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0高强度大流动性混凝土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109.96 KB
- 文档页数:4
C120UHPC配合比快速配制方法研究
许文利
【期刊名称】《铁道建筑技术》
【年(卷),期】2024()5
【摘要】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的配制没有一个统一的、权威的计算公式可以使用。
为了能够快速地得到C120UHPC的配比,通过先使用EMMA MIX Analyzer 软件确定UHPC粉料的基础配比,然后通过测定无纤维胶砂流动性及胶砂试块强度试验,确定UHPC的实验室配合比。
最后经试验验证发现,40 mm×40 mm×160 mm的无纤维胶砂试件强度与掺体积掺量2%钢纤维的100 mm×100 mm×100 mm标准试件的7 d龄期与28 d龄期强度均相近,28 d龄期强度均达到了130 MPa以上。
该方法简单易操作,实用性强,可以为UHPC配比设计及实施配制人员提供一种新思路、新方法。
【总页数】4页(P60-63)
【作者】许文利
【作者单位】中铁十四局集团房桥有限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528.062
【相关文献】
1.用全再生细骨料配制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方法探讨
2.Bi-EDTA配合物简便配制方法可行性研究
3.地下连续墙施工中泥浆配合比理论计算与配制方法
4.自密实高
强混凝土的配制原理和配合比设计方法研究5.互联网背景下的保险欺诈与反欺诈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超高性能混凝土流变特性及调控研究进展摘要:超高性能混凝土(ultra-highperformanceconcrete,UHPC)是一种基于颗粒紧密堆积理论设计的新型水泥基复合材料,它具有超高抗压强度、高韧性、优异耐久性等特点,在大跨径桥梁、薄壁结构、建筑装饰和海洋平台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优异的流变性能是保障UHPC顺利浇筑、发挥其性能优势的关键。
然而,UHPC采用了极低水胶比(通常为0.2左右),导致新拌UHPC黏度高、流动速度慢、静态损耗快,给泵送和浇筑带来一定困难,且对内部纤维分散和取向及其力学性能有着显著影响。
关键词:超高性能混凝土;流变特性;调控措施1UHPC流变性能表征UHPC(超高性能混凝土)是由水泥、辅助性胶凝材料、水、骨料、纤维、外加剂组成的复合材料。
在UHPC中,水泥和骨料的比例较高,纤维的加入使得UHPC具有更好的抗拉强度和抗冲击性能。
除此之外,UHPC还表现出典型的剪切变稠特性,具有明显的非线性流变特征。
研究发现,硅灰含量(0~25%)对UHPC流变性的影响很大,大多数UHPC拌合物都表现出明显的剪切增稠行为。
为了研究UHPC的流变特性,Bingham模型、改进的Bingham模型和Herschel-Bulkley模型已被广泛用于各种水泥基材料的流变行为研究。
其中,Herschel-Bulkley模型更适合用来描述新拌状态下UHPC的流变特性。
此外,含偏高岭土的UHPC流变性能更适宜采用Herschel-Bulkley模型评价。
在粗骨料UHPC的流变性能和稳定性方面,呈现出剪切变稀行为,改进的Bingham模型具有更准确的流变参数拟合结果。
2UHPC流变性能调控2.1水膜层厚度2.1.1用水量或水胶比Ultra-HighPerformanceConcrete(UHPC)是一种具有很高强度和优异耐久性的混凝土材料,但是如果水胶比过低,会导致它的工作性变差,施工难度增加。
超高性能混凝土国外研究及应用状况1、国外研究现状1986年~1993年,XXX组织了政府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和建筑公司等单位,承担了高性能商品混凝土的研究项目“高性能商品混凝土2000”,投入研究经费550万美元。
XXX和工程研究基金持续资助高强商品混凝土和高性能商品混凝土的研究。
日本建设省于1993年~1998年进行了一项综合开发计划“钢筋商品混凝土结构建筑物的超轻质、超高层化技术的开发”(简称“新RC计划”)。
为实施该项研究计划,共成立了五个分科会,其中高强商品混凝土材料分会由水泥协会、建筑协会建设省研究所、建材实验中心、化学外加剂协会等机构和多所高等院校以及有关公司参加。
1994年,XXX16个机构联合提出了一个在基础设施工程建设中应用高性能商品混凝土的建议,并决定在10年内投资2亿美元进行研究和开发。
瑞典在1991年~1997年由政府和企业联合出资5200万法郎,实施高性能商品混凝土研究的国家计划。
