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校传染病疫情处置流程图

学校传染病疫情处置流程图

学校传染病疫情处置流程图

学校传染病疫情处置流程图

晨检、因病缺课

学生到医院就诊

登记追查

发现传染病异常信息

传染病疫情报告人核实疫情

教育行政部门学校

辖区疾控中心

卫生计生行政部

组织临床、疾控专家诊

断、流调、实验室检测

对学校进行终末消毒

排除诊断

辖区疾控中心

在卫计生部门的指导下开

展传染病防控相关工作

对学校健康教育

流行性学调查,密切

接触者判定

医学观察

学生返校

隔离治疗

学校结核病暴发疫情的应急处置流程图

附件1 学校结核病暴发疫情的应急处置流程图

附件2

学校暴发疫情预警信息及现场调查核实结果

现场调查核实时间:年月日 现场调查核实人员: 附件3 健康教育材料(参照模板) 肺结核病是由结核菌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在我国现阶段仍然属于多发病、常见病。

结核菌主要经呼吸道传播。传染性肺结核病人在咳嗽、打喷嚏、大声说话时,会把带有结核菌的飞沫播散到空气中,周围人群吸入带有结核菌的飞沫即可能受到传染。 个体受结核菌传染的机会非常多,包括日常的工作、学习、生活、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参加社交活动等。理论上讲,只要你与传染性肺结核病人发生密切接触,就有可能受到传染,因此结核感染在我国很普遍。学生和民工是结核病发病的高危人群。 感染结核菌不等于发生结核病。研究表明,个体在感染结核菌后发生结核病的可能性约为10%。感染者是否发病主要取决于结核菌的毒力和数量以及感染者的免疫状态,其中个体的免疫状态特别重要。如果感染者过度劳累、紧张、营养不良、长时间生活作息不规律、年老体弱、伴有慢性病或其他导致身体免疫力下降的疾病因素,个体的发病机会就会明显增加。 如果出现咳嗽、咳痰二周以上,或有咳血、血痰等症状,应怀疑自己得了结核病,要及时到结核病防治专业机构进行检查和治疗,国家对活动性肺结核病人执行免费的检查和治疗政策。得了结核病,要遵照医嘱,坚持规律治疗6-8个月,结核病是可以治愈的。 附件4 肺结核患者的个案调查内容 一、基本情况

1、患者姓名(如为14岁以下儿童,其家长姓名) 2、性别 3、出生年月 4、所在的学校(工地)名称 5、所在的院系(年级)、班级 6、所居住的宿舍 7、详细住址 8、联系方式 二、发病、诊断和治疗情况 1、本次症状出现的日期 2、发病时的主要症状 3、首次就诊日期和就诊医疗机构名称 4、PPD检查结果:平均直径 mm. 5、胸部X光片结果 6、痰菌实验室检查结果 痰涂片 痰培养

传染病的处置规范与处置流程

传染病的处置规范与处 置流程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5.传染病疫情处置流程

二、内容 (一)发现、登记 规范填写门诊日志、入/出院登记本、X线室或化验室检测结果登记本。首诊医生在诊疗过程中发现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后,按照要求填写《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 (二)报告 1.报告程序与方式 已开通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的单位,在规定时间内使用该系统报告;未开通网络直报系统的单位,按相关要求通过传真、电话等方式尽快进行疫情报告,同时送(寄)出传染病报告卡至辖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根据疫情,当怀疑有传染病暴发流行的可能时,应依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2.报告时限 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或疑似病人以及按照甲类管理的传染病时,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应于2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直报系统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于2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 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4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 3.做好传染病报告的订正工作,对漏报的传染病病人,应及时补报。 (三)处理

1.病人处置。对传染病患者,原则上要求就地隔离治疗,不具备隔离条件和相应救治能力的单位,应将病人及其病历记录复印件一并转移至具备相应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 2.消毒处理。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对本单位内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场所、物品以及医疗废物,实施消毒和无害化处置。 3.病人的流行病学调查和随访。协助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做好流行病学调查和重点管理的传染病居家病人的随访工作。 4.密切接触者管理。协助专业公共卫生机构查找密切接触者,按照有关要求做好管理工作。 (五)协助上级专业防治机构做好结核病和艾滋病患者的宣传、指导服务以及非住院病人的治疗管理工作,相关技术要求参照有关规定。

传染病处置规范与流程图

朝阳医院传染病处置规范和处置流程图 一、对象 辖区内法定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密切接触者及相关人群。 二、内容 (一)发现、登记 规范填写门诊日志、入/出院登记本、X线室或化验室检测结果登记本。首诊医生在诊疗过程中发现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后,按照要求填写《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 (二)报告 1.报告程序与方式 已开通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的单位,在规定时间内使用该系统报告;未开通网络直报系统的单位,按相关要求通过传真、电话等方式尽快进行疫情报告,同时送(寄)出传染病报告卡至辖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根据疫情,当怀疑有传染病暴发流行的可能时,应依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2.报告时限 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或疑似病人以及按照甲类管理的传染病时,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应于2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直报系统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于2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 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4小时内进行

网络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4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 3.做好传染病报告的订正工作,对漏报的传染病病人,应及时补报。 (三)处理 1.病人处置。对传染病患者,原则上要求就地隔离治疗,不具备隔离条件和相应救治能力的单位,应将病人及其病历记录复印件一并转移至具备相应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 2.消毒处理。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对本单位内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场所、物品以及医疗废物,实施消毒和无害化处置。 3.病人的流行病学调查和随访。协助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做好流行病学调查和重点管理的传染病居家病人的随访工作。 4.密切接触者管理。协助专业公共卫生机构查找密切接触者,按照有关要求做好管理工作。 (五)协助上级专业防治机构做好结核病和艾滋病患者的宣传、指导服务以及非住院病人的治疗管理工作,相关技术要求参照有关规定。

