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规划计算题整理

规划计算题整理

规划计算题整理
规划计算题整理

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标准

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标准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的要素分类、要素编码、属性数据结构、图形数据结构、影像数据结构、文件命名规则、元数据和数据交换格式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乡(镇)级(含和乡镇级同比例尺的中心城区)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建设和数据交换,同时也适用于仅包含土地利用规划文本、指标、影像等要素的市级、县级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建设和数据交换。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2260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 GB/T 13989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和编号 GB/T 17798-2007 地球空间数据交换格式 GB/T 19231 土地基本术语 GB/T 16820 地图学术语 GB/T 13923-2006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 GB/T 21010-2007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TD/T 1014-2007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 TD/T 1016-2007 《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 TD/T 1019-2009 《基本农田数据库标准》 TD/T 1016-2003 国土资源信息核心元数据标准 国土资源部《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 国土资源部《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 国土资源部《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要素feature 现实世界现象的抽象。[GB/T 17798-2007 3.4要素] 3.2 要素性质feature arribute 要素的性质。[GB/T 17798-2007 3.5要素性质] 3.3 类class 具有共同特性和关系的要素集合。 3.4 对象object 具有明确定义的边界和封状态与行为特征的实体。[GB/T 17798-2007 3.6对象] 3.5 实体entity

土地利用规划试题

土地利用规划学试题库(综合应用题题)1.某地预测到规划期末人口将达到80万,人均粮食占有量480 kg,蔬菜占有量140 kg,预测到2010年本地粮食作物平均播种单产将达到15000kg/ha,蔬菜平均播种单产将达到30000kg/ha,该地区的农作物复种指数为2,如果规划年将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蔬菜除外)播种面积调整到8:2,粮食自给率为80%,试测算该地规划年耕地需求量? 2.某地预测到2010年本地人口将达到100万、人均粮食占有量500 kg,预测到2010年本地粮食作物平均播种单产将达到15000kg/hm2,城市化水平达到55%,城市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为100m2,村镇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为120m2,该地区的复种指数为2.5,规划年将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播种面积调整到7∶3,试测算该地规划年耕地和建设用地需求量各是多少? 3.某地预测到规划期末人口将达到90万,人均粮食占有量500 kg,蔬菜占有量160 kg,预测到2010年本地粮食作物平均播种单产将达到15000kg/hm2,蔬菜平均播种单产将达到30000kg/hm2,该地区的农作物复种指数为2,城市化水平将达到65%,如果规划年将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蔬菜除外)播种面积调整到8:2,村镇和城市人均占地指标分别为100m2和80m2,试测算该地规划年耕地和居民点用地需求量各是多少? 4.某地2000年人口为80万,预测到2010年本地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人口机械增长率为将达到6‰、人均粮食占有量500 kg,预测到2010年本地粮食作物平均播种单产将达到15000kg/ha,该地区的复种指数为2.5,规划年将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播种面积调整到8比2,如果粮食自给率为80%,试测算该地规划年耕地需求量是多少? 5.某地2001年末总人口为85万,预测规划期内人口年自然增长率4‰、年机械增长率为5‰,人均粮食占有量500 kg,蔬菜占有量160 kg,预测到2010年本地粮食作物平均播种单产将达到15000kg/ha,蔬菜平均播种单产将达到30000kg/ha,该地区的粮食复种指数为2,蔬菜复种指数为3.5,城市化水平将达到65%,如果规划年将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蔬菜除外)播种面积调整到8:2,村镇和城市人均占地指标分别为100m2和80m2,试测算该地规划年耕地和居民点用地需求量各是多少? 6、某地2001年末总人口为120万,预测规划期内人口年自然增长率5‰、年机械增长率为6‰,人均粮食占有量450 kg,蔬菜占有量160 kg,预测到2010年本地粮食作物平均播种单产将达到15000kg/ha,蔬菜平均播种单产将达到30000kg/ha,该地区的粮食复种指数为2,蔬菜复种指数为3.5,城市化水平将达到65%,如果规划年将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蔬菜除外)播种面积调整到7:3,村镇和城市人均占地指标分别为120m2和100m2,试测算该地规划年: (1)该地规划期末总人口、城市人口和村镇人口(6分); (2)耕地需求量(6分); (3)居民点用地需求量?(4分) 7、某地2001年末总人口为116万,预测规划期内人口年自然增长率4.5‰、年机械增长率为16‰,人均粮食占有量420 kg,蔬菜占有量160 kg,预测到2010年本地粮食作物平均播种单产将达到15000kg/ha,蔬菜平均播种单产将达到30000kg/ha,规划期内由外地调入粮食15万t,调出蔬菜10万t,该地区的粮食复种指数为2,蔬菜复种指数为3.5,城市化水平将达到62%,如果规划年将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蔬菜除外)播种面积调整到7:3,村镇和城市人均占地指标分别为125m2和96m2,试测算该地规划年: (1)该地规划期末总人口、城市人口和村镇人口(6分); (2)耕地需求量(6分); (3)居民点用地需求量?(4分) (4)规划年人均土地和人均耕地指标(2分) 8.某乡的土地利用现状构成如下表所示,另知该乡当年的农作物播种面积为2100hm2,养殖水面为180hm2,试计算下列指标: 表—2 土地利用现状构表 单位:

