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与微视频的区别(课堂PPT)
- 格式:ppt
- 大小:219.00 KB
- 文档页数:9
浅析微课与课件的关系微课和课件是教学过程中常用的两种教学工具,它们都能够提高教学效果,但是二者的功能却有所不同。
本文将从微课和课件的定义、特点、关系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这两种教学工具。
一、微课和课件的定义微课,是指将一节完整的课程按照微视频的形式进行拆分和分段,通过网络或移动终端进行传播和学习的教学方式。
微课通常包括学习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后作业等内容,时长一般在3-15分钟之间。
微课的特点是短、小、精,简洁明了。
微课可以灵活地进行点播,方便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和节奏进行学习。
课件,是指用于教学辅助的一种电子化教学资源,以PPT、PDF、HTML等格式呈现。
课件通常包括教学内容、教学重点、图文并茂的辅助材料等内容,可以通过投影、电脑等设备进行展示。
课件的特点是多媒体、可视化,能够生动直观地展现教学内容,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1.时长微课的时长一般较短,3-15分钟左右,便于学生随时随地进行点播学习。
而课件的时长相对较长,一般以整节课的内容为主,需要通过投影或电脑等设备进行展示,更适合课堂教学使用。
2.内容微课内容相对独立完整,一般会包括学习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后作业等内容,便于学生单独进行学习。
而课件更多用于展示教学内容,辅助教师进行课堂讲授,内容相对更为简洁。
3.形式微课以视频为主要形式,结合图文并茂的辅助材料进行呈现,生动直观。
而课件则以PPT、PDF等电子化形式为主,多媒体、可视化,更为静态。
4.应用场景微课更适合学生自主学习,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灵活方便。
而课件更适合课堂教学,作为教师进行课堂讲授的辅助工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微课与课件的关系微课与课件是两种不同形式的教学工具,它们在教学过程中有着不同的应用场景和功能作用。
在实际教学中,微课和课件也常常会结合使用,相辅相成,共同提高教学效果。
具体来说,微课和课件之间存在着以下几种关系:2.融合关系微课和课件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进行融合使用。
网络课程,幕课、视频公开课、微课的区别与联系网络课程是一个大的概念,可以涵盖慕课和视频公开课。
网络课程是由网络课程资源和网络课程活动两部分组成的,传统的网络课程大都是放在某个校园网或局域网的,是为学校或特定机构的教学服务的,需要专门注册登录才能进入。
一般学校内的网络课程,大都是辅助课堂教学的;而在远程教育系统则以独立形式存在为主。
慕课也包含资源和活动两部分,因而也属于网络课程的范畴。
但它具有某些与传统网络课程不同的特点:一是它的开放性。
慕课的平台一般是基于互联网而不是某个局域网的,对全体大众开放,不仅仅限于某个学校或机构的正式学习者,无需注册缴费也可以学习,当然如果你想要进入课程的核心领域或获得学分和证书,则仍需注册缴费。
开放性还体现在课程建设或活动组织方面。
人人都可以为慕课提供学习资源和话题,都可以参与各种学习交流活动。
二是它的规模较大。
传统的网络课程学习者人数往往不多,以正式学习者为主;慕课则人数动辄几千上万,除了正式学习者之外,也包含各种打酱油的临时学习者,慕课是来者不拒。
三是它的灵活性。
传统的网络课程一般由学校课程移植而来,强调学科和专业的系统性、逻辑性。
其视频课件往往参照课堂教学形式录制,长度一般较长。
慕课在内容和形式方面要开放得多,慕课的内容不仅限于传统的学科和专业,更贴近学习者的生活和需求,更注重综合性、普适性、生成性,更重视学习过程中的互动而不是灌输,其视频形式一般也短小精干,向微课程靠拢。
评价方式也更灵活多元,比如更多地引入同伴互评等。
至于视频公开课,只是一种公开的网络视频资源,一般不包括学习活动在内,大都以独立形式存在,不提供学分和证书,而完整的网络课程和慕课是提供学分和证书的。
微课则是一种时间限制在20分钟以下的视频公开课,尽管有论者强调微课也要有学习活动,比如在视频后附上一些练习题、测验题或说课之类,但在实际中作用不大,学习者往往只看视频而不看其它,互动性不强。
微课与教学课例、课例片段、微型课堂、微课堂的区别---摘自《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新趋势》(佛山市教育局胡铁生)1.“微课”的概念和组成“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例题习题、疑难问题、实验操作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
“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助性教学资源,它们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式的资源单元应用“小环境”。
