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技术手册(新版)
- 格式:doc
- 大小:379.50 KB
- 文档页数:49
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技术手册(2017年版)2017年5月目录一、工作背景 (1)二、工作目标 (2)三、工作任务 (2)四、工作依据与技术标准 (2)五、术语和定义 (3)六、基本原则 (3)七、技术路线 (4)八、程序和方法 (6)(一)资料收集 (6)(二)制作年度更新评价工作底图 (6)(三)获取年度更新评价图层中各图斑的等别信息 (9)(四)生成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数据包 (9)(五)更新县级耕地质量等别数据库 (9)(六)县级数据自查 (10)(七)形成县级分析报告 (11)(八)县级成果上报 (11)(九)省级对县级成果进行质量检查 (11)(十)编制省级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分析报告 (11)(十一)成果上报 (11)(十二)国家级汇总建库 (11)九、成果内容与要求 (11)(一)成果内容 (11)(二)成果要求 (12)(三)存放管理 (14)十、“批而未用”耕地 (15)十一、其他要求 (15)附录1:县级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数据包结构定义 (17)附录2:县级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数据表格式 (20)附录3:省级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数据表格式 (23)附录4:文字报告格式及内容要求 (26)附录5:成果存放管理要求 (29)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技术手册为确保全国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工作的顺利开展,按照《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耕地质量等别调查评定与监测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12〕60号)要求,特制定本技术手册。
一、工作背景评定土地等级是法律赋予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
1999年,国土资源部通过国土资源大调查专项在全国部署开展了农用地分等工作,历时十年,形成了基于一次详查及其变更调查的全国耕地质量等别成果;2011年底,以该成果为基础,又部署开展了全国耕地质量等别补充完善工作,历时两年,形成了基于二次调查及其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的耕地质量等别成果。
复垦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验收标准
复垦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验收标准因地区、国家或项目而有所不同,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土地利用:检查土地利用是否合理,包括耕地面积、绿化率、道路和建筑物布局等。
2. 土壤改良:评估土壤改良措施是否有效,如土壤调整、施肥、改良剂使用等。
3. 水资源管理:检查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管理情况,包括水源保护、排水系统和供水设施等。
4. 环境保护:评估旧村复垦工程对环境的影响,包括噪音、空气污染、废弃物处理等。
5. 建筑质量:检查新建建筑物的结构安全性、外观质量、功能配套等。
6. 社会效益:评估旧村复垦工程的社会效益,包括居民生活条件改善、公共设施建设等。
请注意,这些标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需求的发展,这些标准可能会发生变化。
具体的验收标准可能会根据项目的要求和地区的特定条件进行调整。
耕地等别年度监测评价技术手册(试行稿,V20150907)国土资源部土地整治中心二〇一五年九月目录前言 (1)第一部分分等参数调查监测 (2)1.1目标任务 (2)1.2工作原则 (2)1.3工作依据 (2)1.4术语及相关说明 (3)1.4.1 全国标准耕作制度二级区 (3)1.4.2 分等因素指标区 (3)1.5调查监测内容 (3)1.5.1 全国标准耕作制度一级区和二级区补充调查 (3)1.5.2 全国标准耕作制度二级区基础参数补充调查 (5)1.5.3 县光温(气候)生产潜力指数补充调查 (5)1.5.4 分等因素指标区分等因素、分级赋分和权重调查 (6)1.6调查监测成果 (6)第二部分等别渐变耕地抽样监测 (8)2.1目标任务 (8)2.2工作依据 (8)2.3术语和定义 (8)2.4基本原则 (9)2.5程序与方法 (10)2.5.1 建立省域耕地等别渐变类型集 (10)2.5.2 确定耕地等别渐变主导因素 (10)2.5.3 确定耕地等别渐变类型分布范围 (11)2.5.4 选取耕地等别渐变监测单元 (11)2.5.5 调查与评价监测单元质量变化信息 (12)2.5.6 生成年度耕地等别渐变图层 (13)2.5.7 编制县级耕地等别年度监测评价报告 (13)2.5.8 省(区、市)监测评价成果汇总 (14)2.6成果内容与要求 (15)2.6.1 成果体系 (15)2.6.2 矢量图层成果 (16)2.6.3 图件成果 (16)2.6.4 表格成果 (17)2.6.5 报告成果 (17)2.6.6 影像成果 (17)2.6.7 存放管理 (17)附件2.1文字报告格式及内容要求 (19)附件2.2成果存放管理示例 (21)前言为规范全国耕地等别年度监测评价的技术方法,根据《耕地等别调查评价与监测工作方案》(国土资厅发〔2012〕60号)有关要求,特制定本技术手册。
年度监测评价内容包括:一是开展分等参数调查监测,服务于规程修订和下一轮全面更新评价工作;二是通过抽样监测渐变耕地等别变化,评价区域渐变耕地等别和产能变化趋势、变化强度及分布规律等。
1.项目背景耕地质量等级年度更新评价是保障农业生产和食品安全的重要工作,需要对全国范围的耕地进行定期评估和更新。
