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采储量计算方法
- 格式:ppt
- 大小:514.50 KB
- 文档页数:15
油气技术可采储量是指在现有井网及工艺技术条件下获得的总产油量,它是制定油田开发规划的物质基础,是评价油田开发效果、编制调整方案的依据。
可采储量的计算和预测是一项综合工作,涉及到油藏工程评价及开发指标预测、经济参数的选取及预测、经济指标计算等等,对于不同类型油田、不同开发阶段所采用的方法和考虑的因素也不尽相同。
本文分别采用常规特征水驱曲线法,产量递减法,含水率和采出程度关系法,经验公式法计算了塔里木油田某油区的可采储量,并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对比(本文计算取值当含水率达到0.98时对应的累积产量为可采储量)。
对于已经进入中高含水开发的油田,若将累积产水量W与累积产油量N,或将水油比(WOR)与累积产油量在半对数坐标上作图,可以得到一条比较明显的直线关系图,该图通常称作:水驱特征曲线。
应用水驱特征曲线分析法,不但可以对油田的未来动态进行预测,而且还可以对油田的可采储量及采收率做出有效的测算。
目前在各大油田已得到广泛应用。
1978年我国著名专家童宪章先生在理论上推导得出甲型水驱曲线表达式,即累积产水量与累积产油量的关系式:引入经济极限含水率后得出预测可采储量的关系式为:在对该油藏的累积产水量和累积产油量进行统计后进行线性回归,得到甲型水驱曲线图如下图示:从线性关系而得到A,B的值分别为1.2074和0.0017,取经济极限含水率=98%,代入N关系式后得到可采储量=1700.03万吨。
同样通过统计累积产液量与累积产油量关系、累积液油比与累积产液量关系与累积液油比与累积产水量的关系,并引入经济极限含水率=98%分别得出乙丙丁型水驱特征曲线可采储量预测值统计如下表所示:从表中可以看出,对于该油藏乙型和丙型比较接近,而丁型预测储量相对偏小,一般来说,注水开发油田,当综合含水率达到30%左右时,累积产水的对数和累积产油就会出现线性关系,就可以用来求取采收率等。
公式中的参数,用到相渗曲线油水相对渗透率比值的指数模型的常数,这个常数与储层和流体物性有关。
地质储量采出程度计算公式
地质储量采出程度计算公式如下:
1. 原油地质储量计算公式:N = A × h × Ω × Swi × ρo × Boi。
其中,N 表示原油地质储量,单位为104t;A表示油田含油面积,单位为km2;h 表示平均有效厚度,单位为m;Ω表示平均有效孔隙度;Swi表示油层平均含水饱和度;ρo表示平均地面原油密度,单位为g/cm3;Boi表示原始的原油体积系数,无量纲。
2. 储量丰度计算公式:Ω0 = N / A。
其中,Ω0表示油藏储量丰度,单位为104t/km2。
3. 采油速度计算公式:采油速度 = (日产油量 / 地质储量)× 100%。
4. 折算年采油速度计算公式:折算年采油速度 = 日产油量 / 365。
5. 采出程度计算公式:采出程度 = (累积产油量 / 地质储量)× 100%。
6. 可采储量采出程度计算公式:可采储量采出程度 = (累积产油量 / 可采储量)× 100%。
7. 采收率计算公式:采收率 = (可采储量 / 地质储量)× 100%。
8. 最终采收率计算公式:最终采收率 = (累积产油量 / 原始地质储量)× 100%。
这些公式可以帮助我们计算地质储量的采出程度、采收率、最终采收率等指标,从而评估油田的开发效果和经济效益。
sec储量计算公式以SEC储量计算公式为标题的文章储量计算是石油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用于评估油田或油藏中的可采储量,为开发和生产提供依据。
SEC(Society of Petroleum Engineers)储量计算公式是国际上广泛采用的一种计算方法,下面将介绍SEC储量计算公式的原理和应用。
