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大手术麻醉处理
- 格式:ppt
- 大小:1.11 MB
- 文档页数:28
麻醉科中的脊柱手术麻醉方案与技巧作为一种高风险的手术,脊柱手术在麻醉科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为了确保手术的安全和成功,麻醉医生需要制定有效的麻醉方案,并掌握相应的技巧。
本文将从麻醉方案和麻醉技巧两个方面,详细介绍麻醉科中脊柱手术的相关内容。
Ⅰ. 麻醉方案脊柱手术的麻醉方案需要根据手术的性质、手术部位、患者的病情和术前评估结果等多个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下面将分别从全麻与局麻两个方面介绍相应的麻醉方案。
1. 全麻麻醉方案全麻麻醉方案通常适用于复杂的脊柱手术,它能提供全身范围的无痛手术条件,同时还能实现术中的人工通气和药物控制。
具体的操作步骤如下:(1)静脉麻醉诱导:首先,将患者静置在手术床上,并监测血压、心率和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参数。
接着,使用合适的静脉麻醉药物进行诱导,常见的有丙泊酚、异丙酚等。
(2)气管插管:一旦诱导成功,将患者的气道保持通畅,通过气管插管实现呼吸道的控制。
这一步骤需要慎重操作,以避免损伤患者的喉部组织。
(3)维持麻醉:在手术过程中,需要确保患者的麻醉水平维持在适当的范围内。
常见的维持麻醉药物有异氟醚、地氟醚等,可以根据患者的生理指标和手术情况进行调节。
(4)术中疼痛管理:脊柱手术术中出现的疼痛需要及时有效地缓解。
可以使用镇痛药物如芬太尼进行镇痛,同时也可以通过术中硬膜外镇痛等技术手段提供更好的疼痛管理。
2. 局麻麻醉方案局麻麻醉方案适用于一些简单的脊柱手术,如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
局麻可以提供手术部位的无痛条件,同时保留患者的意识和自主呼吸。
操作步骤如下:(1)穿刺定位:首先,在手术部位进行穿刺定位,以确保局麻药物准确地输送到手术部位。
在定位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疼痛反应和神经功能。
(2)局麻药物注射:根据手术部位的不同,选择适当的局麻药物,并进行注射。
常用的局麻药物有利多卡因、布比卡因等。
(3)术中镇痛管理:与全麻不同,局麻下的患者仍可感受到手术部位的疼痛。
因此,在手术过程中需要给予适当的镇痛治疗,常用的药物有阿片类药物如吗啡。
全脊麻处理流程
一、患者评估
1.评估患者病史
(1)了解患者既往病史和手术史
(2)确定是否有过敏史或药物反应史2.进行体格检查
(1)检查患者心肺功能
(2)评估患者颈椎和脊柱情况
二、术前准备
1.术前禁食禁水
(1)患者术前禁食禁水时间安排
(2)遵循禁食禁水原则
2.导尿
(1)安排导尿操作
(2)确保术中尿液排泄顺畅
三、手术操作
1.采用无菌操作
(1)确保手术环境无菌
(2)避免术中交叉感染
2.局部麻醉
(1)局部麻醉药物准备
(2)对局部麻醉部位进行麻醉操作
四、注射麻醉药物
1.穿刺腰椎间隙
(1)确定穿刺位置
(2)进行腰椎穿刺操作
2.注射麻醉药物
(1)确保正确注射麻醉药物剂量
(2)注意观察患者反应
五、监测与护理
1.监测患者生命体征
(1)监测血压、心率和呼吸等生命体征(2)注意观察患者意识状态
2.术中护理
(1)维持患者体位舒适
(2)协助医生操作并做好术中护理。
成人脊柱手术的麻醉成人脊柱手术的种类很多,损伤后或脊柱肿瘤病人的脊柱固定术、脊柱侧凸矫形术等脊柱大手术的麻醉对麻醉医生是一个挑战。
许多在20年前因为技术原因无法实施的手术,现在已变得越来越普遍,但这些病人术前大都存在严重的心肺合并症,其气道管理也相当困难,以及冗长的手术时间及大量的失血对病人的影响、术后的镇痛等都值得人们探讨。
术中脊髓节段功能检测技术的进步使该类病人术后神经并发症的发生率大大降低,麻醉医生在利用这些检测技术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脊柱手术的种类很多,无论成人或婴幼儿,都可能以择期或急症的形式行脊柱手术。
脊柱手术的原发病大致可分为五类:创伤,如脊柱不稳定性骨折;感染,如椎管脓肿;恶性病变(转移或原发疾病伴有脊柱不稳定、疼痛、及神经并发症等症状);先天或自发性疾病,如脊柱侧凸;脊柱退行性疾病。
2001-2002一年间英国实施了25000例脊柱手术。
[112]手术部位可位于脊柱从颈段至腰骶段的任何部位。
既有椎间盘镜下椎间盘切除术等小手术也有涉及多个椎管节段伴有大量失血的大手术。