本项目旨在委托评估单位进行耕地质量等级年度更新评价工作,为土地管理部门提供科学、准确的数据基础,以指导土地保护和农业生产管理工作。
2.技术要求评估单位应具备以下技术能力:(1)能够熟练掌握国家耕地质量等级评价体系和评估方法;(2)具备大规模遥感影像解译和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监测等技术能力;(3)具备土壤调查和采样分析的实践经验和能力;(4)具备编制相关评估报告和提供数据支持的能力;(5)能够完成评估工作的时限和数量要求;(6)具备良好的沟通和协调能力,能够与相关部门进行有效合作。
3.项目内容(1)遥感影像解译和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监测:利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解译土地利用类型和变化情况,为评估提供基础数据;(2)土壤调查和采样分析:对不同地区的耕地进行现场调查和土壤采样,进行土壤质量指标分析;(3)耕地质量等级评价:根据国家耕地质量等级评价体系,结合遥感影像解译和土壤调查数据,对耕地进行质量等级评价,并编制评估报告;(4)数据提供和技术支持:为土地管理部门提供评估报告和相关数据支持,并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和解释。
4.技术方案(1)遥感影像解译和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监测:采用先进的遥感影像解译算法和土地利用类型分类模型,结合多时相影像的变化分析,提高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监测的准确性和效率;(2)土壤调查和采样分析:采用标准的土壤调查方法和采样设计,确保采样的代表性和可比性,在实验室进行土壤质量指标的分析,提供准确的土壤质量数据;(3)耕地质量等级评价:基于国家耕地质量等级评价体系,采用综合分析和定量评价的方法,结合遥感影像解译和土壤调查数据,进行质量等级评价;(4)数据提供和技术支持:通过建立数据库和在线平台,及时提供评估报告和数据支持,快速响应相关部门的需求,并提供必要的技术解释和支持。
5.资质要求投标单位需要提供以下资质证明:(1)公司法定注册证明和营业执照;(2)相关项目的承接经验和业绩证明;(3)技术人员的相关资质和培训证书;(4)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的实验室认证证书;(5)资金和设备情况的证明文件。
山东省耕地质量等别调查评价与监测项目建设要求一、质检软件功能需求和技术方案要求(一)概述为规范农用地质量分等数据库结构、数据库内容与数据交换格式,促进农用地质量分等成果数据的管理和共享,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参照《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等相关标准,形成软件。
(二)实现功能质量检查软件建成后,将对山东省所有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成果进行检查,实现以下工作:1、结合国土资源部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成果质检系统,制作符合山东情况的有针对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成果质检系统。
2、按技术标准要求,选择字典对不同地市区县进行质检。
3、选择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成果文件夹。
4、对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成果进行完整性检查。
5、对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成果进行规范性检查。
6、对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成果进行一致性检查。
7、地图显示功能。
8、地图控制功能。
9、图层控制空能。
10、记录质检历史功能。
11、导出excel功能。
12、输出质检结果的详细信息功能。
13、检查坐标系投影功能。
14、核对耕地各个地类面积功能。
15、计算自然质量分,自然等指数,利用等指数,自然等,利用等,经济等指数,经济等,国家自然等指数,国家自然等,国家利用等指数,国家利用等,国家经济等指数,国家经济等。
(三)系统架构1、标准化和规范化:软件开发必须遵循《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GB/T 28407-2012)、《农用地质量分等数据库标准》(报批稿)等行业标准和业务技术规范。
2、实用性和稳定性:功能设计需满足国家相关标准、规范和规定和我省成果要求,优化系统界面,工具简洁实用,同时,要求软件能够长期平稳、高效运行。
3、安全性和可靠性:系统应采用合理的授权使用管理和数据安全管理措施。
4、可扩充性:软件可以根据发展和新要求进行功能扩充。
(五)技术标准及要求1.《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GB/T 28407-2012);2.《农用地质量分等数据库标准》(报批稿);3.《计算机软件文档编制规范》(GB 8567-2006);4.GB/T 2260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5.GB/T 10114 县级以下行政区划代码编制规则;6.GB/T 13923-2006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7.GB/T 13989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和编号;8.GB/T 17798 地理空间数据交换格式;9.GB/T 19231 土地基本术语;10.GB/T 21010-2007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11.GB/T 28407-2012 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12.TD/T 1016-2003 国土资源信息核心元数据标准;13.《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耕地质量等别调查评定与监测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12〕60号);14.《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技术手册》;15.《耕地质量等级监测试点工作要点》;16.《土地整治补充耕地质量等别评定培训教材》;17.《山东省耕地质量等级成果补充完善技术细则》;18.国土资源部关于农用地分等的有关文件和最新要求;19.山东省农用地分等已有成果。
