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参数系统能控能观性问题的统一处理
- 格式:doc
- 大小:102.00 KB
- 文档页数:7
1. 设要建立一个企业数据库,要求如下:(1)某企业各部门有许多职员,但一个职员仅属于一个部门;(2)每个职员可在多项工程中承担工作或负责管理,每项工程可有多个职员做工,但只有一个负责管理者。
试根据以上要求画出该问题的E-R 图 答:下面给出已经转换好的等价关系模型结构。
①部门(部门号,部门名,部门负责人,电话) (主关键字为部门号) ②职员(职工号,职工名,性别,部门号) (主关键字为职工号) ③工程(工程号,工程名,项目负责人) (主关键字为工程号)④工作(职工号,工程号,工种) [主关键字为(职工号,工程号)] 试根据要求画出该问题的E-R 图1.设要建立一个企业数据库,相关的描述如下:(1)企业各部门有许多职员,但一个职员仅属于一个部门;(2)每个职员可在多项工程中承担工作或负责管理,每项工程可有多个职员做工,但只有一个负责管理者;试完成:① 把给定的E-R 图转换为等价的关系模型结构 。
部门号 部门名 电话部门拥有职员工作工程工程号性别 职工名 职工号 工程名管理工种部门号 部门名 负责人电话部门拥有职员 工作工程部门号职工号工程号性别 职工名 职工号 工程名工程号职工号2.下列是运算完毕的UC 矩阵,①在矩阵上划分子系统需要注意哪三个方面?②请在矩阵上划分子系统① 答案要点:A. 沿对角线一个接一个地画,既不能重叠,又不能漏掉任何一个数据或功能。
B. 小方块的划分是任意的,但必须将所有的“C ”元素都包含在小方块之内。
C. 划分的子系统要与企业组织功能结构划分基本相符。
②答案要点:功能结构图要与子系统划分的结果一致MRPII 的基本思想和特点是什么?答:基本思想:将企业作为有机整体,从全局最优的角度出发,运用科学方法有效地计划、组织和控制企业的各种制造资源,以及产、供、销、财等各个环节,使其协调发展并充分地发挥作用。
特点:遵循计划主导的管理模式。
还是企业管理的信息系统---确保资源共享。
一、 填空题1.GPS系统由GPS卫星星座(空间部分)、地面监控系统(地面控制部分)和GPS信号接收机(用户设备部分)等三部分组成。
2.GPS工作卫星的地面系统,目前主要由分布在全球的5个地面站组成,其中包括一个主控站、三个信息注入站和五个卫星监测站。
3.主控站一个,设在美国本土科罗拉多.斯平士(Colorado Springs)的联合空间执行中心。
注入站现有3个,分别设在印度洋的狄哥•伽西亚(Diego Garcia)、南大西洋的阿松森岛(Ascension)和南太平洋的卡瓦加兰(Kwajalein)。
五个监测站除主控站和注入站外,还在夏威夷设立了一个监测站。
4.在GPS信号接收机的分类中,按接收机的载波频率分类:单频接收机(SingleFrequency Receiver) 、双频接收机(Double Frequency Receiver)、双系统接收机 (GPS+GLONASS);按接收机的用途分类:导航(Navigation)型接收机、测地(Survey)型接收机、授时(Time)型接收机;按接收机的通道数分类:多通道接收机、序贯通道接收机、多路复用通道接收机;按接收机的工作原理分类:码相关型接收机、平方型接收机、混合型接收机。
5.坐标系统与时间系统是描述卫星运动,处理观测数据和表达观测站位置的数学与物理基础。
6.坐标系统是由原点(origin)位置、坐标轴(Coordinate Axis)的指向和尺度(Scale)所定义的。
在GPS测量中,坐标系的原点一般取地球的质心(the mass center of the earth),而坐标轴的指向具有一定的选择性。
为了使用上的方便,国际上都通过协议来确定某些全球性坐标系统的坐标轴指向,这种共同确认的坐标系,通常称为协议坐标系(Conventional Coordinate System)。
7.测量时间,同样必须建立一个测量的基准,即时间的单位(尺度)和原点(起始历元)。
人工智能基础(习题卷62)第1部分:单项选择题,共50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1.[单选题]以下说话正确的是()A)一个机器学习模型如果有较高准确率,总是说明这个分类器是好的B)如果增加模型复杂度,那么模型的测试错误率不一定会降低C)如果增加模型复杂度,那么模型的训练错误率总是会降低答案:C解析:一个机器学习模型如果有较高准确率,不能说明这个分类器是好的。
对于不平 衡的数据集进行预测时,正确率不能反映模型的性能。
模型越复杂,在训练集上越容易表现 好,在测试集上越容易表现不好。
2.[单选题]关于卷积层的说法,错误的是()A)卷积核的尺寸是由人为指定的B)卷积核的参数值是人为指定的C)卷积层可以作为神经网络的隐藏层D)特征图是为卷积层的最终输出答案:B解析:3.[单选题]有两个样本点,第一个点为正样本,它的特征向量是(0, -1);第二个点为负样本,它的特征向量是(2, 3),从这两个样本点组成的训练集构建一个线性SVM 分类器的分类面方程是()。
