有着重要的贡献,如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中医等。
中国的传统工艺也十分精湛,如景泰蓝、紫砂壶、丝绸等。
5.民俗与节庆:中华文化中有着众多的民俗和节庆,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这些节日各有特色,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传统价值观和文化内涵。
6.饮食文化:中华文化中的饮食文化也十分独特,如烤鸭、火锅、月饼等,都是中国传统的美食文化代表。
以上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些重要方面,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
中国传统文化常识大全:文学史上的“第一”与合称1.第一位女诗人是:蔡琰2.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3.第一部词典是:尔雅4.第一部大百科全书是:永乐大典5.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6.第一部文选:昭明文选7.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8.第一部神话集:山海经9.第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世说新语10.第一部文言志怪小说集:搜神记11.第一部语录体著作:论语12.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13.第一部断代史:汉书14.第一部兵书:孙子兵法15. 文章西汉两司马:司马迁。
司马相如16. 乐府双璧:木兰词孔雀东南飞,加上《秦妇吟》为乐府三绝17. 史学双璧:史记资治通鉴18. 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19. 大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20. 中国现代文坛的双子星座:鲁迅郭沫若21. 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22. 三代:夏商周23. 《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24. 三王:夏禹商汤周公25. 三山:蓬莱方丈瀛洲26. 三教:儒释道27. 三公:周时,司马司徒司空;西汉,丞相太尉御史大夫;清明,太师太傅太保28. 三曹:曹操曹丕曹植29. 公安三袁: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30. 江南三大古楼:湖南岳阳楼武昌黄鹤楼南昌滕王阁31. 岁寒三友:松竹梅32. 三辅:左冯翊右扶风京兆尹33. 科考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和自的第一名34. 殿试三鼎甲:状元榜眼探花35. 中国三大国粹:京剧中医中国画36. 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37. 儒家经典三礼:周礼仪礼礼记38. 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39. 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40. 郭沫若“女神”三部曲:女神之再生湘果棠棣之花41. 茅盾“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42. 巴金“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43. 第一部国别史:国语44. 第一部记录谋臣策士门客言行的专集:国策战国策45. 第一部专记个人言行的历史散文:晏子春秋46. 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47. 第一首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48. 第一部文学批评专著:《典论·论文》49. 第一位田园诗人:东晋,陶渊明50. 第一部文学理论和评论专著:南北朝梁人刘勰的《文心雕龙》51. 第一部诗歌理论和评论专著:南北朝梁人钟嵘的《诗品》52. 第一部科普作品,以笔记体写成的综合性学术著作:北宋的沈括的《梦溪笔谈》53. 第一部日记体游记:明代的徐宏祖的《徐霞客游记》54. 第一位女词人,亦称“一代词宗”:李清照。
中国传统文化基础常识1.儒家文化: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部分,也是中国社会最为重要的价值观念体系之一、儒家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尊重家庭和社会的价值观念,提倡仁爱、忠诚、孝顺等美德。
儒家文化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塑造了中国社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
2.道家文化:道家文化是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追求道的境界和超越世俗的境地。
道家追求自然和谐,主张无为而治,注重个体的修养和境界的提高。
道家的思想对中国文化艺术、医学和农业等方面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3.佛家文化:佛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佛教是公元1世纪由印度传入中国的宗教,其核心理念是解脱生死轮回。
佛家文化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提倡慈悲、智慧和清净的思想。
佛家文化在中国社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对文学、艺术和哲学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诗词文化: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为重要且独特的艺术形式之一、自古以来,中国文人墨客以诗词表达情怀和思想,反映了中国社会的风貌和文化精神。
中国的古典诗词包括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律诗等形式,内容涵盖自然景物、爱情、哲理等各个方面。