中考计算题专题(整理)

2014化学计算题精选 宜昌市五峰渔洋关镇中学李新凤1.√现有一含杂质的固体氯化钡样品(杂质不溶于水),取12.5g 样品放入烧杯中,然后加入39.6g水使其充分溶解,静置后滤去杂质,取10g滤液,加入足量的硝酸银溶液,完全反应后生成沉淀2.87g。试求: (1)滤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2)样品中氯化钡的质量分数。 2. 碘盐就是在食盐中加入一定量的碘酸钾(KIO3),食用碘盐可以有效地预防碘盐缺乏病,(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1)_________mg碘酸钾中含碘20mg (2)若成人每天约需0.15mg,假设这些碘盐主要是从碘盐中摄取的,若1000g碘盐中含碘20mg,则成人每天需食用碘盐____________.g 3、√某课外兴趣小组对一批铁样品(含有杂质,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硫酸反应)进行分析,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进行实验,实验数据如下表:

请你认真分析数据,(烧杯的质量为25.4g)回答下列问题:(1)哪位同学所取的稀硫酸与铁样品恰好完全反应;(2)计算样品中铁的质量分数; (3)计算恰恰好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1%) 4、√称取8.2g 硝酸钙固体将之配成16.4%的水溶液与100g 碳酸钾溶液混合后,恰好完全反应。试计算:(1) 参加反应的碳酸钾的溶质质量分数。 (2) 过滤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5、将3.1克氧化钠加到质量为m的水中,完全反应后,得到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6%的溶液,在该溶液中加入50克稀盐酸,两者恰好完全反应。(氧化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2O+H2O==2NaOH)。求: (1)m的值(2)

土地利用规划学试题集含答案

、概念题部分答案 1.规划:对客观事物和现象未来的发展进行超前性的安排和调配。 2.土地利用规划体系:由不同种类、不同类型、不同级别和不同时序的土地利用规划所组成的相互交错相互联系的系统。 3.土地开发利用率:一定区域内已开发利用的土地数量占区域土地总面积中比重。 4.建筑密度:一定地区内,所有建筑物基地面积占该区域土地总面积之比。 5.土地利用计划:是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对各类用地数量的具体按排,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具体实施计划。 6.城市化水平:一定区域内城市人口占该区域总人口的比重。 7.土地复垦:《土地复垦规定》中规定了土地复垦的含义,指出“凡是在生产建设过程中,因挖损、塌陷、压占等造成破坏的土地,采取整治措施,使其恢复到可利用的状态,称作土地复垦”。 8.土地整治:人类在开发利用土地的过程中,由于对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以及其他种种原因,对土地资源利用不当,导致了土地资源的破坏和退化。为了使土地资源能永续利用,必须通过采取生物措施和工程技术措施,改变土地的生态环境,以建立新的有利于人类生产活动的生态系统平衡,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这就是土地整治。 9.土地利用规划:是对一定区域内未来土地利用超前性的计划和安排,是依据区域经济发展和土地的自然历史特性在时空上进行土地资源分配和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综合性经济措施。10.土地保护:土地保护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人们从保障自然利益或满足社会需要出发,为防止土地流失、土地退化、土地纠纷及不合理占用等,以一定的政策、法律和经济手段,对某些区域或地块所采取的限制和保护性措施。 11.土地利用分区:根据土地利用上的土地质量、利用方向、利用方式、利用潜力和改良措施上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将一定地域分为若干个区,这些区就是土地利用分区,按我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依据土地利用的基本用途的不同划定土地利用分区。 12.土地垦殖率:一定区域内耕地与土地总面积之比。 13.农地整理: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提高耕地质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 14?土地利用:土地质量与人的干预活动所决定的土地功能。 15?交通密度:一地区域内道路总长度与区域土地总面积之比。

