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区储量计算
- 格式:doc
- 大小:22.00 KB
- 文档页数:3
关于规范采区设计工作的通知集团公司所属各矿:为了统一规范集团公司各生产矿井采区设计的编制内容,克服存在的问题,提高采区设计的质量,进一步优化采区设计,使采区设计在技术上更先进、经济上更合理现根据《煤矿生产技术管理基础工作若干规定》第二章第10条4款“采区设计由矿总工程师负责组织编制,报集团公司审批”的规定,并结合集团公司各矿采区设计编制的实际情况,特制定《郑煤集团公司采区设计编制内容的有关技术规定》。
并重申,采区设计方案设计必须在施工前一年提出,采区设计必须在施工前六个月报集团公司审批。
望各矿遵照执行。
特此通知附件:郑煤集团公司采区设计编制内容的有关技术规定二〇〇八年四月十三日郑煤集团公司采区设计编制内容的有关技术规定矿井采区设计一般应先进行采区开采方案设计,经比较确定后,才能进行正规采区设计。
方案比较应重点从技术上和经济上进行比较。
采区设计编制要严格遵照国家有关煤炭开采的政策、技术规定和规范的要求,要具备可靠的设计资料依据,要求提供采区设计说明书一份和有关设计图纸十二张。
具体要求如下:第一部分采区说明书编制内容采区设计说明书要求具备四个附件、两个附图、七个附表,说明书内容共分七个章节分别予以叙述。
采区说明书附件:附件一、参加设计人员名单及有关领导签字。
附件二、采区地质说明书批复文件复印件。
附件三、采区设计图纸目录(见第二部分)附件四、采区设计说明书目录(具体内容见后)附表(附说明书后):表一、采区设计工程量统计表(含工程费用)表二、采区通风阻力计算表(含容易期、困难期)表三、采区机械设备配备统计表(含材料及价格)表四、采区用电负荷统计表表五、采区井巷工程施工进度表表六、采区投资综合统计表(前一、三表已详列的,可不附投资概算)表七、采区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附图(附说明书中):一)通风系统示意图(含容易、困难期)二)排水系统示意图。
采区设计说明书目录及编制内容前言:采区设计的依据、指导思想、方案的确定、主要特点、主要经济指标和开采价值分析,存在主要问题。
附录矿井“三量”及“三量”可采期计算方法一、开拓煤量是在矿井可采储量范围内已完成设计规定的、副井、、井底车场、主要石门、采盘区、回风石门、回风大巷、主要硐室和煤仓等开拓掘进工程后,形成矿井通风、排水等系统所圈定的煤炭储量,减去开拓区内地质及损失、设计损失量和开拓煤量可采期内不能的临时煤柱及其它开采量;开拓煤量按下式计算:Q开=LhMD-Q地损-Q呆滞K式中:Q开——开拓煤量,t;L——已完成开拓工程的采盘区煤层平均走向长度,m;h——已完成开拓工程的采盘区煤层平均倾斜长,m;M——开拓区域煤层平均厚度,m;D——实体煤,t/m3;Q地损——地质及损失,t;Q呆滞——呆滞煤量,包括永久煤柱的可部分和开拓煤量可采期内不能开采的临时煤柱及其它煤量,t;K——采区回采率;二、准备煤量是在开拓煤量范围内已完成了设计规定的采盘区主要巷道掘进工程,形成完整的采盘区通风、排水、运输、供电、通讯等生产系统后,且煤与瓦斯突出煤层煤巷条带区域无突出危险的煤层中,各区段或倾斜条带可采储量与回采煤量之和;准备煤量按下式计算:式中Q准——准备煤量,t;L i——第i个区段的采煤工作面有效推进长度,m;l i——第i个区段的平均采煤工作面长度,m;M i——第i个区段的煤层平均厚度,m;D i——第i个区段的实体煤容重,t/m3;K i——第i个;q