学校疫情处理流程 (2).doc

疫情处理流程 学校所在地区发生的可能对学校师生员工健康造成危害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①学校发生集体食物中毒;②甲类、乙类、丙类传染病在短期内爆发流行;③因学校实验室有毒物(药)的泄漏,造成人员急性中毒;④发生在校园内经市级以上卫生防疫部门认定的其他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⑤在一个镇乡(街道)区域由学校发现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各级校园公共卫生类应急工作组和学校应在当地政府和卫生防疫部门的统一领导下,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严重程度,做好相应的应急处置工作。 ㈠应急反应措施 1、校园公共卫生类应急工作组应急反应方式 发生校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校园公共卫生类应急工作组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部署下,按照分级响应的原则,根据相应级别做出应急反应。 2、学校应急反应方式 校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要采取边调查、边处理、边抢救、边核实、边报告的方式,以有效措施控制事态发展。 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反应 (1)学校的应急反应 事件发生后,现场的教职员工应立即将相关情况报告学校领导;学校领导接到报告后,必须立即赶赴现场组织实施以下应急措施:联系长乐市卫生部门(医院),对中毒或患病人员进行救治;立即向长乐

市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和主管校园公共卫生类应急工作组报告(事件发生时间、地点、造成伤害的人数;事件初步性质、发生的可能原因);追回已出售(发出)的可疑中毒食品或物品;或通知有关人员停止食用可疑中毒食品、停止使用可疑的中毒物品;停止出售和封存剩余可疑的中毒食品和物品;控制或切断可疑水源。对于食物中毒人数超过100人并出现死亡病例和发生甲类、乙类、丙类传染病爆发流行的实行24小时值班和每日“零报告”制度。 学校要与中毒或患病人员(特别是中小学生或病情严重者)家长、冢属进行联系,通报情况,做好思想工作,稳定其情绪;积极配合卫生疾病控制部门封锁和保护事发现场,对中毒食品、物品等取样留验,对相关场所、人员进行致病因素的排查,对中毒现场、可疑污染区进行消毒和处理,对与肺鼠疫、肺炭疽、霍乱、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有密切接触者实施相应的隔离措施;或配合公安部门进行现场取样,开展侦破工作。 按照吴航街道党委政府和长乐市卫生防疫部门要求,认真落实其他紧急应对措施;对学校不能解决的问题及时报告主管校园公共卫生类应急工作组和当地政府以及卫生防疫部门,并请求支持和帮助;在学校适当的范围通报校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基本情况以及采取的措施,稳定师生员工情绪,并开展相应的卫生宣传教育,提高师生员工的预防与自我保护意识。上报事件控制情况、患病(中毒)人员治疗与病情变化情况,造成事故的原因,已经或准备采取的整改措施。

疫情应急处理流程图

霍乱疫情应急处理流程图 流行病学:病例确认、个案调查流行因素调查、分析密切接触者追踪调查疫情资料分析和报告趋势分析确定疫点疫区以及提出交通检疫、封锁等强制性措施的建议保护易感人群疫情控制及效果评价病人采样隔离 治疗隔离病区 消毒污染物无 害化处理 监督、疾控、医疗机构的疫情报 告、隔离、消毒等工作协助密切 接触者医学观察的管理.食品卫 生、饮水卫生和环境卫生监督、 执法与评估 实验室: 病例、密切接触者、食品、环境等标本采集病 原分离与鉴定,保存与上送 药敏检测 消毒:疫点消毒、杀 虫灭蝇指导医院消毒 消毒效果评价

人间鼠疫应急处理流程

肺炭疽应急处理流程图 成立疫情处理领导小组疫情发 生县级或及其以上) 后勤保障、生产生活、健康教育、 对外宣传 部门协调应对社会及媒体、整体宣传 事件初次报告、进程报告、结案报告

典、人禽流感疫情应急处理流程图 乡镇、社区医疗机构发现发热肺炎原因待查病例转院区县级以上医院诊断发热肺 炎原因待查病例 询问流行病学史 医院内专家会诊 不能排除SARS/ 人禽流感病 例 区县级专家组会诊 不能排除SARS/ 人禽流感病 例 市级专家组会诊SARS/人禽流感预警病例 排除SARS/ 人 禽流感病例 省级专家组会诊 网上订正 人禽流感/首例SARS需国家级确认 SARS人/ 禽流感病例疑似或诊断病例 医院:网络直报/隔离治疗CDC :密接 调查/医学观察/疫点消毒卫生厅:专家 组分级建议禽流感需通报农业部门 区县级CDC 市级 CDC 省级CDC 市卫生局(应急办公室) 省卫生厅(应急办公室) 流调:病例调查/登记密接/ 疫点消毒采样:咽拭、血清 密接被动观察 省指定机构检测:SARS/ 禽流感其他呼吸道病原

