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打包及拆包
- 格式:docx
- 大小:317.48 KB
- 文档页数:11
二进制协议解析模版-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二进制协议是一种用于在计算机系统之间传输数据的协议。
而与之相对应的是文本协议,文本协议的数据以可读的字符形式进行传输,而二进制协议的数据则以二进制形式进行传输。
二进制协议的特点在于它能够更高效地传输数据。
相较于文本协议,二进制协议所传输的数据量更小,传输速度也更快。
这是因为二进制协议使用二进制编码来表示数据,而二进制编码能够更紧凑地表示数据,并且减少了在传输过程中对数据进行解析的复杂性。
二进制协议在计算机系统中广泛应用。
它常被用于网络通信、数据存储和数据交换等领域。
例如,在网络通信中,二进制协议可以用于传输图像、音频、视频等大量数据,以及控制指令等非文本数据。
在数据存储方面,二进制协议可以用于定义文件格式,以便于在不同的系统之间进行数据交换。
在数据交换方面,二进制协议可以用于定义数据包的格式,使得不同的系统能够理解和处理这些数据包。
由于二进制协议具有高效、快速和灵活的特点,它对计算机系统的性能和可扩展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研究和了解二进制协议的相关知识,对于理解计算机系统的工作原理和优化系统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深入探讨二进制协议的定义、特点以及其在现实应用中的重要性。
通过对二进制协议的解析过程进行分析和总结,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前景,希望能够为读者提供全面而深入的理解。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主要介绍本文的章节内容和组织方式。
本文总共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在引言部分,将对本文的整体进行概述,介绍二进制协议解析模版的主题和目的。
同时,还会对文章的结构进行简单的介绍,包括各章节的内容安排和重点。
正文部分是本文的核心部分,将详细阐述二进制协议的定义与特点。
首先,会对二进制协议进行定义,解释其含义和基本原理。
然后,会介绍二进制协议的特点,包括高效性、可扩展性以及适用性等方面的内容。
此外,还会探讨二进制协议在实际应用场景中的重要性和优势。
计算机⽹络练习及答案1.⽹络设备⼯作于OSL参考模型的哪层中继器|——物理层集线器——数据链路层⼆层交换机——数据链路层三层交换机——数据链路层路由器——⽹络层⽹桥——⽹络层调制解调器——数据链路层2.什么是计算机⽹络?答:利⽤通信线跑将具有独⽴功能的计算机连接起来⽽形成的计算机集合,计算机之间可以借助通信线路传递信息、共享软件、硬件和数据等资源。
3.局域⽹的特点是什么?答:①局域⽹覆盖的范围⽐较⼩,通常不超过⼏⼗公⾥,甚⾄只在⼀个建筑或⼀个房间内。
②信息传输速率⾼(通常在10Mb/s—100Mb/s之间),误码率低(通常低于10e—8e),因此利⽤局域⽹进⾏的数据传输快速可靠。
③⽹络的经营权和管理权属于某个单位,易于维护和管理。
④决定局域⽹的性技关键技术要素是拓扑结构,传输媒体和媒体的访问控制技术。
4.什么是数据的封装、拆包?答:为了实现对等层通信,当数据需要通过⽹络从⼀个节点传送到另⼀节点前必须在数据的头部(和尾部)加⼊特定的协议头(和协议尾),这种增加数据头部(和尾部)的过程叫做数据打包或数据封装,同样,在数据到达接收节点的对等层后,接收⽅将识别、提取和处理发送⽅对等层增加的数据头部(和尾部)。
接收⽅这种将增加的数据头部(和尾部)去除的过程叫做数据拆包或数据解封。
5.简述以太⽹CSMA/CD介质访问控制⽅法发送和接收的⼯作原理。
答:①以太⽹使⽤CSMA/CD介质访问控制⽅法,CSMA/CD的发送流程可以概括为“先听后发、冲突停⽌、延迟重发”②在接收的过程中凤太⽹中的各节点同样需要监测信道的状态,如果发现信号畸变,说明信道中有两个或多个节点同时发送数据,有冲突发⽣,这时必须停⽌接收,并将接收到的数据丢弃,如果在整个接收过程,没有冲突,接收节点在收到⼀个完整的数据后可对数据进⾏接收处理。
6.请写出ELA-568B的排线顺序。
答:橙⽩、橙、绿⽩、蓝、蓝⽩、绿、棕⽩、棕7.IP路由表通常包括三项内容,它们是:答:⽬的⽹络地址、“下⼀个”、路由器的IP地址。
万能的拆包解压缩指令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拆包指令是一种广泛应用于计算机领域的重要工具,在文件解压缩和数据处理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当我们需要使用一份压缩文件或者将一个大文件拆分成多个较小的部分时,拆包指令就能够派上用场。
通过使用拆包指令,我们可以轻松地将压缩文件解压缩成原始的文件,并且能够从中恢复出所有的数据。
拆包指令还可以将大文件拆分成多个较小的部分,方便我们进行传输、存储或者其他处理。
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需要处理大文件或者使用压缩文件的情况,因此了解和掌握拆包指令的使用方法,对于提高工作效率和操作便利性都具有重要意义。
拆包指令的使用方法相对简单,只需要在终端或者命令行中输入特定的指令即可完成相应的操作。
无论是在Windows、Mac还是Linux系统下,都存在诸多拆包指令工具,并且绝大多数的操作系统都自带了相应的拆包解压工具。
这些工具大多支持常见的压缩格式,如ZIP、RAR、7z等,同时也支持文件的拆分、合并等功能。
具体的使用方法可以参考相关的文档或者通过搜索引擎进行查询。
综上所述,拆包指令作为一种万能的工具,在文件解压缩和数据处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掌握拆包指令的使用方法,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并且更好地应对各种数据处理需求。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拆包指令在更多领域将会展现出更为广泛的应用前景。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组织:引言部分将简要介绍拆包解压缩指令的背景和重要性。
接下来的正文部分将探讨拆包指令的作用和使用方法,包括常用的拆包指令示例和实际应用案例。
最后的结论部分将总结拆包指令的重要性和应用前景,展望其在未来的发展潜力。
在引言部分,将通过概述拆包解压缩指令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为读者提供一个整体了解的框架。
同时,还将介绍本文的目的,即探究拆包指令在计算机领域中的实际应用和潜在前景。
在正文部分,将详细阐述拆包指令的作用和使用方法。
序号一:引言数据的拆包与重组标准是指在数据传输过程中,数据的拆分和重新组合的标准化规范。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数据的传输和处理变得越来越重要,而数据的拆包与重组标准正是为了保证数据传输的准确性和高效性而制定的。