i——第i个;n——区段个数;Q回——回采煤量,t;三、煤与瓦斯突出煤层煤巷条带区域无突出危险应当满足下列条件:一煤与瓦斯突出煤层所圈定的准备煤量范围内回采巷道及切眼的煤巷条带采取区域防突措施后,各单元评价测点测定的煤层残余瓦斯压力或残余瓦斯含量都小于预期的防突效果达标瓦斯压力或瓦斯含量、且施工测定钻孔时没有喷孔、顶钻或其他动力现象;二开采保护层后,准备煤量或准备煤量范围内回采巷道及切眼的煤巷条带在保护层的有效保护范围内;三准备煤量可以按煤巷掘进方向分段计算,各分段长度不得小于300米;四、煤量是准备煤量范围内,已按设计完成工作面进风巷、回风巷等回采巷道及开切眼掘进工程所圈定的,且瓦斯抽采、防突和防治水的效果已达到工作面安全回采要求的可采储量,即正在回采或只要安装设备后,便可进行正式的工作面可采煤量之和;瓦斯抽采、防突和水害防治效果达到安全回采要求的可采储量,可以按工作面推进方向分段计算,分段长度不得小于300米;回采煤量按下式计算:式中:Q回——回采煤量,t;L i——第i个工作面有效或剩余推进回采长度,m;l i——第i个回采工作面平均长度,m;M i——第i个回采工作面煤层平均厚度,m;D i——第i个工作面实体煤容重,t/m3;K i——第i个;n——回采个数;五、瓦斯抽采和防突效果应当满足下列条件:一对于突出煤层,开采保护层后,回采煤量所圈定范围内的煤层在保护层的有效保护范围内;采取煤层瓦斯区域预抽防突措施后,所有评价测点测定的煤层残余瓦斯压力或残余瓦斯含量都小于预期的防突效果达标瓦斯压力或瓦斯含量、且施工测定钻孔时没有喷孔、顶钻或其他动力现象;二回采煤量所圈定范围内的煤层可解吸瓦斯量应当满足表1的规定;表1回采煤量所圈定范围内的煤层可解吸瓦斯量指标三高瓦斯、突出矿井的容易自燃煤层,采用放顶煤开采时,回采煤量所圈定范围内的本煤层瓦斯含量应不大于6m3/t;六、防治水的效果应当满足下列条件:一回采煤量范围内的煤层及顶底板影响范围内已查清水文地质情况;二回采煤量范围内的煤层及顶底板应施工的疏排水、注浆加固等防治水工程已完成,且防治水效果已达到工作面安全回采要求;七、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不得计算为回采煤量:一所圈定的回采范围内瓦斯抽采不达标,或未按照规定进行抽采达标评判的煤量;二所圈定的回采范围内水害防治不达标,或未按照规定进行水害防治效果验证的煤量;三有冲击地压危险的煤矿,所圈定的回采范围内采煤工作面没有进行冲击危险性评价,或评价为严重冲击地压工作面的煤量;四所圈定的回采范围内受其他次生灾害影响的煤量;八、矿井“三量”可采期按下式计算:开拓煤量可采期年=期末开拓煤量/当年计划产量或设计核定能力;准备煤量可采期月=期末准备煤量/当年平均月计划产量;回采煤量可采期月=期末回采煤量/当年平均月计划回采产量;当矿井实际月产量连续二个月超过计划月产量的10%时,应当按实际产量重新计算矿井“三量”可采期;。
综采工作面回采率管理办法附则第二十九条本诸方面办法中未涉及到矿井回采率方面的内容,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条本办法由生产技术部负责解释。
第三十一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注:储量及损失量计算图纸及台帐(一)储量计算图图种及比例尺1、工作面矿产计算图,比例尺1/500或1/10002、采区储量计算图,比例尺1/1000或1/20003、矿井储量计算图,比例尺1/2000或1/5000(二)储量计算图的以下内容1、储量计算范围(计算边界和深度、范围);2、按《煤矿测量图例》规定,用不同颜色表示的各级储量分块段;3、储量计算块段各项计算指标;4、《煤矿地质规程》规定的煤层底板具体内容等高线图的内容;5、各项勘探工程和井巷建设工程。
(三)储量计算台帐1、矿井储量计算方法论数;2、矿井储量增减、转入、转出、注销台帐;3、矿井储量、采区储量计算基础表中和有关资料;4、逐年、逐月采储量台帐。
(四)损失量计算图1、工作面损失量计算图,比例尺1/500或1/1000。
主要内容:(1)月末工作面位置;(2)厚度点及石质厚度、采高、丢顶底煤的数字,浮煤的厚度;(3)厚度损失柱状。