一、SEC储量计算公式的原理SEC储量计算公式是根据地质、地球物理和工程数据,结合油藏特征和开发计划,通过一系列的参数和公式,计算出储量的方法。
SEC储量计算公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要素:1. 静态储量:即储层中原油、天然气或其他可采集的可用储量。
静态储量可以通过地质勘探和地质储量评估方法获得。
2. 动态储量:即可采储量,是指在现有技术和经济条件下,能够有效开采和生产的储量。
动态储量需要结合油藏特征、开发计划和工程参数进行估算。
3. 采收率:是指从油田中采取的原油、天然气或其他可采集物质的比例。
采收率是储量计算中一个重要的参数,它受到油藏特征、开发方案和采收技术等因素的影响。
根据SEC储量计算公式,可以通过以下三个步骤计算储量:1. 储量区划:将油田或油藏划分为不同的储量区块,根据地质特征和开发计划确定每个区块的动态储量。
2. 储量评估:根据地质、地球物理和工程数据,结合储量区块的特征,计算每个区块的动态储量。
3. 储量汇总:将各个储量区块的动态储量汇总计算,得到整个油田或油藏的储量。
二、SEC储量计算公式的应用SEC储量计算公式在石油工程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可以用于不同类型的油田或油藏的储量计算。
应用SEC储量计算公式可以实现以下几个目标:1. 储量评估:通过对油田或油藏的储量进行评估,可以确定其开发潜力和经济效益,为决策者提供参考。
2. 开发规划:根据储量计算结果,制定合理的开发计划和生产方案,优化开发效果,提高采收率。
3. 投资决策:储量计算是进行石油勘探和开发的重要依据,对于投资者来说,准确的储量计算可以帮助他们做出明智的投资决策。
煤矿“三量”及可采期计算规定编制:李治南编制日期:2018年1月31日煤矿“三量”及可采期计算规定一、基本内容煤矿三量是指:开拓煤量,准备煤量,回采煤量,就是我们常说的三量。
三量平衡对于正常生产有现实的意义。
为了及时掌握和检查各矿井的采掘关系,按开采准备程度,将可采储量中已经进行开拓准备的那部分储量分为开拓煤量、准备煤量和回采煤量,即所谓三量。
开拓煤量,是井田范围内已掘进开拓巷道所圈定的尚未采出的那部分可采储量。
准备煤量,是指采区上山及车场等准备巷道所圈定的可采储量。
回采煤量,是准备煤量范围内,已有回采巷道及开切眼所圈定的可采储量。
二、三个煤量的划分及计算为了及时掌握和检查各矿井的采掘关系,按开采准备程度,将可采储量中已经进行开拓准备的那部分储量分为开拓煤量、准备煤量和回采煤量如下:1、开拓煤量在矿井可采储量范围内已完成设计规定的主井、副井、风井、井底车场、主要石门、集中运输大巷、集中下山、主要溜煤眼和必要的总回风巷等开拓掘进工程所构成的煤储量,并减去开拓区内地质及水文地质损失、设计损失量和开拓煤量可采期内不能回采的临时煤柱及其它开采量,即为开拓煤量。
计算公式:计算公式:Q开=(LhMD-Q地损-Q呆滞)K式中:Q开——开拓煤量,t;L——煤层两翼已开拓的走向长度,m;h——采区平均倾斜长,m;M——开拓区煤层平均厚度,m;D——煤的视密度,t/m3;Q地损——地质及水文地质损失,t;Q呆滞——呆滞煤量,包括永久煤柱的可回采部分和开拓煤量可采期内不能开采的临时煤柱及其它煤量,t;K——采区采出率。
2、准备煤量在开拓煤量范围内已完成了设计规定所必须的采区运输巷、采区回风巷及采区上(下)山等掘进工程所构成的煤储量,并减去采区内地质及水文地质损失、开采损失及准备煤量可采期内不能开采的煤量后,即为准备煤量。
计算公式:Q准=(LhMD-Q地损-Q呆滞)K式中Q准——准备煤量,t;L——采区走向长度,m;h——采区倾斜长度,m;M——采区煤层平均厚度,m。