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介绍数据的拆包与重组标准的重要性、相关标准的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序号二:数据的拆包与重组标准的重要性数据的拆包与重组是指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将数据包拆分成更小的数据单元进行传输,然后在接收端将这些数据单元重新组合成原始数据包的过程。
这一过程的准确性和高效性对于数据传输的完整性和速度至关重要。
如果数据的拆包与重组过程出现错误或者不符合标准,将会导致数据传输的失败或者丢失,严重影响数据通信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合理的数据拆包与重组标准对于保证数据传输的质量至关重要。
序号三:相关标准的现状在当前的信息技术领域,已经有多种数据的拆包与重组标准被制定和应用。
其中,最为常见的标准之一是TCP/IP协议中的数据包拆分和重组规范。
TCP/IP协议是互联网上使用最广泛的协议之一,它规定了数据在网络中传输的具体细节,其中包括了数据包的拆包和重组。
还有一些专门针对特定领域或行业的数据拆包与重组标准,例如在工业控制系统中的数据传输标准等。
这些标准的制定和应用,有效地保证了各种应用场景下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序号四:未来的发展方向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数据的拆包与重组标准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发展机遇。
未来,我们需要更加关注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和隐私保护,因此在数据的拆包与重组标准中加入安全和隐私保护的要求将成为一个趋势。
随着5G技术的商用化,数据传输速度将得到大幅提升,对数据拆包与重组的要求也将更加严格。
在未来的发展中,数据的拆包与重组标准将朝着更加智能化、高效化和安全化的方向发展,以满足新的应用场景和需求。
结语数据的拆包与重组标准作为数据传输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对于保证数据传输的准确性和高效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c 语言拆包组包术语拆包组包是计算机网络中常用的术语,用于描述在数据传输过程中的数据格式转换和解析操作。
在C语言中,拆包指的是将数据从一种格式转换为另一种格式,而组包则是将数据从一种格式转换为另一种格式。
本文将介绍拆包和组包的基本概念和实现方法。
一、拆包拆包是将接收到的数据按照一定的规则解析,提取出需要的信息的过程。
在拆包过程中,我们需要了解数据的格式和结构,以便正确地解析数据并获取所需的信息。
在C语言中,拆包通常涉及以下几个步骤:1. 接收数据:首先,我们需要从网络中接收数据。
在C语言中,可以使用socket编程来接收数据,通过调用recv函数来接收数据。
2. 解析数据头:接收到的数据通常包含一个数据头,用于描述数据的格式和长度等信息。
我们需要解析数据头,以便正确地解析数据。
3. 解析数据体:数据体是真正的数据内容,我们需要根据数据头中的信息,按照一定的格式解析数据体,提取所需的信息。
4. 处理数据:一旦解析出需要的信息,我们可以对数据进行处理,如打印到屏幕上、存储到文件中等。
在拆包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数据的格式和结构应该是固定的,这样才能正确地解析数据。
2. 数据的格式和结构应该是明确的,以避免解析错误或歧义。
3. 在解析数据时,应该进行错误处理,以避免程序崩溃或数据丢失。
二、组包组包是将数据按照一定的规则打包成特定的格式,以便于传输和解析。
在组包过程中,我们需要了解数据的格式和结构,以便正确地组织数据。
在C语言中,组包通常涉及以下几个步骤:1. 创建数据头:首先,我们需要创建一个数据头,用于描述数据的格式和长度等信息。
2. 创建数据体:数据体是真正的数据内容,我们需要根据数据的格式和结构,按照一定的规则创建数据体。
3. 组合数据头和数据体:将数据头和数据体按照一定的规则组合在一起,形成完整的数据包。
4. 发送数据:一旦数据包组装完成,我们可以通过socket编程中的send函数将数据发送出去。
网络通信协议的功能与用法详解网络通信协议是计算机网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定义了网络中数据的传输规则和格式,确保不同设备之间能够正常地进行通信。
本文将对网络通信协议的功能与用法进行详细解析。
一、功能1. 数据传输:网络通信协议定义了数据在网络中的传输方式,包括数据的打包和拆包、传输的顺序和错误处理等。
通过协议,可以保证数据在网络中可靠地传输给目标设备。
2. 数据分发:网络通信协议负责将接收到的数据分发给正确的目标设备。
它通过标识设备的地址、端口号等信息,将数据正确地路由到目标设备,确保数据能够被正确接收。
3. 连接管理:在网络通信中,通信双方需要建立连接才能进行数据的传输。
网络通信协议定义了连接的建立、维护和断开的方式,包括握手、心跳检测、连接超时等机制。
4. 错误检测和纠正:网络通信协议能够通过校验和、CRC等技术,对数据进行错误检测。
当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发生错误时,协议能够自动检测并进行纠正,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正确性。
5. 数据压缩和加密:为了提高数据传输的效率和安全性,网络通信协议可以进行数据的压缩和加密。
压缩可以减少数据的传输量,提高传输速度;加密可以保护数据的安全,防止被非法获取和篡改。
二、常见的网络通信协议1. TCP/IP协议:TCP/IP协议是网络通信中最常用的协议之一,它包括传输控制协议(TCP)和网络互联协议(IP)两个部分。
TCP负责建立可靠的连接,保证数据的可靠传输;而IP负责数据在网络中的传输和路由。
2. HTTP协议:HTTP协议是超文本传输协议,它用于在Web浏览器和Web服务器之间传输数据。
它基于TCP/IP协议,通过URL(统一资源定位符)来定位和传输资源,是构建互联网应用的基础。
3. FTP协议:FTP协议是文件传输协议,它用于在网络上进行文件的传输。
通过FTP协议,用户可以上传、下载和管理文件,实现远程文件操作。
4. SMTP协议:SMTP协议是简单邮件传输协议,它用于在邮件服务器之间传输电子邮件。