注:分层开采的煤层,须单独绘制分层图,以便分别填绘工作面数据。
2、分煤层损失量计算图,比例尺1/2000。
主要内容:(1)井田及各采区间的边境;(2)各种煤柱范围、名称、批准机关、文号、日期、煤柱的储量、摊销计算基础、数量;(3)储量注销、报损、地质及水文地质损失的范围、批准档、文号等;(4)工作面的回采覆盖面积、回采月平均采高;(5)采区内发生的各种损失;(6)地质构造、煤层底板等高线、钻孔、倾角、煤厚、采高等资料。
(五)损失量计算台帐。
包括:1、分工作面、分月的各种损失分析及损失率计算基础台帐;2、分采区、分煤层、分季的各种洼瓣损失率计算基础台帐;3、全矿井分水平、分煤层的各种损失分析及实证损失率计算基础台帐;4、期末工作面、采区、全矿井损失率台帐及结束后重新核算的会计核算损失率台帐;5、各种永久性煤柱台账。
资源储量估算⽅法总结案例资源储量估算⽅法总结——主要依据XX公司《XXXX勘探报告》⼀、矿体的圈定和连接(⼀)单⼯程中划分矿段及低品位矿段根据《铜、铅、锌、银、镍、钼矿产地质勘查规范》(DZ/T 0214-2002)中对矿体圈定的规定,在《钻探基本分析结果表》中划分出矿体及低品位矿体样段。
1、规范表述根据《铜、铅、锌、银、镍、钼矿产地质勘查规范》(DZ/T 0214-2002)附录F中的表述,“F.1.2圈定矿体时,应在单⼯程中从等于或⼤于边界品位的样品圈起,将矿体中⼤于夹⽯剔除厚度的⽆矿样品作为夹⽯圈出。
连续出现⼤于边界品位、⼩于最低⼯业品位的地段应作为低品位矿圈出。
矿体的厚度⼩于最⼩可采厚度,但品位较⾼,其厚度与品位的乘积达到⽶百分值指标时,可圈为矿体。
”“F.1.3在圈定矿体时,如果矿体边部⼀侧或两侧为厚⼤且成⽚分布的低品位矿时,应单独圈出。
在此种情况下,在单⼯程中圈定矿体时,边界附近允许将相当于夹⽯厚度的低品位矿体圈⼊矿体。
对夹在矿体中厚度不⼤,且分布零星难以分采的低品位矿,则⽆须单独圈出,⽽应圈⼊矿体中参与矿体厚度和平均品位估算。
”2、个⼈解读(1)任⼀种主矿元素达到⼯业品位且厚度⼤于最⼩可采厚度的样段划分为矿体;(2)厚度⼩于最⼩可采厚度,但其厚度与品位的乘积达到⽶百分值(厚度×品位≥最低⼯业品位)的样段可划分为矿体;(3)“穿鞋戴帽”:1)矿体边界⼀侧或两侧有⼩于夹⽯剔除厚度的、品位在边界品位与最低⼯业品位之间的低品位矿体,则将其⼀同归⼊矿体中,且归⼊后矿体仍能达到最低⼯业品位。
2)若矿体中间存在⼩于夹⽯剔除厚度的低品位样品或⽆矿样品,则将其⼀同归⼊矿体中,且归⼊后,矿体仍能达到最低⼯业品位。
注:“最低⼯业品位”、“边界品位”、“最⼩可采厚度”、“夹⽯剔除厚度”等参数见《铜、铅、锌、银、镍、钼矿产地质勘查规范》(DZ/T 0214-2002)附录G表G.3、表G.9。
阿多得⾥呀⼭勘探区,为锌铅银硫化物矿床,取Pb边界品位0.3%,最低⼯业品位0.7%;Zn边界品位0.5%,最低⼯业品位1.0%;Ag边界品位40(g·t-1),最低⼯业品位80(g·t-1)。
煤层储量计算图的编制方法摘要:通过储量图的编制,掌握底板等高线的制作方法,储量块段的圈定方法,可采边界的划分,储量级别的确定,为煤矿的生产和设计奠定一定的技术基础。
关键词:储量计算等高线可采边界储量级别生产矿井的煤层储量计算图是以煤层等高线图或煤层立面投影图(附有采掘工程)为基础,注记各种煤层储量计算数据,圈定各级储量计算块段即成储量计算图。
一、比例尺和内容储量计算图的比例尺为1:500——1:5000。
图面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地理坐标方格网、指北线,以及图名、图签、图例和比例尺等。
1.煤层上方地面主要建筑、铁路、公路及地表水体(河流、湖泊、水库等)2.通过该煤层的所有井巷工程、钻孔、探槽、探井、探巷、生产小窑和老窑,以及它们的名称和编号;勘探线及编号。