5.繁体字文化:繁体字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简体字相比,繁体字有更复杂的结构和更多的笔画,更能提供更加准确的表达。
繁体字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被广泛应用于文学、文化艺术和历史等领域。
6.中国传统节日: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重要的节日,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这些节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人们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之一以上只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常识的一部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非常丰富,值得我们深入学习和了解。
通过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增强自身的文化素养,并在当代社会中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事实上,中国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软实力,为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重要作用提供了有力支撑。
基础中国文化常识
中国文化是博大精深的,以下是一些基础的中国文化常识:
1. 中华五千年文明: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文明,被称为中华五千年文明,涵盖了丰富多样的历史、文化、传统和价值观。
2. 汉字文化:汉字是中国的文字,具有独特的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特点,是世界上唯一延续使用时间最长的文字系统。
3. 封建文化传统:中国古代封建文化影响深远,礼仪、孝道、儒家思想等在社会、家庭中有着重要地位。
4. 传统节日:中国有许多重要的传统节日,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每个节日都有其独特的庆祝方式和文化内涵。
5. 中医与养生文化:中医是中国传统医学,强调平衡和整体治疗,包括针灸、中草药、气功等疗法。
养生文化注重饮食、运动、调养,强调与自然的和谐。
6. 传统艺术:中国传统艺术包括中国书法、绘画、音乐、戏剧、舞蹈等,每一种艺术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传承方式。
7. 文化遗产:中国有世界文化遗产如故宫、长城、丝绸之路等,也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京剧、粤剧、传统手工艺等。
8. 饮食文化:中国饮食文化博大精深,八大菜系分布在不同地区,如川菜、粤菜、鲁菜等,还有许多特色小吃和茶文化。
这些只是中国文化的冰山一角,中国文化是多样丰富的,不同的地域、民族、习俗都形成了独特的文化风貌,构成了丰富多彩的中国文化景观。
国内传统文化常识大全
1. 中国的传统文化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包括诗词、歌曲、民俗、习俗等方面的内容。
2. 国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表现中国人物、山水等自然景观为主要内容,倡导意境和笔墨的精神。
3. 中国传统音乐以雅乐和民间音乐为主,其中雅乐是先秦时期的宫廷音乐,民间音乐则是民间艺术家通过口传演奏而成。
4. 中国的传统戏剧有京剧、豫剧、越剧等多种类型,它们以唱、念、做、打、舞为主要表演形式,强调身段的灵活性和表演的精彩程度。
5. 中国的传统节日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每个节日都有独特的习俗和传统活动,例如赏灯、包粽子、放鞭炮等。
6. 中国的传统哲学思想有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多种流派,其中儒家思想以孔子、孟子等为代表,强调人伦关系和治国理政的道德准则。
7. 中国的传统医学是一种综合性的医学体系,以中草药治疗和调理人体为主要方法,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理论体系。
8. 中国的传统饮食以米、面、饺子等为主要食物,注重食物的颜色、味道、香气和营养搭配,强调荤素搭配和节约粮食。
9. 中国的传统建筑有北京故宫、长城、庙宇、园林等多种类型,它们注重建筑和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讲究布局和装饰的美感。
10. 中国的传统服饰有汉服、旗袍、唐装等多种款式,每个服
饰都有独特的设计和工艺,反映不同时代的审美和文化价值观。
中国传统文化-文学常识1. 岁寒三友:松、竹、梅。
2. 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
3. 文人四友:琴、棋、书、画。
4. 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5. 四库全书:经、史、子、集。
6.汉字六书: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7. 三纲五常:“三纲”:父为子纲、君为臣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
8. 三皇五帝:三皇:天皇、地皇、人皇或伏羲、女娲、神农;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9. 三教九流:“三教”:儒教、佛教、道教;“九流”: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
10. 五金:金、银、铜、铁、锡。
11. 五味:酸、甜、苦、辣、咸。
12. 五行:金、木、水、火、土。
13. 五岳:泰山(东)、衡山(南)、华山(西)、恒山(北)、嵩山(中)。
14. 佛教四大名山:五台山、九华山、峨眉山、普陀山。
15. 六合:天、地、东、南、西、北六个方位。
16. 八荒:东、东南、南、西南、西、西北、北、东北八个方向。
17. 中国的古称:九州、神州、赤县、华夏、九土、中华、华夏。
18. 二十四节气: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逢六廿一,下半年逢八廿三。