计算机网络习题及答案第一章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一、选择题√1、完成路径选择功能是在OSI模型的;A.物理层B.数据链路层C.网络层D.运输层2、在TCP/IP协议簇的层次中,保证端-端的可靠性是在哪层上完成的A.网络接口层B.互连层C.传输层D.应用层√3、在TCP/IP体系结构中,与OSI参考模型的网络层对应的是;A.网络接口层B.互联层C.传输层D.应用层4、在OSI七层结构模型中,处于数据链路层与传输层之间的是;A.物理层B.网络层C.会话层D.表示层√5、计算机网络中可以共享的资源包括;A.硬件、软件、数据B.主机、外设、软件C.硬件、程序、数据D.主机、程序、数据√6、网络协议组成部分为 ;A.数据格式、编码、信号电平B.数据格式、控制信息、速度匹配C.语法、语义、定时关系D.编码、控制信息、定时关系二、填空题√1、按照覆盖的地理范围,计算机网络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2、Internet采用_______协议实现网络互连;3、ISO/OSI中OSI的含义是________;√4、计算机网络是利用通信线路将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连接起来,使其能够和________ 和________;5、TCP/IP协议从上向下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4层;6、为了实现对等通信,当数据需要通过网络从一个节点传送到到另一个节点前,必须在数据的头部和尾部加入____________,这种增加数据头部和尾部的过程叫做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7、计算机网络层次结构划分应按照________和________的原则;8、ISO/OSI参考模型将网络分为从低到高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七层;9、建立计算机网络的目的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三、问答题1、什么是计算机网络2、ISO/OSI与TCP/IP有和区别3、什么是数据的封装、拆包√4、TCP/IP各层之间有何关系√5、画出ISO/OSI参考模型和 TCP/IP协议的对应关系,并说明为什么采用层次化的体系结构答案一、选择题1 2 3 4 5 6C C B B A C二、填空题1、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2、TCP/IP3、开放式系统互连参考模型4、资源共享在线通信5、应用层传输层互联层网络接口层6、协议头和协议尾数据打包数据封装7、层内功能内聚层间耦合松散8、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9、数据通信资源共享三、问答题见教材第二章局域网的基本知识一、选择题1、在以太网中,冲突;A.是由于介质访问控制方法的错误使用造成的B.是由于网络管理员的失误造成的C.是一种正常现象D.是一种不正常现象√2、MAC地址通常存储在计算机的;A.内存中B.网卡中C.硬盘中D.高速缓冲区中√3、网络中用集线器或交换机连接各计算机的这种结构属于;A.总线结构B.环型结构C.星型结构D.网状结构4、根据FDDI的工作原理,发送站点只有收到才可以发送信息帧;中间站点只能信息帧,按接收站点可以和信息帧,当信息帧沿环路转一圈后,由发送站点将信息帧;A.增加B.删除C.令牌D.发送E.拷贝F.转发G.修改5、下面关于以太网的描述哪个是正确的A.数据是以广播方式发送的;B.所有节点可以同时发送和接受数据;C.两个节点相互通信时,第3个节点不检测总线上的信号;D.网络中有一个控制中心,用于控制所有节点的发送和接受;6、FDDI标准规定网络的传输介质采用;A.非屏蔽双绞线B.屏蔽双绞线C.光纤D.同轴电缆7、在计算机网络中,所有的计算机均连接到一条公共的通信传输线路上,这种连接结构被称为;A.总线结构B.环型结构C.星型结构D.网状结构√8、下面不属于网卡功能的是;A.实现介质访问控制B.实现数据链路层的功能C.实现物理层的功能D.实现调制和解调功能9、决定局域网特性的主要技术要素是:网络拓扑、传输介质和 ;A.网络操作系统B.服务器软件C.体系结构D.介质访问控制方法10、下列哪个MAC地址是正确的;二、填空题√1、局域网常见的拓扑结构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2、CSMA/CD的中文名称是___________;3、FDDI的中文名称是______________;√4、光纤可以分为_______光纤和_______光纤;5、采用令牌环协议时,环路上最多有________个令牌,而采用FDDI时,环路上可以有________个令牌;6、是局域网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的一系列标准,常用的介质访问控制方法令牌环符合______标准,CSMA/CD符合________标准,令牌总线符合________标准,数据链路控制子层的标准是IEEE________;√7、局域网的传输介质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4种,其中,________抗干扰能力最高;________的数据传输率最低;________传输距离居中;8、在计算机网络中,双绞线、同轴电缆以及光纤等用于传输信息的载体被称为________;9、CSMA/CD的发送流程可以简单地概括为4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10、在网络中,网络接口卡的MAC地址,它位于OSI参考模型的________________层;11、FDDI使用________为传输介质,网络的数据传输率可达________,采用________为拓扑结构,使________作为共享介质的访问控制方法,为提高可靠性,它还采用了____________结构;√12、局域网的主要技术要素包括局域网的_______、_______、_______;13、常用的介质存取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问答题√1、局域网的主要特点是什么√2、常见的局域网的拓扑结构是什么有何优缺点3、简述以太网CSMA/CD介质访问控制方法发送和接收的工作原理;4、什么是MAC地址如何接收数据5、简述FDDI网的工作原理和数据传输过程;答案一、选择题1 2 3 4 5 6 7 8 9 10CFEFA C A D D DC B CB二、填空题1、总线型星型环型2、带有冲突监测的载波侦听多路访问3、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4、单膜光纤多膜光纤5、1 多6、7、同轴电缆非屏蔽双绞线屏蔽双绞线光缆光缆非屏蔽双绞线同轴电缆8、传输介质9、先听后发边听边发冲突停止延迟重发10、数据链路11、光纤 100Mbps 环行令牌双环12、拓扑结构传输介质介质访问控制方式13、带有冲突监测的载波侦听多路访问CSMA/CD方法令牌总线方法令牌环方法三、问答题见教材第三章以太网组网技术一、选择题√1、对于用集线器连接的共享式以太网哪种描述是错误的 ;A.集线器可以放大所接收的信号;B.集线器将信息帧只发送给信息帧的目的地址所连接的端口;C.集线器所有节点属于一个冲突域和广播域;和100M的集线器不可以互连;2、在的标准网络中,10BASE-TX所采用的传输介质是;A.粗缆B.细缆C.双绞线D.光纤3、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A.集线器可以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放大B.集线器具有信息过滤功能C.集线器具有路径检测功能D.