3.各勘探工程及井巷工程的见煤点位置或煤层厚度测量点位置、每层厚度及底板标高。
4.煤层底板等高线及标高值;断煤交线及断层名称或编号;煤层尖灭界线、岩浆侵入体界线、陷落柱界线、煤层冲蚀界线等。
5.井田边界、煤层露头线、采空区边界线、老窑积水范围界线、煤层风氧化带边界线等。
6.还应绘出储量计算边界、不同储量类别和级别的界线、各种煤柱界线、储量计算块段界线(每一块段均标注出编号、储量级别、平均煤厚、平均倾角和储量值等);各勘探工程及井巷工程的见煤点或煤层厚度测量点,要绘出煤层小柱状(比例尺1:200或1:100),注示主要煤质指标(灰分)。
二、编制方法和步骤储量计算图的编制,首先要绘制煤层等高线图,然后在煤层等高线图的基础之上划分块段、圈定储量和进行储量计算,最后进行检查、校对和整理。
(一)绘制煤层等高线图1.准备底图。
依据编图范围和比例尺确定图幅;绘制地理坐标方格网,注明每一经、纬线的坐标值,标出指北线。
2.根据地形地质图或地形图,转绘地面建筑、铁路、公路及地表水体等。
3.依据分层采掘工程平面图,将通过该煤层的所有井巷工程转绘下来,依据坐标值,将穿过该煤层的各个勘探工程、生产小窑及老窑等投绘到图上;注明上述每一工程的名称或编号。
瓦斯抽放一、抽放量及抽放年限(一)采区瓦斯储量及可抽量。
1、各煤层平均瓦斯含量。
根据地质报告提供的资料,各煤层平均瓦斯含量见表4—5—1。
煤层号2#4#7#8#11#平均瓦斯含量(m3/t)7.9713.4125 4.438.892315.782、矿井瓦斯储量及可抽量矿井瓦斯储量是指在煤田开发过程中能够向矿井排放瓦斯的煤层及围岩所赋存的瓦斯总量。
瓦斯储量可按下式计算:W c=(1+K)(∑A1i×W1i+∑A2i×W2i)式中:Wc—矿井瓦斯储量,万m3;K—围岩瓦斯储量系数,一般取0.05~0.20;A1i—第i个可采煤层地质储量,万t;W1i—第i个可采煤层平均瓦斯含量,m3/t;A2i—受采动影响能够向开采空间排放的第i个不可采煤层地质储量,万t;W2i—受采动影响能够向开采空间排放的第i个不可采煤层平均瓦斯含量,m3/t。
瓦斯可抽量是指在瓦斯储量中能被抽出的最大瓦斯量,其计算公式为:W抽=Wc×k可式中:W抽—可抽瓦斯量,万m3K可—可抽系数,K可=K3×K4×K5K3—煤层的瓦斯排放系数,K3=K5(W0+W残)/W0K4—负压抽放时的抽放作用系数1.2K5—瓦斯涌出程度系数W0—煤层平均CH4含量W残—运到地表煤的残余瓦斯含量m3/t。
根据各煤层的瓦斯含量,煤炭储量及可抽系数计算各煤层的可抽瓦斯量见表4—5—2。
表4—5—2 各煤层的可抽瓦斯量序号煤层号瓦斯含量(m3/t)煤炭地质储量(万吨)瓦斯储量(万m3)可抽系数瓦斯可抽量(万m3)127.97217.42079.220.5251091.59 23、413.4125250.54031.800.5182088.47 37 4.43211.11122.200.523589.91 48、98.8923303.3233.240.5221687.75 51115.78639.012100.10.5166243.656不可采煤层7.08272.52315.160.5091178.42合计2488212880经计算,三采区瓦斯储量:24882万m3,可抽量:12880万m3。
采区、掘进、回采地质说明书的编制开拓开采期间的涌水量高峰值,而不是指突然透水量)和正常涌水量;7、其它影响因素:预测区域可能存在的岩熔侵入体,古河床冲刷,陷落柱等情况;8、储量计算。
9、问题及建议:针对存在的地质问题,提出注意事项和建议。
(二)附图1、采区煤层底板等高线图;2、采区储量计算图;3、采区地质剖面图;4、采区煤岩层综合柱状图。
二、掘进工作面地质说明书(一)岩巷1、文字说明(1)掘进区地质情况:(掘进区域沉积特征,岩石特征,厚度等)(2)构造情况:(构造复杂程度,褶皱情况,断层性质,走向,断距,及透气性)(3)水文地质特征:(预计前方涌水情况,主要涌水来源)(4)其他预计危害矿井的因素:(如老窑,陷落柱,岩溶等)(5)建议。
