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疥癣与脱毛癣的防治
- 格式:pdf
- 大小:79.07 KB
- 文档页数:1
兔常见皮肤病的预防处理要找到病因,不要盲目治疗皮肤病的发生与生活环境及饲养管理有着非常重要的关联,环境过于潮湿,卫生管理不当等等都是导致兔子发生皮肤病的原因。
皮肤病的种类较多,需要找到致病因素采取对应的治疗,才能有所改善,否则只是做无用功。
家兔常见的皮肤病主要有脚皮炎、螨虫病和真菌性皮肤病等,虽然这些病的临床症状相似,但病因不同,治疗方法也有所差异,应正确诊断,对症治疗。
一、溃疡性脚皮炎:病兔后爪的肉垫和前爪的脚趾出现炎症,严重时后爪肉垫形成肿块甚至流脓血,主要是由于兔笼不平整、环境潮湿等原因引起的。
治疗方法:1.脱敏止痒,使用泼尼松按1 毫克/公斤体重、地塞米松按0.15〜0.25毫克/公斤体重口服或肌肉注射。
2•用红霉素软膏涂患处,再用橡皮膏包扎,同时肌肉注射青霉素治疗。
二、螨虫病:疥癣病,是由寄生于家兔体表的痒螨或疥螨引起的一种体外寄生虫性皮肤病,以患部皮肤剧痒、脱毛、发炎、结痂为主要特征。
此病接触传播迅速,轻者导致病兔消瘦,影响生产性能,严重者造成死亡。
防治方法:1.提前预防,每只兔每6 个月皮下注射0.4毫升虫泰净,7天后再重复使用1 次。
2.仔兔螨虫寄生时,可用杀螨灵1000 倍稀释液浸泡仔兔1 分钟,水温保持在36C左右,后用干毛巾擦干兔体,注意保暖,防止感冒。
3.成年病兔发病可用阿福丁(主要成分是阿维菌素),每隔10天皮下注射1 次,3 次为1 个疗程,同时用螨必清涂擦患部,1 周左右后再涂擦1 次即可痊愈。
注意环境卫生及兔子的卫生管理三、真菌性皮肤病:兔真菌性皮肤病是一类传染性极强的人畜共患接触性皮肤病。
该病主要侵害兔皮毛,多发生于成年兔, 1 月龄左右的仔兔多在口、鼻、眼周围和腹部出现皮屑增多、结痂、脱毛、液体渗出、毛囊炎及痒感等症状,严重的引起兔营养不良、生长迟缓、饲料报酬降低等,直接影响兔毛的产量和品质,降低种兔的生产性能和仔兔成活率,给养兔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治疗方法:1.如果并不是很严重,可在患兔局部涂擦克霉唑水溶液或软膏,每天3次,直至痊愈。
獭兔疥癣病怎么治疗?
兔子疥癣病,病原体是疥癣虫。
是疥癣虫寄生在兔子皮肤而引起的一种外寄生虫病。
这种病有高度的传染性,如不及时治疗,长毛兔影响产毛量,獭兔影响皮张质量,严重的使兔子逐渐消瘦、虚弱而死亡。
兔子疥癣病,病原体是疥癣虫。
是疥癣虫寄生在兔子皮肤而引起的一种外寄生虫病。
这种病有高度的传染性,如不及时治疗,长毛兔影响产毛量,獭兔影响皮张质量,严重的使兔子逐渐消瘦、虚弱而死亡。
治疗方法(1)对耳疥癣可用碘甘油(碘酊3份、甘油7份)或硫磺油剂(硫磺松节油和植物油等量混合剂)滴入耳内,每日1次,连用3天。
(2)烟丝50克、食醋500毫升,浸泡24小时后,取浸液擦洗患部,每日两次,连用5天。
(3)雄黄20克、豆油100毫升,将豆油煮沸后加入雄黄,搅拌均匀即可,隔日1次,连用2次~3次。
(4)2%敌百虫溶液擦洗患部,每日两次,连用3天。
(5)山苍子油涂擦患部,1次~2次即可。
(6)人用的洁尔阴洗液原液,直接涂抹患处,一天一次.。
家兔真菌性脱毛的防治办法