集线器具有交换功能4、非屏蔽双绞线的直通缆可用于下列哪两种设备间的通信不使用专用级联口;A. 集线器到集线器到集线器到交换机到PC√5、在某办公室内铺设一个小型局域网,总共有8台PC机需要通过两台集线器连接起来;采用的线缆类型为3类双绞线;则理论上任意两台PC机的最大间隔距离是;米米米米6、以太网10BASE-T标准中,其拓扑结构为1 型,数据传输率为2 ,传输介质为3 ,必须采用2的网卡和2的集线器;1A.总线 B.星型 C.环型2 100M自适应3G.同轴电缆类以上UTP电缆类以上UTP电缆7、根据多集线器级联的100M以太网配置原则,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A.必须使用100M或100M/10M自适应网卡B.必须使用100BASE-TX集线器C.可以使用3类以上UTP电缆D.整个网络的最大覆盖范围为205M8、以太网10BASE-TX标准中,其拓扑结构为1 型,数据传输率为2 ,传输介质为3 ,必须采用2 的网卡和2 的集线器;1A.总线 B.星型 C.环型2 100M自适应3G.同轴电缆类以上UTP电缆类以上UTP电缆√9、在以太网中,集线器的级联;A.须使用直通UTP电缆B.必须使用交叉UTP电缆C.可以使用不同速率的集线器D.必须使用同一种速率的集线器10、在某办公室内铺设一个小型局域网,总共有4台PC机需要通过一台集线器连接起来;采用的线缆类型为5类双绞线;则理论上任意两台PC机的最大间隔距离是;米米米米二、填空题√1、计算机网络的配置需要安装________、_______、_______;2、计算机连接到交换机一般需要_______线,交换机的普通端口到交换机的普通端口之间需要_______线,计算机连接到计算机需要_______线,交换机的普通端口连接到交换机的Uplink端口需要_______线;√3、以太网使用__________介质访问控制方法,________使用令牌环介质访问控制方法,以太网地址称为_____地址,长度为48b;_______式以太网可以实现数据的并发传输,具备通讯过滤功能,还可以配置为_____减少网络广播风暴,有较好的安全性;√4、多集线器进行级联时,一般可以采用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两种方式;5、配置多集线器10M以太网时,任意两个结点之间最多可以有______个网段,经过______个集线器;配置多集线器100M以太网时,最多可以经过______个集线器;6、非屏蔽双绞线由________对导线组成,10BASE-T用其中的________对进行数据传输,100BASE-TX用其中的______对进行数据传输;7、10BASE-T和100BASE-TX规定,以太网上各站点计算机分别将_____、____作为自己的发送线,_____、_____线作为自己的接收线;8、在将计算机与10BASE-T集线器进行连接时,UTP电缆的长度不能大于________米;在将计算机与100BASE-TX集线器进行连接时,UTP电缆的长度不能大于________米;9、常见的交换设备有_______、_______;三、问答题√1、请简述10BASE-T和100BASE-TX的组网规则;√2、如何测试网络是否连通3、请写出EIA-568B的排线顺序4、简述HUB、网卡的功能一、选择题1 2 3 4 5 6 7 8 9 10A CBEIEFEF BC BBHDFDFC AD C二、填空题1、客户程序服务程序 TCP/IP协议2、直通UTP 交叉UTP 直通UTP3、CSMA/CD FDDI MAC 交换 VLAN4、平行式树型5、5 4 26、4 2 27、1 23 68、100 1009、交换机路由器第四章交换与虚拟局域网一、选择题1、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A.以太网交换机可以对通过的信息进行过滤B.以太网交换机中端口的速率可能不同C.在交换式以太网中可以划分VLAND.利用多个以太网交换机组成的局域网不能出现环√2、具有24个10M端口的交换机的总带宽可以达到24 M3、具有5个10M端口的集线器的总带宽可以达到√4、在交换式以太网中,下列哪种描述是正确的A.连接于两个端口的两台计算机同时发送,仍会发生冲突;B.计算机的发送和接受仍采用CSMA/CD方式;C.当交换机的端口数增多时,交换机的系统总吞吐率下降;D.交换式以太网消除信息传输的回路;5、能完成VLAN之间数据传递的设备是A.中继器B.交换器C.集线器D.路由器√6、对于用交换机互连的没有划分VLAN的交换式以太网,哪种描述是错误的A.交换机将信息帧只发送给目的端口;B.交换机中所有端口属于一个冲突域;C.交换机中所有端口属于一个广播域;D.交换机各端口可以并发工作;7、对于已经划分了VLAN后的交换式以太网,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A.交换机的每个端口自己是一个冲突域;B.位于一个VLAN的各端口属于一个冲突域;C.位于一个VLAN的各端口属于一个广播域;D.属于不同VLAN的各端口的计算机之间,不用路由器不能连通;8、以太网交换机中的端口/MAC地址映射表A.是由交换机的生产厂商建立的B.是交换机在数据转发过程中通过学习动态建立的C.是由网络管理员建立的D.是由网络用户利用特殊的命令建立的9、用超级终端来删除VLAN时要输入命令:vlan databaseno vlan 0002exit这里:0002 是的名字的号码C.即不是VLAN的号码也不是名字的号码或者名字均可以二、填空题√1、以太网交换机的数据转发方式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2、交换式以太网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四项功能;√3、交换式局域网的核心设备是________;4、以太网交换机主要有数据转发、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四个主要功能;5、动态VLAN分配原则以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为基础;√三、填下表:网络设备工作于OSI参考模型的哪层中继器集线器二层交换机三层交换机路由器网关调制解调器四、问答题√1、请简述共享以太网和交换以太网的区别2、请简述以太网交换机的工作过程√3、什么是虚拟局域网答案一、选择题1 3 4 5 6 7 8 9D C B D D B B B B二、填空题1、直接交换存储转发交换改进的直接交换2、隔离冲突域提高系统性价比提高带宽消除回路3、交换机4、地址学习通信过滤实现生成树5、MAC地址逻辑地址数据包的协议类型三、填表物理层物理层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第五章网络互连的基本概念一、选择题√1、因特网使用的互联协议是;协议协议协议协议√2、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层可以屏蔽各个物理网络的差异;层可以代替各个物理网络的数据链路层工作;层可以隐藏各个物理网络的实现细节;层可以为用户提供通用的服务;二、填空题√1、IP可以提供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服务;√2、网络互联的解决方案有两种,一种是________,另一种是________;目前采用的是________;三、问答题√1、请简述IP互联网的工作机理;2、为什么要进行网络互联√3、简述IP互联网的主要作用和特点;答案一、选择题1 2B B二、填空题1、不可靠的数据投递服务面向无连接的传输服务尽最大努力投递2、面向连接面向非连接面向非连接三、问答题见教材第六章 IP地址一、选择题√√3、IP地址是一个32位的二进制数,它通常采用点分;A.