工作研屯]茨析耕地质量等列更新评价工伦□张福刚任大光袁媛耕地是我国最为宝贵的资源之一,要施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
开展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工作,能够全面更新全国范围内的耕地质量等别状况,掌握年度耕地质量等别与产能变化情况,是确保耕地占补平衡制度有效落实的重要手段之一,对夯实粮食安全也具有重要意义。
—、工作现状根据《土地管理法》和《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相关规定,按原国土资源部统一部署安排,自2011年底开始,开展这项工作,主要以基于第一次全国土地利用现状调査的耕地质量等别成果为基础,通过开展补充调査和更新评价,形成了基于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最新耕地质量等别成果,更加精准地查清了全国耕地质量等别及其分布状况。
耕地质量等别调查与评定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耕地图斑为评价单元,从气候条件、地形状况、土壤状况、农田基础设施条件、土地利用水平等方面综合评定耕地质量等别,反映了耕地生产能力的高低。
按照2014年国家公开公布的数据显示,全国耕地评定为15个等别,1等耕地质量最好,15等最差。
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耕地平均质量等别较高,分别为&29等和8.00等;东北地区和西部地区耕地平均质量等别较低,分别为11.23等和11.35等。
由此,结合实践可以看出,耕地质量等别的评定更为侧重耕地生产能力,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重要抓手。
也为各级自然资源管理部门在相关规划编制、基本农田调整划定、耕地占补平衡考核、土地整治项目管理等方面提供基础性支撑作用。
按照《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部署开展2011年全国耕地质量等级成果补充完善与年度变更试点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厅函[2011J1115号)、《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耕地质量等别调査评价与监测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12〕60号)等文件的要求,2014年在全国部署开展了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工作,全面掌握年度内耕地现状变化及耕地质量建设引起的耕地质量等别变化情况,保持耕地质量等别数据的现势性,服务于耕地保护新要求。
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技术手册(2015 年11月版)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技术手册为确保全国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工作的顺利开展,根据《耕地质量等别调查评价与监测工作方案》有关要求,特制定本技术手册。
一、工作背景评定土地等级是法律赋予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
1999 年,国土资源部通过国土资源大调查专项在全国部署开展了农用地分等工作,历时十年,形成了基于一次详查及其变更调查的全国耕地质量等别成果;2011 年底,以该成果为基础,又部署开展了全国耕地质量等别补充完善工作,历时两年,形成了基于二次调查及其变更调查的最新耕地质量等别成果。
由于建设占用、灾害损毁、农业结构调整、生态退耕、补充开发、土地整治等活动,耕地的数量、质量、权属状况随时都在发生变化。
通过年度土地变更调查,只能掌握耕地数量、权属的变化状况。
为全面掌握年度内耕地现状变化及耕地质量建设引起的耕地质量等别变化情况,保持耕地质量等别数据的现势性,《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耕地质量等别调查评定与监测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12〕60 号)规定,从2014年开始在全国全面部署开展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工作。
二、工作目标通过开展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工作,全面掌握年度内耕地现状变化及耕地质量建设引起的耕地质量等别变化情况,保持耕地质量等别数据的现势性,服务于土地管理的日常工作,并为制定相关的耕地保护政策提供依据。
三、工作任务在耕地质量等别调查评价、年度更新评价工作的基础上,按照《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GB/T 28407-2012)规定的技术方法,依据年度土地变更调查和土地整治项目评价,对年度内耕地增减变化(建设占用、灾害损毁、农业结构调整、生态退耕、补充开发)及耕地质量建设(土地整治、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建设等)等引起的耕地质量等别变化,进行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生成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数据包,更新耕地质量等别数据库,并形成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分析报告。