2、附图(1)预想地质剖面图,横1:1000纵1:100。
(二)煤巷1、文字说明(1)掘进区域概况:掘进工作面区域和与邻区及地面的关系;(2)老空老巷情况:区内老空区位置、范围、积水状况,对掘进的影响。
(3)地质构造:区内煤(岩)层产状,地质构造的主要特征及其对掘进的影响,并预测断层落差、褶皱的位置和形态。
(4)煤层:本区域煤厚,煤层结构并预测其变化情况;煤层顶底板(包括伪顶、直接顶)的岩性、厚度、物理力学性质及其变化情况;(5)水文地质情况:本区的水文地质条件,有无突水的危险性,主要含水层和主要导水构造与掘进工作面的关系等。
对防水煤柱、探放水等措施提出具体建议,并预计掘进工作面的最大涌水量;(6)其它影响:岩浆侵入、岩溶陷落柱对煤层可能造成的破坏情况。
(7)问题建议:在地质、水文地质工作中尚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工作中的注意事项。
2、附图(1)掘进工作面预想剖面图,横1:1000纵1:100;(2)掘进工作面区域煤层底板等高线预测图,1:1000或1:2000;三、工作面回采地质说明书(一)文字说明1、工作面概况:工作面位置、范围、面积以及与四邻和地表的关系;2、地质构造概况:本工作面各实见点地质构造(包括煤层倾向、褶皱、断层)的概况,实见或预测的落差大于三分之二采高的断层向工作面内部发展变化的情况;3、煤层结构:各实见点煤层厚度和结构的情况,及其向工作面内部变化的规律;4、煤层顶底板情况:各实见点煤层顶板(伪顶、直接顶)的厚度,岩性,裂隙组的方向和发育情况;5、陷落柱等影响因素:推测工作面内陷落柱、岩浆侵入体、河流冲刷带等的具体位置及其对正常回采或合理分层的影响;6、储量计算;7、水文情况:区域地层充水性,上、下及同煤层采空积水情况,断层、陷落柱导水性,对工作面正常涌水量和最大涌水量的预计,有无突水危险;8、工作面尚存在的地质、水文地质问题和对今后地质工作的有关建议。
探讨井田储量是如何计算的?一、矿井划定:储量计算应与井田境界的划定结合起来进行,当井田境界与实习矿井划定的境界相同时,以收集到的“井田精查勘探地质报告书”或矿山提供的资料为基础,按设计题和指导教师的要求进行复核和整理。
当实习矿山面积小,赋存稳定,构造简单,一般要求复核一煤层。
当煤层多或构造复杂时,复核范围可缩小到一层煤,一个采区或一个块段的范围。
具体复核范围由指导老师指定。
当井田境界全部由学生人为划定或局部划定时,应对划定的井田范围内的可采煤层全部进行储量计算。
二、地质储量:地质储量(包括工业储量)的计算一般只要求用下面的常用的方法进行。
1、等高线法:适用于煤层厚度稳定,厚度变化在25%范围以内的煤层。
具体作法是沿煤层底板等高线,按层厚或倾角大致稳定的范围划分为若干块段,分别计算各块段的储量,各单个块段储量的综合即煤层的总储量。
设计时尽量采用此法,可以减少工作量并兼顾水平储量的计算。
2、块段法:适用于计算不稳定煤层的储量,或地质构造比较复杂,倾角多变的煤层。
块段是按煤田的勘探程度,煤层厚度(变异系数>25%),大的地质变动和灰分差异较大等来划分。
上面两种方法的计算公式如下:式中:Z—煤层总储量,(万吨);S—单个块段真面积,(m2);αi—单个块段内平均倾角,(度);Mi—块段煤层的平均厚度,(m);γi—块段内煤层的平均容重,(t/m3)。
三、计算注意:(一)每个块段应有一个以上的钻孔控制;(二)块段水平面积一般应用求积仪在“煤层底板等高线”图上测算出。
当煤层倾角小于60°时,按水平投影图计算,倾角大于60°时按垂直面投影图计算;(三)块段平均厚度及平均容重取块段内各钻孔值的加权平均值(厚度如何取值按“煤炭资源地质勘探规范”进行);(四)当煤层倾角αi<15°时,可用水平投影面积和煤层的伪厚(即未换算的垂直钻孔见煤厚度)计算储量。