家兔真菌性脱毛又叫真菌性皮癣,一般可分两大类,一类是小孢子真菌皮肤病,另一类是须发癣菌引
起的皮癣。
小孢子真菌皮肤病
家兔小孢子真菌皮肤病具有传染性强、人畜共患、治愈困难等特点。主要侵害小兔和泌乳母兔以皮薄
肉嫩的部位为主,如鼻端、嘴唇、眼圈、耳边、肛门、阴门和乳房等,严重者可至全身。除了脱毛以外,
有明显的红褐色结痂。
家兔小孢子真菌皮肤病难以根除,如发生该病,无需治疗,尽快处焚烧或深埋处理,并进行严格的兔
场消毒,以防后患。
须发癣菌引起的皮癣
初期病兔鼻部、眼眶、耳根、背部、尾部皮肤出现红斑,继而局部附有界限清楚的白色厚痂。以后局
部脱毛,皮肤干燥无光。病兔头、颈、背和尾根易摩擦部位出现痂皮和鳞屑,被毛松动易拔除或脱落。
此病一般比较温和,发展速度和侵害程度较轻,可用一般人用抗脚气的药物外擦,可同时在饲料中添
加灰黄霉素40~80毫克/公斤,连用半月停半月,再用1~2个疗程。
兔体表真菌病防治与治疗方法兔体表真菌病又称皮肤霉菌病、毛癣病,是由致病性皮肤真菌感染的,皮肤表面及其附属结构毛囊和毛干所引起的一种真菌性传染病。
本病的病原为大小孢子和毛癣菌,病的特征是感染皮肤出现不规则的块状或圆形的脱毛、断毛和皮肤炎症。
真菌广泛生存于土壤中在一定条件下可感染家兔,人和其他动物也可感染发病。
病原对外界具有很强的抵抗力,耐干燥,对湿热抵抗力不强,对一般消毒药耐受性强,一般磺胺类药物及抗生素对本菌无效。
一、诊断要点【流行特点】(1)各种年龄与品种的兔均能感染,幼龄兔比成年兔易感染。
主要是病、健兔直接接触传播,蚊虫叮咬和人员工具、用具也可间接传播。
(2)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多为散发,卫生管理差、多雨、潮湿等因素,有利于本病的发生。
【临床症状】(1)发病开始见于头颈部、耳部、口周围、爪、背部,继而在四肢和腹下呈现圆形或不规则形的皮肤损害和被毛脱落。
(2)患部以环形、突起、带灰色或黄色痂皮为特征。
(3)3周左右痂皮脱落,呈现小的溃疡,造成毛根和毛囊的破坏。
皮肤上可出现环状、被覆珍珠灰状的秃毛斑。
细菌感染常见毛囊脓肿的皮肤炎症。
【剖检】表皮过度角质化,真皮有多形白细胞弥漫性浸润,在真皮和毛囊附近可出现淋巴细胞和浆细胞,以一系列的组织学变化为特征。
【实验室诊断】将患部用75%的酒精消毒,用镊子拔下感染部被毛,再用小刀刮取皮屑。
将病料放在载玻片上加10%氢氧化钾液数滴,加温3-5分钟,以不出现气泡为度。
盖玻片压紧后镜检,可见分支的菌系与在毛上呈平行的、链状排列的孢子。
紫外线灯检查,小孢霉感染的毛发呈绿色荧光,而毛癣霉感染的毛发无荧光反应。
二、防治要点【预防】(1)常年坚持消灭鼠类及吸血昆虫,保持兔舍、兔笼、兔体及用具清洁卫生,注意通风换气。
(2)加强饲养管理,不喂发霉的干草和饲料,并添加富含维生素a的萝卜和青饲料等。
(3)消灭体外寄牛虫,定期对兔群进行药浴。
(4)严防健兔与病兔接触,病兔停止哺乳及配种。
兔皮肤霉菌病的防治兔皮肤霉菌病又称脱毛癣,由须毛癣真菌和石膏样小孢子菌引起,是以皮肤角质化、炎性坏死、脱毛和断毛为特征的传染病。
肉兔、獭兔均易感,一年四季均可发病。
幼兔、哺乳母兔比成年兔易感。
一般情况下该病不引起兔直接死亡,但会导致兔生长速度减慢、抗病力下降,可继发其他疾病,引起兔死亡率大幅上升。
