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兔疥癣病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 格式:docx
- 大小:15.19 KB
- 文档页数:2
湖北畜牧兽医2012年第二天每4h 喂一次,第三天每6h 喂一次,第四天可用料槽饲喂。
饲养人员进入育雏舍要消毒,水槽每天用消毒液清洗1次,每2~3d 带鸡喷雾消毒1次。
合理光照,前3d 每天光照24h,以后光照时间逐渐减少至每天10h 左右为宜。
细心观察鸡群状况,如采食量的变化,粪便有无异常,有无异常的呼吸音等,发现问题及时用药。
收稿日期:2012-10-10作者简介:崔淑明(1968-),男,重庆石柱人,助理兽医师,主要从事兽医临床诊疗工作,(电话)139********(电子信箱)tanweiguo1978@。
兔疥癣病又称兔螨病,是由寄生于兔体表的疥螨或痒螨引起的一种侵袭性外寄生虫病,发病率高,具有高度的传染性,以侵袭面广、剧痒、湿疹性皮炎、结痂、脱毛、患部逐渐向周围扩展为该病的主要特征。
临床上分为疥螨病、痒螨病和足螨病,呈地方性流行,全年均可发生,尤以冬季和秋末春初多发。
若治疗不及时,病兔逐渐消瘦和虚弱,最后衰竭而亡,危害十分严重。
石柱县养殖长毛兔历史悠久,若防治不当,疥螨病很容易在养殖场中暴发,是威胁长毛兔养殖业的主要疾病之一。
笔者对2个长毛兔养殖场感染疥螨病的诊治情况进行介绍,并提出了防治长毛兔疥癣病的综合措施。
1发病情况病例12011年11月17日至12月10日,石柱县某长毛兔专业合作社种兔养殖场饲养的种兔陆续有20余只出现用爪搔抓嘴、鼻孔等处,周围脱毛,耳根红肿脱皮,部分病兔耳道结痂,耳朵下垂,采食量下降,且蔓延到仔兔。
病例22012年3月9日至3月17日,石柱县某长毛兔养殖场报告其饲养的长毛兔从3月9日发病,病兔不停地用嘴啃咬脚爪,已发现30余只被感染,部分幼兔出现前后脚抓地等特殊姿势,用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
2临床症状病兔食欲不振,体温正常,不停抓挠,摇头,患部脱毛、红肿、流黄色液体,部分病兔结痂物塞满耳道,脚爪出现灰白色痂皮。
患部皮肤角质层过度角质化,从而使患部皮肤肥厚、失去弹性,形成皱褶。
年第期今日畜牧兽医E-m a i l :j r x m s y @126.c o m56养兔参谋兔疥癣病又称兔螨病,是由寄生于兔体表的疥螨或痒螨引起的一种体外寄生虫病。
若治疗不及时,病兔可因逐渐消瘦和虚弱,引起死亡,危害十分严重。
影响养兔业的发展,现结合本人实践经验将该病作一下介绍。
1流行特点兔疥癣病主要发生于冬季和秋末春初,因为这些季节光照不足,兔毛长而密,特别是在兔舍潮湿、卫生状况不良时孳生蔓延,通过健康兔与病兔的直接接触或与螨虫污染的兔舍、用具等间接接触传播。
各品种的兔均易感,但以瘦弱兔和幼年兔、营养不良及机体抵抗力弱的兔最易感染且发病严重。
2临床症状痒螨主要发生在外耳道内和耳朵外缘,在病初接近耳根处发生红肿,继而脱皮,有时流出渗出液,渗出物干燥后结成黄色痂皮,干燥后使耳缘干裂并塞满耳道,如纸卷样,可引起外耳道炎症,病兔耳朵下垂,不断摇头,并用爪搔抓耳朵,严重时蔓延至筛骨或脑部,引起癫痫症。
感染疥螨时,先由嘴、鼻孔周围和蹄部发病,逐渐蔓延到鼻梁、嘴、眼圈等部位,病兔嘴肿胀,影响采食,迅速消瘦,随着病情的发展,患部皮肤逐渐增厚,失去弹性而形成皱褶,严重者形成“石灰头”。