计算结果用下面的表格形式在说明书内列出。
开拓煤量、准备煤量、回采煤量的定义一、开拓巷道是为井田开拓而开掘的基本巷道。
一般来说,开拓巷道是为全矿井、一个开采水平或若干采区服务的巷道,服务年限较长,多在10--30a或以上,如主副井、主要石门、阶段运输大巷、阶段回风大巷和风井等。
开拓巷道的作用在于形成新的或扩展原有阶段或开采水平,为构成矿井完整的生产系统奠定基础。
二、准备巷道为准备采区而掘进的主要巷道。
如采区上下山、采区车场、区段集中平巷等。
三、回采巷道回采巷道是形成采煤工作面及其服务的巷道。
如区段运输平巷、区段回风平巷和开切眼。
回采巷道的作用在于切割出新的采煤工作面,并进行生产。
四、煤矿三量是指:开拓煤量,准备煤量,回采煤量,就是我们常说的三量。
三量平衡对于正常生产有现实的意义。
三量可采期的计算:开拓煤量可采期(年)=期末开拓煤量(万吨)/年设计或计划生产能力(万吨/年);准备煤量可采期(月)=期末准备煤量(万吨)/平均月设计或计划生产能力(万吨/月);回采煤量可采期(月)=期末回采煤量(万吨)/当年平均月计划回采煤量(万吨/月)。
为了及时掌握和检查各矿井的采掘关系,按开采准备程度,将可采储量中已经进行开拓准备的那部分储量分为开拓煤量、准备煤量和回采煤量,即所谓’三量”。
开拓煤量,是井田范围内已掘进开拓巷道所圈定的尚未采出的那部分可采储量。
在矿井可采储量范围内已完成设计规定的主井、副井、风井、井底车场、主要石门、集中运输大巷、集中下山、主要溜煤眼和必要的总回风巷等开拓掘进工程所构成的煤储量,并减去开拓区内地质及水文地质损失、设计损失量和开拓煤量可采期内不能回采的临时煤柱及其它开采量,即为开拓煤量。
准备煤量,是指采区上山及车场等准备巷道所圈定的可采储量。
在开拓煤量范围内已完成了设计规定所必须的采区运输巷、采区回风巷及采区上(下)山等掘进工程所构成的煤储量,并减去采区内地质及水文地质损失、开采损失及准备煤量可采期内不能开采的煤量后,即为准备煤量。
生产矿井储量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1条加强矿井储量管理是合理开采煤炭资源,提高回采率的一项重要措施之一,正确地统计、计算和真实地反映生产矿井储量、采出量及损失量情况,是煤炭生产中不可缺少的基础工作。
根据原煤炭工业部(83)煤生字第1275号文件精神和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新颁《矿井质量标准化标准》,结合集团公司目前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2条有关业务部门职责范围一、生产技术部门主要负责:积极贯彻煤炭工业技术政策,及时处理报损储量,制定提高回采率的有关技术措施,具体提供矿井生产各种作业规程,确定各种煤层计划采高,改进采煤作业方法,总结提高回采率的经验,研究分析存在的问题。
二、地质测量部门主要负责:1、合理圈定各级储量、采出量及损失量的范围,正确地测量、计算其数量,并分门别类地整理成台帐、图表、卡片等资料;2、对储量的变化、转出、转入、注销、地质及水文地质损失按照规定进行测算,申请核减报批。
年末汇总填编有关报表上报。
对生产部门申报批准后的报损储量年末进行汇总,填编报表上报;3、合理计算各种损失率,并进行分析上报;4、负责煤生38、44、45表及“三个煤量”等报表的汇总填报工作;5、及时掌握分析矿区和各矿井储量变化动态,监督矿井储量开发利用状况,正确提供有关储量数据,按时修改编制储量图件。
第3条各矿井地质部门必须配备专职储量管理人员,人员的数量要符合质量标准化的要求。
第4条本实施细则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第二章有关储量及回采率方面的补充规定第5条集团公司回采率标准按照国家标准执行。