如何开展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工作张春来;李新华【摘要】Do not update the evaluation of cultivated land quality work objects are occupied farmland in recent years due to the construction, disaster damage, the adjustment of agricultural struc-ture, ecological restoration, arable land development, land remedi-ation and other activities, quantity, quality, and ownership status changes.%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的工作对象是指近年来由于建设占用、灾害损毁、农业结构调整、生态退耕、耕地开发、土地整治等活动,数量、质量、权属状况等发生变化的耕地。
【期刊名称】《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年(卷),期】2015(000)002【总页数】2页(P52-53)【关键词】耕地质量;等别评价;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作者】张春来;李新华【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土地勘测利用技术中心;穆棱市国土资源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59.2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的工作对象是指近年来由于建设占用、灾害损毁、农业结构调整、生态退耕、耕地开发、土地整治等活动,数量、质量、权属状况等发生变化的耕地。
耕地质量等别监测的工作对象是指耕地质量等别渐变区域的耕地,也可理解为主要受自然环境因素和宏观经济政策因素影响,等别及产能相对稳定或缓慢变化的耕地。
1 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工作的工作步骤1.1 对最新的耕地质量等别成果进行整理,包括图件、数据库、表册和报告等。
1.2 组织对2011年以来验收的各类土地整理项目可研、设计和竣工验收资料,项目耕地质量等别评定资料以及2011年以来由农业、水利等其他部门组织完成的中低产田改造、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建设等项目的设计、验收资料的收集和调查。
耕地质量等别年度监测评价技术手册(V20170413 定稿)国土资源部土地整治中心二〇一七年三月目录前言 (1)第一部分分等参数体系梳理、补充调查与规范 (2)1.1目标任务 (2)1.2工作原则 (2)1.3工作依据 (3)1.4补充调查主要内容 (3)1.5分等参数补充调查与规范成果 (7)第二部分质量等别渐变耕地的年度监测评价 (8)2.1目标任务 (8)2.2工作依据 (8)2.3术语和定义 (8)2.4基本原则 (9)2.5程序与方法 (10)2.6成果内容与要求 (14)附件1成果摘要模板 (17)附件2文字报告格式及内容要求 (18)附件3省级成果存放管理示例 (19)前言《耕地质量等别调查评价与监测工作方案》(国土资厅发〔2012〕60号)文件确定了农用地分等全面更新、年度更新和年度监测的工作框架。
伴随着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中央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中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等工作的推进,耕地质量等别调查评价与监测工作的重要性日益显现。
依据国土资源改革2016年工作要点,《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与监测办法》已经列入了部立法计划。
为进一步加强耕地质量等别调查评价与监测工作,促进工作制度、机构建设,规范全国耕地质量等别年度监测评价的技术方法,逐步建立土地数量、质量、权属统一登记,满足土地资源数量质量并重管理的需要,特制定本技术手册。
年度监测评价内容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开展分等参数调查监测工作,服务于规程修订和下一轮全面更新评价工作;第二部分是开展渐变耕地的质量等别抽样监测工作,在耕地质量等别渐变范围内,通过调查、监测和分析相关驱动因子的属性和变化规律,量化质量渐变主导分等因素的变化趋势和变化强度,测算和评价区域渐变耕地质量等别和产能变化趋势、变化强度及分布规律等。
本技术手册中的等别和等别指数均特指国家利用等和国家利用等指数。
第一部分分等参数体系梳理、补充调查与规范1.1 目标任务(1)结合第一轮分等、第二轮补充完善和2014年启动的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工作,对《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GB/T 28407-2012)(以下简称规程)中的标准耕作制度、作物光温(气候)生产潜力指数等国家级参数与地方实际有出入的,以及规程没有提供的等情况,由各省提供最新的基础数据资料,提出参数调整建议和论证意见,为规程修订做好数据支撑。
目录第一章系统概述 (2)1 引言 (2)2 概述 (2)2.1 数据检查范围 (2)2.2 引用标准和规范 (2)3 质量检查内容和方法 (2)3.1 成果形式化检查 (2)3.2 更新单元合理性检查 (4)第二章安装与部署 (6)4.1运行环境 (6)4.2 软件环境 (6)5软件安装 (7)5.1 Microsoft .NET Framework 4.5安装 (7)5.2 ArcGIS 10.2 安装 (7)5.3 Visual FoxPro ODBC Driver安装 (7)5.4耕地质量等别成果数据检查系统安装 (7)5.5常见问题解答 (7)5.6 系统卸载 (8)第三章系统使用与各部分功能 (8)6 系统使用 (8)6.1启动软件 (8)6.2 成果检查 (9)6.3等别合理性和变更单元一致性检查 (10)第一章系统概述1 引言为规范全国耕地质量等别成果数据质量,参照国家、行业相关规范和标准,制定耕地质量等别成果数据质量检查细则并开发耕地质量等别成果数据检查系统软件。
