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吉林情境教育
- 格式:ppt
- 大小:789.00 KB
- 文档页数:7
李吉林的情境化教学实践简介本文档旨在介绍李吉林老师在情境化教学方面的实践经验和策略。
情境化教学是一种以真实情境为基础的教学方法,通过创造具体、真实和有意义的研究环境,促使学生主动参与研究,提高他们的研究效果和兴趣。
实践经验1. 创造真实情境:李吉林老师在教学中注重创造真实情境,例如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和实地考察等方式,将研究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在真实的环境中应用所学知识。
2. 激发学生兴趣:李吉林老师善于设计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研究任务,通过游戏、小组合作和竞赛等方式,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积极性,提高他们对研究的主动参与度。
3. 引导学生思考:李吉林老师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提出问题、引导讨论和开展探究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4. 个性化指导:李吉林老师充分了解学生的差异性和研究需求,根据学生的兴趣、能力和研究风格,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帮助每个学生实现最佳研究效果。
实施策略1. 设计情境化研究任务:根据研究目标和内容,设计与真实情境相关的研究任务,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提高研究的实用性。
2. 提供丰富研究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研究资源,包括案例分析、模拟情景、多媒体资料等,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3. 引导合作研究: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研究,通过小组讨论、合作项目和角色扮演等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4. 提供及时反馈:及时给予学生研究成果的反馈,鼓励他们不断改进和提高,建立积极的研究氛围和动力。
结论李吉林老师在情境化教学方面的实践经验和策略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提高研究效果和兴趣。
通过创造真实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和个性化指导等方式,情境化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李吉林情境教学情境教学是一种适用于普遍性学习尤其是语言学习的教学模式。
它通过模仿真实情境、实现信息的交互,达到提高学习过程中的吸收能力,这种方法的灵活性和有效性,使得它在语言教学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李吉林情境教学是中国教育家李吉林所创提倡的以情境为中心的“全面性语言环境课程教学”理念。
该教育理念的主要思想在于建立现实、感性、情境的真实化教学环境,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并使教学目标更加具体、明确和易于实现。
本文将从李吉林情境教学的基本理念、教学实践的方法、以及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李吉林情境教学的基本原理和教学目标1. 情境教学的基本原理李吉林情境教学的基本原理是以情境为中心,以自然、合理、相对真实的情境作为基础的教学模式。
它不同于传统的语言学习方法,强调语言的功能和应用,而不是语法规则和零散的词汇学习。
情境教学以自然的场景为背景,以情景中的语境为线索,帮助学生理解语言的真正含义和应用程序,并通过交互和互动式学习来加强对语言的掌握。
2. 教学目标李吉林情境教学的目标是打破传统教育中单一的、被动的教学模式,实现信息的交流、知识的共享,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教师的引导学习相结合。
教学目标主要分为两个方面:知识的理解和技能的掌握。
一方面,通过情境教学,学生可以学会如何应对不同的情境环境,灵活运用语言来交流和应对不同的任务。
另一方面,情境教学方案注重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能使学生具备主动参与、自我学习和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等技能,走向更高效的学习。
二、李吉林情境教学的教学实践方法1. 语言环境情境教学最核心的要素是营造合理的语言环境,语言环境需要具备一定的语境,有效的语言环境是获得实际用途技能的首要条件。
2. 浸泡式学习为了让学生获得更真实的学习体验并建立语境认知,方便学生在情境中自然地使用有关的语言,他提倡将自然情境与虚拟情境融合,即通过视频,多媒体等方式创造浸泡式的情境。
3. 监控与评估李吉林准确地评估学生学习的成果,是检测学习质量的关键。