非繁殖期母兔一般不表现病症,只是在繁殖期间,母兔乳腺发育,利于真菌繁殖,从而在母兔乳房周围形成病灶。
仔兔在哺乳时与母兔接触,易被感染,几天后表现出临床症状。
一、临床症状须毛癣菌多发生脑门和背部,表现为脱毛呈圆形,形成边缘整齐的秃毛斑,显露淡红色皮肤,表面粗糙,并有灰色鳞屑。
小孢子霉菌多发生头部,先由嘴周围及耳朵、鼻、眼、面以及颈部等皮肤出现圆形或椭圆形突起,继而感染肢端和腹下。
患部被毛折断脱落,形成环行或不规则的脱毛区,表面覆盖灰色较厚的鳞片,并发生炎性变化,初为红斑,丘疹水疱,最后形成结痂,结痂脱落呈溃疡。
患部剧痒、骚动不安、食欲降低、逐渐消瘦,最后衰竭死亡。
病兔怕冷,不活跃,食欲—般无异常。
哺乳母兔乳房周围皮肤上形成病灶,局部炎症、脱毛。
二、防治方法1.严密检查,发现患兔立即隔离,彻底清扫兔舍兔笼,保持干燥通风。
兔舍、兔笼、用具等用2%热火碱或0.5%过氧乙酸交替消毒,用百毒杀1∶3000带兔喷雾消毒。
2.严禁从带菌兔场购兔。
新引进种兔,要注意查看兔的皮肤、被毛状态。
发现该病,立即隔离治疗或淘汰。
3.兔场一定要保持环境卫生,做好剪毛器械、操作用具等的消毒工作,防止成年兔因拉毛后皮肤损伤感染此病。
4.皮肤霉菌原则上不提倡治疗,发现病兔或可疑病兔,应立即淘汰或隔离审查,避免传染,且祸及全群。
但对于症状较轻的患兔,可口服灰黄霉素,按每公斤体重20毫克,连续20~30天。
达克宁、克霉唑涂抹患部,每天2次,连续3天,严重者6~10天,疗效良好。
兔兔脱毛癣的诊断以及防治
家兔脱毛癣又称家兔皮肤真菌病,是由多种真菌寄生于兔体表并具有很强传染性的皮肤病,对毛兔、獭兔危害严重,主要感染子兔、幼兔,3月龄以上的成年兔也可感染本病,但症状较轻。
本病可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染,营养不良、兔舍卫生差、采光和通风不良及高湿环境易诱发本病。
传播
该病的病原为多种真菌,真菌的传播较为迅速。
病兔的痂皮、被毛等带有大量病原菌。
机械传播,如人工搬动、空气流动等,子兔在哺乳时与母兔的直接接触均可引起感染。
本病不仅感染家兔,还可感染猪、猫、犬,有时也可感染人。
症状
患病哺乳兔唇边、眼周围皮肤增厚、发炎,痂皮增生,脱毛后如戴眼镜。
部分兔躯干部被毛长短不一,呈波浪花状。
部分脱毛,皮肤表面光滑,逐渐出现痂皮,呈糠麸样、石膏粉样。
有的患部被毛折断、脱落,形成圆形或不规则形的脱毛区,其表面覆盖灰白色鳞屑,并发生炎性变化。
本病多从兔的头部或头部附近开始发生。
患病兔病变部位瘙痒,病部向四周扩散,在患病部位出现环形被覆珍珠灰的秃斑,严重者皮肤褶皱、变厚。
病兔怕冷、扎堆、不愿活动。
哺乳母兔常带菌,乳房周围皮肤上形成病灶,皮肤局部发炎,肿块变硬,继而结痂,除去痂皮后,形成溃疡,用力挤压,溃疡面上有多个
细小的脓样物被挤出。
兔皮肤真菌病的症状与防治
核心提示:皮肤真菌病的病原体为致病性皮肤癣真菌,本病以皮肤角质化、炎性坏死、脱毛或断毛为特征。
症状病初多为嘴周围、鼻部、面部、眼皮肤真菌病的病原体为致病性皮肤癣真菌,本病以皮肤角质化、炎性坏死、脱毛或断毛为特征。
症状病初多为嘴周围、鼻部、面部、眼周围、颈部、肢体、腹下的皮肤成不规则的块状或圆形、椭圆形脱毛或断毛,皮肤上覆盖一层灰白色糠麸状痂皮,并发生炎性变化,从红斑、丘疹、水疱到结痂,最后出现溃疡。