传染病处置要求规范与流程图

医院传染病处置规和处置流程图 一、对象 辖区法定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密切接触者及相关人群。 二、容 (一)发现、登记 规填写门诊日志、入/出院登记本、X线室或化验室检测结果登记本。首诊医生在诊疗过程中发现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后,按照要求填写《中华人民国传染病报告卡》。 (二)报告 1.报告程序与方式 已开通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的单位,在规定时间使用该系统报告;未开通网络直报系统的单位,按相关要求通过传真、等方式尽快进行疫情报告,同时送(寄)出传染病报告卡至辖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根据疫情,当怀疑有传染病暴发流行的可能时,应依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2.报告时限 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或疑似病人以及按照甲类管理的传染病时,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应于2小时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直报系统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小时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于2小时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 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4小时进行网

络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4小时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 3.做好传染病报告的订正工作,对漏报的传染病病人,应及时补报。 (三)处理 1.病人处置。对传染病患者,原则上要求就地隔离治疗,不具备隔离条件和相应救治能力的单位,应将病人及其病历记录复印件一并转移至具备相应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 2.消毒处理。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对本单位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场所、物品以及医疗废物,实施消毒和无害化处置。 3.病人的流行病学调查和随访。协助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做好流行病学调查和重点管理的传染病居家病人的随访工作。 4.密切接触者管理。协助专业公共卫生机构查找密切接触者,按照有关要求做好管理工作。 (五)协助上级专业防治机构做好结核病和艾滋病患者的宣传、指导服务以及非住院病人的治疗管理工作,相关技术要求参照有关规定。

传染病防治工作流程图.doc

学校传染病报告流程图 学校: 时间: 学校传染病报告流程图 晨午检发现患病学生班主任发现因病缺课学生 辖区医院医务室学校疫情管理人员就诊(随访追踪)

医院疫情管理人员 传染病网络直报疾控中心 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流程 为进一步加强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防范传染病在学校内的暴发流行,维护正常教学秩序,保障广大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试行)》要求,下发《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流程》。 一、组织机构 组长:校长 副组长:主管副校长(或主管主任)保健教师(校医) 组员:各班班主任教师 二、疫情报告程序 ┌——→主管校长(或主管主任)——→校长 各班班主任┌——————→区疾控中心 └——→保健教师(校医)—→教育局体卫艺科 └——————→保健所

三、相关职责 1、在卫生部门指导下,根据教育行政部门的部署,制定本校的传染病等突发公共卫生应急预案; 2、建立一把手负总责与分管校长具体抓的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责任制,并将责任分解到部门、落实到人; 3、明确并落实传染病疫情信息报告人; 4、具体落实学校防控传染病各项措施; 5、保障防控传染病所必须的物质、场所、人员与经费; 6、学校暴发传染病疫情时,配合卫生部门做好学校传染病暴发疫情的处理等工作。 四、具体要求 学校传染病疫情监测与报告应当建立由学生到教师、到学校疫情报告人、到学校领导的传染病疫情发现、信息登记与报告制度,建立学生晨检、因病缺勤病因追查与登记制度,落实消毒通风措施。 (一)保健教师(校医)为学校疫情报告人 1、在校长的领导下,具体负责本单位传染病疫情和疑似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工作; 2、协助本单位建立、健全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发现及报告相关工作制度及工作流程; 3、定期对全校学生的出勤、健康情况进行巡查; 4、负责指导全校学生的晨检工作,并将排查情况记录在学生因病缺勤、传染病早期症状、疑似传染病病人患病及病因排查结果登记日志上。 5、负责全校消毒药液的配制,指导后勤消毒人员做好消毒工作。

传染病的处置规范与处置流程

5.传染病疫情处置流程

传染病处置规范一、对象

辖区内法定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密切接触者及相关人群。 二、内容 (一)发现、登记 规范填写门诊日志、入/出院登记本、X线室或化验室检测结果登记本。首诊医生在诊疗过程中发现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后,按照要求填写《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 (二)报告 1.报告程序与方式 已开通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的单位,在规定时间内使用该系统报告;未开通网络直报系统的单位,按相关要求通过传真、电话等方式尽快进行疫情报告,同时送(寄)出传染病报告卡至辖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根据疫情,当怀疑有传染病暴发流行的可能时,应依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2.报告时限 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或疑似病人以及按照甲类管理的传染病时,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应于2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直报系统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于2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 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4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 3.做好传染病报告的订正工作,对漏报的传染病病人,应及时补报。 (三)处理

1.病人处置。对传染病患者,原则上要求就地隔离治疗,不具备隔离条件和相应救治能力的单位,应将病人及其病历记录复印件一并转移至具备相应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 2.消毒处理。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对本单位内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场所、物品以及医疗废物,实施消毒和无害化处置。 3.病人的流行病学调查和随访。协助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做好流行病学调查和重点管理的传染病居家病人的随访工作。 4.密切接触者管理。协助专业公共卫生机构查找密切接触者,按照有关要求做好管理工作。 (五)协助上级专业防治机构做好结核病和艾滋病患者的宣传、指导服务以及非住院病人的治疗管理工作,相关技术要求参照有关规定。

学校疫情报告及处理流程

学校疫情报告及处理流程(一)、疫情报告流程 1、班级发生传染病后,班主任及时报告卫生室。卫生老师追查病因后,班主任立即组织学生开窗通风,在卫生老师指导下做好相关消毒隔离工作。同时与家长联系,学生立即隔离就诊。 2、卫生老师立即报告校领导,在报告当地卫生部门和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校长专职报告上级教育局。 3、校卫生室立即采取相应消毒隔离措施,做好疾病防治知识指导。和密切接触人员的观察工作,即使发现疾病早期症状,并对密切接触人员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4、班级中发生同样传染病3例以上,应联系校长采取措施,将整个班级学生隔离到非教学区。必要时在校门口晨检以防止病原进校、传播。停止该班级的一切公共教师活动。 5、学校领导、班主任、心理老师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合理安排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6、卫生室做好患者随访,隔离期后返校必须严格复诊制度。 7、卫生室做好疫情的登记处理记录,协助疾控中心的病原学调查。 8、卫生室和政教处做好相关防病知识宣教工作。