土地利用规划学 期末重点

1.土地利用规划:是对一定区域未来土地利用超前性的计划和安排,是依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土地的自然历史特性在时空上进行土地资源分配和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综合技术经济措施。 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一定规划区域内,根据当地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协调土地总供给与总需求,确定或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用地布局的宏观战略措施。 3..区位论: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分布及其空间中的相互关系的学说。包括杜能的农业区位论、韦伯的工业区位论、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廖什的市场区位论。 4.系统工程:是系统科学的一个应用分支学科,是一门综合性组织管理技术,是以大型的复杂的系统为研究对象,并有目的地对其进行规划、研究、设计和管理,以期达至总体最优的效果。 5.土地适宜性的评价:是评定土地对于某种用途是否适宜以及适宜的程度,它是进行土地利用决策、科学地编制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依据。 6.土地利用潜力:在发挥现有的土地利用条件下,土地能进一步发挥其功能的大小,说明土地利用的集约程度和土地使用效率的重要指标。 7.土地利用结构:国民经济各部门占地的比重及其相互关系的总和,是各种用地按照一定的构成方式的集合。 8.土地利用地域分区:依据土地利用和保护的主导方向,对土地利用进行空间划分的过程。 9.居民点:人类按照生产和生活需要而形成的集聚定居地点。 10.城镇体系:又称城市体系或城市系统,指区域内一系列规模不等、职能各异、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城镇组成的有机整体,是一定空间区域内具有内在联系的城镇集合。 11.土地整理:指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调整与治理,通过对土地利用环境条件的改善和生态景观建设,消除土地利用中对社会经济发展起制约或限制作用的因素,促进土地利用的有序化和集约化。 12.土地复垦:在生产过程中,对因挖损、塌陷、压占等造成破坏的土地,采取整治措施,使其恢复到可供利用状态的活动。 13.土地整治规划:为了使土地资源得以永续利用人为地创造土地生态良性循环的途径和措施的总体安排。 14.土地利用专项规划:是为解决某个特点的土地利用问题而编制的一种土地利用规划类型,如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农田整理规划、土地开发复垦、整治规划等。 15.排水枢纽:控制灌区用于排水的建筑物,如排水闸、排水站。 16.容泄区:容纳经排水枢纽排泄出去的多余水量的场所,一般为天然河流、湖泊或水库等。 17.土地质量:土地相对于某种特定用途效果的优良程度。按其目标可分为土地适宜性评价,土地生产潜力评价,土地经济评价。 18.可行性研究:指进行能否做得到或是否行得通的研究。一般分为四个阶段:投资机会研究,初步可行性研究,详细可行性研究,决策阶段。 19.基本农田:根据一定时期人口和国民经济对农产品的需求以及建设用地的预测而确定的长期不得占用的和基本农田保护规划期内不得占用的耕地。 20.土地利用结构可以解决的问题: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合理分配土地资源和实现土地利用效率最大化。土地利用效率可用平均单位土地面积的产出的大小或平均单位产出的占地大小来表示。土地利用效率最大化就是要尽可能地降低平均每单位产出的占地量或提高平均每单位土地的产出量。 21.土地的功能:①养育功能;②承载功能;③仓储功能;④景观功能。 22.土地的特性:①土地物质的自然性;②数量的有限性;③沃度的差异性;④利用的可持续性;⑤位置的空间性;⑥属性的两重性。

管理经济学计算题及参考答案(已分类整理)

一、计算题 某种商品的需求曲线为QD=260-60P,供给曲线为QS=100+40P。其中,QD与QS分别表示需求量和供给量(万斤),P表示价格(元/斤)。假定政府对于每单位产品征收元税收。①求税收后的均衡产量Q与消费者支付的价格PD以及生产者获得的价格PS。②计算政府的税收收入与社会的福利净损失。 解:(1)在征税前,根据QD=QS,得均衡价格P=, Q=164 令T=,新的均衡价格为P',新的供给量为QS',新的需求量为QD'.则有: QS'=100+40( P'-T) QD'=260-60 P' 得新的均衡价格为P'= 新的均衡价格为Q'=152 所以税收后的均衡产量为152万斤,消费者支付价格元,生产者获得价格元. (2)政府的税收收入=T×Q'=76万元,社会福利损失=(1/2)××(164-152)=3万元. 2.设砂糖的市场需求函数为:P=12-;砂糖的市场供给函数为P=。(P为价格,单位为元;QD、QS分别为需求量和供给量,单位为万千克)。问: (1)砂糖的均衡价格是多少 (2)砂糖的均衡交易量是多少 (3)若政府规定砂糖的最高价格为7元/万千克,砂糖的供求关系会是何种状况 (4)如果政府对砂糖每万千克征税1元,征税后的均衡价格是多少元/万千克7 解:(1)供求均衡时,即QD=Qs P=12-,P= Q D=(12-P)÷,Q S=P÷那么(12-P)÷=P÷解得P=(元) (2)Q D=Qs=(12-P)÷=15(万千克) (3)需求量:Q D=(12-P)÷=(万千克) 供给量:Qs=P÷=14(万千克)可见P=7时,Q D>Qs 所以,若政府规定砂糖的最高价格为7元/万千克,就会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 (4)设税后价格为P’,征税后新的供给曲线就应为: Qs=(P’-1)÷均衡条件为Q D=Qs (12-P’)÷=(P’-1)÷ P’=(元/万千克) 故税后的均衡价格为元。 、已知某人的生产函数U=xy, 他打算购买x和y两种商品,当其每月收入为120元,Px=2元,Py=3元时,试问:(1)为获得最大效用,他应该如何选择x和y的组合 (2)假设x的价格提高44%,y的价格不变,他必须增加多少收入才能保持原有的效用水平 ⑴因为MUx=y,MUy=x,由 MUx/MUy=y/x=Px/Py, PxX+PyY=120 则有Y/x=2/3 2x=3y=120 解得X=30 , y=20 (2)由MUx/MUy=y/x=Px/Py xy=600,解得 x=25, y=24 所以M1==3y=144 M1-M=24 2.若消费者张某的收入为270元,他在商品X和Y的无差异曲线上的斜率为dY/dX=-20/Y的点上实现均衡。已知商品X 和商品Y的价格分别为PX=2,PY=5,那么此时张某将消费X和Y各多少 消费者的均衡的均衡条件-dY/dX=MRS=PX/PY 所以-(-20/Y)=2/5 Y=50 根据收入I=XPX+YPY,可以得出270=X*2+50*5,X=10 3.某人每周花360元买X和Y,Px=3,Py=2,效用函数为:U=2X2Y,求在均衡状态下,他如何购买效用最大 解:max:U=2X2Y 360=3X+2Y 构造拉格朗日函数得:W=2X2Y+λ(360-3X-2Y) dW/Dx=MUx-3λ=4xy-3λ=0