病兔感觉剧痒,骚动不安,食欲减退,逐渐消瘦,最后衰竭而亡。
防治预防:保持兔舍清洁卫生、通风干燥;发病病兔立即隔离治疗,对其原有的笼具用酒精喷灯消毒,地面等用火碱溶液消毒;对病变部位大的要淘汰,并进行深埋。
治疗:对病变部位在脸部、四肢,且面积较小的,皮张还有利用价值的可以治疗。
将霉菌病康拌入饲料喂服,在每公斤饲料中加入霉菌病康750克,每天喂2次,连喂10~15天。
另外将2克霉菌病康加入98克植物油中配成外用涂剂装瓶备用,用时摇匀后涂抹,每天1次,连用10天左右。
兔子得皮肤病怎么治疗-兔子皮肤病预防及治疗方法兔子皮肤病预防及治疗方法兔子常见的皮肤病:兔溃疡性足皮炎。
病兔后爪肉垫和前爪脚趾出现炎症。
严重者后爪肉垫形成肿块甚至化脓血,主要是兔笼不平、环境潮湿所致。
治疗方法为:①脱敏止痒,口服或肌肉注射糖皮质激素,泼尼松1mg/kg体重,地塞米松体重。
②在患处涂抹红霉素软膏,然后用胶布包扎,肌注青霉素。
兔子的螨虫病。
又称疥疮,是由寄生在兔体表的痒螨或疥疮引起的一种外寄生虫性皮肤病,其特征是患处皮肤严重瘙痒、脱毛、发炎、结痂。
治疗方法如下:①彻底消除种兔螨病。
每只家兔每6个月皮射0.4毫升虫泰净,7天后再次注射。
(2)及时预防幼兔螨虫。
将幼兔用1000倍稀释的杀螨剂浸泡1分钟,水温保持在36℃左右,然后用干毛巾擦干兔子保暖。
③患病兔及时治疗。
阿夫定(阿维菌素)用于病兔,每10天皮射一次。
三次为一个疗程,一般一个疗程即可治愈。
同时用米必清擦患处。
7天之后再擦一遍,就好了。
三只家兔的真菌性皮肤病。
兔皮肤真菌病是一种由人畜共患病引起的高度接触性接触性皮肤病。
这种疾病主要影响兔毛,多发生在成年兔的体表,一个月左右的幼兔多发生在口、鼻、眼和腹部。
治疗方法如下:(1)克霉唑水溶液或软膏可局部涂于家兔,每日三次,直至痊愈;②将10%水杨酸钠、6%苯甲酸或5%~10%硫酸铜溶液涂于患处,直至痊愈;③涂抹皮炎碘酊,每日1次,2~3次。
目前大部分药物外用后见效快,但停药后复发是个大问题,很难根除。
④母兔出生前注射一次皮康康,幼兔断奶后注射一次,可控制本病的发生。
灰黄霉素大组给药,每公斤饲料添加灰黄霉素400~800mg,连续15天,停药15天再服药15天,防治效果良好。
兔皮肤病的预防:为了预防兔皮疾病,必须提高引种率,加强日常卫生管理。
引进过程中严禁带入病原体。
引进时应选择无螨虫和皮肤真菌病的兔场,并对引进的种兔进行隔离。
只有在没有皮肤病病原体的情况下,才能进入养殖兔进行养殖。
保持兔舍、兔笼、餐具、用具清洁卫生。
龙源期刊网 兔疥癣病的治疗作者:吴责仁来源:《农家科技》2012年第06期兔疥癣病是一种外寄生虫病,主要侵害皮肤,有高度的传染性。
若治疗不及时,病兔可因逐渐消瘦和虚弱而死亡。
疥癣分体疥癣和耳疥癣两种。
前者是由疥螨所致;后者则由痒螨引起,故又称兔螨病。
1发病症状。
体疥癣多半是从兔的鼻端开始,逐渐蔓延到眼圈、耳根、四肢。
最后可遍及全身。
疥螨通过皮肤掘开隧道吞食上皮细胞,吸吮淋巴液,引起强烈瘙痒,患部脱毛,出现丘疹或水疱,逐渐形成白黄色的痂皮。
耳疥癣在病初接近耳根处发生红肿,继而脱皮,有时流出渗出液,持续数天后结成黄褐色松香样痂皮。
痂皮会慢慢增大,塞满耳孔。
由于病原体引起兔子患部奇痒,病兔不时摇头,并用脚爪搔痒,随着搔伤常引起继发性细菌感染。
2积极防治。
疥癣的预防主要在于隔离病兔并进行环境和器具的彻底消毒。
