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
- 格式:ppt
- 大小:8.95 MB
- 文档页数:50
1.自动控制系统最主要的性能指标?
答:1、稳定性:稳定性是一切的根本,系统不稳定,便不具备讨论其他性能的条件,以闭环极点的位置判断系统的稳定性
2、快速性:指系统能否快速跟随给定值,给出期望的响应,一般以阶跃下的ts,即调节时
间作为指标.此外还有延迟时间td、上升时间tr等
3、准确性:即系统的静差亦即稳态误差,指系统能否精确地跟随给定
2.经典控制常用的数学模型,其中传递函数的描述是什么?
答
3.闭环系统稳定的充分必要条件?
答:闭环系统特征方程的所有根均具有负实部,或者说闭环函数的极点均严格位于左半S 平面。
4.典型函数的拉氏变换与输入信号的关系?
答:
5.线性定常系统的起点?
6.异谐系统单位响应是什么样的特性?
7.二阶系统超调量与系统参数的关系,响应形式与阻尼比的关系?
8.系统中是否存在稳态误差,与什么有关系,如何
9.更轨迹的意义
10.正弦输入下,线性定常输出特性,稳态
11.波特图各波数与系统特性之间的关系
12.校正的目的
13.最小相位系统的概念
14.劳斯特稳定性
1.已知响应阶跃表达求传递函数?
2.方框图化解
3.已知最小相位系统的对数抚平特性,问阶跃特性曲线,求开环传递函数?
4.分析闭环自动系统特点,举应用实例?
5.。
第6章DCS的性能指标DCS(分布式控制系统)是一种实时控制系统,具有许多性能指标,用于评估系统的性能和效能。
本文将讨论DCS的几个重要性能指标。
1.响应时间:响应时间是指系统从接收到输入信号到输出信号发出的时间间隔。
对于实时控制系统来说,响应时间非常关键,因为它直接影响系统对事件的实时响应能力。
较低的响应时间意味着系统更加迅速地响应事件,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通信延迟:通信延迟是指在DCS中传输信号所花费的时间。
由于DCS通常是分布在不同的位置,通过网络进行通信,因此通信延迟是一个重要的性能指标。
较低的通信延迟意味着信号更快地传送,系统更加实时、快速和高效。
3.系统吞吐量:系统吞吐量是指系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处理的工作量。
对于DCS来说,它表示系统能够处理的任务数量或数据流量。
较高的系统吞吐量意味着系统能够更快地处理任务,提高了系统的效率和性能。
4.可伸缩性:可伸缩性是指系统在有需要时能够按比例增加支持更多用户和设备的能力。
对于DCS来说,可伸缩性非常重要,因为随着系统的发展和扩展,可能需要支持更多设备和用户。
一个具有良好可伸缩性的DCS能够无缝地扩展和适应系统的需求变化。
5.可用性:可用性是指系统在特定时间段内能够正常工作的能力。
对于DCS来说,可用性是一个关键的指标,对于实时控制系统来说尤为重要。
较高的可用性意味着系统能够保持稳定运行,避免停机和故障,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6.容错能力:容错能力是指系统在发生错误或故障时能够保持正常运行的能力。
对于DCS来说,容错能力非常重要,因为在实时控制系统中,任何错误或故障都可能导致严重后果。
一个具有良好容错能力的DCS能够快速检测和纠正错误,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
7.数据安全性:数据安全性是指系统能够保护数据不被未经授权的访问、更改或破坏。
对于DCS来说,数据安全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性能指标,因为系统通常涉及到敏感数据和机密信息。
一个具有良好数据安全性的DCS能够采取适当的安全措施,确保系统的数据不受到威胁。
介绍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是用来评价控制系统的表现和效果的重要指标。
在设计和开发控制系统时,了解和掌握这些性能指标对于提高系统的效率和性能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控制系统的三个主要性能指标:精度、响应时间和稳定性。
精度精度是控制系统的一个重要指标,用来评估系统的输出与期望值之间的差异。
在控制系统中,我们希望系统的输出能够尽可能接近期望值,而精度就是衡量这种接近程度的度量。
通常,精度是通过计算系统的误差来衡量的。
误差是系统输出与期望值之间的差异,可以表示为一个数值或一个百分比。
较小的误差意味着系统的输出与期望值之间的差异较小,即精度较高。
响应时间响应时间是指控制系统从接收到输入信号到产生相应输出信号的时间间隔。