A)2x+_y=4B)x+2y=5C)x+2y=3D)2x-y=0答案:C解析:对于两个点来说,最大间隔就是垂直平分线,因此求出垂直平分线即可。
斜率是 两点连线的斜率的负倒数。
即-1/ (-1-3)/(0-2)=-1/2,可得戶-(l/2)x + C.过中点(0+2) /2, (-1+3)/2)= (1, 1),可得 c=3/2,故方程为 x+2戶3。
4.[单选题]在具体求解中,能够利用与该问题有关的信息来简化搜索过程,称此类信息为( )A)启发信息B)简化信息C)搜索信息D)求解信息答案:A解析:5.[单选题]下列哪个不是RPA实施回报率的评估因素?()A)成本节省B)生产力提升C)质量改进D)劳动力需求有规律答案:DA)人机交互系统B)机器人-环境交互系统C)驱动系统D)控制系统答案:A解析:7.[单选题]下面不属于人工智能研究基本内容的是()A)机器感知B)机器思维C)机器学习D)自动化答案:D解析:8.[单选题]大数据正快速发展为对数量巨大、来源分散、格式多样的数据进行采集、存储和关联分析,从中发现新知识、创造新价值、提升新能力的()A)新一代技术平台B)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服务业态C)新一代服务业态D)新一代信息技术答案:B解析:9.[单选题]梯度下降算法中,损失函数曲面上轨迹最混乱的算法是以下哪种算法?A)SGDB)BGDC)MGDD)MBGD答案:A解析:10.[单选题]当不知道数据所带标签时,可以使用哪种技术促使带同类标签的数据与带其他标签的数据相分离?()A)分类B)聚类C)关联分析D)隐马尔可夫链答案:B解析:11.[单选题]线性判别分析常被视为一种经典的()技术。
1. 所有取值能一一列出的随机变量称为( 离散型随机变量 )。
2. 在质量管理中,正态分布确定的参数σ越小,表明质量的( 一致性 ) 越好.3. 已知总体为N ( 、Θ2 ) , 则样本平均数的数字特征值与总体的数字特征值的关系是:E (样本平均数 ) =( μ ) ,D (样本平均数 ) =( σ 2/n ) .4. 控制图采用3 σ为控制界限,是因为在该点(错发警报)的错误和( 漏发警报 )的错误造成的总损失最小.5. 控制图是用来反映和控制产品质量数据(集中趋势)的变化的。
6. 控制图的上控制界限为( +m3 A2) .7. 表示(相邻观察数据)相差的绝对值被称为移差。
8. 抽样后在控制图上打点,浮现连续7 点上升,被称为:(单调链).9. 推动PDCA 循环的关键是(执行)阶段。
10. 因果图中的( 特性)指生产过程或者工作过程中浮现的结果.11. 当分布中心,与公差中心偏离了χ,修正后的过程能力指数() .12. 预防周期性维护方式的特点是:定期全面进行(预检预修)工作。
1. 选控的概念是将系统因素进一步划分为: (非控系统因素)和(欲控系统因素)。
2. 质量体系就是为了达到(质量目标)所建立的综合体。
3. 传统质量管理的主要特征是( A ) .A 按照规定的技术要求,对产品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B 按照过去的经验进行质量检验C 按照领导的意图进行质量检验4. 2000 年版 ISO9000 族标准将由四项基本标准及若干份支持性技术报告构成。
四项基本标准中—— ISO9001 是:( C )。
A 质量体系审核指南C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B 质量管理体系—指南D 质量管理体系—概念和术语5. 造成产品质量异常波动的原因是( B )。
A 偶然性原因、B 系统性原因、C 不可避免的原因6. 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是( D).A 0≤<1B 0≤≤1C − 1≤≤0D − 1≤≤17. 每吨铸件成本(元)和每一工人劳动生产率(吨)之间回归方程为y=270—0.5x。
《卫生统计学》思考题参考答案第一章绪论1、统计资料可以分为那几种类型?举例说明不同类型资料之间是如何转换的?答:(1)1定量资料(离散型变量、连续型变量)、2无序分类资料(二项分类资料、无序多项分类资料)、3有序分类资料(即等级资料);(2)例如人的健康状况可分为“非常好、较好、一般、差、非常差”5个等级,应归为等级资料,若将该五个等级赋值为5、4、3、2、1,就可按定量资料处理。
2、统计工作可分为那几个步骤?答:设计、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四个步骤。
3、举例说明小概率事件的含义。
答:某人打靶100次,中靶次数少于等于5,那么该人一次打中靶的概率≤0.05,即可称该人一次打中靶的事件为小概率事件,可以视为很可能不发生。