足部也产生灰白色的痂皮并有爪抓地姿势,又称“石灰足”,有的造成贫血,最后衰竭死亡。
3诊断症状明显的疥癣,可根据发病季节、剧痒、患部皮肤的变化等初步确诊。
症状不明显者,应选择患病皮肤与健康皮肤交界处,剪毛,刮到稍微出血为止,刮下的皮屑,置于载玻片上,滴几滴甘油,盖一张盖玻片,搓压使病料散开,待皮屑透明,镜检。
检查有无虫体,加以确诊。
4防治疥癣病的预防主要在于经常进行环境和器具的彻底清洗消毒。
兔舍应经常打扫,定期消毒,并保持干燥,透光及通风良好。
新购种兔必须严格检疫并用药物预防,即配制1%~2%的敌百虫水溶液,每只耳朵滴注3~5滴,使耳朵周壁都沾上药液。
兔子的四肢下部浸入药液半分钟,取出后甩一下即可。
健康兔群每年1~2次,曾经发病的兔场每年不少于3次。
兔兔疥癣病的症状和治疗方法,疥癣病介绍宠物兔疥癣病临床症状白兔本病是由蚧螨和痒螨引起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的一种体外寄生虫病,又称螨病、生癞、石灰脚、干爪病等,对养兔业的威胁极大。
临床症状根据寄生部位不同,分为身癣和耳癣。
身癣:由疥螨和背肛疥螨引起。
先由脚、嘴及鼻子周围发病,出现剧痒和疼痛,病兔不安。
局部脱毛,有液体渗出,形成干涸的黄白色结痂,皮肤增厚和龟裂等,常导致细菌感染而病情加重。
患兔代谢紊乱,采食和休息受到影响,逐渐消瘦、贫血,最终死亡。
耳癣:有痒螨引起。
主要寄生在外耳道,以口器穿刺皮肤,不仅吸收其营养,还分泌毒素,使之奇痒。
患部发炎,流出渗出液,干涸后形成黄褐色结痂。
严重时结痂堵塞整个耳道。
患兔不安,不断摇头甩耳,采食和休息受到影响,逐渐消瘦而死亡。
预防本病关键在于早期控制。
不从有病的兔场引种,新引进的兔子一律药物预防,即配制1%~2%的敌百虫水溶液,每只耳朵滴注3~5滴,使耳朵周壁都沾上药液。
兔子的四肢下部浸入药液半分钟,取出后甩一下即可。
健康兔群每年1~2次,曾经发病的兔场每年不少于3次。
连续2~3年即可控制本病。
保持兔舍干燥卫生,定期消毒。
发现患兔及时隔离治疗。
治疗治疗的药物和方法很多,如2%的敌百虫酒精溶液滴患处,每隔7天1次,直至痊愈;伊维菌素,按说明肌肉注射或口服,效果良好,是治疗严重病兔的理想药物;杀虫脒,配成0.15%的水溶液药浴或喷洒患部;辛硫磷,配成0.1%的水溶液,涂擦患部;蝇毒磷药液涂擦患处。
治疗疥癣应掌握以下原则:①用药之前先除掉痂皮,可滴几滴煤油或柴油,使其自然掉痂;②用药同时消毒兔舍、兔笼、用具和运动场等患兔所能接触的地方;③用药以后每隔7~10天重复用药1次,以杀死刚刚孵化出来的幼虫。
兔兔疥癣病的症状和治疗方法有些主人反应,说他家的兔兔的毛发根处长了结痂状硬块,且会慢慢脱落,不知道该怎么办。
根据他的描述,我推测兔兔很可能是得了疥癣病。
兔兔兔兔疥癣病理解释:疥癣病是由疥螨虫引起的,有些书上称之为疥癣虫,民间俗称“长癞”,发病后会扩大到患处周围的皮肤。
中药治家兔疥癣病
疥癣病是家兔常发的一种皮肤病,一旦发生,传染很快,不仅易使兔子消瘦死亡,而且会大大降低其皮毛质量。
1.病因。
因兔舍长期卫生不良,湿毒熏蒸,侵袭肌皮而成其患。
患兔皮毛脱落,皮肤红肿,形成白黄色痂皮,时痒难忍,常在笼壁摩擦,有的还会漫延到鼻端、口唇周围,致使体质消瘦,生长缓慢。
2.治疗。
先内服凉血解毒、杀虫止痒液:地肤子20克,甘草6克,白藓皮、生地、苍术各10克,用水200毫升煎为20%浓药液,每只每次服15毫升,每天3次。
再自制外用剂进行患部涂搽:白芷、硫黄各10克,共研成极细粉末,加凡士林30克混合均匀制成软膏,每只每日涂搽1~2次,治愈率可达95%。