新购种兔必须严格检疫,确诊无病后才能进入兔场饲养。
一旦出现病兔,应及时隔离,对病兔笼和用具用5%克辽林(臭药水)或10%~20%生石灰水消毒。
病兔要及时治疗。
剪去患部及其周围的毛,清除痂皮和污物。
用5%温肥皂水或0.1%~0.2%高锰酸钾或2%来苏儿溶液刷洗患部,然后涂上杀灭病原体的药物。
常用药物有以下几种。
①体疥癣的治疗,可用2%敌百虫溶液搽洗患部,每天3次。
伊维菌素肌内注射或口服,效果颇佳。
或用烟丝50克。
食醋500毫升,浸泡24小时后,取浸液搽洗患部,连续搽洗数天。
也可用灭虫丁(又叫虫克星。
主要成分为依维菌素)皮下注射,每千克体重0.02~0.04毫克,7天后再重复注射1次,一般情况治疗2次可治愈。
②耳疥癣的治疗,可用碘甘油(碘酊3份,甘油7份)或硫黄油剂(硫黄、松节油和植物油等量混合剂)滴入耳内,每天1次,连滴3天,间隔8天后再重复用药3天为宜。
兔疥癣病的诊断与治疗概述:家兔螨病,又称“生癞”,兔疥癣病的病原为螨,主要寄生于头部和掌部的短毛处。
病兔患部剧痒,严重者消瘦、虚弱而死亡。
本病具有高度的传染性,常迅速传播整个兔群,危害家兔生产。
兔疥癣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
它是兔疥螨寄生在家兔的皮肤内而引起的一种外寄生虫病,具有高度的传染性。
如果饲养管理不好,容易被忽视,冬春阴雨季节容易暴发,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笔者在前几年用松节油、樟脑油、2%敌百虫等药治疗,虽然有些效果,但要治疗多次才能痊愈,并且有一定的副作用。
近年来,笔者通过请教民间老中兽医并反复实践,使用复方硫磺治疗兔疥癣病,效果很好,副作用很少。
临床———有身癣和耳癣身癣一般从家兔的鼻端开始,逐渐蔓延到眼圈至全身,患兔发痒不安,因搔擦痒处而发生皮肤炎症,红肿,脱毛,从伤口流出黄色或含有血液的渗出物,渐形成糠麸样的痂皮。
耳癣从耳根开始,以后蔓延到整个耳朵,引起耳廓内侧红肿,发痒以及外耳道炎,淹性分泌物结成松香样的加皮,如卷纸样厚嵌与耳道内。
严重病例完全堵塞耳道,耳朵变重而下垂,如果除去渗出物和碎屑,皮肤呈现湿润,发红,出血。
触诊呈痛苦状,病变如蔓延至脑部,可引起中耳炎,耳聋或癫痫样发作。
病兔食欲减退,逐渐消瘦虚弱,甚至引起死亡。
治疗———硫磺为主中药配方硫磺擦剂配方:硫磺20g,雄黄20g,蛇床子40g,煤酚皂溶液4mL,液状石蜡1000mL取硫磺、雄磺、蛇床子研细过筛后,置钵中,加液体石蜡适量,研至混悬状,然后加液状石蜡1000mL,搅匀即可使用。
使用方法:用药前应首先剪去患处周围的兔毛,再用温肥皂水浸软加皮,再行涂药。
在涂药前要缓缓振摇药液,然后用大毛笔蘸取药液涂疥癣处,这样可增强药效,减少药物的浪费。
病例———试用效果好福建上杭县临城镇西郊村罗某饲养家兔60余只,2006年4月12日叫诊,有21只兔不同程度的患病。
开始患兔剧烈搔痒、摇头,有些病兔抓头部或耳朵,烦躁不安,几天后呈现典型症状,经用复方硫磺擦剂,使用2次(间隔7天重复用药)后回访,病兔痊愈。
家兔真菌性脱毛的防治办法
小抱子真菌皮肤病
家兔小孢子真菌皮肤病具有传染性强、 人畜共患、治愈困难等特点。
主要侵害小兔和泌乳母兔以皮薄 肉嫩的部位为主,如鼻端、嘴唇、眼圈、耳边、肛门、阴门和乳房等,严重者可至全身。