(二)学校疫情处理流程 1、一旦发现有发热、咳嗽、乏力等新冠肺炎相似症状人员,应立即将其转至临时隔离室并上报,同时由学校及时联系属地卫生健康机构处理,并协助做好流调工作。 2、组织开窗通风,在卫生老师指导下做好相关消毒隔离工作。并对密切接触人员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做好疫情防治知识指导。 3、立即与家属或家长联系告知情况。 4、整个学校所有班级进行隔离,所有人带好口罩和手套等防护措施,杜绝一切相应活动,直至疾控人员到来指导。 5、学校领导、班主任、心理老师做好师生的心理疏导工作。合理安排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6、在卫生部门的指导下,根据实际情况,相应调整教学方式,暂时避免集中上课或学校在报请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后,相关班级实行停课;或全校停课。 7、采取停课措施的班级或学校,合理调整教学计划、课程安排和教学形式,采用网络咨询与指导、学生自学等方式进行学习。做到教师辅导不停,学生自学不停。如学校停课放假,学校领导和教师(非密切接触者)要坚守岗位,加强与学生和家长的联系。 8尊重和满足师生的知情权,主动、及时、准确地公布疫情及防治的信息。对教职工和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消除

传染病暴发事件处理机制与流程[1]

重大传染病暴发流行、聚集性症候群、 医院感染暴发流行处理机制与流程 健全突发事件组织机构,成立领导小组,正确指挥,快速反应,积极应对 (一)成立领导小组: 组长:王学好 副组长:黄凯 组员:吴万军闫惠武徐宽尧刘宇罗海霞 (二)技术专家组,对遇到的突发事件的处置进行指导。 医疗组:黄凯吴万军罗红利狄刚曾宪波 疫情报告管理组:罗海霞景琳赵红 后勤保障组:闫惠武徐宽尧吴文胜 (三)及时报告请示;根据卫生部的有关规定,按规定时间向县疾控中心和县卫生局报告;同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将突发事件情况的措施和现状简要进行汇报。 (四)及时对决策作出必要的调整和修改,在收集信息基础上,计划执行过程一定要保持灵活性,必要时进行调整。 (五)重视与公众和新闻媒介合作;通过媒体,让社会了解事件的真相、医院态度;通过媒体树立医院在突发事件中的好形象。 二、强调分工合作,在处置突发事件的过程中,强调相互配合,防止相互推诿,做好人员、财产、设备等筹备工作: 医疗组:负责诊断、治疗、抢救预防等工作。

疫情报告管理组:负责疫情报告和个案调查 后勤保障组:负责药品、设备、器材、病房设施等工作 三、采取果断措施,切断一切感染途径 (一)开展健康教育,以提高防护意识:利用周会进行动员,请专家对传染病暴发流行、不明原因疾病、医院感染暴发流行的发病原因、诊断标准、治疗原则进行专题讲座及重点科室的所有工作人员强化培训,使医务人员熟练掌握防治知识和技能,做好自我防护工作。(二)准备防护用品、预防用药:筹备和购买防护用品及预防药品。(三)认真执行传染病防治法,按要求成立感染科,开展传染病预检分诊工作,对传染病病人,重点可疑病人要上报疫情。建立隔离区,对病区进行分区(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配备必要的设备。(四)对病区医务人员实行隔离管理和重点保护。 医务人员参加传染病治疗期间,严禁离开隔离区,同时,为他们在病区内提供必需生活用品等,在规定时间内进行隔离医学观察。 (五)严格污物和垃圾处理:病区楼内污物通道与医疗通道严格区分,各病区的污物和垃圾直接由病区从专门通道送到固定地点,能焚烧的立即焚烧;需要重复使用和不能焚烧处理应进行消毒浸泡处理直接通过专门通道运送到指定地点处理。加大污水处理的消毒剂量。 (六)加强消毒管理:对全院医疗工作地点和病区进行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感染监控办公室负责督促检查,工作人员严格执行标准预防措施,对隔离病区内的污染物品要按照医疗垃圾处理办法进行处理。(七)保护易感受人群:为全院人员发放预防用药。对重点科室及隔

疫情应急处理流程图

霍乱疫情应急处理流程图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区县CDC 电话记录报同级卫生行政部门,派遣专业人员带齐必要物品赶赴现场 网络直报 生发现疑似个体医霍乱病例 询问首诊医生诊疗情况、个案调查采集相关标本、病原学检测、指导医院的隔现场初步调查、核实诊断离、消毒、灭蝇、杀虫初步流行病学调查 登记根据需要,地区或省级CDC、卫生监督机构指导工作用药前采样医疗救治确诊、明确散发或爆发 逐级报告排隔离 除消毒 杀虫、灭蝇成立霍乱疫情领导小组(一般:县级;较大:地区级;重大:省级 分级由各级专家组确定) 修订报告 报同级卫生行政部综合协调疫情处理工作有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汇总、门 领导小组办公评估,逐级上报(进展报告和结案报告) 疫情控制医疗救治卫生监督健康教育后勤保障

