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与微视频的区别(课堂PPT)
- 格式:ppt
- 大小:219.00 KB
- 文档页数:9
浅析微课与课件的关系微课和课件是教学过程中常用的两种教学工具,它们都能够提高教学效果,但是二者的功能却有所不同。
本文将从微课和课件的定义、特点、关系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这两种教学工具。
一、微课和课件的定义微课,是指将一节完整的课程按照微视频的形式进行拆分和分段,通过网络或移动终端进行传播和学习的教学方式。
微课通常包括学习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后作业等内容,时长一般在3-15分钟之间。
微课的特点是短、小、精,简洁明了。
微课可以灵活地进行点播,方便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和节奏进行学习。
课件,是指用于教学辅助的一种电子化教学资源,以PPT、PDF、HTML等格式呈现。
课件通常包括教学内容、教学重点、图文并茂的辅助材料等内容,可以通过投影、电脑等设备进行展示。
课件的特点是多媒体、可视化,能够生动直观地展现教学内容,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1.时长微课的时长一般较短,3-15分钟左右,便于学生随时随地进行点播学习。
而课件的时长相对较长,一般以整节课的内容为主,需要通过投影或电脑等设备进行展示,更适合课堂教学使用。
2.内容微课内容相对独立完整,一般会包括学习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后作业等内容,便于学生单独进行学习。
而课件更多用于展示教学内容,辅助教师进行课堂讲授,内容相对更为简洁。
3.形式微课以视频为主要形式,结合图文并茂的辅助材料进行呈现,生动直观。
而课件则以PPT、PDF等电子化形式为主,多媒体、可视化,更为静态。
4.应用场景微课更适合学生自主学习,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灵活方便。
而课件更适合课堂教学,作为教师进行课堂讲授的辅助工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微课与课件的关系微课与课件是两种不同形式的教学工具,它们在教学过程中有着不同的应用场景和功能作用。
在实际教学中,微课和课件也常常会结合使用,相辅相成,共同提高教学效果。
具体来说,微课和课件之间存在着以下几种关系:2.融合关系微课和课件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进行融合使用。
网络课程,幕课、视频公开课、微课的区别与联系网络课程是一个大的概念,可以涵盖慕课和视频公开课。
网络课程是由网络课程资源和网络课程活动两部分组成的,传统的网络课程大都是放在某个校园网或局域网的,是为学校或特定机构的教学服务的,需要专门注册登录才能进入。
一般学校内的网络课程,大都是辅助课堂教学的;而在远程教育系统则以独立形式存在为主。
慕课也包含资源和活动两部分,因而也属于网络课程的范畴。
但它具有某些与传统网络课程不同的特点:一是它的开放性。
慕课的平台一般是基于互联网而不是某个局域网的,对全体大众开放,不仅仅限于某个学校或机构的正式学习者,无需注册缴费也可以学习,当然如果你想要进入课程的核心领域或获得学分和证书,则仍需注册缴费。
开放性还体现在课程建设或活动组织方面。
人人都可以为慕课提供学习资源和话题,都可以参与各种学习交流活动。
二是它的规模较大。
传统的网络课程学习者人数往往不多,以正式学习者为主;慕课则人数动辄几千上万,除了正式学习者之外,也包含各种打酱油的临时学习者,慕课是来者不拒。
三是它的灵活性。
传统的网络课程一般由学校课程移植而来,强调学科和专业的系统性、逻辑性。
其视频课件往往参照课堂教学形式录制,长度一般较长。
慕课在内容和形式方面要开放得多,慕课的内容不仅限于传统的学科和专业,更贴近学习者的生活和需求,更注重综合性、普适性、生成性,更重视学习过程中的互动而不是灌输,其视频形式一般也短小精干,向微课程靠拢。
评价方式也更灵活多元,比如更多地引入同伴互评等。
至于视频公开课,只是一种公开的网络视频资源,一般不包括学习活动在内,大都以独立形式存在,不提供学分和证书,而完整的网络课程和慕课是提供学分和证书的。
微课则是一种时间限制在20分钟以下的视频公开课,尽管有论者强调微课也要有学习活动,比如在视频后附上一些练习题、测验题或说课之类,但在实际中作用不大,学习者往往只看视频而不看其它,互动性不强。
微课与教学课例、课例片段、微型课堂、微课堂的区别---摘自《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新趋势》(佛山市教育局胡铁生)1.“微课”的概念和组成“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例题习题、疑难问题、实验操作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
“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助性教学资源,它们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式的资源单元应用“小环境”。
因此,“微课”既有别于传统单一资源类型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教学资源,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
2.“微课”的主要特点(1)教学时间较短:教学视频是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
根据中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微课”的时长大凡为5—8分钟左右,最长合宜超过10分钟。
因此,相对于传统的40或45分钟的一节课的教学课例来说,“微课”可以称之为“课例片段”或“微课例”。
(2)教学内容较少:相对于较广泛的传统课堂,“微课”的问题聚集,主题突出,更适合教师的需要:“微课”主要是为了突出课堂教学中某个学科知识点(如教学中重点、难点、疑点内容)的教学,或是反映课堂中某个教学环节、教学主题的教与学活动,相对于传统一节课要完成的繁复众多的教学内容,“微课”的内容更加精简,因此又可以称为“微课堂”。
(3)资源容量较小:从大小上来说,“微课”视频及配套辅助资源的总容量大凡在几十兆左右,视频格式须是支持网络在线播放的流媒体格式(如rm,wmv,flv等),师生可流畅地在线观摩课例,查看教案、课件等辅助资源;也可灵敏便当地将其下载保存到终端设备(如笔记本电脑、手机、MP4等)上实现移动学习、“泛在学习”,非常适合于教师的观摩、评课、反思和研究。
(4)资源组成/结构/构成“情景化”:资源使用便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