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语言对比-词汇对比
- 格式:ppt
- 大小:563.00 KB
- 文档页数:61
英汉语言词汇对比一、英汉语言词汇的发音对比。
1. 音节结构。
- 英语:- 英语单词的音节结构较为复杂。
一个音节通常由一个元音(vowel)或一个元音加上一个或多个辅音(consonant)组成。
例如,“cat” [kæt],是一个单音节词,由辅音[k]和元音[æ]以及辅音[t]组成;“apple” [ˈæpl],有两个音节,第一个音节是[ˈæ],以元音开头,第二个音节是[pl],由辅音[p]和[l]组成。
- 汉语:- 汉语的音节结构相对简单。
一个音节由声母(initial)、韵母(final)和声调(tone)组成。
例如,“妈”mā,声母是m,韵母是a,声调是第一声。
“好”hǎo,声母是h,韵母是ao,声调是第三声。
2. 重音与声调。
- 英语:- 英语中有重音(stress)现象。
在多音节单词中,重音位置不同会改变单词的词性或意义。
例如,“'present(名词,礼物)”和“pre'sent(动词,呈现)”。
重读音节通常发音更响亮、更清晰。
例如,“banana”[bəˈnɑːnə],重音在第二个音节上。
- 汉语:- 汉语依靠声调来区分意义。
汉语有四个基本声调:阴平(第一声)、阳平(第二声)、上声(第三声)和去声(第四声)。
例如,“mā(妈)”“má(麻)”“m ǎ(马)”“mà(骂)”,声母和韵母相同,但声调不同,意义也完全不同。
二、英汉语言词汇的词性对比。
1. 名词(Noun)- 英语:- 英语名词有可数(countable)和不可数(uncountable)之分。
可数名词有单复数形式,例如,“book”(单数) - “books”(复数),复数形式的变化规则有多种,如加 -s(books)、加 -es(boxes)、变y为i加 -es(city - cities)等。
- 发音上,有些复数形式的发音会发生变化,如“house”[haʊs](单数) - “houses”[ˈhaʊzɪz](复数)。
英汉语言词汇对比1. 概述对比两种语言,我们可以从语音、词汇、语法、语用及篇章等各个方面进行比较,但是词汇在这之中似乎更具关键性,因为“语音只是词汇的包装或外衣,而任何语法问题到底就是词的用法问题。
”词算是一门语言比较基础的组成部分,本文主要从两种语言的词汇的形态结构和意义的某几个方面的不同之处来分析一下英汉语中词汇的不同。
2.英汉词汇系统特征对比2.1汉语1)汉字具有独特的方形结构,是一个非字母化书写符号系统。
象形- 表意-拼音是人类语言文字发展的三个层次,汉语长期停滞在表意阶段,有其本身的、特有的译音特征,是表意兼表音的文字。
(ideophonograph)2)汉语文字系统语音承载能力不够完备,音位结构(元音与辅音的组合)不可能明示。
3)汉字音与义的结合的视觉分辨率很高,同音异义字可由视觉分辨,如发音为“jing”的“井”、“颈”、“景”、“警”一看即知,不会混同。
即所谓“因形见义”。
4)音义视觉分辨率高导致词义分辨率很高,如“陈迹”与“沉寂”同音,但不会混淆。
5)汉字不具备形态发生学机制,因为汉字不是可以发生形态变化的拼音文字,而是方块字。
汉字只能附加与粘合,也就是“简单对接”。
6)汉字与语素基本上是一对一的关系,即“字”就是“语素”,许多语素本身即词;词是语素(“字”)的附加或粘着。
能独立的语素(自由语素)结合叫附加,如“好看”;不能独立的语素(粘着语素)结合叫粘着,如“人民”。
2.2英语1)英语文字属于字母化语言书写符号系统,具有较强的可拼读性(按文字符号拼音),可识读性(即词性分辨率);可习性(即按可识读性来识字);可衍生性(即按原型派生、类比的属性)。
2)英语文字系统语音承载能力相对较强,符号表音功能较强。
3)英语词的音义视觉分辨率不高,如well在孤立情况下分不清楚是“好”还是“井”。
英语不能在词一级因形见义。
其主要的、基本的功能是表音。
4)视觉分辨率地导致词义分辨率低。
如在孤立状态下permit(vt. 允许)与permit(n. 许可、许可证)很可能混淆。
英汉语言对比一、英汉词汇对比第一节英汉词汇量对比汉字有多少呢?根据统计如下:商朝:甲骨文约为3500—4500字。
汉朝:许慎《说文解字》收录9353字。
清朝:张玉书等《康熙字典》收录47035字。
当代:《中华大字典》收录48000字;《汉语大字典》收录56000字;《中华字海》收录861300字。
根据对文字资料的统计,从商代到现代,一般使用的汉字数量没有显著的变化,可能一直在五六千左右。
近年来制订的具有通用字表性质的汉字标准,基本上维持了这一数目。
如《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收字6196个,国家标准《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表》收字6763个。
