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四手术的麻醉
- 格式:ppt
- 大小:2.87 MB
- 文档页数:45
脊柱手术的流程脊柱手术是一种比较复杂的手术,需要经过严密的手术流程和专业的医疗团队进行协作。
下面将为大家详细介绍脊柱手术的流程和主要内容。
一、手术前准备在进行脊柱手术之前,医生会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和病史询问,以确定手术的适应症和手术方案。
同时,还需要进行各种检查,如X 光、CT、MRI等,以确定手术的具体部位和病变情况。
在手术前,患者还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如禁食、排便、洗浴等。
二、麻醉和手术定位在手术开始前,患者需要进行麻醉。
一般情况下,脊柱手术采用全身麻醉或脊麻。
麻醉后,医生会进行手术定位,确定手术部位和手术范围。
手术定位可以通过X光、CT、MRI等影像学检查来确定。
三、手术切口和骨切除手术切口是指医生在手术部位切开皮肤和软组织,以便进入手术部位进行手术。
手术切口的大小和位置取决于手术部位和手术范围。
在手术过程中,医生还需要进行骨切除,以便进一步接近手术部位和病变组织。
四、病变组织切除和植入物安置在手术过程中,医生会进行病变组织的切除,以达到治疗的目的。
病变组织的切除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有时需要进行植入物的安置,如螺钉、钢板等,以加固脊柱。
五、手术结束和恢复期手术结束后,医生会对手术部位进行缝合和包扎,并进行必要的止痛治疗和抗感染治疗。
患者需要在医院内进行观察和治疗,直到身体恢复良好。
在恢复期间,患者需要进行康复训练和定期复查,以确保手术效果和身体健康。
总之,脊柱手术是一项复杂的手术,需要经过严密的手术流程和专业的医疗团队进行协作。
患者在手术前需要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和病史询问,手术过程中需要进行麻醉和手术定位、手术切口和骨切除、病变组织切除和植入物安置等步骤,手术结束后需要进行恢复期的观察和治疗。
只有在医生的指导下,患者才能顺利度过手术期和恢复期,恢复健康。
第二十三章脊柱、四肢手术的麻醉
科目:临床麻醉学任课老师:罗向红授课对象:麻醉学专业五年制实习时数:4学时(200分钟)实习课题:腹部手术麻醉观摩及病例讨论
目的要求:1、了解脊柱、四肢手术的一般过程
2、掌握脊柱、四肢手术的麻醉选择及实施
3、掌握脊柱、四肢手术麻醉处理特点
讲解内容及时间分配
(一)入手术室的注意事项(10分钟)
(二)实习前讲解(30分钟)温习理论:椎管内麻醉穿刺点的选择、麻醉平面的控制(举两个实例);脊柱及四肢手术的麻醉特点。
(三)手术观摩(现场直播或录象)及现场讲解(120分钟)实时讲解麻醉及手术步骤(四)具体病例讨论(40分钟)
实习重点及难点
1、脊柱及四肢手术的特点
2、唤醒实验
思考题
1、颈椎手术患者麻醉时应注意什么?
2、断指再植手术麻醉时应注意什么?