它反映了系统对于输入变化的灵敏度和快速反应的能力。
在控制系统中,响应时间的短暂与否对于控制效果和性能非常重要。
一个具有较短响应时间的控制系统可以更快地对输入变化做出反应,从而使系统更加稳定和可靠。
稳定性稳定性是指控制系统在面对外部扰动时能够保持输出的稳定性和可控性。
在控制系统中,我们希望系统的输出能够保持在期望范围内,而不会出现过大的波动或不稳定的情况。
稳定性可以通过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和频率响应来进行评估。
一个稳定的控制系统将产生平稳且可控的输出,而不会受到外部扰动的影响。
性能指标的关系精度、响应时间和稳定性在控制系统中密切相关,彼此影响。
精度和稳定性是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而响应时间则是在满足精度和稳定性的前提下,对控制系统性能进行优化的重要考虑因素。
在设计和开发控制系统时,需要综合考虑这三个性能指标。
如果一个控制系统的精度较高但响应时间较长,那么系统的实时性和灵敏度可能会受到影响;如果一个控制系统的响应时间很短但稳定性较差,那么系统的输出可能会不稳定或发生超调。
因此,为了实现优秀的控制系统性能,需要在精度、响应时间和稳定性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这就需要设计者在控制系统开发过程中合理选择和调整控制器参数、采用合适的控制策略以及优化系统的结构和组件。
控制系统性能指标控制系统是指通过采用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等设备来调节和控制生产自动化过程中,实现对工艺过程的控制。
而控制系统性能指标则是衡量控制系统实现控制目标的能力,也是评价一个控制系统优劣的重要指标。
在生产过程中,控制系统性能指标的合理设置和维护是保证生产效率和品质的关键之一。
本文将从控制系统性能指标的概念、重要性、影响因素及优化措施等多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控制系统性能指标的概念控制系统性能指标是指采用各类数学模型和仿真技术,对控制系统的环节建立评价体系,在实现控制目标的前提下,对控制系统实现目标的质量进行衡量。
控制系统性能指标包括瞬态响应、稳态误差、超调量、抑制率、频率响应、稳定裕度等。
这些指标是控制系统设计者在优化控制系统性能时必须关注的方面,其中每个指标都是从不同侧面衡量控制系统的质量,有助于设计者全面了解控制系统的工作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优化和调整。
二、控制系统性能指标的重要性控制系统性能指标对于保证控制系统的正常运行,提高生产效率、保证品质具有重要作用。
一方面,在现代化生产中,许多生产流程已经实现了高度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会关系到设备的稳定性能、工艺品质稳定水平、生产过程把控的准确性等方面,从而影响到生产成本和生产效益的提高和费用的降低。
另一方面,对于一些生产过程对品质要求比较高的工艺,如电子工艺、精细制造业等,控制系统性能指标会直接决定产品的工艺品质、产品出现问题的概率和条件,进而影响到企业生产和发展的长远战略。
三、控制系统性能指标的影响因素控制系统性能指标的影响因素多种多样,包括了硬件环境、控制算法、控制接入系统的参数。
其中,硬件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传感器系统的采集精度和速度、执行机构的操作速度和精度等方面。
控制算法的影响主要来自于控制系统的精度和稳定性,即系统对外界干扰和变化能力的强弱。
控制接入系统的影响则表现在控制系统操作质量的响应速度和稳定性上。
四、控制系统性能指标的优化措施为提高控制系统的性能,优化控制系统性能指标是至关重要的。
控制系统的性能评估与优化控制系统的性能评估与优化是一项关键的工作,它对于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高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控制系统性能评估指标和相应的优化方法,并探讨它们的应用。
一、控制系统的性能评估指标1. 响应时间:响应时间是指系统从接收到输入信号到产生输出信号的时间。
快速的响应时间是控制系统的一个重要指标,它直接影响系统对于外部变化的适应能力。
在评估和优化系统性能时,需要考虑减小响应时间,以提高系统的灵敏度。
2. 稳定性:稳定性是指系统能够在一段时间内保持输出信号在允许的范围内,不发生剧烈波动或不稳定的情况。