根据近年来实际使用的情况,国家语委在1988年研制成的《现代汉语通用字表》,共收字7000个。
汉语新词语虽然也层出不穷,但极少有新字产生。
偶有新字产生,用偏旁部首加谐音字根一并便成了。
汉语的构词法,不像英语那样不断衍生.靠的是固有的汉字的灵活组构,因此汉字总量总能保持在一定的数量之内。
随着时代的发展,常用汉字不但没有增长,反而有所减少——一些老字不断被赋予新意,而更多的古字则逐渐被时代所淘汰。
英语有多少呢?中型词典如《新英汉词典》收词万余条,《远东英汉大词典》16万余条,像《牛津词典》、《韦氏词典》等大型工具书,收词量一般不下数十万。
英语的总词汇量早就超过了百万大关。
第二节英文文字的效率对比英译汉和汉译英孰难孰易?汉字简捷还是英文简捷?我们从语音、书写形式、文字承载能力和构词四方面加以讨论。
语音的基本单位是音节。
中文(汉语)词汇是以单一双音节为主。
所有拼音文字(例如英文、俄文等)的词汇是多音节的,但是它们中的常见字、常用字也同样是单一双音节,所以它们的效率也比较高,但是它们的音节由于含有辅音。
往往比汉语的音节长些。
在书写形式上汉语中的词并不像英语那样在句中分开书写,因而没有明显的书写形式或标志。
如:John saw Bill.这说明汉字节省空间单位。
其次,汉语中的某些语素可以互换位置而组成不同的词,如“算盘”与“盘算”、“平生”与“生平”、“计算”与“算计”等。
英汉语言对比一、英汉词汇对比第一节英汉词汇量对比汉字有多少呢?根据统计如下:商朝:甲骨文约为3500—4500字。
汉朝:许慎《说文解字》收录9353字。
清朝:张玉书等《康熙字典》收录47035字。
当代:《中华大字典》收录48000字;《汉语大字典》收录56000字;《中华字海》收录861300字。
根据对文字资料的统计,从商代到现代,一般使用的汉字数量没有显著的变化,可能一直在五六千左右。
近年来制订的具有通用字表性质的汉字标准,基本上维持了这一数目。
如《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收字6196个,国家标准《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表》收字6763个。
根据近年来实际使用的情况,国家语委在1988年研制成的《现代汉语通用字表》,共收字7000个。
汉语新词语虽然也层出不穷,但极少有新字产生。
偶有新字产生,用偏旁部首加谐音字根一并便成了。
汉语的构词法,不像英语那样不断衍生.靠的是固有的汉字的灵活组构,因此汉字总量总能保持在一定的数量之内。
随着时代的发展,常用汉字不但没有增长,反而有所减少——一些老字不断被赋予新意,而更多的古字则逐渐被时代所淘汰。
英语有多少呢?中型词典如《新英汉词典》收词万余条,《远东英汉大词典》16万余条,像《牛津词典》、《韦氏词典》等大型工具书,收词量一般不下数十万。
英语的总词汇量早就超过了百万大关。
第二节英文文字的效率对比英译汉和汉译英孰难孰易?汉字简捷还是英文简捷?我们从语音、书写形式、文字承载能力和构词四方面加以讨论。
语音的基本单位是音节。
中文(汉语)词汇是以单一双音节为主。
所有拼音文字(例如英文、俄文等)的词汇是多音节的,但是它们中的常见字、常用字也同样是单一双音节,所以它们的效率也比较高,但是它们的音节由于含有辅音。
往往比汉语的音节长些。
在书写形式上汉语中的词并不像英语那样在句中分开书写,因而没有明显的书写形式或标志。
如:John saw Bill.这说明汉字节省空间单位。
其次,汉语中的某些语素可以互换位置而组成不同的词,如“算盘”与“盘算”、“平生”与“生平”、“计算”与“算计”等。
英汉语词汇对比研究目录一、词类及其应用方面的的差异 (1)(一)动词 (1)(二)名词 (2)(三)冠词 (2)(四)虚词 (2)二、句法方面的差异 (3)(一)英汉两种语言都存在着无主句的句子 (3)(二)英语多被动汉语多主动 (3)三、词序方面的差异 (4)(一)英语的修饰语的位置比较灵活 (4)(二)英语采用倒装的办法 (4)(三)英语句常把判断性或结论性的部分放在句子的前面 (4)(四)英语的排列顺序是先轻后重 (5)(五)汉语和汉语都有固定词序 (5)总结 (5)参考文献 (6)一、词类及其应用方面的的差异从词类方面讲,英语和汉语有不少相同的地方,如英汉语言都有名词、代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介词等。
但也存在不同的地方,如英语中有冠词,汉语则没有。
英语单词的词形会发生变化,而汉语则不会。
另外,词类的差异还反映在词的应用上,具体地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动词汉语动词灵活多变,可单独使用,可连续使用,也可叠用,而英语则不能重叠使用。
此外,英语动词受人称、时态等限制,词形也随之而发生变化。
翻译时须视情况作出相应的变化。