二进制数表示B.八进制数表示C.十进制数表示D.十六进制数表示A.有限广播地址B.直接广播地址C.回送地址D.预留地址5、以下IP地址中,属于C类地址的是;7、按照TCP/IP协议,接入Internet的每一台计算机都有一个唯一的地址标识,这个地址标识为;A.主机地址B.网络地址地址D.端口地址√10、有限广播是将广播限制在最小的范围内.该范围是:;A. 整个网络B. 本网络内C. 本子网内D.本主机11、MAC地址与网络层的地址有何区别A.网络层需要一个分层结构的寻址方案,与MAC的平面寻址方案恰恰相反B.网络层使用二进制形式的地址,而MAC地址是十六进制的C.网络层使用一个唯一的可转换地址D.上述答案都不对12、以下地址中,不是子网掩码的是;√√15、使用子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A.减少冲突域的规模B.增加主机地址的数量C.减少广播域的规模D.上述答案都不对16、网络号在一个IP地址中起什么作用A.它规定了主机所属的网络B.它规定了网络上计算机的身份C.它规定了网络上的哪个节点正在被寻址D.它规定了设备可以与哪些网络进行通讯√二、填空题√1、IP广播有两种形式,一种是______,另一种是________;广播地址________;√3、IP地址由____个二进制位构成,其组成结构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类地址用前8位作为网络地址,后24位作为主机地址;B类地址用_____位作为网络地址,后16位作为主机地址;一个C类网络的最大主机数为________;子网划分可导致实际可分配IP地址数目的_______;√4、在IP协议中,地址分类方式可以支持_________种不同的网络类型;5、IP地址由网络号和主机号两部分组成,其中网络号表示________,主机号表示________;三、问答题1、为什么引进IP地址√2、请从IP寻址的角度阐述什么是IP地址答案一、选择题1 2 3 4 5 6 7 8 9D B C A B A C C E10 11 12 13 14 15 16 17C A C C BD A A二、填空题1、有限广播直接广3、32 网络号+主机号 A 前16 254 减少4、5第七章地址解析协议ARP一、选择题1、假定MAC地址不在ARP表中,发送方如何找到目的地址的MAC地址A.它发送广播信息到整个局域网B.它发送广播信息到整个网络C.以上都不是和B都是2、删除ARP表项可以通过命令进行;–a –s –t –d3、在WINDOW 2000中,查看高速cache中IP地址和MAC地址的映射表的命令是-a4、下列哪种情况需要启动ARP请求A.主机需要接收信息,但ARP表中没有源IP地址与MAC地址的映射关系;B.主机需要接收信息,但ARP表中已经具有了源IP地址与MAC地址的映射关系;C.主机需要发送信息,但ARP表中没有目的IP地址与MAC地址的映射关系;D.主机需要发送信息,但ARP表中已经具有了目的IP地址与MAC地址的映射关系;5、用什么协议可以获得已知IP地址的某个节点的MAC地址;二、填空题1、为高速缓冲区中的每一个ARP表项分配定时器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2、以太网利用________协议获得目的主机IP地址与MAC地址的映射关系;3、地址解析协议ARP是以太网经常使用的________方法,它充分利用了以太网的________能力,将_______与_________进行动态联编;三、问答题1、请简述在互联网中,ARP协议的具体应用;答案一、选择题1 2 3 4 5D D A C D二、填空题1、保证主机中ARP表的正确性2、ARP3、映射广播 IP地址物理地址三、问答题见教材第八章 IP数据报一、选择题1、以下命令中, 命令从DHCP获取新的IP地址;all renewflushdns release2、在通常情况下,下列哪一种说法是错误的协议的报文与IP数据报的格式一样.协议位于TCP/IP协议的互联层.协议的报文是作为IP数据报的数据部分传输的协议不仅用于传输差错报文,还用于传输控制报文;3、ICMP测试的目的是什么A.确定消息是否能够到达目的地,如果不能,则确定可能的原因B.保证网络中的所有活动都是受检测的C.确定网络是否是跟据模型建立的D.确定网络是处于控制模型还是用户模型4、在WINDOW 2000中,查看本机IP地址的命令是 ;5、对IP数据报分片重组通常发生在___上;A.源主机B.目的主机数据报经过的路由器 D.目的主机或路由器 E.源主机或路由器6、在Windows 2000中,查看IP有关参数的命令是;view all7、ping命令就是利用协议来测试网络的连通性;8、使用ping命令ping另一台主机,就算收到正确的应答,也不能说明;A.目的主机可达B.源主机的ICMP软件和IP软件运行正常C.目的主机的ICMP软件和IP软件运行正常报文经过的路由器路由选择正常报文经过的网络具有相同的MTU9、在IP数据报报文中,标识、标志、片偏移3个字是与控制有关;A.生存周期B.分片与重组C.封装D.服务类型10、为控制拥塞,IP层软件采用了方法;A.源抑制报文B.重定向报文请求应答报文对 D.分片与重组11、在TCP/IP体系中与互联层不对应的协议是;协议协议协议协议二、填空题1、由于各种网络的最大传输单元MTU不同,利用路由器互联时必须对数据包进行分片和________;2、在转发一个IP数据报过程中,如果路由器发现该数据报报头中的TTL字段为0,那么,它首先将该数据报________,然后向_________发送ICMP报文;3、在转发一个IP数据报过程中,如果路由器发现该数据报长度大于网络的MTU,应该将该数据报________后再传输,最后由_________再组装成报文;三、简答题1、如何测试一个局域网的MTU2、IP数据报的组成3、服务类型字段的作用4、数据的校验在路由器还是主机5、IP数据报以什么格式通过物理网络6、什么分片、什么是分片、如何分片7、什么是重组8、如何进行重组9、IP数据报传输中出现错误,如何处理10、ICMP差错报文的类型11、Icmp控制报文的类型12、路由控制与重定向报文的作用答案一、选择题1 2 3 4 5 6B A A D B D7 8 9 10 11B E B A D二、填空题1、重组2、抛弃源主机3、分片目的主机三、简答题见教材第九章路由器与路由选择一、选择题1、关于OSPF和RIP,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A. OSPF和RIP都适合在规模庞大的、动态的互连网上使用;B. OSPF和RIP比较适合于在小型的、静态的互连网上使用;C. OSPF适合于在小型的、静态的互连网上使用,而RIP适合于在大型的、动态的互连网上使用;D. OSPF适合于在大型的、动态的互连网上使用,而RIP适合于在小型的、静态的互连网上使用;2、RIP路由算法所支持的最大HOP数为;3、路由器中的路由表 ;A.需要包含到达所有主机的完整路径信息B.需要包含到达目的网络的完整路径信息C.需要包含到达目的网络的下一步路径信息D.