统计学计算题整理

: 典型计算题一 1、某地区销售某种商品的价格和销售量资料如下: 根据资料计算三种规格商品的平均销售价格。 解: 36== ∑∑ f f x x (元) 点评: 第一,此题给出销售单价和销售量资料,即给出了计算平均指标的分母资料,所以需采用算术平均数计算平均价格。第二,所给资料是组距数列,因此需计算出组中值。采用加权算术平均数计算平均价格。第三,此题所给的是比重权数,因此需采用以比重形式

表示的加权算术平均数公式计算。 2、某企业1992年产值计划是1991年的105%,1992年实际产值是1991的的116%,问1992年产值计划完成程度是多少? 解: %110% 105% 116=== 计划相对数实际相对数计划完成程度。即1992年计划完成程度为 110%,超额完成计划10%。 点评:此题中的计划任务和实际完成都是“含基数”百分数,所以可以直接代入基本公式计算。 3、某企业1992年单位成本计划是1991年的95%,实际单位成本是1991年的90%,问1992年单位成本计划完成程度是多少? 解: 计划完成程度 %74.94% 95% 90==计划相对数实际相对数。即92年单位成本计划完成程度是 94.74%,超额完成计划5.26%。 点评:本题是“含基数”的相对数,直接套用公式计算计划完成程度。 4、某企业1992年产值计划比91年增长5%,实际增长16%,问1992年产值计划完成程度是多少? 解: 计划完成程度%110% 51% 161=++= 点评:这是“不含基数”的相对数计算计划完成程度,应先将“不含基数”的相对数还原成“含基数”的相对数,才能进行计算。 5、某企业1992年单位成本计划比1991年降低5%,实际降低10%,问1992年单位成

土地利用规划学部分试题答案

土地利用规划学部分试题答案 一、概念题部分答案 (1) 二、填空题部分答案 (2) 三、简答题部分答案 (6) 四、论试题部分答案: (13) 五、综合应用题部分答案: (14) 一、概念题部分答案 1.规划:对客观事物和现象未来的发展进行超前性的安排和调配。 2.土地利用规划体系:由不同种类、不同类型、不同级别和不同时序的土地利用规划所组成的相互交错相互联系的系统。 3.土地开发利用率:一定区域内已开发利用的土地数量占区域土地总面积中比重。 4.建筑密度:一定地区内,所有建筑物基地面积占该区域土地总面积之比。 5.土地利用计划:是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对各类用地数量的具体按排,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具体实施计划。 6.城市化水平:一定区域内城市人口占该区域总人口的比重。 7.土地复垦:《土地复垦规定》中规定了土地复垦的含义,指出“凡是在生产建设过程中,因挖损、塌陷、压占等造成破坏的土地,采取整治措施,使其恢复到可利用的状态,称作土地复垦”。 8.土地整治:人类在开发利用土地的过程中,由于对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以及其他种种原因,对土地资源利用不当,导致了土地资源的破坏和退化。为了使土地资源能永续利用,必须通过采取生物措施和工程技术措施,改变土地的生态环境,以建立新的有利于人类生产活动的生态系统平衡,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这就是土地整治。 9.土地利用规划:是对一定区域内未来土地利用超前性的计划和安排,是依据区域经济发展和土地的自然历史特性在时空上进行土地资源分配和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综合性经济措施。 10.土地保护:土地保护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人们从保障自然利益或满足社会需要出发,为防止土地流失、土地退化、土地纠纷及不合理占用等,以一定的政策、法律和经济手段,对某些区域或地块所采取的限制和保护性措施。 11.土地利用分区:根据土地利用上的土地质量、利用方向、利用方式、利用潜力和改良措施上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将一定地域分为若干个区,这些区就是土地利用分区,按我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依据土地利用的基本用途的不同划定土地利用分区。 12.土地垦殖率:一定区域内耕地与土地总面积之比。 13.农地整理: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提高耕地质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 14.土地利用:土地质量与人的干预活动所决定的土地功能。 15.交通密度:一地区域内道路总长度与区域土地总面积之比。 16.城市规模:指一定区域内城市的大小,包括城市人口规模和城市用地规模。 17.土地资源:一定技术经济条件下,现实的和可预见的将来能为人类所利用的土地。 18.土地复垦:凡是在生产建设过程中,因挖损、塌陷、压占等造成破坏的土地,采取整治措施,使