第二章调查研究设计1、调查研究有何特点?答:(1)不能人为施加干预措施(2)不能随机分组(3)很难控制干扰因素(4)一般不能下因果结论2、四种常用的抽样方法各有什么特点?答:(1)单纯随机抽样:优点是操作简单,统计量的计算较简便;缺点是当总体观察单位数量庞大时,逐一编号繁复,有时难以做到。
(2)系统抽样:优点是易于理解、操作简便,被抽到的观察单位在总体中分布均匀,抽样误差较单纯随机抽样小;缺点是在某些情况下会出现偏性或周期性变化。
(3)分层抽样:优点是抽样误差小,各层可以独立进行统计分析,适合大规模统计;缺点是事先要进行分层,操作麻烦。
(4)整群抽样:优点是易于组织和操作大规模抽样调查;缺点是抽样误差大。
3、调查设计包括那些基本内容?答:(1)明确调查目的和指标(2)确定调查对象和观察单位(3)选择调查方法和技术(4)估计样本大小(5)编制调查表(6)评价问卷的信度和效度(7)制定资料的收集计划(8)指定资料的整理与分析计划(9)制定调查的组织措施4、调查表中包含那几种项目?答:(1)分析项目直接整理计算的必须的内容;(2)备查项目保证分析项目填写得完整和准确的内容;(3)其他项目大型调查表的前言和表底附注。
自动控制原理稳定性知识点总结自动控制原理是控制工程学科中的重要基础理论,涉及到系统的稳定性是其中的核心概念。
稳定性是指系统在一定条件下具有趋向于平衡或稳定状态的特性。
本文将对自动控制原理中的稳定性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稳定性的概念与分类稳定性是评判系统质量的重要指标,可以分为三类:稳定、渐进稳定和不稳定。
1. 稳定:当系统受到外界扰动时,系统的输出能够趋于有限值,并且不会产生持续的振荡。
2. 渐进稳定:当系统受到外界扰动时,系统的输出能够趋于有限值,但可能会产生一定的振荡,最终趋于稳定。
3. 不稳定:当系统受到外界扰动时,系统的输出会无限增长或无限振荡,无法趋于稳定状态。
二、线性系统的稳定性判断线性系统的稳定性判断可以通过系统传递函数的极点位置来进行分析。
系统的稳定性与极点的位置有关。
1. 极点位置与稳定性- 极点位于左半平面(实部小于零)时,系统是稳定的。
- 极点位于右半平面(实部大于零)时,系统是不稳定的。
- 极点位于虚轴上时,系统可能是渐进稳定的。
2. 稳定性判据通常情况下,可以通过判断系统传递函数的极点来判断系统的稳定性。
对于一阶系统(一般形式为G(s) = K/(Ts+1)),如果零极点的实部都小于零,则系统是稳定的;对于高阶系统,需要通过判断极点位置是否在左半平面中来进行稳定性分析。
三、稳定性分析的常见方法1. Bode图法Bode图是一种用来表示系统频率响应的图表。
通过绘制系统传递函数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图,可以直观地分析系统的稳定性。
在Bode 图上,对于稳定系统,幅频特性曲线在低频和高频均趋于0dB,相频特性曲线在各频率下都为负值。
2. Nyquist判据Nyquist判据是通过分析系统的频率响应和复平面上的极点分布来进行稳定性判定的方法。
通过绘制Nyquist曲线,可以判断系统的稳定性。
如果曲线不经过-1点且围绕该点的圈数为0,则系统是稳定的。
3. 根轨迹法根轨迹法是通过分析传递函数的极点随控制参数变化的轨迹来判断系统的稳定性。
可靠性设计可靠性设计的概述:可靠性设计(reliability design):为了满足产品的可靠性要求而进行的设计;对系统和结构进行可靠性分析和预测,采用简化系统和结构、余度设计和可维修设计等措施以提高系统和结构可靠度的设计。
可靠性问题是一种综合性的系统工程。
机电产品(零件、部件、设备或系统)的可靠性也和其他产品的可靠性一样,是与其设计、制造、运输、储存、使用、维修等各个环节紧密相关的。
设计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但却是保证产品可靠性最重要的环节,它为产品的可靠性水平奠定了先天性的基础。
因为机械产品的可靠性取决于其零部件的结构形式与尺寸、选用的材料及热处理制造工艺、检验标准、润滑条件、维修方便性以及各种安全保护措施等,而这些都是在设计阶段决定的。
可靠性问题的研究是因处理电子产品不可靠问题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发展起来的。
可靠性设计用在机械方面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首先应用于军事和航天等工业部门,随后逐渐扩展到民用工业。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对产品质量要求的日益提高,可靠性逐步成为科学和工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机械结构的可靠性及其设计直接决定了机械结构的可靠度,因此,对机械可靠性设计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所谓可靠性,则是指产品在规定的时间内和给定的条件下,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它不但直接反映产品各组成部件的质量,而且还影响到整个产品质量性能的优劣。