2 概述2.1 数据检查范围数据质量检查细则规定了数据的质量元素、质量检查内容、缺陷分级。
2.2 引用标准和规范下列已颁布或实际执行的相关标准、规范是制定本细则的依据,包括:GB/T 2260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T 10114 县级以下行政区划代码编制规则GB/T 13923-2006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GB/T 13989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和编号GB/T 17798 地理空间数据交换格式GB/T 19231 土地基本术语GB/T 21010-2007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 28407-2012 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TD/T 1016-2003 国土资源信息核心元数据标准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技术手册农用地质量分等数据库标准3 质量检查内容和方法耕地质量等别成果数据检查系统的主要检查内容包括:成果的形式化检查(成果内容的完整性、成果内容的规范性和成果内容的一致性)和变更单元的合理化检查(未变单元等别一致性、变化单元跳等现象)等内容。
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技术手册(2015年11月版)目录一、工作背景 (1)二、工作目标 (2)三、工作任务 (2)四、工作依据与技术标准 (2)五、术语和定义 (3)六、基本原则 (3)七、技术路线 (4)八、程序和方法 (6)(一)资料收集 (6)(二)制作年度更新评价工作底图 (6)(三)获取年度更新评价图层中各图斑的等别信息 (8)(四)生成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数据包 (8)(五)更新县级耕地质量等别数据库 (8)(六)县级数据自查 (9)(七)形成县级分析报告 (9)(八)县级成果上报 (9)(九)省级对县级成果进行质量检查 (10)(十)编制省级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分析报告 (10)(十一)成果上报 (10)(十二)国家级汇总建库 (10)九、成果内容与要求 (10)(一)成果内容 (10)(二)成果要求 (11)(三)存放管理 (13)附件1:县级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数据包结构定义 (15)附件2:县级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数据表格式 (18)附录3:省级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数据表格式 (20)附件4:文字报告格式及内容要求 (23)一、封面格式 (23)二、正文格式 (24)三、报告内容 (24)附件5:成果存放管理要求 (26)一、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成果存放示例 (26)二、耕地质量等别成果存放示例 (27)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技术手册为确保全国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工作的顺利开展,根据《耕地质量等别调查评价与监测工作方案》有关要求,特制定本技术手册。
一、工作背景评定土地等级是法律赋予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
1999年,国土资源部通过国土资源大调查专项在全国部署开展了农用地分等工作,历时十年,形成了基于一次详查及其变更调查的全国耕地质量等别成果;2011年底,以该成果为基础,又部署开展了全国耕地质量等别补充完善工作,历时两年,形成了基于二次调查及其变更调查的最新耕地质量等别成果。
一、背景介绍
当前,农业现代化发展已成为国家战略,农用地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基础,土壤质量等级评价是农用地保护和合理利用的重要手段之一、为了全面了解广东省各县级农用地的质量等级状况,定期更新和监测评价成果至关重要。
二、成果要求
1.农用地质量等别调查更新
(1)全面调查每个县级农用地的质量等别,包括一级至五级,确保更新结果准确、详尽。
(2)更新内容应包括土壤有机质含量、pH值、全氮、速效磷、速效钾等指标,同时考虑土壤剖面结构、排水状况、土壤侵蚀等因素。
(3)质量等别调查要有足够的样本点,样本点应按照土壤类型、农业利用方式、土地利用功能区等划分。
2.监测评价成果
(1)依据农用地质量等别调查结果,进行每个县级农用地的监测评价。
(2)监测评价的指标应包括农作物产量、农作物品质、土壤养分状况、土壤水分状况、土壤重金属含量等。
评价指标要符合相关国家和地方标准。
3.结果报告
(1)编制每个县级农用地质量等别更新和监测评价成果的报告。
报告应包括背景介绍、调查方法、更新结果、监测评价指标、问题分析、改善措施等内容。
(2)报告要有足够的数据支撑,研究结果要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3)报告还应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为县级农用地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三、总结和展望
农用地质量等别的年度更新与监测评价是农用地保护和合理利用的重要工作,要求各县级能够按照要求进行调查更新和监测评价,并编制相应的报告。