3、何谓唤醒实验?它的临床意义是什么?。
麻醉学考试资料:脊柱、四肢手术的麻醉特点脊柱、四肢手术的麻醉特点在考试中经常出现,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总结,希望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1.切口:脊柱、四肢手术的切口种类繁多,麻醉医师应对各种手术切口入路充分了解,以便于确定麻醉方案,更好配合手术。
2.体位:脊柱、四肢手术的体位需根据手术需要而定,常取仰卧位、侧卧位或俯卧位等。
俯卧位时,麻醉管理有一定的困难。
某些手术需在特制的手术台上操作,因此,安置任何体位时都必须做到:①垫妥骨突出部位,防止软组织受压或神经压迫或牵拉损伤。
②不干扰呼吸和循环。
某些骨科手术中需临时变换体位,如半骨盆截除,先取仰卧,后改侧卧,需注意血流动力的急剧变化。
3.肌松药:长管骨骨折、关节脱位闭合正复或切开复位,经腹膜后脊柱手术,开胸脊柱手术等,都需要良好的肌肉松弛,以使切口暴露满意,骨折易于复位。
因此,骨科手术有时需要应用肌肉松弛药。
4.神经刺激:关节囊和骨膜部位末梢神经丰富,如麻醉浅而刺激重时,易出现血压、脉搏变化。
5.止血:四肢手术多需应用止血带,以减少手术野失血而便于手术操作。
有的手术无法使用止血带,则出血往往较多,尤以骨面渗血不易止住,应予重视。
脊柱、肩、髋或髂骨恶性肿瘤截除术,有时失血可达数千毫升,需重视预防失血性休克。
骨科手术后,伤口往往继续渗血,需及时补充。
6.麻醉选择:四肢手术多选阻滞麻醉,脊柱手术多选全麻,较大的破坏性手术,如髋离断、截肢术等也以选用全麻为妥,以避免病人紧张、恐惧。
若用阻滞麻醉,亦应使病人入睡为宜。
7.某些严重四肢骨畸形矫正手术,常需分期施行多次手术才能完成,需掌握多次麻醉的处理原则。
8.合并症:骨科手术可见于任何年龄,但老年人日渐增多。
如全髋置换术,髋部骨折内固定多数为老年病人。
由于老年人常合并慢性心、肺疾病或伴高血压而长期服用降压药,因此术前需做好多方面检查,并按老年人特点施行麻醉。
9.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为骨科手术后可能发生的严重并发症,多见于老年人。
第25章脊柱、四肢手术的麻醉一、选择题A型题1.有关四肢神经阻滞,以下哪项叙述错误()A.凡在手指.足趾等末端局麻时,避免加用肾上腺素B.经锁骨上途径行臂丛神经阻滞,可行上臂内侧手术C.经腋路行臂丛神经阻滞,桡神经和肌皮神经阻滞效果较差D.臂丛神经由颈5~8和胸1脊神经前支组成E.小腿内侧手术,仅行骶丛阻滞常阻滞不全2.下列哪种情况最容易发生肺栓塞()A.下肢挤压伤B.闭塞性血栓性脉管炎C.伤寒D.糖尿病E.动脉功能不全3.骨盆骨折最危险的并发症是()A.骨盆腔内出血B.膀胱破裂C.尿道断裂D.骶丛神经损伤E.直肠损伤4.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伴外踝及足背外侧感觉减退.踝反射消失,最可能的突出部位在()A.腰1~2B.腰2~3C.腰3~4D.腰4~5E.腰5~骶15.下列哪项检查最有助于脂肪栓塞的诊断()A.胸部X线照片B.血化验C.尿化验D.皮肤检查E.视网膜检查6.有关下肢手术时应用硬膜外麻醉时注意事项,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下肢神经分布主要包括腰.骶两大神经丛B.如果骶神经阻滞不全,则大腿后侧和会阴部仍有感觉C.若在止血带下手术,自胸10 ~骶部都须麻醉效果满意D.足部手术出现的腰5~骶1阻滞不全常见于老年人E.老年人或高血压病人的局麻药用量要减少7.有关脊柱侧弯畸形矫正术的麻醉特点,哪项错误()A.虽脊柱侧弯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多见于小儿B.气管内全麻为首选麻醉方法C.为防止术中脊髓损伤,有时需做术中唤醒试验D.术中出血较少E.手术有损伤胸膜造成气胸的危险8.有关脊柱肿瘤摘除术的麻醉,以下哪项不正确()A.手术创伤大,失血多,尤其是骶骨肿瘤切除B.病人常呈低血容量.低蛋白血症和营养不良等C.均采用硬膜外麻醉完成手术D.控制失血和防止失血性休克时麻醉管理的重点E.骶神经刺激可造成反射性血压下降9.