骨切开术是解除局部压迫的手术,内固定术是在损伤脊柱部位的上下加固定钢板等器械,而对于脊柱侧凸病人则实行涉及多个脊椎阶段的骨分离术。
手术可以经前路、后路或术中改变病人的体位,一般伴有大量的失血。
这类手术对麻醉医师的挑战是术中利用各种脊髓功能检测技术在保证对脑和脊髓组织氧供的基础上提供最佳的手术条件。
病理生理脊柱侧凸脊柱侧凸指脊柱向侧面弯曲及旋转的畸形,发病率约为4%。
[98]约70%病人为先天性,男女比例为1:4(表1)。
通常在脊椎胸段Cobb角大于50。
或腰段Cobb角大于40。
时需要手术。
手术的目的是阻止病变的进程或至少部分的纠正脊柱的畸形,以避免心肺功能的进一步恶化。
如任其发展,病变一般进展迅速,在病人四五十岁时就会因肺动脉高压、右心衰竭或呼吸衰竭等并发症而对病人的生命造成威胁。
[85]自发性(70%)先天性脊髓或椎管发育异常神经肌肉疾病(15%)神经性:脑瘫脊髓空洞症小儿麻痹后遗症肌源性:肌营养不良多发性神经纤维瘤Friedrich’共济失调间叶组织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马凡氏综合症代谢性骨病骨质疏松症佩吉特病(OI)肿瘤原发或继发脊柱肿瘤创伤或手术骨折化疗后术后感染结核骨髓炎表1脊柱侧凸常见病因(摘自Kafer[49]<Anaesthesia>)肌病肌营养不良和中枢性麻癖是脊柱侧凸的重要病因。
脊柱侧弯手术麻醉注意事项脊柱侧弯是一种常见的脊椎畸形,手术治疗是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
然而,在进行脊柱侧弯手术时,麻醉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麻醉策略的制定和实施直接影响手术的安全和疗效。
本文将从麻醉的准备、评估和实施等方面探讨脊柱侧弯手术麻醉的注意事项。
一、术前准备1.麻醉医师应与患者进行充分的交流和沟通,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病史、药物过敏史等。
通过采集血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等检查,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和手术风险。
2.麻醉医师应针对手术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和药物组合。
一般来说,脊柱侧弯手术可采用全身麻醉、椎管内麻醉或混合麻醉等方式,但考虑到手术时间长、创伤大的特点,全身麻醉是最常用的麻醉方式。
3.在麻醉实施前,麻醉医师应检查好相应的麻醉设备和药物,准备好必要的应急设备和药品,以备不时之需。
二、麻醉评估在手术前,麻醉医师需要对患者进行相关评估,以确定患者的麻醉深度、控制呼吸和循环功能等。
1.麻醉深度评估。
麻醉深度的评估是衡量麻醉效果的关键指标。
一般来说,麻醉医师可以通过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呼吸音、瞳孔反应等指标来判断麻醉深度。
同时,麻醉医师也应掌握相应的药物调节技巧,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实施相应的麻醉调节。
2.循环功能评估。
手术时,患者处于体位改变的过程中,循环功能易受影响。
在麻醉实施前,麻醉医师应对患者的心率、血压等指标进行评估。
在手术过程中,及时调整麻醉深度和药物剂量,保持患者循环功能稳定。
3.呼吸功能评估。
脊柱侧弯手术涉及的胸腔腹腔手术,易造成患者呼吸功能不全,因此,麻醉医师在手术前需评估患者的呼吸功能。
手术时,应定期评估患者的呼吸功能,及时发现和处理患者的呼吸异常情况。
三、麻醉实施在麻醉实施时,麻醉医师需要对患者的麻醉深度、循环功能等指标进行实时监测和调节,确保手术的安全和成功。
1.麻醉深度监测。
在全身麻醉的实施中,麻醉深度的监测是十分重要的。
麻醉医师可以通过电生理技术、红外线技术等手段,对患者的麻醉深度进行实时监测和调节。
一、背景全脊柱麻醉是外科手术中常用的一种麻醉方式,由于麻醉区域涉及整个脊柱,因此风险相对较高。
为保障患者手术安全,预防和应对可能出现的麻醉意外,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标1. 确保患者在全脊柱麻醉过程中的安全;2. 及时发现并处理麻醉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3. 保障手术室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