可靠性分为固有可靠性、使用可靠性和环境适应性。
可靠性的度量指标一般有可靠度、无故障率、失效率3种。
对于一个复杂的产品来说,为了提高整体系统的性能,都是采用提高组成产品的每个零部件的制造精度来达到;这样就使得产品的造价昂贵,有时甚至难以实现(例如对于由几万甚至几十万个零部件组成的很复杂的产品)。
事实上可靠性设计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从设计中入手来解决产品的可靠性,以改善对各个零部件可靠度(表示可靠性的概率)的要求。
可靠度的分配是可靠性设计的核心。
其分配原则为①按重要程度分配可靠度。
人工智能基础(习题卷39)第1部分:单项选择题,共50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1.[单选题]下面对集成学习模型中的弱学习者描述错误的是( )。
A)他们经常不会过拟合B)他们通常带有高偏差,所以其并不能解决复杂学习问题C)他们通常会过拟合答案:C解析:弱学习者是问题的特定部分。
所以他们通常不会过拟合,这也就意味着弱学习者 通常拥有低方差和高偏差。
2.[单选题]()是用来评估神经网络的计算模型对样本的预测值和真实值之间的误差大小。
A)损失函数B)优化函数C)反向传播D)梯度下降答案:A解析:3.[单选题]列哪些属于循环神经网络A)CNNB)LSTMC)BERTD)RNN答案:D解析:4.[单选题]按照设备类型进行缺陷分类:不包括( )。
A)主站缺陷B)终端缺陷C)通信缺陷D)遥控失败答案:D解析:5.[单选题]以下不属于数据变换的方法有()A)平滑处理B)标准化C)特征构造D)去除虚假数据答案:D解析:6.[单选题]在MapReduce中,reduce ()函数可以将()值相同的输入进行合并处理。
A)input答案:B解析:reduce ()函数根据key值合并value值。
7.[单选题]互联网的发展分为______个阶段A)一B)三C)二D)四答案:B解析:8.[单选题]()是建立在numpy基础上的高效数据分析处理库,是Python的重要数据分析库。
A)numpyB)pandasC)MatplotlibD)PIL答案:B解析:9.[单选题]数据科学中,人们开始注意到传统数据处理方式中普遍存在的“信息丢失”现象,进而数据处理范式从()转向()。
A)产品在先,数据在后范式;数据在先,产品在后范式或无模式B)模式在先,产品在后范式;产品在先,模式在后范式或无模式C)数据在先,模式在后范式或无模式;模式在先,数据在后范式D)模式在先,数据在后范式;数据在先,模式在后范式或无模式答案:D解析:传统关系数据库中,先定义模式,然后严格按照模式要求存储数据;当需要调整 模式时,不仅需要数据结构,而且还需要修改上层应用程序。
第一章测试1.四组均数比较的方差分析,其备择假设H1应为()。
A:至少有两个样本均数不等B:C:D:各总体均数不全相等E:任两个总体均数间有差别答案:D2.随机区组设计的方差分析中,ν配伍等于()。
A:ν总-ν处理-ν误差B:ν总-ν处理+ν误差C:ν总-ν误差D:ν总+ν处理+ν误差E:ν总-ν处理答案:A3.当自由度(ν1, ν2)及检验水准α都相同时,方差分析的界值比方差齐性检验的界值()。
A:小B:不一定C:大D:相等答案:A4.完全随机设计方差分析的检验假设是()。
A:各处理组样本均数相等B:各处理组样本均数不相等C:各处理组总体均数相等D:各处理组总体均数不相等答案:C5.关于方差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要是定量资料,均能选用方差分析B:方差分析只能用于多组定量资料均数的比较C:只要各组例数相等,定量资料均数的比较可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方差分析D: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是将数据均方与自由度进行分解E:方差分析可适用于多组正态且等方差的定量资料均数比较答案:E6.当组数等于2时,对于同一资料,方差分析结果与t检验结果相比()。
A:方差分析结果更为准确B:t检验结果更为准确C:两者结果可能出现矛盾D:完全等价且答案:D7.完全随机设计、随机区组设计的SS和及自由度各分解为几部分()。
A:2,2B:2,3C:2,4D:3,3答案:B8.完全随机设计方差分析中,组间均方主要反映()。
A:处理因素的作用B:系统误差的影响C:抽样误差大小D:n个数据的离散程度E:随机误差的影响答案:A9.三组以上某实验室指标观测数据服从正态分布且满足参数检验的应用条件。
任两组分别进行多次t检验代替方差分析,将会()。
A:使均数相差更为显著B:明显增大犯I型错误的概率C:使结论更加具体D:明显增大犯II型错误的概率E:使均数的代表性更好答案:B10.在完全随机设计的方差分析中,必然有()。