同时,还需要加强示范和指导,推动农用地质量等别工作的深入开展,为广东省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第二部分:技术、服务性响应文件1、项目实施方案1.1工作目标通过开展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工作,全面掌握年度内耕地现状变化及耕地质量建设引起的耕地质量等别变化情况,保持耕地质量等别数据的现势性,服务于土地管理的日常工作,并为制定相关的耕地保护政策提供依据。
1.2主要任务参照《关于开展全省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与监测评价工作的通知》(川国土资办发[2014]78号),2014年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主要任务包括:(1)形成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数据库图层。
(2)形成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数据表。
(3)耕地质量等别图。
(4)形成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分析报告。
(5)省国土资源厅要求的其它资料。
具体表现为,以2014年土地变更调查结果为基础,全面掌握我市调查期间耕地现状变化及耕地质量建设引起的耕地质量等别变化情况,保持耕地质量等别数据的现势性。
根据国家相关技术规范和要求,结合我市变更年度内验收的土地整治项目,包括:一般土地整治项目(开发、复垦、整理项目)、重大工程项目、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中低产田改造、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建设等项目进行实地调查、测绘及内业数据化处理、质量检测并核查等,同时完成耕地质量等别更新上图,完成我市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全部工作在上级国土资源部门规定的时间内,全面汇总形成我市耕地质量等别年度变化情况,及时更新耕地质量等别数据库,纳入国土资源“一张图”管理,确保占优补优,占水田补水田,满足耕地数量质量并重管理的需要。
1.3工作依据与技术标准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工作依据下列标准和文件开展:《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GB/T 28407-2012)《农用地质量分等数据库标准》(报批稿)《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耕地质量等别调查评定与监测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12〕60号)《国土资源部关于强化管控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的通知》(国土资发〔2014〕18号)1.4技术路线与方法围绕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的目标和任务,依据《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在耕地质量等别补充完善工作的基础上,以县为单位对年度内耕地增减变化及耕地质量建设等引起的耕地质量等别变化,开展更新评价,更新耕地质量等别数据库,并建立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数据库。
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技术手册(2015年11月版)目录一、工作背景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工作目标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工作任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工作依据与技术标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术语和定义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基本原则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七、技术路线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八、程序和方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资料收集...........................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制作年度更新评价工作底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获取年度更新评价图层中各图斑的等别信息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生成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数据包.....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更新县级耕地质量等别数据库..........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县级数据自查........................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七)形成县级分析报告....................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八)县级成果上报........................ 错误!未定义书签。
(九)省级对县级成果进行质量检查.......... 错误!未定义书签。
(十)编制省级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分析报告错误!未定义书签。
