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训练监控生理生化指标
- 格式:doc
- 大小:56.00 KB
- 文档页数:3
运动员的运动生化指标分析运动生化是用生物化学的理论及方法, 研究人体运动时体内的化学变化即物质代谢及其调节的特点与规律。
在运动员训练的过程中, 运动生物化学已成为必不可少的重要基础知识。
研究人员通过运动生物化学的研究来揭示运动人体变化的本质, 具体详细的评定和监控运动员人体的机能, 进一步实现科技运动, 充分的发挥科技的作用, 能够科学地指导体育锻炼, 促进运动生化原理在运动训练中充分发挥其作用。
本文针对运动生化指标对运动员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对运动员在训练中他们的血糖, 血乳酸以等进行了具体分析对运动员在训练中身体状况和机体的训练水平做了详细的了解, 运动生化原理在训练中对提高成绩起到很大的作用。
1.1 人体由水、蛋白质、糖、脂肪、核酸、维生素等组成。
每个人各物质的组成比例不同, 每个人在不同的生命阶段其组成比例也不同, 各种物质的变化及其规律就是生物化学。
人体在运动状态, 各组成成分会发生变化。
肌肉收缩直接的能量是三磷酸腺苷, 运动员在运动时需要大量的能量。
靠磷酸肌酸的转化和糖、蛋白质等的氧化分解生成能量。
人体内其它的微量元素也参与物质代谢, 糖参与无氧代谢辅助供能。
人体化学组成的变化及其规律, 就是运动生物化学。
不同运动, 人体的物质代谢也不同。
教练员作为运动训练的主导者, 通过掌握运动生物化原理, 来了解运动员训练的本质和原理科学指导运动训练, 进一步挖掘运动员的潜力。
运动员在运动的过程中, 人体从平衡转为不平衡, 在运动结束的时候又达到平衡状态。
在反复的训练中, 人体的运动能力得到不断提高。
外部刺激的强度与量直接影响运动训练的效果, 从运动生物化学角度分析, 代谢过程中会有很多中间产物, 通过分析运动后的血、尿和汗。
进一步掌握运动员在运动时人体化学组成的变化。
1.2 科学训练才能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 运动员在训练中的运动能力直接影响我国竞技体育的未来, 教练员位于主导地位, 通过技术手段来挖掘运动员的潜力, 教练员科学的训练手段能提高运动员的运动成绩, 促进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
足球运动员的训练负荷生化指标监测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对足球运动员的训练负荷的生化指标监测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综述,阐明对足球运动员的训练负荷实施生化指标监测的理论基础以及监测方法和监测手段,总结并提出了实施生化指标监测过程中的注意问题和个人见解,从而为教练员加强医务监督、合理安排训练负荷,提高足球运动员竞技水平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关键词:足球运动员;训练负荷;生化指标;监测前言:足球运动是一项大强度、高负荷的运动项目,其持续时间达90分钟以上,对抗激烈。
这就要求足球运动员具备良好的心理和生理素质,更要求科研、教练人员对运动员的机能状态能够掌握,以便更好的发挥出运动员的特点及竞技状态。
机能指标包括血液生化及生理指标,其中以血红蛋白(Hb)、血尿素(BUN)、肌酸激酶(CK)、血睾酮(T)、皮质醇(C)及其比值(T/C)、血乳酸等应用比较广泛。
1.足球运动员训练负荷生化监控体系构建与应用指标分析现阶段足球运动训练负荷监控的内容可分为训练课负荷的监控、集训阶段负荷的监控以及特殊时期或地点的负荷监控,如赛前训练负荷监控和高原训练监控等。