给学生成长的快乐——《李吉林与情境教育》读后感受翻开《李吉林与情境教育》这本书时,首先吸引我的是照片中那一张张笑脸,一群天真活泼的孩子,簇拥在李吉林老师身边。
我想:正是这天真烂漫的笑容,才有了今天的情境教育吧。
而读完这本李老师自己编写的专著,在了解了她曲折的人生经历和成长过程,以及她对教育事业的不懈追求之后,我能够真切地感受李老师的人格魅力和诗意人生。
穿越李老师二十多年来走过的激情燃烧的岁月,我已深深地被李老师在教育改革之路上艰苦跋涉、勇攀高峰的智者风范所折服,惊叹于李老师在不懈的追求探索、实践创造中迸发的四射激情,也会铭记李老师那颗为了心灵的寄托而焕发的永不褪色的可贵童心。
《李吉林与情境教育》浓缩了李吉林老师二十多年在教育征途上艰苦求索的心血历程,这部充满诗意的作品,从“成长的故事、我心中的儿童教育、我和学生在课堂里、思想索引、权威评价”这几个层面生动地再现了情境教育的诞生和它与李老师整个教育事业和生命旅程相依相伴的过程。
读完此书,感动、佩服之情溢于言表。
一、童心永驻,不懈地追求自己心中的教育理想在李老师的眼中,孩子们就如同羽翼未丰的小鸟,他们人虽大却心存高远,他们渴求挂上一对柔软的翅膀,飞到小河,飞到大树,飞到高山,飞向高高的蓝天……儿童,变成了李老师心灵的挂念和倾注。
为了儿童的发展,李老师已经开始了情境教育的积极探索。
李老师缔造的情境教学,总是那么形真、情切、意远、理寓其中,自学对孩子们来说就是那样的随心所欲、惬意,课堂变成了孩子们灵性民主自由舒展的空间。
岁月的推移,上涌不跑、也跳旺销李老师那颗律动的童心。
在同行的眼里,李老师就是一个长大的孩子,她和孩子们一起在校园里玩耍嬉戏,一起回去野外踏青,一起回去草地上剥野花、捉住蝴蝶,校园内外,到处遗留下了她和孩子们的身影。
童心圣洁心间,李老师用童心回去体会童心,用童心回去病毒感染童心,用最帅的歌喉鸣声着心中理想的教育之歌。
与李老师较之,我们最缺乏的或许就是对孩子历久维持不变的爱情和永不抹杀的童心。
李吉林的四种愉快情境教学法1.带入情境:在探究的乐趣中持续地激发学习动机——变被动学习为自我需要教学是有目的的行为,是儿童求得发展的有意义的活动。
教学的目的,只有通过学习者本身的积极参与、内化、吸收才能实现。
教学的这一本质属性决定了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其能否主动地投入,成为教学成败的关键。
情境教学正是针对儿童蕴藏着的学习的主动性,把儿童带入情境,在探究的乐趣中,激发学习动机;又在连续的情境中,不断地强化学习动机。
一般来说,激发学习动机,在导入新课时进行,这是学习新课的重要一步。
情境教学十分讲究这一环节的掌握,根据不同的教材,采用不同的形式:或创设问题情境,造成悬念,让儿童因好奇而要学;或描绘画面,呈现形象,产生美感,使儿童因爱美而要学;或出示实物,在观察中引起思考,使儿童因探究而要学;或联系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产生亲切感,使儿童因贴近生活形成关注而要学;或触及儿童的情绪领域,唤起心灵的共鸣,使儿童因情感的驱动而要学……无论是好奇求知,还是情感、关注的需求求知,都能促使儿童形成一种努力去探究的心理。
这种探究心理的形成,对具有好奇心、求知欲望的儿童来讲,本身就是一种满足,一种乐趣。
其过程可简单地概括为:探究→满足→乐趣→内发性动机产生。
这就保证了儿童在接触新课时,带着热烈的情绪,主动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
儿童学习动机被激起后,若教学过程刻板、单一,儿童又会因失望而使已形成的动机弱化,以至消失。
因此在把儿童带入情境后,教师要根据课文情节的发展、内容的需要,使情境成为一个连续的动态的客体。
教师要有意识地把儿童一步步带入课文描写的相关情境,让儿童感到“情境即在眼前”、“我即在情境中”,使课文中描写的一个个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地再现在儿童的眼前;课文中描写的一个个特定空间,儿童可涉足其中,仿佛进入了其人可见、其声可闻、其景可观、其物可赏的境地。
客观的教学情境一环环引人入胜,儿童进入情境后的热烈情绪又反过来丰富了入胜的情境。
情境意涵、特征与建构李吉林的情境观探析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探析李吉林的情境观,通过对其情境意涵、特征以及建构方式的全面梳理和解读,揭示李吉林情境观的理论内涵和实践价值。
文章首先概述了李吉林情境观的基本理念,包括情境与认知、情感、行为的密切关系,以及情境在个体发展和社会适应中的重要作用。
接着,文章从多个维度分析了李吉林情境观的特征,包括情境的多元性、动态性、互动性和建构性,并探讨了这些特征如何影响个体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发展。
在此基础上,文章进一步探讨了李吉林情境观的建构方式,包括情境创设、情境体验、情境反思等关键环节,以及这些环节如何相互作用,共同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
通过本文的探讨,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李吉林情境观的核心理念和实践方法,为未来的教育和心理学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二、情境意涵的解析情境意涵,即情境所蕴含的内在意义和价值,是情境教育理论的核心组成部分。
情境意涵的解析,旨在深入探究情境的内在逻辑,理解其对于学生的教育意义,以及如何在教育实践中有效运用。
李吉林老师提出的情境观,强调了情境与学生认知、情感、行为之间的紧密联系。