(十一)成果上报.......................... 错误!未定义书签。
(十二)国家级汇总建库.................... 错误!未定义书签。
九、成果内容与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成果内容............................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成果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存放管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件1:县级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数据包结构定义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件2:县级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数据表格式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录3:省级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数据表格式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件4:文字报告格式及内容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封面格式..............................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正文格式..............................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报告内容..............................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件5:成果存放管理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成果存放示例..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耕地质量等别成果存放示例.............. 错误!未定义书签。
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技术手册为确保全国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工作的顺利开展,根据《耕地质量等别调查评价与监测工作方案》有关要求,特制定本技术手册。
一、工作背景评定土地等级是法律赋予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
1999年,国土资源部通过国土资源大调查专项在全国部署开展了农用地分等工作,历时十年,形成了基于一次详查及其变更调查的全国耕地质量等别成果;2011年底,以该成果为基础,又部署开展了全国耕地质量等别补充完善工作,历时两年,形成了基于二次调查及其变更调查的最新耕地质量等别成果。
由于建设占用、灾害损毁、农业结构调整、生态退耕、补充开发、土地整治等活动,耕地的数量、质量、权属状况随时都在发生变化。
通过年度土地变更调查,只能掌握耕地数量、权属的变化状况。
为全面掌握年度内耕地现状变化及耕地质量建设引起的耕地质量等别变化情况,保持耕地质量等别数据的现势性,《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耕地质量等别调查评定与监测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12〕60号)规定,从2014年开始在全国全面部署开展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工作。
二、工作目标通过开展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工作,全面掌握年度内耕地现状变化及耕地质量建设引起的耕地质量等别变化情况,保持耕地质量等别数据的现势性,服务于土地管理的日常工作,并为制定相关的耕地保护政策提供依据。
三、工作任务在耕地质量等别调查评价、年度更新评价工作的基础上,按照《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GB/T 28407-2012)规定的技术方法,依据年度土地变更调查和土地整治项目评价,对年度内耕地增减变化(建设占用、灾害损毁、农业结构调整、生态退耕、补充开发)及耕地质量建设(土地整治、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建设等)等引起的耕地质量等别变化,进行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生成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数据包,更新耕地质量等别数据库,并形成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分析报告。
四、工作依据与技术标准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工作依据下列标准和文件开展:《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GB/T 28407-2012)《农用地质量分等数据库标准》(以下简称“数据库标准”)《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耕地质量等别调查评定与监测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12〕60号)《国土资源部关于提升耕地保护水平全面加强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的通知》(国土资发〔2012〕108号)《国土资源部关于强化管控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的通知》(国土资发〔2014〕18号)《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部署开展2015年全国耕地质量等别调查评价与监测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15〕17号)五、术语和定义1.县级耕地质量等别数据库县域内某时间点所有耕地的质量等别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数据集合。