其他相关政府部门流行病学:经费、车辆、监督、疾控、医疗机构的疫对群众的病人采样病例确认、个案调查人员、消毒情报告、隔离、消毒等工作肠道传染隔离治疗开展相关疫情处理流行因素调查、分析药品和器协助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的管病知识的工作、必要时实施隔离病区消毒密切接触者追踪调查 材、治疗药理.食品卫生、饮水卫生和环宣传交通检疫、疫区封污染物无害化疫情资料分析和报告趋 品的准备和境卫生监督、执法与评估势分析锁和安全保卫等处理调度确定疫点疫区以及提出交通检疫、封锁等强制性实验室:消毒:措施的建议疫点消毒、杀虫灭蝇病例、密切接触者、食品、环境等标本采集保护易感人群指导医院消毒病原分离与鉴定,保存与上送疫情控制及效果评价消毒效果评价药敏检测 基层医疗机构上报至疾控机构的疑似病例责任报告人网上直报的疑似病例 人间鼠疫应急处理流程 区县级疾控机构 疑似 鼠疫逐级上报至各级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和疾控机构。人间鼠疫疫情的判定由省(区)级疾控机构做出

XX学校疫情防控应急处置流程

XX学校疫情防控应急处置流程 如发现新冠肺炎病例(含确诊病例、临床诊断病例、疑似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时,学校应立即启动新冠应急预案。 1.发现报告。一旦发现疑似病人,值班老师或班主任立即向当日值班校领导报告情况,值班领导待核实情况后,向学校疫情防控领导小组汇报,由领导小组组长启动应急处置流程,综合协调、疫情监测、救治处置、对外联络、消毒防疫、宣传教育各组当班教职工按照职责分工开展工作。 2.组织隔离。进一步提升封闭管理等级,住校学生不得离校,严格控制外来人员进入校园。迅速将患病学生带到隔离室观察,稳定学生情绪后,对疫情学生进行初步救治。患病学生所在班级其他学生停止校内常态活动,转移到备用教室,消毒防疫组对该班教室进行消毒。 3.送医救治。教职员工如出现发热、干咳、乏力、鼻塞、流涕、咽痛、腹泻等症状,应当立即上报学校负责人,并及时按规定去定点医院就医。尽量避免乘坐公交、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前往医院路上和医院内应当全程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其他更高级别的口罩)。学生如出现发热、干咳、乏力、鼻塞、流涕、咽痛、腹泻等症状,应立即引导患者到临时医学隔离观察场所进行隔离,初步排查后,报告学校辖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联系120救护车(或学校疫情专车)送辖区定点医院诊治。 4.全面排查。配合疾控机构流行病学调查,对所有接触过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的人员进行调查,确定密切接触者。除密切接触者外,与病例曾接触过但不符合密切接触者判定原则的人员,判定为一般接触者。对一般接触者要做好登记,并进行健康风险告知,嘱其一旦出现发热、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以及腹泻、结膜充血等症状时要及时就医,并要求主动告知近期活动史,做好体温检测,佩戴口罩。 5.疫情上报。如学生被确诊为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及时将感染情况和排查情况上报校疫情防控领导小组,由领导小组第一时间上报区教体局和疾控中心;并将密切接触者排查情况通报相关师生家长及所在街道(社区)。 6.应急消毒。立即对隔离观察区、疫情学生活动区域进行应急消毒处理。一旦出现确诊病例,每天按要求加大频次进行消杀,消杀范围包括教室、图书馆、

学校疫情防控应急处置流程

学校疫情防控应急处置流程 一、自感不适或检测异常的处置 在校内任何场所,一旦自感不适或检测发现师生员工体温≥37.3℃,应由所在场所相关工作人员,立即将异常人员带至就近的临时留观点,为其佩戴一次性口罩(已佩戴的确认佩戴规范),并在旁陪护安抚,同时报告学校疫情联络员(一般为学校校医或分管校领导)。异常人员带离后,场所其他工作人员登记现场师生员工个人信息(如果人员位置固定,也可以不用登记),提醒在场人员做好个人防护,注意规范佩戴口罩,勤洗手,减少人员接触,注意观察自身状况,然后继续正常在校学习生活。没有接到排除信息前,有关现场人员不得离校。 二、临时留观点的处置 在临时留观点,一般由定点联系医院驻校医生或校医对有异常情况的人员再次进行体温检测(应使用水银体温计检测腋温)和简单询问,如果确认体温≥37.3℃或有咳嗽、腹泻等症状,则启动应急处置;如有境外或省外重点疫区旅居史或接触史等流行病学史的,应参照疑似病例处置,立即启动应急处置。如果体温<37.3℃,由校医或定点联系医院驻校医生根据实际,决定继续观察、返回恢复正常学习生活或启动应急处置。

三、转运与诊治 启动应急处置后,按照联防联控机制,原则上由学校通知120救护车到校,转运患病人员至指定的定点医疗机构发热门诊进行诊治。患病人员是学生的要通知家长,中、高风险地区不允许家长自驾运送,低风险地区可由家长自驾运送学生到指定的定点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学校有关工作人员应在做好个人防护后(二级防护,佩戴N95口罩、手套和工作服),随行赴医疗机构予以协助,并做好记录。 定点医疗机构经诊断排除新冠肺炎的,原则上须由医院提供诊断证明,症状消失(发热患者症状消失48小时后,呕吐腹泻患者需症状消失72小时后)、身体痊愈再返校,严禁带病返校。学校要及时将排除信息通知现场登记的师生员工,提醒其仍需做好个人防护和观察。 师生被诊断为确诊、疑似新冠肺炎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的,第一时间按要求上报。学校要第一时间上报主管教育部门、当地疾控机构、当地疫情处置领导小组办公室,并告知患病人员家长(家属)。 四、确诊后处置与善后处理 在当地疫情处置领导小组统一组织下,疾控机构第一时间进校指导学校共同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密切接触者筛查、确定集中医学隔离人员范围、对相关场所进行终末消毒等工作;公安部门应第一时间到达现场维护秩序。如需要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的人员为未成年学生的,学校