除了脱毛以外,
有明显的红褐色结痂。
家兔小孢子真菌皮肤病难以根除,如发生该病,无需治疗,尽快处焚烧或深埋处理,并进行严格的兔 场消毒,以防后患。
家兔真菌性脱毛又叫真菌性皮癣, 起的皮癣。
般可分两大类,一类是小孢子真菌皮肤病,另一类是须发癣菌引
须发癣菌引起的皮癣
初期病兔鼻部、眼眶、耳根、背部、尾部皮肤出现红斑,继而局部附有界限清楚的白色厚痂。
以后局
部脱毛,皮肤干燥无光。
病兔头、颈、背和尾根易摩擦部位出现痂皮和鳞屑,被毛松动易拔除或脱落。
此病一般比较温和,发展速度和侵害程度较轻,可用一般人用抗脚气的药物外擦,可同时在饲料中添加灰黄霉素40〜80毫克/公斤,连用半月停半月,再用1〜2个疗程。
长毛兔常见病的防治措施摘要:随着我国畜牧业的不断发展,使社会居民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长毛兔作为我国南方地区畜牧养殖的主要动物,具有产毛量高和毛色丰富的优势。
长毛兔的绒毛细腻,被广泛应用于呢绒制品的生产加工中,为养殖户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
而通过对长毛兔常见病的预防与治疗,既能够促进长毛兔的健康成长,降低长毛兔的整体死亡率。
又可以保障长毛兔绒毛的质量与产量,提高养殖户的整体利润。
笔者利用长毛兔饲养过程中的常见病种类,浅谈一下长毛兔常见病的防治措施与方法。
关键词:长毛兔;常见病;防治措施一、长毛兔饲养过程中的常见病种类(一)疥癣当长毛兔的皮肤中存在螨虫时,会造成皮肤过敏的现象,严重部位会产生疥癣。
长毛兔的疥癣病症,通常会出现耳部、脚部、腹部和背部。
令长毛兔出现瘙痒和脱毛的现象,严重影响绒毛的产量与质量。
而且,一旦长毛兔出现疥癣的病症,会大幅度降低长毛兔的食欲,导致营养不良的现象发生。
久而久之,会造成长毛兔消瘦和虚弱的情况,甚至会引起长毛兔的死亡[1]。
除此之外,兔螨还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寄生虫,如果未能够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及时的预防与治疗,会导致疥癣病症的大面积传播,使养殖户面临巨额的经济亏损。
1.积食长毛兔出现积食的病症,通常是由过量暴食和难以消化的饲料导致。
在饲养长毛兔的过程中,投食过多的饲料,不仅无法提升长毛兔的生长速度,还会导致积食病症的出现。
令长毛兔出现精神萎靡的现象,极大程度降低了长毛兔的运动量,也使长毛兔的绒毛质量受到严重影响[2]。
而饲料颗粒过大或者含有泥沙,也会导致长毛兔出现积食的情况,极容易造成长毛兔呼吸加快的现象。
令长毛兔内部的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受到较大的损害。
1.腹泻长毛兔的腹泻病症,大多数是由于饲料、饮水质量与周围环境温度导致。
当长毛兔出现腹泻的情况时,会降低对饲料的食欲,精神状态严重不佳。
并出现行动迟缓的状况,绒毛的光泽度也显著下降。
长时间的腹泻症状,会导致长毛兔的营养不良,甚至出现脱水的现象[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