A:MS组间> MS组内B:MS总 = MS组间 + MS组内C:SS总= SS组间 + SS组内D:MS组间< MS组内E:SS组内< SS组间答案:C第二章测试1.2×2析因试验设计表述正确的是()。
2024年《走进人工智能》知识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1.在一个神经网络中,下面()方法可以用来处理过拟合。
A、DropoutB、分批归一化(BatchNormalization)C、正则化(Regularization)D、都可以参考答案:D2.以下几种模型方法属于判别式模型的有()。
1)混合高斯模型2)条件随机场模型3)区分度训练4)隐马尔科夫模型A、2,3B、3,4C、1,4D、1,2参考答案:A3.神经网络模型因受人类大脑的启发而得名。
神经网络由许多神经元组成,每个神经元接受一个输入,对输入进行处理后给出一个输出。
请问下列关于神经元的描述中,哪一项是正确的?A、每个神经元只有一个输入和一个输出B、每个神经元有多个输入和一个输出C、每个神经元有一个输入和多个输出D、每个神经元有多个输入和多个输出E、上述都正确参考答案:E4.生成对抗网络像是一个博弈系统,生成器生成伪造的样本,判别器判断是真是假,我们理想的结果是()。
A、生成器产生的样本大致相同B、判别器高效的分辨生成器产生样本的真假C、判别器无法分辨生成器产生样本的真假D、生成器产生的样本不尽相同参考答案:C5.已知:1)大脑是有很多个叫做神经元的东西构成,神经网络是对大脑的简单的数学表达。
2)每一个神经元都有输入、处理函数和输出。
3)神经元组合起来形成了网络,可以拟合任何函数。
4)为了得到最佳的神经网络,我们用梯度下降方法不断更新模型。
给定上述关于神经网络的描述,()什么情况下神经网络模型被称为深度学习模型?A、加入更多层,使神经网络的深度增加B、有维度更高的数据C、当这是一个图形识别的问题时D、以上都不正确参考答案:A6.梯度下降算法的正确步骤是什么?1)计算预测值和真实值之间的误差2)重复迭代,直至得到网络权重的最佳值3)把输入传入网络,得到输出值4)用随机值初始化权重和偏差5)对每一个产生误差的神经元,调整相应的(权重)值以减小误差A、1,2,3,4,5B、5,4,3,2,1C、3,2,1,5,4D、4,3,1,5,2参考答案:D7.如果一个模型在测试集上偏差很大,方差很小,则说明该模型()。
大学生物统计复习提纲第一章(填空、问答)1、什么是生物统计?它在动物科学研究中有何作用?(1)定义:生物统计是数理统计的原理和方法在生物科学研究中的应用,是一门应用数学。
(2)作用:①提供试验或调查设计的方法狭义的试验设计是指试验单位(如动物试验的畜、禽)的选取,重复数目的确定,试验单位的分组。
生物统计的试验设计通常指狭义的试验设计。
合理的试验设计能控制和降低试验误差,提高试验的精确性,为统计分析无偏估计试验处理效应和试验误差提供必要而有代表性的资料。
狭义的调查设计是指抽样方法的选取,抽样单位、抽样数量的确定。
生物统计的调查设计通常是指狭义的调查设计。
合理的调查设计能控制和降低抽样误差,提高调查的精确性,为可靠估计总体参数提供必要而有代表性的资料。
简而言之,试验或调查设计主要解决合理地收集必要而有代表性的资料的问题。
②提供整理分析资料的方法对资料进行整理的基本方法是根据资料的特性将其整理成统计表、绘制成统计图。
并根据资料计算出几个统计数,用以表示该资料的数量特征,估计相应的总体参数。
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的最重要的方法是假设检验。
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的另一种重要的方法是进行回归分析或相关分析。
2.什么是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随机抽取?统计分析的两个特点是什么?(1)总体: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研究对象的全体。
个体:总体中的一个研究对象。
样本:从总体中抽取一部分个体组成的集合。
样本容量:样本中所包含的个体数目。
随机抽取:是指总体中的每一个个体都有同等的机会被抽取。
(2)特点:①统计分析一般是通过样本来了解总体。
研究的目的是要了解总体,然而能观测到的却是样本,通过样本来推断总体是统计分析的基本特点。
②然而样本毕竟只是总体的一部分,尽管样本具有一定的错误率,通过样本来推断总体也不可能是百分之百的正确。
有很大的可靠性但有一定的错误率,这是统计分析的又一特点。
3.什么是参数、统计数,二者有何关系?(1)参数:由总体全部个体计算的特征数称为参数,通常用希腊字母表示参数。
智能化污水处理系统的设计与应用水是生命之源,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污水的排放量日益增加,水质污染问题愈发严峻。