评估和优化系统的稳定性是确保系统正常运行的重要环节。
常用的评估方法包括Bode图、Nyquist图和根轨迹等。
3. 控制精度:控制精度是指系统输出信号与期望输出信号之间的差异程度。
评估和优化控制精度是提高系统的准确性和稳定性的关键。
常用的评估指标包括过冲量、峰值偏差、积分时间等。
4. 鲁棒性:鲁棒性是指系统对于不确定因素和扰动的抵抗能力。
在实际应用中,系统可能面临各种不确定因素和环境波动,因此评估和优化系统的鲁棒性是确保系统在复杂环境中正常运行的重要手段。
二、控制系统性能优化方法1. PID参数调整:PID控制器是一种常用的控制器,它通过调整三个参数来控制系统的性能。
常用的参数调整方法包括试验法、经验法和基于模型的方法等。
通过对PID参数的优化调整,可以实现系统的快速响应、稳定性和鲁棒性。
2. 频率响应设计:频率响应设计是一种常用的控制系统性能优化方法,它基于系统的频率响应特性,通过设计合适的频率响应曲线,达到系统性能的要求。
常用的频率响应设计方法包括根轨迹法、Bode图法和Nyquist图法等。
3. 模型预测控制:模型预测控制是一种先进的控制方法,它基于系统的数学模型进行控制决策。
通过优化模型预测控制算法,可以实现系统对于外部扰动和变化的适应性,提高系统的快速响应和稳定性。
4. 自适应控制:自适应控制是一种能够根据系统变化自动调整控制参数的方法。
表示系统控制精度的性能指标表示系统控制精度的性能指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系统响应延迟(System Response Latency):系统响应延迟是指系统在接收到一个输入后,处理这个输入之后的输出的时间延迟,一般而言,系统响应时间越短,则系统可控性也就越好。
2.误差率(Error Rate):误差率是指系统在实际操作中的, 可控性的误差程度,一般而言,误差率越低,系统可控性也就越好。
3.系统可靠性(System Reliability):系统可靠性是指系统在长期运行中所能保持的稳定性,就是系统处理输入/输出和外界环境的能力。
一般而言,系统可靠性越高,系统可控性也就越好。
4.系统灵活性(System Flexibility):系统灵活性是指系统对外部环境变化的响应及其对灵活性的应用能力,一般而言,系统灵活性越高,系统可控性也就越好。
5.安全性(Security):安全性是指系统对恶意操作的保护能力,以及系统保证数据安全和完整性的能力,这是系统完成控制任务前提之一,一般而言,系统安全性越高,系统可控性也就越好。
6.硬件复杂度(Hardware Complexity):硬件复杂度是指系统硬件的复杂程度,一般而言,系统硬件复杂度越低,系统可控性也就越好。
7.软件复杂度(Software Complexity):软件复杂度是指系统软件的复杂程度,一般而言,系统软件复杂度越低,系统可控性也就越强。
8.系统稳定性(System Stability):系统稳定性是指系统在正常运行条件下的稳定性,一般而言,系统稳定性越高,系统可控性也就越好。
总之,表示系统控制精度的性能指标包括系统响应延迟、误差率、系统可靠性、系统灵活性、安全性、硬件复杂度、软件复杂度以及系统稳定性等,是衡量系统可控性的重要依据。
控制系统性能指标控制系统性能指标是评价一个控制系统运行状况的重要标准。
它们反映了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稳定性、可靠性、响应速度和控制精度等方面的表现。
通过合理设置和监控这些性能指标,可以确保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从而提高工业生产过程的效率和质量。
一、稳定性指标稳定性指标是评价控制系统稳定性的重要参数。
它直接关系到系统是否能够在给定扰动下保持所需的工作状态。
主要包括:1. 稳定裕度:稳态裕度是系统在稳定状态下对扰动的耐受能力的度量。
它用于评估系统在扰动作用下是否保持稳定,并且稳定性程度如何。
2. 稳态误差:稳态误差是系统输出与期望输出之间的差距。
通过分析系统的稳态误差,可以评价系统的稳定性能,并相应调整控制参数以减小误差。
二、响应速度指标响应速度是指控制系统从收到指令到系统响应完成所花费的时间。
快速的响应速度可以提高系统的控制效率和生产效率。
常用的响应速度指标有:1. 上升时间:上升时间是指系统从初始状态到达稳定状态所需的时间。
较短的上升时间意味着系统能够更快地响应指令,提高控制系统的效率。
2. 调节时间:调节时间是指系统从初始状态到达稳态状态所需的时间。
它描述了系统响应的速度和灵敏度,是评价系统控制效能的重要指标。
3. 超调量:超调量是指系统在响应过程中超过设定值的最大偏差。
较小的超调量可以提高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和精度。