需要包含到达所有主机的下一步路径信息4、在windows2000中,下述哪条命令用于显示本机路由表:print5、在互连网中,哪些设备具备路由选择功能A.具有单网卡的主机B.具有多网卡的宿主主机C.路由器D.以上设备都需要6、RIP协议使用;A.链路-状态算法B.向量-距离算法C.标准路由选择算法D.统一的路由选择算法7、对向量-距离算法进行具体描述正确的是;A.路由器启动时对路由器直接进行初始化,该初始路由表包括所有去往与本路由器直接相连的网络路径B.初始化的路由表中各路径的距离均为0C.各路由器周期性地向其相邻的路由器广播自已的路由表信息D.以上都正确8、为解决慢收敛问题,RIP协议采用了解决对策;A.限制路径最大“距离”对策B.水平分割对策,保持对策C.带触发刷新的毒性逆转对策D.以上皆是9、关于动态路由说法不对的一项 ;A.动态路由可以通过自身的学习,自动修改和刷新路由表B.动态路由要求路由器之间不断地交换路由信息C.动态路由有更多的自主性和灵活性D.动态路由特别适合于拓扑结构简单,网络规模小型的互联网环境10、关于路由器中的路由表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一个标准的IP路由表包含许多N,R对序偶,其中N指的是下一个路由器的IP 地址,R指的是目的网络的IP地址B.需要包含到达目的网络的下一步路径信息C.需要包含到达目的网络的完整路径信息D.需要包含到达所有主机的完整路径信息11、路由选择最主要的特征是;A.慢收敛B.快速收敛C.面向连接D.完全可靠性12、对IP数据报分片的重组通常发生在;A.源主机B.目的主机数据报经过的路由器D.源主机或路由器二、填空题1、静态路由主要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同时避免了________的开销;2、路由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________,另一类是________;3、IP路由表通常包括三项内容,它们是子网掩码、________和__________;4、路由分为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使用路由选择信息协议RIP来维护的路由是_________路由;5、度量值metric的计算,常用基本特征请举出其中四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6、RIP协议利用________算法,OSPF协议使用__________算法;7、为了适应更大规模的互联网环境,OSPF协议通过一系列的办法来解决这些问题,其中包括_________和__________;8、路由表中存放着_______、_______和_______等内容;三、问答题1、什么是路由表2、请简述路由选择算法答案一、选择题1 2 3 4 5 6D C C A D B7 8 9 10 11 12D D B D B B二、填空题1、安全可靠简单直观动态路由选择2、静态路由动态路由3、目的网络地址“下一个”路由器的IP地址4、动态5、跳数带宽延迟负载6、向量-距离路由选择链路-状态路由选择7、分层指派路由器8、子网掩码目的网络地址“下一个”路由器的IP地址三、问答题见教材第十章 TCP与UDP一、选择题1、为了保证连接的可靠性,TCP通常采用;次握手法 B.窗口控制机制C.自动重发机制D.端口机制2、在TCP/IP协议簇中,UDP协议工作在;A.应用层B.传输层C.网络互联层D.网络接口层3、下面哪个协议被认为是面向非连接的传输层协议;4、TCP使用进行流量控制;次握手法 B.窗口控制机制C.自动重发机制D.端口机制5、下列说法哪项是错误的 ;A.用户数据报协议UDP提供了面向非连接的,不可靠的传输服务;B.由于UDP是面向非连接的,因此它可以将数据直接封装在IP数据报中进行发送;C.在应用程序利用UDP协议传输数据之前,首先需要建立一条到达主机的UDP连接;D.当一个连接建立时,连接的每一端分配一块缓冲区来存储接收到的数据,并将缓冲区的尺寸发送给另一端;6、关于TCP和UDP端口,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是 ;和UDP分别拥有自己的端口号,它们互不干扰, 可以共共存于同一台主机;和UDP分别拥有自己的端口号,但它们不能共享于同一台主机;C. TCP和UDP的端口没有本质区别,它们可以共存于同一台主机;D.当一个TCP连接建立时,它们互不干扰,不能共存于同一台主机;二、填空题1、TCP可以提供________服务;UDP可以提供________服务;2、TCP端口21表示________;80表示________;三、问答题1、什么是三次握手法2、请问如何理解端到端的通信3、请问TCP与UDP的区别4、为了防止数据丢失,TCP采用了重发机制,举例说明TCP的重发定时器为什么不能采用一个固定的值;答案一、选择题1 2 3 4 5 6A B B B C A二、填空题1、面向连接的、可靠的、全双工的数据流传输面向非连接的、不可靠的传输2、FTP HTTP三、问答题见教材第十一章客户-服务器交互模式一、选择题1、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A.服务器通常需要强大的硬件资源和高级网络操作系统的支持;B.客户通常需要强大的硬件资源和高级网络操作系统的支持;C.客户需要主动的与服务器联系才能使用服务器提供的服务;D.服务器需要经常的保持在运行状态;2、标志一个特定的服务通常可以使用;地址型号C.网络操作系统的种类和UDP端口号。
rtc原理RTC原理:实时传输控制的基本概念与应用一、引言实时传输控制(Real-time Transport Control,RTC)是一种用于实时传输数据的通信协议。
它基于传输控制协议(Transport Control Protocol,简称TCP)和用户数据报协议(User Datagram Protocol,简称UDP),通过网络传输实现实时数据的传输与控制。
本文将介绍RTC的基本原理、应用场景以及在视频会议、在线游戏等领域的具体应用。
二、RTC的基本原理RTC的基本原理是通过网络传输实时数据流,保证数据的实时性和稳定性。
其中,TCP协议提供了可靠的数据传输机制,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顺序性;而UDP协议则提供了低延迟的数据传输特性,适用于实时性要求较高的场景。
1. 数据打包与拆包在RTC中,数据包是实时传输的基本单位。
发送端将需要传输的数据按照一定的规则打包成数据包,然后通过网络发送给接收端。
接收端根据数据包头部的信息,将数据包拆包成原始数据。
这样,数据可以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时间间隔进行传输和接收。
2. 数据传输与控制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发送端和接收端通过握手机制建立连接,确保双方可以互相识别和通信。
发送端将数据包发送给接收端,接收端通过接收和处理数据包,实现对数据的解码和展示。
同时,RTC还通过控制信息实现对数据传输的控制,包括数据流的开启、关闭、丢包重传等。
三、RTC的应用场景RTC的应用场景非常广泛,涵盖了很多领域。
下面以视频会议和在线游戏为例,具体介绍RTC在这些场景中的应用。
1. 视频会议在视频会议中,多个参会人员通过网络传输实时的音视频数据。