挪威在使用和研究高强商品混凝土和超高强商品混凝土方面更是走在世界前列,他们在XXX的海上钻井平台上,曾进行了立方体抗压强度超过100MPa的超高强商品混凝土施工,并于1989年就制订和实施了抗压强度高达105MPa的SHPC结构设计标准;前面提到的XXX与XXX合作研制成功的无宏观缺陷(MDF)水泥,其抗压强度300MPa,抗折强度达50MPa-200MPa。
近些年来,国际上又出现了活性粉末商品混凝土(RPC),其抗压强度已达800MPa。
二十世纪末,法国的XXX研究成功了一种超高强、低脆性和优异耐久性的新型商品混凝土——活性粉末商品混凝土(Reactive PowderConcrete,简称RPC)。
RPC由石英砂、石英粉、硅灰、水泥、高效减水剂和钢纤维组成,成型工艺与普通商品混凝土相似,其抗压强度可与钢材相媲美。
RPC制作的结构自重与钢结构相当,而造价仅为钢结构的三分之一,应用前景十分广泛。
超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是一种新型的混凝土材料,具有卓越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被广泛应用于桥梁、隧道、建筑和水利工程等领域。
本文将就UHPC的特点、研究现状和未来发展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UHPC的特点超高性能混凝土是一种以超细粉料、高性能水泥和高强度骨料为主要原料,通过特殊配比和特殊工艺制成的混凝土。
与传统混凝土相比,UHPC的主要特点如下:1. 高强度:UHPC的抗压强度通常在150MPa以上,是普通混凝土的5倍以上。
抗拉强度为10-20MPa,是普通混凝土的10倍以上。
2. 优异的耐久性:UHPC具有极佳的耐久性,能够在恶劣环境下长期保持较高的力学性能。
具有极佳的抗渗、抗冻融、耐久性和耐化学侵蚀性。
3. 易成型和高粘结性:UHPC的粘结性能非常好,能够与钢筋、预应力钢束等有效结合,加工成各种形状、尺寸的构件。
4. 优异的变形能力:UHPC在受力情况下呈现出极强的变形能力,具有优异的抗裂性和抗震性。
5. 体积稠密:UHPC经过特殊配比和特殊工艺制作,具有极高的致密性和微观结构的精细性,体积密度大于2.4g/cm3。
二、UHPC的研究现状目前,国内外对UHPC的研究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主要集中在材料成分、配合比设计、制备工艺、力学性能和结构应用等方面。
1. 材料成分:UHPC的基本原料包括水泥、硅粉、矿物掺合料、超细矿物颗粒、粘结剂、外加剂和水,其中水泥和超细矿物颗粒是UHPC的主要材料。
2. 配合比设计:UHPC的配合比设计是关键的技术之一,需要考虑到各种原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以及混凝土的性能要求,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确定各种原料的配合比例。
3. 制备工艺:UHPC的制备工艺包括原料的预处理、混合、浇筑、养护等步骤,其中混合工艺是制备UHPC的关键环节。
4. 力学性能:UHPC的力学性能是评价其优劣的重要指标,包括抗压强度、抗拉强度、抗弯强度、抗冻融性等方面的性能。
5. 结构应用:UHPC在桥梁、隧道、建筑和水利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主要包括梁、柱、板、墙、连接节点等构件的应用。
混凝土强度等级标准对比分析一、引言混凝土是建筑材料中使用最广泛的一种材料,其强度等级标准是衡量混凝土强度的重要指标。
本文将对当前国内外常用的混凝土强度等级标准进行对比分析,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有效参考。
二、国内混凝土强度等级标准1. GB 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是中国当前最新版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其中规定了混凝土的28d抗压强度等级,分别为C15、C20、C25、C30、C35、C40、C45、C50、C55、C60、C65、C70、C75、C80、C85、C90、C95、C100。
其中,C15-C60为普通强度等级,C65-C100为高强度等级。
2. GB/T 50081-2002《混凝土强度检测标准及评定》GB/T 50081-2002为中国当前混凝土强度检测标准,其中规定了混凝土的抗压强度等级,分别为C15、C20、C25、C30、C35、C40、C45、C50、C55、C60、C65、C70、C75、C80、C85、C90、C95、C100。
与GB 50010-2010相同,其中C15-C60为普通强度等级,C65-C100为高强度等级。