矿井“三量”及“三量”可采期计算方法一、开拓煤量是在矿井可采储量范围内已完成设计规定的主井、副井、风井、井底车场、主要石门、采(盘)区大巷、回风石门、回风大巷、主要硐室和煤仓等开拓掘进工程后,形成矿井通风、排水等系统所圈定的煤炭储量,减去开拓区内地质及水文地质损失、设计损失量和开拓煤量可采期内不能回采的临时煤柱及其它开采量。
开拓煤量按下式计算:Q开=(LhMD-C地损-Q呆滞)K式中:Q开——开拓煤量,t;L 已完成开拓工程的采(盘)区煤层平均走向长度,mh 已完成开拓工程的采(盘)区煤层平均倾斜长,mM开拓区域煤层平均厚度,mD――实体煤容重,t/m3;Q地损地质及水文地质损失,t ;Q呆滞呆滞煤量,包括永久煤柱的可回采部分和开拓煤量可采期内不能开采的临时煤柱及其它煤量,t ;K――采区回采率。
二、准备煤量是在开拓煤量范围内已完成了设计规定的采(盘)区主要巷道掘进工程,形成完整的采(盘)区通风、排水、运输、供电、通讯等生产系统后,且煤与瓦斯突出煤层煤巷条带区域无突出危险的煤层中,各区段(或倾斜条带)可采储量与回采煤量之和。
准备煤量按下式计算:IIQ准=+ Qi)+ Q回i-1式中Q准准备煤量,t ;L――第i个区段的采煤工作面有效推进长度, ml i――第i个区段的平均采煤工作面长度,mM――第i个区段的煤层平均厚度,mD――第i个区段的实体煤容重,t/m3;K――第i个区段的工作面回采率;q i第i个区段的巷道掘进出煤量,t ;n――区段个数;Q回回米煤量,t o三、煤与瓦斯突出煤层煤巷条带区域无突出危险应当满足下列条件:(一)煤与瓦斯突出煤层所圈定的准备煤量范围内回采巷道及切眼的煤巷条带采取区域防突措施后,各单元评价测点测定的煤层残余瓦斯压力或残余瓦斯含量都小于预期的防突效果达标瓦斯压力或瓦斯含量、且施工测定钻孔时没有喷孔、顶钻或其他动力现象。
(二)开采保护层后,准备煤量或准备煤量范围内回采巷道及切眼的煤巷条带在保护层的有效保护范围内。
经济可采储量的计算是把储量资本化、按财务准则进行财务评估的一种方法,分为动态的现金流量法和经济极限法。
现金流量法当合同区或油气田已具有初始开发方案或重大调整方案时,评价经济可采储量采用现金流量法。
该方法是以一个独立开发工程项目所属的技术可采储量来整体计算。
首先根据技术可采储量减去已采出油(气)量,测算出剩余的技术可采储量;然后,根据开发方案或调整方案的逐年工作量、投产井数,预测出各年度的平均产油量(或产气量),再根据经济评价的基准参数,如采用的油气价、基准收益率,测算出项目在评价期内逐年销售收入,建立项目现金流入剖面。
根据项目逐年的勘探、开发投资和经营操作费用、应交纳的税金等全部的投入资金,建立项目现金流出剖面。
项目现金流量=项目现金流入-项目现金流出按照上述方法将全部产出资金、投入资金逐年折成现值,分别计算评价期内项目净现金流,并计算各方案的净现值及内部收益率,在评价期内历年的净收入变化到零时所对应的评价期内累积油气产量即是该项目的经济可采储量。
如果我们设计了多个可能的开发方案或者调整方案,对每个方案的经济可采储量都进行了经济评价,那么,根据计算结果就可以对各个方案进行优选,在这种方法中,经济综合评价往往起到一锤定音的作用。
经济极限法未具有开发方案新增的技术可采储量或某一个独立的油(气)藏或开发层系为基本单元进行经济评估时,采用经济极限计算(现金流入=现金流出)。
计算步骤:第一步根据试采油(气)资料确定单井可能最大的稳定产量,参照已开发区同类储层井网密度,可能达到的产量高峰期、递减率,规划出各年度产油量(或产气量)。
计算期以采出技术可采储量95%为界限,从而确定计算期采出的技术可采储量。
第二步利用地区相类似油田资料确定油气生产经营成本;油气勘探开发投资亦可利用地区相类似油田资料按油藏钻井投资比例估算。
确定出油(气)藏剩余的经济极限产量。
现金流入=油(气)藏剩余经济极限产量×油气商品率×油气销售价格;现金流出=油(气)藏剩余经济极限产量×[油气生产经营成本+税金]+油气勘探开发投资月平均费用。
