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常见茎木类中药材的鉴别
- 格式:pdf
- 大小:114.69 KB
- 文档页数:2
丁公藤【来源】本品为旋花科植物丁公藤Erycibe obtus folia Benth或光叶丁公藤Erycibe schmidtii Craib的干燥藤茎。
【炮制】制丁公藤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淋水润透,切厚片蒸约2小时,取出,干燥。
【成品性状】为不规则或椭圆形厚片。
切面黄褐色或淡黄棕色,木部宽广,有不规则的花纹(异形维管束)及多数小孔,中心有髓,有的不明显。
周边灰黄色、灰褐色或浅棕色。
质坚硬。
无臭,味淡。
【鉴别】(1)取本品粉末2g,加乙醇20ml,加热回流30分钟,滤过,滤液浓缩至约5ml,加盐酸羟胺试液与氢氧化钾的等量混合液1ml,置水浴上加热1~2分钟,放凉后,滴加1%三氯化铁的盐酸溶液1~2滴,即显紫红色。
(2)取鉴别(1)项下的乙醇提取液,点于滤纸上,置紫外光灯下(365nm)观察,显蓝色荧光,遇碱荧光加强。
【性味与归经】辛,温。
有小毒。
归肝、脾,胃经。
【功能与主治】祛风除湿,消肿止痛。
用于风湿痹痛,半身不遂,跌扑肿痛。
【用法与用量】3~6g。
【处方应付】写丁公藤、制丁公藤均付制丁公藤。
【注意事项】本品有强烈的发汗作用,虚弱者慎用,孕妇忌服。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大血藤【来源】本品为木通科植物大血藤Sargentodoxa cuneata (Oliv.) Rehd. et Wils.的干燥藤茎。
【炮制】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稍浸,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成品性状】为圆形或椭圆形厚片。
切面皮部红棕色,有数处向内嵌入,木部黄白色,有多数细孔(导管)及射线呈放射状排列。
周边灰棕色或棕色。
质硬。
气微,味微涩。
【性味与归经】苦,平。
归大肠、肝经。
【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活血,祛风。
用于肠痈腹痛,经闭痛经,风湿痹痛,跌扑肿痛。
【用法与用量】9~15g。
【处方应付】写大血藤、红藤、活血藤均付大血藤。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
川木通【来源】本品为毛茛科植物小木通Clematis armandii Franch.或绣球藤Clematis montana Buch.-Ham. ex DC.的干燥藤茎。
第9章 茎木类中药第1节 概述茎木类中药是以植物茎入药的药材总称,通常分为茎和木类两部分。
茎(caulis)类中药,包括木本植物的藤茎和茎枝(ramulus),前者如海风藤、大血藤、鸡血藤,后者如桂枝、桑枝、桑寄生等;茎刺(spina),如皂角刺;茎的翅状附属物,如鬼箭羽;草本植物藤茎,如首乌藤、天仙藤;或茎的髓部(medulla),如通草、小通草、灯心草等。
木(lignum)类中药,专指采自木本植物茎形成层以内的木质部部分入药的药材,通称木材。
木材常因形成的季节不同,而出现年轮。
木材又分边材和心材,边材形成较晚,颜色稍浅;心材形成较早,位于木质部内方,蓄积了较多的次生代谢物质,如树脂、树胶、鞣质、油类等,颜色较深。
入药多采用心材部分,如沉香、降香、苏木等。