土地利用规划期末试卷大全

《土地利用规划》期末试卷 (2012年1月)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30分) 1.下列不属于土地保护的原因的是( D )。 A.人口快速增长形成对土地资源的巨大压力 B.土地开发利用不当,土地资源严重退化 C.保护土地资源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D.土地资源需要保护才能体现出自然之美 2.下列不属于三基点温度的是( A )。 A.日均温度 B.最适温度 C.最低温度 D.最高温度 3.降水量的单位为( C )。 A.cm B.m C.mm D.ha 4.当河流到达中、下游地区之后,由于坡度变小,河水中所携带的悬浮物质进一步沉积,形成了广大的( A )。 A.冲积平原 B.湖积平原 C.滨海平原 D.山前平原 5. 下列不属于土壤有机质的作用的是( B )。 A. 提供农作物需要的养分 B. 影响土体颜色 C. 增强土壤的保肥性和缓冲性 D. 促进团粒结构的形成 6. 按照八大类土地利用分类,下列土地利用类别属于耕地的是( D )。 A. 果园 B. 林地 C. 迹地 D. 望天田 7. 下列规划属于法定的最权威的土地利用规划,是土地利用的总纲的是( D )。 A. 基本农田规划 B. 城市规划 C. 风景旅游规划 D.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8. 不能反映土地利用集约度的是( B )。 A. 耕地灌溉率 B. 绿色植物覆盖率 C. 城市化水平 D. 交通密度 9. 符合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调整的原则是( A )。 A. 严格保护基本农田、控制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 B. 灵活性和动态性 C.珍惜土地,保护耕地 D.部门和公众参与 10.基本农田是( B )。 A.种植农作物的土地 B.高产稳产田 C.包括新开荒地、休闲地 D.包括耕种三年以上的滩地和海涂

五年级计算题200题(整理版)

五年级计算题200题(整理版) 一、简便计算(70题) 10-0.432-2.568= 9.3-5.26-2.74= 13.75-(3.75+6.48)= 35.6-1.8-15.6-7.2= 13.35-4.68+2.65= 47.8-7.45+8.8= 18.32-5.47-4.32= 7.85+2.34-0.85+4.66= 14.9-(5.2+4.9)= 13.4-(3.4+5.2)= 17.29-5.28-6.29= 3.68+7.56-2.68= 25×6.8×0.04= 0.25×32×0.125= 6.4×1.25×12.5= 23×0.1+2.3×9.9= 0.45×201= 0.58×10.1= 50.2×99=

4.7×9.9= 3.6×102= 0.25×16.2×4= 3.28×5.7+6.72×5.7= 0.18+4.26-0.18+4.26= 2.1×99+2.1= 1.7×9.9+0.17= 3.72×3.5+6.28×3.5= 6.4×0.25+3.6÷4= 3.75×0.5-2.75÷2= 7.3÷4+2.7×0.25= 5.26×0.125+2.74÷8= 4.2÷3.5= 9.5÷(1.9×8)= (11.7+9.9)÷0.9= 930÷0.6÷5= 12.8÷(0.4×1.6)= (7.7+1.54)÷0.7= 6.3÷1.8= 63.4÷2.5÷0.4= 0.58×1.3÷0.58×1.3=

×+×+×15×11= ×+÷ ×7+×5= ×47+)÷47= ÷[(+)× )÷ (32×+17)÷ ×+÷ (25+÷+ ×××++× (99+÷9= (21×+×21)× ÷+× +3÷ +×30= 63×+ +×÷(35+× [(19++(9+÷[(2++(1+÷9++× 51.25×+(61+×+(71+÷ 1÷(1+÷(1+÷(1+÷ (1) 二、脱式计算(60题)

土地利用规划学试题答案12

土地利用规划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符合题意的,并将其前面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土地的水平范围包括() A. 陆地、内陆水域和滩涂 B. 陆地、内陆水域、滩涂和海洋 C. 陆地和内陆水域 D. 地球表层所有陆地部分 2.合理利用土地的首要问题是() A. 提高全民族素质,人人懂得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 B. 提高土地利用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C. 加强基本农田保护规划 D. 加强土地管理,包括地权管理和土地利用管理 3.某乡土地总面积1000公顷,其中未利用土地100公顷,林地200公顷,有林地100公顷。该乡土地利用率和森林覆盖率分别是() A. 90%和20% B. 90%和30% C. 70%和10% D. 90%和10% 4.土地利用规划所要解决的特殊矛盾是() A. 农业用地和非农业建设用地之间的矛盾 B. 土地利用中需要与可能的矛盾 C. 各用地部门之间的矛盾 D. 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之间的矛盾 5.土地人口承载量是指() A. 一定区域的土地资源最多可以供养的人口数量 B. 一定区域的土地资源至少可以供养的人口数量 C. 一定区域的土地资源,在一定的生产力条件和生活水平上可以供养的人口数量 D. 一定区域的土地资源,在目前的经济技术水平下可以供养的人口数量 6.在土地利用分区中,用地区之间()