(福建傅春贵)。
家兔疥癣病的防治疥癣病是由疥螨寄生在家兔皮肤内而引起的一种体外寄生虫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如不及时治疗,病兔就会很快消瘦,严重时会造成大批死亡。
1、症状①体癣:起初从家兔的口、鼻、眼圈的四周开始,后蔓延到阴部、四肢及全身各处。
患部皮肤发红,有丘疹或水泡,破裂后有浆液渗出,不久便结成硬痂,并脱毛,病兔随着患部的扩大而感到奇痒难熬。
病兔食欲减退,消瘦,逐渐发展成为贫血,严重者会造成死亡。
②耳癣:从家兔耳廓基部开始发病,以后逐渐向整个耳朵蔓延,患病部位先红肿,随着病情的发展,患部有小水泡出现,水泡破裂后流出分泌物,干后形成松香样的硬痂块。
有时痂块会把整个耳朵塞满,造成病兔焦急不安,时常(搔)抓患部,食欲减退,逐渐消瘦,最后死亡。
2、预防措施:①对新购进的兔子要单独隔离饲养,并进行健康检查。
如发现生有疥癣病,必须在治好并隔离20天后才能合群饲养。
②兔群中发现疥癣病时要立即隔离病兔,凡病兔用过的笼、食盆等用具要用3%来苏儿或用50kg水加10kg生石灰化浆进行涂刷消毒。
3、治疗方法:治疗前先把病兔患部四周的毛剪掉,刮除硬块物,然后用加温到25--30℃的3%--5%肥皂水清洗患部皮肤,隔半天时间再涂药治疗。
其治疗药物及用药方法如下:①涂0.5%敌百虫溶液。
②苦楝树根皮或积雪草捣汁涂患部。
③千里光捣汁涂患处。
④食醋0.5kg,烟丝50g,盛于瓦罐内煎熬,煮沸后再继续煮10分钟,候温后即可使用。
使用时以软牙刷沾取醋烟煎液遍涂患处。
涂搽后,将病兔单独放在干燥、安静处,每天涂药1次。
一般经过4次涂搽后患部便有新毛长出。
这时仍需继续涂药3--4次,以巩固疗效。
兔疥癣病的症状与防治方法张文涛(黑龙江省桦南县兽医卫生检疫站 154400) 兔疥癣病是一种体外寄生虫性皮肤病,这种病在兔的饲养过程中比较常见,而且属于多发病之一,该病具有发病率高,侵袭面广等特征。
在冬春季节该病具有高度传染性,如果发现和治疗不及时,会在兔群中大面积传染,给养殖户带来经济损失。
1 临床症状兔疥癣病的病原为兔痒螨和兔疥螨,兔疥螨呈现出的颜色和兔肢体皮肤颜色相似,导致人肉眼无法观察到,比兔痒螨小,形状为圆形。
兔痒螨呈现出椭圆形的形状,眼观可见,多为针尖大小,有四对足,颜色为黄白或者黑白色,长度约0.4~0.8mm。
痒螨和疥螨的发育过程都是在兔体上发育的。
兔疥癣病发病时候主要症状就是全身巨痒,当兔子在活动后或者进入温暖场地时,由于身体温度升高,其痒程度加剧,患病部位会起水疱或者丘疹,导致患处脱毛,如果治疗不及时,患处皮肤会增厚,失去原有弹性。
兔疥螨病主要是从鼻子、嘴、脚部发病,随后会蔓延到其他部位,兔子会不停用脚爪抓患病部位。
由于嘴部患病会导致兔子难以进食,从而使兔子快速变瘦,严重时会导致死亡。
兔痒螨病主要是从外耳道开始,最初会引起外耳道炎症,患病兔子耳朵根部会发生红点,而且会有脱皮现象,继而流出黄色液体,这种液体干后会塞满耳道,其主要表现就是兔子耳朵下垂,用脚爪抓患病部位,严重时会不断摇头引起癫痫狂症。
2 预防兔疥癣病的防治主要在于早期对其进行有效控制。
在引进兔种的时候,要严格考察,避免从患疥癣病的兔场引种。
禁止用患疥癣病的种兔配种,对于新引进的种兔要进行隔离观察,观察时间要达到1个月以上,经过兽医人员检查证实无兔疥癣病后再进行合群饲养。
对于患病兔,要在治愈后隔离观察1个月,确保痊愈后再进行合群饲养。