为了保护水资源、改善水环境,智能化污水处理系统应运而生。
它融合了先进的技术和理念,能够更高效、更精准地处理污水,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一、智能化污水处理系统的概述智能化污水处理系统是一种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的污水处理解决方案。
它通过对污水处理过程中的各项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实现对处理工艺的精确控制和优化,从而提高处理效率、降低运行成本、保证出水质量。
与传统的污水处理系统相比,智能化污水处理系统具有诸多优势。
首先,它能够实现实时监测和数据采集,及时掌握污水处理过程中的水质、水量、设备运行状态等信息。
其次,通过智能算法和模型,可以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预测水质变化趋势,提前调整处理工艺参数,避免水质超标。
此外,智能化系统还能够实现远程监控和操作,减少人工干预,提高管理效率。
二、智能化污水处理系统的设计(一)硬件设计智能化污水处理系统的硬件主要包括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通信设备等。
传感器负责采集水质、水量、温度、压力等参数信息,如溶解氧传感器、化学需氧量(COD)传感器、氨氮传感器等。
控制器则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并根据预设的控制策略发出控制指令。
执行器根据控制指令执行相应的操作,如调节阀门开度、控制水泵运行频率等。
通信设备用于实现系统各部分之间的数据传输和远程通信。
(二)软件设计软件是智能化污水处理系统的核心,主要包括数据采集与处理软件、智能控制算法软件、人机交互界面软件等。
数据采集与处理软件负责对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进行筛选、转换和存储,为后续的分析和控制提供基础数据。
智能控制算法软件是实现系统智能化控制的关键,常用的算法包括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专家系统控制等。
人机交互界面软件则为操作人员提供了直观、便捷的操作界面,方便对系统进行监控和管理。
1+X大数据平台运维初级题库与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60题,每题1分,共60分)1、HDFS 默认 Block Size 的大小是()。
A、32MBB、64MBC、128MBD、256M正确答案:C2、在 HDFS 分布式文件系统中,一般采用冗余存储,冗余因子通常设置为()A、1B、2C、3D、4正确答案:C3、ZooKeeper 的特点不包括()A、复合系统映像B、可靠性C、原子性D、顺序一致性正确答案:A4、以下选项哪个是 HDFS 的名称节点()A、DataNodeB、SecondaryNodeC、NodeD、NameNode正确答案:D5、在HBase Shell操作中,可以使用下面哪个命令对数据表进行行数统计( )。
A、select count(0) from ‘users’B、sum ‘users’C、count ‘users’D、truncate ‘users’正确答案:C6、HBase依赖( )提供消息通信机制。
A、ZookeeperB、ChubbyC、RPCD、Socket正确答案:A7、Client在HDFS上进行文件写入时,namenode根据文件大小和配置情况,返回部分datanode信息,谁负责将文件划分为多个Block,根据DataNode的地址信息,按顺序写入到每一个DataNode块A、ClientB、NamenodeC、DatanodeD、Secondary namenode正确答案:A8、在 HBase 的组件中,哪一个负责日志记录A、HregionB、HfileC、MemStoreD、WAL正确答案:D9、HBase 依赖_( )存储底层数据A、HDFSB、HadoopC、MemoryD、MapReduce正确答案:A10、整个大数据平台按其职能划分为五个模块层次,运行环境层是( )A、运行环境层为基础设施层提供运行时环境,它由 2 部分构成,即操作系统和运行时环境。
论文中英文摘要 作者姓名:付晓玉 论文题目:分布参数系统能控能观性问题的统一处理 作者简介:付晓玉,女,1979年9月出生,2002年9月至2008年7月师从于四川大学张旭教授,先后获得硕士、博士学位。