训练负荷监控的主要指标包括血红蛋白、血尿素、血清肌酸激酶、血乳酸、血睾酮与皮质醇等生化指标[1]。
对于足球运动员训练负荷监控的实质就是判断负荷是否达到了运动员能承受的合理刺激上限,并使机体产生足够的适应。
在训练监控中运动负荷是监控的目的,其手段就是通过监测人体机能变化的系列指标,继而通过对系列指标的综合分析,判断运动负荷的程度并进行适宜的调整。
足球运动员身体机能状态生化监控指标包括血尿素、血清肌酸激酶、血睾酮、皮质醇、血红蛋白和血乳酸等。
以上测试指标构成了足球运动员机能状态诊断与监控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取样简便,可以阶段进行。
一般安排在集训前、大负荷训练后和赛前10天,可将测试结果录入数据库根据运动员个体标准对结果进行分析,并形成机能诊断报告。
对运动员相关生化指标的监测与分析既可以较准确地帮助教练员掌控训练负荷强度与训练量,避免过度训练造成的疲劳与运动损伤,又能及时地反馈运动员身体机能状态尤其是重大比赛前的状态。
中长跑运动员训练课的生理生化监控方案作者:魏晓芸来源:《体育时空》2011年第09期中图分类号:G804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1)09-000-01摘要训练监控是教练员对训练实施控制的重要方法。
在运动训练过程中,运用一定的测量指标对训练计划、训练效果和训练质量进行分析与评价并及时的对实际训练效果和预期目标之间的偏差进行调控,使训练恢复到预定的轨道上来,保证最佳训练目标的实现。
针对中长跑运动的供能特点,本文采用的生理生化监控指标有血乳酸、血红蛋白、心率、血清肌酸激酶、肌点。
关键词中长跑血乳酸血红蛋白心率血清肌酸激酶一、中长跑的运动的供能特点中长跑的能量代谢特点是有氧代谢、糖酵解和磷酸原(ATP-CP)三种供能系统兼有的混合代谢。
代谢类型随项目中距离的增加,逐渐从无氧代谢为主的混合代谢过程向以有氧代谢为主的混合代谢过程过渡。
(一)有氧代谢系统在中长跑过程中的供能状况运动中氧供应能满足需要时,糖、脂肪、蛋白质通过有氧代谢释放的大量能量可再合成ATP,为肌肉运动持续供能的过程,其中糖和脂肪是有氧代谢的主要燃料。
当氧供应充足时,体内糖,特别是脂肪不会耗尽的,故其能量容量为无限大,是进行长时间耐力活动的主要供能系统。
(二)乳酸能系统在中长跑过程中的供能状况乳酸能系统供能的速率仅次于ATP-CP系统,但维持供能的时间却长达33s之久。
运动时最大用力超过10s以后,由ATP-CP系统供能将会减少,乳酸能系统供能将会增加。
它是中距离跑所需能量的核心,在提供能量的各种供能系统中所占比例较高,是中距离运动中起主导作用的能量系统。
(三)ATP-CP系统在中长跑运动中的供能状况肌肉运动时ATP分解供能1-3s,随后要由CP供能,CP在肌酸酶(CK)的催化下,可使二磷酸腺苷(ADP)再合成ATP,维持供能时间约为7.5s,但它是运动开始时代谢动员快,输出功率大,能源利用早的一条供能系统。
其实ATP-CP系统的供能并不是中长跑取胜的决定因素,但它仍是一个重要因素,中长跑各项运动中,在起跑、中途变速和终点冲刺时,都不同程度动用了ATP-CP系统的供能,尤其是在起跑时,有效克服了人体的物理惰性和生理惰性。
现代五项高原训练生理生化指标监控的研究
徐勇
【期刊名称】《北方工业大学学报》
【年(卷),期】2002(014)004
【摘要】在八一现代五项队为备战九运会进行高原训练期间,利用某些生理生化指标进行训练负荷的监控.结果发现:与平原相比,队员血红蛋白值高原训练期间显著增加,经适应性训练后,前三周的训练量渐增,但血红蛋白保持上升.血尿素值平原与高原没有差异,血尿素变化与训练负荷有关.女队员瘦体重下降.通过生理生化指标的监测有助于了解机体对训练负荷的承受情况及机体的恢复状况,探索高原训练规律,提高训练效率.