她认为,情境不仅仅是外部环境的简单模拟,更是一种能够触动学生内心,引发其主动探究和积极体验的教育场景。
情境意涵的丰富性,决定了其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在情境意涵的解析中,我们首先要关注情境的创设。
一个富有意涵的情境,应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
情境的创设应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贴近,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符合,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情境的教育作用。
情境意涵的解析还需要关注情境与教学内容的融合。
情境不应仅仅是一个外在的框架,而应与教学内容紧密相连,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的教育整体。
在情境的创设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选择适合的情境形式,使情境与教学内容相互补充、相互促进。
情境意涵的解析还需要关注情境的教育价值。
情境教育不仅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要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李吉林的情境教育李吉林,1938年5月生,1956年毕业于江苏省南通女子师范,毕业后在南通师范第二附属小学任教。
现任江苏情境教育研究所所长,历任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全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教育实验研究会副理事长,教育部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兼职研究员,南京师范大学兼职教授等。
李吉林从教50年来,在许多领域作出了富有开拓性和独创性的贡献,丰富和发展了我国当代教育教学理论和教育改革实践,创立了“情境教学”“情境教育”和“情境课程”,构建了情境教育理论框架和操作体系,成为我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模式,被列为国家教育部向全国推广的八个教育科研项目之一,相关研究先后被列为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八五”“九五”“十五”重点课题。
2006年5月李吉林出版了八卷《李吉林文集》。
为进一步推广情境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开展中国与世界教育学界的对话与合作,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联合国亚太地区价值观教育中心、江苏省教育厅等于2008年11月23日,在南通联合举办了“李吉林情境教育国际论坛”。
来自教育部、中国教育学会、北京师范大学等数十所高校和美国、英国、日本等国近百名教育专家学者出席。
国内外的教育专家对李吉林老师在教育理论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方面的卓越成就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一、情境教学的理论框架李吉林老师从一个小学语文教师成长为一位教育家,是从情境教学的实验与研究开始的。
她借鉴有关大脑两半球的理论、暗示原理、移情原理等心理科学以及儿童学习语言的规律,建构了情境教学的理论框架,情境教学的理论框架概括起来就是“四特点”、“五原则”。
“四特点”是:(一)形真所谓形真,就是要求形象要具有真切感,神韵相似,能达到可意会,可想见就行。
如同京剧中运用的白描说法一样,演员一把船桨,就表示在水上行驶;摇一根竹鞭,就意味着跃马奔腾……虽然是如此简单,但是观众在台下看来却如同真的一般。
中国画里的白描写意,简要的几笔,就勾勒出形象,并不要求重彩,看来却是那样真切、栩栩如生。
李吉林与情境教学情境教学:创设充满智慧和情趣的空间以“情"为经,以“境”为纬,通过各种生动、具体的生活环境的创设,拉近了学科教学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距离,李吉林为学生的主动参与、主动发展开辟了现实的途径——1 为儿童的学习探索情境教育的探索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
时任语文教师的李吉林在教学中发现,语文教学远离学生的生活,远离语言学习应有的真情实感,学生的学习乐趣被淹没在大量枯燥乏味的字、词、句、篇的分析和训练中.受国外在语言教学中情景教学训练的启发,为了努力突破传统的条条框框、改变灌输式教学,李吉林开始了语文情境教学的探索.最初,情境教学以“创设情境,进行片断语言训练”为主。
由于在课堂教学中展示了生活情景,学生学习情绪很高,教学效果显著。
其后,李吉林确定了“带入情境,提供作文题材"的主题.通过引导学生在创设的教学情境中,通过观察、角色扮演等操作性尝试,获取作文题材,以自己的所感去表达.在“运用情境,进行审美教育”的实验阶段,李吉林又将情境教学和审美教育统一于语文教学中。
通过反思,李吉林体会到,情境教学探索的前几个阶段都不是单一的、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每一个阶段都包含着儿童发展的各方面的要素。