A. 可以重合,还可以有复区 B. 不可以重合,也不可以有复区 C. 可以重合,不可以有复区 D. 不可以重合,可以有复区 7.从土地管理角度,土地利用规划研究的是() A. 土地利用的全部问题 B.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的问题 C. 如何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问题 D.土地利用方式的问题 8.农业生产用地结构的确定必须根据() A. 耕地资源的数量和质量 B. 耕地后备资源的数量和质量 C. 土地资源的数量和质量 D. 土地后备资源的数量和质量 9.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一经有关部门审批实施,就具有() A. 控制土地利用效应 B. 行政效应 C. 监督土地利用效应 D. 法律效应 10.不宜作为水库库址的是() A. “肚大口小底平”地形的地区 B. 集水面积大的地区 C. 喀斯特地貌地区 D. 占用部分农田地区 11.单位耕地面积产量反映() A. 耕地利用的经济效益 B. 耕地利用程度 C. 耕地利用的社会效益 D. 耕地利用的生态效益 12.不是土地利用分区基本依据的是() A.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B. 土地评价 C. 自然社会经济资料 D. 单位和个人用地需求 13.土地利用规划实施的手段分() A. 行政、技术和经济手段 B. 行政、技术、经济和法律手段 C. 行政、法律和经济手段 D. 行政、技术和法律手段 14.不属于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中土地利用评述内容的是() A. 土地利用成绩 B. 土地利用问题 C.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意见 D. 土地利用分区 15.不属于土地利用规划范畴的是() A.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B. 土地估价 C. 土地利用规划设计 D. 土地利用专项规划

规划计算题整理教学内容

第二章设施选址 10.一家银行准备在某县的农村地区投放一批ATM自动取款机,以方便农村的用户取款。该农村地区的村落座落情况和相对距离如图2.13所示。为了能确保任一村的人都可以在20分钟之内到达自动取款机取款,银行需要多少台自动取款机?它们的位置又在哪里? 图2.13 村落座落情况和相对距离 要点: 1. 明确N,M,,含义; 2. 分析正确后,可参照直接写出,无需再看网络图; 3. 熟悉最少点覆盖启发式算法的步骤,考虑是否有容量约束。 解:【集合覆盖模型】 区域中需求点集合N={1,2,3,4,5,6,7}; ATM取款机设施候选点集合M={1,2,3,4,5,6,7}; 由网络图确定候选设施点j可覆盖的需求点集合和可覆盖需求点i的设施节点的集合,见表2.10.1。 村落号 1 1,2,3 1,2,3 2 1,2,4,5 1,2,4,5 3 1,3, 4 1,3,4 4 2,3,4,6,7 2,3,4,6,7 5 2,5, 6 2,5,6 6 4,5,6 4,5,6 7 4,7 4,7 2,3,4,6,7归村落4服务。 此时N={1,5},M={1,2,3,5,6,7};则更新候选点服务范围,见表2.10.2。 2.10.2 更新后的候选点服务范围

村落号 1 1 1,2,3 2 1,5 3 1 4 5 5 2,5,6 6 5 7 综上所述,银行需要2台自动取款机,分别至于村落号为2和4的位置,2号为1,5村落服务,4号为2,3,4,6,7村落服务。 11. —个临时帮助服务中心计划在一个大城市的郊外开设一个新的办公室。在经过一定的精简之后,该公司有5个大的合作伙伴。在一个以km为单位的笛卡尔坐标系中,它们的坐标分别为:(4,4),(4,11),(7 ,2),(11,11),(14,7)。它们的服务需求量的权重分别为:wl=3,w2=2,w3=2,w4=4,w5=1。对于该服务中心来说,主要的日常费用是他们员工完成任务过程中的运输费用。因此,用城市距离进行考虑,要求新的办公室到各个合作伙伴之间运输的运输费用最小。1)请确定一个新办公室的地址,用笛卡尔坐标来表达相应结果。2)如果由于该地区的人口稀少,城市还没有达到一定的规模,可以用欧几米德距离进行计算,新办公室又得在哪里投建?请比较两次结果,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 要点:1. 补充交叉中值模型知识点