【总页数】5页(P80-84)
【作者】徐勇
【作者单位】北方工业大学基础科学学院体育学科,100041,北京石景山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804
【相关文献】
1.游泳运动员高原训练生理生化指标监控r与评价方法 [J], 王航平;孙振武;宋淑华
2.江苏省女子中长跑运动员赛前期高原训练的生理生化指标监控研究 [J], 赵飞;孙景召;程广振
3.游泳运动员高原训练某些生理生化指标的训练监控研究 [J], 陶晓黎
4.对优秀铁人三项运动员高原训练期间生理生化指标变化特征的研究 [J], 张迪
5.高原训练期间竞走运动员生理生化指标监控综述 [J], 王云艳;成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第28卷第3期2010年6月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Journal of Harbin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 Vol.28No.3Jun.2010速度滑冰运动员身体机能评定常用生理生化指标及应用孙树滨(哈尔滨理工大学体育教研部,黑龙江哈尔滨150080)摘要:文章依据速度滑冰运动项目的特点,选取心率、最大摄氧量、血尿素、血红蛋白、血乳酸、血清肌酸激酶、血睾酮/皮质醇等生理生化指标来评定速度滑冰运动员身体机能,为科学评价、监控速度滑冰运动员体能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关键词:速度滑冰;机能评定;生理、生化指标中图分类号:G804.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2808(2010)03-0022-03Commonly Use d P hysiologica l a nd Bioche mical Indica tor of Functiona lDia gnosis in Spe e d S kating Athle tesSUN Shu-bin(Harbin Institue of Physical Education Graduate of Harbin,Harbin 150080,Heilongjiang China)Abstract:Based on the feature of speed skating,the paper demostrates that heart rate,maximal oxygen uptake,blood urea,hemoglobin,serum lactate,serum creatine kinase,blood testosterone /cortisol are important indexes of evaluating the body function status of the speed skating athletes.It demostrates the athletes'body function so that to formulate scientific and rational methods of body function evaluation and to provide reference to improve exercise capacity of the athletes.Key words :speed skating ;function assessment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indicatorCLC number:G804.49Document code:AArticle ID:1008-2808(2010)03-0022-03速度滑冰是一项比赛滑行速度的冰上体育运动,集力速度、耐力、技战术于一体的体能主导类周期速度性项目,运动员的体能水平在其整体竞技能力中起到决定性作用。