也就是说,儿童的发展是整体的。
之后,她提出了“凭借情境,促进儿童整体发展"的新思路,并总结出情境教学促进儿童发展的五条要素,即:以培养兴趣为前提,诱发主动性;以指导观察为基础,强化感受性;以发展思维为核心,着眼创造性;以激发情感为动因,渗透教育性;以训练语言为手段,贯穿实践性.随着教学研究实验的深入,李吉林发现,不只是语文教育,在整个学校教育内部,都存在着相似的问题:教育教学活动很难成为儿童的主观需求,这样势必阻碍儿童潜能的充分发展。
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李吉林将情境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成功经验顺其自然地推广开来,从一个班发展向一个年级,从一个学科发展向各个学科,从而在整个小学教育中构建了一个多元的情境络。
李吉林的情境教育观:1、应该说,我的小学语文情境教育的探索,它的起步是从“不满”开始的。
2、情境教学——情境教育——情境课程,正是在对孩子,对自己终身从事的事业的爱中,在对小学语文,小学教育日益加深的感悟中,在一心想着让孩子发展得早一点,好一点,全面一点,充分一点的强烈的愿望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3、儿童学习语文,固然大多是在课堂上,但他们不能远离生活学语文。
除了课堂应从校内扩大至校外,即便在教室里,生活的春风也应该吹拂进来,让语文带着生活的盎然春意。
4、语文教学的美育意义不仅仅能从“教美的语文”中获得,它还应该在“美美地教语文”过程中获得。
5、教育应该利用艺术,将艺术引进教育,使教育成为学习者主动的、乐于参与的活动。
在小学阅读中我把艺术的直观与语言描绘结合起来创设情境,再现课文描写的情境,从而找到了在阅读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
6、情境教育始终把教育与儿童的发展统一起来。
我提出的“着眼发展,着力基础”正是情境教育这一思想最明确的体现。
7、情境教学促进儿童发展的第一条、也是首要一条要素:以培养兴趣为前提,诱发主动性。
8、在运用情境教学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探索中,我发现富有美感的情境能激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喜爱。
因为美的魅力,他们的注意被吸引过来,他们的思维想象都会情不自禁投入其中。
9、指导儿童观察大自然,我概括出“选择美的事物”、“逐步增加观察”、“拓宽想象空间”三个要素。
10、儿童情感的生成和发展,其心理历程概括为:入情——动情——移情——抒情。
11、12、在语言训练中,我概括出三个要点:从模仿开始;注意创造性;培养独立性。
李吉林语录:1、美是教育的磁石,美使小学语文变得精彩,使学生和教师的生命在课堂上变得精彩。
2、一个语文教师,倘若一旦陷入应试的泥潭而无能为力时,他(她)就仿佛戴上枷锁,那么充满灵性的祖国语言文字在他(她)的教学里异化为莫名的怪物。
教和学同时成了苦役,疲惫、烦躁、厌恶不仅是孩子,同时也是教师的身心状态。
在“李吉林教育思想研讨会暨《李吉林文集》首发式”上的讲话李吉林一个和人世间最稚气的儿童生活了50年的小学老师,能出“文集”,这实在是意想不到的事。
我非常感谢我们伟大的时代,感谢我们部、省、市各级领导,感谢在座和没有能到会的许多热心专家,感谢人民教育出版社,感谢我们学校的领导和老师们,还要感谢我钟爱的儿童。
一、教育为儿童研究儿童,创新易于找到规律从“情境教学”到“情境教育”以及“情境课程”,一个课题做了28年,至今始终不喻。
我这股子韧劲从何而来?我出身贫寒,父亲很早就病逝,母亲是一个有初中文化的妇女。
在我的记忆中,童年并没有多少欢乐的记忆。
母亲年轻守寡,她对命运的不屈给我很大的影响。
母亲从不絮絮叨叨地教训我,限止我。
因此,我虽然没有优裕的物质生活,但母亲给了我一个宽松的成长空间。
小时候,我是个像男孩一样的调皮女孩。
为了享受助学金,我考上了女子师范。
在女师,我的老师都是修养很深和颇有见地的文化人。
在女师的日子里,老师培养了我对文学,对艺术以及体育方面的爱好,并且受到很强的专业思想的教育,这为我教好孩子,以至后来进行情境教育的探索都作了重要的铺垫。
所以,我写过一篇散文《女师,我成长的摇篮》。
1956年,在我的同学纷纷走进大学的时候,我为了照顾母亲,走进了小学。
这一进竟是50年,我自己都吃惊我的毅力和对小学教育事业的执著。
尤其是1966年到1976年,因为“种修正主义黑试验田”的罪名,而遭受十年的折磨。
十年,惶惶不可终日的三千多个日日夜夜,我没有向命运低头。
在屈辱中,我仍然舍不得离开课堂和我可爱的小学生。
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小平同志给我们带来了教育的春天。
我无比珍惜这劫后余生的年代,觉得浑身有一股使不完的劲,满怀热情地投身到改革的洪流中。
走进一年级的教室,孩子的眼睛告诉我,他们对小学学习生活怀有无限美好的憧憬。
一年级孩子真是带着幻想走进了小学的。
但是,当时那种单调的抽象的符号的学习,从形式到内容显然是让孩子的需求得不到满足的。
情境教学的心理学诠释——评李吉林教育
思想
李吉林教育思想是一种以生活情境的教学方法,它的核心理念是结合实际,引导学生自主研究,形成自觉的知识结构。
它的实践取决于学生的兴趣和实际情况,让学生在更自然、更真实的环境中,运用所学到的知识、技能和经验,来完成某个具体的任务。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李吉林教育思想强调研究者的主体性,通过情境教学的方式,以学生为主导,培养学生自主研究的能力,营造一种能够激发学生研究兴趣的教学氛围。
