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北大荒版画的发展及其艺术特点

  • 格式:doc
  • 大小:43.50 KB
  • 文档页数: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北大荒版画的发展及其艺术特点

摘要:北大荒版画的作品以北大荒的自然风光与下乡青年的劳作与生活为主。改变了我国木刻以黑白为主要色彩的艺术表现手法,更多地使用色彩作为主要的造型手段,增强了套色版画的艺术感染力,开创了我国现代创作版画风格流派的新格局。北大荒版画家采用层压胶合板作为木面木刻的版材,使北大荒版画多数作品的画幅尺度动辄达到数千平方厘米,与传统的“小版画”不同,令观赏者感受到更加强劲的视觉冲击与心理冲击,是我国版画的重要流派之一。

关键词:北大荒版画时期划分艺术特点

中国版画的起源,有汉朝说、东晋说、六朝以至隋朝说。现存中国最早的版画,有款刻年月的,是举世闻名的咸通本《金刚般若波罗密经》卷首图,根据题记,作于公元868年。距今1000多年历史。而在中国现代版画的发展史上,北大荒版画是我国版画的一个重要流派。无论是在创作体裁与手法上都有很大的创新,有力带动了我国版画艺术的发展,成为我国三个最重要的版画流派之一。

(一)北大荒版画的形成

北大荒版画的出现,是以晁楣等人物为线索的。

晁楣是北大荒版画的公认的画派领军人物,创始人之一。北大荒画派一般是指以晁楣、张作良、张祯麒、杜鸿年等为代表的老一辈版画家,以及其后由郝伯义带领的中青年版画创作作集群,与时俱进,继往开来,以自己特定的审美体验,真切地展示了那方黑土的广袤与富饶、黑土英魂的伟岸与崇高,凸现出茫茫雪原上各个时期垦荒者、建设者们的生活、命运与心声。北大荒版画家以其独领风骚的艺术语言形象地铸就了屯

垦戍边的英雄史诗,也铸就了许许多多后来者的北大荒情结。

1958年,是北大荒版画崛起升华的重要标志。在当年开赴北疆屯垦拓荒的十万转业官兵队伍中,有一批志同道合的美术青年,他们在恶劣的自然环境和简陋的生活条件下,在艰辛的劳动之余拿起画笔和刻刀,开始尝试用套色版画这一艺术形式来抒发自己对生活的感受。他们在大量的艺术实践和不懈探索的积累过程中奠定了自己的美学原则,确立了自己的艺术方位,形成了团结的创作群体,建构了独特的绘画语言体系。

(二)北大荒版画的发展划分时期及其艺术特点

一,北大荒发展时期划分。

首先我们来划分一下北大荒版画的艺术时期,根据北大荒版画的作者群体和作品特点大致可从时间上分为三个时期,1958年至1968年为第一时期,1968年至1978年为第二时期,1978年至1988年为第三时期。

第一时期,指的是以晁楣为代表的老一辈版画家,晁楣1931年出生于山东菏泽。1958年从部队转业后参加北大荒军垦并致力于版画创作,成为北大荒版画的创始人。1962年调至黑龙江省美协任专业画家。1988年获优秀中青年专家特殊贡献奖,1990年获日本日中艺术交流中心贡献奖,1991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1992年“晁楣版画艺术陈列馆”在山东菏泽正式开放,1996年获“鲁迅版画奖”。现任黑龙江省版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

会理事、中国版画家协会副主席。曾在60多个国家展出,作品被中国美术馆,山东、江苏、辽宁、四川、黑龙江等省级美术馆与博物馆,法国国家博物馆,欧洲木版基金会,日本神奈川现代美术馆等机构收藏。出版《晁楣作品选集》、《晁楣版画近作集》、《晁楣版画》,《画境中的审美轨迹》、《画内画外》等文集。代表作有《第一道脚印》、《北方的九月》、《荒原之夜》、《北方的早晨》等。1958年,以十万转业官兵开垦北大荒为背景而产生了第一代北大荒版画的作者群体和北大荒版画作品。晁楣,张作良,张祯祺,杜鸿年,张路等是这一时期的主要作者,北大荒版画就从他们手里诞生,他们这一时期的作品就是原汁原味的北大荒版画,这些版画的特点就是北大荒版画的特点,这些版画的风格就是北大荒版画的风格,这些作品是北大荒版画的标准作品。

第二时期,指1968年以百万知识青年奔赴北大荒的广阔天地为背景而产生了第2代北大荒版画的作者群体和北大荒版画作品。此时的北大荒还存在,百万知识青年和10万转业官兵虽然不同,但群体上和生活上又很相似,其北大荒版画的作者群体中又没离开北大荒的第一代作者如郝伯义,李亿平,杨凯生等,因此这一时期的作品不失北大荒版画的特点和风格,只是画面尺寸更大,场面更大,色彩更丰富,造型设计更大胆,因其造型力求精确,多少失去了粗犷拙雅的效果,因此有时被称为新北大荒版画。这一时期的主要作者还有赵晓沫,赵仁,刘荣彦,周胜华,张朝阳,陈玉平、王璞等。这一时期的北大荒版画作品在特定历史环境下,也有一些迎合当时政治环境所创作的主题性作品,题材上脱离了北大荒版画表现现实生活的特点,但总体上继承了北大荒版画的全部特点,在当时也有着很大的影响和辉煌,1974年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25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展出的全部430件美术作品就有北大荒版画作品20幅,占全部展出美术作品的4.6%。占全部展出的版画作品中的14.5%。

1978年至1990年为第三时期,这时的北大荒已经变成了北大仓,产生北大荒版画的特定历史,特定的环境,特定的人群,特定的生活都发生了质的变化。这一时期北大荒垦区的版画作品及以后的作品,明显受国外,特别是日本版画的影响,除保留北大荒版画特点和风格的作品外,许多是制作精细,夸张变形,采用柔和的水印和丝网印制,给人一种甜美轻松浪漫优雅的艺术感觉的力求完美的版画作品。这些版画已和北大荒版画有了明显差别。在1991年至2008年这段时间里,黑龙江版画事来进入一个稳态发展全面推进时期。我国的整体美术环境呈现了中西文化碰撞,传统与现实交汇,古典与现代后现代并存的多元发展格局。美术家创作取向更加自由。在这种形式下,为了提高版画创作水平,把画家深入生活落到实处,省美协在佳木斯建立了版画创作基地。版画家们更加重视视觉语言的研究和艺术思维的突破。于承佑、张洪驯、郑子江、陈龙等人都是在这方面有的突破的艺术家。

二,北大荒版画的艺术特点

北大荒版画的作品以北大荒的自然风光与下乡青年的劳作与生活为主。改变了我国木刻以黑白为主要色彩的艺术表现手法,更多地使用色彩作为主要的造型手段,增强了套色版画的艺术感染力,开创了我国现代创作版画风格流派的新格局。北大荒版画家采用层压胶合板作为木面木刻的版材,使北大荒版画多数作品的画幅尺度动辄达到数千平方厘米,与传统的“小版画”不同,令观赏者感受到更加强劲的视觉冲击与心理冲击。

1.是作品反映生活的独特性。

早期北大荒版画作者都来自垦荒一线,是北大荒农垦建设事业的直接参与者,黑土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