《运动员生化指标【男子自行车运动员高原训练生化指标监控】》摘要:rg,50008 , ),严金慧,李俊,苟波,等行车运动员不训练手段血乳酸评定[]沈阳体育学院学报,0065()5355,60</(河南省行车运动管理心河南郑州 50008)摘要通监控河南男子行车长组高原训练期生化指标变化对运动员高原期身体机能状况及重训练课进行评价结表明b、B、K、B等生化指标能够准确反映运动员机能状态血乳酸值能较地评价所采用训练手段对队员无氧能力影响以男子行车运动员高原训练安排提供依据更地促进男子行车运动水平提高关键词行车;高原训练;生化指标;监控图分类G807献标识码编 00736(009)000830投稿日期0080509作者简介李振江级教练员研究方向运动训练监控Bl x rg r lg l " l rgL Z�g( r r lg r, Zgz 50008 , )br l l l rg vl r rg l, g bl x bl l r r rl x b, B, K B rl l" l rl Bl l vl rb rg rvv r rg l l, l r v vl lgK r lg; l rg; x bl; r行车长距离比赛要运动员具有良有氧能力进行高原训练目主要是提高有氧能力下周期训练和比赛打扎实基础也进行定无氧训练因对机能状态指标和无氧训练进行了监控研究对象与方法研究对象��5名男子行车长距离运动员平训练年限5研究方法训练安排7 训练周期周以适应高原环境主二周开始逐渐上量三、四周训练量达到五周开始逐渐减量但增加强比例六周训练量减至而强则至上高原3周、5周安排原地启动333 训练和500 冲刺训练发展无氧能力机能监控测试指标与测试方法指标晨脉(R)、白细胞(B)、血红蛋白(b)、血尿素(B)、肌酸激酶(K)测试方法晨脉每天清晨清醒卧床测试;白细胞(B)、血红蛋白(b)、血尿素( B)、肌酸激酶(K)指标每周清晨队员晨起处空腹状态下取静脉血3 L测试重训练课监控指标与测试方法指标血乳酸(Bl)测试方法准备活动测验原地起动333 ×传动比9∶;冲刺500 ×传动比9∶血乳酸测定应用美国500 血乳酸盐分析仪运动员测验前、测验结束、、6 测定血乳酸值数理统计法采用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组�检验[ ]但段适应心率明显低高原训练前期[]见表可知初上高原晨脉显著高平原这是对高原环境代偿当周机体对高原环境进行了适应使得晨脉回落并接近平原水平这是对高原环境适应表现也说明心率高原适应周左右3 生化指标结讨论整高原训练期队员B值变化幅不仅周测试出现定幅降低(表)可能与6周高原训练因强训练对免疫机能产生抑制 [3]使得B值训练周出现下降也可能与定训练使得队员机体有定疲劳积累也会导致免疫机能抑制使得B值训练阶段下降提示我们高原训练期特别是训练半段应采取适当措施提高队员免疫力预防感冒等疾病b值是反映机体运氧能力重要指标也是通高原训练希望改变指标整训练期队员b值处较高水平这主要是因了克缺氧引起不利影响人体机能将发生系列适应性调节方面是因缺氧刺激生成增多促使b增高;另方面也可能是因由高原干燥引起体脱水使血浆量减少所致[]但训练周队员b值较前几周出现定幅降低这可能高原训练期机体对蛋白质、铁消耗平原训练了5周高原训练使得体蛋白质与铁水平降低红细胞剧烈运动破坏增加造成使得b值下降[5]还有原因可能是由高原训练使得由基生成增加导致其对红细胞破坏加剧这些是导致b值下降原因提示我们高原训练期应队员蛋白质、铁等营养物质补充补充定量抗氧化剂减少对红细胞破坏以利高原训练顺利进行和训练效保持整训练期队员K值处较低水平(表)这可能与高原训练期力量训练比例主要以有氧训练主因对肌肉刺激较对肌肉破坏少[5]从而使得骨骼肌透出K少整高原训练期队员B值相对稳定且处正常围这表明高原训练期训练量安排比较合理(表)队员机体能够承受训练量刺激[6]二周B 值较其他几周略有上升可能与补充蛋白粉有关因B变化受到饮食影响较监控应给考虑3 无氧训练测试结讨论对高原训练也应适当进行无氧能力训练以提高队员加速与冲刺能力见表3和表所采用原地启动333 训练提高队员速水平采用500 