研究者在生活中的经历可以成为研究的起点,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知识。
另一方面,李吉林教育思想强调研究者的能力发展,以情境教学为基础,为研究者提供更多的机会,以实际的任务和活动,来指导研究者的思考、行动和情感,发展研究者的实践能力、自信心和独立思考能力。
最后,李吉林教育思想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生活情境为教学基础,以让学生参与和参与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增强研究者的自信心。
总之,李吉林教育思想是一种以生活情境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以参与和参与为教学方式的教育理念。
它有助于培养
学生的自主研究能力,发展研究者的实践能力、自信心和独立思考能力,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李吉林情境识字教学策略探析李吉林,中国著名的儿童教育家,他把在情境中实施快乐情境识字教学作为他的主要教学理念。
在他精心研究的这一教学模式中,情境教学是重要的关键组成部分。
他坚信,在情境中学习比较有效,孩子们可以更好地感受、理解和记住情境中的字母,同时他也为孩子搭建了安全、快乐的学习环境。
情境教学是李吉林情境识字教学法的核心,他认为,让学生体验真实生活中的状况,就能让他们更好地接受和理解,有效地学习。
因此,他把情境教学应用于识字教学,将孩子放置在一个有意义和安全的环境中,并以情景为孩子实操字母。
比如,在游戏中,他会让孩子去寻找以V开头的室内物件,让他们用外形来联想字母的音和形,从而锻炼他们的认字能力,同时他还会用卡通、故事等让孩子熟悉这些字母。
字母游戏另一个重要的特点是,孩子能够以自己的节奏来学习,而不是学校强制孩子进行给定的课程安排,这能让孩子思维不固定,不紧张。
对孩子来说,玩中学,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学习能力,也有助于培养孩子的热忱。
上课时,李吉林会先让孩子分组讨论,然后再让孩子举手发言,最后来回答孩子的问题。
以这种方式,可以使孩子们能够积极参与,激发兴趣,以更大的积极性、兴趣去接受知识学习,他也会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观点,让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加愉悦和享受。
此外,李吉林还重视个性化。
他强调,在学习过程中不要强加给学生,要根据孩子的学习特点,定制适合他们的学习形式,解决孩子在学习上遇到的问题。
他还会定期用玩具礼物激励孩子有所作为,鼓励他们勇敢面对困难,同时也激发出孩子的竞争意识和精力。
总的来说,李吉林的情境识字教学法下,以情境教学和字母游戏为重点,重视孩子的个性化,注重学习的自主性,营造安全和快乐的环境,他的方式适合多种年龄段的孩子,有助于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记忆力,增强孩子认识字母的能力。
之所以受到广泛认可,也是因为它给教师带来了新的教学思路和观念,在识字教学中試圖把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联系起来,既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心,也强调了学习的有趣性,使孩子在一个温暖的学习氛围中以快乐的心情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
李吉林语文情境教学思想及其启示李吉林语文情境教学思想及其启示
李吉林教育家发展出一套革新性的语文教学理论,称之为情境教学思想。
它将
教育的核心转向以学生的实际成长为中心,以情境为信息传递主体,以活动为主要手段,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方式,在当今教育领域具有重大的意义。
基于情境教学思想,教师可以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建构有效的情境,使学生能够
积极参与课堂,切实锻炼自身思维能力,培养他们全面发展的能力。
同时,教师可以把正确的知识和信息融入学生的学习体验和生活中,从而在言语、文字、思想等多方面达到有效教育的目的。
此外,情境教学思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学习环境,提高课堂效率,调动学
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情境教学方法中,学生可以建立有效的联系,从而更加认真读书,更快懂得新知识,发挥出学习的主动性,加强他们对语文学习的责任感,从而真正实现教育的目标。
总体来讲,李吉林教育家的语文情境教学思想既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又能有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和挖掘学生的潜能和才能,改善学生的学习绩效,更重要的是能够使学生更加深刻地洞悉语文知识,树立正确的理念和价值观,受益一生。