RTC通过保证数据的实时性和稳定性,确保参会人员能够实时地观看和听到其他与会人员的画面和声音。
同时,RTC还支持屏幕共享、实时聊天等功能,提升了会议的互动性和效率。
2. 在线游戏在在线游戏中,玩家通过网络传输实时的游戏数据,与其他玩家进行游戏对战或合作。
文件拆包计算方法
文件拆包计算方法是指将一个大的文件拆分成多个较小的文件,然后对这些小文件进行计算处理的方法。
这种方法通常用于处理大
型数据集或者文件,以便更高效地进行计算和处理。
首先,文件拆包计算方法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
一种常见的
方法是使用编程语言或工具来编写脚本或程序,将大文件按照一定
的规则或者大小进行分割,然后对分割后的小文件进行计算处理。
另一种方法是使用专门的文件拆分工具或者命令行工具来进行文件
的拆分,然后再进行计算处理。
在拆包后的文件进行计算时,可以采用并行计算的方式,即同
时对多个小文件进行处理,以提高计算效率。
这可以通过多线程、
多进程或者分布式计算等技术来实现。
另外,在文件拆包计算方法中,需要考虑如何合并处理完的小
文件的计算结果。
这可能涉及到将处理结果合并成一个新的文件,
或者对计算结果进行汇总和统计分析。
此外,文件拆包计算方法还需要考虑到文件拆分和计算处理的
性能优化问题。
例如,需要考虑合适的文件拆分大小、计算任务的负载均衡、数据传输和通信的效率等方面。
总之,文件拆包计算方法是一种针对大型文件或数据集的处理方法,通过合理的拆分和并行计算,可以提高计算效率和性能,从而更高效地处理大规模的数据和文件。
简述协议的打包和拆包过程协议的打包和拆包过程是指在网络通信中,将原始数据(如消息、文件等)按照协议规定的格式进行封装和解析的过程。
在通信过程中,发送方首先将原始数据进行打包。
打包的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数据分段:将原始数据按照协议规定的最大传输单元(MTU)进行分段,以适应网络传输的要求。
每个分段通常称为一个数据包或帧。
2. 添加首部信息:为每个数据包添加协议所需的首部信息。
首部信息包括源地址、目标地址、数据包类型、序列号等。
这些信息帮助接收方正确地解析和处理数据包。
3. 计算校验和:为了保证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完整性,通常会在数据包的首部或尾部添加一个校验和字段。
发送方通过对数据包进行校验和计算,可以在接收方收到数据后进行校验,以判断数据是否被修改或丢失。
4. 打包:将添加完首部信息和校验和的数据包按照协议规定的格式进行打包,形成完整的数据报文。
一旦数据包被发送到接收方,接收方就需要进行拆包的过程。
拆包的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解析首部信息:接收方首先需要解析数据包的首部信息,以获取源地址、目标地址、数据包类型等信息。
2. 校验数据完整性:接收方通过校验和字段对数据包进行校验,以确保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没有被修改或丢失。
如果校验和不匹配,则可能说明数据包出错,需要重新发送。
3. 分段重组:如果原始数据被分段发送,接收方需要将分段的数据包按照序列号重新组装成完整的原始数据。
这一步通常需要按照序列号对数据包进行排序,确保数据包按照正确的顺序进行重组。
4. 解包:将完整的数据包解析出原始数据,以进一步对数据进行处理或显示。
打包和拆包的过程对于协议的设计和实现来说非常重要。
正确地进行打包和拆包可以提高数据传输的效率和可靠性,并保证数据在网络中的正确传递。
同时,不同的协议可能有不同的打包和拆包机制,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计和优化。
第一章封包1.封包流程封包就是给一段数据加上包头,这样一来数据包就分为包头和包体两部分内容了。
包头其实上是个大小固定的结构体,其中有个结构体成员变量表示包体的长度,这是个很重要的变量,其他的结构体成员可根据需要自己定义.根据包头长度固定以及包头中含有包体长度的变量就能正确的拆分出一个完整的数据包。
数据封装流程图1.1 TCP段包头TCP段包头源端口(Source Port)和目地端口(Destination Port)--字段长度为16位,它们为封装的数据指定了源和目的应用程序。
序列号(Sequence Number)--字段长度为32位,序列号确定了发送方发送的数据流中被封装的数据所在位置。
确认号(Acknowledgment Number)--字段长度为32,确认号确定了源点下一次希望从目标接收的序列号。
报头长度(Header Length)--字段长度为4位,又称数据偏移量,报头长度指定了以32位为单位的报头长度。
保留(Reserved)--字段长度为6位,通常设置为0。
标记(Flag)--包括8个1位的标记,用于流和连接控制。
它们从左到右分别是:拥塞窗口减少(Congestion Window Reduced, CWR)、ECN-Echo(ECE)、紧急(URG)、确认(ACK)、弹出(PSH)、复位(RST)、同步(SYN)和结束(FIN)。
窗口大小(Window Size)--字段长度为16位,主要用于流控制。
校验和(Checksum)--字段长度为16位,它包括报头和被封装的数据,校验和允许错误检测。
紧急指针(Urgent Pointer)--字段长度16位,仅当URG标记位置时才被使用,这个16位数被添加到序列号上用于指明紧急数据的结束。
可选项(Options)--字段用于指明TCP的发送进程要求的选项。
最常用的可选项是最大段长度,最大段长度通知接收者发送者愿意接收的最大段长度。
为了保证报头的长度是32位的倍数,所以使用0填充该字段的剩余部分。
1.2 UDP段包头UDP段包头源端口(Source Port)和目地端口(Destination Port)--为封装的数据指定了源和目的应用程序。
UDP长度(Length)--指明了以八位组为单位的整个段长度。
校验和(Checksum)--包括整个段的校验,但不同于TCP,UDP的校验和是可选的,当不使用校验和时,此字段全部设置为0。
1.3 IPV4数据包包头IPV4数据包包头报头长度(header length)--字段长度为4位,它标识32位字长的IP报头长度。
服务类型(Type of Service,ToS)--字段长度为8位,用来指定特殊的数据包处理方式。
实际上被划分为两个字段:优先权和ToS.优先权用来设置数据包处理的优先级;ToS允许按照吞吐量、时延、可靠性和费用选择传输方式(ToS所有位通常被设置为0--普通)。
总长度(Total Length)--字段长度为16位,标识数据长度,以八位组为单位计,其中包括IP报头。
16位的二进制数用十进制表示为IP数据包的最大长度是65535。
标识符(Identifier)--字段长度为16位。
当数据包原始长度大于链路MTU,则会在数据成帧之前进行分段,而标识符则是这些数据分段的标记。
标记字段(Flag)--字段长度为3位,第一位没有使用;第2位表示数据不分段(DF),当DF设置为1时,路由器不会对数据包进行分段处理,如果此数据包的大小多于MTU值,路由器会将此包丢弃,并向源点发送一个错误消息扩展Ping 可以对DF进行设置,用于链路MTU的测试;第三位表示还有更多字段(MF),路由器在对数据分段时,最后一个分段的MF设为0,其他分段设为1,以便接收者接收数据直到MF位为0的分段为止。