要加强饲养管理,兔舍内要保持干燥,根据兔舍兔子数量的多少进行通风,定期消毒,消毒时可以用3%的敌百虫溶液或者火焰消毒,消毒过程中必须保证兔舍全面消毒,避免细菌滋生,引起兔疥癣病。
同时饲养员还要及时打扫舍内粪便,勤换草垫。
兔疥癣病的治疗方法:教你怎样预防獭兔的疥癣兔的疥癣病是由寄生在獭兔体表的痒螨或疥螨引起的一种体外寄生虫病。
本病主要通过接触感染,健康兔和病兔直接接触,或通过笼舍、用具等间接接触均能感染。
下面我们了解一下兔疥癣病的治疗方法。
一、兔疥癣病发病规律与症状本病秋、冬季多发于夏季,小兔多发于大兔。
特别是生活环境光照不足、笼舍潮湿、管理和卫生制度不良是引起本病蔓延的重要因素。
獭兔疥癣病一般发生于嘴、鼻及脚爪处,发病部位奇痒,病兔不停地用嘴啃脚部,或用爪抓挠鼻和嘴等处。
接着患病部位出现白、黄色痂皮,逐渐变硬,最后使兔消瘦,甚至死亡。
耳螨病主要发生在外耳道内,渗出物干燥后形成黄色或灰白色痂皮,塞满耳道,严重的像一团卫生纸,可引起外耳道炎、耳内奇痒,使得兔不断摇头或用爪抓挠耳朵。
二、疥癣的预防要点主要在于隔离病兔并进行环境和器具的彻底消毒。
新购种兔必须严格检疫,确诊无病后才能进入兔场饲养。
一旦出现病兔,应及时隔离,对病兔笼和用具用5%克辽林(臭药水)或10%~20%生石灰水消毒。
三、兔疥癣的具体治疗方法1.以50%辛硫磷乳油剂加常水配成0.1%或0.05%水溶液涂擦患部。
2.用百部酊涂擦患部。
鲜百部100~150克,切碎,加入75%酒精,100毫升,浸泡7日,过滤去渣即成,每日涂擦3次。
3.将敌百虫配成0.3%~0.5%水溶液,涂擦患部,每周1次,连用二次。
4.用0.15%的杀虫脒(又称杀螨脒、氯基脒)溶液喷洒、涂擦或药浴。
5.取硫磺20克,石灰10克,水100毫升,混合后煮沸15分钟,待凉后,涂擦患部,每日2~3次。
6.烟叶1.5克,食醋60毫升,煮沸后涂擦患部,每日1次,连用3~5次。
7.取敌百虫、来苏儿,煤油及水制成乳剂。
即:先将敌百虫溶于煤油中,再将来苏儿水加入水中,然后将液体混合,充分振荡后即成乳剂,用此涂擦患部,每日1次,间隔5~6日后涂擦第2次。
兔兔疥癣病的症状和治疗方法有些主人反应,说他家的兔兔的毛发根处长了结痂状硬块,且会慢慢脱落,不知道该怎么办。
根据他的描述,我推测兔兔很可能是得了疥癣病。
兔兔
兔兔疥癣病理解释:
疥癣病是由疥螨虫引起的,有些书上称之为疥癣虫,民间俗称“长癞”,发病后会扩大到患处周围的皮肤。
因此,感染了螨虫的病兔不但要及时治疗,还需与其他宠物隔离。
疥螨虫是一种常见的体外寄生虫,和我们所熟悉的尘螨是同类,在温暖潮湿的环境里最为活跃。
兔子感染疥螨病一般分为身癣、耳癣和脚癣,身癣多发生在鼻尖和背部。
初期局部皮肤充血、红肿、脱毛,形成小水泡,水泡破后有粘稠的分泌物,干了以后会形成很硬的痂皮或呈厚鳞片状。
感染了疥螨虫的病兔因奇痒难忍常用嘴咬或用后脚抓患处,同时烦躁不安、食欲减退、消瘦,身体日渐虚弱。
兔兔疥癣病治疗措施:
1、隔离:疥螨病有很高的传染性,一旦发病需要立刻隔离,以免传染给其他兔兔。
2、消毒:病兔使用过的笼子、食盆、饮水器、厕所、草架、玩具等生活用品都应彻底消毒,垫草和厕所垫材要焚烧或抛弃。
3、清洗伤口:剪去患处的毛,用温水或肥皂水清洗患部,去掉痂皮。
用2%的碘町擦洗患部,每天2~3次,连续多日直至痊愈。
4、药品:敌百虫、虫克星、灭虫丁、肤轻松软膏
对疥癣病都有一定的疗效,请从正规药店或防疫站购买,以防假冒。
5、疥螨虫对人类不会有太大危害,每次摸过或喂过病兔后要把手洗干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