一、性状鉴别木质藤本植物的藤茎和木本植物的茎枝:多呈圆柱形或扁圆柱形,有的扭曲不直,粗细大小不一。
多为黄棕色,少数具特殊颜色,如大血藤呈红紫色。
表面粗糙,可见深浅不一的裂纹及皮孔,并有叶痕及枝痕。
质地坚实,断面纤维性或裂片状。
平整的横切面木质部占大部分,有放射状花纹和年轮,有的导管小孔明显可见,如青风藤等;有的可见特殊的环纹,如鸡血藤。
气味常可帮助鉴别,例如:海风藤味苦,有辛辣感;青风藤味苦而无辛辣感。
草质藤本植物的藤茎:较细长,圆柱形或干缩时因维管束和机械组织的存在,而形成数条纵向的隆起棱线,少数呈类方柱形。
表面多呈枯绿色,也有呈红褐色,如首乌藤;节和节间、枝痕、叶痕均较明显。
质脆,易折断,断面髓部类白色,疏松,有的呈空洞状。
多数草本植物的带茎全草,如石斛、麻黄,则列入全草类中药。
木类中药:多数呈不规则的块状、厚片状或长条状。
表面颜色特异,如黄白色的沉香、紫红色的降香、棕红色的苏木,有些木类中药表面有棕褐色树脂状条纹或斑块。
质地和气味可帮助鉴别,多数木类中药质重,如沉香、降香、苏木等,有香气;但是白木香质轻,香气较淡。
茎木类中药鉴别要点:主要应注意观察其形状、大小、粗细、表面、颜色、质地、折断面及气、味等;其中表面纹理、颜色、气味、以及必要的水试或火试等特征较为重要。
根茎类1、【山药】本品为薯莅科植物薯藤的干燥根茎。
冬季茎叶枯萎后采挖,切去根头,洗净。
除去外皮和须根,干燥,习称“毛山药”本品略呈圆柱形,弯曲而稍扁,长15〜30cm,直径1.5〜6cm。
表面黄白色或淡黄色,有纵沟、纵皱纹及须根痕,偶有浅棕色外皮残留。
体重,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白色,粉性。
气微,味淡、微酸,嚼之发黏。
或除去外皮,趁鲜切厚片,干燥,称为“山药片”为不规则的厚片,皱缩不平,切面白色或黄白色,质坚脆,粉性。
气微,味淡、微酸。
有选择肥大顺直的干燥山药,置清水中,浸至无干心,闷透,切齐两端,用木板搓成圆柱状,晒干,打光,习称“光山药”呈圆柱形,两端平齐,长9~18cm,直径L5~3cm°表面光滑,白色或黄白色。
性状特点:饮片切面粉性,白色。
显颗粒状小点,质坚实,易折断,味甘淡,微酸,嚼之必粘。
伪品:番薯块根,切片粉性差,有淡黄色点状或线状经脉,近皮部有一圈淡黄色棕色环,质柔韧,不易折断,气清香,味甘甜,咀嚼之有地瓜味,无粘性。
木薯片,多斜切片,表面白色,具粉性,片中心常有空心和木纤维,质脆,易碎,气无微淡。
2、【茜草】本品为茜草科植物茜草的干燥根和根茎。
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泥沙,干燥。
根茎呈结节状,丛生粗细不等的根。
根呈圆柱形,略弯曲,长10~25cm,直径0.2〜Icm;表面红棕色或暗棕色,具细纵皱纹和少数细根痕;皮部脱落处呈黄红色。
质脆,易折断,断面平坦皮部狭,紫红色,木部宽广,浅黄红色,导管孔多数。
气微,味微苦,久嚼刺舌。
伪品:同科植物蓬子菜性状与茜草相似,唯根稍粗大,柴性强,握之有刺手感,表面灰褐色,质硬,断面类白色,灰黄色,木质部坚硬,见细小孔洞,但吸之无透气感。
3、【石菖蒲】本品为天南星科植物石菖蒲的干燥根茎。
秋、冬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和泥沙,晒干。
呈扁圆柱形,多弯曲,常有分枝,长3~20cm,直径0.3~1cm。
表面棕褐色或灰棕色,粗糙,有疏密不匀的环节,节间长0.2~0.8cm,具细纵纹,一面残留须根或圆点状根痕;叶痕呈三角形,左右交互排列,有的其上有毛鳞状的叶基残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