中 文 摘 要 数学控制论是由L. S. Pontryagin、 R. Bellman和R. E. Kalman在上世纪50年代末创立的,可分为有限维系统的控制理论和无限维系统 (亦称分布参数系统) 的控制理论两大部分;或者分为确定性系统的控制理论和随机系统的控制理论这两部分。在实际问题中,有限维系统往往只是无限维系统一定程度的近似。另一方面,绝大多数随机控制系统也都是无限维的。因此,可以说分布参数系统控制理论是整个数学控制论的关键部分。在2006年和2010年的ICM(国际数学家大会)上有1个大会报告和5个特邀报告是关于分布参数控制理论的工作。 分布参数控制系统的能控能观性理论起源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它是分布参数控制理论的基础。该领域经典文献为D. L. Russell (SIAM Rev.,20 (1978), 639–739) 和J. L. Lions (SIAM Rev., 30 (1988), 1–68)等人的工作。由于刺激了偏微分方程相关问题的深入研究,J. L. Lions的工作引发了关于分布参数控制系统能控能观性理论的大量工作。该理论40余年的历史,尤其是近20年的飞速发展,积累了很多方法和结果。但这些方法和结果“各自为政”,缺乏有机的联系和统一的处理。本文致力于用统一的观点和方法来研究确定性分布参数系统的能控能观性问题。 熟知,分布参数系统的能控能观性强烈地依赖于系统本身的特性,如时间可逆与否,典型的例子分别是波动方程与热传导方程。现在已经清楚,这两类方程的能控能观性有着本质的差别。自然地,人们希望知道这两类不同系统的能控能观性理论是否还有某种联系。特别地,如能建立抛物和双曲方程在某种意义下统一的能控能观性理论,则是一个很有意义的工作。该问题最早由分布参数系统理论的创始人之一D. L. Russell在“Studies in Appl. Math., 52 (1973), 189–212”中提出并给出初步结果。关于抛物和双曲方程能控能观性理论的有机联系,可见A. Lopez-X. Zhang-E. Zuazua (2000),X. Zhang (2001) 以及W. Li-X. Zhang (2005)等人的工作,但关于这两类方程的能控能观性问题的统一处理则没有进一步的工作。 在这篇学位论文中,我们发现;从同一类 “类抛物” 微分算子(即没有椭圆性条件)的逐点估计出发,可推导出关于抛物方程、双曲方程、Schrödinger方程和板方程的所有已知的基于整体Carleman估计而得到的能控能观性结果。同时, 作为它进一步的应用, 本文给出了一个新的关于复Ginzburg-Landau方程的能控能观性结果。 这样,在一定程度上, 本文给出一个适用于分布参数系统能控能观性问题的一个较为统一的处理方法。 全文共分四章,其中第一章给出了这种统一处理的方法,并且也是其它各章的基础。
在本文的第一章, 我们建立了形如,1()(,)mjktkjjkibtx的二阶形式偏微分算子的一个基本的带权恒等式。通过选取适当的函数, 和()jkmmb,我们可以利用这个统一的恒等式推导出关于抛物算子、双曲算子以及 Schrödinger算子等的逐点估计。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可以分别得到相应控制系统的能控能观性结果。该工作发表于“C. R. Math. Acad. Sci. Paris, 342 (2006), 579–584”。当知名数学家E. Zuazua(ICM特邀报告人)得知这一结果后,在其关于领域进展的长篇综述报告“Controllability and Observability of Partial Differential Equations:Some Results and Open Problems, in Handbook of Differential Equations: Evolutionary Differential Equations, vol.3, Elsevier, 2006, 527–621”中专门用一段正面评论评述之,尤其是肯定了上述统一性方法。其原话是“Recently a unified approach for Carleman inequalities for parabolic and hyperbolic equations has been presented in [72].….. ”,该工作还被T. Kim等在“Acta Math. Appl. Sin. Engl. Ser., 24 (2008),265–280”中公开评价为“...valuable works in this field”,被知名数学家M. Yamamoto关于领域进展的长篇综述报告“Carleman estimates for parabolic equations and applications,Inverse problem, 25(2009), 123013,75 pages”引用。 作为带权恒等式的应用之一,在本文第二章,我们主要讨论了当非线性函数在无穷远处超线性增长时一类高维变系数半线性双曲型方程的整体精确能控性。关于非线性双曲型方程的整体精确能控性前人仅有为数不多的工作,如D. L. Lukes(1972), O. Yu. Imanuvilov(1989), I. Lasiecka-R. Triggiani(1991), L. Li-X. Zhang(2000), X. Zhang(2000), E. Zuazua(1991,1993)等。 