3. JGJ/T 152-2008《混凝土强度等级与检验》JGJ/T 152-2008是中国建筑行业标准,其中规定了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分别为C15、C20、C25、C30、C35、C40、C45、C50、C55、C60、C65、C70、C75、C80、C85、C90、C95、C100。
与前两者相同,C15-C60为普通强度等级,C65-C100为高强度等级。
三、国外混凝土强度等级标准1. ACI 318-19《Building Code Requirements for Structural Concrete and Commentary》ACI 318-19是美国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其中规定了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分别为C15、C20、C25、C30、C35、C40、C45、C50、C55、C60、C65、C70、C75、C80。
灌浆料c110抗压强度
C110抗压强度材料是一种新型混凝土配合介质,能够满足各种构件和结构的高强度要求。
由于C110抗压强度材料的强度要求较高,具有抗裂性能和耐久性,因此它的应用也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使用。
作为一种混合料,C110材料由三种物质组成,分别是水,灰和泥浆料。
由于可以使凝结物结合起来,因此可以很好地增加防渗水性能。
除了增加防水性以外,C110材料还能够起到增加抗载荷性能的作用,使其具有极高的抗压强度,这就是其优点。
另外,C110材料还具有结合力强、均匀性好、工艺省时和节约能源的优点,使得它在工程施工中受到了积极欢迎。
C110材料对抗压强度的要求很高,其设计参数也很多,因此在施工过程中,要求照顾到诸多因素。
例如,施工工艺应该规范,材料要充分调和,施工后要进行均匀护理。
另外,在使用C110材料进行混凝土灌浆时,必须要采用国家规定的灌浆标准,另外还要对施工现场进行定期检查,以确保抗压强度的最终满足要求。
总的来说,C110抗压强度材料虽然具有很高的抗压强度,但要想得到最佳的效果,施工过程中还是需要注重诸多细节,以确保最终构件的质量和性能。
国内高性能混凝土研究进展与趋势目录一、内容概括 (2)1. 高性能混凝土概述 (3)2. 研究背景与意义 (4)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差距 (5)二、高性能混凝土原材料研究 (6)1. 水泥类型与性能 (7)2. 矿物掺合料的应用 (9)3. 高效减水剂的进展 (10)三、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研究 (11)1. 配合比设计原则与方法 (13)2. 优化算法及智能配比技术 (14)3. 耐久性与工作性平衡策略 (15)四、高性能混凝土性能特点研究 (16)1. 物理性能 (18)2. 化学性能 (19)3. 力学性能及抗裂性 (20)4. 耐久性能 (21)五、高性能混凝土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 (22)1. 应用领域及案例分析 (24)2. 市场需求分析 (25)3. 发展趋势预测 (27)六、高性能混凝土技术挑战与对策 (28)1. 技术难题与挑战 (30)2. 解决方案与措施 (31)3. 政策支持与标准制定 (32)七、结论与展望 (33)1. 研究总结 (34)2. 未来研究方向与展望 (35)一、内容概括本篇文档主要探讨了国内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进展与趋势,涵盖了高性能混凝土的定义、技术特点、材料选择、配合比设计、施工工艺以及性能评估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动态。
在高性能混凝土的定义方面,文档指出了其相较于普通混凝土具有更高的力学性能、耐久性和工作性能,能够在各种恶劣环境下保持良好的工程性能。
在技术特点上,文档强调了高性能混凝土的组成优化、颗粒级配、外加剂优化、掺合料利用和耐久性提升等特点,这些特点使得高性能混凝土在建筑工程中具有更广泛的应用前景。
在材料选择方面,文档讨论了骨料、水泥、矿物掺合料和水等关键组分的优质化选择,以及环保型材料的研发和应用,以提高高性能混凝土的环境友好性和资源利用率。
在配合比设计上,文档介绍了基于试验和数值模拟的优化方法,以实现高性能混凝土性能的最佳匹配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超高强度混凝土的研究与应用超高强度混凝土是一种新型的建筑材料,其强度可以达到普通混凝土的10倍以上,因此在工程建设中具有很大的潜力。
本文将介绍超高强度混凝土的研究现状、制备工艺和应用领域,并探讨其未来发展方向。