三、组织机构1. 预案实施小组:由麻醉科主任任组长,麻醉科医师、护士、手术室护士等组成;2. 应急抢救小组:由麻醉科主任任组长,麻醉科医师、护士、手术室护士、外科医师等组成。
四、预案内容1. 麻醉前评估(1)详细询问患者病史,了解患者全身状况;(2)评估患者心肺功能、神经系统功能;(3)检查患者脊柱情况,了解脊柱侧弯、畸形等可能影响麻醉的风险因素;(4)对高危患者进行特殊评估,如高龄、心功能不全、高血压等。
2. 麻醉操作(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感染;(2)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麻醉药物和剂量;(3)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呼吸、体温等;(4)做好术中监测,包括心电图、血氧饱和度、血压、心率等。
3. 意外情况处理(1)呼吸抑制:立即给予面罩吸氧,必要时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2)循环衰竭:立即给予静脉输液、心脏按压、血管活性药物等;(3)神经损伤:立即停止麻醉操作,密切观察患者神经功能,必要时进行神经功能评估;(4)过敏反应:立即给予抗过敏药物,如肾上腺素、地塞米松等,必要时进行休克抢救;(5)血压异常:根据血压情况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如血管活性药物、利尿剂等。
4. 术后处理(1)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如心率、血压、呼吸、体温等;(2)及时处理术后并发症,如恶心、呕吐、疼痛等;(3)做好术后随访,了解患者恢复情况。
五、预案实施1. 定期组织麻醉科医师、护士进行应急预案培训,提高应对能力;2. 定期进行应急预案演练,检验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3. 加强与外科、手术室等科室的沟通与协作,确保预案顺利实施。
骨科手术麻醉的相关问题中国医疗麻醉2014.10。
16 郭向阳骨科手术范围广泛,对循环、呼吸和神经系统的影响不尽相同,而复杂多变的手术方式和患者生理状况的不同也给麻醉管理增加了困难和风险。
本文从骨科手术麻醉面临的特殊问题、脊柱手术麻醉实施及优化等方面对骨科麻醉进行相关的探讨。
一、骨科手术麻醉面临的特殊问题(一)脂肪栓塞综合症(fat embolism syndrome,FES)脂肪栓子在骨科手术患者血液中普遍存在,但很少引发FES[[i]]。
研究发现,FES发病与脂肪栓子之间的相关性并不明显,而与中性粒细胞激活为主的急性肺内炎症反应相关性更强[[ii],[iii]],因此后者成为FES基础研究领域的焦点.除对肺脏的影响,脂肪栓塞亦可能造成脑部的损伤,对骨折和骨科术后2~3d,尤其是老年人,出现神经症状而无局灶定位体征的患者,应警惕脑部脂肪栓塞的可能,在创伤救治的过程中应注意患者神经症状的改变。
(二)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和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骨科手术患者由于创伤(特别是重大创伤和下肢创伤)、手术、制动或下肢瘫痪等原因,围术期DVT风险较大,尤其是膝上DVT更易导致肺栓塞危险。
术前需要应用物理、药物等预防措施,并检查下肢血管超声等以排除DVT。
多发创伤患者在院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的患者达50%以上,可考虑应用间歇式充气压迫装置或弹力袜等物理手段预防静脉血栓,如出血已控制则可考虑应用抗凝药物预防。
采取适当预防措施前提下,麻醉方法对改善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未发现明显的差异。
对于高危患者,必须重视预防DVT和PE,中华麻醉学会骨科学组近期将发布围术期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防治指南,敬请关注。
肺气栓是由静脉空气栓塞引起的肺栓塞。
采用监测呼气末CO2分压、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探测等利于及早发现,及时处理。
对于特殊体位手术,如胸椎减压手术、脊柱后凸畸形矫正和坐位手术等要尤其注意此类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