冲刺训练提高队员高速耐力水平两种训练手段对提高运动员无氧糖酵能力和血乳酸耐受能力是较有效训练方法[7]两种训练三周与五周进行成绩五周三周说明队员速水平与高速耐力水平得到了提高两次训练队员血乳酸水平处较高水平也反映达到了训练目五周训练结束血乳酸值低三周说明定高原训练使得机体有氧能力增强消除乳酸能力得到提高从而保证了糖酵功能发挥提高糖酵供能能力结合训练成绩可以看出高原训练对有氧能力提高也促进了无氧能力增强对行车运动员加速与冲刺能力是有利也说明高原训练期安排适当无氧能力训练是可行结论) 男子行车运动员初上高原训练晨脉较平原有定水平增加周适应晨脉会接近平原水平) 男子行车运动员高原训练期B值变化幅不仅周有定幅下降b值维持较高水平也仅周出现定幅下降K、B值整高原训练期处较低水平提示高原训练阶段应加强队员营养补充与免疫力提高3) 高原训练期适当安排原地启动333 训练和500 冲刺训练对发展队员无氧能力提高队员速水平和高速耐力水平起到较作用) 高原训练提高有氧能力对提高原地启动333 训练和500 冲刺训练成绩起到了较作用参考献[]王政权,马野,李娜,等行车与高原训练[]辽宁体育科技,006,8(3) 6[]张熙,段宝林高原训练对运动能力影响机制[]武汉体育学院学报,00,36( 5)5658[3]冯连世运动训练生理生化监控方法[]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006[]马福海青藏高原行车拉力赛对运动员RB、b、、B 影响[]西安体育学院学报,00,9(3)950[5]刘海平999年青藏高原行车拉力赛期运动员生理机能研究报告[]北京体育学学报,00,()8688[6]胡元高原训练研究与应用[]北京北京体育学出版社,006[7]严金慧,李俊,苟波,等行车运动员不训练手段血乳酸评定[]沈阳体育学院学报,0065()5355,60。
表1 常用训练监控生理生化指标
指 标 监 控 目 的 功 能 来 源
心 率 (HR) 一次或一组动作的运动强度 可作为100%最大摄氧量强度以下训练的强度定量指标,对100%最大摄氧量强度以上的训练只能定性分析。 由心肌窦房结发 出冲动,受交感 神经、迷走神经调控,受呼吸等因素
的影响
阶段性训练效果评估 系统耐力训练后安静心率下降,或同
样负荷的亚极限以下强度运动后即
刻心率下降或心率恢复速度提高,均
说明心功能提高,有氧能力提高。
阶段性机能状况评估 短期内基础心率突然明显加快,提示
运动员不能适应当前训练负荷,机能
状态下降,如心率突然显著减慢,提
示可能有疾病的存在。
血压 (BP) 阶段性机能状况评估 安静时血压升高20%左右,并持续两天以上时,可能是机能下降或过度疲劳的表现 运动时脉压差增加的程度比平时减少或出现梯型反应、午无休止音及运动过程中收缩压突然变化下降达20mmHg时,提示运动员机能状况较差 血液对动脉壁 的压力,受植 物神经、内分泌激
素级血管内皮质
素等调节
血红蛋白(HB) 一堂训练课或一个训练日的训练负荷 既能够反映训练负荷强度,也能够反映负荷量连续测定恢复期值可检测一个小周期训练负荷的变化。一个小周期训练后如果下降明显,说明运动员不能够适应训练负荷,下降超过20%为过度训练的表现之一。 由骨髓、脾脏等造血器官生成,受遗传因素、蛋白与铁营养、EPO等激素
的影响
血液携氧能力 男运动员血红蛋白低于120g/L,女运
动员低于110g/L时,可诊断为贫血。
男运动员血红蛋白达到160g/L,女运
动员达到140g/L时,最适宜发挥人
体最大有氧能力。
红细胞系 血液携氧能力 大负荷训练后,数值下降程度与疲劳水平呈正相关。另外,辅助血红蛋白指标对贫血进行诊断与分析 单位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体积、
血红蛋白含量
血清睾酮 (T) 一个训练周期的训练负荷 反映一个小周期或大训练周期训练负荷大小。如一个周期的训练后明显下降,则表明训练负荷过大,运动动员不能适应;如不下降或下降幅度不大,表明运动员能够适应 由下丘脑—垂体 —性腺轴调控,由
性腺和肾上腺分
泌
运动员恢复能力评估 运动后恢复期,血清睾酮高,表明机
能状态好,恢复能力强:血清睾酮低
表明机能状态差或恢复能力差