学校疫情处理流程教学提纲

学校疫情处理流程

疫情处理流程 学校所在地区发生的可能对学校师生员工健康造成危害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①学校发生集体食物中毒;②甲类、乙类、丙类传染病在短期内爆发流行;③因学校实验室有毒物(药)的泄漏,造成人员急性中毒;④发生在校园内经市级以上卫生防疫部门认定的其他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⑤在一个镇乡(街道)区域由学校发现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各级校园公共卫生类应急工作组和学校应在当地政府和卫生防疫部门的统一领导下,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严重程度,做好相应的应急处置工作。 ㈠应急反应措施 1、校园公共卫生类应急工作组应急反应方式 发生校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校园公共卫生类应急工作组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部署下,按照分级响应的原则,根据相应级别做出应急反应。 2、学校应急反应方式 校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要采取边调查、边处理、边抢救、边核实、边报告的方式,以有效措施控制事态发展。 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反应 (1)学校的应急反应 事件发生后,现场的教职员工应立即将相关情况报告学校领导;学校领导接到报告后,必须立即赶赴现场组织实施以下应急措施:联系长乐市卫生部门(医院),对中毒或患病人员进行救治;立

即向长乐市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和主管校园公共卫生类应急工作组报告(事件发生时间、地点、造成伤害的人数;事件初步性质、发生的可能原因);追回已出售(发出)的可疑中毒食品或物品;或通知有关人员停止食用可疑中毒食品、停止使用可疑的中毒物品;停止出售和封存剩余可疑的中毒食品和物品;控制或切断可疑水源。对于食物中毒人数超过100人并出现死亡病例和发生甲类、乙类、丙类传染病爆发流行的实行24小时值班和每日“零报告”制度。 学校要与中毒或患病人员(特别是中小学生或病情严重者)家长、冢属进行联系,通报情况,做好思想工作,稳定其情绪;积极配合卫生疾病控制部门封锁和保护事发现场,对中毒食品、物品等取样留验,对相关场所、人员进行致病因素的排查,对中毒现场、可疑污染区进行消毒和处理,对与肺鼠疫、肺炭疽、霍乱、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有密切接触者实施相应的隔离措施;或配合公安部门进行现场取样,开展侦破工作。 按照吴航街道党委政府和长乐市卫生防疫部门要求,认真落实其他紧急应对措施;对学校不能解决的问题及时报告主管校园公共卫生类应急工作组和当地政府以及卫生防疫部门,并请求支持和帮助;在学校适当的范围通报校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基本情况以及采取的措施,稳定师生员工情绪,并开展相应的卫生宣传教育,提高师生员工的预防与自我保护意识。上报事件控制情况、患病(中毒)人员治疗与病情变化情况,造成事故的原因,已经或准备采取的整改措施。

传染病应急预案准备和相应预案及处理流程图

为进一步做好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工作,切实保障全体员工和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法》的规定和要求,结合我司实际,制定本预案。 1、紧急事故名称 传染病 2、事件后果 传染病会影响全体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而且产品也可能成为各种传染病毒的载体,直接危害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3、指导思想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法》的规定和要求,在公司的统一领导下,贯彻落实防治传染病的有关法律、法规,本着“科学预防、依法管理、分级负责、快速反应”的工作原则,全面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工作要求,周密计划,精心安排,实现对传染病的可持续控制。 4、组织领导机构 成立预防与控制传染病领导小组(见附录) 职责:根据病情预测和变化情况,及时召开会议,研究制定我司防控工作的制度、措施,检查、督导学校各部门防控工作的开展和落实。负责全司传传染病的组织管理和协调指挥,以有效应对传染病,维护厂区稳定,保护广大员工和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5、预防措施 1)对可能存在病原体的外环境加强管理和整治,对厂区、生活区、食堂、厕所等重点区域进行全面、彻底的清扫。对容易滋生蚊、蝇、蟑螂、老鼠等有害生物的场所在清扫的同时,还应采取灭蝇、灭蟑螂、灭老鼠等虫鼠害的措施。对车间、宿舍等人员集中的场所应进行不定期空气消毒,并经常开窗保持场所内空气流通,以保证室内“微小气候”符合卫生要求,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生。

2)建立健全宣传教育体系,提高卫生宣传健康教育的科学水平;针对主要疾病的危害及其有关行为,宣传卫生知识,灵活实施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法,教育员工主动维护环境卫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增强员工的卫生防病意识和高度的职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观念。 3)普及传染病的防治知识,提高全体员工的自我防范意识. 6、应急响应程序 1)公司发现有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人的员工,有关当事人必须在发现传染疾病的第一时间内向公司领导报告。 2)公司发现患有传染病的员工,要迅速对其进行隔离,及时报打120电话请求援助,并通知患者的亲属,送定点传染病医院诊治。有传染病的员工不得带病上班,凡患传染病的员工,须经医院诊断排除传染后才能回公司上班。 3)办公室:完善传染病疫情监测报告网络,保证24小时信息畅通,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并且限制或停止集会等人群聚集活动。

2020年学校结核病暴发疫情的应急处置流程图.pdf

学校结核病暴发疫情的应急处置流程图

学校暴发疫情预警信息及现场调查核实结果 现场调查核实时间:年月日 现场调查核实人员:

健康教育材料(参照模板) 肺结核病是由结核菌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在我国现阶段仍然属于多发病、常见病。 结核菌主要经呼吸道传播。传染性肺结核病人在咳嗽、打喷嚏、大声说话时,会把带有结核菌的飞沫播散到空气中,周围人群吸入带有结核菌的飞沫即可能受到传染。 个体受结核菌传染的机会非常多,包括日常的工作、学习、生活、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参加社交活动等。理论上讲,只要你与传染性肺结核病人发生密切接触,就有可能受到传染,因此结核感染在我国很普遍。学生和民工是结核病发病的高危人群。 感染结核菌不等于发生结核病。研究表明,个体在感染结核菌后发生结核病的可能性约为10%。感染者是否发病主要取决于结核菌的毒力和数量以及感染者的免疫状态,其中个体的免疫状态特别重要。如果感染者过度劳累、紧张、营养不良、长时间生活作息不规律、年老体弱、伴有慢性病或其他导致身体免疫力下降的疾病因素,个体的发病机会就会明显增加。 如果出现咳嗽、咳痰二周以上,或有咳血、血痰等症状,应怀疑自己得了结核病,要及时到结核病防治专业机构进行检查和治疗,国家对活动性肺结核病人执行免费的检查和治疗政策。得了结核病,要遵照医嘱,坚持规律治疗6-8个月,结核病是可以治愈的。

附件4 肺结核患者的个案调查内容 一、基本情况 1、患者姓名(如为14岁以下儿童,其家长姓名) 2、性别 3、出生年月 4、所在的学校(工地)名称 5、所在的院系(年级)、班级 6、所居住的宿舍 7、详细住址 8、联系方式 二、发病、诊断和治疗情况 1、本次症状出现的日期 2、发病时的主要症状 3、首次就诊日期和就诊医疗机构名称 4、PPD检查结果:平均直径 mm. 5、胸部X光片结果 6、痰菌实验室检查结果 痰涂片 痰培养 药敏试验 分子生物学实验 其它 7、确诊日期和诊断结果 8、主要治疗过程及措施

传染病的处置规范与处置流程

传染病的处置规范与处置流 程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5.传染病疫情处置流程

传染病处置规范 一、对象 辖区内法定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密切接触者及相关人群。 二、内容 (一)发现、登记 规范填写门诊日志、入/出院登记本、X线室或化验室检测结果登记本。首诊医生在诊疗过程中发现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后,按照要求填写《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 (二)报告 1.报告程序与方式 已开通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的单位,在规定时间内使用该系统报告;未开通网络直报系统的单位,按相关要求通过传真、电话等方式尽快进行疫情报告,同时送(寄)出传染病报告卡至辖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根据疫情,当怀疑有传染病暴发流行的可能时,应依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2.报告时限 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或疑似病人以及按照甲类管理的传染病时,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应于2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直报系统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于2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 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4小时内进

行网络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4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 3.做好传染病报告的订正工作,对漏报的传染病病人,应及时补报。 (三)处理 1.病人处置。对传染病患者,原则上要求就地隔离治疗,不具备隔离条件和相应救治能力的单位,应将病人及其病历记录复印件一并转移至具备相应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 2.消毒处理。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对本单位内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场所、物品以及医疗废物,实施消毒和无害化处置。 3.病人的流行病学调查和随访。协助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做好流行病学调查和重点管理的传染病居家病人的随访工作。 4.密切接触者管理。协助专业公共卫生机构查找密切接触者,按照有关要求做好管理工作。 (五)协助上级专业防治机构做好结核病和艾滋病患者的宣传、指导服务以及非住院病人的治疗管理工作,相关技术要求参照有关规定。

学校疫情防控流程图

. 疫情防控门禁执行流程 学生: 教师: 后勤及来访人员:

. 疫情防控宿舍管理流程 一、接到学校进一步通知以前,中午(12:00——13:30)不开宿舍门,不放学生进入宿舍。 二、正常开宿舍门时间以外,特殊原因(维修人员、学生拿取遗忘的物品)进入宿舍: 三、正常开宿舍门时间,学生进入宿舍:(注意:重复进入,重复测量!!)

四、每天上午,开宿舍门时间,学生离开宿舍: 一、全班学生(住校生和走读生全部)每天统一填写台账2次 二、住校生在晚自习结束前(8:50至9:00)加测一次体温,填写住校生台帐(当堂晚自习教师监督)。 .

. 注:除了登记台账外,班主任、任课教师、全班学生还要不间断关注本班学生有无发热、咳嗽、乏力、呼吸困难等疑似症状。若有,第一时间通知班主任,班主任下班后,通知值班领导。 教师自我监测暨进出校流程 一、早起至进校前 二、进校后,在下述时间完成体温的复查和登记 ①早上:有早读的,在早读(8:20或下雨天的8:00)前;无早读的,在第一节课(8:45)前。

. ②中午:中午饭后,有午自习的,在午自习(13:30)前;无午自习的,在第五节课(14:00)前。 ③晚自习、值班教师:第一和第二节晚自习之间(6:00——7:00之间) 注:除了登记台账外,全体教师还要不间断关注自己及同办公室教师有无发热、咳嗽、乏力、呼吸困难等疑似症状。若有,第一时间按照上述流程处理。 保安、宿管、食堂工作人员自我监测流程 一、早起至进校前