主要困难是如何建立线性化系统的对偶系统的显式能观性估计,尤其是当非线性函数在无穷远处超线性增长时。值得指出的是,当非线性函数不是整体Lipschitz连续时,非线性双曲方程的整体精确能控性问题相当困难。在我们的工作之前,关于这个问题的进展仅有两篇文章讨论,分别是“E. Zuazua, Ann. Inst. H. Poincare Anal. Non Lineaire, 10(1993), 109–129”(只考虑了一维的情形)和“L. Li-X. Zhang, J. Math. Anal. Appl., 250(2000), 589–597”(只考虑了高维时主部为常系数情形)。在本章,采用不同于L. Li-X. Zhang(2000)中的方法,我们得到了更为一般的高维变系数半线性双曲型方程的整体内部精确能控性结果。该工作发表于“SIAM J. Control Optim., 46 (2007), 1578–1614”,并被领域的知名数学家I. Lasiecka等的文章引用。基于该章中我们建立的整体Carleman估计,L. Tebou在文“ESAIM Control Optim. Calc. Var., 14 (2008), 561–574”中得到了带有内部阻尼项的半线性双曲型方程的稳定性结果。在其文章中他明确写到“Using a Carleman estimate [Duyckaerts, Zhang and Zuazua, Ann. Inst. H. Poincare Anal. Non Lineaire (to appear); Fu, Yong and Zhang, SIAM J. Contr. Opt.,46 (2007),1578–1614], we prove that…”以及“The constructive method that we have developed……critically relies on the Carleman estimate in [10,11]”。 作为带权恒等式的又一应用,在本文第三章, 我们得到了关于复Ginzburg-Landau方程的能控能观性结果。该方程是在力学、物理学以及其它领域中提出的一个简化的数学模型。它具有丰富的物理背景,比如著名的Taylor-Couette流,平面Poiseuille流以及化学湍流的问题都将涉及Ginzburg-Landau 方程。然而,据作者所知,以前尚没有文献对复Ginzburg-Landau方程的能控能观性问题作过研究。我们的工作发表于“J. Funct. Anal., 257 (2009), 1333–1354”。有关方法和结果被领域名家L. Rosier等在“Ann. Inst. H. Poincare Anal. Non Lineaire,26 (2009),649–673”中拓广到更一般的情形。 作为带权恒等式的另一个应用,在本文第四章,我们讨论了具有低阶项的板方程组的能观性不等式及其最优性。该工作发表于“Phase Space Analysis of Partial Differential Equations, A. Bove et al, eds., Birkhauser, 2006, 117–132”,并被领域的知名数学家E. Hebey的研究生教材《An Introduction to Fourth Order Nonlinear Wave Equations》以及M. Yamamoto等的文章引用。 此外,在攻博期间及获得博士学位后一年内,我们还开展了如下研究:1)作为带权恒等式的又一应用,研究了具有任意小边界阻尼项的双曲型方程的长时间行为。该问题最早由G. Lebeau和L. Robbiano在“Duke Math. J., 86 (1997), 465–491”中提出,并在系数和边界无穷次光滑的假定下给出了波方程的对数衰减结果。我们在关于系数和区域边界最佳的光滑性假设条件下得到了具有任意小边界阻尼项的双曲方程的对数衰减结果。该工作发表于“Comm. Partial Differential Equations, 34 (2009), 957–975”,并被知名数学家C. J. K. Batty等的文章引用;2)在另一篇(与他人)合作的工作中,给出了带一般双曲型记忆核的热传导方程能控性及非能控的较为完整的分析。该工作发表于“J. Differential Equations, 247 (2009), 2395–2439”,并被领域的知名数学家L. Pandolfi的综述文章“On-line input identification and application to active noise cancellation, Annual Reviews in Control, 2010, 17 pages, Published online”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