第6条对照国家煤炭技术政策规定,集团公司能利用储量的煤层,储量计算最低可采厚度为0.7m,最高灰份不得超过40%;暂不可利用的煤层,储量计算厚度可在0.6~0.7m之间,灰份规定在40~50%之间。
第7条在矿井生产过程中,应经常进行矿井储量方面的调查,并把调查的结果如实地记录归登在台帐、卡片、基础表上,填绘在图纸上。
按照规定根据基础资料定期编制诸如煤生9、23、38、40、45表登。
开拓煤量、准备煤量、回采煤量的定义一、开拓巷道是为井田开拓而开掘的基本巷道。
一般来说,开拓巷道是为全矿井、一个开采水平或若干采区服务的巷道,服务年限较长,多在10--30a或以上,如主副井、主要石门、阶段运输大巷、阶段回风大巷和风井等。
开拓巷道的作用在于形成新的或扩展原有阶段或开采水平,为构成矿井完整的生产系统奠定基础。
二、准备巷道为准备采区而掘进的主要巷道。
如采区上下山、采区车场、区段集中平巷等。
三、回采巷道回采巷道是形成采煤工作面及其服务的巷道。
如区段运输平巷、区段回风平巷和开切眼。
回采巷道的作用在于切割出新的采煤工作面,并进行生产。
四、煤矿三量是指:开拓煤量,准备煤量,回采煤量,就是我们常说的三量。
三量平衡对于正常生产有现实的意义。
三量可采期的计算:开拓煤量可采期(年)=期末开拓煤量(万吨)/年设计或计划生产能力(万吨/年);准备煤量可采期(月)=期末准备煤量(万吨)/平均月设计或计划生产能力(万吨/月);回采煤量可采期(月)=期末回采煤量(万吨)/当年平均月计划回采煤量(万吨/月)。
为了及时掌握和检查各矿井的采掘关系,按开采准备程度,将可采储量中已经进行开拓准备的那部分储量分为开拓煤量、准备煤量和回采煤量,即所谓’三量”。
开拓煤量,是井田范围内已掘进开拓巷道所圈定的尚未采出的那部分可采储量。
在矿井可采储量范围内已完成设计规定的主井、副井、风井、井底车场、主要石门、集中运输大巷、集中下山、主要溜煤眼和必要的总回风巷等开拓掘进工程所构成的煤储量,并减去开拓区内地质及水文地质损失、设计损失量和开拓煤量可采期内不能回采的临时煤柱及其它开采量,即为开拓煤量。
准备煤量,是指采区上山及车场等准备巷道所圈定的可采储量。
在开拓煤量范围内已完成了设计规定所必须的采区运输巷、采区回风巷及采区上(下)山等掘进工程所构成的煤储量,并减去采区内地质及水文地质损失、开采损失及准备煤量可采期内不能开采的煤量后,即为准备煤量。
生产矿井储量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____条加强矿井储量管理是合理开采煤炭资源,提高回采率的一项重要措施之一,正确地统计、计算和真实地反映生产矿井储量、采出量及损失量情况,是煤炭生产中不可缺少的基础工作。
根据原煤炭工业部(83)煤生字第____件精神和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新颁《矿井质量标准化标准》,结合集团公司目前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____条有关业务部门职责范围一、生产技术部门主要负责:积极贯彻煤炭工业技术政策,及时处理报损储量,制定提高回采率的有关技术措施,具体提供矿井生产各种作业规程,确定各种煤层计划采高,改进采煤作业方法,总结提高回采率的经验,研究分析存在的问题。
二、地质测量部门主要负责:1、合理圈定各级储量、采出量及损失量的范围,正确地测量、计算其数量,并分门别类地整理成台帐、图表、卡片等资料;2、对储量的变化、转出、转入、注销、地质及水文地质损失按照规定进行测算,申请核减报批。
年末汇总填编有关报表上报。
对生产部门申报批准后的报损储量年末进行汇总,填编报表上报;3、合理计算各种损失率,并进行分析上报;4、负责煤生38、44、45表及“三个煤量”等报表的汇总填报工作;5、及时掌握分析矿区和各矿井储量变化动态,监督矿井储量开发利用状况,正确提供有关储量数据,按时修改编制储量图件。