. 二、进校后,在下述时间完成体温的复查和登记 (注意:每进出一次,都要重复门禁的测温和扫码;所以,若非必须,尽量别进出校园) ①早上:起床后,在校内宿舍里,进入办公区域以前 ②中午:中午12:00——13:00之间 注:除了登记台账外,全体保安、食堂工作人员还要不间断关注自己及同办公区域人员有无发热、咳嗽、乏力、呼吸困难等疑似症状。若有,第一时间按照上述流程处理。

学校疫情防控期间开学工作流程实施方案

疫情防控期间学校开学工作方案 为科学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切实保障广大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全力做好2020年春季开学前、后的工作,根据区教体局和防控指挥部要求,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加强组织领导,统筹做好防控工作部署 成立由校长担任组长的学校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全面组织指导协调学校各部门的疫情防控工作。划分各类疫情防控专项工作组,任务明确、分工清晰、职责分明,责任到岗、责任到人。 (一)综合协调组: 1.人员组成 组长:☆☆☆ 成员:☆☆☆☆☆☆☆☆☆ 2.主要职责: ①全面分析疫情校园防控形势,梳理校园防控重点,明确各个环节责任人,保证防控物资,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全面做好总体防控工作。 ②细化领导小组下设机构的责任分工,明确工作机制,制定入校晨检、课间活动、食堂就餐、下午放学等各环节详细预案。 ③启动涉疫区域封锁措施,在保障正常的生活物资供应下,因地制宜采取宿舍(公寓)、楼栋封锁等措施,严格限制人员进出,督导疫情控制措施落实情况。

④负责对全校疫情防控工作进行督导检查,负责疫情防控结束后所有文件资料的整理归档;负责协调需要校领导出席和参加的关于防控工作相关活动等。 (二)疫情监测组 1.人员组成 组长:☆☆☆ 成员:☆☆☆☆☆☆☆☆☆ 2.主要职责 ①建立全校师生疫情动态“一人一档”,做好开学前疫情信息统计,每天跟踪询问核查相关师生身体心理及情绪状况,准确掌握开学前15天内师生每日体温情况,是否赴重点疫区参加活动、探访亲友,是否接待和接触过从重点疫区回来的相关人员,是否近距离接触过有发热、咳嗽症状患者等情况,切实做到早发现、早预防。 ②负责开学后师生健康监测工作,做好每天的晨午检和因病缺勤追踪登记,对缺勤者要逐一登记并及时追踪,查明缺勤原因。 ③配合排查确诊或疑似病例师生的活动史、人员接触史,掌握重点人群名单、医学观察人员每日健康情况等信息。 ④配合卫健部门做好集中医学观察人员的健康监测工作,对患病学生情况持续关注,每天加强疫情防控与巡视,对其班级及学校其他同学加强后续观察和情况排查。 (三)安全保障组 1.人员组成

传染病暴发事件、聚集性病例等异常情况的处理机制与流程

XXXX医院 传染病暴发事件、聚集性病例等异常情况的处理机制与流程 一、建立健全突发事件组织机构,成立领导小组,正确指挥,快速反应,积极应对。 (一)成立领导小组: 组长 成员: (二)技术专家组,对遇到的突发事件的处置进行指导。 医疗组: 疫情报告管理组: 医技组: 后勤保障组: (三)及时报告请示;根据卫生部的有关规定,按规定时间向市疾控中心和市卫生局报告;同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将突发事件情况的措施和现状简要进行汇报。 (四)及时对决策作出必要的调整和修改,在收集信息基础上,计划执行过程一定要保持灵活性,必要时进行调整。 (五)重视与公众和新闻媒介合作;通过媒体,让社会了解事件的真相、医院态度;通过媒体树立医院在突发事件中的好形象。 二、强调分工合作,在处置突发事件的过程中,强调相互配合,防止相互推委,做好人员、财产、设备等筹备工作: 医疗组:负责诊断、治疗、抢救预防等工作。

疫情报告管理组:负责疫情报告和个案调查 后勤保障组:负责药品、设备、器材、病房设施等工作 三、采取果断措施,切断一切感染途径 (一)开展健康教育,以提高防护意识:利用周会进行动员,请专家对传染病暴发流行、不明原因疾病、医院感染暴发流行的发病原因、诊断标准、治疗原则进行专题讲座及重点科室的所有工作人员强化培训,使医务人员熟练掌握防治知识和技能,做好自我防护工作。 (二)准备防护用品预防用药:筹备和购买防护用品及预防药品。 (三)公共卫生科认真执行传染病防治法,开展传染病预检分诊工作,传染病病人,重点可疑病人,上报疫情。建立隔离区,对病区进行分区(清洁区潜在污染区、污染区),配备必要的设备。 (四)对病区医务人员实行隔离管理和重点保护。 医务人员参加传染病治疗期间,严禁离开隔离区,同时,为他们在病区内提供必需生活用品等,在规定时间内进行隔离医学观察。 (五)严格污物和垃圾处理:病区楼内污物通道与医疗通道严格区分,各病区的污物和垃圾直接与病区从专门通道送到固定地点,能焚烧的立即焚烧;需要重复使用和不能焚烧处理应进行消毒浸泡处理直接通过专门通道运送到指定地点处理。加大污水处理的消毒剂量。 (六)加强消毒管理:对全院医疗工作地点和病区进行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感染管理办公室负责督促检查,工作人员严格执行标准预防措施,对隔离病区内的污染物品要按照医疗垃圾处理办法进行处理。 (七)保护易感受人群:为全院人员发放预防用药。对重点科室及隔离病区的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