矿井三量及三量可采期计算方法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November 28, 2020附录矿井“三量”及“三量”可采期计算方法一、开拓煤量是在矿井可采储量范围内已完成设计规定的、副井、、井底车场、主要石门、采(盘)区、回风石门、回风大巷、主要硐室和煤仓等开拓掘进工程后,形成矿井通风、排水等系统所圈定的煤炭储量,减去开拓区内地质及损失、设计损失量和开拓煤量可采期内不能的临时煤柱及其它开采量。
开拓煤量按下式计算:Q开=(LhMD-Q地损-Q呆滞)K式中:Q开——开拓煤量,t;L——已完成开拓工程的采(盘)区煤层平均走向长度,m;h——已完成开拓工程的采(盘)区煤层平均倾斜长,m;M——开拓区域煤层平均厚度,m;D——实体煤,t/m3;Q地损——地质及损失,t;Q呆滞——呆滞煤量,包括永久煤柱的可部分和开拓煤量可采期内不能开采的临时煤柱及其它煤量,t;K——采区回采率。
二、准备煤量是在开拓煤量范围内已完成了设计规定的采(盘)区主要巷道掘进工程,形成完整的采(盘)区通风、排水、运输、供电、通讯等生产系统后,且煤与瓦斯突出煤层煤巷条带区域无突出危险的煤层中,各区段(或倾斜条带)可采储量与回采煤量之和。
准备煤量按下式计算:式中Q准——准备煤量,t;L i——第i个区段的采煤工作面有效推进长度,m;l i——第i个区段的平均采煤工作面长度,m;M i——第i个区段的煤层平均厚度,m;D i——第i个区段的实体煤容重,t/m3;K i——第i个;q i——第i个;n——区段个数;Q回——回采煤量,t。
三、煤与瓦斯突出煤层煤巷条带区域无突出危险应当满足下列条件:(一)煤与瓦斯突出煤层所圈定的准备煤量范围内回采巷道及切眼的煤巷条带采取区域防突措施后,各单元评价测点测定的煤层残余瓦斯压力或残余瓦斯含量都小于预期的防突效果达标瓦斯压力或瓦斯含量、且施工测定钻孔时没有喷孔、顶钻或其他动力现象。
附录矿井“三量”及“三量”可采期计算方法一、开拓煤量就是在矿井可采储量范围内已完成设计规定得主井、副井、风井、井底车场、主要石门、采(盘)区大巷、回风石门、回风大巷、主要硐室与煤仓等开拓掘进工程后,形成矿井通风、排水等系统所圈定得煤炭储量,减去开拓区内地质及水文地质损失、设计损失量与开拓煤量可采期内不能回采得临时煤柱及其它开采量。
开拓煤量按下式计算:Q开=(LhMD-Q地损-Q呆滞)K式中:Q开——开拓煤量,t;L——已完成开拓工程得采(盘)区煤层平均走向长度,m;h——已完成开拓工程得采(盘)区煤层平均倾斜长,m;M——开拓区域煤层平均厚度,m;D——实体煤容重,t/m3;Q地损——地质及水文地质损失,t;Q呆滞——呆滞煤量,包括永久煤柱得可回采部分与开拓煤量可采期内不能开采得临时煤柱及其它煤量,t;K——采区回采率。
二、准备煤量就是在开拓煤量范围内已完成了设计规定得采(盘)区主要巷道掘进工程,形成完整得采(盘)区通风、排水、运输、供电、通讯等生产系统后,且煤与瓦斯突出煤层煤巷条带区域无突出危险得煤层中,各区段(或倾斜条带)可采储量与回采煤量之与。
准备煤量按下式计算:式中Q准——准备煤量,t;L i——第i个区段得采煤工作面有效推进长度,m;l i——第i个区段得平均采煤工作面长度,m;M i——第i个区段得煤层平均厚度,m;D i——第i个区段得实体煤容重,t/m3;K i——第i个区段得工作面回采率;q i——第i个区段得巷道掘进出煤量,t;n——区段个数;Q回——回采煤量,t。
三、煤与瓦斯突出煤层煤巷条带区域无突出危险应当满足下列条件:(一)煤与瓦斯突出煤层所圈定得准备煤量范围内回采巷道及切眼得煤巷条带采取区域防突措施后,各单元评价测点测定得煤层残余瓦斯压力或残余瓦斯含量都小于预期得防突效果达标瓦斯压力或瓦斯含量、且施工测定钻孔时没有喷孔、顶钻或其她动力现象。
(二)开采保护层后,准备煤量或准备煤量范围内回采巷道及切眼得煤巷条带在保护层得有效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