2.县级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数据包县域内年度间质量发生变化耕地的质量等别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数据集合。
六、基本原则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应遵循“评价方法不变、基本参数稳定、适当补充调查”的原则,具体要求为:(一)县域耕地现状与变化数据应与相应年度土地变更调查数据一致。
(二)进行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时,要依据《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GB/T 28407-2012)(以下简称“规程”)确定的技术方法和步骤,进行耕地质量等别评定。
(三)进行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时所采用的因素指标区、标准耕作制度、指定作物、光温(气候)生产潜力指数、产量比系数、分等因素及分级标准、分等因素权重等基本参数,应与耕地质量等别补充完善工作采用的参数一致。
(四)进行等别评定时,要结合项目情况,对分等因素、土地利用水平、投入产出水平等进行适当的补充调查,当耕地的利用水平、投入-产出水平等发生变化时,应按照规程规定的方法,重新测算变化区域内的土地利用系数和经济系数。
将最新测算得到的土地利用系数和经济系数,同该县的土地利用系数等值区和土地经济系数等值区的区值进行比较,选择最接近的区值赋给对应的耕地图斑,系数等值区不必做任何修改。
(五)要考虑土地整治、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建设等项目特点,耕地质量等别评定时要依据长期耕种、肥力相对稳定的耕地条件来进行评定,保证成果的科学性、现实性和可比性。
七、技术路线围绕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的目标和任务,依据规程,在耕地质量等别调查评价和年度更新评价工作的基础上,以县为单位对年度内耕地增减变化及耕地质量建设等引起质量等别变化的耕地进行更新评价,生成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数据包,更新耕地质量等别数据库,编写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分析报告。
经逐级检查和汇总,形成国家、省、县级年度更新评价成果。
具体技术路线见图1。
图1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技术路线 获取减少耕地和质量建设耕地的上期质量等别 县级耕地质量等别评定成果 最新土地变更调查成果 土地整治项目资料 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建设等项目资料 年度内新增与减少的耕地 核实认定系统中新增耕地、质量建设后耕地质量等别;无等别信息的进行评定 收 集 资 料年度内开展质量建设的耕地 年度更新评价工作底图 生成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数据包;更新县级耕地质量等别数据库 分析、总结耕地质量等别、产能变化,形成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分析报告 上报县级成果至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 从数据完整性、规范性等方面开展县级数据检查 撰写省级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分析报告 检查县级、省级上报成果 汇总整理全国各县耕地质量年度更新评价数据 上报县级、省级成果至国土资源部 建设全国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数据库,更新全国耕地质量等别数据库从数据完整性、标准性等方面开展数据自查工作 统计、汇总、分析耕地质量等别变化情况 县级 省级 国家级八、程序和方法(一)资料收集收集以下资料:1.县级耕地质量等别评定成果收集上一年度的县级耕地质量等别评价成果,包括图件、数据库、表册和报告等。
2.土地变更调查数据库收集经部确认的更新评价年度的土地变更调查数据库。
3.土地整治项目资料年度内验收的各级各类土地整治项目(包括一般土地整治项目、重大工程项目、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工矿废弃地复垦项目等)可研、设计和竣工验收资料,以及项目耕地质量等别评定资料。
4.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建设等项目资料年度内由农业、水利等其他部门组织完成的中低产田改造、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建设等项目的设计、验收资料。
(二)制作年度更新评价工作底图年度更新评价工作底图包括2个图层:一是年度更新评价耕地图斑图层,用来存储可以上图的新增、减少、质量建设耕地图斑信息;二是年度更新评价零星耕地图层,用来存储新增、减少、质量建设的零星耕地信息。
1.获取新增的耕地(1)从年度土地变更调查增量数据包中,提取年度内因实施土地开发复垦项目、农民自主开发、农业结构调整或其他原因新增的耕地图斑,复制存储到年度更新评价耕地图斑图层;(2)从年度土地变更调查增量数据包中,提取年度内新增的零星耕地,复制存储到年度更新评价零星耕地图层;(3)由于田坎、沟渠减少使得耕地净面积增加的图斑,只需要把属性信息复制存储到年度更新评价零星耕地图层的属性表中。
注:若新增耕地与质量建设耕地图斑重叠,则应按新增耕地图斑处理。