血清皮质醇(C) 一个训练周期的训练负荷 一个周期训练后,相同负荷运动时,血清皮质醇浓度上升幅度下降,是适应运动量的表现,表明训练负荷适合;如上升幅度增加表明训练负荷过大 由下丘脑—垂体 —性腺轴调控,由
肾上腺皮质分泌
运动员恢复能力评估 运动后恢复期,血清皮质醇持续偏
高,恢复到正常水平时间长,表明机
能状态差或对负荷不适应
T/C 一个训练周期的训练负荷 反应运动员对一个训练小周期或大周期训练负荷的适应情况,升高表示适应良好,下降超过25%提示过度疲劳 代表身体合成、恢
复状况
血清肌酸激酶(CK) 一堂训练课或一个训练日的训练负荷 随着运动强度增大血清肌酸激酶会升高,反应一堂课或一个训练日负荷强度的大小;连续测定恢复期值可监测一个小周期训练负荷强度变化;测定次日恢复值可评定肌肉疲劳后的恢复情况 大强度运动或运动损伤造成骨骼肌细胞或心肌细胞受损、凋亡、血
清肌酸激酶由及
细胞中渗透到血
液
肌肉损伤及恢复情况 大幅度异常升高表明有肌肉损伤,连
续监测可反映肌肉损伤的早期恢复
情况
血乳酸 (BLA) 一次或一组动作的强度 运动后测定最高血乳酸水平可精确定量分析运动强度 糖酵解代谢终产
物
阶段性训练效果评估 训练一个阶段后,同样运动负荷运动
后血乳酸水平下降,说明训练水平与
运动能力提高同样运动负荷后血乳
酸清除迅速提高,说明有氧能力提高
血氨 (BNH3) 一次或一组动作的强度 评定极限或亚极限运动中ATP—CP系统的供能情况 大强度运动中AMP的降解;长时间耐力运动中
氨基酸的降解
阶段性训练效果评估 相同运动负荷后,运动员血氨升高的
幅度减少表明训练水平提高
血尿素 (BU) 一堂训练课或一个训练日的训练负荷 课后测定反应耐力训练负荷量,值越高反应负荷量越大;次日测定恢复值可评定机体的恢复情况,超过7mmol/L表示疲劳未完全消除,提示
训练负荷过大;连续测定恢复期值可
监测一个小周期训练负荷量的变化
蛋白质和氨基酸
分解最后终代谢
产物
尿蛋白 (UPro) 一堂训练课或一个训练日的训练负荷 课后测定既能够反应训练负荷强度,也能够反映负荷量,需结合训练目的、方法,并结合训练成绩来评价;测定次日恢复值可评定机体的恢复状况,连续测定恢复期值可以监测一肾小球滤过率升高、肾小管回吸收
率下降及分泌物
增加
个小周期训练负荷的变化
尿酮体 (uk) 一堂训练课或一个训练日的训练负荷 课后测定,反映耐力训练负荷量,大负荷量训练后升高;属于辅助性指标 脂肪酸分解代谢
中间产物
尿潜血、 尿胆红素、 尿胆原 一堂训练课或一个训练日的训练负荷 课后测定,反映耐力训练负荷量,大负荷量训练后升高;属于辅助性指标 红细胞及红细胞
破坏后血红蛋白
代谢产物由肾脏
排至尿液
无氧功率 (WAT) 一个训练周期无氧训练效果 评价一个周期无氧训练方法和负荷安排合理性、有效性 由ATP—CP系统
及糖无氧酵解系
统做功能力决定
最大摄氧量 (VO2max) 一个训练周期无氧训练效果 评价一个周期无氧训练方法和负荷安排合理性、有效性 由心肺的痒转运、
肌肉有氧代谢做
功能力等决定
无氧阈 (AT) 一个训练周期无氧训练效果 评价一个周期无氧训练方法和负荷安排合理性、有效性 有肌肉有氧做功
能力决定
白细胞,CD4/CD8, NK细胞 IgG,IgM,, IgA等 一个训练阶段负荷量;运动员免疫机能状态 一个阶段连续大负荷运动训练后,白细胞、CD4/CD8比值、NK细胞及IgG、IgM、,IgA表现为非常显著下降,表明运动员疲劳程度较高,免疫功能发生紊乱;如果白细胞高于正常参考范围机体有感染的可能 有免疫器官生成,
受神经、内分泌、
血清谷氨酰酶浓
度等影响
反应时、两点辨别域、闪光融合频率、主观体力感觉等级等 一个训练日、一个阶段或一个周期运动员神经中枢疲劳情况 数值岁中枢神经疲劳程度升高而升高 运动后血糖水平
下降、兴奋性神经
递质减少、抑制兴
奋性神经递质增
加等造成神经疲
劳
注:EPO为促红细胞生成素;AMP为一磷酸腺苷;NK细胞为自然杀伤细胞;IgG、IgM、,
IgA为免疫球蛋白
(引自:冯连世等,2001,,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