在四肢显微血管手术麻醉处理中,为防止吻合血管的痉挛和堵塞,以下哪些措施不必要()A.全麻维持平稳,阻滞麻醉止痛要完善B.避免疼痛.寒冷和滥用血管收缩药C.及时补充失血和失液,防止低血压D.降低血液黏滞度,改善微循环E.全身应用适量肝素10.应用止血带的合并症不包括()A.压力不合适可造成手术野出血增多B.压力过大.时间过久或麻醉作用不全时,可出现严重的止血带疼痛C.可诱发和增加骨科手术中肺栓塞的发生D.放松止血带后可出现止血带休克E.充气压力过大和应用时间过长可造成止血带麻痹11.上肢前臂或手出血,应用止血带时应缚在()A.上臂上1/3B.上臂中上1/3C.上臂中1/3D.上臂中下1/3E.上臂下1/3X型题1.下列哪些疾病可合并血钙升高()A.骨髓癌B.骨癌C.畸形性骨炎(Paget病)D.脊柱结核E.长期卧床的截瘫病人2.在施行上肢手术的类风湿性强直性关节炎患者,如果因脊柱间与脊肋关节的固定使胸廓活动受限,肺活量明显降低,就先用下述那些麻醉方法,以避免膈肌麻醉()A.颈部硬膜外麻醉B.腋路臂丛神经阻滞C.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D.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E.全身麻醉3.关于四肢手术止血带的应用,以下哪些叙述是正确的()A.止血带放置的部位:下肢应在大腿上方近腹股沟部,上肢在上臂中上1/3部B.使用前应对止血带作仔细检查,以防接触平面不平或漏气C.充气前应先抬高患肢进行彻底驱血,包括感染.肿瘤和心功能不全患者D.充气压力:上肢高于收缩压30~50mmHg,下肢高于收缩压50~70 mmHg E.止血带维持时间:上肢1.5h,下肢2h为限参考答案一、选择题A型题1.B 2.A 3.A 4.E 5.A 6.D 7.D 8.C 9.E 10.C11.AX型题1.ABC 2.BE 3.ABD。
脊柱手术麻醉技术(一)外科要点1.概述青年和中年患者通常身体状况良好,老年患者常合并有心血管疾病和(或)呼吸系统疾病。
骨科老年患者的问题:老龄社会的发展决定了骨科手术中庞大的老年患者群。
绝经后骨质疏松、年龄相关骨质疏松增加老年患者的骨折风险。
年龄相关骨质疏松可能与甲状旁腺激素的增加、维生素D与生长激素的减少有关。
虽然理论上所有部位都有骨折的风险,但是胸椎、腰椎、股骨、肱骨近端和手腕是骨折最高发的部位。
骨质疏松还影响术后的骨质融合。
围术期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是高龄。
直接致死因素是心血管与呼吸系统并发症。
2.通常的术前诊断腰椎间盘突出,退行性腰间盘病变,骨折,原发性或转移性脊柱椎体肿瘤,脊柱化脓性或结核性骨髓炎。
3.手术规程见表疼痛评分按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analoguescale,VAS)评估(二)患病人群特征1.年龄范围16-60岁。
2.发病率常见,男多于女。
3.病因学退行性病变,创伤,先天性,感染和肿瘤。
(三)麻醉要点舒适医学的发展不仅要求麻醉医生提供良好的术中麻醉与术后镇痛,还要为术后功能锻炼创造条件。
本章主要讨论围术期影响骨科手术预后的相关因素。
根据患者和手术的需求选择恰当的麻醉方法,为麻醉医生实施骨科麻醉提供指导意见。
1.术前(1)循环系统:老年患者骨科手术后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增加。
可能的原因如下:①合并症多;②器官功能不同程度受限;③部分骨科手术会导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④部分手术导致大量失血;⑤术后疼痛明显。
这些因素引起应激反应,导致心动过速、高血压,从而提高心肌氧需造成心肌缺血。
由于骨科疾病影响患者活动,通过体力负荷评价心脏功能不易实施。
但术前冠脉造影或冠脉支架并不能改善患者的生存率。
因此降低围术期的心血管应激反应是减少心血管事件的根本。
老年患者术前服用β受体阻滞药可以有效预防骨科手术后的心脏并发症。
围术期心脏并发症高风险的骨科患者,术后应进行心肌缺血的监测。
术后心肌缺血的及时诊断治疗对降低术后死亡率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