《土地利用规划》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土地利用规划》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016年1月5日 适用学生:2014级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本科 一、案例分析题(总分30分,共2小题,第1题20分,第2题10分) 1、据黑龙江省科研部门观测和水文部门推算,坡耕地每年亩流失水量约75立方米。如以600万公顷坡耕地计算,每年流失水量约66亿立方米左右,这是造成岗地缺水干旱,洼地内涝的重要原因。据克山、拜泉、尚志、宾县、阿城等市县调查,开垦六、七十年的坡耕地黑土层,一般都由原来的60—70厘米,减少到30厘米左右,土壤抗冲抗蚀性能降低。据黑龙江省全省土壤普查资料统计,由于水土流失,坡耕地露出黑黄土、破皮黄、黄土蹶子和蒜瓣子黄土面积已达104.73万公顷。据克山水土保持实验站多年观测资料分析,黑土坡耕地每年流失表土厚0.4—0.7厘米,有的地块达1厘米,折合土方2.7—4.7立方米。黑龙江全省每年因水蚀和风蚀流失掉的土壤,再加之重力侵蚀的跑土量,大约在2—3亿立方米。随着表土的流失,养分逐渐减少。据调查,开发40—50年的黑土地,有机质含量一般降低1/3—1/2。又据克山水土保持实验站试验观测分析,3度坡耕地,每年每亩流失氮磷素12—16公斤,钾24—32公斤,相当于500—1000公斤农家肥的肥力。以此推算,黑龙江全省坡耕地每年流失氮磷7.2—9.6亿公斤,钾14.4—19.2亿公斤。如果把这些流失的养分折合成化肥(标准吨)大约500—600万吨。由于土壤肥力逐年下降,严重地影响了粮食产量。据调查分析,每年每亩可少收粮食25—40公斤,黑龙江全省由于水土流失,每年少收22.5—25亿公斤粮食。 请结合上述资料,运用所学土地利用规划的相关知识,为水土流失区进行水土保持林布局的规划设计。 答:包括分水岭防护林、水流调节林和沟谷防护林。(4分) (1)分水岭防护林在丘陵区山丘顶上顶部浑圆的,防护林配置在凸形斜坡的转折线上,一般带状横向配置,带宽10~15m,乔灌木三角形混植;(2分)顶部尖削的,防护林设在狭窄的分水线以下到坡耕地之间,采用宽度较大的乔灌混交或纯灌木林带。(2分) (2)水流调节林防止地表径流,促水下渗。在凸形坡上,林带设在斜坡较下部坡度较大的地形转折点;(1分)在凹形坡上,林带设置在斜坡上中部坡度较大,或陡坡部分;(1分)在阶梯形坡上,林带设置在坡面曲线转折处;(1分)直线坡,林带配置在斜坡中部。(1分) (3)沟谷防护林包括沟头、沟岸、沟坡和沟底。沟头最好结合工程措施,修围堰,堰外沟边栽种根蘖性强的灌木,堰内乔灌结合;(1分)沟岸边留作天然草地,2~3m外开始造林;(1分)沟坡因为陡,造林困难,可修梯田造林;(1分)沟底可配合筑堤工程,造片状林。(1分) (4)树种选择(2分)应选易繁殖、生长快、根系发达,并有一定经济价值的树种,对某些立地条件,还应选耐旱、耐瘠薄的树种。(2分) 第【1】页共【5】页

四年级计算题大全整理好的可直接打印62295

四年级计算题大全500+道(修正版) 336×25 112×52 335×24 125×65 36×125 116×58 256×81 331×25 125×34336×25 215×34 205×32 31×206 37×481 91×214 325×68 336×21 245×31 31×206 21×126 302×12 135×24 325×41 12×321 21×114 17×184 31×208 51×214 61×135 24×158 33×264 16×109 33×204 25×118 302×15 302×54 210×21 119×24 325×29 66×125 180÷30 720÷30 360÷30 920÷40 780÷60 432÷24 625÷23 837÷43 850÷17 780÷26 960÷40 544÷17 898÷28 420÷30 780÷20 690÷30 750÷50 840÷60 520÷40 920÷23 840÷24 704÷44 480÷32 672÷21 754÷58 897÷39 624÷26 576÷18 173÷17 117÷36 91÷65 136×15 215×36 325×65 52×315 57×158 36×215 35×126 235×12 321×19 321×16 332×24 33×215 125×6 335×26 165×24 256×31 306×12

167×48 336×25 125×45 780÷20 690÷30 750÷50 840÷60 520÷40 920÷23 840÷24 704÷44 480÷32 672÷21 754÷58 897÷39 624÷26 576÷18 173÷17 9.99×0.0 2840÷35 630÷31 961÷191 980÷28 828÷36 234×46 613×48 320×25 7210+2865 444÷76 4321÷48 350÷34 930÷32 864÷36 694÷17 5981÷26 609÷87 9100÷240 5070÷39 7936÷26 450÷25 289÷44 32000÷700 135×5 108×6 8×312 7×210 138×9 82×403 126×89 203×32 312×25 336÷21 858÷39 918÷27 888÷37 645÷32 437×28 117÷36 91÷65 136×15 215×36 325×65 52×315 57×158 36×215 294÷29 840÷60 520÷40 920÷23 840÷24 704÷44

土地利用规划学练习题

土地利用规划学 一、多项选择题(共21题,每题2分,共42分) 2.土地利用结构供选方案方法有 ( BCD ) A 断面法 B土宜法 C综合法 D模型法 3.土地供需平衡分析的基础是 ( ACD ) A土地利用现状分析评价 B土地资源利用分析 C土地质量评价 D土地需求量预测 4.土地利用分区可分为( AD ) A土地利用地域分区 B 土地需求量分区 D土地利用用地分区 C土地资源利用分区 5.区位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ABCD) A杜能 B 韦伯 C 克里斯塔勒 D 寥仕 6.目前国外比较适用的城镇布局理论有( ABC ) A反磁力吸引体系理论 B门槛理论 C带形城市理论 D气候理论7.居民点规模是指居民点的大小;一般地讲具有(ABCD) A人口规模 B用地规模 C活动规模 C辐射规模 8.交通运输方式有(ABCDE) A铁路运输 B水路运输 C公路运输 D航空运输 E管道运输 10.一般土地整治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ABCDE) A水土流失地的整治 B盐碱地的整治 C风沙地的整治 D沼泽化土地的整治 E红黄壤综合整治 11.编制土地利用详细规划须遵循那些原则(ABCD) A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B遵循自然科学规律和符合美学原理 C系统内动态平衡、系统外环境相协调