因此,“微课”既有别于传统单一资源类型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教学资源,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
2.“微课”的主要特点(1)教学时间较短:教学视频是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
根据中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微课”的时长大凡为5—8分钟左右,最长合宜超过10分钟。
因此,相对于传统的40或45分钟的一节课的教学课例来说,“微课”可以称之为“课例片段”或“微课例”。
(2)教学内容较少:相对于较广泛的传统课堂,“微课”的问题聚集,主题突出,更适合教师的需要:“微课”主要是为了突出课堂教学中某个学科知识点(如教学中重点、难点、疑点内容)的教学,或是反映课堂中某个教学环节、教学主题的教与学活动,相对于传统一节课要完成的繁复众多的教学内容,“微课”的内容更加精简,因此又可以称为“微课堂”。
(3)资源容量较小:从大小上来说,“微课”视频及配套辅助资源的总容量大凡在几十兆左右,视频格式须是支持网络在线播放的流媒体格式(如rm,wmv,flv等),师生可流畅地在线观摩课例,查看教案、课件等辅助资源;也可灵敏便当地将其下载保存到终端设备(如笔记本电脑、手机、MP4等)上实现移动学习、“泛在学习”,非常适合于教师的观摩、评课、反思和研究。
(4)资源组成/结构/构成“情景化”:资源使用便当。
1、微课的定义微课是传播知识的微视频,短小精趣,围绕单一知识点而进行有针对性讲解的一段视频教程,微课时长10分钟以内。
这些知识点,可以是教材解读、题型精讲、考点归纳;也可以是方法传授、教学经验等技能方面的知识讲解和展示。
2、微课的特点微课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时间短,可保证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黄金时间;(2)以知识点为单元,符合新时代的碎片化学习需求;(3)精致教学设计,完全的、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4)针对性强,围绕着某个知识点进行突破和讲解;(5)可反复看、跳跃看,适合学生自主学习;(6)容量小,便于教师和学生快速交流传播;(7)供学习者自主学习的课程,是一对一的学习;(8)真实的、具体的、典型案例化的教与学情景;(9)制作简便,多种途径和设备制作,以实用为宗旨;(10)配套相关材料,微课配套相关的练习、资源及评价方法。
3、微课的组成“微课”核心资源是“微视频”(教学视频片段),同时可包含与该教学视频内容相关的“微教案”(教学设计)、“微课件”(教学课件)、“微习题”(练习测试题)、“微反思”(教学反思)等辅助性教与学内容。
“微视频”时长一般不超过10分钟。
“微教案”是指微课教学活动的简要设计和说明。
“微课件”是指在微课教学过程中所用到的多媒体教学课件等。
(如在教学过程中未用到“微课件”,此项可忽略。
)“微反思”是指执教者在微课教学活动之后的体会、反思、改进措施等。
“微习题”是根据微课教学内容而设计的练习测试题目。
“专题微课”是以一个知识模块或专题为基础,由一组系列化、连续性的微课视频及相关教学辅助扩展资源(如教案、课件、习题、知识图谱等)组成。
每个专题微课包含3-8节单个微视频。
4、微课的类型讲授型----以学科知识点及重点、难点、考点的讲授为主,授课形式多样,不局限于课堂讲授;解题型---针对典型例题、习题、试题的讲解分析与推理演算,重在解题思路的分析与过程;答疑型---围绕学科疑难问题进行分析与解答;实验型---针对教学实验进行设计、操作与演示;其它类型---不属于上述分类的作品,均可归为此类型。
微课与微课程的比较
微课与微课程的比较
程俊英微课程特色工作室
本人于2012年初通过龙岗区教师进修学校的组织,系统学习了内蒙古李玉平老师的微课程。
在2012年底,又经过各种媒体了解了微课,观看了大量微课的视频,并研读了有关专家对于微课与微课程的解释。
鉴于微课与微课程都属于教育界的新鲜名词,绝大部分老师还不是很清楚两者的涵义,也就更分不清他们有何区别。
在此,我想就我个人对微课程和微课的了解,对这两个概念进行一些比较,希望得到权威专家及同行的批评指正。
一、两者的相同之处
1、呈现方式:两者不管通过何种软件制作,最后都是以视频方式呈现。
文件格式都是mp4、wmv、3gp、mpg、Flv等。
2、时长:两者都体现了微的特征,时间长度基本都控制在5-10分钟内。
3、制作工具:摄像机、照相机、手机、PAD、电脑、手写板、麦克风
4、资源平台:两者都有自己的资源平台,比如网站、云平台等。
微课程的全国首次大赛就是借助教育通的云平台来实现移动学习目的,让大家能通过手机、PAD等下载观看微课程。
二、两者的不同之处
以列表方式呈现
综合以上分析,我想应该容易看出,微课程的特点是涵盖范围广,制作难度较小,而微课的特点是贴近课堂、更容易被师生接受。
两者各有优势,但目的都是为了学生的成长,所以,二者也不一定非要分得一清二楚,两者取长补短,受益的人最终还是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