分段偏移(Fragment Offset)--字段长度为13位,以8个八位组为单位。
用于指明分段起点相对于报头起点的偏移量,以便对方接到数据帧能够按正确的顺序重组数据包。
生存时间(Time to live,TTL)--字段长度为8位,每到一台路由器都会降低TTL 值,当TTL为0时,路由器会丢弃该数据包并向源点发送错误信息,TTL可以防止数据包在网上无休止地被传输。
协议(Protocol)--字段长度为8位,指定了数据包中信息的类型。
其中众所周知的协议号:ICMP为1、IGMP为2、被IP协议封装的IP为4、TCP为6、UDP为17、IDRP为45、RSVP为46、GRE为47、NHRP(NBMA下一跳解悉协议)为54、IGRP为88、OSPF为89。
报头校验和(Header Chechsum)--字段长度为16位,校验报头在传输中是否发生错误(只计算机报头,不计算被封装的实据)。
由于TTL值会减少,所以每台路由器都要对报头进行校验重新计算。
源地址和目的地址(Source and Destination Address)--字段长度为32位,分别表示发送数据包源点和目的地的IP地址。
可选项(Options)--字段长度可变,内容也是可选的,该字段主要是用于测试。
包括以下四方面:松散路由选择(Loose Source Routing)--它给出了一连串路由器接口的IP地址序列。
数据包必须沿着地址序列传送,但允许相继两个地址间跳过多台路由器。
严格源路由选择(Strict Source Routing)--与松散路由选择差不多,不过当下一跳路由IP地址不在地址序列表中,则会发生错误。
记录路由(Record Routing)--此选项提供路由追踪功能,记录双向路径上的出站接口IP地址信息。
时间戳(Timestamp)--记录数据到达该路由器的时间。
填充(Padding)--该字段通过在可选项后面添加0来补足32位,这样保证报文长度是32位的倍数。
1.4以太网帧以太网帧CRC字段用于帧内后续字节差错的循环冗余码检验(检验和),(它也被称为FCS或帧检验序列)。
802.3标准定义的帧和以太网的帧都有最小长度要求。
802.3规定数据部分必须至少为3 8字节,而对于以太网,则要求最少要有4 6字节。
为了保证这一点,必须在不足的空间插入填充(PAD)字节。
第二章拆包2.1 拆包流程图拆包目前常用方式.1.动态缓冲区暂存方式.之所以说缓冲区是动态的是因为当需要缓冲的数据长度超出缓冲区的长度时会增大缓冲区长度.大概过程描述如下:A,为每一个连接动态分配一个缓冲区,同时把此缓冲区和SOCKET关联,常用的是通过结构体关联.B,当接收到数据时首先把此段数据存放在缓冲区中.C,判断缓存区中的数据长度是否够一个包头的长度,如不够,则不进行拆包操作.D,根据包头数据解析出里面代表包体长度的变量.E,判断缓存区中除包头外的数据长度是否够一个包体的长度,如不够,则不进行拆包操作.F,取出整个数据包.这里的"取"的意思是不光从缓冲区中拷贝出数据包,而且要把此数据包从缓存区中删除掉.删除的办法就是把此包后面的数据移动到缓冲区的起始地址.图2.0 拆包流程图2.2拆包相关代码.先看包头结构定义#pragma pack(push,1) //开始定义数据包, 采用字节对齐方式/*----------------------包头---------------------*/typedef struct tagPACKAGEHEAD{BYTE Version;WORD Command;WORD nDataLen;//包体的长度}PACKAGE_HEAD;#pragma pack(pop) //结束定义数据包, 恢复原来对齐方式然后看存放数据和"取"数据函数./******************************************************************** *********Description:添加数据到缓存Input:pBuff[in]-待添加的数据;nLen[in]-待添加数据长度Return: 如果当前缓冲区没有足够的空间存放pBuff则返回FALSE;否则返回T RUE。
********************************************************************* *********/BOOL CDataBufferPool::AddBuff( char *pBuff, int nLen ){m_cs.Lock();///临界区锁if ( nLen < 0 ){m_cs.Unlock();return FALSE;}if ( nLen <= GetFreeSize() )///判断剩余空间是否足够存放nLen长的数据{memcpy(m_pBuff + m_nOffset, pBuff, nLen);m_nOffset += nLen;}else///若不够则扩充原有的空间{char *p = m_pBuff;m_nSize += nLen*2;//每次增长2*nLenm_pBuff = new char[m_nSize];memcpy(m_pBuff,p,m_nOffset);delete []p;memcpy(m_pBuff + m_nOffset, pBuff, nLen);m_nOffset += nLen;m_cs.Unlock();return FALSE;}m_cs.Unlock();return TRUE;}/******************************************************************** *********Description:获取一个完整的包Input:Buf[out]-获取到的数据;nLen[out]-获取到的数据长度Return: 1、当前缓冲区不够一个包头的数据 2、当前缓冲区不够一个包体的数据********************************************************************* *********/int CDataBufferPool::GetFullPacket( char *Buf, int& nLen ){m_cs.Lock();if ( m_nOffset < m_PacketHeadLen )//当前缓冲区不够一个包头的数据{m_cs.Unlock();return 1;}PACKAGE_HEAD *p = (PACKAGE_HEAD *)m_pBuff;if( (m_nOffset-m_PacketHeadLen) < (int)p->nDataLen )//当前缓冲区不够一个包体的数据{m_cs.Unlock();return 2;}//判断包的合法性/* int IsIntegrallity = ValidatePackIntegrality(p);if( IsIntegrallity != 0 ){m_cs.Unlock();return IsIntegrallity;}*/nLen = m_PacketHeadLen+p->nDataLen;memcpy( Buf, m_pBuff, nLen );m_nOffset -= nLen;memcpy( m_pBuff, m_pBuff+nLen, m_nOffset );m_cs.Unlock();return 0;}第三章 SQLite数据库3.1 Android数据库简介Android系统提供了三种数据存储方式,第一种是文件存储;第二种是Shared Preferences存储;第三种就是SQLite数据库存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