三、控制精度指标控制精度指标是评价控制系统输出精度的重要参数。
它反映了系统对目标值的准确程度。
常用的控制精度指标有:1. 零偏量:零偏量是指系统输出与期望输出之间的平均差距。
较小的零偏量意味着系统的输出更接近于期望输出,提高了系统的控制精度。
2. 频率变化失真:频率变化失真是指系统响应频率发生偏移的能力。
它反映了系统输出在频率变化时的准确程度。
3. 总谐波畸变率:总谐波畸变率是评价系统输出波形质量的重要指标。
通过降低总谐波畸变率可以提高系统的输出精度和质量。
通过合理设置和监控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可以确保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与评价方法控制系统是现代工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能够对生产过程进行监测和调节,以保持系统运行在稳定、高效的状态下。
为了评估控制系统的性能,我们需要定义一些指标,并采用相应的评价方法进行分析。
本文将介绍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以及常用的评价方法。
一、响应速度响应速度是指控制系统对输入信号的改变作出相应的速度。
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由于生产环境的变化,输入信号也会发生变化,控制系统需要能够及时地对这些变化作出反应,以保持系统的稳定性。
常用的评价方法有系统的动态特性和稳态误差。
动态特性可以通过系统的阶跃响应来评估,而稳态误差则可以通过系统的静态特性来评估。
二、稳定性稳定性是指控制系统在面对干扰或变化时的抵抗能力。
一个稳定的控制系统应该能够保持输出信号在一定范围内波动,不会出现震荡或过度调节的情况。
稳定性的评价方法主要包括系统的零极点分布、伯德图和罗斯特曼图等。
三、精度精度是指控制系统输出信号与期望信号之间的差异程度。
对于某些特殊的生产过程,精度要求非常高,一般要求系统的输出信号能够与期望信号完全匹配。
常用的评价方法有系统的静态误差和误差曲线。
四、鲁棒性鲁棒性是指控制系统对于参数变化和外部干扰的抵抗能力。
在实际工程中,控制系统的参数往往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同时系统也会面临来自外界的各种干扰。
鲁棒性评价方法包括系统的灵敏度函数和鲁棒边界。
五、稳定裕度稳定裕度是指控制系统距离稳定临界点的距离。
在实际工程中,由于参数变化、外部干扰等因素的存在,控制系统可能会临界失稳。
稳定裕度评价方法主要有相角裕度和增益裕度。
六、能耗能耗是指控制系统在完成一定任务的过程中所消耗的能量。
对于一些特殊的应用场景,如能源稀缺或环境要求苛刻的情况下,我们需要评价控制系统的能耗情况。
能耗评价方法主要包括系统的能耗模型和功耗曲线。
综上所述,控制系统的性能评价涉及多个指标,包括响应速度、稳定性、精度、鲁棒性、稳定裕度和能耗。
第三章 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法分析控制系统的第一步是建立模型,数学模型一旦建立,就可求出已知输入信号作用下系统的输出响应。
第二步分析控制性能,即对系统做定性的分析和定量的计算。
分析有多种方法,主要有时域分析法,频域分析法,根轨迹法等。
第一节 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一、典型输入信号1.阶跃信号 数学表达式: 拉氏变换:当R 0=1,称为单位阶跃信号,记为)(t ε。
2.斜坡信号 数学表达式: 拉氏变换:当v 0=1,称为单位斜坡信号。
3.抛物线(等加速度)信号数学表达式: 拉氏变换:当a 0=1,称为单位抛物线函数。
4.脉冲信号 数学表达式:拉氏变换:当a 0=1,称为单位抛物线函数。
5.正弦信号 数学表达式: 拉氏变换:二、系统性能指标: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分为动态性能指标和稳态性能指标。
动态性能指标又分为跟随性能指标和扰动性能指标。
一般讨论的是跟随性能指标,即在给定信号作用下,有系统输出导出的性能指标。
常用的性能指标:1. 上升时间t r :响应曲线从零开始,第一次上升到稳态值所需的时间。
上升时间越短,⎩⎨⎧≥<=000)(0t R t t r ,,为常数。
,00)(R s R s R =为常量。
,020)(v s v s R =⎩⎨⎧≥<=000)(0t t v t t r ,,为常量。