李吉林情景教学理念对语文教学的意义摘要:一、引言二、李吉林情景教学理念的内涵1.情景教学的定义2.李吉林情景教学理念的特点三、李吉林情景教学理念对语文教学的积极影响1.提高学生兴趣和参与度2.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3.强化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4.促进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四、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应用李吉林情景教学理念1.创设生动、真实的教学情境2.结合课程内容,开展实践活动3.利用现代技术手段,丰富教学手段4.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五、结论正文:【引言】在我国教育领域,李吉林老师的情景教学理念独树一帜,为广大语文教师提供了宝贵的教学启示。
本文将从李吉林情景教学理念的内涵、对语文教学的积极影响以及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应用这一理念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李吉林情景教学理念的内涵】1.情景教学的定义情景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现实生活为背景,通过模拟现实情境,引导学生参与、体验、感悟的教学模式。
2.李吉林情景教学理念的特点李吉林情景教学理念强调教学活动要紧密结合生活实际,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倡导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李吉林情景教学理念对语文教学的积极影响】1.提高学生兴趣和参与度通过创设生动、真实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2.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情景教学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3.强化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在情景教学中,学生有更多机会进行互动交流,有效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
4.促进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情景教学强调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提高教学质量。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应用李吉林情景教学理念】1.创设生动、真实的教学情境教师应根据课程内容,设计富有情境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身临其境的氛围中学习。
2.结合课程内容,开展实践活动将课程内容与实践活动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巩固知识。
李吉林的情景教学法第一部分情境教学的类型情境根据刺激物对儿童感官或思维活动所引起的不同作用。
大致分为实体情境、模拟情境、语表情境、想象情境及推理情境。
(一)实体情境实体情境即以物体原型为主的情境。
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去所见的山川田野,风云雨雪,花草树木,鸟兽虫鱼等都是实体情境;在课堂所出示的实物、标本,如珊瑚、指南针、松果等也是实体情境。
实体情境因其本身的具体化,使学生看得到,摸得着,易于感受,易于理解。
凭借实体情境,可以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从而加深对事物的认识。
(二)模拟情境模拟情境是在相似原理的基础上产生的。
以实体创设情境具体而真实,固然有它的优越性,但也不可避免地有它的局限性,客观上不可能具备那么多的实体;主观上亦不需要事事物物以实体出现。
模拟情境,则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运用一定的手段进行复现,达到形象地反映事物的特点就行。
如图画再现,音乐渲染,角色扮演,都是属模拟情境。
因为是模拟,就和实体相似。
儿童进入模拟情境就可通过眼前形象和实际感受,联系已积累的经验,展开联想与想象,使情境丰富而逼真。
同时,由于模拟情境,只需相似而已,在运用时,就显得简便易行。
画一个萝卜点上三笔作眼睛、嘴巴,就表示是“萝卜娃娃”;很有节奏地哼唱贺绿汀的《游击队之歌》,让学生通过歌曲的节奏、旋律的感受,可想象游击队员英勇善战,出没在深山阔水之间,有力地消灭敌人的英雄形象,从而理解游击队员是“神枪手”、“飞行军”等诗句和意境。
由学生担当角色,进行表演,也属模拟情境。
利用孩子平时积累的有关森林、小河、田野等表象作为背景,那小动物的头饰,人格化的雪花、腊梅、大萝卜春姑娘、冬爷爷……连同儿童的情感,在想象的情境中活跃闪现。
应该说,无论是担任角色,还是在座位上作观众的,几乎都一同借助模拟情境去体验、感受。
由于模拟情境,只求相似,所以它是情境教学中常用的一种。
(三)语表情境语表情境即运用语言表述的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