D因地制宜、以人为本 12.简述编制土地利用规划应遵那些原则(ABCD) A维护社会主义公有制原则 B因地制宜原则 C综合效益原则 D逐级控制原则 13.土地利用规划的任务有(BCD) A保护环境 B土地总供需综合平衡 C利用结构的优化 D利用的宏观布局和微观规划。 14.依据规划的对策、范围和任务的不同,土地利用规划的内容有所不同,但总体说来包括(ABCD) A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及其利用分析 B土地利用潜力分析;用地需求预测 C土地供需分析和结构优化 D规划方案实施 15.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原理(ABCDEF) A地租与地价理论 B土地区位理论 C持续利用理论 D生态经济理论 E人地协调理论 F系统工程理论 16.耕地生态经济动态检测预警机制的内容包括(ACD) A.警义 B.警魂 C.警兆 D.警度 17.遥感技术普遍运用于土地调查制图和检测中是由于他具有哪些优点(ABCD) A.覆盖广 B.宏观性强 C.快速、多时相 D.信息丰富 18.土地利用动态检测具有哪些特点(ABCD) A.检测成果多样性 B. 检测体系层次性 C.技术要求的区域性 D.技术手段的综合性 19.土地利用计划的编制方法有(ABCD) A.经济分析法 B.综合平衡法 C.因素分析法 D.计划演算法 21.规划方案实施计划的编制原则是(ABCD) A.全面安排,远近结合 B.集中力量,突出重点

土地利用规划论述题复习资料

论述题部分答案: 1 试论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的意义和作用? 2 如何认识和处理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关系? 3 试论述土地利用规划实施和管理的主要途径? 4 试分析土地利用规划与土地用途管制的关系? 5 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包括一些什么内容? 6 说明平原干旱地区耕地规划设计的程序。 7 简要说明土地利用规划的任务。 8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措施包括哪几方面? 9 简要说明复垦规划的程序。 10 什么是土地利用规划?为什么要进行土地利用规划? 11 说明果园用地的选择基本条件。 12 草地改良有哪些技术措施? 13 简要说明城市垃圾场的复垦技术。 14 如何进行防护林带设置? 15 简要说明建筑地基的复垦技术。 16 说明在地形复杂地区,为防止水土流失减少地表径流,进行耕地规划的程序。 17 山地丘陵区的土地开发战略规划要考虑到哪几方面的问题? 18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措施包括哪几方面? 19 建设人工鱼塘在选择用地方面应如何考虑? 20 简要说明土地利用规划的任务。 21 简要说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其他专项规划的关系。 1 试论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的意义和作用? 答:编制和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解决各种土地利用矛盾的重要手段,也是保证国民经济顺利发展的重要措因此,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 编制和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合理利用土地的基础和依据。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土地利用处在无的盲目利用状态,以致造成一系列退化破坏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防止土地利用的短期行为继续发生,地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和充分利用,迫切需要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土地利用的方向、结构、布局作出符局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宏观规划,藉以指导各个局部的土地开发、利用、整治、改良和保护,为改善土地利用环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土地利用的综合效益创造良好的条件。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创造有利条件。我国人口众多,人均土地和人均耕地面及世界人均面积的1/3左右,而且农业后备土地资源不足。在人口持续增长、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高、城乡建设用地势必进一步扩大的形势下,对数量有限的土地资源如不做出统筹兼顾的长远安排,不加以控任其自由占用和随意扩展,必将制约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过去土地利用宏观失后果,为我们提供了深刻的教训。因此,198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的《关于加强土地管理、制止乱占耕通知》和1991年全国人大七届四次会议批准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第八个五年计划纲要》都提尽快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

运营管理计算题整理到第8章

运营管理计算题 2.运营能力计算 设计能力:理论上达到的最大能力。即最终设计方案确定的能力。 有效能力:在理想运营条件(如设备维修制度、工作制度和日历班次) 下,能够达到的能力。 即交 工验收后查定的能力。 实际能力:在一定时期内,在既定有效能力基础上实现的能力。即实际产出 例题:位于北京市学院路的一家小型中式比萨快餐店每周营业 7天,2班制,每班工作5 小时。比萨制作流水线的设计产能是每小时 400个标准中式比萨。根据快餐店配置的设备 及人员,其有效能力是每周 25000个标准中式比萨。平均起来,由于个别员工缺勤,加上 设备偶尔出 现的故障,这家快餐店每周只制作 20000个标准中式比萨。试计算:(1 )这家 快餐店的设计能力;(2 )利用率和效率。 市场调查结果表明,当前的生产能力并不能满足周边几所大学的教师、学生及其他 顾客的需求。为此,这家快餐店招聘了若干名技术水平高、责任心强的的比萨制作人员,从 而使每周的有效能力达到 26500个标准中式比萨。同时,该快餐店严格考勤制度,奖勤罚 懒,并加强了设备的维护,从而使效率从原来的 80%提高到86%。试计算:(1 )这家快餐 店现在的实际产出;(2 )利用率。 解:之前: (1 )设计能力=(7 X 2X 5) X 400=28000 个 (2 )利用率=20000/28000=71.4% 之后: (1 )实际产出=26500 X 86%=22790 (个) 公式: 效率 实际能力 有效能力 利用率 实际能力 设计能力 效率=20000/25000=80.0% (2)利用率=22790/28000=81.4% 1.质量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