,030)(a sa s R =⎪⎩⎪⎨⎧≥<=02100)(20t t a t t r ,,为常量。
,030)(a s a s R =数。
,称为单位理想脉冲函。
若令脉宽时,记为,当,,,0)(10/00)(→=⎩⎨⎧≤≤><=εδεεεt H t H t t t r 22)(ωω+=s A s R ⎩⎨⎧≥<=0sin 00)(t t A t t r ,,ω响应速度越快 。
2. 峰值时间tp :响应曲线达到过调量的第一个峰值所需要的时间。
3. 调节时间t s :响应曲线达到并永远保持在稳态值的误差范围内,即响应进入并保持在所需的误差带之内所需的时间。
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与优化方法控制系统在工业自动化和工程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了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控制系统性能指标以及优化方法。
一、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1. 响应时间:响应时间是指系统从接收到输入信号到产生输出信号的时间。
一个良好的控制系统应该具有快速的响应时间,以便及时对外界变化做出响应。
2. 稳态误差:稳态误差是指系统在稳定状态下输出与期望输出之间的差异。
稳态误差越小,系统的控制精度越高。
3. 超调量:超调量是指系统输出在达到稳态之前超过期望输出的幅度。
合理控制超调量可以使系统更加稳定和可靠。
4. 调节时间:调节时间是指系统从初始状态到稳态所需要的时间。
一个高效的控制系统应该具有较短的调节时间,以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
5. 控制精度:控制精度是指系统输出与期望输出之间的差异。
控制精度越高,系统的控制能力越强。
二、控制系统性能优化方法1. PID控制器优化:PID控制器是一种常见的控制器,可以通过调整其比例、积分和微分参数来优化控制系统的性能。
比例参数影响系统的稳态误差和超调量,积分参数影响稳态误差,微分参数影响系统的稳定性。
2. 状态反馈控制:状态反馈控制利用系统状态的信息来设计控制器,以优化系统的性能。
通过测量系统的状态变量并实时调整控制器的参数,可以改善系统的响应速度和控制精度。
3. 模糊控制:模糊控制是一种基于模糊逻辑的控制方法,可以处理非线性和模糊的系统。
通过将输入和输出之间的关系建模为模糊规则,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控制优化。
4. 最优控制:最优控制是一种通过优化目标函数来设计控制器的方法。
通过选择合适的目标函数,可以使系统达到最佳的性能表现。
最优控制方法包括最小二乘控制、线性二次调节和模型预测控制等。
5. 鲁棒控制:鲁棒控制是一种具有强健性能的控制方法,可以处理系统参数变化和外部扰动等不确定性。
通过设计具有鲁棒性能的控制器,可以使系统对不确定性具有一定的鲁棒性,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控制系统技术指标控制系统是指通过对被控对象的输入进行调节,使其输出能够按照预定要求进行稳定控制的系统。
控制系统技术指标是对控制系统性能的度量,可以通过指标的评估来判断控制系统的优劣。
本文将介绍几个常见的控制系统技术指标。
一、稳定性指标稳定性是控制系统最基本的性能要求之一。
稳定性指标主要包括超调量、调节时间和稳态误差。
超调量是指系统输出达到稳态值前的最大超调量,一般以百分比表示;调节时间是指系统输出从初始值到稳态值所需的时间;稳态误差是指系统输出在稳态时与给定值之间的差异。
二、动态响应指标动态响应指标是评价控制系统对于输入变化的响应能力。
常见的动态响应指标有上升时间、峰值时间、峰值偏差和调整时间。
上升时间是指系统输出从初始值到达其稳态值所需的时间;峰值时间是指系统输出达到最大峰值的时间;峰值偏差是指系统输出在达到稳态值后超过或低于给定值的最大偏差;调整时间是指系统输出从初始值到达其稳态值并在一定范围内波动的时间。
三、鲁棒性指标控制系统鲁棒性是指系统对于参数变化、扰动和外部干扰的抵抗能力。
鲁棒性指标主要包括灵敏度、稳定裕度和相位裕度。
灵敏度是指系统输出对于参数变化的敏感程度;稳定裕度是指在参数变化范围内,系统仍然保持稳定的能力;相位裕度是指系统输出与输入之间的相位差的最大允许范围。
四、控制精度指标控制精度是指控制系统输出与给定值之间的差异。
控制精度指标主要包括稳态精度、动态精度和跟踪精度。
稳态精度是指系统在稳态时输出与给定值之间的差异;动态精度是指系统在动态响应过程中输出与给定值之间的差异;跟踪精度是指系统对于输入变化的跟踪能力。