19. 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20.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21. 并称“韩柳”的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22. 一门父子三词客:苏洵(老苏)、苏轼(大苏)、苏辙(小苏)。
23. 竹林七贤: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
24.扬州八怪:郑燮、罗聘、黄慎、李方膺、高翔、金农、李鱓、汪士慎。
25. 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 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女词人)。
26. 南宋四大家: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
27. 李杜:李白、杜甫。
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第一章中国传统文化常识
单项选择题
1.中国有一个传统习俗,农历腊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要过“小年”,通常人们要吃()。
A.元宵
B.饴糖
C.腊八粥
D.饺子
2.科举制在中国影响深远,殿试录取者称为()。
A.“大元”
B.“解元”
C.“进士”
D.“榜眼”
3.“阳关大道”原是指通往哪里的道路?()
A.东海
B.西域
C.南国
D.中原
4.我们常说的“鸿雁传书”源自以下哪个历史故事?()
A.文姬归汉
B.霸王别姬
C.楚汉相争
D.苏武牧羊
5.秦始皇灭六国后,统一了全国文字,这种汉字称作()。
A.隶书
B.小篆
C.楷书
D.行书
6.台湾在三国时称为()。
A.夷洲
B.流求
C.东番
D.台湾
7.下列不属于中国四大佛山的是()。
A.普陀山
B.武当山
C.九华山
D.峨眉山
8.下列不是中国六大古都的是()。
A.南昌
B.开封
C.西安
D.洛阳
9.龙门石窟位于()省。
A.陕西
B.甘肃
C.河南
D.山东
10.苗族的传统乐器是()。
A.笙
B.笛
C.萧
D.芦笙
11.七夕节,中国人通常吃()。
A.蒿饼
B.巧果
C.汤圆
D.竹筒饭
12.中国全部的少数民族语言共分()个语系。
A.5
B.6
C.7
D.8
13.中国古代宫殿建筑普遍采用()色。
A.黄
B.紫
C.红
D.蓝
14.朝杖之年、耄耋之年是指多少岁?()
A.60岁
B.100岁以上
C.80~100岁
D.70岁
15.下列哪一项不是我国著名的绿茶?()
A.西湖龙井
B.太湖碧螺春
C.庐山云雾
D.铁观音
16.中国的四大名绣不包括()。
A.苏绣
B.顾绣
C.蜀绣
D.湘绣
17.在中国名山中,五岳占有显著的位置,其中“中岳”指的是()。
A.泰山
B.华山
C.恒山
D.嵩山
18.我国的戏曲脸谱最早出现在隋唐时期的()。
A.雅乐
B.燕乐
C.清商乐
D.蜀乐
19.“豆蔻”是指()岁。
A.13
B.15
C.18
D.20
20.北方人年夜饭一般都要吃饺子,其象征意义是()。
A.团圆美好
B.年年有余
C.更岁交子
D.五福临门
21.由下列哪一个成语可以看出情义最为深重?()
A.莫逆之交
B.金兰之交
C.刎颈之交
D.点头之交
参考答案及解析
1.B【解析】农历腊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要过“小年”,通常人们要吃饴糖;元宵节吃汤圆;腊八节喝腊八粥;春节吃饺子。
2.C【解析】科举制在中国影响深远,乡试录取者称为“举人”,会试录取者称为“贡生”,殿试录取者称为“进士”。
3.B【解析】西出阳关可达鄯善、且末、于阗、莎车等西域诸国,自汉武帝开辟河西四郡以后,这条路上商队络绎,驼铃叮咚,成为中西交流的大通道,被历史学者和文学家称为“阳关大道”。
4.D【解析】“鸿雁传书”的故事源于苏武牧羊。
汉武帝时期,苏武奉命出使匈奴,却被囚禁于北海。
后来汉匈和好要求释放苏武,匈奴却诈称苏武已死,而后汉朝得到一只从北飞来的鸿雁,鸿雁脚上系有帛书称苏武还在北海,匈奴不得不放回了苏武。
从此,鸿雁便成为了信使的象征。
5.B【解析】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推行书同文,以秦国小篆为基础,所以当时的汉字是小篆。
6.A【解析】在中国古代文献里,台湾被称为“蓬莱”“贷舆”“员峤”“瀛洲”“岛夷”“夷州”“流求”等。
早在三国时期,吴国就派将军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即今台湾。
7.B【解析】佛教四大名山包括:“金色世界”五台山、“银色世界”峨眉山、“琉璃世界”普陀山、“莲花世界”九华山。
8.A【解析】六大古都包括:北京、南京、西安、洛阳、开封、杭州。
9.C【解析】龙门石窟是中国著名的三大石刻艺术宝库之一,位于河南省洛阳南郊12公里处的伊河两岸。
10.D【解析】芦笙是文山苗族的主要乐器之一,是苗族文化的符号和象征,是表达苗族人民思想感情的纽带,是苗族人民奋进向上的精神支柱。
11.B【解析】七夕又称为“乞巧”,是因为民间传说这天牛郎织女会天河,女孩们就在晚上以瓜果朝天拜,向女神乞巧,七夕通常吃巧果。
12.A【解析】中国的全部少数民族语言分属五个语系:汉藏语系、阿尔泰语系、南亚语系、南岛语系、印欧语系。
13.C【解析】中国古代宫殿建筑普遍采用红色,以红色为主体颜色,既显得庄严稳重,又给人一种敬畏感。
14.C【解析】耳顺、花甲之年:六十岁;古稀之年:七十岁;杖朝之年:八十岁;耄耋:八九十岁;期颐:百岁之人。
15.D【解析】我国著名的绿茶有西湖龙井、碧螺春、太平猴魁、六安瓜片、黄山毛峰和信阳毛尖。
铁观音属于乌龙茶。
16.B【解析】中国的传统刺绣工艺品当中,中国中部湖南省的“湘绣”,中国西部四川省的“蜀绣”,中国南部广东省的“粤绣”和中国东部江苏省的“苏绣”,合称为中国“四大名绣”。
17.D【解析】我国“五岳”是指北岳恒山,南岳衡山,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
18.B【解析】我国的戏曲脸谱最早出现在隋唐时期的燕乐。
19.A【解析】古代称少女12岁是金钗之年,13岁是豆蔻之年,15岁是及笈之年,16岁是碧玉之年。
20.C【解析】农历正月初一的伊始,吃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子”为“子时”,交与“饺”谐音,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意思。
21.C【解析】刎颈之交,比喻可以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所以情义最为深重;莫逆之交指非常要好或情投意合的朋友;金兰之交,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没有血缘关系的人结为一种拟亲属的关系;点头之交,谓交情甚浅,见了面只不过点点头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