如果在一个汉语句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动词,译成英语时,要么使用动词的非谓语形式,要么加连接词使其成为并列成分,要么使动词变成其他形式,如名词、介词短语等,有时也可省略某个动词。
英译汉时则注意把这些句子变为拥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动词的句子。
例如:1.秀才谈书;屠户谈猪。
Scholars talk about books, while butchers about pigs.2.Qi Pai一shi's drawings of crabs are exceptionally good.齐白石画螃蟹画得特别好。
3.A successful ban of the use of nuclear weapons must be preceded by the destruction of nuclear weapons.要成功地禁止使里核武器,必须首先销戮核武器。
英汉词汇差异对比举例英汉词汇差异是显而易见的。
由于英语和汉语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历史发展,因此它们在词汇表达上存在一些显而易见的差异。
以下是一些例子:1.饮食文化英汉饮食文化的差异表现在食物和饮料的词汇上。
英语中,人们经常使用“三明治”(三明治)来表示一个餐点,而汉语中则有“炒菜”的说法。
另外,英式早餐中经常会出现“cereal”(麦片)和“toast”(吐司)等词汇,而中式早餐则更注重“包子”、“油条”等食物的搭配。
2.交通出行英汉交通出行方面的词汇差异也很明显。
英语中,人们经常使用“汽车”(car)和“交通”(traffic)来表示汽车和交通工具,而汉语中则更多地使用“打车”(dial a taxi)和“地铁”(subway)等词汇。
此外,英式出行更注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而汉语中则更多地使用私家车辆。
3.节日庆典英汉节日庆典方面的词汇差异也表现在词汇上。
英语中,人们经常使用“感恩节”(Thanksgiving)和“圣诞节”(Christmas)等节日名称,而汉语中则更多地使用“春节”(Chinese New Year)和“中秋节”(Mid-Autumn Festival)等节日名称。
4.商务交流英汉商务交流方面的词汇差异也很明显。
英语中,人们经常使用“商业活动”(business activity)和“公司”(company)等词汇,而汉语中则更多地使用“贸易”(trade)和“企业”(enterprise)等词汇。
通过以上这些例子,我们可以看到英汉词汇存在一定的差异。
这些差异表现在词汇的词义、用法和语调等方面,影响着英汉两国人在日常交流中的理解与沟通。
Difference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language英汉词汇对比词是语言的基本单位。
《朗曼英语口语笔语语法》Word: Provisionally, we may say that words are characterized by some degree of internal stability and external independence. Insertions can only be made between words, not within words. The independence of words is shown phonologically by the fact that they may be preceded and followed by pauses; orthographically by their separation by means of spaces or punctuation mark; syntactically by the fact that they may be used alone as a single utterance; and semantically by the possibility of assigning to them one or more dictionary meanings.现代汉语对词的一般定义为:词是语言中最小的、能独立运用的、形体和意义都固定化的造句单位。
两种语言中关于词的描述是比较相近的:1都有稳定的结构形式2都有相对独立的概念3是句子的结构要素差异:1读音上2书写上构词对比词是语言的基本单位,但并不是最小的有意义的单位,还可以分成更小的单位。
常用英语构词法:加缀法(affixation)、复合法(composition, compounding)、缩略法(shortening),还有拼缀法(blending)、转类法(conversion)、和逆构法(backform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