五、控制带宽指标控制带宽是指控制系统对于输入信号频率的响应能力。
控制带宽指标主要包括截止频率和增益裕度。
截止频率是指控制系统对于输入信号频率的响应达到-3dB的频率;增益裕度是指系统输出与输入之间增益的最大允许范围。
六、控制效率指标控制效率是指控制系统对于能量的利用效率。
控制效率指标主要包括控制能耗和控制速度。
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
概述:
本文旨在探讨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介绍常见的性能评估指标,并提供一些提高控制系统性能的建议。
1. 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
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是评估其效果和有效性的重要指标。
以下
是常见的性能指标:
- 稳定性:控制系统在稳态和暂态条件下的稳定程度。
- 鲁棒性:控制系统对于未知扰动或参数变化的鲁棒程度。
- 响应速度:控制系统对输入信号的快速响应能力。
- 超调量:控制系统输出超过设定值的程度。
- 超调时间:控制系统输出超过设定值后回归到稳态的时间。
- 衰减比:控制系统输出幅度的衰减程度。
- 响应质量:控制系统的响应平滑度和稳定性。
2. 提高控制系统性能的建议
要提高控制系统的性能,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改进措施:
- 优化控制算法:选择合适的控制算法,例如比例积分微分控制器(PID控制器),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参数调整。
- 提高传感器性能:选择性能良好的传感器,确保获取准确和稳定的反馈信号。
- 降低噪声干扰:采取合适的滤波和抗干扰措施,以减少噪声对控制系统的影响。
- 减小传输延迟:优化信号传输路径,减少传输延迟,提高控制系统的响应速度。
- 对系统进行模型预测:使用系统模型进行预测和优化,以实现更准确的控制。
总结:
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对于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效果至关重要。
通过了解常见的性能指标,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可以提高控制系统的性能,使其更加稳定、快速和准确地响应输入信号。
控制系统性能指标第五章线性系统的频域分析法一、频率特性二、开环系统的典型环节水解和开环频率特性曲线的绘制三、频率域平衡帕累托四、稳定裕度五、闭环系统的频域性能指标本章主要内容:1控制系统的频带宽度2系统带宽的选择3确认闭环频率特性的图解方法4闭环系统频域指标和时域指标的转换五、闭环系统的频域性能指标1控制系统的频带宽度1频带宽度当闭环幅频特性上升至频率为零时的分贝值以下3分贝时,对应的频率称作频宽频率,记为ωb。
即当ω>ωb而频率范围(0,ωb)称为系统带宽。
根据频宽定义,对低于频宽频率的正弦输出信号,系统输入将呈现出很大的膨胀,因此挑选出适度的频宽,可以遏制高频噪声的影响。
但频宽较窄又可以影响系统正弦输出信号的能力,减少瞬态积极响应的速度。
因此在设计系统时,对于频率宽度的确认必须兼具至系统的响应速度和抗炎高频阻碍的建议。
2、i型和ii型系统的频宽2、系统带宽的选择由于系统可以受到多种非线性因素的影响,系统的输出和输入端的不可避免的存有确定性扰动和随机噪声,因此控制系统的频宽的挑选须要综合考量各种输出信号的频率范围及其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即为应当并使系统对输出信号具备较好的追踪能力和对扰动信号具备较强的遏制能力。
总而言之,系统的分析应区分输入信号的性质、位置,根据其频谱或谱密度以及相应的传递函数选择合适带宽,而系统设计主要是围绕带宽来进行的。
3、确认闭环频率特性的图解方法1、尼科尔斯图线设开环和闭环频率特性为4、闭环系统频域指标和时域指标的切换工程中常用根据相角裕度γ和截止频率ω估算时域指标的两种方法。
相角裕度γ说明系统的平衡程度,而系统的平衡程度直接影响时域指标σ%、ts。
1、系统闭环和开环频域指标的关系系统开环指标截止频率ωc与闭环带宽ωb有着密切的关系。
对于两个稳定程度相仿的系统,ωc大的系统,ωb也大;ωc小的系统,ωb也小。
因此ωc和系统响应速度存有正比关系,ωc需用去来衡量系统的响应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