第____条各矿井地质部门必须配备专职储量管理人员,人员的数量要符合质量标准化的要求。
第____条本实施细则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第二章有关储量及回采率方面的补充规定第____条集团公司回采率标准按照国家标准执行。
第____条对照国家煤炭技术政策规定,集团公司能利用储量的煤层,储量计算最低可采厚度为0.7m,最高灰份不得超过____%;暂不可利用的煤层,储量计算厚度可在0.6-0.7m之间,灰份规定在40-____%之间。
第____条在矿井生产过程中,应经常进行矿井储量方面的调查,并把调查的结果如实地记录归登在台帐、卡片、基础表上,填绘在图纸上。
第二章 采区储量计算
第一节 采区边界
采区上部边界为采区回风大巷,下部边界为采区运输大巷, 采区西部
为二 J 九采区,采区东部边界为二五采区。走向长度 600 米,斜长 400
米,平均倾角 15°,面积 240000 平方米。
第二节 采区储量
按照等高线法求采区储量: 所谓等高线法就是在煤层底板等高 线图
上,按煤层厚度或倾角大致稳定的范围内沿煤层底板等高线 分为若干
块段,分别计算各块段的储量,煤层总储量即为单个块 段储量之和,
本设计采用此储量计算方法。
式中 Q—煤炭工业储量,万 t; Si—块段水平投影面积,㎞ 2; α —煤
层倾角,采用块段内的平均倾角,15º; Mi—块段煤层的平均厚度,m;
Yi—块段内煤层的容重,t/m3。 根据地质报告资料及煤层底板等高线
可知: S=248466.3m2, α =15°, Mi=2.71m2 Yi=1.5t/m3 代入上式得:
Q=248466.3×2.6×1.5 cos15° =93.6 万 t 所以,本采区的工业储量为 93.6
万 t。 矿井的可采储量公式为: Z=(Zc-P)×C 式中 Z—矿井可采储量,
万 t; Zc—矿井工业储量,万 t;
P—各种永久煤柱储量损失之和,万 t; C—采区回采率,薄煤层不低
于 0.85;中厚煤层不低于 0.80;厚煤 层不低于 0.75,本矿井取 0.80。
Z=(93.6-13.26)×0.8 =64.3 万 t
采区储量表 地质储量(万吨) 煤层 可利用地 永久煤 质储量
二2 80.34
可采储量 (万吨)
64.3
柱
13.26
合计
93.6
备注
第三节
采区生产能力
采区设计年工作日 300 天,每天三班作业,三班生产。采区 生产设计
一个采煤队。 回采工作面生产能力的确定 a、回采工作面日生产能力
A1=L×h×b×r×K1×K2 =120×2.6×1.2×1.5×0.95×0.8 =426.8(t) 式中
A——日生产能力,吨 L——工作面长度,m b——工作面推进度,m
h——工作面平均采高,m r——煤的容重,取 1.5t/m3 K1——工作面回
采率,取 95% K2——正规循环率,取 80% b、掘进出煤量 掘进出煤
量一般为采面出煤量的 5%,故掘进出煤量为 A2=426.8×5% =21.2(吨)
故采区日出煤量为:426.8+21.2=448(吨) c、生产能力确定 采区设计
年生产能力为 A=(A1+A2) ×D =448×300 =134400(t) 式中 A——采区
生产能力,吨 D——年生产日数,取 300 天 根据以上计算采区生产能
力为 14 万吨。
第四节 采区服务年限
采区的生产能力要求与采区的储量相适应,使采区具有合理的
服务年限。按照掘进先行、以掘保采、采掘并举的原则,避免开 采强
度过大,确保采区正常生产接替。采区生产能力与服务年限 有如下关
系:
T=ZC/A
式中:Z——采区可采储量
T——采区设计服务年限 A——采区设计生产能力 C——采区采出率
T=63.4×0.8/14
=3.6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