一、超高强度混凝土的研究现状超高强度混凝土是指强度在150MPa以上的混凝土,其主要由水泥、石英粉、硅灰、钢纤维等材料组成。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超高强度混凝土的研究也得到了很多重视。
目前,国内外学者在超高强度混凝土的研究方面已取得了很多进展。
1. 国外研究现状在国外,超高强度混凝土的研究始于上世纪80年代。
当时,法国学者Bernard德·拉福雷(Bernard de Larrard)首次提出了超高强度混凝土的概念,并在1992年成功制备了强度为200MPa的混凝土。
此后,美国、日本、德国等国家也相继开展了超高强度混凝土的研究工作。
其中,美国的普渡大学、日本的大阪大学、德国的斯图加特大学等高校在超高强度混凝土的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2. 国内研究现状我国在超高强度混凝土的研究方面起步较晚,但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国内学者也取得了很多进展。
近年来,国内高校和科研机构相继开展了超高强度混凝土的研究工作,其中包括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
他们主要从材料配比、制备工艺、性能研究等方面入手,不断探索超高强度混凝土的制备和应用。
二、超高强度混凝土的制备工艺超高强度混凝土的制备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精确的材料配比和制备工艺。
目前,超高强度混凝土的制备工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材料选择超高强度混凝土的材料主要包括水泥、石英粉、硅灰、钢纤维等。
其中,水泥的种类和配比对混凝土的强度和性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石英粉和硅灰则是控制混凝土密实度和流动性的关键材料。
而钢纤维可以增强混凝土的韧性,提高其抗裂性能。
2. 配比设计超高强度混凝土的配比设计是制备过程中最为关键和复杂的一步。
配比设计需要考虑混凝土的强度、流动性、密实度等因素,并结合具体的施工环境和要求进行调整。
超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及其应用综述摘要: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属于一种新型的复合材料,有着优异的耐久性、强度以及韧性,能够适应不同工程的要求,具备十分广阔的发展与应用前景。
近年来,在建筑领域全面发展影响下,我国对于超高性能混凝土的探索与研究力度不断加大,已经成为热点研究领域。
本文就结合UHPC研究情况,针对其定义、制备技术、受力性能、应用等进行简单介绍,为该复合材料应用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超高性能混凝土;性能;应用引言: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增加,地下结构与桥梁工程等现代工程寿命要求越来越长,与工程相关的标准不断增多,对于混凝土等材料性能提出更高的要求。
在这种背景下,超高性能混凝土(Ultra-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应运而生。
超高性能混凝土是依托堆积密度最大化原理制备而成的一种材料,与传统混凝土相对比,有着耐久、超高强度等优势,特别是在后续钢纤维加入后,其整体强度有着十分明显提高。
基于这种特征,UHPC被广泛使用到超高层建筑、大跨度的桥梁以及桥涵隧道等各种领域当中,在国防、市政领域也有着优异使用前景。
鉴于此,本文从UHPC的制备、性能、应用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UHPC的定义对于UHPC虽然并没有较为统一、完整的标准或者界定,但是从总体层面分析,其属于一种比传统高性能混凝土力学性能(即耐久与强度)更加优秀的水泥基复合材料[1]。
对于UHPC材料本质,现有两种观点,一种是认为UHPC仍旧属于混凝土,其中“C”即Concrete就是混凝土;另一种则认为其是一种与传统混凝土不相同的水泥基材料,“C”则是指(Cement-based Material)水泥基材料。
在2004年第一届国际UHPC会议当中,大部分专家都认可第二种说法。
因此,虽然UHPC仍旧继续使用过往混凝土名字,但是却可以将其理解成为一种全新的水泥基建筑材料[2]。
二、UHPC的制备(一)制备过程(1)原材料通常使用42.5级以上的各类水泥;石英砂,类型包括粗砂、细砂与中砂;硅灰,其主要成分包括二氧化硅与氧化钙,是由硅灰石矿石全面研磨粉碎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